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郭二家对庄澄的安排并不复杂。
自女皇始,皇族便对广纳天下失意之士的世家颇为忌惮。吴高祖恢复科考后,便频频向世家抛出橄榄枝,甚至许以高官厚纳招纳士家之弟。明面上看,此举仿佛是为了朝廷招纳贤才,可七门世家无不清楚,这是皇帝想把世家子弟拘在自己眼皮底下。
这般小事,世家又怎会违了圣意?更何况,只要距离把握得好,接近朝廷更能了解皇族动向。按着“上有明令下有对策”的办法,世家子弟也给了皇帝一个明迎暗防的举措。让家族子弟频频入仕的同时,七门世家无不将最看好的子弟深藏密敛起来。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隐藏在外奔走的世家子弟。
世家经历改朝换代仍不倒,与皇族保持距离是原因之一,却不代表世家对皇权没欲望。亲眼见过“五姓七望”惨遭灭门的七门世家,除了远离皇族之外,想要更多的主动权。而躲在背后操纵天下,是比远离皇族以避政权更迭牵连更好的办法。
不想与皇族有难以割舍的关系,又想尽掌天下事,可不是只能躲在背后默默耕耘了吗?乱世出英雄,乱世也会给有心者操纵天下的机会,现在时局便让庄郭二家发现了最好的机会――孙琼琚。
若能助孙琼琚夺位,拥有从龙之功的世家便可躲在幕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孙琼琚登不了帝位,也可以借着她影响手握重兵的定南公蒋赫。不过,要达到“挟天子”的境界,除了为世人皆认为早已死亡的孙琼琚谋利,还要获得孙琼琚的绝对信任。
庄澄能成为庄郭二家选定的人,完全是他主动跳了出来。一来,庄澄本就痴迷于孙琼琚,会全心全意为其奔走图利;二来,庄澄年岁甚小,不过有一个县试案首的成就,算是世家这一辈最为低调的存在。再而,庄澄与孙琼琚自小的情义,有利于日后把控孙琼琚。
比起操纵皇权这等大事来,庄郭二家又怎么会介意庄澄与孙琼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真有那一日,庄澄便是与孙琼琚日夜厮守,反倒更利于庄郭二家借着庄澄把控孙琼琚。庄郭二家乐享其成还来不及,又岂会在意这种儿女私情这般小事?
可是,庄澄也是庄郭二家的后代。虽然庄郭二位家主视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却也有着维护庄澄的私心。
定下一门合适的婚事,不论庄澄与孙琼琚会发展成什么样,都能让庄郭二家与皇族在明面上划清界线,更能保住庄澄的声誉和性命。在已经成亲的情况下,庄澄不可能再娶,自然也不会受到皇族兴衰的牵连。
诞下一个出身清白的孩子,庄澄行事起来难免会顾虑后代。就算庄澄情难自禁,也不至于完全抛开家族。便是事态发展超出预想,庄澄的后代也可得继父功。庄老太爷和郭凇都认为,活着的人全力打拼,为的不就是子孙后代得享其福吗?庄澄的孩子获益,便是庄澄获益。
无论如何,庄澄是二家之中最适合为孙琼琚出力之人。而让他开始奔走前,必须让他有一门亲事得保自身。这一点庄老太爷和郭凇都认同,郭琪虽不知内情,却也得了郭凇的提点。
对亲事,郭琪从不认为自己有选择权。郭凇向她表露婚事必须达成的暗示后,郭琪便抛开了本就不多的憧憬。而庄澄心有所属的事,郭琪早已通过郭凇得知。在她看来,两家的当家都知此事却仍要促成这门婚事,必有原由。出生起便受家族照抚的自己除了服从,还能怎样?现在看来,庄澄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直言告知,不知把多少伪君子给比了下去。
不遮不掩的人更好相与。
郭琪这样想,并对着明眸俊朗的庄澄笑了笑。
庄澄想了想,起身对着西方遥遥一拜,才语气诚恳的劝道:“表妹即读过虚吴居士所著,又何必为些旁人旁事舍了自身?”
“虚吴居士所著书籍,世间只余尚在庄家的一册而已,身在郭家的我尚且无缘得见。”郭琪颇为惋惜的道:“我家只有虚吴居士的弟子陈正心写的几篇随记,还是有心人手抄下来的。”
陈正心被斩首的罪名是“歪理邪说意图谋反”,一切与之有关的书册及文字,无不被当成邪物一并消毁。直到他怀罪而死,世人也不知虚吴居士的真身。而陈正心四处游说,出自虚吴居士之手的“虚吴学”,则因不利于皇权维固成为大吴禁提之言,虚吴居士本就所存不多的书籍也被尽数焚毁。庄家能有一本虚吴居士的孤本可谓极其不易,郭家只有手抄的陈正心随记倒也正常。
仅通过几篇随记自然难以将“虚吴学”理解透彻。郭琪能提出“人应该先忠自身”的想法,却深受家族观念影响,便不奇怪了。
目的明确的庄澄不想多扯其他,虽感觉说服郭琪无望,还是不死心的问道:“表妹的意思是,愿意嫁给心中已有了旁人的男子?”
“我很小的时候便没了父母,是郭家把我养大,大伯更是对我疼爱有佳。比起第一次相见的澄表哥来,我当然更相信护了我十几年的大伯。”将茶盅轻轻放下,郭琪语气凝重的说:“大伯定下这门婚事自有他的道理。我愿意听大伯父的安排。”
她又道:“我是廊坳郭氏女,不是高门勋贵只拘在深宅大院的娇小姐。廊坳郭氏不会在白日做花好月圆皆大欢喜的梦。这种只在戏里才有的东西,哪迷得了世家子弟的眼?人无完人,事无齐全,表哥不过是心有所属罢了,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何足为惧?”
庄澄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定亲对象会是眼前的郭琪;为什么世家喜欢内部通婚。便是求不到世家女的子弟也宁肯选择身世清白的女子,不愿与高门勋贵结亲。
被驳得哑口无言的庄澄当日便同意了定亲,起程赶回陇西。而庄老太家的承诺果然落实,无论庄澄的路线如何变幻,行进的速度如何快速,随行的家丁和马夫都没二话。
本是月余的路程,不眠不休赶路的他只花了十九天。
自女皇始,皇族便对广纳天下失意之士的世家颇为忌惮。吴高祖恢复科考后,便频频向世家抛出橄榄枝,甚至许以高官厚纳招纳士家之弟。明面上看,此举仿佛是为了朝廷招纳贤才,可七门世家无不清楚,这是皇帝想把世家子弟拘在自己眼皮底下。
这般小事,世家又怎会违了圣意?更何况,只要距离把握得好,接近朝廷更能了解皇族动向。按着“上有明令下有对策”的办法,世家子弟也给了皇帝一个明迎暗防的举措。让家族子弟频频入仕的同时,七门世家无不将最看好的子弟深藏密敛起来。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隐藏在外奔走的世家子弟。
世家经历改朝换代仍不倒,与皇族保持距离是原因之一,却不代表世家对皇权没欲望。亲眼见过“五姓七望”惨遭灭门的七门世家,除了远离皇族之外,想要更多的主动权。而躲在背后操纵天下,是比远离皇族以避政权更迭牵连更好的办法。
不想与皇族有难以割舍的关系,又想尽掌天下事,可不是只能躲在背后默默耕耘了吗?乱世出英雄,乱世也会给有心者操纵天下的机会,现在时局便让庄郭二家发现了最好的机会――孙琼琚。
若能助孙琼琚夺位,拥有从龙之功的世家便可躲在幕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孙琼琚登不了帝位,也可以借着她影响手握重兵的定南公蒋赫。不过,要达到“挟天子”的境界,除了为世人皆认为早已死亡的孙琼琚谋利,还要获得孙琼琚的绝对信任。
庄澄能成为庄郭二家选定的人,完全是他主动跳了出来。一来,庄澄本就痴迷于孙琼琚,会全心全意为其奔走图利;二来,庄澄年岁甚小,不过有一个县试案首的成就,算是世家这一辈最为低调的存在。再而,庄澄与孙琼琚自小的情义,有利于日后把控孙琼琚。
比起操纵皇权这等大事来,庄郭二家又怎么会介意庄澄与孙琼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真有那一日,庄澄便是与孙琼琚日夜厮守,反倒更利于庄郭二家借着庄澄把控孙琼琚。庄郭二家乐享其成还来不及,又岂会在意这种儿女私情这般小事?
可是,庄澄也是庄郭二家的后代。虽然庄郭二位家主视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却也有着维护庄澄的私心。
定下一门合适的婚事,不论庄澄与孙琼琚会发展成什么样,都能让庄郭二家与皇族在明面上划清界线,更能保住庄澄的声誉和性命。在已经成亲的情况下,庄澄不可能再娶,自然也不会受到皇族兴衰的牵连。
诞下一个出身清白的孩子,庄澄行事起来难免会顾虑后代。就算庄澄情难自禁,也不至于完全抛开家族。便是事态发展超出预想,庄澄的后代也可得继父功。庄老太爷和郭凇都认为,活着的人全力打拼,为的不就是子孙后代得享其福吗?庄澄的孩子获益,便是庄澄获益。
无论如何,庄澄是二家之中最适合为孙琼琚出力之人。而让他开始奔走前,必须让他有一门亲事得保自身。这一点庄老太爷和郭凇都认同,郭琪虽不知内情,却也得了郭凇的提点。
对亲事,郭琪从不认为自己有选择权。郭凇向她表露婚事必须达成的暗示后,郭琪便抛开了本就不多的憧憬。而庄澄心有所属的事,郭琪早已通过郭凇得知。在她看来,两家的当家都知此事却仍要促成这门婚事,必有原由。出生起便受家族照抚的自己除了服从,还能怎样?现在看来,庄澄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直言告知,不知把多少伪君子给比了下去。
不遮不掩的人更好相与。
郭琪这样想,并对着明眸俊朗的庄澄笑了笑。
庄澄想了想,起身对着西方遥遥一拜,才语气诚恳的劝道:“表妹即读过虚吴居士所著,又何必为些旁人旁事舍了自身?”
“虚吴居士所著书籍,世间只余尚在庄家的一册而已,身在郭家的我尚且无缘得见。”郭琪颇为惋惜的道:“我家只有虚吴居士的弟子陈正心写的几篇随记,还是有心人手抄下来的。”
陈正心被斩首的罪名是“歪理邪说意图谋反”,一切与之有关的书册及文字,无不被当成邪物一并消毁。直到他怀罪而死,世人也不知虚吴居士的真身。而陈正心四处游说,出自虚吴居士之手的“虚吴学”,则因不利于皇权维固成为大吴禁提之言,虚吴居士本就所存不多的书籍也被尽数焚毁。庄家能有一本虚吴居士的孤本可谓极其不易,郭家只有手抄的陈正心随记倒也正常。
仅通过几篇随记自然难以将“虚吴学”理解透彻。郭琪能提出“人应该先忠自身”的想法,却深受家族观念影响,便不奇怪了。
目的明确的庄澄不想多扯其他,虽感觉说服郭琪无望,还是不死心的问道:“表妹的意思是,愿意嫁给心中已有了旁人的男子?”
“我很小的时候便没了父母,是郭家把我养大,大伯更是对我疼爱有佳。比起第一次相见的澄表哥来,我当然更相信护了我十几年的大伯。”将茶盅轻轻放下,郭琪语气凝重的说:“大伯定下这门婚事自有他的道理。我愿意听大伯父的安排。”
她又道:“我是廊坳郭氏女,不是高门勋贵只拘在深宅大院的娇小姐。廊坳郭氏不会在白日做花好月圆皆大欢喜的梦。这种只在戏里才有的东西,哪迷得了世家子弟的眼?人无完人,事无齐全,表哥不过是心有所属罢了,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何足为惧?”
庄澄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定亲对象会是眼前的郭琪;为什么世家喜欢内部通婚。便是求不到世家女的子弟也宁肯选择身世清白的女子,不愿与高门勋贵结亲。
被驳得哑口无言的庄澄当日便同意了定亲,起程赶回陇西。而庄老太家的承诺果然落实,无论庄澄的路线如何变幻,行进的速度如何快速,随行的家丁和马夫都没二话。
本是月余的路程,不眠不休赶路的他只花了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