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正紧,北雁南飞,关外天蓝草绿,清澈的大凌河水就像绸缎一样铺在草原上。此时林丹却无心欣赏这熟悉的美景,带着残部正往义州行进,突然有传令兵报告,明军已将莽古尔泰等人押解到了京师。
林丹知道自己已别无选择,曾经他统一察哈尔部,征服了科尔沁和鄂尔多斯部,成为草原上唯一的霸主。本想借着这次军事行动彻底扫除女真人的威胁,然后征服土默特、巴尔虎、兀良哈、不里牙惕、和硕特、准格尔等小部落,像他祖先那样统一蒙古草原,最后南下征服那些汉人。可他所有的雄心壮志已被雅鲁河淹没,此役过后他只剩两万部众,家眷又被明朝堂而皇之的接到京师,将士们都对明朝皇帝感恩戴德,再想带领他们反叛怕是白日做梦。
他的判断是对的,孙承宗已经在义州城内摆好了宴席犒赏这群残兵败将,然后挑选出身强体壮、弓马娴熟的健儿编入关宁铁骑,即刻向沈阳开拔,争取在大雪封山前平息这场叛乱。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病重,钦命皇太极为汗位的继承人,暂由他主持军政大事。皇太极也不负众望,很快便摸清了自己的这点家底。根据统计,攻打沈阳损失约一万人马,汉军旗名存实亡。雅鲁河之役损失约一万三千人马,义州之战损失约一万五千人马,莽古尔泰被俘,正蓝旗仅剩三个牛录。
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皇太极仍然信心满满的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并认真反思这几场战役的教训。大帐内一片沉闷,只听他说道:
“今年累计打了三场大仗,本汗认为有失有得。沈阳虽然没有攻克,但是逼得明朝皇帝使用人质守城,看见他们已经力不从心。义州之战正蓝旗几乎全军覆没,但大金国在草原上再也没了威胁。雅鲁河之战我军大破蒙古主力和叶赫部,整个女真已经完全统一。
本汗已将俘虏的蒙古人全部编入八旗当中,这样在还能保证有八万骑兵主力,仍可与明朝进行决战。明军二十万大军困守沈阳,粮草难以接济,只要我军封锁他们的补给线,那沈阳城将不攻自破,届时在野外与他们杀个痛快。”
众人听完皇太极的分析,仍不为所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救回家眷。代善发现诸位将领的不满情绪,劝道:
“盛京被围我们损失惨重,很多将士的家眷都被掳走,一部分被关在沈阳城内,另一部分被送至山海关内。老臣以为明朝只想用他们作为人质挟持我们的进攻,不敢擅自处置他们。只要我们能给予明朝尽可能多的重创,才能争取和谈,迫使他们释放人质。”
代善的一席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众人听闻内心一热,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在他们眼里明军就像绵羊般不堪一击。皇太极见众人仿佛回光返照,顺势振臂高呼:
“女真健儿是天下最勇猛的战士,在与汉人的正面交战中未尝败绩。当年完颜家族曾攻陷宋国都城,掠走两位汉人皇帝和王公大臣,迫使宋国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给金国。父汗以十七副先人遗甲起兵,三十余年未尝一败,萨尔浒之战歼灭了汉军主力十万多人,使得汉人闻风丧胆,主动投降的不计其数。如今是各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只要攻陷沈阳,不但可以与家人团聚,而且还将彻底消灭明军主力,从龙入关也未可知。”
给将士们补充完心灵鸡汤,深夜皇太极又与代善等贝勒、贝子商讨议和的可能性。皇太极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打促谈,换回家眷稳定军心,然后科尔沁部,恢复后金的实力,与明朝分庭抗礼。
皇太极的小算盘打的扒拉扒拉响,可左战并不打算跟他废话,以暴制暴才是对付强盗的最有效办法。孙承宗在他的授意下率部众进入沈阳,熊廷弼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知道这位老将在军中的地位极高,很多将领都是他的门生故吏。两人一见面便寒暄起来,孙承宗调侃皇帝英雄救美的故事,熊廷弼暗自惬意,孙承宗便请出圣旨,严肃的说道:
“熊将军,圣上的意思是将建虏赶制萨尔浒决战,为十万将士的英灵招魂雪耻,所以命本将率部前出抚顺,吸引皇太极主力,届时你部出城靠近建虏后方,皇太极必定会往东逃窜,想通过野战与我军周旋。”
放弃坚固的堡垒出城作战,这让熊廷弼深感意外,不解的问道:
“冬季关外过于寒冷,不利于野外作战,不知圣上何意?”
孙承宗知道老熊很快就是太国丈了,非常客气的解释道:
“寒冷对于双方来说是相同的,在圣上眼里建虏已是砧板上的鱼肉,他想用这个机会检验新军的野战能力,唤回太祖高皇帝的雄风。”
为争取时间,孙承宗连夜带领袁崇焕、秦良玉、陈策、戚金等各路新军前往抚顺,黄得功和曹文诏的两支勇卫营作为机动部队游曳在大军附近,自行寻找战机。
由于熊廷弼攻曾攻陷过抚顺,很多建筑被焚毁,城墙也坍塌的不成样子,所以皇太极在这里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防守。炮兵一轮齐射,城门便被炸开,满桂率领的朵颜三卫如同猛虎下山一样嗷嗷的往里面冲,光是气势就已经压倒了女真守军,只能负隅顽抗等到战死那刻。
皇太极见明军突然进入抚顺,还以为是明朝皇帝的一计昏招,果断动员大军掉头围攻孙承宗部。双方剑拔弩张,各自严阵以待,还未进行决战皇太极便命大军赶紧往萨尔浒一带撤退,因为熊廷弼的十万大军已经出城,一旦两面夹击自己绝对讨不到什么好。
与此同时,左战也悄悄的从天津渡海,到达营口后更换战船沿河而上。站在甲板上背手而立,气定神闲,与戚昌国和俞定边聊起父辈的一些事情,迎风念道: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首《马上作》乃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为国为民而南征北战的英雄形象,只见他一身虎胆满腔热血,驰骋在大明江山的边关。
戚昌国听皇帝吟诵父亲的诗,不禁有感而发,说道:
“这是父亲当年北上抵御鞑虏时所写的《马上作》,那时臣就在他的身边,可惜虎父犬子,体会不到他的那份壮志豪情,只能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左战知道戚昌国是羡慕那些在前线的将军,所以将新组建的虎贲军和羽林军交给他和俞定边指挥,亲率两万精锐跨海作战。这是当年熊廷弼三方布置的一部分,也是左战试验跨海登陆作战的一次尝试。
听完戚昌国的感慨,左战认真的说道:
“戚少保和俞将军一生南征北战,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可惜他们得到的功名太少了,朕希望你二人能继承父辈的遗志。”
两人早就猜出皇帝的用意,如今听他亲自说出口,不免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左战继续说道:
“打仗就如同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优秀的将领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你二人可有什么计划?”
戚昌国和俞定边是名将之后,娘胎里就带着打仗的基因,只听俞定边认真的分析道:
“我朝开国以来,各地战事不断,成祖皇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的侵犯,将京师迁往燕京,将士们说这叫天子守国门,所以打仗无不用命。
土木堡以后,文官节制武将,军备逐渐松弛,战力下滑非常厉害。到了世宗年间的东南抗倭和神宗年间的三次大战,我军每战都要消耗大量的军需粮饷,这与宋朝末年的抗元斗争有几分相似之处,并非战力不济,而是长期的战争拖垮了朝廷的财政。
如今辽东建虏叛乱,各地卫所和土司千里驰援,这是圣上的天威,天下无不效死杀敌。可是臣斗胆谏言,如此调兵隐患极大,一是他们不适应北方的作战环境,二是造成当地兵力空虚,三是空耗大量的军饷粮草,当初萨尔浒失利就已经是个警告了。”
俞定边的见解和左战有许多相似之处,竟能从战略高度看待辽东战场对整个朝局的影响,左战不免惺惺相惜,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俞定边见圣心甚悦,鼓起勇气说道:
“这个臣第一次带兵打仗,缺少实战经验,但正如圣上所言,优秀的将领应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臣恳切圣上给予臣充足的自主指挥权,临敌应变时机稍纵即逝,臣不想被文官节制。说到底打仗是为了赢,只要能赢得胜利,什么打法都是对的。”
左战心想你小子狂的没边了,这跟霍去病很像,可是主父偃说的好,刀子磨快了用起来顺手,但不宜长久。想到这里,他没有理会俞定边,转头对戚昌国说道:
“文明,你的意见呢?”
戚昌国到底是老成持重,见左战不搭理俞定边,谨慎的说道:
“定边的想法也是很多武将的想法,臣以为可以在战时给予武将指挥权,平时则由文官节制。另外俞将军认为我朝用兵消耗过大也是实情,臣建议在关外实行屯田,尽量做到以战养战,减轻朝廷的负担。”
林丹知道自己已别无选择,曾经他统一察哈尔部,征服了科尔沁和鄂尔多斯部,成为草原上唯一的霸主。本想借着这次军事行动彻底扫除女真人的威胁,然后征服土默特、巴尔虎、兀良哈、不里牙惕、和硕特、准格尔等小部落,像他祖先那样统一蒙古草原,最后南下征服那些汉人。可他所有的雄心壮志已被雅鲁河淹没,此役过后他只剩两万部众,家眷又被明朝堂而皇之的接到京师,将士们都对明朝皇帝感恩戴德,再想带领他们反叛怕是白日做梦。
他的判断是对的,孙承宗已经在义州城内摆好了宴席犒赏这群残兵败将,然后挑选出身强体壮、弓马娴熟的健儿编入关宁铁骑,即刻向沈阳开拔,争取在大雪封山前平息这场叛乱。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病重,钦命皇太极为汗位的继承人,暂由他主持军政大事。皇太极也不负众望,很快便摸清了自己的这点家底。根据统计,攻打沈阳损失约一万人马,汉军旗名存实亡。雅鲁河之役损失约一万三千人马,义州之战损失约一万五千人马,莽古尔泰被俘,正蓝旗仅剩三个牛录。
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皇太极仍然信心满满的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并认真反思这几场战役的教训。大帐内一片沉闷,只听他说道:
“今年累计打了三场大仗,本汗认为有失有得。沈阳虽然没有攻克,但是逼得明朝皇帝使用人质守城,看见他们已经力不从心。义州之战正蓝旗几乎全军覆没,但大金国在草原上再也没了威胁。雅鲁河之战我军大破蒙古主力和叶赫部,整个女真已经完全统一。
本汗已将俘虏的蒙古人全部编入八旗当中,这样在还能保证有八万骑兵主力,仍可与明朝进行决战。明军二十万大军困守沈阳,粮草难以接济,只要我军封锁他们的补给线,那沈阳城将不攻自破,届时在野外与他们杀个痛快。”
众人听完皇太极的分析,仍不为所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救回家眷。代善发现诸位将领的不满情绪,劝道:
“盛京被围我们损失惨重,很多将士的家眷都被掳走,一部分被关在沈阳城内,另一部分被送至山海关内。老臣以为明朝只想用他们作为人质挟持我们的进攻,不敢擅自处置他们。只要我们能给予明朝尽可能多的重创,才能争取和谈,迫使他们释放人质。”
代善的一席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众人听闻内心一热,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在他们眼里明军就像绵羊般不堪一击。皇太极见众人仿佛回光返照,顺势振臂高呼:
“女真健儿是天下最勇猛的战士,在与汉人的正面交战中未尝败绩。当年完颜家族曾攻陷宋国都城,掠走两位汉人皇帝和王公大臣,迫使宋国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给金国。父汗以十七副先人遗甲起兵,三十余年未尝一败,萨尔浒之战歼灭了汉军主力十万多人,使得汉人闻风丧胆,主动投降的不计其数。如今是各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只要攻陷沈阳,不但可以与家人团聚,而且还将彻底消灭明军主力,从龙入关也未可知。”
给将士们补充完心灵鸡汤,深夜皇太极又与代善等贝勒、贝子商讨议和的可能性。皇太极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打促谈,换回家眷稳定军心,然后科尔沁部,恢复后金的实力,与明朝分庭抗礼。
皇太极的小算盘打的扒拉扒拉响,可左战并不打算跟他废话,以暴制暴才是对付强盗的最有效办法。孙承宗在他的授意下率部众进入沈阳,熊廷弼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知道这位老将在军中的地位极高,很多将领都是他的门生故吏。两人一见面便寒暄起来,孙承宗调侃皇帝英雄救美的故事,熊廷弼暗自惬意,孙承宗便请出圣旨,严肃的说道:
“熊将军,圣上的意思是将建虏赶制萨尔浒决战,为十万将士的英灵招魂雪耻,所以命本将率部前出抚顺,吸引皇太极主力,届时你部出城靠近建虏后方,皇太极必定会往东逃窜,想通过野战与我军周旋。”
放弃坚固的堡垒出城作战,这让熊廷弼深感意外,不解的问道:
“冬季关外过于寒冷,不利于野外作战,不知圣上何意?”
孙承宗知道老熊很快就是太国丈了,非常客气的解释道:
“寒冷对于双方来说是相同的,在圣上眼里建虏已是砧板上的鱼肉,他想用这个机会检验新军的野战能力,唤回太祖高皇帝的雄风。”
为争取时间,孙承宗连夜带领袁崇焕、秦良玉、陈策、戚金等各路新军前往抚顺,黄得功和曹文诏的两支勇卫营作为机动部队游曳在大军附近,自行寻找战机。
由于熊廷弼攻曾攻陷过抚顺,很多建筑被焚毁,城墙也坍塌的不成样子,所以皇太极在这里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防守。炮兵一轮齐射,城门便被炸开,满桂率领的朵颜三卫如同猛虎下山一样嗷嗷的往里面冲,光是气势就已经压倒了女真守军,只能负隅顽抗等到战死那刻。
皇太极见明军突然进入抚顺,还以为是明朝皇帝的一计昏招,果断动员大军掉头围攻孙承宗部。双方剑拔弩张,各自严阵以待,还未进行决战皇太极便命大军赶紧往萨尔浒一带撤退,因为熊廷弼的十万大军已经出城,一旦两面夹击自己绝对讨不到什么好。
与此同时,左战也悄悄的从天津渡海,到达营口后更换战船沿河而上。站在甲板上背手而立,气定神闲,与戚昌国和俞定边聊起父辈的一些事情,迎风念道: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首《马上作》乃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为国为民而南征北战的英雄形象,只见他一身虎胆满腔热血,驰骋在大明江山的边关。
戚昌国听皇帝吟诵父亲的诗,不禁有感而发,说道:
“这是父亲当年北上抵御鞑虏时所写的《马上作》,那时臣就在他的身边,可惜虎父犬子,体会不到他的那份壮志豪情,只能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左战知道戚昌国是羡慕那些在前线的将军,所以将新组建的虎贲军和羽林军交给他和俞定边指挥,亲率两万精锐跨海作战。这是当年熊廷弼三方布置的一部分,也是左战试验跨海登陆作战的一次尝试。
听完戚昌国的感慨,左战认真的说道:
“戚少保和俞将军一生南征北战,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可惜他们得到的功名太少了,朕希望你二人能继承父辈的遗志。”
两人早就猜出皇帝的用意,如今听他亲自说出口,不免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左战继续说道:
“打仗就如同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优秀的将领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你二人可有什么计划?”
戚昌国和俞定边是名将之后,娘胎里就带着打仗的基因,只听俞定边认真的分析道:
“我朝开国以来,各地战事不断,成祖皇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的侵犯,将京师迁往燕京,将士们说这叫天子守国门,所以打仗无不用命。
土木堡以后,文官节制武将,军备逐渐松弛,战力下滑非常厉害。到了世宗年间的东南抗倭和神宗年间的三次大战,我军每战都要消耗大量的军需粮饷,这与宋朝末年的抗元斗争有几分相似之处,并非战力不济,而是长期的战争拖垮了朝廷的财政。
如今辽东建虏叛乱,各地卫所和土司千里驰援,这是圣上的天威,天下无不效死杀敌。可是臣斗胆谏言,如此调兵隐患极大,一是他们不适应北方的作战环境,二是造成当地兵力空虚,三是空耗大量的军饷粮草,当初萨尔浒失利就已经是个警告了。”
俞定边的见解和左战有许多相似之处,竟能从战略高度看待辽东战场对整个朝局的影响,左战不免惺惺相惜,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俞定边见圣心甚悦,鼓起勇气说道:
“这个臣第一次带兵打仗,缺少实战经验,但正如圣上所言,优秀的将领应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臣恳切圣上给予臣充足的自主指挥权,临敌应变时机稍纵即逝,臣不想被文官节制。说到底打仗是为了赢,只要能赢得胜利,什么打法都是对的。”
左战心想你小子狂的没边了,这跟霍去病很像,可是主父偃说的好,刀子磨快了用起来顺手,但不宜长久。想到这里,他没有理会俞定边,转头对戚昌国说道:
“文明,你的意见呢?”
戚昌国到底是老成持重,见左战不搭理俞定边,谨慎的说道:
“定边的想法也是很多武将的想法,臣以为可以在战时给予武将指挥权,平时则由文官节制。另外俞将军认为我朝用兵消耗过大也是实情,臣建议在关外实行屯田,尽量做到以战养战,减轻朝廷的负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最新章节,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最新章节,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