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周皇位上坐的是泰安帝,乃是大周开朝以来第三代帝王,从小接受大学士教导,帝王该有的文治武功权谋心术都学的不错,本人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称得上是位好皇帝,只是他如今心中大业不是征讨南方的陈国和梁国完成朝廷大一统,他的当务之急是让太后有个孙子,让朝廷有个储君。
泰安帝时年二十有五,膝下空虚,后宫不说佳丽三千,也繁花似锦,却连个公主都没有,要不是早年有妃嫔怀胎小产,朝臣几乎要怀疑皇帝的生育能力了。
大周建朝不久,皇帝无后是动摇国本的事情,与其他皇帝被御史劝谏切勿沉迷女色荒废朝政不同,泰安帝日日被朝臣催着泽被后宫绵延子嗣,甚至太后都说,如果皇帝到而立之年还未有子嗣,宗室和朝臣可能会择旁枝宗室子入继帝后膝下作为嫡长子,万一过继了子嗣后皇帝又有亲子出生,可有的饥荒打了。
泰安帝日日被前朝后宫催着,也有些急躁,只是这子嗣之事哪里是急得来的,泰安帝多次请惠国方丈进宫说话,惠国方丈只言子孙缘分未到,急不得,但他日前再次进宫时,却言及紫微星旁有一对小星闪烁,他掐指一算,这是为皇室添福的贵人到了。
泰安帝忙问贵人在哪里,惠国方丈却捋须摇头:“贫僧不知是谁,却猜到了大致模样,民间有说法,有那家里求子不得的人家,便抱了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养几天,便能引来子嗣,我想那对小星便是上天的指引,陛下可在宗室皇亲家里寻一对年纪相仿的童男童女,年龄在一至五岁之间,需得健康活泼的,放进中宫抚养,直至他们引来陛下的子嗣。”
惠国方丈是惠国寺的住持,原本该是弘扬佛法为国祈福的,但从开国起,几位皇帝都尤其信任惠国寺的高僧,把钦天监撂在了一边,一有点什么不顺遂的都找惠国方丈,惠国方丈被他们烦扰得无心念佛,如今连夜观星象的话都说出来了,好歹先堵他一阵子。
泰安帝和太后都对惠国方丈的话很是信服,翌日早朝时皇帝便在朝上说了这话,家里有适龄的孩子的人家,都动了心思。能把孩子送进宫里抚养,常伴帝后身侧,无论男女,总是有数不尽的利处,但伴君如伴虎,万一把孩子送进去了,过了几年却没有给皇室带来子嗣,届时陛下发怒,岂不是给自家招祸嘛!
这事儿有利有弊,真正心疼孩子的人家,或是图稳的,都不会沾手这事儿,但总有那么些利欲熏心贪功冒进的,有在皇帝跟前挂号的机会,说什么都不能放过。
东海郡公就是这其中一员,他没有实职,是不能上朝的,但这事下朝后一传扬,京里都传遍了,东海郡公立刻就想到了自家三房的一对龙凤胎孙儿,说什么要一至五岁的灵童进宫招福,还有比他家的龙凤胎更有福的么?
东海郡公打着这个主意,也没有同家里人商量,径直就拎了两盒点心去找宗正礼亲王说话了。想捞这功劳的还不少,都是些落魄的皇亲国戚,但东海郡公家龙凤胎的噱头确实压过了其他家孩子,要说天降灵童,你们这些人家的凡夫俗子怎么比得上我家的吉兆祥瑞?
礼亲王也没当即应下,只说进宫请示陛下和太后,东海郡公却已经把这当成名额当成自家的了,回家之后就召集了全家人来开大会,着重叮嘱了三房把龙凤胎带来。
瑞三爷和三奶奶只当是二老念叨孙子孙女了,也不做多想,带着孩子就去了,进了堂屋后满当当一屋子人,郡公叫了奶娘抱龙凤胎来看,看到一对金孙笑得见牙不见眼。
“爹,什么好事儿呀,笑得这么高兴。”
东海郡公特意去金玉阁打了一对金锁来,给一对金孙挂上,一边道:“好事儿!是你们三房的好事儿,更是咱们全家的好事儿!”
屋里众人被他说的心痒痒,哄着他快说,东海郡公被奉承够了,才将这等好事说了出来。
“咱们家的哥儿姐儿要有大造化了,老三媳妇,你好生准备着,缺了什么尽管问你母亲,待宫里来了旨意,便将孩子们送进宫里去。”
在东海郡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儿,三房夫妇俩却没法开心,“爹!您怎么也不同我们商量一下,就将圆圆阿暖的名字报上去了呢!他们还不知事,送去宫里做什么,咱们家的男儿没本事挣前程,倒让两个小娃娃去谋利,我……”
瑞三爷虽没什么本事,疼爱孩子的心却不差,要与刚满周岁的子女分离,他也不愿意,他们家也不是穷的吃不起饭了,缩减一下开支,怎么就要用两个孩子去谋前程呢!万一两个孩子进宫住了几年,皇室却没有添丁,惹了帝后迁怒怎么办!
“你什么你!你有本事去谋前程?没有就别阻着你孩子自个儿博前程!家里这个样子,能和皇室挂钩还奢求什么,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儿,两孩子进宫是去镀金的,你叫嚷什么!”
被父亲这么一堵,瑞三爷梗的说不出话来,他也是个混不吝的,张嘴就来,“爹要是有本事谋前程,哪里用得着我们子孙去拼搏?您生了这一大家子人,倒要让我襁褓之中的孩儿去和宫里贵人讨好?圆圆和阿暖不去,您这么多孙子孙女,谁爱去谁去!”
“你个不孝子!”东海郡公气的要拿拐杖砸他,被身边一干人拦住了,小孩子们见祖父叔伯打闹起来,吓得躲在母亲怀里哭,郡公夫人狠拍桌子,“都别闹了!也不怕让小辈们看笑话!几个媳妇先带着孩子们下去,别吓着小人儿。”
三奶奶带着孩子们下去,临行前泪眼朦胧望着丈夫,希望他能保护好孩子们,不要送孩子们去那吃人的地方。
泰安帝时年二十有五,膝下空虚,后宫不说佳丽三千,也繁花似锦,却连个公主都没有,要不是早年有妃嫔怀胎小产,朝臣几乎要怀疑皇帝的生育能力了。
大周建朝不久,皇帝无后是动摇国本的事情,与其他皇帝被御史劝谏切勿沉迷女色荒废朝政不同,泰安帝日日被朝臣催着泽被后宫绵延子嗣,甚至太后都说,如果皇帝到而立之年还未有子嗣,宗室和朝臣可能会择旁枝宗室子入继帝后膝下作为嫡长子,万一过继了子嗣后皇帝又有亲子出生,可有的饥荒打了。
泰安帝日日被前朝后宫催着,也有些急躁,只是这子嗣之事哪里是急得来的,泰安帝多次请惠国方丈进宫说话,惠国方丈只言子孙缘分未到,急不得,但他日前再次进宫时,却言及紫微星旁有一对小星闪烁,他掐指一算,这是为皇室添福的贵人到了。
泰安帝忙问贵人在哪里,惠国方丈却捋须摇头:“贫僧不知是谁,却猜到了大致模样,民间有说法,有那家里求子不得的人家,便抱了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养几天,便能引来子嗣,我想那对小星便是上天的指引,陛下可在宗室皇亲家里寻一对年纪相仿的童男童女,年龄在一至五岁之间,需得健康活泼的,放进中宫抚养,直至他们引来陛下的子嗣。”
惠国方丈是惠国寺的住持,原本该是弘扬佛法为国祈福的,但从开国起,几位皇帝都尤其信任惠国寺的高僧,把钦天监撂在了一边,一有点什么不顺遂的都找惠国方丈,惠国方丈被他们烦扰得无心念佛,如今连夜观星象的话都说出来了,好歹先堵他一阵子。
泰安帝和太后都对惠国方丈的话很是信服,翌日早朝时皇帝便在朝上说了这话,家里有适龄的孩子的人家,都动了心思。能把孩子送进宫里抚养,常伴帝后身侧,无论男女,总是有数不尽的利处,但伴君如伴虎,万一把孩子送进去了,过了几年却没有给皇室带来子嗣,届时陛下发怒,岂不是给自家招祸嘛!
这事儿有利有弊,真正心疼孩子的人家,或是图稳的,都不会沾手这事儿,但总有那么些利欲熏心贪功冒进的,有在皇帝跟前挂号的机会,说什么都不能放过。
东海郡公就是这其中一员,他没有实职,是不能上朝的,但这事下朝后一传扬,京里都传遍了,东海郡公立刻就想到了自家三房的一对龙凤胎孙儿,说什么要一至五岁的灵童进宫招福,还有比他家的龙凤胎更有福的么?
东海郡公打着这个主意,也没有同家里人商量,径直就拎了两盒点心去找宗正礼亲王说话了。想捞这功劳的还不少,都是些落魄的皇亲国戚,但东海郡公家龙凤胎的噱头确实压过了其他家孩子,要说天降灵童,你们这些人家的凡夫俗子怎么比得上我家的吉兆祥瑞?
礼亲王也没当即应下,只说进宫请示陛下和太后,东海郡公却已经把这当成名额当成自家的了,回家之后就召集了全家人来开大会,着重叮嘱了三房把龙凤胎带来。
瑞三爷和三奶奶只当是二老念叨孙子孙女了,也不做多想,带着孩子就去了,进了堂屋后满当当一屋子人,郡公叫了奶娘抱龙凤胎来看,看到一对金孙笑得见牙不见眼。
“爹,什么好事儿呀,笑得这么高兴。”
东海郡公特意去金玉阁打了一对金锁来,给一对金孙挂上,一边道:“好事儿!是你们三房的好事儿,更是咱们全家的好事儿!”
屋里众人被他说的心痒痒,哄着他快说,东海郡公被奉承够了,才将这等好事说了出来。
“咱们家的哥儿姐儿要有大造化了,老三媳妇,你好生准备着,缺了什么尽管问你母亲,待宫里来了旨意,便将孩子们送进宫里去。”
在东海郡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儿,三房夫妇俩却没法开心,“爹!您怎么也不同我们商量一下,就将圆圆阿暖的名字报上去了呢!他们还不知事,送去宫里做什么,咱们家的男儿没本事挣前程,倒让两个小娃娃去谋利,我……”
瑞三爷虽没什么本事,疼爱孩子的心却不差,要与刚满周岁的子女分离,他也不愿意,他们家也不是穷的吃不起饭了,缩减一下开支,怎么就要用两个孩子去谋前程呢!万一两个孩子进宫住了几年,皇室却没有添丁,惹了帝后迁怒怎么办!
“你什么你!你有本事去谋前程?没有就别阻着你孩子自个儿博前程!家里这个样子,能和皇室挂钩还奢求什么,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儿,两孩子进宫是去镀金的,你叫嚷什么!”
被父亲这么一堵,瑞三爷梗的说不出话来,他也是个混不吝的,张嘴就来,“爹要是有本事谋前程,哪里用得着我们子孙去拼搏?您生了这一大家子人,倒要让我襁褓之中的孩儿去和宫里贵人讨好?圆圆和阿暖不去,您这么多孙子孙女,谁爱去谁去!”
“你个不孝子!”东海郡公气的要拿拐杖砸他,被身边一干人拦住了,小孩子们见祖父叔伯打闹起来,吓得躲在母亲怀里哭,郡公夫人狠拍桌子,“都别闹了!也不怕让小辈们看笑话!几个媳妇先带着孩子们下去,别吓着小人儿。”
三奶奶带着孩子们下去,临行前泪眼朦胧望着丈夫,希望他能保护好孩子们,不要送孩子们去那吃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