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帝制时代的传统政治强调以孝治天下。】

  【鲜少有人顺位登基就这么迫不急待地和父亲对着干。】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从他的继位诏书和写的书卷中可观之一二。】

  【“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包荒纳垢,宥人细故,成已大德”】

  ……

  大汉。

  刘邦看着这句话,品了又品,最后嘴角的胡须一翘一翘的。

  他懒散的往后一仰。

  翘起腿,对身边坐的端正的吕雉道:

  “娥姁啊。”

  “看出来了吗。”

  吕雉眼皮子一翻,明白了。

  要容忍臣子们的小小缺点,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否则,你一天到晚急吼吼的,总挑别人毛病,看谁也不顺眼,大臣们也不服你。

  “确实得人心。”

  吕雉淡淡道:

  “只是得官心,不得民心。”

  刘邦笑着摸着胡须。

  “这小子,不简单。”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微微颔首道:

  “中之一字,尽述其妙。”

  “康熙偏以宽,雍正急于严。”

  “宽仁与严苛太过都不可,需不执两端,以中为本。”

  “像你得个严苛之名就落了下乘。”

  刘庄咧了咧嘴,不在乎摆了摆手道:

  “那是因为阿父你太宽仁了!”

  一旁不作声的阴丽华瞪了他一眼,刘庄瞬间缩头缩脑。

  刘秀倒是不在意,只是笑着叹息道:

  “是啊,所以想把握好其中的度,非常人所能及。”

  “开国之君都有难言之隐。”

  “何况中世之君。”

  “所以,其言善也,但能不能以行完之……静观其变吧。”

  ……

  【乾隆心高气盛,“睥睨千古,无足当意者”。】

  【他认为大部分皇帝都不怎么样。】

  【在他眼中,几百个皇帝最成功是三个。】

  【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

  【但汉文帝虽贤明,却不善于挑选人才,宋仁宗虽然仁慈,能力却有所不足。】

  【令他真正佩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个人。】

  【他说,唐太宗是“三代以下特出之贤君”,也就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最伟大的皇帝。】

  【他说唐太宗这个人“虚心待物,损已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君臣相得,用致贞观之盛。令德善政,不可殚述。”《乐善堂全集》】

  【谦虚,克已,仁义,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大臣,所以唐太宗才创造了贞观盛世。】

  【因此在登上帝位前,乾隆就把唐太宗树为自己的楷模。】

  【而唐太宗施政的特点是什么呢?】

  【宽厚,开明。】

  【所以乾隆也要做一个宽厚开明的皇帝。】

  ……

  {十七世纪最强生物的含金量啊……}

  {李世民之前以汉文帝为标准,李世民之后,皆以他为标准。}

  {祖龙是那个把一统的概念定义了的男人,这个定义,欧洲追了几千年也没追上,直到近现代才搞出个不伦不类的昂撒民族主义强行对标大一统。}

  {而二凤则是那个把文治和武功都发挥到极致的帝王,能上马打天下,能战后体恤民情减轻赋税的,也是听劝的帝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算外来者,宋太祖没有统一天下,秦始皇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执政后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只有唐太宗是在对外开疆拓土的同时,还能把民生经济都搞好。}

  {一个把整个大唐拔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的男人。}

  {否则唐朝是比不了汉朝的。}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心里倒是没什么不舒服。

  毕竟李世民的功绩摆在那里,况且,最后一句话也说到他心里去了。

  “大唐,只有一个李世民。”

  ……

  大唐。

  李世民尽力压抑着翘起的嘴角。

  “咳咳……”

  “怎敢比拟文帝?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啊!”

  李承乾低头看着奏折,慢悠悠道:

  “这里都是自家人。”

  “阿耶你想笑就笑么。”

  话音未落。

  李世民忍不住放声大笑!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天幕,抿着嘴,一言不发。

  就差一点。

  那一点,就是咫尺天涯。

  ……

  大宋。

  赵匡胤看着那句诗词愣了一下。

  “唐宗宋祖……”

  在没看天幕前,他是十分有自信达成与唐太宗一样的成就的。

  毕竟统一之势就差一点。

  中华文脉重启己身。

  一文一武,他对上谁都有自信,都不虚。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完成那一点……

  可谁曾想……

  那一点……成了大宋的死穴。

  自己所设想的文脉,也让人改成了大宋枷锁。

  最后那些皇帝,一个比一个软弱。

  有志者,又一个比一个的早死。

  还比肩唐太宗……他早没了这个念想。

  但突然,他看到了这句诗词。

  他明白了,后世是有人懂他的。

  “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匡胤抬手抹了抹眼角。

  “可惜,不知是何人所做。”

  “真想见他一面啊。”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比较开心美滋滋。

  大臣们也开心美滋滋。

  皇帝开心自己能跟文帝坐一排。

  大臣们开心自己能跟贞观能臣坐一排。

  双方都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心中升起一句话。

  ‘这什么乾隆,看着还挺顺眼的。’

  ……

  大明。

  朱元璋又瞪圆了自己的眼睛。

  “不是,咱呢?!”

  老朱指着自己的鼻子,气愤道:

  “一句不提啊?!”

  马皇后与朱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低头开始找菜。

  是,弥合南北功劳很大,甚至大的没边了。

  不夸张的讲,功劳不下于秦始皇一统六合。

  但问题是你后面也很作啊?

  作大了!

  而且就内政制度这方面……

  也很难讲啊。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盘腿坐在暖炕上。

  手里盘着十八子,一句话不说。

  弘历跪在地上,额头上浸出的汗珠顺脸滑落。

  雍正看着他,面上不显,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他想当唐太宗?

  他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也不看看唐朝那群士子与现在士子的区别!

  “你对朕,心里有怨啊。”

  ……

  【同时,乾隆要笼络人心。】

  【新君上任,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啊?】

  【是争取大家对自己的支持。】

  【那么要有效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手段无疑是搞一些措施,让大家都尝到甜头,得到眼前利益。】

  【所以乾隆有计划的针对每一个社会阶层,都给了一些好处。】

  【第一个,是针对皇族。】

  【第二个,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所以,除了“罢开垦”外,乾隆还采取了更有力的一项普惠措施,那就是减免税赋。】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即位后就下了一道命令,天下老百姓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欠的所有赋税,都一概免单了,不用交了。】

  【这一下子就减轻了底层贫困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罢开垦和免欠税,就很轻易地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

  {我欠的花呗啥时候不用还,哈哈!}

  {雍正自己把银子攒出来了人走了,好人还让儿子当了。}

  {拿着他爹的政绩来做人情。}

  {国库的银子都是雍正吏治严格的情況下积累起来的,乾隆根本败家子。}

  {一开始可以这么说,但你要说乾隆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农民的负担,蠲免正额赋银达到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的钱财都是雍正留下的老底。}

  {那我就要怀疑你的智商了。}

  {这还不算那些战事所花费的金银。}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

  “这是能人啊!”

  战事这个他很好理解,那个准噶尔让皇帝丢了那么大的脸,这场子是一定要找回去的。

  更别提那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但能普免天下钱粮,这可就是硬实力了。

  汉朝皇帝最明白这种行为的含金量。

  也最明白这玩意又多费钱。

  况且……此时与彼时……两朝的疆土与人口都不在一个体量上。

  清朝要普免的钱粮是汉朝的几倍。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个皇帝一定很能搞钱!”

  刘彻眼睛开始放光。

  如果他能搞懂乾隆搞钱的方式……

  别说匈奴了。

  有一个算一个!

  什么西域高句丽倭国,都推平咯!

  有钱,就是大爷!

  ……

  【争取完皇族和百姓,那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层需要争取,那就是官僚阶层。】

  【当皇帝当然离不开官员。】

  【所以乾隆又用宽仁政策,来争取官僚集团对自己的效忠。】

  【那么怎么让他们效忠呢?】

  【把雍正拴到官员脖子上的绳子松一松。】

  【于是乾隆下令,甄别历年的亏空案,“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免,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

  【凡情有可原的,都宽大处理,放出去。】

  【罚款交不上的,也一律不要了,房子被没收的,还把房子发回去。】

  【从轻处理的官员多达两千一百多位。】

  【一瞬间,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江南还出现了一首歌谣,叫“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

  【乾隆的天下,就这样初步坐稳了。】

  ……

  大隋。

  杨坚一边搓着衣服,一边道:

  “所以说,赢得人心,是乾隆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

  “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独孤伽罗抱着幼世民,冷哼一声。

  “是啊,民谣都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雍正的在天之灵坐不坐得住。”

  杨坚拧着衣服,放到另一边的盆子里甩了甩双手,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

  “就看目前的清朝皇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敢于大幅度的否定前人,调整前代的统治政策。”

  “最起码没被祖宗家法所限制不是吗?”

  “你看明朝,自朱棣以后哪个不是束手束脚的。”

  “就算是朱棣,他也得捏着鼻子跳朱元璋挖出的坑啊。”

  独孤伽罗轻哼了一声。

  “说那些……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我就不信清朝皇帝还能代代明君。”

  杨坚取出左手盆里的脏衣服,开始搓洗,一边洗一边道:

  “这天幕看得久了,我也总结出一个略有意思的规律。”

  “这任何一个皇帝不管他多么英明伟大,统治时间久了,肯定都会积累很多弊端。”

  “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

  “一个人很难彻底发现和改正自己造成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别人来纠正。”

  “凡事都有两面,任何优点再前进一步,就成了缺点。”

  “康熙宽大成了宽纵,朝廷政治纪律废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一代皇帝是一个性格软弱,没什么主意的人,那么清朝一定会进入乱世,这已经有过无数的先例。”

  “但好巧不巧……”

  杨坚停下了手,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奇妙。

  “康熙选择的雍正就是这么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强刚之人。”

  “大刀阔斧,一切弊端都被一刀切,让清朝得以持续。”

  “凡事过犹不及,雍正过于严厉,又过于追求政绩,此时清朝又到了一个极限。”

  “然后,乾隆又出现了……”

  独孤伽罗轻轻拍打着幼世民的背部,若有所思道:

  “那罗延,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这历朝历代,好像也像你说的那样。”

  “左偏一下,右偏一下?”

  杨坚笑了,继续洗衣服。

  “所以啊,中间没有那么好走的。”

  ……

  大清·嘉庆时期

  斜倚在龙椅上,嘉庆长叹一声。

  阿玛晚年也如圣祖爷一般又一次陷入宽纵,导致腐败横行。

  他不知道和珅的作用吗?

  但和珅一定得抓!

  可惜……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路数是对的。

  但方法错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嘉庆脸色复杂的望着天幕里意气风发的年轻君王。

  自己没有勇气、也没能力去继续纠正阿玛的其他错误。

  大部分政策还是沿续老办法。

  和珅的死,不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还断了一臂。

  嘉庆现在完全不敢想以后的清朝会是什么模样。

  他有预感,但却只能当作看不见。

  因为……自己不是阿玛。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