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之际,建州最大的茶焙业主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献给闽王,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此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设立御茶园,并亲派重臣督造,其茶品直接供皇家饮用。
为了突显皇家御茶的尊贵身份,北苑御茶表面都特别压铸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在北苑茶饼上特制龙凤模,明确了北苑茶为御茶的属性,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贡茶。
北苑御茶是用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而成的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大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园胜雪等几十个品种。从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97年)始,至宣和二年(1120年)止,在这短短的140多年间,北苑御茶的极品被一次次地刷新。据宋代熊蕃所着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上记载:从紫笋腊面先后被京铤、石乳、的乳、白乳取代,再被大龙凤团取代;大龙凤团又被小龙凤团取代,小龙凤团又被密云龙取代,密云龙又被瑞云翔龙取代,瑞云翔龙又被白茶取代,最后到了登峰造极的龙园胜雪,北苑御茶的桂冠走马灯似的流转、更迭,这就是中国“龙茶盛世”所开创的奇迹!
千百年来,北苑御茶已经提炼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以“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
凤凰泉,宋太平兴国年间,更名为龙凤泉。关于这个凤凰泉,北宋曾担任过建州茶务的丘荷在《北苑御泉亭记》里描述过她的神奇传说:“龙凤泉的水并不多,但在制茶时节,即使一天舀了一百多桶水,泉里的水也不见减少,还像平时一样多。可是,每当制茶结束,监茶官封焙完工后,龙凤泉的水就歇息了。”明代何乔远在《闽书》里也提到这一神奇现象:“这眼泉水深只有二尺左右,泉底有暗道通到东溪,泉水日夜不停地冒出。到了制茶时节,大声一喊,泉水就应声冒出,等茶制完了,泉水也正好停了。因为泉水这么神奇,所以制造出来的茶,品质出奇的好。”
张廷晖研创了“采、择、蒸、榨、研、造、焙”一整套独特制茶工艺,其茶品很快便名声远播。其时正值唐末五代十国,闽王尝过张廷晖所制的茶后喜出望外,颁下圣旨,将那片茶园封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北苑御茶园中部分茶树长得格外茁壮,茶芽较之矮脚乌龙茶更为肥硕,其茶品香气丰韵、入口柔顺,闽王又特别赐了一个新的好听的名字——“北苑水仙茶”,意思是瑶池仙水培育而成的茶。
两宋时期,北苑御茶园最为辉煌,其范围达方圆300里,园内仪制均按皇家园林建造。其中心在今东峰镇凤凰山一带,当年自东溪往南至凤凰山麓设有规模宏伟的九重建筑。从外门进去的第一重建筑是清风门,即仪门,其左侧为茶焙,右侧为库房。清风门往南,依次排列的第二重建筑是漕司行衙,也就是北苑御茶园的官署。再往南前行就到了她的第三重建筑:贵宾的接待室——御茶堂,御茶堂的后面是第四重建筑:御泉亭。据旧志的记载,这口御泉“喊之则出,造毕则竭”。御泉亭的左侧是喊山台,右侧是龙凤池,池中有红云岛,岛上遍植海棠、榉柳,景色迷人。从御茶亭下来继续往南走,顺次为第五至第九重建筑:分别是御茶院、星辉馆、望京楼、凤凰阁和乘凤堂。在《福建通志·名胜志·建安县》中记载:“北苑乘凤堂在凤凰山最高处,堂侧有石碣,字大迟许,端劲有体,宋庆历戊子柯适记。”如今乘凤堂早已不见踪影,但其右侧的石碣(俗称“凿字岩”)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风采依然,刻字清晰,记录了当年的北苑茶事,见证了北苑御茶园的兴盛与更迭。2006年6月,“北苑御焙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在溪北,凰山在溪南,两山隔河相望,山势如同展翅的凤凰,飞舞落到河边饮水。凰山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北苑御茶园遗址,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凤山低缓的山坡上,则仍然生长着一片片娇翠碧绿的茶树,连绵起伏,郁郁葱葱。
水仙茶味道醇和,香气丰韵,且耐泡、柔顺、适藏;而乌龙茶。经医学证明水仙茶和乌龙茶都具有降脂养胃增健康的功效。
宋代宋子安所着《东溪试茶录》“茶名”中的记载:“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桔之叶;其芽发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细叶茶,叶比柑叶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文中所说的“柑叶茶”,就是现在建瓯北苑出产的水仙茶的前身;文中所说的“细叶茶”,
就是现在建瓯北苑出产的乌龙茶的前身。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总结出来的“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一香,即自然本真,不妖不艳,幽远绵长,岩骨花香;二甘,即鲜活甘美,透彻灵动;三重,即醇酽厚重,耐泡持久;四滑,即润滑顺畅,不枯不涩。
品茗如做人,北苑御茶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提炼、形成了一整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
一清:即清白、清淡、清纯、清澈。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汤以清纯、清澈为上品;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清白、清正为最高境界。
二和:即中和、温和、和平、和谐。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品以中和、温和为上品。香是幽远绵长的香,不是放荡俗媚的艳香;甘是鲜活灵动的甘,不是呆滞单调的枯甘。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和平、和谐为最高境界。
三澹:即澹泊明志、澹定从容、返朴归真、本性自然。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品以自然本真的岩骨花香为绝品。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澹定从容、澹然若水为最高境界。
四静:即雅静、恬静、恭敬、内省。
(1)从品茶的角度说:品茶要求有一个雅静、幽静的环境和氛围为最佳境界。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要心怀恭敬、心怀感恩,以内敛静思、内省顿悟为最高境界。
在采造工序和技术上刻意求精,一丝不苟:“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其采造工艺在当时就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操作流程。根据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记载,当年北苑御茶的制作共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采造工序,即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当今我们的乌龙茶和水仙茶的生产,也必须锤炼和完善一套,更加符合养生之道的、严格而规范的生产工序和检测标准。
北苑御茶真正做到了装潢考究、外表华丽。如“细色五纲”团茶的包装就达六重:“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花箱,护以香篚,扁以银铒,茶箱内外,又有黄罗幕之,可谓什袭之珍矣”。“粗色七纲”团茶的包装也有四重:“圈以箬叶,束以红缕,包以红楮,缄以菁绫”。元人周密《干淳岁时记》对其华丽的包装感叹道:“转遗好事,以为奇玩。”
为了突显皇家御茶的尊贵身份,北苑御茶表面都特别压铸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在北苑茶饼上特制龙凤模,明确了北苑茶为御茶的属性,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贡茶。
北苑御茶是用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而成的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大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园胜雪等几十个品种。从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97年)始,至宣和二年(1120年)止,在这短短的140多年间,北苑御茶的极品被一次次地刷新。据宋代熊蕃所着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上记载:从紫笋腊面先后被京铤、石乳、的乳、白乳取代,再被大龙凤团取代;大龙凤团又被小龙凤团取代,小龙凤团又被密云龙取代,密云龙又被瑞云翔龙取代,瑞云翔龙又被白茶取代,最后到了登峰造极的龙园胜雪,北苑御茶的桂冠走马灯似的流转、更迭,这就是中国“龙茶盛世”所开创的奇迹!
千百年来,北苑御茶已经提炼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以“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
凤凰泉,宋太平兴国年间,更名为龙凤泉。关于这个凤凰泉,北宋曾担任过建州茶务的丘荷在《北苑御泉亭记》里描述过她的神奇传说:“龙凤泉的水并不多,但在制茶时节,即使一天舀了一百多桶水,泉里的水也不见减少,还像平时一样多。可是,每当制茶结束,监茶官封焙完工后,龙凤泉的水就歇息了。”明代何乔远在《闽书》里也提到这一神奇现象:“这眼泉水深只有二尺左右,泉底有暗道通到东溪,泉水日夜不停地冒出。到了制茶时节,大声一喊,泉水就应声冒出,等茶制完了,泉水也正好停了。因为泉水这么神奇,所以制造出来的茶,品质出奇的好。”
张廷晖研创了“采、择、蒸、榨、研、造、焙”一整套独特制茶工艺,其茶品很快便名声远播。其时正值唐末五代十国,闽王尝过张廷晖所制的茶后喜出望外,颁下圣旨,将那片茶园封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北苑御茶园中部分茶树长得格外茁壮,茶芽较之矮脚乌龙茶更为肥硕,其茶品香气丰韵、入口柔顺,闽王又特别赐了一个新的好听的名字——“北苑水仙茶”,意思是瑶池仙水培育而成的茶。
两宋时期,北苑御茶园最为辉煌,其范围达方圆300里,园内仪制均按皇家园林建造。其中心在今东峰镇凤凰山一带,当年自东溪往南至凤凰山麓设有规模宏伟的九重建筑。从外门进去的第一重建筑是清风门,即仪门,其左侧为茶焙,右侧为库房。清风门往南,依次排列的第二重建筑是漕司行衙,也就是北苑御茶园的官署。再往南前行就到了她的第三重建筑:贵宾的接待室——御茶堂,御茶堂的后面是第四重建筑:御泉亭。据旧志的记载,这口御泉“喊之则出,造毕则竭”。御泉亭的左侧是喊山台,右侧是龙凤池,池中有红云岛,岛上遍植海棠、榉柳,景色迷人。从御茶亭下来继续往南走,顺次为第五至第九重建筑:分别是御茶院、星辉馆、望京楼、凤凰阁和乘凤堂。在《福建通志·名胜志·建安县》中记载:“北苑乘凤堂在凤凰山最高处,堂侧有石碣,字大迟许,端劲有体,宋庆历戊子柯适记。”如今乘凤堂早已不见踪影,但其右侧的石碣(俗称“凿字岩”)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风采依然,刻字清晰,记录了当年的北苑茶事,见证了北苑御茶园的兴盛与更迭。2006年6月,“北苑御焙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在溪北,凰山在溪南,两山隔河相望,山势如同展翅的凤凰,飞舞落到河边饮水。凰山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北苑御茶园遗址,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凤山低缓的山坡上,则仍然生长着一片片娇翠碧绿的茶树,连绵起伏,郁郁葱葱。
水仙茶味道醇和,香气丰韵,且耐泡、柔顺、适藏;而乌龙茶。经医学证明水仙茶和乌龙茶都具有降脂养胃增健康的功效。
宋代宋子安所着《东溪试茶录》“茶名”中的记载:“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桔之叶;其芽发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细叶茶,叶比柑叶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文中所说的“柑叶茶”,就是现在建瓯北苑出产的水仙茶的前身;文中所说的“细叶茶”,
就是现在建瓯北苑出产的乌龙茶的前身。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总结出来的“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一香,即自然本真,不妖不艳,幽远绵长,岩骨花香;二甘,即鲜活甘美,透彻灵动;三重,即醇酽厚重,耐泡持久;四滑,即润滑顺畅,不枯不涩。
品茗如做人,北苑御茶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提炼、形成了一整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
一清:即清白、清淡、清纯、清澈。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汤以清纯、清澈为上品;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清白、清正为最高境界。
二和:即中和、温和、和平、和谐。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品以中和、温和为上品。香是幽远绵长的香,不是放荡俗媚的艳香;甘是鲜活灵动的甘,不是呆滞单调的枯甘。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和平、和谐为最高境界。
三澹:即澹泊明志、澹定从容、返朴归真、本性自然。
(1)从品茶的角度说:茶品以自然本真的岩骨花香为绝品。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以澹定从容、澹然若水为最高境界。
四静:即雅静、恬静、恭敬、内省。
(1)从品茶的角度说:品茶要求有一个雅静、幽静的环境和氛围为最佳境界。
(2)从做人的角度说:做人要心怀恭敬、心怀感恩,以内敛静思、内省顿悟为最高境界。
在采造工序和技术上刻意求精,一丝不苟:“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其采造工艺在当时就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操作流程。根据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记载,当年北苑御茶的制作共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采造工序,即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当今我们的乌龙茶和水仙茶的生产,也必须锤炼和完善一套,更加符合养生之道的、严格而规范的生产工序和检测标准。
北苑御茶真正做到了装潢考究、外表华丽。如“细色五纲”团茶的包装就达六重:“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花箱,护以香篚,扁以银铒,茶箱内外,又有黄罗幕之,可谓什袭之珍矣”。“粗色七纲”团茶的包装也有四重:“圈以箬叶,束以红缕,包以红楮,缄以菁绫”。元人周密《干淳岁时记》对其华丽的包装感叹道:“转遗好事,以为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