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当你看到信的时候,朕约莫已经殡天了,你也无须难过,人总难免有这么一遭,好了,废话不多说,朕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也无精力多说别的。
朕其实不怕死,只是死之前有两个事情一直放不下,其中有私有公,唉,天家的人也无所谓公私,私是公公是私,本也难以分得清楚。
一是新法之事,朕心里很明白,朕的母后对新法是极为痛恨的,一旦朕死,母后必定要废除朕之新法,以母改子,这是有天生道义的,因此谁也阻拦不了。
王、张、李等人不过趋炎附势之人,他们并无用心新法之坚持,唯有蔡章才是真心变法,然则他们也一定会被贬去地方,朕亦是难以指望他们了。
唯有你,居正,你之前并不牵涉新法,且你与旧党亦有香火情,因此母后以及旧党未必就一定要将你贬谪地方。
其次,乃是朕的太子赵煦,他十分聪慧,但他年幼,政务上必不能把持,定是母后以及众宰执操持,这个朕其实也不担心。
朕唯一担心的是,母后与文官为了教育出一个与朕不同的‘圣明皇帝’来,要他仁德、要他听进建言,要他听从大臣劝阻……唉,也不是不好,然则大宋已经是到了垂垂欲坠之时,这等‘圣明天子’是保不住这个江山社稷的……
朕所求你不多,只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朝中,若有机会成为煦儿帝师,请用心教导他,呵护他,莫要使其灵气涣散,成为一‘圣明天子’,此信阅后即焚。”
信到此应该结束的,但后面又歪歪斜斜写了一句:“居正,朕真是不甘心啊!”
苏允:“……”
苏允看向甄时选,道:“这真是官家弥留之际所写?”
甄时选看了一下苏允的神情,有些尴尬道:“差不多差不多,反正肯定是官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才交代后事的嘛。”
苏允摇了摇头,弥留之际当然不可能写这么多字,而且自然也不可能思维这么清晰,很明显,这是赵顼很早之前就准备的,唯有后面那句不甘心,才可能是弥留之际写的。
苏允叹了口气,取过火折子,将信点燃放进火盆之中,然后道:“你们看过信吗?”
甄时选赶紧摇头道:“那决计不能!这信就连孙大伴都不知道,只留在我这里,因为官家知道我跟你亲近,而且也知道孙大伴定然也会被排除出禁内,唯有我这样的,才能置身事外。”
苏允看了一下甄时选,道:“官家殡天了,冰井务还能够让你来掌管么?”
甄时选嘿嘿一笑道:“某与太后那边也有一些香火情,这个苏大家您就放心吧。”
苏允闻言倒是振作了些许精神,有甄时选在冰井务,倒是可以做些事情,至少不会轻易让人给害了。
苏允转头看了一下外面虎视眈眈的禁军,微微摇头,道:“既然走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回吧。”
甄时选拉住了苏允,神情恳切,道:“苏大家,官家对你对我,都是恩重如山,我肯定是要为当今官家效死的,您我无法要求您,只求您多多照拂一下当今小天子,他很难。”
苏允斜睨了一下甄时选,道:“还说你没有看过信件?”
甄时选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低声道:“我是做这等阴私之事的,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下有底,若是不看一下,怎么知道官家是什么意思,又如何帮官家达成目的?
所以,有些规矩也是顾不上了,但我对官家的忠心日月可鉴啊!”
苏允笑了笑,然后道:“太后与司马光不会让我靠近当今官家的,他们甚至不会让我接触政务的,我这个翰林学士可能以后就只能在翰林院中看看书喝喝茶,怎么能够说得上照拂官家?”
甄时选叹了一口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反正只要您还在朝中,我心中便多得一份安心……”
他左右看了看,随即压低声音道:“小官家让我给苏大家带一句话。”
苏允抬眼看了一下甄时选,点点头道:“说吧。”
甄时选赶紧低声道:“小官家说:大行皇帝临终前与他交代过,满朝文武,真正能够倚靠的只有苏学士一人。”
苏允闻听此言,顿时心下如被一记重锤狠狠砸中,连呼吸都忍不住有些停了停。
赵煦才十岁,仅仅是他自己,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而且可能也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唯有赵顼临终前当真交代了,才有这话。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官家也太瞧得起我啦,我何德何能,能够配得上官家说这话。”
甄时选要说话,却被苏允摆手制止,只听得苏允有些不耐烦道:“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我就知道,这恩情是还不了的了,回回,这就回!”
甄时选有些讪讪下了船。
章若从船舱中出来,轻轻抱住了苏允,轻声道:“阿允,你做任何选择都好,我都会支持你的。”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走吧,回汴京城做牛马去。”
章若忍不住抿嘴一笑道:“夫君说话也太有意思了,你是翰林学士,怎么就是牛马了?”
苏允呵呵一笑道:“人生在世皆牛马,嗨,走吧走吧,他妈的!”
这些皇帝一个个心都脏啊,这种驭下之术,那可真是学得真好,赵顼如此,那十岁娃儿也是如此,就是操他妈的,自己竟然还吃上了这一套!
咱可是堂堂穿越者啊,怎么就被这封建皇帝给套上了呢?
不过随即苏允又心平气和起来。
——后世的牛马们,不也很容易被老板画的饼所忽悠,所以,这跟是不是穿越者没有关系,这是人性!
苏允吩咐船家回归汴京,船家心下有些不愿,但后面虎视眈眈的禁军盯着呢,也只好赶紧启程。
苏允笑着跟船家道:“说好的多少便多少,不差你这点钱。”
船家连道不敢,道:“那不能那不能,没有将您送到地方,怎么能收您钱。”
苏允笑道:“就算是补偿你担惊受怕吧,行了,我没有心思说这些,说给你就给你。”
船家见苏允不耐,赶紧拱手致谢。
苏允心中烦躁,便冒着寒风坐在船头,思索着接下来的处境,想了一会之后,忽而就想开了。
管他娘的呢,反正现在是走不了了,就这样吧,回去就躺平,不就是上班么,有人发工资,还不用自己干活,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得空了就四处走走玩玩,也不是不行,至于照拂不照拂的,咱也没那本事啊。
不过,苏允又得过上每天都要上班的日子了。
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去就去呗。
不过有一个事情令得当下的苏允感觉到痛苦,因为他得上早朝了。
宋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须得前去上朝。苏允当上三品大员以来,之前一直在鄜延路,这些时间回来了,因为没人理会他,因此苏允干脆就不去了,反正都是相看两厌。
但这会儿却是不得不去上朝了。
这苏允第一天上班,便是五天一次的早朝,苏允有心不去,然则苏允到家之后,那窦年安还刻意寻苏允说了一下话,叮嘱苏允明日开始,便要去翰林院那边点卯,还特意提醒明日早朝苏允须得到场云云。
苏允对此不甚上心,但章若却是放在了心上。
晚上苏允感觉自己没有睡多久,然后便听到宅子里起了动静,一摸身侧,章若不见了踪影,顿时一惊,起床一看,果然不见了,而外面已经是灯火通明影影绰绰,登时心下一惊,随即想了起来,今日要上朝了喂。
草。
这他妈的是几点啊!
正好此时章若进来了,端着冒着热气的水盆,而转眼一看,他的三品官服已经挂在了房间一侧。
章若看到苏允已经醒了,展颜一笑道:“大官人,起来吧,妾身侍候您更衣。”
苏允苦笑道:“什么时辰了?”
章若笑道:“已经是寅时(3:00-5:00)了,你须得在寅时末抵达宫内,卯时初(5:00-7:00)朝会便要开始了。”
苏允叹了一口气。
只能说是还好,若是神宗时期,寅时初便得抵达宫内。
宋朝的早朝时间通常在寅时和卯时之间,具体时间可能会因季节和皇帝的个人安排有所不同。
宋神宗是个十分勤勉的皇帝,因此上朝时间是在寅时初开始,现在是高太后执政,体恤到朝臣不易,又是寒冬腊月的,因此将朝会时间改到了卯时。
苏允起身,章若侍候苏允习俗,又细心给苏允穿上官服,随后一脸痴道:“夫君这一身真好看。”
苏允却是有些心疼道:“以后你别起来了,我自己也是可以的。”
章若却是摇头道:“那可不行,哪家的夫人在夫君上朝的时候还能睡懒觉的,自然得侍候好夫君您,不然让娘亲知道了,非得骂我不成。”
苏允闻言苦笑道:‘不至于此,咱们都不说,谁能够知道?’
章若一笑道:“妾身甘之若饴啊,我的夫君所操心的乃是家国大事,妾身所做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妾身的夫君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妾身本该好好侍候你的。”
好吧。
收拾妥当,吃了早餐,家中下人等候已经多时,车夫上马,阿虎带着家中七八个青壮随行,一路走上御街,朝宫中而去。
宫禁已经是打开,到得宫门处,已经是有不少车马等候着进宫。
苏允懒得跟别人打招呼,紧闭车窗闭着眼睛睡觉,等到车夫轻轻敲击这才打着哈欠下车,一下车便被扑面而来的严寒给冲了个踉跄。
苦啊!
苏允在西北时候倒是不惧严寒,可是回了这世界的汴京,却是变得慵懒了起来。
苏允赶紧将手拢进袖子里,来了一个老农裹手,缩着脖子便往里面小跑,忽而后方有个声音喝道:“那位朝官,注意礼仪!”
苏允回头一看,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官员正怒视自己,苏允顿时恍然: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乃是主持朝班礼仪之人。
得,不触这个霉头,苏允不情不愿将身子挺直,然后将手拿出来,然后看到那侍御史一脸孺子可教的神色。
苏允哼了一声,一扭头便大阔步进了殿内。
苏允进殿,里面散乱站着不少大臣各自聚集聊天呢,尽皆是身着朱紫,嘿,这就是大宋朝的权力中枢了。
苏允扫了一眼,发现尽皆是陌生面孔,心下叹了一口气,得,找个地方躲起来吧。
苏允走到殿中大柱一侧,靠着柱子微微眯起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忽而有人走近,苏允睁开了眼睛,却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来人一脸赞叹看着他,笑道:“真是没有想到啊,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你我竟然就在朝会上相见了,连你的两个叔父都还没有资格上朝,没想到你竟然已经跟我同殿为臣了。”
来人却是苏允的老熟人:李常。
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在黄州,当时李常还是淮西提点刑狱公事,这数年过去了,已是回归朝堂了。
苏允亦是有些意外,道:“李公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常笑道:“你去西北的时候,当年我就回来了,任太常寺卿、礼部侍郎,第二年拔擢为吏部侍郎,今年进户部尚书,掌管财政。”
苏允眉头一挑,道:“司马公推荐您的?”
李常点点头,低声道:“你也莫要怪司马公,他……”
说到这里,话却是说不下去了。
苏允摆摆手道:“李公,您不用跟小子解释这些,小子也不想管这些,小子接下来打算好好歇息一段时间,沉淀沉淀。”
李常神色有些沉重,拍了拍苏允的肩膀,道:“你想得开就好,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允有些不解,道:“什么心理准备?”
李常压低声道:“文公私下里与人说你年纪轻轻骤得大权,因此行为轻浮,但不失才华横溢,因此要为大宋朝培养一名相,便须得压你十年,别人不做这个恶人,他来做!”
苏允原本神色淡薄,但闻听此言,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
(本章完)
朕其实不怕死,只是死之前有两个事情一直放不下,其中有私有公,唉,天家的人也无所谓公私,私是公公是私,本也难以分得清楚。
一是新法之事,朕心里很明白,朕的母后对新法是极为痛恨的,一旦朕死,母后必定要废除朕之新法,以母改子,这是有天生道义的,因此谁也阻拦不了。
王、张、李等人不过趋炎附势之人,他们并无用心新法之坚持,唯有蔡章才是真心变法,然则他们也一定会被贬去地方,朕亦是难以指望他们了。
唯有你,居正,你之前并不牵涉新法,且你与旧党亦有香火情,因此母后以及旧党未必就一定要将你贬谪地方。
其次,乃是朕的太子赵煦,他十分聪慧,但他年幼,政务上必不能把持,定是母后以及众宰执操持,这个朕其实也不担心。
朕唯一担心的是,母后与文官为了教育出一个与朕不同的‘圣明皇帝’来,要他仁德、要他听进建言,要他听从大臣劝阻……唉,也不是不好,然则大宋已经是到了垂垂欲坠之时,这等‘圣明天子’是保不住这个江山社稷的……
朕所求你不多,只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朝中,若有机会成为煦儿帝师,请用心教导他,呵护他,莫要使其灵气涣散,成为一‘圣明天子’,此信阅后即焚。”
信到此应该结束的,但后面又歪歪斜斜写了一句:“居正,朕真是不甘心啊!”
苏允:“……”
苏允看向甄时选,道:“这真是官家弥留之际所写?”
甄时选看了一下苏允的神情,有些尴尬道:“差不多差不多,反正肯定是官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才交代后事的嘛。”
苏允摇了摇头,弥留之际当然不可能写这么多字,而且自然也不可能思维这么清晰,很明显,这是赵顼很早之前就准备的,唯有后面那句不甘心,才可能是弥留之际写的。
苏允叹了口气,取过火折子,将信点燃放进火盆之中,然后道:“你们看过信吗?”
甄时选赶紧摇头道:“那决计不能!这信就连孙大伴都不知道,只留在我这里,因为官家知道我跟你亲近,而且也知道孙大伴定然也会被排除出禁内,唯有我这样的,才能置身事外。”
苏允看了一下甄时选,道:“官家殡天了,冰井务还能够让你来掌管么?”
甄时选嘿嘿一笑道:“某与太后那边也有一些香火情,这个苏大家您就放心吧。”
苏允闻言倒是振作了些许精神,有甄时选在冰井务,倒是可以做些事情,至少不会轻易让人给害了。
苏允转头看了一下外面虎视眈眈的禁军,微微摇头,道:“既然走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回吧。”
甄时选拉住了苏允,神情恳切,道:“苏大家,官家对你对我,都是恩重如山,我肯定是要为当今官家效死的,您我无法要求您,只求您多多照拂一下当今小天子,他很难。”
苏允斜睨了一下甄时选,道:“还说你没有看过信件?”
甄时选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低声道:“我是做这等阴私之事的,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下有底,若是不看一下,怎么知道官家是什么意思,又如何帮官家达成目的?
所以,有些规矩也是顾不上了,但我对官家的忠心日月可鉴啊!”
苏允笑了笑,然后道:“太后与司马光不会让我靠近当今官家的,他们甚至不会让我接触政务的,我这个翰林学士可能以后就只能在翰林院中看看书喝喝茶,怎么能够说得上照拂官家?”
甄时选叹了一口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反正只要您还在朝中,我心中便多得一份安心……”
他左右看了看,随即压低声音道:“小官家让我给苏大家带一句话。”
苏允抬眼看了一下甄时选,点点头道:“说吧。”
甄时选赶紧低声道:“小官家说:大行皇帝临终前与他交代过,满朝文武,真正能够倚靠的只有苏学士一人。”
苏允闻听此言,顿时心下如被一记重锤狠狠砸中,连呼吸都忍不住有些停了停。
赵煦才十岁,仅仅是他自己,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而且可能也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唯有赵顼临终前当真交代了,才有这话。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官家也太瞧得起我啦,我何德何能,能够配得上官家说这话。”
甄时选要说话,却被苏允摆手制止,只听得苏允有些不耐烦道:“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我就知道,这恩情是还不了的了,回回,这就回!”
甄时选有些讪讪下了船。
章若从船舱中出来,轻轻抱住了苏允,轻声道:“阿允,你做任何选择都好,我都会支持你的。”
苏允叹了一口气道:“走吧,回汴京城做牛马去。”
章若忍不住抿嘴一笑道:“夫君说话也太有意思了,你是翰林学士,怎么就是牛马了?”
苏允呵呵一笑道:“人生在世皆牛马,嗨,走吧走吧,他妈的!”
这些皇帝一个个心都脏啊,这种驭下之术,那可真是学得真好,赵顼如此,那十岁娃儿也是如此,就是操他妈的,自己竟然还吃上了这一套!
咱可是堂堂穿越者啊,怎么就被这封建皇帝给套上了呢?
不过随即苏允又心平气和起来。
——后世的牛马们,不也很容易被老板画的饼所忽悠,所以,这跟是不是穿越者没有关系,这是人性!
苏允吩咐船家回归汴京,船家心下有些不愿,但后面虎视眈眈的禁军盯着呢,也只好赶紧启程。
苏允笑着跟船家道:“说好的多少便多少,不差你这点钱。”
船家连道不敢,道:“那不能那不能,没有将您送到地方,怎么能收您钱。”
苏允笑道:“就算是补偿你担惊受怕吧,行了,我没有心思说这些,说给你就给你。”
船家见苏允不耐,赶紧拱手致谢。
苏允心中烦躁,便冒着寒风坐在船头,思索着接下来的处境,想了一会之后,忽而就想开了。
管他娘的呢,反正现在是走不了了,就这样吧,回去就躺平,不就是上班么,有人发工资,还不用自己干活,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得空了就四处走走玩玩,也不是不行,至于照拂不照拂的,咱也没那本事啊。
不过,苏允又得过上每天都要上班的日子了。
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去就去呗。
不过有一个事情令得当下的苏允感觉到痛苦,因为他得上早朝了。
宋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须得前去上朝。苏允当上三品大员以来,之前一直在鄜延路,这些时间回来了,因为没人理会他,因此苏允干脆就不去了,反正都是相看两厌。
但这会儿却是不得不去上朝了。
这苏允第一天上班,便是五天一次的早朝,苏允有心不去,然则苏允到家之后,那窦年安还刻意寻苏允说了一下话,叮嘱苏允明日开始,便要去翰林院那边点卯,还特意提醒明日早朝苏允须得到场云云。
苏允对此不甚上心,但章若却是放在了心上。
晚上苏允感觉自己没有睡多久,然后便听到宅子里起了动静,一摸身侧,章若不见了踪影,顿时一惊,起床一看,果然不见了,而外面已经是灯火通明影影绰绰,登时心下一惊,随即想了起来,今日要上朝了喂。
草。
这他妈的是几点啊!
正好此时章若进来了,端着冒着热气的水盆,而转眼一看,他的三品官服已经挂在了房间一侧。
章若看到苏允已经醒了,展颜一笑道:“大官人,起来吧,妾身侍候您更衣。”
苏允苦笑道:“什么时辰了?”
章若笑道:“已经是寅时(3:00-5:00)了,你须得在寅时末抵达宫内,卯时初(5:00-7:00)朝会便要开始了。”
苏允叹了一口气。
只能说是还好,若是神宗时期,寅时初便得抵达宫内。
宋朝的早朝时间通常在寅时和卯时之间,具体时间可能会因季节和皇帝的个人安排有所不同。
宋神宗是个十分勤勉的皇帝,因此上朝时间是在寅时初开始,现在是高太后执政,体恤到朝臣不易,又是寒冬腊月的,因此将朝会时间改到了卯时。
苏允起身,章若侍候苏允习俗,又细心给苏允穿上官服,随后一脸痴道:“夫君这一身真好看。”
苏允却是有些心疼道:“以后你别起来了,我自己也是可以的。”
章若却是摇头道:“那可不行,哪家的夫人在夫君上朝的时候还能睡懒觉的,自然得侍候好夫君您,不然让娘亲知道了,非得骂我不成。”
苏允闻言苦笑道:‘不至于此,咱们都不说,谁能够知道?’
章若一笑道:“妾身甘之若饴啊,我的夫君所操心的乃是家国大事,妾身所做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妾身的夫君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妾身本该好好侍候你的。”
好吧。
收拾妥当,吃了早餐,家中下人等候已经多时,车夫上马,阿虎带着家中七八个青壮随行,一路走上御街,朝宫中而去。
宫禁已经是打开,到得宫门处,已经是有不少车马等候着进宫。
苏允懒得跟别人打招呼,紧闭车窗闭着眼睛睡觉,等到车夫轻轻敲击这才打着哈欠下车,一下车便被扑面而来的严寒给冲了个踉跄。
苦啊!
苏允在西北时候倒是不惧严寒,可是回了这世界的汴京,却是变得慵懒了起来。
苏允赶紧将手拢进袖子里,来了一个老农裹手,缩着脖子便往里面小跑,忽而后方有个声音喝道:“那位朝官,注意礼仪!”
苏允回头一看,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官员正怒视自己,苏允顿时恍然: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乃是主持朝班礼仪之人。
得,不触这个霉头,苏允不情不愿将身子挺直,然后将手拿出来,然后看到那侍御史一脸孺子可教的神色。
苏允哼了一声,一扭头便大阔步进了殿内。
苏允进殿,里面散乱站着不少大臣各自聚集聊天呢,尽皆是身着朱紫,嘿,这就是大宋朝的权力中枢了。
苏允扫了一眼,发现尽皆是陌生面孔,心下叹了一口气,得,找个地方躲起来吧。
苏允走到殿中大柱一侧,靠着柱子微微眯起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忽而有人走近,苏允睁开了眼睛,却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来人一脸赞叹看着他,笑道:“真是没有想到啊,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你我竟然就在朝会上相见了,连你的两个叔父都还没有资格上朝,没想到你竟然已经跟我同殿为臣了。”
来人却是苏允的老熟人:李常。
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在黄州,当时李常还是淮西提点刑狱公事,这数年过去了,已是回归朝堂了。
苏允亦是有些意外,道:“李公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常笑道:“你去西北的时候,当年我就回来了,任太常寺卿、礼部侍郎,第二年拔擢为吏部侍郎,今年进户部尚书,掌管财政。”
苏允眉头一挑,道:“司马公推荐您的?”
李常点点头,低声道:“你也莫要怪司马公,他……”
说到这里,话却是说不下去了。
苏允摆摆手道:“李公,您不用跟小子解释这些,小子也不想管这些,小子接下来打算好好歇息一段时间,沉淀沉淀。”
李常神色有些沉重,拍了拍苏允的肩膀,道:“你想得开就好,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允有些不解,道:“什么心理准备?”
李常压低声道:“文公私下里与人说你年纪轻轻骤得大权,因此行为轻浮,但不失才华横溢,因此要为大宋朝培养一名相,便须得压你十年,别人不做这个恶人,他来做!”
苏允原本神色淡薄,但闻听此言,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