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刍看的分明,秦国最希望的就是一个内乱的楚国,而且是一直乱下去的楚国。
楚国这么乱下去,秦国一统的步伐只会更顺。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没办法,现在对楚国最有利的就是结束内乱,那么就意味着有一方要尽快战胜另外双方。
但是失败的一方注定要死全家。
没人想死全家,都想赢家通吃,去占有这数千里江山。
总不能为了楚国牺牲自己全家,去成全对手吧?
楚国是谁的还要看手段呢!
秦国吞并天下怎么也是以后的事了,可是现在败了,那可就没有以后了。
只要胜了,楚国地大物博,借由这数千里江山,未必不能和秦国碰一碰,到时候力挽狂澜,解大厦将倾,吞并天下的还未必就是秦国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只有顾好眼前,才能去拥有未来。
在楚幽王派出使者抗议的时候,刚回到江东,捋清楚信息,还没稳定下来的负刍就也派出了使者去见昌平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昌平君的心思是一个字也不说,只诉说秦国之阴谋,秦国之威胁,大楚之危难。
又再三承诺,只要昌平君助他打败楚幽王,未来的大楚令尹一定非他莫属,而且愿意册封昌平君为王太弟,在他之后由昌平君继承王位。
如果昌平君现在占据的城池,管理的心腹不够,他愿意派人去帮他管理。放心,所有人都一定对他唯命是从。
昌平君对负刍的话是一个字也不信。
这段时间,对于负刍的狠辣无耻,他是有着深刻的的认知的,还王太弟?
怕不是王位稳下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杀了自己。
还派人帮我管理?还唯命是从?怕是唯的是你的命令吧?!
至于秦国的算计,秦国的威胁,昌平君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下意识不愿意细想。
而且也一直安慰自己,以秦王的作风,只要不给理由和机会,愿意恭敬侍秦,秦国不会轻易动手。
即便动手,团结一心的楚国也没那么容易被吞下,现在秦国吞并的步伐已经太快了。
楚国灭国乃是诸侯中最多的,差异是最多的,封君是最多的,地域也是仅次于现在的秦国。
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疆域,为了缓解差异矛盾,楚国中央也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给了封君巨大的权力。
秦国想要吞并这样的楚国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已经吞并那么多了,蛇吞象太着急,会直接撑死的。
未来还很遥远,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下。
这世上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最无可奈何的就是为了眼下而选择无视未来。
最无奈的就是,只有有了眼下,才能再去争一争未来。
即便是已经注定的未来。
昌平君立刻也派出了使者回信,信中对负刍的厚爱感激至极。表明自己绝无野心,愿意听从负刍的指挥。但是王太弟这事提也别提,能做大楚令尹辅佐兄长,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的心意从头到尾就没变过!
同时,昌平君也表示了,秦国道义之军,他也无法指挥,只能协商。
但是无论如何,都愿意全力相助!
当然,关于负刍好心想派人帮他管理的建议,昌平君提也没提。
负刍看了回信,饶是他这么阴狠的人,也气的够呛。
这信里看了半天,也没一点有用的实际的东西。
只怕是真要再次和大哥打起来,这个三弟只能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了。
不,只是不帮忙都算好的,可以确定,这个三弟一定打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主意。
至于嬴政这边,当然努力维持他们三家的平衡,让他们一直斗了。
现在的局势,让他看着倍感满意。
至于楚幽王派来交涉和抗议的使者,自有冉宏去应付。
谈是可以谈的,但是也只是谈。
撤兵是不会撤的,给的支持是不会停的,捣乱也是不会断的。
你先证明你是你爹的儿子再说。
至于怎么证明那是你的事。
至于怎么说服大秦,大秦信不信,那是大秦的事。
现在整个楚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虽然是三方林立,但是却无人先动。
昌平君现在有大秦为后盾,楚幽王不敢对他动手,虽然大秦不出手,昌平君没有进攻之能,却也无被攻之忧。
至于楚幽王,他在最中间,昌平君他不敢打,负刍他倒是想乘胜追击,但是有昌平君和秦国待在他后面,他也不敢全力攻伐。
不下全力,肯定灭不了负刍,添油战术肯定是不行的,浪费不起。
楚幽王是最尴尬的,虽然现在他最强,但是却是两头没法打。
至于负刍,现在正在努力且积极的稳定人心,安定目前的局面。
在他看来,目前局势对他来说不是最差的,毕竟拖下去还是大哥先受不了。
还是那句话,坚定守住就有希望,撑下去的时间越久,自己的优势就越大!
江东并不小,景氏也不弱,发展下去,只要有一个机会,正面战胜大哥也不难。
只要自己正式坐上王位,秦国也没有理由再支持三弟,到那时候自己名正言顺,三弟要么束手就擒,要么也只能去秦国过日子了。
即便秦国坚决想要支持三弟,可是面对名正言顺的自己,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国战。如果秦国坚持,那就是秦国想要吞并大楚,怎么都是硬碰,有没有三弟,也没什么区别了。只要自己整合好大楚,和秦国也不是不能碰一碰。
至于楚国的这一通内乱,齐魏两国也在密切关注,但是都没动作。
齐王建是早就打算投了,对他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别影响到他,虽然现在机会很好,但是他也没兴趣去攻楚。
反正秦王没开口,接着奏乐接着舞!
至于魏景湣王,他一开始倒是心动,想要趁火打劫,但是又放弃了。
就现在这情况,再动手占点便宜还有什么意义呢?耗费了实力,怕是还没等看到收益,就给秦国做了嫁衣裳了。
魏景湣王哭丧着脸,也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了。
他已经不想努力了,最近也是沉迷酒色缓解压力。
真别说,一旦放弃努力治国,瞬间天地一片开阔。
这酒是真醇,这美人是真俊啊。
那是真轻松啊!
魏景湣王本就不过中人之姿,面对大厦将倾的局面一直苦苦支撑,可是局面越来越差,他已经实在有些坚持不住了,他实在不想担负那么多了。
他发现,如果有些问题无法解决,那么逃避也未免不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方法。
在面对大秦的压力下,明明楚国内部的局势已经是差到了没边,但是竟然没人大举来攻,这也是挺幽默的一件事。
不对,有一人除外。
天泽。
闽越君。
百越在楚幽王的绝户计下,个个都如同丧家之犬,被撵的已经成了老鼠,天泽本就没有的那点民心,彻底也没了。
好不容易在大秦的支援下攒出来的家底,现在就剩下不到两万人了。就连他的心腹手下,百毒王也早在两年前就死在了一场追击中,现在也就只剩下驱尸魔了。
不过剩下的这些人,老弱病残倒是不多,多的是青壮。
只能说天泽不愧是天泽,他在无路可选的情况下,优先抛弃老弱病残。
裹挟着所有子民成了流寇。
不成流寇也不行了,被楚人围追堵截之下,根本没有安生的可能,只能四处逃窜。
说起来到了今日,还顽强对抗楚国的,也就只剩下他了,其他的能跑都跑了,能躲都躲了,毕竟是真斗不过,硬实力差距太大了。
天泽这一生起的时间不多,总是起来一点,就开始落落落个不停。
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天泽本就是性格偏激的人,现在又一次成了过街老鼠,早已经是残暴不堪,狠辣无比。
剩下这些还跟他的人,主要是惧怕他的狠辣手段。同样也是无路可走,只能跟着他走到黑,但凡还有第二条路,也绝不会再跟他了。
天泽原本手下的子民倒是有一半是溜走的,哪怕是葬身山林,哪怕是被捉为奴隶,也不愿意在天泽手下。
另外跟着天泽,也确实有些好处。虽说朝不保夕,可是可以四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可以充分发泄。
这也是他们这些毫无希望之人,唯一有的一点盼头了。
现在这群得过且过的人说是游兵散勇,都已经是太高估他们了。曾经好不容易在大秦的调教下教出来的令行禁止,军容风纪等,早就都成了过眼云烟。
在天泽的带领下,一个个衣衫褴褛、盔甲不齐、刀剑不利、精神萎靡、邋遢脏乱,是活过一日是一日。战力之低,已经是难以直视。
而且近两年随着楚幽王不遗余力,坚持不懈鼓动全国之力的绞杀捕捉,他们现在能成功抢掠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
若是没有此次内乱,天泽最多也就再顶个一两年,必死无疑,他这支队伍,也必然彻底烟消云散。
此次楚国内乱,算是给了他一些苟延残喘的机会。
负刍看的分明,秦国最希望的就是一个内乱的楚国,而且是一直乱下去的楚国。
楚国这么乱下去,秦国一统的步伐只会更顺。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没办法,现在对楚国最有利的就是结束内乱,那么就意味着有一方要尽快战胜另外双方。
但是失败的一方注定要死全家。
没人想死全家,都想赢家通吃,去占有这数千里江山。
总不能为了楚国牺牲自己全家,去成全对手吧?
楚国是谁的还要看手段呢!
秦国吞并天下怎么也是以后的事了,可是现在败了,那可就没有以后了。
只要胜了,楚国地大物博,借由这数千里江山,未必不能和秦国碰一碰,到时候力挽狂澜,解大厦将倾,吞并天下的还未必就是秦国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只有顾好眼前,才能去拥有未来。
在楚幽王派出使者抗议的时候,刚回到江东,捋清楚信息,还没稳定下来的负刍就也派出了使者去见昌平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昌平君的心思是一个字也不说,只诉说秦国之阴谋,秦国之威胁,大楚之危难。
又再三承诺,只要昌平君助他打败楚幽王,未来的大楚令尹一定非他莫属,而且愿意册封昌平君为王太弟,在他之后由昌平君继承王位。
如果昌平君现在占据的城池,管理的心腹不够,他愿意派人去帮他管理。放心,所有人都一定对他唯命是从。
昌平君对负刍的话是一个字也不信。
这段时间,对于负刍的狠辣无耻,他是有着深刻的的认知的,还王太弟?
怕不是王位稳下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杀了自己。
还派人帮我管理?还唯命是从?怕是唯的是你的命令吧?!
至于秦国的算计,秦国的威胁,昌平君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下意识不愿意细想。
而且也一直安慰自己,以秦王的作风,只要不给理由和机会,愿意恭敬侍秦,秦国不会轻易动手。
即便动手,团结一心的楚国也没那么容易被吞下,现在秦国吞并的步伐已经太快了。
楚国灭国乃是诸侯中最多的,差异是最多的,封君是最多的,地域也是仅次于现在的秦国。
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疆域,为了缓解差异矛盾,楚国中央也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给了封君巨大的权力。
秦国想要吞并这样的楚国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已经吞并那么多了,蛇吞象太着急,会直接撑死的。
未来还很遥远,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下。
这世上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最无可奈何的就是为了眼下而选择无视未来。
最无奈的就是,只有有了眼下,才能再去争一争未来。
即便是已经注定的未来。
昌平君立刻也派出了使者回信,信中对负刍的厚爱感激至极。表明自己绝无野心,愿意听从负刍的指挥。但是王太弟这事提也别提,能做大楚令尹辅佐兄长,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的心意从头到尾就没变过!
同时,昌平君也表示了,秦国道义之军,他也无法指挥,只能协商。
但是无论如何,都愿意全力相助!
当然,关于负刍好心想派人帮他管理的建议,昌平君提也没提。
负刍看了回信,饶是他这么阴狠的人,也气的够呛。
这信里看了半天,也没一点有用的实际的东西。
只怕是真要再次和大哥打起来,这个三弟只能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了。
不,只是不帮忙都算好的,可以确定,这个三弟一定打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主意。
至于嬴政这边,当然努力维持他们三家的平衡,让他们一直斗了。
现在的局势,让他看着倍感满意。
至于楚幽王派来交涉和抗议的使者,自有冉宏去应付。
谈是可以谈的,但是也只是谈。
撤兵是不会撤的,给的支持是不会停的,捣乱也是不会断的。
你先证明你是你爹的儿子再说。
至于怎么证明那是你的事。
至于怎么说服大秦,大秦信不信,那是大秦的事。
现在整个楚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虽然是三方林立,但是却无人先动。
昌平君现在有大秦为后盾,楚幽王不敢对他动手,虽然大秦不出手,昌平君没有进攻之能,却也无被攻之忧。
至于楚幽王,他在最中间,昌平君他不敢打,负刍他倒是想乘胜追击,但是有昌平君和秦国待在他后面,他也不敢全力攻伐。
不下全力,肯定灭不了负刍,添油战术肯定是不行的,浪费不起。
楚幽王是最尴尬的,虽然现在他最强,但是却是两头没法打。
至于负刍,现在正在努力且积极的稳定人心,安定目前的局面。
在他看来,目前局势对他来说不是最差的,毕竟拖下去还是大哥先受不了。
还是那句话,坚定守住就有希望,撑下去的时间越久,自己的优势就越大!
江东并不小,景氏也不弱,发展下去,只要有一个机会,正面战胜大哥也不难。
只要自己正式坐上王位,秦国也没有理由再支持三弟,到那时候自己名正言顺,三弟要么束手就擒,要么也只能去秦国过日子了。
即便秦国坚决想要支持三弟,可是面对名正言顺的自己,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国战。如果秦国坚持,那就是秦国想要吞并大楚,怎么都是硬碰,有没有三弟,也没什么区别了。只要自己整合好大楚,和秦国也不是不能碰一碰。
至于楚国的这一通内乱,齐魏两国也在密切关注,但是都没动作。
齐王建是早就打算投了,对他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别影响到他,虽然现在机会很好,但是他也没兴趣去攻楚。
反正秦王没开口,接着奏乐接着舞!
至于魏景湣王,他一开始倒是心动,想要趁火打劫,但是又放弃了。
就现在这情况,再动手占点便宜还有什么意义呢?耗费了实力,怕是还没等看到收益,就给秦国做了嫁衣裳了。
魏景湣王哭丧着脸,也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了。
他已经不想努力了,最近也是沉迷酒色缓解压力。
真别说,一旦放弃努力治国,瞬间天地一片开阔。
这酒是真醇,这美人是真俊啊。
那是真轻松啊!
魏景湣王本就不过中人之姿,面对大厦将倾的局面一直苦苦支撑,可是局面越来越差,他已经实在有些坚持不住了,他实在不想担负那么多了。
他发现,如果有些问题无法解决,那么逃避也未免不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方法。
在面对大秦的压力下,明明楚国内部的局势已经是差到了没边,但是竟然没人大举来攻,这也是挺幽默的一件事。
不对,有一人除外。
天泽。
闽越君。
百越在楚幽王的绝户计下,个个都如同丧家之犬,被撵的已经成了老鼠,天泽本就没有的那点民心,彻底也没了。
好不容易在大秦的支援下攒出来的家底,现在就剩下不到两万人了。就连他的心腹手下,百毒王也早在两年前就死在了一场追击中,现在也就只剩下驱尸魔了。
不过剩下的这些人,老弱病残倒是不多,多的是青壮。
只能说天泽不愧是天泽,他在无路可选的情况下,优先抛弃老弱病残。
裹挟着所有子民成了流寇。
不成流寇也不行了,被楚人围追堵截之下,根本没有安生的可能,只能四处逃窜。
说起来到了今日,还顽强对抗楚国的,也就只剩下他了,其他的能跑都跑了,能躲都躲了,毕竟是真斗不过,硬实力差距太大了。
天泽这一生起的时间不多,总是起来一点,就开始落落落个不停。
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天泽本就是性格偏激的人,现在又一次成了过街老鼠,早已经是残暴不堪,狠辣无比。
剩下这些还跟他的人,主要是惧怕他的狠辣手段。同样也是无路可走,只能跟着他走到黑,但凡还有第二条路,也绝不会再跟他了。
天泽原本手下的子民倒是有一半是溜走的,哪怕是葬身山林,哪怕是被捉为奴隶,也不愿意在天泽手下。
另外跟着天泽,也确实有些好处。虽说朝不保夕,可是可以四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可以充分发泄。
这也是他们这些毫无希望之人,唯一有的一点盼头了。
现在这群得过且过的人说是游兵散勇,都已经是太高估他们了。曾经好不容易在大秦的调教下教出来的令行禁止,军容风纪等,早就都成了过眼云烟。
在天泽的带领下,一个个衣衫褴褛、盔甲不齐、刀剑不利、精神萎靡、邋遢脏乱,是活过一日是一日。战力之低,已经是难以直视。
而且近两年随着楚幽王不遗余力,坚持不懈鼓动全国之力的绞杀捕捉,他们现在能成功抢掠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
若是没有此次内乱,天泽最多也就再顶个一两年,必死无疑,他这支队伍,也必然彻底烟消云散。
此次楚国内乱,算是给了他一些苟延残喘的机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