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记事 正文 03.中国航天 (1)

小说:蓝光记事 作者:徐成光 更新时间:2024-08-21 07:25:1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文昌市龙楼镇,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这里的海岸、椰林、清新空气等自然禀赋和旅游、航天科技、工作人员生活所需要的美好环境,正在建设中的航天城在人工与自然环境结合方面体现当地特色,在污染物排放和处置方面做到绿色、环保,在能源利用方面大力推进现代科研成果,节能。

  2016.06.22。

  长征七号火箭平稳行驶约3个小时,安全转运到发射塔架,计划在6月25日到29日择机发射。以设计数字化、模装数字化、试验预试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为准则,长征七号全面推进数字化设计,构建数字化工程体系,能自主检测设备故障,也能够有效缩短火箭测试发射流程。

  它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13.5吨。

  王福臣:“CZ—7这个大家伙,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因此它的结构和组成是最复杂的,也意味着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

  杨立江:“我的任务是做好基地的后勤,让在这里参与航天工程的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长征七号挺拔竖立在发射塔架,在发射中心的路上碰到米棣和郝秋岩。

  王福臣微笑着:“你俩是实习还是观摩?”

  俩人表示:“不能观摩,需要岗位锻炼。”

  杨立江带着笑容:“有闯劲儿,将来的担子还得由你们来挑。”

  王福臣对他俩特别看重,亲切地说:“有时间请你们吃饭。”

  下午的时候,火箭副总设计师李佳斌、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王宁、火箭发射中心主任杨立江和总工程师王福臣来到指挥控制大厅,看到他俩在屏幕前繁忙的样子,王福臣介绍:“他俩是北大博士生,来这里工作不久,他叫米棣、他叫郝秋岩。”

  王宁询问:“学的什么领域?”

  米棣:“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郝秋岩:“天体技术及应用。”

  李佳斌在一旁关切问:“对操控适应吗?”

  表现出笨拙的表情,米棣:“应该没问题。”

  杨立江绷着脸:“说话不爽,不像咱东北爷们儿。”

  郝秋岩帮着解释:“他从来都那么谨慎,不说十拿九稳的话。”

  王福臣笑着说:“他是聪明的胆小鬼。”

  李佳斌看看他的表,时间对航天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觉得还够用,便又多交流几句:“你们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心里有压力吗?”

  郝秋岩很直率:“我感觉就像是一款动作敏感的游戏。”

  李佳斌很欣赏他的闯劲,拍拍郝秋岩的肩膀:“比喻方法有点过,发射火箭不是冒险;一次火箭发射,凝聚着很多人的辛劳和心血。”

  因在一个基地工作,必定是同事,杨立江急忙解围:“他俩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工作态度蛮认真的,都是好苗子。”

  看到基地领导,火箭设计师,飞船设计师们走远,米棣惊异地看着郝秋岩:“这些人是中国航天界的大人物,你真敢说话。”

  郝秋岩皱着眉,“爱咋咋地,米老艮,你要小心。”他俩是七八年同学,彼此十分了解,争吵的事时常就有,在一起很有意思。米棣,“你还要揍我?多说一句和少说一句憋不死你,关键还是工作。”

  06.25。18:30。

  发射中心的大屏幕上,数据、曲线清晰可见,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发射时刻,北京时间,发射倒计时。

  90分钟准备。

  60分钟准备。

  30分钟准备。

  10分钟准备。

  05分钟准备。

  01分钟准备。

  40秒,明白。

  30秒,明白。

  20秒,明白。

  10秒,10、09、08、07、06、05、04、03、02、01,点火。

  20:00:07秒413毫秒,火箭起飞。伴随着巨大的起飞轰鸣声,CZ—7火箭奔向浩渺的太空。

  “317跟踪正常”、“文昌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对地遥测信号正常”、“三亚3901跟踪正常”、“三亚4227跟踪正常” ......“助推器分离”、“ 一级关机”、“ 一级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形轨道。郝秋岩和米棣在控制台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双眼紧盯大屏幕,火箭飞行的每一个动作都及时地向外发布。

  20:39,“级箭分离。”

  CZ—7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CZ—7首飞成功。随即,控制大厅里发出热烈掌声。

  碧空长夜,朗月疏星。CZ—7只是个起点,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发射任务。

  走进米棣的办公室,他正在看报纸,郝秋岩把办工桌上刚沏好的龙井茶倒上一杯。

  “沏一杯龙井茶,栽一株凤凰花;赏一帘夏初雨,静听雨声如沙。”

  喝完一杯还要倒,米棣开玩笑地把他拦住:“实在不好意思,今年天旱,茶贵呀!”

  不屑于他:“啥时变得这样抠搜!”

  米棣:“宇宙又现类地行星,移民外星有戏了。”

  郝秋岩笑着:“移民外星‘游戏’了?”

  米棣:“我还没看完,你看看。”

  他把报纸递给郝秋岩,仔细看了一下:

  英国《自然》杂志2日在官方网站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个比利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3颗围绕一颗矮星公转且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

  科学家说,待新一代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他们将得以进一步观测这些行星是否具备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或宜居

  这3颗行星围绕公转的是颗“名副其实”的矮星,表面温度仅为太阳温度的一半,质量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比木星大一点,刚刚达到恒星的标准,距离太阳系不到40光年。

  不过,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比,这3颗行星与矮星的距离要近许多,其中更靠里的两颗接受的辐射量约是地球的4倍,公转周期约为1 .5天到2 .4天;最靠外的一颗所受辐射量是地球的两倍,公转周期尚难判断,估计在4.5天至73天之间。

  科学家们根据这些信息推测,这3颗行星应该处在这颗矮星的宜居带上,大小可能与地球类似,还可能存在水和大气层,星球表面部分区域适宜生命存活。

  只是,更靠里的两颗行星可能与月球类似,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太阳”,即一侧永享光明、一侧长眠黑夜。

  赌赢了!

  此前,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观测与太阳大小接近或更大、更亮的恒星,期待能在它们的行星中找到宜居的类地行星,而这类“星光暗淡”的矮星往往不受待见。

  然而,由于“大个头”的恒星辐射太强以至于将周围行星的特征完全掩盖,以人类目前的观测技术难以捕捉,而不那么“强势”的矮星则更容易将附近的行星“暴露”出来。

  比利时列日大学教授米歇尔•吉伦决定挑几个矮星,带领他的团队试试运气。最终,他们赌赢了。

  由于这些矮星用肉眼甚至一般天文望远镜都难以观测到,吉伦和其他研究人员于是利用一架更为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从去年12月起花62个夜晚观测这些矮星的星光和亮度变化,其间还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日食”。

  研究团队在报告中说,这次发现开辟了地外生命研究的新领域,未来研究前景广阔。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突然发现身边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竟然是王室成员,”项目参与者之一、专注研究矮星的美国天文学家亚当•布加斯说。

  刚起步

  不过,这一发现只是起步,后续研究还将持续数年。今后,科学家们将观测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甲烷分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于2018年发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届时,科学家们将能够分析这些行星是否存在大气层以及大气成分,以判断这些星球与地球的相似程度。

  至于向这些星球“移民”,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以现有技术水平,人造航天器飞行40光年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差不多与类人猿进化到现代人的时间跨度相当。

  据新华社

  郝秋岩边看边笑:“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你相信布兰登伯格的假说吗?”

  米棣:“管它咋炸的,反正不是我炸的。”

  “这么无赖?”

  “厚黑学,你可是师父。”

  “嘿、嘿、嘿,如果火星上真有过像人一样冷静的生物,不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也不会灭亡。”

  “人类是冷静生物?政治争斗,宗教极端组织,以及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始终处于冷战和热战之中。”

  “你看过霍金的《时间简史》?”

  “他是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被称为‘宇宙之王’。”

  “宇宙不简单哪!霍金有些观点太过于乐观。”

  “他只是从科学角度出发,并未考虑其它因素。”

  “火星的问题就很值得思考。”

  “有点难度和深度。”

  “我倒觉得,极有可能是内外因素造成火星的结局。”

  “火星人与外星人?”

  “很大程度上。”

  米棣脸上重新挂上了微笑:“我同玉姝商量,准备八月结婚。”

  “真好,我早盼望这一天了,祝福你们,打算采取什么样的结婚方式?”

  “旅行结婚。”

  “这样也好,省心。”

  “可双方的家人不同意,至少要在仪式现场见一面。”

  “要求不过分,毕竟父母养一回,打算两地分居吗?”

  “也只能这样,谁让我们选择了这里。”

  “是啊,当初我俩都有很好的去处,最终选择了这里。”

  “人生侧重的多了,失去的也会很多,我们都是坚定走路的人。”

  “行程怎么安排?”

  “先到常州,再回哈尔滨,我俩想让你参加。”

  “嗯,不告诉我也说不过去。”

  “常州你就不用去了,到哈尔滨就行。”

  “好。”

  “我俩还要去常州,带东西不方便,你走时把中心的天文望远镜、摄像机、魔镭射带上。”

  “带这些干嘛?”

  “东北也很美丽,我想带你去凤凰山森林公园旅游。9月17日的半影月食,发生在凌晨0点52至4点55分,可以观察到全程。”

  “呵呵,彼此彼此。”

  “我们不光有地球观,还要有宇宙观,地球仅是宇宙的一个尘埃。”

  “好吧,就这样安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蓝光记事,蓝光记事最新章节,蓝光记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