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qiuyelou
话说朱粲好不容易在城父县混出个头角的时候,时局却发生了变化。那时已经是隋朝末年了,由于隋炀帝昏庸无道,只顾着享乐,不理朝政,以至于纲纪败坏,大势已去,隋朝已呈衰败灭亡之势。同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势力不断壮大,时常侵扰东北,威胁甚大。这高句丽在汉朝时本是汉四郡下面的一个辖县,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组织,只是后来逐渐壮大,忘了本分,想要独立成国。隋炀帝见形势不对,在江都游了一圈,玩够了,这才匆匆赶回王都,调兵征粮,打算征讨高句丽。
那时隋朝矛盾锐化,百姓本来就对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怨声载道,听说又要在全国征兵去打仗,怎么受得了?于是便有人站出来反抗了。大业七年,ShanDong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起义,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其中说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誓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是号召大家不要去辽东白白送死,朝廷如此昏庸了,还不如起义反抗。王薄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到处都是起义军,乱成一团,连朝廷也控制不住了。隋朝的许多将领见天下已乱,皇帝不管事,于是也纷纷起兵造反。
各地起义造反之事,朱粲早有听说,他虽只是小县城里的一介草民,但也有点野心。见天下已乱,心里有时也想着不如那日也去参加造反,或许可以混个一官半职,统驭几个人马也未可知。当然这些也只是在心里偷偷想想罢了,一则他还看不清国家形势,不知以后会是个什么局面,二则他只是南方一个小县城里的小民,没权没势,除了吴谦,有权势的人一概不认识,想要造反,难于上青天,所以还是先在县衙里安安心心地当差,等着局势明朗了再作打算。
大业十年五月份,吴谦接到调令,调任HB清河郡太守。
这吴谦本是一个昏庸无能的贪官,为何突然升任一郡太守了呢?原来当时纲纪已坏,各处买官卖官盛行,吴谦便使钱买了个太守的官职,意图登高一步,继续鱼肉百姓。
朱粲闻知吴谦升官调任了,急忙去找他,道:“大人,您现在升了官,要到别处去吃香喝辣,可不能丢下小人不管啊。小人侍奉大人这么久了,还望大人可怜则个,不要弃小人于不顾丢啊!”
朱粲这话虽然说得低贱,但是语气可不软,带着点威胁的意思,意图让吴谦明白:我伺候你这么久了,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你倒好,现在升官发财了,就想撇下我拍屁股走人,不给我点好处,对得住我吗!
吴谦手中虽然有权力,实际上却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名义上,他是朱粲的顶头上司,但平日里也有些惧怕朱粲,不单单是因为朱粲长相粗野吓人,朱粲日常与他说话,有时谄媚逢迎,有时也颇有气势,根本不怕吴谦。吴谦是个没主意的人,很多事情都不得不倚靠朱粲来拿主意,所以也奈何他不得。吴谦手里没少判冤案,大多都是朱粲在背后出的鬼主意,有些主意实在是狠毒,就连吴谦过后想起来都觉得可怕,才认识到朱粲不是一般的坏。他对朱粲是又恨又怕,想撇掉他却又离不开他,时间长了越是如此,也是进退两难。而朱粲在心里也讨厌吴谦,恨不得取而代之,他时常在背后感叹:“这吴老鬼明明就是贱奴的本性,却偏偏有富贵命,做了我的上司。唉!上天对我朱粲真是不公,偏要让我做他的奴才,我心有不甘啊!要是哪****能接替他做了县令该有多好!”
吴谦听完,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还是涎着一张老脸道:“你别急,我怎会丢下你不顾?你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劳苦功高,我不会忘记的。待我上任之后,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我就向上面举荐你,一定给你谋个一官半职,将来大富大贵,指日可待!”
朱粲想当官早就想得快发疯了,听吴谦这么一说,也不管是真是假,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跪下,拿那颗大脑袋“砰砰砰”地在地上磕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发抖了,道:“多谢吴大人提拔,大人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小人日后定当尽心竭力,报答大人知遇之恩”
吴谦见他欣喜若狂,也松了口气,心里想:“真是个傻驴,你不过就是个泼皮无赖,此番我去HB上任,谁还管你!”嘴里却道:“日后你若是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
朱粲跪在地上,仰着头,一双大白眼珠子向上翻着,就如那叭儿狗蹲着朝上看人一样,喜滋滋地道:“不敢不敢,小人怎敢忘记大人的恩情!小人能有今日的造化,多亏大人提携,这恩情重如泰山,小人若是忘了,那就不是人了。日后若是发达,小人定当报答大人!”这低贱谄媚的伎俩是朱粲惯用的,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他什么都愿意做。
吴谦道:“你知道就好。”
两个人都在说鬼话,但都各自欢喜。吴谦欢喜是因为这么一来可以把朱粲打发掉;朱粲欢喜则是自信得到了吴谦的允诺,他自以为吴谦也不敢忘了他的功劳,定会向上举荐他。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心照不照面也不宣,各自满意。吴谦又与朱粲客套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上任去了,朱粲则欢欢喜喜地留下来,等待日后吴谦的举荐。
吴谦调任后,一个叫柳元章的X县令调到了城父县。
柳元章原来是颖川郡太守,因为对隋炀帝不理政务,劳民伤财,恣意游乐的荒唐行为看不下去,连呈七章奏折,从国家内外形势和生民社稷等多个方面对隋朝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可谓句句真言,一针见血。又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改革方案,希望皇帝能够及时醒悟,挽狂澜于既倒,又可谓忧国忧民,用心良苦。这七章奏折呈上去以后,震惊朝野,当朝官员皆知柳元章之名。当然,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没什么作为的昏官庸官,也只当是看个热闹而已,更有那无聊之人,背地里还给柳元章起了一个绰号:“柳七章”,戏谑讽刺他不知好歹,妄议朝政。还有人笑他是企图效仿曹子建,人家是七步成诗,留名千古,他是七章奏折成仁,籍籍无名。对于背后这些流言蜚语,柳元章也有所耳闻,但全都不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为国家效力。
这七章奏折最后没有呈到隋炀帝眼前,而是被皇帝身边的几个奸臣私自扣下了。因为这些奏折针砭时弊,句句切中当前朝政的问题,奸臣们怕被皇帝看到了影响不好,更怕牵连到自己,于是扣下奏折,还伪造了一个贪污之名扣在柳元章身上,将柳元章贬为亳州城父县令,永不得回东都。柳元章自知被奸臣陷害,那时朝中之人又都苟且以求自保,没有人站出来替他说一句公道话。他只能心怀愤懑,离开颍川郡,南下到城父县上任。qiuyelou后人闻知此事,评道:
“奸臣乱朝政,
忠臣护国纲。
奈何君主聩,
忠奸两不分。”
柳元章被贬之后,颖川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不去送别。那些人以前就像夜里油灯旁边的蛾子一样贴着他,争先恐后地对他谄媚逢迎,都想沐浴他的光辉。柳元章本来就是个正直的的人,十分讨厌这些小人,从来没给过他们好脸色看,还时常警示他们要为官清正,心怀百姓,不要搞溜须拍马那一套,他们还是腆着脸,唯唯诺诺的,尽是一副小人嘴脸。后来得知柳元章被贬,全都立马销声匿迹了,就连柳元章离任之前叫几个官员去交接职务,也不见人来。谴人去叫了半天,对方只派了手底下当差的人过来,懒懒散散的,脸色也十分难看。这些人本来就是那蛾子的劣性:当别人在高位的时候,就争着往那高位的光辉附近贴;一旦没了权,就像是嫌弃油灯灭了没有光一样,立马飞走,另外去寻其他光亮去了。柳元章也知道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也并不放在心上。
离任之日,只有一个叫顾远之的人来送柳元章。这个顾远之,是颖川郡里一个做药材生意的富商。他年轻时曾是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父母相继过世,家产也都变卖了,穷得身无分文,只得寄人篱下,受人冷眼。平时就在街面上摆一张桌子,靠替人写信、写诉状书及各类文书过生活。一日,柳元章无意中在街上看见他替人写文书,就走过去看。见他虽然衣着寒酸,但相貌气质却与一般子弟不同,就问他,方才知道他的身世。顾远之以前虽然是个纨绔公子,但也读过几本书,肚子里有些墨水,不但字写得飘逸,说起话来也有些文采,柳元章见他谈吐得体,说话也诚恳,就劝他道:
“你既然懂些诗书,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反在这里寄人篱下,碌碌无为?”
顾远之道:“只怪小人年少时不知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误了光阴,落得今天的下场,现在要小人去参加科举,定是最差的那一等。”
柳元章道:“你这样想就不对了,过往虽然有错,但你现在也不过三十出头,还年轻,若是现在醒悟,静下心来潜心读书,用功几年,或许还能考上。但若是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轻自贱,那么一辈子只能靠给人写文书生活,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还会受人笑话。”
顾远之道:“大人说的是,小人也时常思之,只是不知如何入门。再加上现在寄人篱下,每日受人白眼,就是想要读书,参加科举,也没有资本。”
柳元章随即从身上掏出一些钱来给他,道:“这些钱你拿去置办些笔墨文具,再买一身干净衣裳穿。至于书,我那里有不少,足够你看,你若是要看,就来找我借。”
顾远之听了,心里十分感动,道:“大人与小人素不相识,就肯倾力相助,小人感激不尽,定当刻苦读书,将来若有成就,必当报答大人!”说完就要跪下给柳元章磕头,柳元章拦住他,道:“无须多礼,你既然决定读书,就只管刻苦,我俸禄虽然不多,但间常资助你一些也是不成问题的。”
列为看官可能会奇怪:说话的,柳元章与顾远之素不相识,不知他底细,也不知他到底是否真的会刻苦读书,怎么就愿意帮助他了呢?原来柳元章年轻时家贫读不起书,后来也是好心人资助他,才考取功名的。他时常念念在心,日后也要帮助别人,就当是报恩。所以他知道顾远之的经历之后,就愿意出手相助。再加上他为官多年,阅人无数,是真是假,是奸是猾,从神态和谈吐一看便知,他也是见顾远之不是奸猾伪善之辈才愿意帮忙的。
顾远之心里对柳元章十分感激,于是回去发愤读书,他本来就聪颖,再加上十分刻苦,不到三年就学有所成,所写的文章就连柳元章也称赞,料他参加科举,必有所获。只是十分可惜,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落榜了。他并未气馁,潜心研读,又考了一次,还是不中。柳元章就让他重写了应试的文章来看,看完之后十分纳闷:文章写得十分漂亮,按理说是可以中的,怎么就没中呢?他又匿了顾远之的名,传给几个同僚看,同僚也都十分赞赏那篇文章。只是为不知为何入不了考官的眼。柳元章于是托人去打探消息,才知不是顾远之文章不好,而是被别人贿赂考官,抢了名头。柳元章十分愤怒,忍不住骂起那些作弊的人和考官来。不过顾远之知道后反倒释然,道:“大人不必在意,想必是我学识不够,不过此生也无悔了。”
柳元章只得叹道:“当年文帝创立科举,就是要革除世袭弊端,选拔人才,不想现在却被一些贪官污吏搞得乌烟瘴气!”
不过现实如此,柳元章也没有办法,就对顾远之道:“既已如此,你日后作何打算?”
顾远之道:“我细细想了,既然科举无望,倒不如学我父亲当年经商,做点药材生意,讨个生活。”
柳元章道:“如此也好,世上也不止做官一条路。考不上,可以去做其他的事,也不必一棵树上吊死。你自己打定主意了,就好自为之,如果需要我帮助,就来找我。”
顾远之感激而去。
顾远之果然有经商才干,没过几年,就把药材生意做得壮大起来,成了颖川郡的富商。他一直不忘柳元章当年的恩情,要报答柳元章,就送钱给柳元章,柳元章为官清正,不肯接受,道:“当时我帮你,是见你与一般人不同,并非图你报答,你若是这样,便是看低我了。”顾远之知道柳元章的为人,见他不肯接受,心里对他更加尊重。此后,顾远之经常去拜访柳元章,与他谈论诗书时政,交往密切。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殃及灾民无数,不久又发了瘟疫,顾远之急忙配了治瘟疫的药,送往灾区,不收一钱,用来给患病的人治病。又捐了五万石粮食,及时发与灾区赈灾,柳元章知道后,更加赞赏他。
顾远之得知柳元章要走,特地备了许多盘缠,还亲自挑选了三匹健壮的马,去送柳元章。柳元章固辞不受,顾远之只得道:“大人为官清正,顾某心里十分敬佩。只是此番南下,一路穷山恶水,旅途凄苦,还不知要走多久,这点盘缠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收下。”
柳元章道:“你有这个心意,我已十分感激,只是我不能接受。”
顾远之没办法,只得指着那三匹马说:“大人既然不要,那就带上这几匹马吧,一路上也省些力气,加快行程,还请大人不要推辞。”
柳元章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了那三匹马。顾远之把柳元章送到城外十里处,柳元章停下来向他告辞。顾远之命仆人取来酒,与柳元章对饮了一杯,道:“此番一别,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大人一路上多多保重!”
柳元章道:“若是有缘,他日自会相见,顾兄也保重!”
说罢,柳元章就和两个仆人,带着两岁大的孩子柳毅,南下赴任去了。
柳元章既然是一个郡的太守,官职也不低,纵使他为官清正,为何连一匹马都没有,一个丫鬟也不见,就只带着两个仆人和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不见他的妻室,这未免也太过寒酸了吧?
柳元章的清廉是当地出了名的。即使当时朝廷腐败盛行,柳元章依旧恪守为官之道,一心为民办事,不同流合污。他平时生活十分朴素,很多品级比他低的官吏都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仆人鞍前马后的,他却从不贪污半点,也不讲排场,无论居家还是出行,一切从简,再加上俸禄低,所以出行十分简单。
柳元章平时身边只带两个贴身仆人:一个叫张春,一个叫张兴。这两人是一对兄弟,张春是大哥,二人原先在逃荒途中被柳元章救下来,因感恩于他,誓愿跟随左右侍奉他。柳元章见他们为人实在,品行端正,又颇有些武艺,就收留他们做了贴身仆人。虽然是仆人,柳元章平时也丝毫不摆架子,待他们就如兄长一般,处处照顾。二人对他更是感恩不尽,忠心耿耿,成了他的得力手下,所以他家里并没有丫鬟。
再说为何不见柳元章的妻室。
柳元章的妻子叫林玉华,当年在生柳毅的时候,因为产后出血,身体虚弱,不幸去世。柳元章与妻子林玉华向来恩爱和谐,相敬如宾,不幸痛失爱妻,如何不心痛!所幸的是孩子平安降生,十分健康。
林玉华临死之前对柳元章道:“夫君,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咱们的孩子平安长大,因为咱们的孩子以后不是凡人。”
柳元章不免疑惑,问道:“为何这样说?”
林玉华道:“这其中有缘故。我快要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得身轻如燕,飞上了高空。后来越飞越高,不知飞了多久,穿过一片白色云雾,到了一个片树林中。我就在那树林中走,不多时,就走进一片空地,只见空地中间有个水潭,走过去看,那水潭里的水是黑的,深不见底。我正看水潭的时候,突然听见背后有个声音厉声道:
‘何人在此?’
我惊得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婆子。那老婆子鼓着眼睛,满脸怒容地向我走来,看着十分吓人。她的打扮也非常奇怪,穿着一身黑衣服,就跟那水潭的颜色一样,且她的衣服也不是用布料做成的,倒像那水潭里的黑水一样不断流动,漆黑一片,面上还缠着黑色的烟雾。她的头发披散着,长得都拖到了地上,也像黑水一样流动着。那脸更是吓人,满脸的皱纹,一双眼睛就像那晒干的柿饼一样塌陷下去,眼珠子是黑的,与常人不同,常人是有瞳孔的,但她却没有,看起来深不见底的。我头一次见到这样怪异的人,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她走到我面前,问道:‘你是何人,竟敢私闯仙地?’
我答道:‘我是颖川郡太守柳元章的妻子林玉华,不知是何缘故,来到此处,不想打扰了仙人清静,还望仙人恕罪。’
她恶狠狠地道:‘你不知道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吗?你一介凡人,竟敢私闯仙地,触犯仙界大律,就该死!’
我央求她道:‘仙人请饶恕,民女并非有意来此,民女这就离开。’
她道:‘离开?你想得倒美!敢闯到我黑婆婆地界来的人,就没有能活着回去的!你看到这个水潭了吗?’她指着我身后的水潭道,‘这个水潭唤作噬魂潭,专吸犯了仙界戒律的神仙的魂魄,一旦掉进去,不但身上的仙气尽失,还会化作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若是凡人进去了,就会变作厉鬼,受尽千般苦楚!今日你闯了我的地盘,那我就把你扔进这噬魂潭里去!’
那黑婆婆说完,突然变得面目狰狞,四周阴风阵阵,天色骤然变黑,那噬魂潭里的水就像是煮沸了一样翻滚起来,十分可怕。黑婆婆直直向我扑来,我正吓得直哆嗦、六神无主的时候,只听有个声音大声喝道:‘住手!’
那声音过后,却见天色发生了变化,只见一道白光侵来,就像那黎明的曙光逼退了黑暗一样,把那黑婆婆造的黑云逼退了,四周立马变得明亮起来。我抬头一看,只见空中飞来一个白衣人,降落在黑婆婆面前。黑婆婆吃了一惊,急急往后退了几步,惊道:‘怎么是你!’
我看那白衣人,也吃了一惊,原来她也是个老婆子,而且面貌与那黑婆婆一模一样,就像是一同一个人,只是着装打扮十分端庄得体,看起来倒不像是坏人。那白衣婆子道:‘黑婆婆,你又在这里吓唬人,还不快走!’
黑婆婆十分气愤地看着白衣婆子,咬牙切齿道:‘白婆婆,又是你,来坏我的好事!’
白婆婆道:‘你尽做坏事,残害无辜,我若是不阻挡你,还不知有多少生灵要毁在你手里!’
黑婆婆指着我道:‘这个妇人寿数已尽,早就应该死了,我是替天行道,为何你还要来阻拦我!’
白婆婆道:‘胡说,这妇人虽然寿数已尽,但腹中还有孩子,尚不能死。生死之事,也是该由冥府来管,与你何干?’
黑婆婆仰天大笑了几声,道:‘冥府算什么?连阎王都怕我三分,谁能管我!’
白婆婆斥道:‘休得放肆!有我在,你就休想胡作非为,残害无辜!’
黑婆婆顿时发怒了,吼了一声,周身的黑气顿时膨胀起来,一道道黑气从她身上窜出来,像蛇一样扭结在一起,扭成了一把锥子一样尖利的黑气,朝着白婆婆刺去。白婆婆将手一抬,一股白色云气从她手掌中喷涌而出,挡住了那股黑气,二人就这样僵持起来。那黑婆婆显然不是白婆婆的对手,坚持片刻之后,便力不从心,黑气也被逼退了,她见势不好,迅速收敛,飞到远处去了,怒道:‘今日你坏我好事,他日我必当加倍奉还!’说罢化作一道黑烟,飞入了树林之中。
黑婆婆走了之后,四周又变亮了,就像五月明媚的春光一样暖和。我正怕得不敢说话,那白婆婆转过来对我笑道:‘夫人,你没事吧?’
我道:‘没事,只是头一次见这等奇怪的事,着实被吓着了。’
白婆婆走过来,道:‘也难怪,你是凡人,第一次见到妖,自然害怕。刚才那位是我妹妹,叫黑婆婆,我是她姐姐,叫白婆婆。我们本是一对亲姐妹,只是后来她入了妖道,我入了仙道,从此和我势不两立,到处害人,我便时时出来阻止她。’
‘原来如此。’我见白婆婆说话十分和善,而且刚才又及时出现,击退了黑婆婆,猜她是好人,也稍稍放了心,道:‘刚才多亏仙人及时出现,救了民女,民女感激不尽!’
她道:‘我并非救你,而是救你腹中的胎儿。’
我不禁疑惑,问道:‘此话怎讲?’
她道:‘你的阳寿本来早就尽了,这是早已注定的,只是你腹中的胎儿尚未出世,所以你暂时无事。你的孩子将来不是凡人,所以冥府暂时延了你的寿数,孩子生下来之后,你就会死。’
我听完十分惊讶,不知她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便问她:‘那我为何会在此地?’
她道:‘黑婆婆想要害你腹中的胎儿,就在你睡着的时候把你的魂勾到这里来了。’
我道:‘我与她向来无冤无仇,她为何要加害我孩子?’
‘此中缘故复杂,我一时也说不完。不过你不用担心,有我守护你的孩子,她不会得逞的。’
‘多谢仙人!’
‘不用谢我,这也是天意。你孩子长大后造化不凡,只是一生命途多舛,要历经百般磨难,特别是年幼的时候,容易夭折,所以要多加呵护,以后长大了,是生是死,就看他的造化了。’
我求她道:‘若真如此,还请仙人多加庇佑!’
‘这个自然。’
我问道:‘仙人说我孩子以后不是凡人,此话怎讲?’
她道:‘天机不可泄露,我只能说,你孩子非登科之俗辈,乃飞天之灵秀。’
我见她不肯细说,也不好再细问,心里寻思:‘她的意思难道是我的孩子以后不考科举,反倒有成仙飞天的机缘?’我对这些虚虚实实的东西不清楚,心里一时也有些惶恐。
白婆婆走到水潭旁边,道:‘你过来。’
我走过去,却见潭里的水已经变了颜色,原来是黑的,现在却变得像山里的清泉一样清澈见底。底下是许多各色的彩石,几条五色鱼在其间游弋,看得人心里十分愉悦。
白婆婆指着水潭道:‘这个水潭,我妹妹在时,颜色就变作黑色,深不见底,叫噬魂潭;我在时,就变成清水,叫还魂潭。噬魂潭吞噬魂魄,还魂潭还人魂魄,刚才你若是被她推进去,你和你腹中的孩子就变成游魂了。’
我想起刚才黑婆婆的所作所为,不觉后怕,道:‘为何同一个水潭,会变成两种模样?’
白婆婆道:‘我和我妹妹一白一黑,一正一邪,一直以来都是势不两立。这水潭本是我开辟的,后来被她发现了,那时她法力比我强,就来夺了这水潭,把里面的水变成黑色。我只能暂时避让,等到法力强过她的时候,再回来夺这水潭。所以一直以来,这水潭都是我占一半时间,她占一半时间,如此反复。’
‘原来如此。’
她道:‘时间已到,人间即将天亮,你也该回去了。’
我问她:‘我不知怎么到这地方来的,现在要回去,还请仙人指路。’
她指着水潭道:‘你跳进这水潭里,就能回去了。’
我见水潭里的水也不是很深,若是跳进去,怎么能容得下一个人?况且那是水,会不会溺死还不知道,一时间也不敢跳。
她道:‘你只管跳,保你无事,我去也。’说完,她化作一片白色的云彩腾上天,慢慢飞去了。我只听空中传来几句话:‘时运不济,乃是天意。坎坷不平,自为天机。寻寻觅觅,柳暗花明。贵姓为柳,取名作毅。’说罢,那片云彩就消失不见了。我自是觉得神奇,回想她说的那几句话,心想:‘莫不是说我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以后真的会命途多舛吗?最后那两句,难道是说我孩子应该取名叫柳毅?’
我疑惑半天也不得解,又急着想回去,但又不敢跳进那水潭。那地方四周无路,我担心那黑婆婆会再来,只好豁出去了,跳进了水潭,也是奇怪,我刚跳进去,知觉浑身一激,就醒来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原先我以为这只是个梦,但是现在真的如那神仙所说,我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我去了不要紧,你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
柳元章听完,一时也觉得疑惑,他向来不信鬼神之说,只是见妻子快不行了,也无心纠结是真是假,道:“你放心,你不会有事的,我们一家人都不会有事。”
此时林玉华的气息已经有些虚弱了,精神也不如之前,道:“把我的孩子抱来,我想在临死之前再看他一眼。”
柳元章慌忙叫人把孩子抱来,放在林玉华身边。那孩子自从离开了他娘亲身边,就一直哭闹不止,现在抱回来了,便一下子不哭了。林玉华流着泪,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脸,道:“我儿,娘就要去了,只怕会苦了你,只愿你能平平安安,好好长大成人。”
那孩子躺在林玉华身边,就变得欢喜异常,咧着小嘴笑哈哈的。柳元章看了,觉得心酸,也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林玉华变得气息时强时弱,时断时续的,连说话都费劲了,她道:“夫君,咱们的孩子,就取名叫‘柳毅’吧,毅字,有沉着刚毅之意,希望他以后能做一个刚毅之人。”
柳元章道:“好,就叫柳毅。”
林玉华最后一次抚摸了柳毅的脸,轻轻笑了一下,刚叫了一声“毅儿”,突然眼睛翻白,柳元章急忙过去叫她,用手探她鼻息,气若游丝,任凭怎么喊她也没用,过了一会儿,就断了气,撒手人寰而去。柳元章痛彻心扉,放声哭了出来。柳毅也似乎知道母亲去世了,大声哭闹不止。可怜林玉华,为了生柳毅,历经死劫,真是“慈母生儿千般苦,子临之日母祭日。”
林玉华死后,柳毅就由柳元章一人抚养。柳元章后来也不再续弦,一心想着把柳毅好好抚养长大。所以他这次南下赴任,并没有带妻室和丫鬟。
话说柳元章带着柳毅和张春张兴,离开颍川郡,一路辗转南下,路上倒也平安无事,一月有余,终于来到了亳州城父县附近。
到城父县附近的时候,一行人途经一个小村庄,只听村里传来一个老人的哭声。柳元章听了,就命张春前去察看怎么回事,张春去看了,回来报告:“老爷,前面的菜地旁边,有个老汉正坐在地上大哭,只是不知为何而哭。”
柳元章道:“过去看看。”说完就朝菜地走去。只见一个干干瘦瘦的白发老汉正坐在菜园子里,把边上的菜全都踢烂了,大声哭诉道:“我的儿啊,都怪那个杀千刀的吴老鬼,把你抢走了,这可让我以后怎么活啊!”
柳元章上前问道:“老人家,你为何坐在这里大哭,发生什么事了?”
那老汉见柳元章相貌堂堂,一脸官相,就停下来,呜咽着说:“你是何人?”
柳元章道:“我从这里路过,因见你在此痛哭,不知所为何事,便过来问问。”
老汉仔细端详着柳元章。柳元章虽然衣着简朴,身边只有两个仆人,而且还带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十分简朴,但却是一脸正气,让人肃然,不像个普通老百姓,就疑心:“莫不是个微服私访的官老爷,来为民做主了?”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官,又立马撒开喉咙,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哭,抖出许多事情来,直接关系到了还在城父县里当差的朱粲的命运。至于这老汉到底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朱粲好不容易在城父县混出个头角的时候,时局却发生了变化。那时已经是隋朝末年了,由于隋炀帝昏庸无道,只顾着享乐,不理朝政,以至于纲纪败坏,大势已去,隋朝已呈衰败灭亡之势。同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势力不断壮大,时常侵扰东北,威胁甚大。这高句丽在汉朝时本是汉四郡下面的一个辖县,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组织,只是后来逐渐壮大,忘了本分,想要独立成国。隋炀帝见形势不对,在江都游了一圈,玩够了,这才匆匆赶回王都,调兵征粮,打算征讨高句丽。
那时隋朝矛盾锐化,百姓本来就对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怨声载道,听说又要在全国征兵去打仗,怎么受得了?于是便有人站出来反抗了。大业七年,ShanDong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起义,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其中说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誓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是号召大家不要去辽东白白送死,朝廷如此昏庸了,还不如起义反抗。王薄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到处都是起义军,乱成一团,连朝廷也控制不住了。隋朝的许多将领见天下已乱,皇帝不管事,于是也纷纷起兵造反。
各地起义造反之事,朱粲早有听说,他虽只是小县城里的一介草民,但也有点野心。见天下已乱,心里有时也想着不如那日也去参加造反,或许可以混个一官半职,统驭几个人马也未可知。当然这些也只是在心里偷偷想想罢了,一则他还看不清国家形势,不知以后会是个什么局面,二则他只是南方一个小县城里的小民,没权没势,除了吴谦,有权势的人一概不认识,想要造反,难于上青天,所以还是先在县衙里安安心心地当差,等着局势明朗了再作打算。
大业十年五月份,吴谦接到调令,调任HB清河郡太守。
这吴谦本是一个昏庸无能的贪官,为何突然升任一郡太守了呢?原来当时纲纪已坏,各处买官卖官盛行,吴谦便使钱买了个太守的官职,意图登高一步,继续鱼肉百姓。
朱粲闻知吴谦升官调任了,急忙去找他,道:“大人,您现在升了官,要到别处去吃香喝辣,可不能丢下小人不管啊。小人侍奉大人这么久了,还望大人可怜则个,不要弃小人于不顾丢啊!”
朱粲这话虽然说得低贱,但是语气可不软,带着点威胁的意思,意图让吴谦明白:我伺候你这么久了,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你倒好,现在升官发财了,就想撇下我拍屁股走人,不给我点好处,对得住我吗!
吴谦手中虽然有权力,实际上却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名义上,他是朱粲的顶头上司,但平日里也有些惧怕朱粲,不单单是因为朱粲长相粗野吓人,朱粲日常与他说话,有时谄媚逢迎,有时也颇有气势,根本不怕吴谦。吴谦是个没主意的人,很多事情都不得不倚靠朱粲来拿主意,所以也奈何他不得。吴谦手里没少判冤案,大多都是朱粲在背后出的鬼主意,有些主意实在是狠毒,就连吴谦过后想起来都觉得可怕,才认识到朱粲不是一般的坏。他对朱粲是又恨又怕,想撇掉他却又离不开他,时间长了越是如此,也是进退两难。而朱粲在心里也讨厌吴谦,恨不得取而代之,他时常在背后感叹:“这吴老鬼明明就是贱奴的本性,却偏偏有富贵命,做了我的上司。唉!上天对我朱粲真是不公,偏要让我做他的奴才,我心有不甘啊!要是哪****能接替他做了县令该有多好!”
吴谦听完,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还是涎着一张老脸道:“你别急,我怎会丢下你不顾?你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劳苦功高,我不会忘记的。待我上任之后,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我就向上面举荐你,一定给你谋个一官半职,将来大富大贵,指日可待!”
朱粲想当官早就想得快发疯了,听吴谦这么一说,也不管是真是假,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跪下,拿那颗大脑袋“砰砰砰”地在地上磕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发抖了,道:“多谢吴大人提拔,大人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小人日后定当尽心竭力,报答大人知遇之恩”
吴谦见他欣喜若狂,也松了口气,心里想:“真是个傻驴,你不过就是个泼皮无赖,此番我去HB上任,谁还管你!”嘴里却道:“日后你若是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
朱粲跪在地上,仰着头,一双大白眼珠子向上翻着,就如那叭儿狗蹲着朝上看人一样,喜滋滋地道:“不敢不敢,小人怎敢忘记大人的恩情!小人能有今日的造化,多亏大人提携,这恩情重如泰山,小人若是忘了,那就不是人了。日后若是发达,小人定当报答大人!”这低贱谄媚的伎俩是朱粲惯用的,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他什么都愿意做。
吴谦道:“你知道就好。”
两个人都在说鬼话,但都各自欢喜。吴谦欢喜是因为这么一来可以把朱粲打发掉;朱粲欢喜则是自信得到了吴谦的允诺,他自以为吴谦也不敢忘了他的功劳,定会向上举荐他。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心照不照面也不宣,各自满意。吴谦又与朱粲客套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上任去了,朱粲则欢欢喜喜地留下来,等待日后吴谦的举荐。
吴谦调任后,一个叫柳元章的X县令调到了城父县。
柳元章原来是颖川郡太守,因为对隋炀帝不理政务,劳民伤财,恣意游乐的荒唐行为看不下去,连呈七章奏折,从国家内外形势和生民社稷等多个方面对隋朝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可谓句句真言,一针见血。又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改革方案,希望皇帝能够及时醒悟,挽狂澜于既倒,又可谓忧国忧民,用心良苦。这七章奏折呈上去以后,震惊朝野,当朝官员皆知柳元章之名。当然,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没什么作为的昏官庸官,也只当是看个热闹而已,更有那无聊之人,背地里还给柳元章起了一个绰号:“柳七章”,戏谑讽刺他不知好歹,妄议朝政。还有人笑他是企图效仿曹子建,人家是七步成诗,留名千古,他是七章奏折成仁,籍籍无名。对于背后这些流言蜚语,柳元章也有所耳闻,但全都不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为国家效力。
这七章奏折最后没有呈到隋炀帝眼前,而是被皇帝身边的几个奸臣私自扣下了。因为这些奏折针砭时弊,句句切中当前朝政的问题,奸臣们怕被皇帝看到了影响不好,更怕牵连到自己,于是扣下奏折,还伪造了一个贪污之名扣在柳元章身上,将柳元章贬为亳州城父县令,永不得回东都。柳元章自知被奸臣陷害,那时朝中之人又都苟且以求自保,没有人站出来替他说一句公道话。他只能心怀愤懑,离开颍川郡,南下到城父县上任。qiuyelou后人闻知此事,评道:
“奸臣乱朝政,
忠臣护国纲。
奈何君主聩,
忠奸两不分。”
柳元章被贬之后,颖川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不去送别。那些人以前就像夜里油灯旁边的蛾子一样贴着他,争先恐后地对他谄媚逢迎,都想沐浴他的光辉。柳元章本来就是个正直的的人,十分讨厌这些小人,从来没给过他们好脸色看,还时常警示他们要为官清正,心怀百姓,不要搞溜须拍马那一套,他们还是腆着脸,唯唯诺诺的,尽是一副小人嘴脸。后来得知柳元章被贬,全都立马销声匿迹了,就连柳元章离任之前叫几个官员去交接职务,也不见人来。谴人去叫了半天,对方只派了手底下当差的人过来,懒懒散散的,脸色也十分难看。这些人本来就是那蛾子的劣性:当别人在高位的时候,就争着往那高位的光辉附近贴;一旦没了权,就像是嫌弃油灯灭了没有光一样,立马飞走,另外去寻其他光亮去了。柳元章也知道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也并不放在心上。
离任之日,只有一个叫顾远之的人来送柳元章。这个顾远之,是颖川郡里一个做药材生意的富商。他年轻时曾是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父母相继过世,家产也都变卖了,穷得身无分文,只得寄人篱下,受人冷眼。平时就在街面上摆一张桌子,靠替人写信、写诉状书及各类文书过生活。一日,柳元章无意中在街上看见他替人写文书,就走过去看。见他虽然衣着寒酸,但相貌气质却与一般子弟不同,就问他,方才知道他的身世。顾远之以前虽然是个纨绔公子,但也读过几本书,肚子里有些墨水,不但字写得飘逸,说起话来也有些文采,柳元章见他谈吐得体,说话也诚恳,就劝他道:
“你既然懂些诗书,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反在这里寄人篱下,碌碌无为?”
顾远之道:“只怪小人年少时不知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误了光阴,落得今天的下场,现在要小人去参加科举,定是最差的那一等。”
柳元章道:“你这样想就不对了,过往虽然有错,但你现在也不过三十出头,还年轻,若是现在醒悟,静下心来潜心读书,用功几年,或许还能考上。但若是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轻自贱,那么一辈子只能靠给人写文书生活,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还会受人笑话。”
顾远之道:“大人说的是,小人也时常思之,只是不知如何入门。再加上现在寄人篱下,每日受人白眼,就是想要读书,参加科举,也没有资本。”
柳元章随即从身上掏出一些钱来给他,道:“这些钱你拿去置办些笔墨文具,再买一身干净衣裳穿。至于书,我那里有不少,足够你看,你若是要看,就来找我借。”
顾远之听了,心里十分感动,道:“大人与小人素不相识,就肯倾力相助,小人感激不尽,定当刻苦读书,将来若有成就,必当报答大人!”说完就要跪下给柳元章磕头,柳元章拦住他,道:“无须多礼,你既然决定读书,就只管刻苦,我俸禄虽然不多,但间常资助你一些也是不成问题的。”
列为看官可能会奇怪:说话的,柳元章与顾远之素不相识,不知他底细,也不知他到底是否真的会刻苦读书,怎么就愿意帮助他了呢?原来柳元章年轻时家贫读不起书,后来也是好心人资助他,才考取功名的。他时常念念在心,日后也要帮助别人,就当是报恩。所以他知道顾远之的经历之后,就愿意出手相助。再加上他为官多年,阅人无数,是真是假,是奸是猾,从神态和谈吐一看便知,他也是见顾远之不是奸猾伪善之辈才愿意帮忙的。
顾远之心里对柳元章十分感激,于是回去发愤读书,他本来就聪颖,再加上十分刻苦,不到三年就学有所成,所写的文章就连柳元章也称赞,料他参加科举,必有所获。只是十分可惜,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落榜了。他并未气馁,潜心研读,又考了一次,还是不中。柳元章就让他重写了应试的文章来看,看完之后十分纳闷:文章写得十分漂亮,按理说是可以中的,怎么就没中呢?他又匿了顾远之的名,传给几个同僚看,同僚也都十分赞赏那篇文章。只是为不知为何入不了考官的眼。柳元章于是托人去打探消息,才知不是顾远之文章不好,而是被别人贿赂考官,抢了名头。柳元章十分愤怒,忍不住骂起那些作弊的人和考官来。不过顾远之知道后反倒释然,道:“大人不必在意,想必是我学识不够,不过此生也无悔了。”
柳元章只得叹道:“当年文帝创立科举,就是要革除世袭弊端,选拔人才,不想现在却被一些贪官污吏搞得乌烟瘴气!”
不过现实如此,柳元章也没有办法,就对顾远之道:“既已如此,你日后作何打算?”
顾远之道:“我细细想了,既然科举无望,倒不如学我父亲当年经商,做点药材生意,讨个生活。”
柳元章道:“如此也好,世上也不止做官一条路。考不上,可以去做其他的事,也不必一棵树上吊死。你自己打定主意了,就好自为之,如果需要我帮助,就来找我。”
顾远之感激而去。
顾远之果然有经商才干,没过几年,就把药材生意做得壮大起来,成了颖川郡的富商。他一直不忘柳元章当年的恩情,要报答柳元章,就送钱给柳元章,柳元章为官清正,不肯接受,道:“当时我帮你,是见你与一般人不同,并非图你报答,你若是这样,便是看低我了。”顾远之知道柳元章的为人,见他不肯接受,心里对他更加尊重。此后,顾远之经常去拜访柳元章,与他谈论诗书时政,交往密切。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殃及灾民无数,不久又发了瘟疫,顾远之急忙配了治瘟疫的药,送往灾区,不收一钱,用来给患病的人治病。又捐了五万石粮食,及时发与灾区赈灾,柳元章知道后,更加赞赏他。
顾远之得知柳元章要走,特地备了许多盘缠,还亲自挑选了三匹健壮的马,去送柳元章。柳元章固辞不受,顾远之只得道:“大人为官清正,顾某心里十分敬佩。只是此番南下,一路穷山恶水,旅途凄苦,还不知要走多久,这点盘缠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收下。”
柳元章道:“你有这个心意,我已十分感激,只是我不能接受。”
顾远之没办法,只得指着那三匹马说:“大人既然不要,那就带上这几匹马吧,一路上也省些力气,加快行程,还请大人不要推辞。”
柳元章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了那三匹马。顾远之把柳元章送到城外十里处,柳元章停下来向他告辞。顾远之命仆人取来酒,与柳元章对饮了一杯,道:“此番一别,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大人一路上多多保重!”
柳元章道:“若是有缘,他日自会相见,顾兄也保重!”
说罢,柳元章就和两个仆人,带着两岁大的孩子柳毅,南下赴任去了。
柳元章既然是一个郡的太守,官职也不低,纵使他为官清正,为何连一匹马都没有,一个丫鬟也不见,就只带着两个仆人和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不见他的妻室,这未免也太过寒酸了吧?
柳元章的清廉是当地出了名的。即使当时朝廷腐败盛行,柳元章依旧恪守为官之道,一心为民办事,不同流合污。他平时生活十分朴素,很多品级比他低的官吏都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仆人鞍前马后的,他却从不贪污半点,也不讲排场,无论居家还是出行,一切从简,再加上俸禄低,所以出行十分简单。
柳元章平时身边只带两个贴身仆人:一个叫张春,一个叫张兴。这两人是一对兄弟,张春是大哥,二人原先在逃荒途中被柳元章救下来,因感恩于他,誓愿跟随左右侍奉他。柳元章见他们为人实在,品行端正,又颇有些武艺,就收留他们做了贴身仆人。虽然是仆人,柳元章平时也丝毫不摆架子,待他们就如兄长一般,处处照顾。二人对他更是感恩不尽,忠心耿耿,成了他的得力手下,所以他家里并没有丫鬟。
再说为何不见柳元章的妻室。
柳元章的妻子叫林玉华,当年在生柳毅的时候,因为产后出血,身体虚弱,不幸去世。柳元章与妻子林玉华向来恩爱和谐,相敬如宾,不幸痛失爱妻,如何不心痛!所幸的是孩子平安降生,十分健康。
林玉华临死之前对柳元章道:“夫君,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咱们的孩子平安长大,因为咱们的孩子以后不是凡人。”
柳元章不免疑惑,问道:“为何这样说?”
林玉华道:“这其中有缘故。我快要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得身轻如燕,飞上了高空。后来越飞越高,不知飞了多久,穿过一片白色云雾,到了一个片树林中。我就在那树林中走,不多时,就走进一片空地,只见空地中间有个水潭,走过去看,那水潭里的水是黑的,深不见底。我正看水潭的时候,突然听见背后有个声音厉声道:
‘何人在此?’
我惊得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婆子。那老婆子鼓着眼睛,满脸怒容地向我走来,看着十分吓人。她的打扮也非常奇怪,穿着一身黑衣服,就跟那水潭的颜色一样,且她的衣服也不是用布料做成的,倒像那水潭里的黑水一样不断流动,漆黑一片,面上还缠着黑色的烟雾。她的头发披散着,长得都拖到了地上,也像黑水一样流动着。那脸更是吓人,满脸的皱纹,一双眼睛就像那晒干的柿饼一样塌陷下去,眼珠子是黑的,与常人不同,常人是有瞳孔的,但她却没有,看起来深不见底的。我头一次见到这样怪异的人,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她走到我面前,问道:‘你是何人,竟敢私闯仙地?’
我答道:‘我是颖川郡太守柳元章的妻子林玉华,不知是何缘故,来到此处,不想打扰了仙人清静,还望仙人恕罪。’
她恶狠狠地道:‘你不知道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吗?你一介凡人,竟敢私闯仙地,触犯仙界大律,就该死!’
我央求她道:‘仙人请饶恕,民女并非有意来此,民女这就离开。’
她道:‘离开?你想得倒美!敢闯到我黑婆婆地界来的人,就没有能活着回去的!你看到这个水潭了吗?’她指着我身后的水潭道,‘这个水潭唤作噬魂潭,专吸犯了仙界戒律的神仙的魂魄,一旦掉进去,不但身上的仙气尽失,还会化作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若是凡人进去了,就会变作厉鬼,受尽千般苦楚!今日你闯了我的地盘,那我就把你扔进这噬魂潭里去!’
那黑婆婆说完,突然变得面目狰狞,四周阴风阵阵,天色骤然变黑,那噬魂潭里的水就像是煮沸了一样翻滚起来,十分可怕。黑婆婆直直向我扑来,我正吓得直哆嗦、六神无主的时候,只听有个声音大声喝道:‘住手!’
那声音过后,却见天色发生了变化,只见一道白光侵来,就像那黎明的曙光逼退了黑暗一样,把那黑婆婆造的黑云逼退了,四周立马变得明亮起来。我抬头一看,只见空中飞来一个白衣人,降落在黑婆婆面前。黑婆婆吃了一惊,急急往后退了几步,惊道:‘怎么是你!’
我看那白衣人,也吃了一惊,原来她也是个老婆子,而且面貌与那黑婆婆一模一样,就像是一同一个人,只是着装打扮十分端庄得体,看起来倒不像是坏人。那白衣婆子道:‘黑婆婆,你又在这里吓唬人,还不快走!’
黑婆婆十分气愤地看着白衣婆子,咬牙切齿道:‘白婆婆,又是你,来坏我的好事!’
白婆婆道:‘你尽做坏事,残害无辜,我若是不阻挡你,还不知有多少生灵要毁在你手里!’
黑婆婆指着我道:‘这个妇人寿数已尽,早就应该死了,我是替天行道,为何你还要来阻拦我!’
白婆婆道:‘胡说,这妇人虽然寿数已尽,但腹中还有孩子,尚不能死。生死之事,也是该由冥府来管,与你何干?’
黑婆婆仰天大笑了几声,道:‘冥府算什么?连阎王都怕我三分,谁能管我!’
白婆婆斥道:‘休得放肆!有我在,你就休想胡作非为,残害无辜!’
黑婆婆顿时发怒了,吼了一声,周身的黑气顿时膨胀起来,一道道黑气从她身上窜出来,像蛇一样扭结在一起,扭成了一把锥子一样尖利的黑气,朝着白婆婆刺去。白婆婆将手一抬,一股白色云气从她手掌中喷涌而出,挡住了那股黑气,二人就这样僵持起来。那黑婆婆显然不是白婆婆的对手,坚持片刻之后,便力不从心,黑气也被逼退了,她见势不好,迅速收敛,飞到远处去了,怒道:‘今日你坏我好事,他日我必当加倍奉还!’说罢化作一道黑烟,飞入了树林之中。
黑婆婆走了之后,四周又变亮了,就像五月明媚的春光一样暖和。我正怕得不敢说话,那白婆婆转过来对我笑道:‘夫人,你没事吧?’
我道:‘没事,只是头一次见这等奇怪的事,着实被吓着了。’
白婆婆走过来,道:‘也难怪,你是凡人,第一次见到妖,自然害怕。刚才那位是我妹妹,叫黑婆婆,我是她姐姐,叫白婆婆。我们本是一对亲姐妹,只是后来她入了妖道,我入了仙道,从此和我势不两立,到处害人,我便时时出来阻止她。’
‘原来如此。’我见白婆婆说话十分和善,而且刚才又及时出现,击退了黑婆婆,猜她是好人,也稍稍放了心,道:‘刚才多亏仙人及时出现,救了民女,民女感激不尽!’
她道:‘我并非救你,而是救你腹中的胎儿。’
我不禁疑惑,问道:‘此话怎讲?’
她道:‘你的阳寿本来早就尽了,这是早已注定的,只是你腹中的胎儿尚未出世,所以你暂时无事。你的孩子将来不是凡人,所以冥府暂时延了你的寿数,孩子生下来之后,你就会死。’
我听完十分惊讶,不知她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便问她:‘那我为何会在此地?’
她道:‘黑婆婆想要害你腹中的胎儿,就在你睡着的时候把你的魂勾到这里来了。’
我道:‘我与她向来无冤无仇,她为何要加害我孩子?’
‘此中缘故复杂,我一时也说不完。不过你不用担心,有我守护你的孩子,她不会得逞的。’
‘多谢仙人!’
‘不用谢我,这也是天意。你孩子长大后造化不凡,只是一生命途多舛,要历经百般磨难,特别是年幼的时候,容易夭折,所以要多加呵护,以后长大了,是生是死,就看他的造化了。’
我求她道:‘若真如此,还请仙人多加庇佑!’
‘这个自然。’
我问道:‘仙人说我孩子以后不是凡人,此话怎讲?’
她道:‘天机不可泄露,我只能说,你孩子非登科之俗辈,乃飞天之灵秀。’
我见她不肯细说,也不好再细问,心里寻思:‘她的意思难道是我的孩子以后不考科举,反倒有成仙飞天的机缘?’我对这些虚虚实实的东西不清楚,心里一时也有些惶恐。
白婆婆走到水潭旁边,道:‘你过来。’
我走过去,却见潭里的水已经变了颜色,原来是黑的,现在却变得像山里的清泉一样清澈见底。底下是许多各色的彩石,几条五色鱼在其间游弋,看得人心里十分愉悦。
白婆婆指着水潭道:‘这个水潭,我妹妹在时,颜色就变作黑色,深不见底,叫噬魂潭;我在时,就变成清水,叫还魂潭。噬魂潭吞噬魂魄,还魂潭还人魂魄,刚才你若是被她推进去,你和你腹中的孩子就变成游魂了。’
我想起刚才黑婆婆的所作所为,不觉后怕,道:‘为何同一个水潭,会变成两种模样?’
白婆婆道:‘我和我妹妹一白一黑,一正一邪,一直以来都是势不两立。这水潭本是我开辟的,后来被她发现了,那时她法力比我强,就来夺了这水潭,把里面的水变成黑色。我只能暂时避让,等到法力强过她的时候,再回来夺这水潭。所以一直以来,这水潭都是我占一半时间,她占一半时间,如此反复。’
‘原来如此。’
她道:‘时间已到,人间即将天亮,你也该回去了。’
我问她:‘我不知怎么到这地方来的,现在要回去,还请仙人指路。’
她指着水潭道:‘你跳进这水潭里,就能回去了。’
我见水潭里的水也不是很深,若是跳进去,怎么能容得下一个人?况且那是水,会不会溺死还不知道,一时间也不敢跳。
她道:‘你只管跳,保你无事,我去也。’说完,她化作一片白色的云彩腾上天,慢慢飞去了。我只听空中传来几句话:‘时运不济,乃是天意。坎坷不平,自为天机。寻寻觅觅,柳暗花明。贵姓为柳,取名作毅。’说罢,那片云彩就消失不见了。我自是觉得神奇,回想她说的那几句话,心想:‘莫不是说我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以后真的会命途多舛吗?最后那两句,难道是说我孩子应该取名叫柳毅?’
我疑惑半天也不得解,又急着想回去,但又不敢跳进那水潭。那地方四周无路,我担心那黑婆婆会再来,只好豁出去了,跳进了水潭,也是奇怪,我刚跳进去,知觉浑身一激,就醒来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原先我以为这只是个梦,但是现在真的如那神仙所说,我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我去了不要紧,你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
柳元章听完,一时也觉得疑惑,他向来不信鬼神之说,只是见妻子快不行了,也无心纠结是真是假,道:“你放心,你不会有事的,我们一家人都不会有事。”
此时林玉华的气息已经有些虚弱了,精神也不如之前,道:“把我的孩子抱来,我想在临死之前再看他一眼。”
柳元章慌忙叫人把孩子抱来,放在林玉华身边。那孩子自从离开了他娘亲身边,就一直哭闹不止,现在抱回来了,便一下子不哭了。林玉华流着泪,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脸,道:“我儿,娘就要去了,只怕会苦了你,只愿你能平平安安,好好长大成人。”
那孩子躺在林玉华身边,就变得欢喜异常,咧着小嘴笑哈哈的。柳元章看了,觉得心酸,也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林玉华变得气息时强时弱,时断时续的,连说话都费劲了,她道:“夫君,咱们的孩子,就取名叫‘柳毅’吧,毅字,有沉着刚毅之意,希望他以后能做一个刚毅之人。”
柳元章道:“好,就叫柳毅。”
林玉华最后一次抚摸了柳毅的脸,轻轻笑了一下,刚叫了一声“毅儿”,突然眼睛翻白,柳元章急忙过去叫她,用手探她鼻息,气若游丝,任凭怎么喊她也没用,过了一会儿,就断了气,撒手人寰而去。柳元章痛彻心扉,放声哭了出来。柳毅也似乎知道母亲去世了,大声哭闹不止。可怜林玉华,为了生柳毅,历经死劫,真是“慈母生儿千般苦,子临之日母祭日。”
林玉华死后,柳毅就由柳元章一人抚养。柳元章后来也不再续弦,一心想着把柳毅好好抚养长大。所以他这次南下赴任,并没有带妻室和丫鬟。
话说柳元章带着柳毅和张春张兴,离开颍川郡,一路辗转南下,路上倒也平安无事,一月有余,终于来到了亳州城父县附近。
到城父县附近的时候,一行人途经一个小村庄,只听村里传来一个老人的哭声。柳元章听了,就命张春前去察看怎么回事,张春去看了,回来报告:“老爷,前面的菜地旁边,有个老汉正坐在地上大哭,只是不知为何而哭。”
柳元章道:“过去看看。”说完就朝菜地走去。只见一个干干瘦瘦的白发老汉正坐在菜园子里,把边上的菜全都踢烂了,大声哭诉道:“我的儿啊,都怪那个杀千刀的吴老鬼,把你抢走了,这可让我以后怎么活啊!”
柳元章上前问道:“老人家,你为何坐在这里大哭,发生什么事了?”
那老汉见柳元章相貌堂堂,一脸官相,就停下来,呜咽着说:“你是何人?”
柳元章道:“我从这里路过,因见你在此痛哭,不知所为何事,便过来问问。”
老汉仔细端详着柳元章。柳元章虽然衣着简朴,身边只有两个仆人,而且还带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十分简朴,但却是一脸正气,让人肃然,不像个普通老百姓,就疑心:“莫不是个微服私访的官老爷,来为民做主了?”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官,又立马撒开喉咙,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哭,抖出许多事情来,直接关系到了还在城父县里当差的朱粲的命运。至于这老汉到底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