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见那个主动打招呼的人衣着考究,十指纤细白皙,家境应该是不错的,但却并不是秀才,用后世的话说,应该算是富二代,或者也可以叫做土豪。
“三位兄长,小弟文章得三位兄长耳提面命,多有长进,此番县试也颇有把握,在此先行谢过,日后再――”
土豪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中间的那位“卢兄”挥手打断了,“慢来,你的文章我可没有指点过,免得再次出圈,坏了我的名声。”
这话说的极不留情面,顿时土豪兄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极为精彩。他以小弟自居,又感谢对方“耳提面命”之功,再加上平日里的逢迎与周济,本来以为今番在诸多童蒙的面前能让这位给一些面子,却没有想到还是丢了好大的人。
程仲也非常惊讶,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这位卢兄也太刻薄了些。
程仲不知道的是,卢兄原名卢多勋,是华亭县中首屈一指的秀才,县试案首,十七岁就中了秀才,锦绣文章在华亭县中争相传颂,附庸风雅之人每每以能诵读卢多勋的几首诗句为豪。
上次秋闱,卢多勋因守孝不足三年未能赶考。没有人认为他会考不上,不少人已经将他看成举人老爷了。
但是也因此让卢多勋眼高于顶,目无余子。像土豪兄这样的人是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够得上和他交往的人也了了,像他身边的李德胜和孟伯齐也是二十出头便中了秀才,算是勉强能够和卢多勋交游的,但也必须以卢多勋为中心,否则便会受到奚落,甚至斥责。
不多说来也怪,卢多勋这样的臭脾气本来该惹人厌恶,遭人唾弃的。但就是因为他文章好,有才气,世人不仅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真性情,争相赞颂甚至攀附。
“土豪兄”家中富裕,平日里对卢多勋三人也多馈赠。虽然卢多勋是个“白眼狼”,吃过了不认账,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但是李德胜和孟伯齐却没有他那么大的架子,对土豪兄回了个礼,略略攀谈了几句,便跟随从始至终除了几个不屑的鼻音便一言不发的卢多勋离开了。
和三人交谈之后,土豪兄的兴高采烈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沮丧。
程仲有些看不过,走过去拱了拱手,劝说道:"兄台,考试已矣,好坏既定,又何必牵肠挂怀,显得太不洒脱?"
程仲虽然衣着贫寒,但是气质略略大方,土豪兄倒也不敢轻视,再看到程仲手中提着的篮子,知道他也是此番县试的考生,回礼说道:"多谢劝慰,此番已经是小弟第三次应试了,本以为发挥的不错,但是……"那年轻人摇了摇头:"只怕这次又出圈了,父亲对小弟期望甚大,请了三位西席先生,实指望小弟此次能够一举得中,如果知道了结果,恐怕这一顿板子是少不了的。"
程仲听土豪兄都快二十的人了,竟然还怕吃父亲的板子,暗暗觉得好笑。不过心中也在合计:为了他一个人,竟然请了三位西席先生,这位仁兄的父亲肯定富得流油呀。要知道明代“家教”的薪水可不算低呀,包吃包住还要给银子。当然,家教也不好当,至少要有个秀才的功名。这样的土豪家庭倒不妨结交一下。
攀谈中,程仲了解到年轻人姓谢,名江波,字浩然。对于家中的情况,谢江波介绍的不多,只是简单的说了句"还算殷实。"
程仲也没有追问,而是又劝慰了几句。本来他考的也不算好,两人同病相怜,说得很是投机。
程仲也知道其实谢江波对于科举一途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但是父命难违,实在是煎熬。
眼看着日头偏西,程仲便提出了告辞。
谢江波反而有几分相见恨晚,依依惜别之意。
“程兄,三日后正场结果出炉,你我二人再聚如何?”谢江波说道。
程仲却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却是要等到最终发案了再来了。”
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单单县试又分为五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得误写添改,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第四五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第一场未取者,不能考第二场,而第一场取中,也可以不参加后面的几场。
在程仲看来,第一场最为紧张,而后面的几场纯属是附加题,增加印象分了,因此考与不考并无大碍,当然更关键的是,什么诗文、律赋他可不在行,这要是一试,不全露馅了吗?
但是程仲的藏拙在谢江波看来却不啻为自信和洒脱,不由对程仲越发的钦佩!
二十天一晃而过,县试发案的日子,程仲再一次来到华亭县城,而谢江波早已经恭候多时。
两个按程仲的建议,找了一家名叫悦客来的茶楼,向茶博士要了一壶最普通的龙井。
喝完了茶,两人的关系更亲近了。
会账的时候,谢江波本来是要付账的,但是被程仲拒绝了。
并非是程仲要摆阔气,也不是他钱多,为了省钱他宁可去试院的开水房就着免费的热水吃冷硬的糕点。
程仲坚持付账是因为到茶楼喝茶是他的提议,如果最后却让对方来买单,恐怕谢江波嘴上不说,心中还是要看不起程仲的。
程仲坚持付账果然让谢江波好感大增,他不在乎这样一壶茶钱,只是他看重程仲主动接近他的目的。
谢江波的家境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只是殷实而已,实际是富得流油,他的父亲谢孟廷是华亭县内首屈一指的商贾。
虽然富有,但是从商在当时算是操贱业,地位低下,甚至有的地方会取消商人科举的资格,好在华亭县倒没有此规定。
谢孟廷遍邀请名师,甚至从留都南京请来了一位举人老爷,就是想让儿子谢江波能够考中秀才,甚至考中举人,光耀门楣,从此也勉强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但是谢江波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而且志不在此,考了几次都没有入圈,这让谢孟廷又沮丧又无奈。
谢江波仗义疏财,对县学中的青年才俊又刻意结交,因此平日里也能说上几句话,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实际上是看不起谢江波的。这些谢江波心中当然清楚,却也无可奈何。
当然,作为土豪,他的身边自然也会吸引一些喜欢贪便宜的认。见程仲主动招呼,谢江波还以为他也是这样的人,对于程仲还是有所提放的。
但是几番下来,程仲的话很快便引起了他的共鸣,再加上不贪不占,更增加谢江波的好感,让他觉得程仲是值得结交的人,而这也正是程仲想要达到的结果。
两人从二楼沿着木质的楼梯走下来,却迎面碰上了几个程仲极不愿意碰到的人。
进门的一行三人,为首的事一个将近四十岁的男人,从衣着看得出来,家境应该颇为殷实。
他的脸上显露出志得意满的神色,下巴微微扬起,显露出高人一等的自信与自得。
两个与他走了对面的人躬身称呼了一声:"郑掌柜"。
郑掌柜紧紧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个回应了。
"这人是谁呀,派头很大呀。"茶楼中有不认识郑掌柜的,低声问同桌的朋友。因为程仲靠的比较近,因此声音虽小,倒也能听的清楚。
"他,你都不知道?!"另一人答道:"他原名叫郑三,后来发达了嫌这个名字难听,又改了一个名字叫郑瑜,因为听人说瑜是美玉的意思。虽然起了这个名字,但是做起事来可没有一丝一毫美玉的感觉。说起来他也算是一个人物,本来也就是一个泼皮无赖,但是后来攀附上了本县巡检司的副巡检,现在在城西开了两家当铺,黑心钱可赚得不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也没有谁愿意去惹他?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身后的那个人吗?"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放在后世等同于公安局。副巡检就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虽然未入流,但却握有实权。
听了旁人的解说,程仲算是明白了,这个什么郑掌柜,说白了就是一个依靠官私勾结发家的泼皮,是有黑伞保护的恶势力。
不过,不管他是叫郑三,还是叫郑瑜,是为富不仁也好,行善积德也罢,对程仲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
“三位兄长,小弟文章得三位兄长耳提面命,多有长进,此番县试也颇有把握,在此先行谢过,日后再――”
土豪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中间的那位“卢兄”挥手打断了,“慢来,你的文章我可没有指点过,免得再次出圈,坏了我的名声。”
这话说的极不留情面,顿时土豪兄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极为精彩。他以小弟自居,又感谢对方“耳提面命”之功,再加上平日里的逢迎与周济,本来以为今番在诸多童蒙的面前能让这位给一些面子,却没有想到还是丢了好大的人。
程仲也非常惊讶,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这位卢兄也太刻薄了些。
程仲不知道的是,卢兄原名卢多勋,是华亭县中首屈一指的秀才,县试案首,十七岁就中了秀才,锦绣文章在华亭县中争相传颂,附庸风雅之人每每以能诵读卢多勋的几首诗句为豪。
上次秋闱,卢多勋因守孝不足三年未能赶考。没有人认为他会考不上,不少人已经将他看成举人老爷了。
但是也因此让卢多勋眼高于顶,目无余子。像土豪兄这样的人是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够得上和他交往的人也了了,像他身边的李德胜和孟伯齐也是二十出头便中了秀才,算是勉强能够和卢多勋交游的,但也必须以卢多勋为中心,否则便会受到奚落,甚至斥责。
不多说来也怪,卢多勋这样的臭脾气本来该惹人厌恶,遭人唾弃的。但就是因为他文章好,有才气,世人不仅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真性情,争相赞颂甚至攀附。
“土豪兄”家中富裕,平日里对卢多勋三人也多馈赠。虽然卢多勋是个“白眼狼”,吃过了不认账,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但是李德胜和孟伯齐却没有他那么大的架子,对土豪兄回了个礼,略略攀谈了几句,便跟随从始至终除了几个不屑的鼻音便一言不发的卢多勋离开了。
和三人交谈之后,土豪兄的兴高采烈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沮丧。
程仲有些看不过,走过去拱了拱手,劝说道:"兄台,考试已矣,好坏既定,又何必牵肠挂怀,显得太不洒脱?"
程仲虽然衣着贫寒,但是气质略略大方,土豪兄倒也不敢轻视,再看到程仲手中提着的篮子,知道他也是此番县试的考生,回礼说道:"多谢劝慰,此番已经是小弟第三次应试了,本以为发挥的不错,但是……"那年轻人摇了摇头:"只怕这次又出圈了,父亲对小弟期望甚大,请了三位西席先生,实指望小弟此次能够一举得中,如果知道了结果,恐怕这一顿板子是少不了的。"
程仲听土豪兄都快二十的人了,竟然还怕吃父亲的板子,暗暗觉得好笑。不过心中也在合计:为了他一个人,竟然请了三位西席先生,这位仁兄的父亲肯定富得流油呀。要知道明代“家教”的薪水可不算低呀,包吃包住还要给银子。当然,家教也不好当,至少要有个秀才的功名。这样的土豪家庭倒不妨结交一下。
攀谈中,程仲了解到年轻人姓谢,名江波,字浩然。对于家中的情况,谢江波介绍的不多,只是简单的说了句"还算殷实。"
程仲也没有追问,而是又劝慰了几句。本来他考的也不算好,两人同病相怜,说得很是投机。
程仲也知道其实谢江波对于科举一途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但是父命难违,实在是煎熬。
眼看着日头偏西,程仲便提出了告辞。
谢江波反而有几分相见恨晚,依依惜别之意。
“程兄,三日后正场结果出炉,你我二人再聚如何?”谢江波说道。
程仲却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却是要等到最终发案了再来了。”
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单单县试又分为五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得误写添改,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第四五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第一场未取者,不能考第二场,而第一场取中,也可以不参加后面的几场。
在程仲看来,第一场最为紧张,而后面的几场纯属是附加题,增加印象分了,因此考与不考并无大碍,当然更关键的是,什么诗文、律赋他可不在行,这要是一试,不全露馅了吗?
但是程仲的藏拙在谢江波看来却不啻为自信和洒脱,不由对程仲越发的钦佩!
二十天一晃而过,县试发案的日子,程仲再一次来到华亭县城,而谢江波早已经恭候多时。
两个按程仲的建议,找了一家名叫悦客来的茶楼,向茶博士要了一壶最普通的龙井。
喝完了茶,两人的关系更亲近了。
会账的时候,谢江波本来是要付账的,但是被程仲拒绝了。
并非是程仲要摆阔气,也不是他钱多,为了省钱他宁可去试院的开水房就着免费的热水吃冷硬的糕点。
程仲坚持付账是因为到茶楼喝茶是他的提议,如果最后却让对方来买单,恐怕谢江波嘴上不说,心中还是要看不起程仲的。
程仲坚持付账果然让谢江波好感大增,他不在乎这样一壶茶钱,只是他看重程仲主动接近他的目的。
谢江波的家境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只是殷实而已,实际是富得流油,他的父亲谢孟廷是华亭县内首屈一指的商贾。
虽然富有,但是从商在当时算是操贱业,地位低下,甚至有的地方会取消商人科举的资格,好在华亭县倒没有此规定。
谢孟廷遍邀请名师,甚至从留都南京请来了一位举人老爷,就是想让儿子谢江波能够考中秀才,甚至考中举人,光耀门楣,从此也勉强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但是谢江波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而且志不在此,考了几次都没有入圈,这让谢孟廷又沮丧又无奈。
谢江波仗义疏财,对县学中的青年才俊又刻意结交,因此平日里也能说上几句话,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实际上是看不起谢江波的。这些谢江波心中当然清楚,却也无可奈何。
当然,作为土豪,他的身边自然也会吸引一些喜欢贪便宜的认。见程仲主动招呼,谢江波还以为他也是这样的人,对于程仲还是有所提放的。
但是几番下来,程仲的话很快便引起了他的共鸣,再加上不贪不占,更增加谢江波的好感,让他觉得程仲是值得结交的人,而这也正是程仲想要达到的结果。
两人从二楼沿着木质的楼梯走下来,却迎面碰上了几个程仲极不愿意碰到的人。
进门的一行三人,为首的事一个将近四十岁的男人,从衣着看得出来,家境应该颇为殷实。
他的脸上显露出志得意满的神色,下巴微微扬起,显露出高人一等的自信与自得。
两个与他走了对面的人躬身称呼了一声:"郑掌柜"。
郑掌柜紧紧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个回应了。
"这人是谁呀,派头很大呀。"茶楼中有不认识郑掌柜的,低声问同桌的朋友。因为程仲靠的比较近,因此声音虽小,倒也能听的清楚。
"他,你都不知道?!"另一人答道:"他原名叫郑三,后来发达了嫌这个名字难听,又改了一个名字叫郑瑜,因为听人说瑜是美玉的意思。虽然起了这个名字,但是做起事来可没有一丝一毫美玉的感觉。说起来他也算是一个人物,本来也就是一个泼皮无赖,但是后来攀附上了本县巡检司的副巡检,现在在城西开了两家当铺,黑心钱可赚得不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也没有谁愿意去惹他?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身后的那个人吗?"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放在后世等同于公安局。副巡检就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虽然未入流,但却握有实权。
听了旁人的解说,程仲算是明白了,这个什么郑掌柜,说白了就是一个依靠官私勾结发家的泼皮,是有黑伞保护的恶势力。
不过,不管他是叫郑三,还是叫郑瑜,是为富不仁也好,行善积德也罢,对程仲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