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道:“有一次,孔子向东方游历的时候。喂,你知道孔子吗?”
姒昌不屑地撇了撇嘴,道:“孔圣人谁不知道,你真当我是白痴啊。”
杨伟见姒昌已经在听他说话,于是接着道:“有一次,孔子向东方游历的时候,见到道旁有两个小孩在争吵不休。孔子心眼儿好,不忍看到他们吵架,于是就想上前劝解一番。问他们道,你们在吵什么呀?
其中一个小孩儿说,你是谁呀?你真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孔子信心满满地说,我是孔丘,你们的问题我想我还是能够给你们答案的。那小孩儿兴奋地道,你就是那个见多识广,能解答一切疑问的孔丘?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小孩儿就说,我们争论的是太阳中午距离人近,还是早晨距离人近的问题。我认为早晨距离人近,因为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而到了正午就只有圆盘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赶紧反驳道,不对,不对,太阳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就是近的热而远的凉的道理吗?孔子被两个小孩儿说的哑口无言了,他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对的了。”
这个故事就是两小儿辩i的故事,后世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显然姒昌不知道,姒昌以前的先生觉得这件事有损孔子的高大形象,所以没有讲过。
杨伟向姒昌问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姒昌走神中。反问杨伟道:“这个故事完了?”
杨伟满头满脸的黑线,点头道:“完了。”
姒昌疑惑地问道:“那太阳到底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呢?”
杨伟气得简直要拍桌子,道:“这个不是重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姒昌道:“你先告诉我答案。我就告诉你它说明了什么。”
杨伟倒真是知道答案,可是让他怎么去解释啊。要解释的话,首先就要解释地球是圆的,把这个解释完,还要解释i心说,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然后再解释宇宙中是没有空气的,地球为什么会有大气层。再然后,还要解释光线的散shè问题。最后,才能解释,由于照shè角度和大气层的原因,才造成这种结果。
杨伟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他真的不想做一个科学界的先烈。这通解释下来,浪费多少口水不说。要是传出去,虽然不会被绑上火刑柱,但是砍头却是肯定的。
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圣人理论都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的,而且天圆地方这都是渗入人骨髓的东西。虽然砍头比火刑痛快,杨伟却也不想让人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玩玩不是。
杨伟现在真想抽自己两嘴巴,讲什么故事不好,偏偏讲这个倒霉故事,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现在只能想个办法把这事圆过去。想到这儿,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姒昌看他皱眉,问道:“难道先生也不知道答案?”
杨伟可不敢承认,如果说不知道,那以后还如何维持自己高大光辉的形像啊。于是,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道:“笑话,本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上之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姒昌却是不太相信,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道:“那先生倒是快说说,这个故事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啊?”
杨伟被他一逼,眼前灵光一闪间,想到了一个方法,道:“先生我刚才皱眉,只是想到无法现在给你演示这个现象罢了。”
姒昌已经急得快要揪他衣领子了,急道:“那先生倒是快说呀。”
杨伟道:“别急,听我慢慢说。其实太阳不管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姒昌大讶,本来两种说法就够让人纠结的了。现在竟然从杨伟嘴里又多出了一种说法,这不更乱了。
杨伟不急不忙地道:“你曾经沐浴过吧?”
姒昌眼里快喷火了,明显有要暴走的趋势。杨伟赶紧道:“你在雾气缭绕的沐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烛火的光晕比没有水雾的时候大呢?”
姒昌一愣,虽然没有特别注意过,但细想一下,果然如此。杨伟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经过了一晚上,地气蒸腾。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你在浴室看烛火一样,会发生错觉,觉得太阳很大很大,而这时候,由于水气的阻隔,传到人身上的热量会很少很少。
等正午的时候,太阳的热量已经将大地中容易蒸发的水分烤干,而且没有了水气的阻隔,人们就会觉得太阳很小,但是很热。”
姒昌恍然大悟,但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连孔子都回答不出的问题,这个小先生却是信手拈来,这岂不是说,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先生已经超越了孔圣人!
这一刻,姒昌再不敢小看杨伟,他的父皇让他拜这个小孩儿为师,绝不是一时兴起这么简单。
姒昌恭敬道:“多谢先生为学生指点迷津。”
杨伟愣了愣,这小子怎么转xing了,他还是第一次对自己这么恭敬。难道跟刚才那个故事有关?既然想不通,杨伟就不再去想,反正这也是一件好事嘛。
杨伟问姒昌道:“你从这个故事里,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姒昌道:“这个故事说明了圣人也有吃瘪的时候,更说明了先生您比孔圣人更厉害,孔圣人都不知道的答案,对您来说,只是信手拈来,先生将来一定会成为超越孔圣人的杨圣人。”
杨伟现在的脸sè是一阵红一阵白,这圣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些个圣人可都是大哲学家。想到后世,所有读书人都捧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地读道:“杨子曰,……”,杨伟不禁有些飘飘然了起来。
杨伟虽然脸皮厚,他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这种念头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可不会费劲拔力地去写一本“杨子论语”去,归根结底,他还不是那块料。
杨伟道:“第一句话保留,其余的话忘了它,万不可对人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圣人也不例外。”
姒昌插嘴道:“先生除外。”;
姒昌不屑地撇了撇嘴,道:“孔圣人谁不知道,你真当我是白痴啊。”
杨伟见姒昌已经在听他说话,于是接着道:“有一次,孔子向东方游历的时候,见到道旁有两个小孩在争吵不休。孔子心眼儿好,不忍看到他们吵架,于是就想上前劝解一番。问他们道,你们在吵什么呀?
其中一个小孩儿说,你是谁呀?你真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孔子信心满满地说,我是孔丘,你们的问题我想我还是能够给你们答案的。那小孩儿兴奋地道,你就是那个见多识广,能解答一切疑问的孔丘?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小孩儿就说,我们争论的是太阳中午距离人近,还是早晨距离人近的问题。我认为早晨距离人近,因为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而到了正午就只有圆盘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赶紧反驳道,不对,不对,太阳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就是近的热而远的凉的道理吗?孔子被两个小孩儿说的哑口无言了,他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对的了。”
这个故事就是两小儿辩i的故事,后世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显然姒昌不知道,姒昌以前的先生觉得这件事有损孔子的高大形象,所以没有讲过。
杨伟向姒昌问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姒昌走神中。反问杨伟道:“这个故事完了?”
杨伟满头满脸的黑线,点头道:“完了。”
姒昌疑惑地问道:“那太阳到底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呢?”
杨伟气得简直要拍桌子,道:“这个不是重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姒昌道:“你先告诉我答案。我就告诉你它说明了什么。”
杨伟倒真是知道答案,可是让他怎么去解释啊。要解释的话,首先就要解释地球是圆的,把这个解释完,还要解释i心说,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然后再解释宇宙中是没有空气的,地球为什么会有大气层。再然后,还要解释光线的散shè问题。最后,才能解释,由于照shè角度和大气层的原因,才造成这种结果。
杨伟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他真的不想做一个科学界的先烈。这通解释下来,浪费多少口水不说。要是传出去,虽然不会被绑上火刑柱,但是砍头却是肯定的。
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圣人理论都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的,而且天圆地方这都是渗入人骨髓的东西。虽然砍头比火刑痛快,杨伟却也不想让人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玩玩不是。
杨伟现在真想抽自己两嘴巴,讲什么故事不好,偏偏讲这个倒霉故事,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现在只能想个办法把这事圆过去。想到这儿,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姒昌看他皱眉,问道:“难道先生也不知道答案?”
杨伟可不敢承认,如果说不知道,那以后还如何维持自己高大光辉的形像啊。于是,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道:“笑话,本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上之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姒昌却是不太相信,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道:“那先生倒是快说说,这个故事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啊?”
杨伟被他一逼,眼前灵光一闪间,想到了一个方法,道:“先生我刚才皱眉,只是想到无法现在给你演示这个现象罢了。”
姒昌已经急得快要揪他衣领子了,急道:“那先生倒是快说呀。”
杨伟道:“别急,听我慢慢说。其实太阳不管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姒昌大讶,本来两种说法就够让人纠结的了。现在竟然从杨伟嘴里又多出了一种说法,这不更乱了。
杨伟不急不忙地道:“你曾经沐浴过吧?”
姒昌眼里快喷火了,明显有要暴走的趋势。杨伟赶紧道:“你在雾气缭绕的沐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烛火的光晕比没有水雾的时候大呢?”
姒昌一愣,虽然没有特别注意过,但细想一下,果然如此。杨伟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经过了一晚上,地气蒸腾。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你在浴室看烛火一样,会发生错觉,觉得太阳很大很大,而这时候,由于水气的阻隔,传到人身上的热量会很少很少。
等正午的时候,太阳的热量已经将大地中容易蒸发的水分烤干,而且没有了水气的阻隔,人们就会觉得太阳很小,但是很热。”
姒昌恍然大悟,但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连孔子都回答不出的问题,这个小先生却是信手拈来,这岂不是说,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先生已经超越了孔圣人!
这一刻,姒昌再不敢小看杨伟,他的父皇让他拜这个小孩儿为师,绝不是一时兴起这么简单。
姒昌恭敬道:“多谢先生为学生指点迷津。”
杨伟愣了愣,这小子怎么转xing了,他还是第一次对自己这么恭敬。难道跟刚才那个故事有关?既然想不通,杨伟就不再去想,反正这也是一件好事嘛。
杨伟问姒昌道:“你从这个故事里,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姒昌道:“这个故事说明了圣人也有吃瘪的时候,更说明了先生您比孔圣人更厉害,孔圣人都不知道的答案,对您来说,只是信手拈来,先生将来一定会成为超越孔圣人的杨圣人。”
杨伟现在的脸sè是一阵红一阵白,这圣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些个圣人可都是大哲学家。想到后世,所有读书人都捧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地读道:“杨子曰,……”,杨伟不禁有些飘飘然了起来。
杨伟虽然脸皮厚,他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这种念头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可不会费劲拔力地去写一本“杨子论语”去,归根结底,他还不是那块料。
杨伟道:“第一句话保留,其余的话忘了它,万不可对人言。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圣人也不例外。”
姒昌插嘴道:“先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