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崩·裂
万历四十七年腊月
王皇后殡天后,朱由梼就留在京师服丧,没有离开,也没有向以往那样的跳脱和无束,除了每天会抽出一个时辰处理一下东方公司的庶务外,便就老老实实的在万寿宫守灵。
王皇后在朝内朝外都是有贤名的,谥号孝端,除了一众孝子贤孙照例守灵外,文武勋戚也多来拜谒、祭奠,足见满朝对于王皇后的尊重。
而久病缠身的万历皇帝在悲痛之下,在王皇后故去的五天后也病倒了,这次与之前的间歇性的短暂昏厥不一样,万历皇帝这次是直接病倒了,无力在处理任何政务,太子爷也就被委派监国,而皇太孙朱由校每天都需要去协助太子处理政务,无法像朱由梼一样守在这里。
也只有九岁的朱由检陪着朱由梼,不过朱由检毕竟还小,上午要上课,也只是下午会来,晚上就回宫。不过朱由检确实是很好学啊,每次来都会有授课的讲官陪着,而这些个讲官却有事没事的总是关注着朱由梼,弄得朱由梼都不好意思了。
尤其是对于东方公司的业务问题,这帮人那关注度绝对要高于朱由检课业,话说这些人不是教授孔孟之道的吗?怎么觉得各个像是蒋干之流啊?
王皇后故去、万历皇帝病倒,目前的形势已经可以说再明朗不过了,太子承袭大统只是时间问题,各方势力都想在太子那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一时间朝廷内外都很是积极的开始拍太子马屁,相交而言浙党、楚党、齐党、秦党等还稍微的含蓄些,早请示、晚汇报,主要是刷个脸熟为主,而在朝廷内被打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的东林党就要直白的多了。据虎威堂那边传来的消息,这帮子人竟然连太子爷的新年号都想好了,这可就是妥妥的大不敬了,这是盼着万历皇帝早蹬腿啊!
听说好些人劝进的贺表都是写好了,什么忠君,根本是忠于前途罢了。
自打万历皇帝病倒了,各党各派之间原本的藩篱也都是被打破,相互之间跳槽的事情一下子就普遍起来,一时间官场上乱的很。
下面的小弟跳槽的事,上面的大佬都是清楚的很,本身就是松散的朋党而已,来去自由就是应有之意。而不关注、不控制,也就使得这种的情况愈发的热烈。
相较而言比较稳固的关系便是因科举而形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基本上老师是哪党哪派,那学生就得是哪一拨的,叛师跳槽的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而以同乡、同年关系联系起来的,那可就是惨不忍睹了,没准昨天还一块听曲喝酒、称兄道弟,今天再见面就可能是剑拔弩张、恶语相向了。
没有人想控制吗?有的,但是根本就控制不住的。人人都想进步,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从龙之功更便捷的呢?毕竟拍马屁可比踏实苦干要容易多了。
瞎子都能看透的形势,你这时拦着人家,那跟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有什么区别呢?好些‘学生’也都是希望能够紧跟潮流,都开始游说自己的‘老师’,就希望‘老师’能够也紧跟趋势而动。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相较于小虾米,大佬们的态度却要稳妥许多,毕竟下面的躁动根源就在于他们太过短视,朝中的这些各党各派能称得上是大佬的人物哪个不是人精,人家一早就是在太子那里交过投名状了,只不过有些事情按部就班就好,根本不需要去表现的那么急不可耐。
而相较于其他朝廷诸党,东林党之所以那么的躁动,根由就是其在朝内没有大佬主持,在朝的小虾米才会不知轻重。
至于朝内顶尖的内阁辅臣和六部九卿则是根本就没得选,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爷登基后,他们自然是要该干啥干啥去的,能留下的也不过是个过渡而已了。
结局注定了,走是早晚的事,现如今越是显得主动,搞不好就越坏事,对于他们来说,一动不如一静,毕竟他们随便动一动,下面的人指不定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呢?
皇权交接什么最重要?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辽东那头,熊蛮子虽说人缘不怎么好,但本事还是可以的,去了之后便就整顿军伍,重新整编辽东驻军,调整防务重点,基本上稳定了局势,也和女真建州部大小接过几仗,各有胜负,但总算是没有像之前那样难看。
同时东方公司在辽东,那什么对辽东诸夷部的统战和深入女真建州部腹地破袭和游击搞的也挺热闹。
统战这头以边贸互市为基础,以参与袭杀女真建州部为条件,辽河套诸部目前是很积极的,零敲碎打也是对建州部给予了不少打击,双方的仇恨就在这样的小渺不言中逐步的累加,早晚会势同水火。
同时通过边贸,进京朝圣的河套十六部的生活条件和武备较之前也有明显提升,部落的规模也是不断的扩大,这样的好处可是与女真建州部交好所换不来的。
相较而言,察哈尔、科尔沁、喀尔喀、喀喇沁东蒙古四大部的态度就要含蓄许多。毕竟河套十六部都是小部落,有些事情真的闹掰了,也有上面依附的大部落出头斡旋,总有回旋的余地。而东蒙古四大部可不行,他们需要考虑的更多。
目前明廷与女真建州部之间难分伯仲,而且明廷以往的对夷政策真的是让他们很心寒,在情感上他们则都是更倾向于努尔哈赤的。但现如今东方公司的对夷政策却是让他们有些动摇对努尔哈赤的支持,在东方公司这里,他们是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平等,又因为利益的影响,他们是很想与东方公司深度合作的。
可这样的合作又能有多长久呢?明国人什么德行他们太清楚了,对待夷族从来都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强大的时候那是对夷族恨不得彻底的赶尽杀绝才甘心的。现在要合作还不是因为有努尔哈赤在,万一哪天建州部败亡了,谁又敢保证他们不会是下一个女真建州部呢?
由此,东蒙古四大部宁可让河套十六部做中间商挣差价,也是不愿意轻易表态的,统战工作任重道远啊!
至于辽东保安局那头组织的针对女真建州部腹地的袭扰与游击虽然也是搞得很热闹,但孙远目前主要还是在搞摸底和渗透,热闹归热闹,战果属实是不怎么样。即便杀伤有限,可是这飘忽不定的恐惧还是在女真建州部腹地开始蔓延,早早晚晚是会影响辽东大局的。
根据熊蛮子的回报,辽东保安局那头的动作很是缓解了他的压力。总体来讲,辽东的局势是稳住了。
各省的灾情虽然今年又有些反复,但各省都是处置的很稳妥,虽说有些省份的恢复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在这个事里面,以东方公司为首,江浙财团、徽商总会及齐鲁商团可谓是出了大力了。
这些个商团几近全额的吸纳了各省的闲余劳动力,东方公司吸纳的最多,占了八成以上,江浙财团这头因为筹建水力纺织机工厂及其他的基建项目也吸纳了不少,徽商总会因为整备镇江至杭州段的漕河吸纳了一部分。
最奇怪的是齐鲁商团,他们这头则是因为自主的按照东方公司京津公路的标准,整建山东辖内的道路而吸纳了几近一成闲余劳动力,除全部消化了山东的潜在流民,还接纳河南、北直隶的一部分。
齐鲁商团之所以修路就是因为朱由梼的一次闲聊似的提点,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养猪’,又以京津公路为实际例证。齐鲁商团也当真是有高人,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修路对于商贸的好处,而且这通行费还是可以收的,如此成本就是可以收回的,只不过要注意不能竭泽而渔就好。
修路这件事属于一个代表事件,从这件事开始,齐鲁商团就始终紧跟东方公司步伐,坚定的站在了东方公司的立场上,‘夫唱妇随’的程度全面赶超江浙财团。
而后更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十月,齐鲁商团还依照东方公司的模式改组成立了齐鲁公司,朝廷中枢他们够不到,但是登莱巡抚衙门、山东布政使司、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山东巡按衙门、山东都司他们是一个都没放过,向各个衙门合起来投献一成半的股份,皇室这头也是投献了一成,还给东方公司也要白分润了半成,可是朱由梼再三考虑后,还是出资五十万元东方银行钱票,买了半成的股份。
咋又扯远了。
闲余劳动力或者说是潜在流民的有效安置,直接就使得各省的局势得以稳定。由此即便万历皇帝病倒了,可朝廷在太子的主持下依然在运转,有效没效不好说,可是辽东所需的军资粮秣依旧是不断的在筹集,转运也是稳步有序。
朝廷虽然有些乱套,除了各党派下面的小弟躁动外,那可是正经的事务也都是没有耽搁。这样的事,都是饱读诗书、在科举里千军万马杀出来的又有几个能不清楚呢?现在就开始斗,那可就是在掀桌子,大家伙都在这一张桌子上吃饭,真要是掀翻了,谁都没得吃。
由此就出现了很是奇怪的情况,皇明上下总体的局势平稳得很,万历皇帝的病重在全国层面也属实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甚至因为太子监国,好些事情处理起来可比万历爷主政的时候还要顺畅。
当然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好有坏、有黑有白的,稳定的局势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稳定因素,而这些不稳定因素依旧是来自于东林党,根由就在没有大佬主持。
而在朝廷内还苟延残喘的东林少壮们因为山中无老虎、小丑就任大王了,因为这些搞事的人连沐猴而冠都不配。
四处搞事的以刑科给事中惠世扬、都察院浙江道御史房可壮、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凤翔三人为首。这哥三位啊,妥妥的官途通达,房可壮、张凤翔那可是入了《贰臣传》的。
至于咱们的惠世扬惠大人,李自成那都是伺候过的,妥妥的‘三朝’老臣。人家老哥也是有理由的,‘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就是这位老哥对李自成说的,看看人家这觉悟,那是任你城头如何变换大王旗,我自岿然不动,给谁磕头不是磕呀,反正这官我是一定要做的。要说这还都不算啥,这位老哥在满清入主后,不是很招待见,回到老家又参与了叛清起事,那家伙反复无常的姿态直逼吕布吕奉先了。
这三位虽然在东林党内地位属实说也就那么回事,可是架不住人家活跃啊!自打太子监国后,对上那是一天三奏本、见天的请见汇报,对待同僚那是四处的串联,对下那是四处鼓吹太子爷是如何英明,整天都是不消停。
最关键的是,这三人巴结太子还嫌不够,竟然还将黑爪子伸到了朱由校这一辈的身上。朱由校是什么人啊?以他过往的经历来看,其政治智慧绝对直逼嘉靖爷,即便和万历爷也是可以掰一掰手腕的,由此对于东林少壮们主动贴过来的热脸既不拒绝、但却也不是很积极响应。
对于朱由梼和东方公司,东林少壮可不是没想过要积极巴结,可是朱由梼和东方公司对待朝廷诸党派的态度始终是平等合作、雨露均沾。
你东林少壮连你自家东林党的主都做不了,还想要在我这头一家独大,你当你二爷是什么人?之前天津县二·一二案与漕运贪墨案没听说过吗?那不就是朱由梼对于东林党过于热情、想要排挤其他朝廷诸党、自己在东方公司这头一家独大的越界行为的一种警告嘛!东林大佬人家二爷都不给脸,你惠世扬、房可壮、张凤翔算老几?于是热脸直接就贴上了冷屁股了。
皇太孙不冷不热、二爷吴王殿下又是不给面子,于是利欲熏心、毫无廉耻、智商还多少有些欠费的东林少壮便就将目光集中在了还未授封的朱由检身上了。而朱由检才几岁啊?见过啥世面啊?一看这士林众正这么巴结自己,这感觉可真是……,不一样的体验啊!
东林少壮三傻及其组织起来的一众没头没脑的东林之士便就似乎团结在了朱由检的周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年幼、好学、还有本不应该僭越的上进心的朱由检。
关键问题是,这三傻还将这种情况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还跟某些受困与天津、卑服的不要不要的某东林大佬显摆,邹大人、左大人、顾大人,怎么样,你们三位老叔没办成的事,咱们哥几个给办成了,厉害不?
我厉害你奶奶个卷!朱由检算老几?巴结他有个屁用啊!再说,谁让你们瞎搞的?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稳定、稳定知道不!都他妹的给老子消停点,一切都要向稳定看齐!再找事,老子弄死你!
我去?你几位老叔啥意思啊?咱们这可是做成了你们都没做成的事啊!这妥妥的就是对咱们英俊容貌、盖世才华的赤果果的嫉妒啊!你不是说不行吗?那咱们就非得行给你们看看!
于是东林少壮三傻及其一众智商欠费的朋友开始在着实的道路上裸奔了。万历四十七年十月,三傻联络一众人等,上书弹劾东方公司京津公路管理公司垄断京津交通、乱收费、与民争利。内阁看了看,这是典型的反智行为啊,就转发至户部,挑梁瞎闹、你们户部看着处理。户部能惯着他们吗?二话不说,上来就是发了一拨处分。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接着就弹劾天津港务公司,结果被户部再次打脸不说,连带吏部也不惯着他们了,于是这一计就迎来了吏部、户部左右开弓的两计大耳帖子。
而且朝廷中枢也是看不下去这样的瞎折腾了,便就将此事知会了在京守孝的二爷,这时二爷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弹劾两轮了。看到了吗?东林少壮是多么的不堪,你弹劾人家,结果人家正主都不知道,尴尬不?
而知道这种情况的二爷也是很错愕,但也着实是为东林少壮三傻的智商很是好笑了一番,这事得管啊,再不管没准这种反智行为会怎么往下发展呢!可是一瞅目前在京的东林诸人,还真就一个能打……能做主的都没有,只得要在天津面壁思过的邹元标回来主持大局了。
邹元标哪能镇得住场子啊,好歹他智商还有余额,便让赵南星、高攀龙等大佬写了信,这才回京的。有了大佬书信加持的邹元标虽然也是很不容易才稳定了局势。
可问题依旧还是存在,那便是很受东林少壮反智蛊惑的朱由检对于朱由梼及东方公司可谓是很是仇视了。
万历四十八年腊月,万历皇帝的病情加重,初六召见了方从哲,十七在弘德殿召见张惟贤、方从哲、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孙如游等诸大臣,勉励各位勤政敬职,十九分别召见太子朱常洛、皇太孙朱由校、吴王朱由梼。
万历四十八年腊月二十一,万历皇帝说要睡一会,却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皇帝驾崩了。
二十二,皇太子朱常洛依照万历皇帝的遗诏,发放了五百万两犒赏边关将士,停止全部矿税的征收、召回矿监税使,召回了一众被万历皇帝贬斥的官员。
二十四,太子再次发放五百万两犒赏边军。朝廷中枢议定新皇年号泰昌,过了年便是泰昌元年。
泰昌元年正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朱由校正式晋封为皇太子。初六,增补史继偕,沈潅,何宗彦、刘一燝、韩爌、朱国祚、孙如游、叶向高入阁,并补充了一大批、大批、批官员。
正月初十,泰昌皇帝命吴王朱由梼返回天津主持钦差行辕,并且泰昌皇帝又赐了一把天子剑给朱由梼,而后便就要把他给打发走,没有一丝的留恋。
可是,朱由梼却在接旨的前一刻钟果断的病倒了。
万历四十七年腊月
王皇后殡天后,朱由梼就留在京师服丧,没有离开,也没有向以往那样的跳脱和无束,除了每天会抽出一个时辰处理一下东方公司的庶务外,便就老老实实的在万寿宫守灵。
王皇后在朝内朝外都是有贤名的,谥号孝端,除了一众孝子贤孙照例守灵外,文武勋戚也多来拜谒、祭奠,足见满朝对于王皇后的尊重。
而久病缠身的万历皇帝在悲痛之下,在王皇后故去的五天后也病倒了,这次与之前的间歇性的短暂昏厥不一样,万历皇帝这次是直接病倒了,无力在处理任何政务,太子爷也就被委派监国,而皇太孙朱由校每天都需要去协助太子处理政务,无法像朱由梼一样守在这里。
也只有九岁的朱由检陪着朱由梼,不过朱由检毕竟还小,上午要上课,也只是下午会来,晚上就回宫。不过朱由检确实是很好学啊,每次来都会有授课的讲官陪着,而这些个讲官却有事没事的总是关注着朱由梼,弄得朱由梼都不好意思了。
尤其是对于东方公司的业务问题,这帮人那关注度绝对要高于朱由检课业,话说这些人不是教授孔孟之道的吗?怎么觉得各个像是蒋干之流啊?
王皇后故去、万历皇帝病倒,目前的形势已经可以说再明朗不过了,太子承袭大统只是时间问题,各方势力都想在太子那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一时间朝廷内外都很是积极的开始拍太子马屁,相交而言浙党、楚党、齐党、秦党等还稍微的含蓄些,早请示、晚汇报,主要是刷个脸熟为主,而在朝廷内被打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的东林党就要直白的多了。据虎威堂那边传来的消息,这帮子人竟然连太子爷的新年号都想好了,这可就是妥妥的大不敬了,这是盼着万历皇帝早蹬腿啊!
听说好些人劝进的贺表都是写好了,什么忠君,根本是忠于前途罢了。
自打万历皇帝病倒了,各党各派之间原本的藩篱也都是被打破,相互之间跳槽的事情一下子就普遍起来,一时间官场上乱的很。
下面的小弟跳槽的事,上面的大佬都是清楚的很,本身就是松散的朋党而已,来去自由就是应有之意。而不关注、不控制,也就使得这种的情况愈发的热烈。
相较而言比较稳固的关系便是因科举而形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基本上老师是哪党哪派,那学生就得是哪一拨的,叛师跳槽的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而以同乡、同年关系联系起来的,那可就是惨不忍睹了,没准昨天还一块听曲喝酒、称兄道弟,今天再见面就可能是剑拔弩张、恶语相向了。
没有人想控制吗?有的,但是根本就控制不住的。人人都想进步,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从龙之功更便捷的呢?毕竟拍马屁可比踏实苦干要容易多了。
瞎子都能看透的形势,你这时拦着人家,那跟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有什么区别呢?好些‘学生’也都是希望能够紧跟潮流,都开始游说自己的‘老师’,就希望‘老师’能够也紧跟趋势而动。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相较于小虾米,大佬们的态度却要稳妥许多,毕竟下面的躁动根源就在于他们太过短视,朝中的这些各党各派能称得上是大佬的人物哪个不是人精,人家一早就是在太子那里交过投名状了,只不过有些事情按部就班就好,根本不需要去表现的那么急不可耐。
而相较于其他朝廷诸党,东林党之所以那么的躁动,根由就是其在朝内没有大佬主持,在朝的小虾米才会不知轻重。
至于朝内顶尖的内阁辅臣和六部九卿则是根本就没得选,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爷登基后,他们自然是要该干啥干啥去的,能留下的也不过是个过渡而已了。
结局注定了,走是早晚的事,现如今越是显得主动,搞不好就越坏事,对于他们来说,一动不如一静,毕竟他们随便动一动,下面的人指不定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呢?
皇权交接什么最重要?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辽东那头,熊蛮子虽说人缘不怎么好,但本事还是可以的,去了之后便就整顿军伍,重新整编辽东驻军,调整防务重点,基本上稳定了局势,也和女真建州部大小接过几仗,各有胜负,但总算是没有像之前那样难看。
同时东方公司在辽东,那什么对辽东诸夷部的统战和深入女真建州部腹地破袭和游击搞的也挺热闹。
统战这头以边贸互市为基础,以参与袭杀女真建州部为条件,辽河套诸部目前是很积极的,零敲碎打也是对建州部给予了不少打击,双方的仇恨就在这样的小渺不言中逐步的累加,早晚会势同水火。
同时通过边贸,进京朝圣的河套十六部的生活条件和武备较之前也有明显提升,部落的规模也是不断的扩大,这样的好处可是与女真建州部交好所换不来的。
相较而言,察哈尔、科尔沁、喀尔喀、喀喇沁东蒙古四大部的态度就要含蓄许多。毕竟河套十六部都是小部落,有些事情真的闹掰了,也有上面依附的大部落出头斡旋,总有回旋的余地。而东蒙古四大部可不行,他们需要考虑的更多。
目前明廷与女真建州部之间难分伯仲,而且明廷以往的对夷政策真的是让他们很心寒,在情感上他们则都是更倾向于努尔哈赤的。但现如今东方公司的对夷政策却是让他们有些动摇对努尔哈赤的支持,在东方公司这里,他们是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平等,又因为利益的影响,他们是很想与东方公司深度合作的。
可这样的合作又能有多长久呢?明国人什么德行他们太清楚了,对待夷族从来都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强大的时候那是对夷族恨不得彻底的赶尽杀绝才甘心的。现在要合作还不是因为有努尔哈赤在,万一哪天建州部败亡了,谁又敢保证他们不会是下一个女真建州部呢?
由此,东蒙古四大部宁可让河套十六部做中间商挣差价,也是不愿意轻易表态的,统战工作任重道远啊!
至于辽东保安局那头组织的针对女真建州部腹地的袭扰与游击虽然也是搞得很热闹,但孙远目前主要还是在搞摸底和渗透,热闹归热闹,战果属实是不怎么样。即便杀伤有限,可是这飘忽不定的恐惧还是在女真建州部腹地开始蔓延,早早晚晚是会影响辽东大局的。
根据熊蛮子的回报,辽东保安局那头的动作很是缓解了他的压力。总体来讲,辽东的局势是稳住了。
各省的灾情虽然今年又有些反复,但各省都是处置的很稳妥,虽说有些省份的恢复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在这个事里面,以东方公司为首,江浙财团、徽商总会及齐鲁商团可谓是出了大力了。
这些个商团几近全额的吸纳了各省的闲余劳动力,东方公司吸纳的最多,占了八成以上,江浙财团这头因为筹建水力纺织机工厂及其他的基建项目也吸纳了不少,徽商总会因为整备镇江至杭州段的漕河吸纳了一部分。
最奇怪的是齐鲁商团,他们这头则是因为自主的按照东方公司京津公路的标准,整建山东辖内的道路而吸纳了几近一成闲余劳动力,除全部消化了山东的潜在流民,还接纳河南、北直隶的一部分。
齐鲁商团之所以修路就是因为朱由梼的一次闲聊似的提点,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养猪’,又以京津公路为实际例证。齐鲁商团也当真是有高人,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修路对于商贸的好处,而且这通行费还是可以收的,如此成本就是可以收回的,只不过要注意不能竭泽而渔就好。
修路这件事属于一个代表事件,从这件事开始,齐鲁商团就始终紧跟东方公司步伐,坚定的站在了东方公司的立场上,‘夫唱妇随’的程度全面赶超江浙财团。
而后更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十月,齐鲁商团还依照东方公司的模式改组成立了齐鲁公司,朝廷中枢他们够不到,但是登莱巡抚衙门、山东布政使司、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山东巡按衙门、山东都司他们是一个都没放过,向各个衙门合起来投献一成半的股份,皇室这头也是投献了一成,还给东方公司也要白分润了半成,可是朱由梼再三考虑后,还是出资五十万元东方银行钱票,买了半成的股份。
咋又扯远了。
闲余劳动力或者说是潜在流民的有效安置,直接就使得各省的局势得以稳定。由此即便万历皇帝病倒了,可朝廷在太子的主持下依然在运转,有效没效不好说,可是辽东所需的军资粮秣依旧是不断的在筹集,转运也是稳步有序。
朝廷虽然有些乱套,除了各党派下面的小弟躁动外,那可是正经的事务也都是没有耽搁。这样的事,都是饱读诗书、在科举里千军万马杀出来的又有几个能不清楚呢?现在就开始斗,那可就是在掀桌子,大家伙都在这一张桌子上吃饭,真要是掀翻了,谁都没得吃。
由此就出现了很是奇怪的情况,皇明上下总体的局势平稳得很,万历皇帝的病重在全国层面也属实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甚至因为太子监国,好些事情处理起来可比万历爷主政的时候还要顺畅。
当然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好有坏、有黑有白的,稳定的局势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稳定因素,而这些不稳定因素依旧是来自于东林党,根由就在没有大佬主持。
而在朝廷内还苟延残喘的东林少壮们因为山中无老虎、小丑就任大王了,因为这些搞事的人连沐猴而冠都不配。
四处搞事的以刑科给事中惠世扬、都察院浙江道御史房可壮、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凤翔三人为首。这哥三位啊,妥妥的官途通达,房可壮、张凤翔那可是入了《贰臣传》的。
至于咱们的惠世扬惠大人,李自成那都是伺候过的,妥妥的‘三朝’老臣。人家老哥也是有理由的,‘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就是这位老哥对李自成说的,看看人家这觉悟,那是任你城头如何变换大王旗,我自岿然不动,给谁磕头不是磕呀,反正这官我是一定要做的。要说这还都不算啥,这位老哥在满清入主后,不是很招待见,回到老家又参与了叛清起事,那家伙反复无常的姿态直逼吕布吕奉先了。
这三位虽然在东林党内地位属实说也就那么回事,可是架不住人家活跃啊!自打太子监国后,对上那是一天三奏本、见天的请见汇报,对待同僚那是四处的串联,对下那是四处鼓吹太子爷是如何英明,整天都是不消停。
最关键的是,这三人巴结太子还嫌不够,竟然还将黑爪子伸到了朱由校这一辈的身上。朱由校是什么人啊?以他过往的经历来看,其政治智慧绝对直逼嘉靖爷,即便和万历爷也是可以掰一掰手腕的,由此对于东林少壮们主动贴过来的热脸既不拒绝、但却也不是很积极响应。
对于朱由梼和东方公司,东林少壮可不是没想过要积极巴结,可是朱由梼和东方公司对待朝廷诸党派的态度始终是平等合作、雨露均沾。
你东林少壮连你自家东林党的主都做不了,还想要在我这头一家独大,你当你二爷是什么人?之前天津县二·一二案与漕运贪墨案没听说过吗?那不就是朱由梼对于东林党过于热情、想要排挤其他朝廷诸党、自己在东方公司这头一家独大的越界行为的一种警告嘛!东林大佬人家二爷都不给脸,你惠世扬、房可壮、张凤翔算老几?于是热脸直接就贴上了冷屁股了。
皇太孙不冷不热、二爷吴王殿下又是不给面子,于是利欲熏心、毫无廉耻、智商还多少有些欠费的东林少壮便就将目光集中在了还未授封的朱由检身上了。而朱由检才几岁啊?见过啥世面啊?一看这士林众正这么巴结自己,这感觉可真是……,不一样的体验啊!
东林少壮三傻及其组织起来的一众没头没脑的东林之士便就似乎团结在了朱由检的周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年幼、好学、还有本不应该僭越的上进心的朱由检。
关键问题是,这三傻还将这种情况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还跟某些受困与天津、卑服的不要不要的某东林大佬显摆,邹大人、左大人、顾大人,怎么样,你们三位老叔没办成的事,咱们哥几个给办成了,厉害不?
我厉害你奶奶个卷!朱由检算老几?巴结他有个屁用啊!再说,谁让你们瞎搞的?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稳定、稳定知道不!都他妹的给老子消停点,一切都要向稳定看齐!再找事,老子弄死你!
我去?你几位老叔啥意思啊?咱们这可是做成了你们都没做成的事啊!这妥妥的就是对咱们英俊容貌、盖世才华的赤果果的嫉妒啊!你不是说不行吗?那咱们就非得行给你们看看!
于是东林少壮三傻及其一众智商欠费的朋友开始在着实的道路上裸奔了。万历四十七年十月,三傻联络一众人等,上书弹劾东方公司京津公路管理公司垄断京津交通、乱收费、与民争利。内阁看了看,这是典型的反智行为啊,就转发至户部,挑梁瞎闹、你们户部看着处理。户部能惯着他们吗?二话不说,上来就是发了一拨处分。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接着就弹劾天津港务公司,结果被户部再次打脸不说,连带吏部也不惯着他们了,于是这一计就迎来了吏部、户部左右开弓的两计大耳帖子。
而且朝廷中枢也是看不下去这样的瞎折腾了,便就将此事知会了在京守孝的二爷,这时二爷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弹劾两轮了。看到了吗?东林少壮是多么的不堪,你弹劾人家,结果人家正主都不知道,尴尬不?
而知道这种情况的二爷也是很错愕,但也着实是为东林少壮三傻的智商很是好笑了一番,这事得管啊,再不管没准这种反智行为会怎么往下发展呢!可是一瞅目前在京的东林诸人,还真就一个能打……能做主的都没有,只得要在天津面壁思过的邹元标回来主持大局了。
邹元标哪能镇得住场子啊,好歹他智商还有余额,便让赵南星、高攀龙等大佬写了信,这才回京的。有了大佬书信加持的邹元标虽然也是很不容易才稳定了局势。
可问题依旧还是存在,那便是很受东林少壮反智蛊惑的朱由检对于朱由梼及东方公司可谓是很是仇视了。
万历四十八年腊月,万历皇帝的病情加重,初六召见了方从哲,十七在弘德殿召见张惟贤、方从哲、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孙如游等诸大臣,勉励各位勤政敬职,十九分别召见太子朱常洛、皇太孙朱由校、吴王朱由梼。
万历四十八年腊月二十一,万历皇帝说要睡一会,却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皇帝驾崩了。
二十二,皇太子朱常洛依照万历皇帝的遗诏,发放了五百万两犒赏边关将士,停止全部矿税的征收、召回矿监税使,召回了一众被万历皇帝贬斥的官员。
二十四,太子再次发放五百万两犒赏边军。朝廷中枢议定新皇年号泰昌,过了年便是泰昌元年。
泰昌元年正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朱由校正式晋封为皇太子。初六,增补史继偕,沈潅,何宗彦、刘一燝、韩爌、朱国祚、孙如游、叶向高入阁,并补充了一大批、大批、批官员。
正月初十,泰昌皇帝命吴王朱由梼返回天津主持钦差行辕,并且泰昌皇帝又赐了一把天子剑给朱由梼,而后便就要把他给打发走,没有一丝的留恋。
可是,朱由梼却在接旨的前一刻钟果断的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