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剩不到一年时间才满六十,但方磊目前的状态已经跟退休没什么两样了。
从年初开始,除节假日正常休息外,他几乎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完成每天的上班任务,而即便上班也只是看看报纸喝喝茶,完全不像一名刑事警察的样子和做派。
对此,他举双手坦然接受。毕竟年纪大了嘛。
他一直固执地认为,什么年龄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老头就该像老头的样子,没必要去跟身体较劲。他常常对那种明明一把年纪了却喜欢扮年轻的老家伙们嗤之以鼻,更是厌恶“只要拥有年轻心态人就可以永远年轻”这样的鬼话。
至于对于自己的职业有没有一丝不甘,他倒是有一点,但也可以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事实上,在三十余年的刑警生涯里,方磊从来就不是警队特别拔尖的那一类。
他个性不够突出,侦查能力尚可,但也没达到顶尖的水准,虽也经常参与一些大案要案的侦破行动,但无非只是做一些基础的前期排查和调研工作,价值当然不可磨灭,但并没有重要到缺之不可的程度,要论破案的主要功劳,往往都是别人的。
他始终就像是那些侦探剧里的专案组会议室中角落里不太起眼的龙套角色,只有在那些光彩夺目的神探们找到线索并说出真相后,众人齐力鼓掌称赞时,镜头才会匆匆扫过他那张并不英俊的面孔。
对此,年轻时他还常常愤愤不平,为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而怨天尤人,借酒浇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自身最大的问题所在:不够拼。
他是富饶的江南S城本地人,祖父一辈是在老城区开杂货铺的,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到了他二十来岁的时候,经历过时代重大变革的母亲未雨绸缪,托关系安排他去了派出所工作,在八十年代那就算一份好公职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本地公安系统改制,成立了专门负责刑事侦查的刑警队,他因为破获过几次盗窃案而被调入,正式成了一名刑警。
在本市犯罪活动猖獗的九十年代中期,三十几岁的他倒是办过几起凶杀案,也得过一些奖章,但那竟然成了他事业的高峰。
三十三岁那年,大女儿的出生成了他人生的拐点。
美好的家庭生活成了他每天出工时心心念念的东西,可爱女儿的大头照片塞在皮夹子里,时刻提醒着他凡事要小心,千万不要为了抓捕罪犯而受伤或者丧命。
一年后,又一个女儿降临人间。他彻底被自认为的家庭责任所打败了。他成了一个有后顾之忧的男人,永远失去了成为英雄的可能。
于是接下来,他就这么安安稳稳走过了二十年的刑警岁月。
回顾自己这一生,虽没取得过什么大的成就,也没犯过致命的错误,说碌碌无为不太公平,吹功德圆满就有点过了。
中庸,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代名词。
他甚至幻想着,没准到了退休那天,领导会送他十六个大字——尽职尽责,矜矜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换句话说,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跟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度过了自己比较平凡的一生罢了。
眼下,这位平凡的老刑警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正专心致志地研究一本西式菜谱。这本菜谱是他上周五下班后路过书店,特意进去买回来的。
去年,老伴因病离他而去之后,大部分时间他都独自一人生活。两个女儿早已嫁人,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每家又各自生了一个女儿,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
以前老伴在世的时候,她们偶尔还会回来找妈妈聊聊天天,但自从她去世后,女儿们就很少来了。
他是那种在女儿和孙女面前有些无趣的老头子。
一个人生活最大的难题就是吃饭问题,幸好他在这一点上一向要求不高。
早餐自然就在路边摊随意解决了,到了中午,他会在单位食堂多打一点饭菜,吃一半,剩下的留到晚上再吃掉。
这样既免去了做饭之苦,又不用费劲收拾(顶多洗一个饭盒),一举两得,省得麻烦。
周末或者节假日,女儿偶尔会来家给他做顿饭,或者在家做好了叫他过去吃,但这种情况不多。
上周五在单位吃完晚饭后,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退休了,他将去哪里吃饭呢?总不能天天去女儿家蹭饭吃吧?退休工资倒是有一点,但天天在外面吃,钱不钱的倒另说,万一吃出什么毛病来可就麻烦大了。
他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恰好路过书店,就低头走了进去,想着是不是可以买本菜谱回家自己学做饭。
很多年没逛书店了,方磊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的书,多到让人根本无法耐心选择的程度。
就拿菜谱区来说吧,光各种与做菜有关的书籍就占了满满四面书架,上上下下恐怕五百本都不止吧,八大菜系外加各种家常小菜就能把人挑花眼了,这还不包括西餐日餐韩餐南洋菜以及各种面包糕点!
方磊在书架前稍微蹲了那么一小会儿,差点没站起来,眼前一黑,摇摇晃晃,要不是凭着老警察的身手一把扶住了书架,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缓了好一阵后,他觉得这样挑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随手拿了两本,直接去结账了。
回到家,坐下来打开购物袋把书掏出来,他才发现自己买错了。
那本讲中国菜的并不是什么菜谱,而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叫汪曾祺,上面只写一些有关中国美食的文章,并没有具体的做法。
另一本倒是菜谱,而且还是彩图,材料和做法都写得很清楚,只可惜全是西餐,其中大部分篇幅还是点心。
无论如何,既然买了就先练起来吧。趁着周末在家,他去超市买了一些食材,开始试着做一种名为“舒芙蕾”的西式甜点。
他之所以选择先拿它开刀,一是因为它看起来做法简单,易于上手,另一原因则是他曾经听做历史老师的老伴提到过,有一次单位组织去澳门旅游,吃过一次非常正宗的舒芙蕾,回来后赞不绝口,想着等他退休后,再带她去吃一次。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前前后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折腾,舒芙蕾出锅了。
方磊自己尝了一口就吐出来了,并把剩下的都倒进了垃圾桶。
毫不夸张的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一块奶味很重的海绵。不过他安慰自己,毕竟是第一次嘛,只要再多试几次,没准就成功了。
这会,他又看起了那份菜谱,试图研究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会议桌的正前方,刑警队长蒋健正在召开工作会议,几天前,本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某个年轻女性的尸体被人发现在天平山上,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但方磊并没有用心听,因为他知道蒋健不会给他安排任何工作。
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会议室的门。
一名警员进来,汇报他刚接到的一个110报警中心转来的电话。玫瑰园小区发生了一起高空坠物的案子,需要这边派刑警过去看一下。
“高空坠物?怎么找到我们刑警队来了?”蒋健趁机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水,算是紧张会议的中途休息一下。“让派出所派人去看一下不就完了?”
“我也是这么说的。对方说派出所去了人,发现现场砸中了人,已经升级到刑事案件的程度了。”
“哦。这样啊。”
自2021年3月1日起,高空抛物已经被纳入刑法,称为“高空抛物罪”,情节严重的承担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法定责任。
不过从蒋健的表情看,这类的小案子根本无法引起他的兴趣。
“那砸伤还是砸死了?”
“伤了,据说伤得很严重,已经叫了120送往医院抢救了。”
“肇事的抓住了吗?”
“没有。溜了。”
蒋健不说话了,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蒋队,我该怎么回?人还在电话上等着呢。”
“这样,你跟他们说,我这就派人过去看看。”
“行。”
警员说完就出去了。蒋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悄悄扫视着屋内。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方磊的身上。
“老方!”
方磊缓缓放下菜谱,摘下老花眼镜,看着蒋健。
“啊?”
“那个,刚才这事你也听见了,要不辛苦你一趟?”
方磊看看蒋健,在看看周围的同事,发现大家都盯着自己以及手里的菜谱。他嘿嘿一笑,把书合上,接着站了起来。
“行吧,你是队长,听你安排!”
“那行,就快去快回。”
说完,蒋健就不再管他,继续开始了会议。大家也纷纷把头转向了前方,把这个大龄刑警抛在了脑后。
方磊原地站了两秒钟,然后把菜谱夹在腋下,拿起桌上的遮阳帽,转身退出了会议室。
从警局到玫瑰园小区的距离大概三公里,但方磊却花了将近半个小时。他没有乘警用车(都外派出去了),也没有打车(不喜欢在烈日下等车),而是用手机在警局门口扫码租了一辆共享单车,晃晃悠悠地骑了过去。
和大多数老年人不同的是,方磊喜欢琢磨些电子产品,不仅智能手机玩得溜,微博、抖音、小红书也是一个不落地注册了账号。
老伴去世后,他还给自己买了一套switch,下班后闲着没事玩了一段时间的《超级马里奥》,直到觉得没劲了,才让它在电视柜上生灰。
烈日当空。当他抵达玫瑰园小区门口的时候,上身已经被汗水浸透。停好车,从正门口进入,按照110发来的案发地址,找到了38号楼前。
虽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现场依然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居民。他们躲在树荫下,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等待新的谈资出现。
方磊找到那两个身穿短袖警服的民警,说明自己的身份并出示警员证后,其中一位叫赵明明的赵警官从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露出不快的神情。
“方警官,就您一个人过来吗?”
“对啊。”方磊这时已经看到了地上那一滩被高温蒸发得接近干涸的血迹,觉得形状像一颗桃心,“伤者怎么样了?”
“还不清楚,已经拉到医院抢救去了。”赵警官依然有些不快,“这大热天的,我们在这儿都等了大半个钟头了,您怎么才来啊?”
“刑警队事儿太多。”方磊没兴趣向他解释太多,“他被什么东西砸了?凶器呢?”
“喏,在那边,您自己看吧。”
说着,赵警官往旁边一闪,露出了地上的一堆黄毛。方磊凑近一看,发现竟是一条大黄狗,不禁愣住了。
“什么情况?怎么是一条死狗?”
“这个问题啊,恐怕只有抓到那个把它扔下来的嫌疑人才能知道答案。”
方磊没有说话。说实话,做了这么多年刑警,多么惨烈的犯罪现场也见识过不少,一条死狗其实很难在他的内心中激起多大的涟漪。他冷静地往后退了几步,抬起头,朝楼栋上方看去。
这是一幢典型的塔楼,非常高,站在楼下的方磊把脖子几乎仰成了一百八十度才勉强看到楼顶的天台边缘。
楼的外立面是灰色的,靠北这一侧是那种整齐划一的封闭式阳台,统一安装了铝合金窗户。
突然,楼上传来了一声极速关闭窗户的“滋啦”声,只可惜的是站在这个位置,看不见是几楼发出来的。。
“物业的人呢?”
“在呢!”
随着一声答应,一名四十来岁、穿白色衬衫短袖和黑色西裤的短发女子走上前来。她个子不高,体态丰满,气质干练,看上去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领导。
“方警官您好,我是本小区的物业经理王芳,幸会幸会!”
她一脸讨好地对方磊露出笑脸,然后伸出手来准备跟他握手。
但方磊并没有把手伸过去。
干了这么多年刑警,那些基础的行为准则他还是很清楚:永远不要在犯罪现场跟任何人握手,哪怕对方是公安局长也不行。不过,她的机警引起了他的注意——只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就听到了他姓方。
“这楼有多少层多少户?”方磊问道。
也许是被一个老头没礼貌地拒绝握手,王经理脸上有点挂不住,态度也冷淡了不少。
“一共31层,共58户。一梯两户。”
“58户……”方磊若有所思,“不对啊,31层难道不应该是62户吗?”
“哦,忘了说了,13和14层不存在,从12层往上直接就是15层了,开发商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标注这两个楼层。”
“为什么?”
“忌讳呗。13是外国人不喜欢的数字,14是中国人不喜欢的数字,要死嘛。”
“说得倒是。”方磊点点头,接着冷不丁又问了一句,“那你觉得这狗得从多高掉下来才能把人砸趴下?”
“啊?您问我啊?这我可不敢乱说。”王经理为难地说道。
“说说看,没事的。”
“这个,我觉得把人砸成这样,最起码也得是十层以上吧。”
“十层以上……唔,我也觉得差不多。谢谢你的回答。”
说完,方磊迈步走到了那摊血渍的面前,低下头,左看看,右比比,把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两位民警搞得有点懵了。过了一会儿,赵明明实在看不下去,便走上前。
“方警官,您这是……”
“别说话。”
话音刚落,方磊突然作出了一个奇怪的动作——他朝前走了几步,然后蹲了下去,趴在了地上,并把自己的头凑近那摊血迹。
等他彻底趴好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他在干什么了。
他在模仿那个被狗砸中的伤者倒下的样子。
围观的居民几乎被面前的一幕逗乐了,甚至有人笑出声来。而另两位民警则把脸撇到一旁,不想看这尴尬的一幕。
但方磊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只是趴在地上,静静感受着水泥地被烈日照射过后的温度。
过了一会儿,他翻过身来,仰面朝上。
在他的视线范围内,高高的楼房耸立,看起来倾斜了一半,摇摇欲坠。阳光照射着他的眼睛,让他不得不把眼睛闭上,避免太阳直射对视力的伤害,终于,他坐了起来,缓缓地爬了起来。
两位民警赶紧上前搀扶。
“赵警官?”
“您说。”
“关于伤者的信息,你们调查清楚了吗?”
两位民警同时摇了摇头。
“没有,我们问过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谁。”
“很正常,现在小区里的居住方式,就算住他对面也未必有人知道他是谁。搜过身吗?”
“搜了,只有一台手机、一个钱包和一把钥匙。手机被他放在胸前的口袋里,这一下正好甩了出来,屏幕都摔碎且黑屏了,我给他装兜里了。”
“钱包呢?有没有身份信息?”
“没有,除了一些现金和银行卡,并没有身份证之类的东西。我也给他装裤兜里,想着他一醒来,不见了会着急。”
“也许等他醒来问问本人就知道了。那把钥匙有什么特殊吗?”
“没有。我问过物业的人,说应该是小区某一户的房门钥匙。因为这小区当年是精装交付的,房门都是统一安装的同品牌防盗门,所以钥匙都一样。所以基本判定伤者住在这个小区里。”
“那既然这样,物业呢,你们也不认识伤者?”
“小区里好几千人,我们哪能全认识啊,就算见过,也不一定记得住。”物业经理自我辩驳道。方磊清楚,这些人是怕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赵警官说道。
“哦?”
“他不住在这栋楼里。”
“是吗?为什么?”
“您刚才也模拟了死者趴下的位置,他是头朝东、面朝下被砸中的,根据倒下的位置,他当时已经走过38幢的大门口,由此可见,他并不住在这栋楼里。”
方磊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有他的照片吗?”
“有。”赵警官拿出手机,从相册里面调出了一张照片,“在伤者被送上120之前,我特意拍了一张他的大头照。不过,样子有点惨。”
方磊把赵警官的手机拿过来,低头查看上面的照片。
因为阳光太强,屏幕反光,什么也看不清楚,他只好往树荫下走了走。
好事的居民见老头刑警走了过来,也不避讳,纷纷把头凑上前去看。方磊一挥手,干脆招呼大家都过来看一下。
在手机屏幕上,一张男人的脸露了出来:短发,双目紧闭,瘦弱,白皙的脸上有飞溅的血迹,还有灰尘粘在血上,确实显得脏兮兮惨兮兮的。
“你们相互传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认识他。”
大家接过手机一一传看。遗憾的是,所有人看完之后都摇了摇头,表示没见过。这让方磊觉得有点奇怪。
“没道理啊。你们看仔细了没有?要不要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依然没有人认识这个神秘的伤者。
方磊想了想,拿出自己的手机,通过同品牌手机“隔空传送”的功能,把那张照片传到了自己的手机上,然后把赵警官的手机还给了他。他对智能手机的熟稔程度让大家赞叹不已。
“方警官,”赵警官接过手机说道,“这会儿所里还有事,这个案子就移交给你们刑警队处理了,我们先撤了。”
“先等会儿。”
方磊也不说理由,自个儿又走到那条死狗旁边,蹲下,查看它的情况。看了一会儿,他皱了眉头。
“那个,王经理?”
“诶,来了,您叫我啊。”
“这条狗,你们物业有见过吗?”
“没有。”
“你看都不看一眼就说没有?”
“您来之前我就仔细看过好几遍了,真没有见过。”
方磊拿出手机,也给狗狗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让王经理也拍了照。
“你呢,把这只狗的照片发到你们物业工作人员的群里,问一下有没有人见过。有结果随时告诉我。”
“遵命。警官,您看这事儿是不是差不多得了。我还有……”
“这才刚开始呢,嫌疑人还没抓住。再说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目前伤者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总得找到责任人对吧,就算没啥生命危险,这看病钱也得有人掏不是?或者,你们物业先给垫垫?”
王经理一听这话,吓得连忙往后退了几步。
“警官,您这就开玩笑了,我们物业哪有什么钱,好多业主物业费都收不上来呢。再说了,冤有头债有主,关我们物业啥事呢。我看啊,还是得找到这个嫌疑人。不过警官,我说句您不爱听的话,这案子要破案倒也不是什么难事。”经理说道。
“哦?说说看。”
“您看啊,现在我们可以确认它是从这楼上扔下来砸中人的,那势必嫌疑人就在这栋楼里,而且照之前的分析,最起码也是十层以上的,从三十一层到十层,除去13、14楼,一共还有19层,每层两户,也就是19乘以二,最多也就38户,只要一户户去排查,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抓到这个肇事者了。”
“说的很有道理,就照你这么说的这么办。我们走吧。”
“啊?我也要陪着吗?”
“废话,你作为物业代表当然要陪着,否则你们承担这个事故的责任?”
王经理虽然一脸不乐意,但还是跟了上来。
“那这狗怎么办?”民警问道。
“先放着吧,找个什么东西盖一下,最好你们派个人留下来帮我看着,这可是重要的证物,不对,凶器啊。”
方磊说完,正准备朝单元大门走。这时,赵警官的手机响了。
“等一下,方警官。”
“怎么了?”
赵警官指指手机。
“医院打来了。”
“是不是有伤者的消息了?”
“额,准确的说,现在已经不能叫伤者了。”赵警官叹了口气,“十分钟前,那个被大狗砸中的男人抢救失败,不幸去世了。”
“也就是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起高空抛物伤人事故,”方磊舔了舔嘴唇,“而是升级成意外杀人案了。”
从年初开始,除节假日正常休息外,他几乎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完成每天的上班任务,而即便上班也只是看看报纸喝喝茶,完全不像一名刑事警察的样子和做派。
对此,他举双手坦然接受。毕竟年纪大了嘛。
他一直固执地认为,什么年龄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老头就该像老头的样子,没必要去跟身体较劲。他常常对那种明明一把年纪了却喜欢扮年轻的老家伙们嗤之以鼻,更是厌恶“只要拥有年轻心态人就可以永远年轻”这样的鬼话。
至于对于自己的职业有没有一丝不甘,他倒是有一点,但也可以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事实上,在三十余年的刑警生涯里,方磊从来就不是警队特别拔尖的那一类。
他个性不够突出,侦查能力尚可,但也没达到顶尖的水准,虽也经常参与一些大案要案的侦破行动,但无非只是做一些基础的前期排查和调研工作,价值当然不可磨灭,但并没有重要到缺之不可的程度,要论破案的主要功劳,往往都是别人的。
他始终就像是那些侦探剧里的专案组会议室中角落里不太起眼的龙套角色,只有在那些光彩夺目的神探们找到线索并说出真相后,众人齐力鼓掌称赞时,镜头才会匆匆扫过他那张并不英俊的面孔。
对此,年轻时他还常常愤愤不平,为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而怨天尤人,借酒浇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自身最大的问题所在:不够拼。
他是富饶的江南S城本地人,祖父一辈是在老城区开杂货铺的,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到了他二十来岁的时候,经历过时代重大变革的母亲未雨绸缪,托关系安排他去了派出所工作,在八十年代那就算一份好公职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本地公安系统改制,成立了专门负责刑事侦查的刑警队,他因为破获过几次盗窃案而被调入,正式成了一名刑警。
在本市犯罪活动猖獗的九十年代中期,三十几岁的他倒是办过几起凶杀案,也得过一些奖章,但那竟然成了他事业的高峰。
三十三岁那年,大女儿的出生成了他人生的拐点。
美好的家庭生活成了他每天出工时心心念念的东西,可爱女儿的大头照片塞在皮夹子里,时刻提醒着他凡事要小心,千万不要为了抓捕罪犯而受伤或者丧命。
一年后,又一个女儿降临人间。他彻底被自认为的家庭责任所打败了。他成了一个有后顾之忧的男人,永远失去了成为英雄的可能。
于是接下来,他就这么安安稳稳走过了二十年的刑警岁月。
回顾自己这一生,虽没取得过什么大的成就,也没犯过致命的错误,说碌碌无为不太公平,吹功德圆满就有点过了。
中庸,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代名词。
他甚至幻想着,没准到了退休那天,领导会送他十六个大字——尽职尽责,矜矜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换句话说,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跟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度过了自己比较平凡的一生罢了。
眼下,这位平凡的老刑警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正专心致志地研究一本西式菜谱。这本菜谱是他上周五下班后路过书店,特意进去买回来的。
去年,老伴因病离他而去之后,大部分时间他都独自一人生活。两个女儿早已嫁人,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每家又各自生了一个女儿,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
以前老伴在世的时候,她们偶尔还会回来找妈妈聊聊天天,但自从她去世后,女儿们就很少来了。
他是那种在女儿和孙女面前有些无趣的老头子。
一个人生活最大的难题就是吃饭问题,幸好他在这一点上一向要求不高。
早餐自然就在路边摊随意解决了,到了中午,他会在单位食堂多打一点饭菜,吃一半,剩下的留到晚上再吃掉。
这样既免去了做饭之苦,又不用费劲收拾(顶多洗一个饭盒),一举两得,省得麻烦。
周末或者节假日,女儿偶尔会来家给他做顿饭,或者在家做好了叫他过去吃,但这种情况不多。
上周五在单位吃完晚饭后,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退休了,他将去哪里吃饭呢?总不能天天去女儿家蹭饭吃吧?退休工资倒是有一点,但天天在外面吃,钱不钱的倒另说,万一吃出什么毛病来可就麻烦大了。
他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恰好路过书店,就低头走了进去,想着是不是可以买本菜谱回家自己学做饭。
很多年没逛书店了,方磊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的书,多到让人根本无法耐心选择的程度。
就拿菜谱区来说吧,光各种与做菜有关的书籍就占了满满四面书架,上上下下恐怕五百本都不止吧,八大菜系外加各种家常小菜就能把人挑花眼了,这还不包括西餐日餐韩餐南洋菜以及各种面包糕点!
方磊在书架前稍微蹲了那么一小会儿,差点没站起来,眼前一黑,摇摇晃晃,要不是凭着老警察的身手一把扶住了书架,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缓了好一阵后,他觉得这样挑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随手拿了两本,直接去结账了。
回到家,坐下来打开购物袋把书掏出来,他才发现自己买错了。
那本讲中国菜的并不是什么菜谱,而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叫汪曾祺,上面只写一些有关中国美食的文章,并没有具体的做法。
另一本倒是菜谱,而且还是彩图,材料和做法都写得很清楚,只可惜全是西餐,其中大部分篇幅还是点心。
无论如何,既然买了就先练起来吧。趁着周末在家,他去超市买了一些食材,开始试着做一种名为“舒芙蕾”的西式甜点。
他之所以选择先拿它开刀,一是因为它看起来做法简单,易于上手,另一原因则是他曾经听做历史老师的老伴提到过,有一次单位组织去澳门旅游,吃过一次非常正宗的舒芙蕾,回来后赞不绝口,想着等他退休后,再带她去吃一次。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前前后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折腾,舒芙蕾出锅了。
方磊自己尝了一口就吐出来了,并把剩下的都倒进了垃圾桶。
毫不夸张的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一块奶味很重的海绵。不过他安慰自己,毕竟是第一次嘛,只要再多试几次,没准就成功了。
这会,他又看起了那份菜谱,试图研究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会议桌的正前方,刑警队长蒋健正在召开工作会议,几天前,本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某个年轻女性的尸体被人发现在天平山上,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但方磊并没有用心听,因为他知道蒋健不会给他安排任何工作。
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会议室的门。
一名警员进来,汇报他刚接到的一个110报警中心转来的电话。玫瑰园小区发生了一起高空坠物的案子,需要这边派刑警过去看一下。
“高空坠物?怎么找到我们刑警队来了?”蒋健趁机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水,算是紧张会议的中途休息一下。“让派出所派人去看一下不就完了?”
“我也是这么说的。对方说派出所去了人,发现现场砸中了人,已经升级到刑事案件的程度了。”
“哦。这样啊。”
自2021年3月1日起,高空抛物已经被纳入刑法,称为“高空抛物罪”,情节严重的承担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法定责任。
不过从蒋健的表情看,这类的小案子根本无法引起他的兴趣。
“那砸伤还是砸死了?”
“伤了,据说伤得很严重,已经叫了120送往医院抢救了。”
“肇事的抓住了吗?”
“没有。溜了。”
蒋健不说话了,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蒋队,我该怎么回?人还在电话上等着呢。”
“这样,你跟他们说,我这就派人过去看看。”
“行。”
警员说完就出去了。蒋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悄悄扫视着屋内。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方磊的身上。
“老方!”
方磊缓缓放下菜谱,摘下老花眼镜,看着蒋健。
“啊?”
“那个,刚才这事你也听见了,要不辛苦你一趟?”
方磊看看蒋健,在看看周围的同事,发现大家都盯着自己以及手里的菜谱。他嘿嘿一笑,把书合上,接着站了起来。
“行吧,你是队长,听你安排!”
“那行,就快去快回。”
说完,蒋健就不再管他,继续开始了会议。大家也纷纷把头转向了前方,把这个大龄刑警抛在了脑后。
方磊原地站了两秒钟,然后把菜谱夹在腋下,拿起桌上的遮阳帽,转身退出了会议室。
从警局到玫瑰园小区的距离大概三公里,但方磊却花了将近半个小时。他没有乘警用车(都外派出去了),也没有打车(不喜欢在烈日下等车),而是用手机在警局门口扫码租了一辆共享单车,晃晃悠悠地骑了过去。
和大多数老年人不同的是,方磊喜欢琢磨些电子产品,不仅智能手机玩得溜,微博、抖音、小红书也是一个不落地注册了账号。
老伴去世后,他还给自己买了一套switch,下班后闲着没事玩了一段时间的《超级马里奥》,直到觉得没劲了,才让它在电视柜上生灰。
烈日当空。当他抵达玫瑰园小区门口的时候,上身已经被汗水浸透。停好车,从正门口进入,按照110发来的案发地址,找到了38号楼前。
虽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现场依然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居民。他们躲在树荫下,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等待新的谈资出现。
方磊找到那两个身穿短袖警服的民警,说明自己的身份并出示警员证后,其中一位叫赵明明的赵警官从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露出不快的神情。
“方警官,就您一个人过来吗?”
“对啊。”方磊这时已经看到了地上那一滩被高温蒸发得接近干涸的血迹,觉得形状像一颗桃心,“伤者怎么样了?”
“还不清楚,已经拉到医院抢救去了。”赵警官依然有些不快,“这大热天的,我们在这儿都等了大半个钟头了,您怎么才来啊?”
“刑警队事儿太多。”方磊没兴趣向他解释太多,“他被什么东西砸了?凶器呢?”
“喏,在那边,您自己看吧。”
说着,赵警官往旁边一闪,露出了地上的一堆黄毛。方磊凑近一看,发现竟是一条大黄狗,不禁愣住了。
“什么情况?怎么是一条死狗?”
“这个问题啊,恐怕只有抓到那个把它扔下来的嫌疑人才能知道答案。”
方磊没有说话。说实话,做了这么多年刑警,多么惨烈的犯罪现场也见识过不少,一条死狗其实很难在他的内心中激起多大的涟漪。他冷静地往后退了几步,抬起头,朝楼栋上方看去。
这是一幢典型的塔楼,非常高,站在楼下的方磊把脖子几乎仰成了一百八十度才勉强看到楼顶的天台边缘。
楼的外立面是灰色的,靠北这一侧是那种整齐划一的封闭式阳台,统一安装了铝合金窗户。
突然,楼上传来了一声极速关闭窗户的“滋啦”声,只可惜的是站在这个位置,看不见是几楼发出来的。。
“物业的人呢?”
“在呢!”
随着一声答应,一名四十来岁、穿白色衬衫短袖和黑色西裤的短发女子走上前来。她个子不高,体态丰满,气质干练,看上去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领导。
“方警官您好,我是本小区的物业经理王芳,幸会幸会!”
她一脸讨好地对方磊露出笑脸,然后伸出手来准备跟他握手。
但方磊并没有把手伸过去。
干了这么多年刑警,那些基础的行为准则他还是很清楚:永远不要在犯罪现场跟任何人握手,哪怕对方是公安局长也不行。不过,她的机警引起了他的注意——只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就听到了他姓方。
“这楼有多少层多少户?”方磊问道。
也许是被一个老头没礼貌地拒绝握手,王经理脸上有点挂不住,态度也冷淡了不少。
“一共31层,共58户。一梯两户。”
“58户……”方磊若有所思,“不对啊,31层难道不应该是62户吗?”
“哦,忘了说了,13和14层不存在,从12层往上直接就是15层了,开发商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标注这两个楼层。”
“为什么?”
“忌讳呗。13是外国人不喜欢的数字,14是中国人不喜欢的数字,要死嘛。”
“说得倒是。”方磊点点头,接着冷不丁又问了一句,“那你觉得这狗得从多高掉下来才能把人砸趴下?”
“啊?您问我啊?这我可不敢乱说。”王经理为难地说道。
“说说看,没事的。”
“这个,我觉得把人砸成这样,最起码也得是十层以上吧。”
“十层以上……唔,我也觉得差不多。谢谢你的回答。”
说完,方磊迈步走到了那摊血渍的面前,低下头,左看看,右比比,把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两位民警搞得有点懵了。过了一会儿,赵明明实在看不下去,便走上前。
“方警官,您这是……”
“别说话。”
话音刚落,方磊突然作出了一个奇怪的动作——他朝前走了几步,然后蹲了下去,趴在了地上,并把自己的头凑近那摊血迹。
等他彻底趴好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他在干什么了。
他在模仿那个被狗砸中的伤者倒下的样子。
围观的居民几乎被面前的一幕逗乐了,甚至有人笑出声来。而另两位民警则把脸撇到一旁,不想看这尴尬的一幕。
但方磊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只是趴在地上,静静感受着水泥地被烈日照射过后的温度。
过了一会儿,他翻过身来,仰面朝上。
在他的视线范围内,高高的楼房耸立,看起来倾斜了一半,摇摇欲坠。阳光照射着他的眼睛,让他不得不把眼睛闭上,避免太阳直射对视力的伤害,终于,他坐了起来,缓缓地爬了起来。
两位民警赶紧上前搀扶。
“赵警官?”
“您说。”
“关于伤者的信息,你们调查清楚了吗?”
两位民警同时摇了摇头。
“没有,我们问过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谁。”
“很正常,现在小区里的居住方式,就算住他对面也未必有人知道他是谁。搜过身吗?”
“搜了,只有一台手机、一个钱包和一把钥匙。手机被他放在胸前的口袋里,这一下正好甩了出来,屏幕都摔碎且黑屏了,我给他装兜里了。”
“钱包呢?有没有身份信息?”
“没有,除了一些现金和银行卡,并没有身份证之类的东西。我也给他装裤兜里,想着他一醒来,不见了会着急。”
“也许等他醒来问问本人就知道了。那把钥匙有什么特殊吗?”
“没有。我问过物业的人,说应该是小区某一户的房门钥匙。因为这小区当年是精装交付的,房门都是统一安装的同品牌防盗门,所以钥匙都一样。所以基本判定伤者住在这个小区里。”
“那既然这样,物业呢,你们也不认识伤者?”
“小区里好几千人,我们哪能全认识啊,就算见过,也不一定记得住。”物业经理自我辩驳道。方磊清楚,这些人是怕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赵警官说道。
“哦?”
“他不住在这栋楼里。”
“是吗?为什么?”
“您刚才也模拟了死者趴下的位置,他是头朝东、面朝下被砸中的,根据倒下的位置,他当时已经走过38幢的大门口,由此可见,他并不住在这栋楼里。”
方磊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有他的照片吗?”
“有。”赵警官拿出手机,从相册里面调出了一张照片,“在伤者被送上120之前,我特意拍了一张他的大头照。不过,样子有点惨。”
方磊把赵警官的手机拿过来,低头查看上面的照片。
因为阳光太强,屏幕反光,什么也看不清楚,他只好往树荫下走了走。
好事的居民见老头刑警走了过来,也不避讳,纷纷把头凑上前去看。方磊一挥手,干脆招呼大家都过来看一下。
在手机屏幕上,一张男人的脸露了出来:短发,双目紧闭,瘦弱,白皙的脸上有飞溅的血迹,还有灰尘粘在血上,确实显得脏兮兮惨兮兮的。
“你们相互传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认识他。”
大家接过手机一一传看。遗憾的是,所有人看完之后都摇了摇头,表示没见过。这让方磊觉得有点奇怪。
“没道理啊。你们看仔细了没有?要不要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依然没有人认识这个神秘的伤者。
方磊想了想,拿出自己的手机,通过同品牌手机“隔空传送”的功能,把那张照片传到了自己的手机上,然后把赵警官的手机还给了他。他对智能手机的熟稔程度让大家赞叹不已。
“方警官,”赵警官接过手机说道,“这会儿所里还有事,这个案子就移交给你们刑警队处理了,我们先撤了。”
“先等会儿。”
方磊也不说理由,自个儿又走到那条死狗旁边,蹲下,查看它的情况。看了一会儿,他皱了眉头。
“那个,王经理?”
“诶,来了,您叫我啊。”
“这条狗,你们物业有见过吗?”
“没有。”
“你看都不看一眼就说没有?”
“您来之前我就仔细看过好几遍了,真没有见过。”
方磊拿出手机,也给狗狗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让王经理也拍了照。
“你呢,把这只狗的照片发到你们物业工作人员的群里,问一下有没有人见过。有结果随时告诉我。”
“遵命。警官,您看这事儿是不是差不多得了。我还有……”
“这才刚开始呢,嫌疑人还没抓住。再说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目前伤者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总得找到责任人对吧,就算没啥生命危险,这看病钱也得有人掏不是?或者,你们物业先给垫垫?”
王经理一听这话,吓得连忙往后退了几步。
“警官,您这就开玩笑了,我们物业哪有什么钱,好多业主物业费都收不上来呢。再说了,冤有头债有主,关我们物业啥事呢。我看啊,还是得找到这个嫌疑人。不过警官,我说句您不爱听的话,这案子要破案倒也不是什么难事。”经理说道。
“哦?说说看。”
“您看啊,现在我们可以确认它是从这楼上扔下来砸中人的,那势必嫌疑人就在这栋楼里,而且照之前的分析,最起码也是十层以上的,从三十一层到十层,除去13、14楼,一共还有19层,每层两户,也就是19乘以二,最多也就38户,只要一户户去排查,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抓到这个肇事者了。”
“说的很有道理,就照你这么说的这么办。我们走吧。”
“啊?我也要陪着吗?”
“废话,你作为物业代表当然要陪着,否则你们承担这个事故的责任?”
王经理虽然一脸不乐意,但还是跟了上来。
“那这狗怎么办?”民警问道。
“先放着吧,找个什么东西盖一下,最好你们派个人留下来帮我看着,这可是重要的证物,不对,凶器啊。”
方磊说完,正准备朝单元大门走。这时,赵警官的手机响了。
“等一下,方警官。”
“怎么了?”
赵警官指指手机。
“医院打来了。”
“是不是有伤者的消息了?”
“额,准确的说,现在已经不能叫伤者了。”赵警官叹了口气,“十分钟前,那个被大狗砸中的男人抢救失败,不幸去世了。”
“也就是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起高空抛物伤人事故,”方磊舔了舔嘴唇,“而是升级成意外杀人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