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大陆,文人亦可掌握天地之力,只要觉醒文胆,凝聚文气,便能施展攻伐手段,破军杀敌。文气愈盛,文胆愈固,文胆愈固,力量愈强,因此民间有“拥有半部论语的文气,便可以安治天下”的俗语。
不过觉醒文胆和凝聚武魄一样,都非常难得,人族儒生,穷经皓首一生,直至暮年才得文胆觉醒的大有人在,而且因个人天赋和悟性的不同,文胆武魄的品级又有金银黑三等差别,比如姜国太子姜宇堂所凝聚的银色武魄位列第二,已经可称得上是武道天才。
武魄凝聚及后天修炼尽在拳脚之间,境界分明,每进一步就是无数酷暑严寒的勤修苦练。
文胆觉醒及锤炼颇有不同,自孔圣开辟人族文气大时代,经百家争鸣发扬光大之后,人族儒生依靠读圣贤书汲取文气觉醒文胆已经成为定例,文胆觉醒之后,又有两个途径可以对它进行巩固,第一自然是继续领悟圣人之言,探寻文理奥义,如注释《春秋》、批阅《论语》,通读诸子百家都属此类;第二则是通过个人创作,树一家之言,求索圣人之道,汇聚文气,淬炼文胆。
姜仲于春秋阁对出苏晋对联,自有文气灌顶,只是因为他读书至今尚未觉醒文胆,那缕微弱的文气入体之后随即散去,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而大殿上的宇堂太子面对苏晋的质问,眉头紧锁,正要开口驳斥,不料丞相杨玄谋微笑道:“苏先生此言差矣,如今整个大陆都知道我太子殿下乃天降武学奇才,一颗银色武魄世所罕见,相信苏先生适才已有所感,我虽对武学之道一窍不通,但也知道天下间兼具文胆武魄者寥寥可数,苏先生此问岂非有意强人所难?”
苏晋忙道“不敢”,又问:“可否请对上此联的先生现身一见?”
宇堂太子不悦道:“苏先生诸多要求,究竟意欲何为?”
苏晋做诚惶诚恐状,直身作揖道:“外臣惶恐,外臣只因对这下联实在心悦诚服,起了好奇之心,请殿下恕罪。”
苏晋如此做派用意非常明显,就是为了确认一下对出下联的人是不是方诩。
宇堂太子冷笑道:“对联者是我府中一位门客,难登大雅之堂,他日有暇,苏先生再另行赐教。”
宇堂太子此话等于否定了方诩对联的可能,因为姜国自姜帝往下,没有人敢对方诩出言不逊。
苏晋知道对联者另有其人,不再追问,再次拱手说了句“不敢”。
这时姜帝说和颜悦色道:“罢了,对对本是消遣取乐,太子不擅文道,算是取了个巧,苏卿莫要见怪。”
苏晋正身行礼,道:“外臣绝无见怪太子殿下。”
姜帝微笑,朗声道:“今夜朕将在殿外广场设宴,与众位卿家饮酒赏月。”
满场齐声高呼:“谢陛下!”
大殿宴会结束,由宇堂太子引九国使者游览姜国王宫,姜国虽然是大陆三大强国之一,但王宫景致与其余诸国并无太大差别,亭台水榭、殿宇楼阁、奇花异木,多是大同小异,除梁国使者游兴盎然之外,其余几位使者更多是在虚应公事。
到掌灯时分,堪堪走完半个御花园,因晚上还要赴广场赏月宴会,宇堂太子便放九国使者回住处稍作休整。
一个时辰后,九位使者各自换了服装,齐聚宴会广场,广场灯火通明,恍如白昼,纵横井然的灯笼好似数十条浮于半空的火龙。
姜国赴宴的王公大臣已经到齐,筵席山珍海味已经摆满。
一轮银盆满月将将升起,光芒开始照耀人间。
九国使者落座不久,姜帝姜后驾临。
一番君臣宾主寒暄,宴会正式开场,丝竹管弦之乐伴着觥筹交错之声在广场缓缓漾开,飘向四面八方。
正坐在春秋阁楼窗前赏月的姜仲也隐约听到鼓瑟吹笙的乐曲,只是那声音遥远得仿佛儿童时的梦境。
姜仲抬头望着悬挂在半天的明月,发现这里的月亮也没比较圆,心中一动,开始抑制不住地思念父母,思念家乡。
“杜子美说得没错,月亮终究还是故乡的更明亮。”
如此感叹了一句,收回视线,正巧看到一缕月光透过窗户在屋内洒了一片银白,小时候背诵的李太白的那首熟烂的五言诗蓦地出现在脑海。
姜仲起身走到书桌前,捏起一支毛笔,笔尖稍稍点了点墨汁,开始写道: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最广为传颂的一首诗,也是无数孩童的启蒙诗,本诗语言朴素清新,韵味却含蓄无穷,偶然得之,神妙而得天趣,成为游子思乡题材最著名的代表作。
姜仲写完此诗,轻叹一声,刚欲掷笔,忽然感觉到一股蓬勃的气息冲天而起。
……
此时广场宴会,众人兴致正酣,姜帝方才着人与九国使者斗诗,不料苏晋急才,当今吟了一首《姜宫月》拔得头筹:
角当中岛起,樯背远桥沉。
独爱姜宫月,终期宿此吟。
诗本身倒也寻常,难得的是成诗快,而且字里行间还挤出了一丝文气。
众人正要品评苏晋这首诗,忽然听有人叫道:“有人作了邀月诗!”
“邀月诗”三字一出,场间顿时大哗,然后众人纷纷举头望月,果见一缕月光聚集成线,突兀而出,光柱旋即自天而降,似乎灌落于姜国皇宫某处。
点星、邀月、蔽日,这三大异象全是传世佳作诞生的征兆!
“就在宫内!”
“观文殿?”
“不,应该是文亭阁!定是某位王子或公主趁夜读书,抬头望月而若有所感,写成邀月诗。”某位大学士分析道,随后拍掌笑道:“人族不见邀月诗久矣!”
“依我看――那月华降落之地似乎与文亭阁有所偏差,倒像是落在春秋阁。”坐在姜帝不远处的丞相杨玄谋抬着头自言自语道。
姜后闻言脸色微变,姜帝略作沉吟,随后吩咐身边的太监:“速去星辰阁问国师月华精要究竟落于何处。”
“遵旨。”太监躬身后退数步,然后转身疾步离去。
不过一盏茶功夫,那位太监赶回,禀报道:“回陛下,国师说月华精要落于春秋阁。”
姜帝侧头问皇后:“谁在春秋阁?是老七吗?”
姜后暗暗咬了咬牙,然后温和颔首,道:“回陛下,是仲儿,因犯了过错,我暂把他关在春秋阁读书思过。”
不过觉醒文胆和凝聚武魄一样,都非常难得,人族儒生,穷经皓首一生,直至暮年才得文胆觉醒的大有人在,而且因个人天赋和悟性的不同,文胆武魄的品级又有金银黑三等差别,比如姜国太子姜宇堂所凝聚的银色武魄位列第二,已经可称得上是武道天才。
武魄凝聚及后天修炼尽在拳脚之间,境界分明,每进一步就是无数酷暑严寒的勤修苦练。
文胆觉醒及锤炼颇有不同,自孔圣开辟人族文气大时代,经百家争鸣发扬光大之后,人族儒生依靠读圣贤书汲取文气觉醒文胆已经成为定例,文胆觉醒之后,又有两个途径可以对它进行巩固,第一自然是继续领悟圣人之言,探寻文理奥义,如注释《春秋》、批阅《论语》,通读诸子百家都属此类;第二则是通过个人创作,树一家之言,求索圣人之道,汇聚文气,淬炼文胆。
姜仲于春秋阁对出苏晋对联,自有文气灌顶,只是因为他读书至今尚未觉醒文胆,那缕微弱的文气入体之后随即散去,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而大殿上的宇堂太子面对苏晋的质问,眉头紧锁,正要开口驳斥,不料丞相杨玄谋微笑道:“苏先生此言差矣,如今整个大陆都知道我太子殿下乃天降武学奇才,一颗银色武魄世所罕见,相信苏先生适才已有所感,我虽对武学之道一窍不通,但也知道天下间兼具文胆武魄者寥寥可数,苏先生此问岂非有意强人所难?”
苏晋忙道“不敢”,又问:“可否请对上此联的先生现身一见?”
宇堂太子不悦道:“苏先生诸多要求,究竟意欲何为?”
苏晋做诚惶诚恐状,直身作揖道:“外臣惶恐,外臣只因对这下联实在心悦诚服,起了好奇之心,请殿下恕罪。”
苏晋如此做派用意非常明显,就是为了确认一下对出下联的人是不是方诩。
宇堂太子冷笑道:“对联者是我府中一位门客,难登大雅之堂,他日有暇,苏先生再另行赐教。”
宇堂太子此话等于否定了方诩对联的可能,因为姜国自姜帝往下,没有人敢对方诩出言不逊。
苏晋知道对联者另有其人,不再追问,再次拱手说了句“不敢”。
这时姜帝说和颜悦色道:“罢了,对对本是消遣取乐,太子不擅文道,算是取了个巧,苏卿莫要见怪。”
苏晋正身行礼,道:“外臣绝无见怪太子殿下。”
姜帝微笑,朗声道:“今夜朕将在殿外广场设宴,与众位卿家饮酒赏月。”
满场齐声高呼:“谢陛下!”
大殿宴会结束,由宇堂太子引九国使者游览姜国王宫,姜国虽然是大陆三大强国之一,但王宫景致与其余诸国并无太大差别,亭台水榭、殿宇楼阁、奇花异木,多是大同小异,除梁国使者游兴盎然之外,其余几位使者更多是在虚应公事。
到掌灯时分,堪堪走完半个御花园,因晚上还要赴广场赏月宴会,宇堂太子便放九国使者回住处稍作休整。
一个时辰后,九位使者各自换了服装,齐聚宴会广场,广场灯火通明,恍如白昼,纵横井然的灯笼好似数十条浮于半空的火龙。
姜国赴宴的王公大臣已经到齐,筵席山珍海味已经摆满。
一轮银盆满月将将升起,光芒开始照耀人间。
九国使者落座不久,姜帝姜后驾临。
一番君臣宾主寒暄,宴会正式开场,丝竹管弦之乐伴着觥筹交错之声在广场缓缓漾开,飘向四面八方。
正坐在春秋阁楼窗前赏月的姜仲也隐约听到鼓瑟吹笙的乐曲,只是那声音遥远得仿佛儿童时的梦境。
姜仲抬头望着悬挂在半天的明月,发现这里的月亮也没比较圆,心中一动,开始抑制不住地思念父母,思念家乡。
“杜子美说得没错,月亮终究还是故乡的更明亮。”
如此感叹了一句,收回视线,正巧看到一缕月光透过窗户在屋内洒了一片银白,小时候背诵的李太白的那首熟烂的五言诗蓦地出现在脑海。
姜仲起身走到书桌前,捏起一支毛笔,笔尖稍稍点了点墨汁,开始写道: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最广为传颂的一首诗,也是无数孩童的启蒙诗,本诗语言朴素清新,韵味却含蓄无穷,偶然得之,神妙而得天趣,成为游子思乡题材最著名的代表作。
姜仲写完此诗,轻叹一声,刚欲掷笔,忽然感觉到一股蓬勃的气息冲天而起。
……
此时广场宴会,众人兴致正酣,姜帝方才着人与九国使者斗诗,不料苏晋急才,当今吟了一首《姜宫月》拔得头筹:
角当中岛起,樯背远桥沉。
独爱姜宫月,终期宿此吟。
诗本身倒也寻常,难得的是成诗快,而且字里行间还挤出了一丝文气。
众人正要品评苏晋这首诗,忽然听有人叫道:“有人作了邀月诗!”
“邀月诗”三字一出,场间顿时大哗,然后众人纷纷举头望月,果见一缕月光聚集成线,突兀而出,光柱旋即自天而降,似乎灌落于姜国皇宫某处。
点星、邀月、蔽日,这三大异象全是传世佳作诞生的征兆!
“就在宫内!”
“观文殿?”
“不,应该是文亭阁!定是某位王子或公主趁夜读书,抬头望月而若有所感,写成邀月诗。”某位大学士分析道,随后拍掌笑道:“人族不见邀月诗久矣!”
“依我看――那月华降落之地似乎与文亭阁有所偏差,倒像是落在春秋阁。”坐在姜帝不远处的丞相杨玄谋抬着头自言自语道。
姜后闻言脸色微变,姜帝略作沉吟,随后吩咐身边的太监:“速去星辰阁问国师月华精要究竟落于何处。”
“遵旨。”太监躬身后退数步,然后转身疾步离去。
不过一盏茶功夫,那位太监赶回,禀报道:“回陛下,国师说月华精要落于春秋阁。”
姜帝侧头问皇后:“谁在春秋阁?是老七吗?”
姜后暗暗咬了咬牙,然后温和颔首,道:“回陛下,是仲儿,因犯了过错,我暂把他关在春秋阁读书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