唐大潮忧心忡忡地说:“今晚将是空前恶战。不知道周总兵能否扛得住?万一过早破关,只怕拯救不及。”
乐贺道:“尽人事,听天命。吾等兵部探马八十多人全面戒备,随时拯救周总兵,杀开血路,向北撤退!”
唐大潮点头道:“吾弟言之有理。撤退路线已经勘查过,直接退往北门即可。”
顺军的这一轮进攻甚为凶猛。天色已黑,城头燃起火把,显在明处,而城下顺军都在暗中,于是城头的铳炮丧失准头,射击难以奏效。
城头士卒试着把火把投下城墙,落地后很快被踩灭。
几轮箭雨飞上城头,伤了不少守城士卒。
周遇吉传令:“熄灭火把,严守垛口!”
顺军用云梯爬城,做不到无声无息。城头士卒听到垛口下面有动静,立即用石头檑木砸下去。顺军不顾伤亡,拼命爬城。几个时辰以后,城头的檑木先用完了,接着石头也用完了。城头士卒只能用长矛大棒对准垛口,一有人露头,就狠刺猛击。但是顺军毕竟人多,不断涌来,城头士卒左支右绌。不一会儿,数个垛口就被突破。周遇吉安排的部将率人马对失守的垛口进行反冲锋,将立足未稳的顺军赶了下去。
一波顺军被打退以后,城头将士纷纷瘫坐在地;城内送上饭来,部将士卒们分得饭菜,在一片浓烈的血腥味中吃了下去。
一个部将低声向周遇吉汇报:“城头无伤士卒,不到两千,其余个个带伤。战死士卒前后已有一千八百多人。”
周遇吉望了一眼城下,说:“闯贼仰攻,死得更多!从白天到现在,至少歼灭近万闯军!兄弟们,就地休息!”
城内上来一批人马,清理城头尸体和伤员,然后送上来檑木和石头。不时有人被满地的鲜血滑倒。
此时,李自成也在听着战场汇报,表情凝重,片刻之后说:“不要停止,轮番出击!拿下宁武关,必须屠城,一个不留!不如此,不足以震慑前方关城!”
“遵命!”一阵呼应之后,将校们冲出中军,再次组织人马,向宁武关发动猛攻。鼓声,炮声,喊杀声,再次震动夜空,顺军士卒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以云梯掀起黑色的浪花,拍击着宁武关城。
李自成听着战场上的声音,默默无语。刘宗敏道:“顺王,我军士卒,大多来自贫穷之家,‘雀蒙眼’极多。夜战之中,很多人只能相互衔尾,摸索前进,很容易跌倒踩踏而致伤亡。”
李自成木然说:“未曾料到,小小宁武关,数千士卒,竟然如此凶顽,伤我如此多的士卒!我军若是撇开大同、宣府二镇,直捣明都,后路必然被抄;但是要拿下晋北各镇,雄关数十,如果个个都像宁武关一样,我军如何经得起如此伤亡?”
“顺王不必忧心!周遇吉来自京营,故而忠于明狗皇帝,拼命死战。然而那大同姜瓖、宣府王通,未必忠于朱明。或许传檄可定。”
“此话可有根据?”
“顺王,那姜瓖的兄长姜让,本是榆林总兵,却已归降;其弟姜瑄,阳和副总兵,也已经归降;这姜瓖如何能不降?”
李自成大喜:“可速派姜让前往大同,劝降姜瓖!”
“骑兵顺王,姜让自告奋勇前去劝降,已经出发数日;劝降王通的人使臣,也已出发数日。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好!若是两镇归顺,永保其荣华富贵!”
此时,宁武关城如同海边礁石,岿然不动。城头旌旗摇晃,人影窜动,“轰轰轰!”各种铳炮再次响起,猛烈反击。顺军被打退一波,又涌上来一波,铳炮只有零星响起,于是在城头残破的垛口,发生了激烈的厮杀。呼喊声,叱咤声,兵刃相交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周遇吉手提钢刀,率领一帮矫健的亲兵锐卒,哪里出现险情,就冲向哪里。
“杀!”刚击退一拨登城顺军,周遇吉顾不上喘口气,就大喝一声,又向另一处雉堞缺口冲去,越过已经抵挡不住的守军,对着登城顺军猛砍。他身材高大,健硕如牛,刀风过处,不是人头飞起,就是残肢断臂跌落。来回奔走,宛如杀神,身后的锐卒也如狼似虎,来回冲杀,个个血溅满身,总数却在不断下降。
乐贺和唐大潮率侦骑在主干大街上列阵,远远望着周遇吉奔走如飞的模糊黑影,赞叹道:“好一条汉子!好一个勇士!怪不得太子要招揽他!”
唐大潮吸着气说:“太子果然好眼力……只是太子年仅十六,怎么知道这样的好汉的?”
“太子无所不知!”乐贺断然说。
顺军的进攻再一次被打退了。城头静了下来,只有小校在呼喊民夫抬舁搬运,以清理伤亡、加强补给。
乐贺登城,看到周遇吉带着一帮锐卒坐在城头血泊之中,相互倚靠,沉默休憩。残月之下,腥风之中,勇士们如同铁铸一般,箕踞城头,不可撼动。
乐贺心头激动不已,想起东宫教导营在训练间隙,写过很多想象战场的诗词,都不及眼前场景震撼,一句诗蹦出胸口:
腥风吹落城头月……
等踏上归程,一定在马背上把它修改、拓展成一首完整的诗,此时不可旁骛!他急忙来到周遇吉身边,附耳低声说:“周总兵,已经厮杀一天一夜,杀伤贼军不计其数,也可以上报圣主,下报黎民了。能否率军民撤退?”
周遇吉置若罔闻,凝坐不动。
乐贺躬身侧耳良久,没有听到周遇吉的声音,而血腥味愈发浓烈,令人窒息。
城内,已有鸡鸣声。乐贺又说了一遍。
周遇吉动了动,说:“大敌当前,吾必须死战,以报圣主。吾起自部伍,蒙圣主垂顾,再三超擢,终至总兵之位。圣主洪恩,遇吉粉身难报!如今又蒙受太子垂赏于千里之外,若不重创闯贼,如何回报朱明两代之恩!”
乐贺鼻酸,再次耳语道:“周总兵,太子谋划已定,誓将灭贼平奴,正需要周总兵这样的悍勇之将辅佐冲锋。此时此地,贼军势大,而守军已经伤亡惨重,难以再战。不如及时撤退,以图将来。”
周遇吉环顾四周,说:“吾在山西辛苦搜罗,凑得健儿六千;然而中坚敢战之士,乃是追随左右的子弟兵,皆是百战余烬。如今一战,殒伤近半,必须再战一场,为子弟亲军报仇!”
乐贺忽然想起东宫教导营课上,太子曾经说过的“幸存者愧疚”一词,并且提醒:勇将可敬,然而血战之后,需要防止因为“幸存者愧疚”而丧失睿智,一味死战,造成全军覆没。于是劝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太子与闯贼决战,也不过在旬月之间而已。届时能杀伤数倍贼军,报仇岂不更甚?”
周遇吉目光一闪,点点头,沉吟片刻说:“闯贼经此一战,损失惨重。破关之后,一定会屠城。可使城内民夫百姓先退!吾等率军断后掩护!”
说着站起身来,喊道:“来人!”
若干部将呼应道:“在!”
“传令关城之内的民夫百姓,各位部将眷属,立刻撤退!我军在后掩护。”
“遵命!”有人立即奔走传令。
天亮了,朝霞鲜明,与宁武关城头上下鲜血相映,形成漫天血色。乐贺壮怀激烈,心中又跳出一句诗:
鲜血流丹天上光……
乐贺道:“尽人事,听天命。吾等兵部探马八十多人全面戒备,随时拯救周总兵,杀开血路,向北撤退!”
唐大潮点头道:“吾弟言之有理。撤退路线已经勘查过,直接退往北门即可。”
顺军的这一轮进攻甚为凶猛。天色已黑,城头燃起火把,显在明处,而城下顺军都在暗中,于是城头的铳炮丧失准头,射击难以奏效。
城头士卒试着把火把投下城墙,落地后很快被踩灭。
几轮箭雨飞上城头,伤了不少守城士卒。
周遇吉传令:“熄灭火把,严守垛口!”
顺军用云梯爬城,做不到无声无息。城头士卒听到垛口下面有动静,立即用石头檑木砸下去。顺军不顾伤亡,拼命爬城。几个时辰以后,城头的檑木先用完了,接着石头也用完了。城头士卒只能用长矛大棒对准垛口,一有人露头,就狠刺猛击。但是顺军毕竟人多,不断涌来,城头士卒左支右绌。不一会儿,数个垛口就被突破。周遇吉安排的部将率人马对失守的垛口进行反冲锋,将立足未稳的顺军赶了下去。
一波顺军被打退以后,城头将士纷纷瘫坐在地;城内送上饭来,部将士卒们分得饭菜,在一片浓烈的血腥味中吃了下去。
一个部将低声向周遇吉汇报:“城头无伤士卒,不到两千,其余个个带伤。战死士卒前后已有一千八百多人。”
周遇吉望了一眼城下,说:“闯贼仰攻,死得更多!从白天到现在,至少歼灭近万闯军!兄弟们,就地休息!”
城内上来一批人马,清理城头尸体和伤员,然后送上来檑木和石头。不时有人被满地的鲜血滑倒。
此时,李自成也在听着战场汇报,表情凝重,片刻之后说:“不要停止,轮番出击!拿下宁武关,必须屠城,一个不留!不如此,不足以震慑前方关城!”
“遵命!”一阵呼应之后,将校们冲出中军,再次组织人马,向宁武关发动猛攻。鼓声,炮声,喊杀声,再次震动夜空,顺军士卒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以云梯掀起黑色的浪花,拍击着宁武关城。
李自成听着战场上的声音,默默无语。刘宗敏道:“顺王,我军士卒,大多来自贫穷之家,‘雀蒙眼’极多。夜战之中,很多人只能相互衔尾,摸索前进,很容易跌倒踩踏而致伤亡。”
李自成木然说:“未曾料到,小小宁武关,数千士卒,竟然如此凶顽,伤我如此多的士卒!我军若是撇开大同、宣府二镇,直捣明都,后路必然被抄;但是要拿下晋北各镇,雄关数十,如果个个都像宁武关一样,我军如何经得起如此伤亡?”
“顺王不必忧心!周遇吉来自京营,故而忠于明狗皇帝,拼命死战。然而那大同姜瓖、宣府王通,未必忠于朱明。或许传檄可定。”
“此话可有根据?”
“顺王,那姜瓖的兄长姜让,本是榆林总兵,却已归降;其弟姜瑄,阳和副总兵,也已经归降;这姜瓖如何能不降?”
李自成大喜:“可速派姜让前往大同,劝降姜瓖!”
“骑兵顺王,姜让自告奋勇前去劝降,已经出发数日;劝降王通的人使臣,也已出发数日。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好!若是两镇归顺,永保其荣华富贵!”
此时,宁武关城如同海边礁石,岿然不动。城头旌旗摇晃,人影窜动,“轰轰轰!”各种铳炮再次响起,猛烈反击。顺军被打退一波,又涌上来一波,铳炮只有零星响起,于是在城头残破的垛口,发生了激烈的厮杀。呼喊声,叱咤声,兵刃相交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周遇吉手提钢刀,率领一帮矫健的亲兵锐卒,哪里出现险情,就冲向哪里。
“杀!”刚击退一拨登城顺军,周遇吉顾不上喘口气,就大喝一声,又向另一处雉堞缺口冲去,越过已经抵挡不住的守军,对着登城顺军猛砍。他身材高大,健硕如牛,刀风过处,不是人头飞起,就是残肢断臂跌落。来回奔走,宛如杀神,身后的锐卒也如狼似虎,来回冲杀,个个血溅满身,总数却在不断下降。
乐贺和唐大潮率侦骑在主干大街上列阵,远远望着周遇吉奔走如飞的模糊黑影,赞叹道:“好一条汉子!好一个勇士!怪不得太子要招揽他!”
唐大潮吸着气说:“太子果然好眼力……只是太子年仅十六,怎么知道这样的好汉的?”
“太子无所不知!”乐贺断然说。
顺军的进攻再一次被打退了。城头静了下来,只有小校在呼喊民夫抬舁搬运,以清理伤亡、加强补给。
乐贺登城,看到周遇吉带着一帮锐卒坐在城头血泊之中,相互倚靠,沉默休憩。残月之下,腥风之中,勇士们如同铁铸一般,箕踞城头,不可撼动。
乐贺心头激动不已,想起东宫教导营在训练间隙,写过很多想象战场的诗词,都不及眼前场景震撼,一句诗蹦出胸口:
腥风吹落城头月……
等踏上归程,一定在马背上把它修改、拓展成一首完整的诗,此时不可旁骛!他急忙来到周遇吉身边,附耳低声说:“周总兵,已经厮杀一天一夜,杀伤贼军不计其数,也可以上报圣主,下报黎民了。能否率军民撤退?”
周遇吉置若罔闻,凝坐不动。
乐贺躬身侧耳良久,没有听到周遇吉的声音,而血腥味愈发浓烈,令人窒息。
城内,已有鸡鸣声。乐贺又说了一遍。
周遇吉动了动,说:“大敌当前,吾必须死战,以报圣主。吾起自部伍,蒙圣主垂顾,再三超擢,终至总兵之位。圣主洪恩,遇吉粉身难报!如今又蒙受太子垂赏于千里之外,若不重创闯贼,如何回报朱明两代之恩!”
乐贺鼻酸,再次耳语道:“周总兵,太子谋划已定,誓将灭贼平奴,正需要周总兵这样的悍勇之将辅佐冲锋。此时此地,贼军势大,而守军已经伤亡惨重,难以再战。不如及时撤退,以图将来。”
周遇吉环顾四周,说:“吾在山西辛苦搜罗,凑得健儿六千;然而中坚敢战之士,乃是追随左右的子弟兵,皆是百战余烬。如今一战,殒伤近半,必须再战一场,为子弟亲军报仇!”
乐贺忽然想起东宫教导营课上,太子曾经说过的“幸存者愧疚”一词,并且提醒:勇将可敬,然而血战之后,需要防止因为“幸存者愧疚”而丧失睿智,一味死战,造成全军覆没。于是劝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太子与闯贼决战,也不过在旬月之间而已。届时能杀伤数倍贼军,报仇岂不更甚?”
周遇吉目光一闪,点点头,沉吟片刻说:“闯贼经此一战,损失惨重。破关之后,一定会屠城。可使城内民夫百姓先退!吾等率军断后掩护!”
说着站起身来,喊道:“来人!”
若干部将呼应道:“在!”
“传令关城之内的民夫百姓,各位部将眷属,立刻撤退!我军在后掩护。”
“遵命!”有人立即奔走传令。
天亮了,朝霞鲜明,与宁武关城头上下鲜血相映,形成漫天血色。乐贺壮怀激烈,心中又跳出一句诗:
鲜血流丹天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