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致远将稿纸平放在桌面上,揉了揉有点困倦的眼睛,然后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卷笔刀,开始削起铅笔来,不一会儿,稿纸上便铺满了散落下来的木屑。
“母亲早已化为了怨灵,但是她并不是那些丑恶的丧尸,或是歹毒的妖魔。她只是从那块小小的土地中,爬了出来,仅此而已。而且,她还认识他的孩子,依旧如生前那般对他展现出无尽的慈爱。然而,对于加害者而言,受害者对他们的慈悲与怜悯,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母亲对他的爱让他有如芒刺在背。”
——然后呢?
林致远慢慢地咬着笔帽,他卡文的时候总是喜欢这么做。卫生院的医生和他说了这样不健康,但不咬的话,他就没有思路。他静静的回溯了一下故事的脉络,好像突然文思泉涌,但泉口却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让本应出来的文字浮现在他的脑海。
一边整理着思绪,一边咬着笔帽。中华铅笔的笔帽裹着一圈铁皮,咬起来十分有感觉。他写一会,便又停下来想想。他不喜欢没有思绪也来硬写的做法,那样会让他有一种负罪的感觉,就像文章里所描写的人物会跳出来向他摇旗抗议一般。因此,一旦他感觉写的不行,便会揉碎整张稿子,重新再来。
“死去的母亲在每天晚上都会自坟墓中苏醒,然后离开那块小小的土地,向外界走去——”
“当母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手持杀害自己的凶器之时,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孩子即是凶手。可是,母亲却并不恨他,毕竟,那是自己的孩子。而她,反而对自己孩子每天都要遭受的折磨感到无比的同情与怜悯。”
“于是,母亲便化为了怨灵,在黑夜降临之前,四处寻找这个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她无法坐视自己的孩子在黑暗的死地之中徘徊。”
“这是伟大的母爱,而非诅咒。”
“可是,双方思考的时候,并不会站在同一个角度之上。化身为怨灵的母亲,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而儿子也将母亲的现身视为对她的一种煎熬。”
接下来该怎么写呢?
林致远陷入了沉思,然后又开始了他的咬笔帽“大业”。
六、七月份的梅雨时节早已过去,但早已浸透道观的湿气却将热气严严实实的挡在了外面,如果坐在观里不垫着坐垫,寒气甚至会直接从你的身下透过。由于林场外便是一条溪流,这个靠近溪流的小村子在夏夜总是不太热的。原来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到夏天,如果离开了开着空调的寝室,汗水总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整个人也是有气无力的。当年也常常如现在这般,在夜深人静之时,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层稿纸,度过漫漫长夜。从额头上滴下的汗水,往往会使稿纸上的水笔自己变得模糊,为此,只好换了中华铅笔来写,还染上了咬笔帽的恶习。从毕业那会儿到小镇里当道士,掐指一算,竟也已过了将近十个年头。
“哟,当道士的小伙子啊,不是我说你,你拿着这么一大叠东西叫我怎么看啊,你一张张发到网上来吧。”曾经有一家网络小说网站的编辑语带不耐的和林致远说道。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内心也是明白的,只是他向来习惯于用手写,几年前买的笔记本电脑,没用多久也就送给了自己的父亲。电脑打出来的字整齐划一,十分规整。但就是再美观、再方便,林致远也始终对非手写的文稿兴致缺缺,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也要先写好手稿,再输入电脑。
一笔一划地将稿纸填满,就如同走在一条一旦踏上就无法回头的不归路一样。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跳跃的精灵,看着一个一个的精灵在自己的笔下产生,那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感,才是令林致远陶醉的地方。想来,也就是这种“笨办法”比较适合自己这种性子了。这种写法自然是极其耗费时间,但林致远却并不在乎,毕竟写作不过是他的兴趣,道士这个身份才是他的主业。再说了,他只是网络作家们口中的“扑街写手”,没办法与那些需要拼命催稿的畅销作家相提并论,想来以后也与推荐榜缘铿一面。从开始写作以来,林致远便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往后应该也不会出先什么大的变化。
“啪嗒”,手上握着的铅笔笔尖因用力过度而断了一小截,林致远抽出一张废弃的稿纸,轻轻地将笔尖扫落在稿纸中央,然后将稿纸四四方方的折了起来,并在折痕处用力的压了压。林致远做事一直都要求规规整整,因此他原来的同学们都喜欢以此来嘲笑他,说他不知道扔垃圾,反而将垃圾收藏起来。
一阵微风吹来,让林致远的身上起了一点鸡皮疙瘩,他站了起来,向窗户走去,打算将窗子关起。外面叫的欢腾的知了们,似乎被林致远的身影吓着了,纷纷停止了各自的鸣叫。
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敲击的非常的有节奏的锣鼓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的有劲,足以让昏昏欲睡之人提振精神。这是在夏夜里特有的事物,为了提醒夜里的人们小心失火。
“今晚村子里好像是有庆典啊”,林致远想了起来,自己写着稿子,竟然一不小心错过了村子里一年一度的盛会。
双手撑在窗框上,听着不远处的锣声,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小镇里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小的时候,他总是认为,在黑夜之中必定隐藏的什么天大的秘密,只要跟在夜行之人的背后,必定可以解开什么不为人知的谜团,然后可以向好好地自己的友人炫耀一番。
不过,岁月变迁,林知秋早已过了那爱幻想的年岁,他怎么说,也是一个三十多的大男孩了(他自认的),不会再去探索什么黑夜下的秘密了。不过现在依然看得到几个孩子偷偷的跟在敲锣大叔的背后,追寻着他们心中向往的秘密。悠扬的锣声让孩子们坚信,深夜里漆黑的树林里一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物存在。
夜色渐渐地沉了下来,村子便也隐身于这黑夜之中。街上路灯那微弱的灯光,无法驱散那来自四面八方的黑暗,反而是这奄奄一息的灯光,让整个村子的气氛更为阴沉。抬头望去,天上的星空,比山村的夜晚更为明亮。
死亡的气息包裹着这个村子。
周围的原野,包围着这个小镇。这里的人们,依旧信奉这“入土为安”这句古话,火葬在大家看来,就代表着这个人的灵魂将被熊熊的烈火所吞噬,那对于老人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而相信这个的成年人也不在少数。而林场这块地方,则下葬了将近半个镇子的人。
小时候,父母常常会和不听话的小孩子说:“再不听话,怨灵就要来把你们抓走了。”用妖魔鬼怪来吓孩子,倒是古今中外对付孩子的通用手法。
心有不甘,以及仍然对这个世界怀有眷念的的死者,往往会在夜晚从坟墓之中爬出,给村子带来巨大的祸患,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怨灵”。
然而,这种“复活”是有代价的,他们的这种行为由于违反了天道,因此在他们复活之时,他们将失去自己的灵魂,永远的丧失轮回的机会。凡是被他们触碰过的生物,必将死去,没有救治的方法,而周围的人群和家畜也会集体暴毙,农作物减产乃至枯萎,影响范围极广。
带来死亡、散播不幸的怨灵们,从自己那块小小的坟墓中觉醒,沿着昏暗的山脊,如洪水一般冲下村子,造访每一个在睡梦中的村民。
望着远方的原野,村子里的黑暗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原野上的黑暗,是诅咒,更是真正的污秽。
林致远右手的手肘抵着窗沿,左手搭在窗上,食指慢慢地敲击着。
故事的中心线没有清晰的体现出来,就会对自己所写的故事内容产生怀疑,毕竟,仅仅是故事片段的堆砌容易让文意变得难以辨别。
就在林致远准备伸手将窗户关起来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了一抹亮光。
将整个小镇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黑暗深处,一束忽明忽亮的光束映入了眼帘。林致远很快便做出了判断,那灯光应是来自那连接镇里唯一的那条大道沿着溪流建成的小路。灯光缓缓的向前移动着,想来灯光便是来自车前的大灯。
林致远低头看了看手表,然后双眉便深深的皱了起来。还差几分钟就到凌晨两点了,村里等灯光依旧是那般有气无力的亮着,远方的锣声也早已沉寂下去,估计庆典也是差不多这时候结束吧,估计剩下的人们能看见那几辆车。
道路上的车子在山脚下转了个弯,缓缓的驶进了村子,林致远数了数,一共是三辆货柜车,后面隐隐约约还有其它的事物。他之所以对这几辆车如此关注,是因为他在道观里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看过有人在这种时间里将车子开进来。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脑子里不自觉的浮现出这八个字,林致远赶忙摇了摇头,赶走这不吉利的念头。
窗户慢慢地关上了,透过玻璃,隐隐约约的看见那几道灯光停了下来。
“母亲早已化为了怨灵,但是她并不是那些丑恶的丧尸,或是歹毒的妖魔。她只是从那块小小的土地中,爬了出来,仅此而已。而且,她还认识他的孩子,依旧如生前那般对他展现出无尽的慈爱。然而,对于加害者而言,受害者对他们的慈悲与怜悯,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母亲对他的爱让他有如芒刺在背。”
——然后呢?
林致远慢慢地咬着笔帽,他卡文的时候总是喜欢这么做。卫生院的医生和他说了这样不健康,但不咬的话,他就没有思路。他静静的回溯了一下故事的脉络,好像突然文思泉涌,但泉口却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让本应出来的文字浮现在他的脑海。
一边整理着思绪,一边咬着笔帽。中华铅笔的笔帽裹着一圈铁皮,咬起来十分有感觉。他写一会,便又停下来想想。他不喜欢没有思绪也来硬写的做法,那样会让他有一种负罪的感觉,就像文章里所描写的人物会跳出来向他摇旗抗议一般。因此,一旦他感觉写的不行,便会揉碎整张稿子,重新再来。
“死去的母亲在每天晚上都会自坟墓中苏醒,然后离开那块小小的土地,向外界走去——”
“当母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手持杀害自己的凶器之时,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孩子即是凶手。可是,母亲却并不恨他,毕竟,那是自己的孩子。而她,反而对自己孩子每天都要遭受的折磨感到无比的同情与怜悯。”
“于是,母亲便化为了怨灵,在黑夜降临之前,四处寻找这个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她无法坐视自己的孩子在黑暗的死地之中徘徊。”
“这是伟大的母爱,而非诅咒。”
“可是,双方思考的时候,并不会站在同一个角度之上。化身为怨灵的母亲,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而儿子也将母亲的现身视为对她的一种煎熬。”
接下来该怎么写呢?
林致远陷入了沉思,然后又开始了他的咬笔帽“大业”。
六、七月份的梅雨时节早已过去,但早已浸透道观的湿气却将热气严严实实的挡在了外面,如果坐在观里不垫着坐垫,寒气甚至会直接从你的身下透过。由于林场外便是一条溪流,这个靠近溪流的小村子在夏夜总是不太热的。原来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到夏天,如果离开了开着空调的寝室,汗水总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整个人也是有气无力的。当年也常常如现在这般,在夜深人静之时,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层稿纸,度过漫漫长夜。从额头上滴下的汗水,往往会使稿纸上的水笔自己变得模糊,为此,只好换了中华铅笔来写,还染上了咬笔帽的恶习。从毕业那会儿到小镇里当道士,掐指一算,竟也已过了将近十个年头。
“哟,当道士的小伙子啊,不是我说你,你拿着这么一大叠东西叫我怎么看啊,你一张张发到网上来吧。”曾经有一家网络小说网站的编辑语带不耐的和林致远说道。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内心也是明白的,只是他向来习惯于用手写,几年前买的笔记本电脑,没用多久也就送给了自己的父亲。电脑打出来的字整齐划一,十分规整。但就是再美观、再方便,林致远也始终对非手写的文稿兴致缺缺,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也要先写好手稿,再输入电脑。
一笔一划地将稿纸填满,就如同走在一条一旦踏上就无法回头的不归路一样。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跳跃的精灵,看着一个一个的精灵在自己的笔下产生,那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感,才是令林致远陶醉的地方。想来,也就是这种“笨办法”比较适合自己这种性子了。这种写法自然是极其耗费时间,但林致远却并不在乎,毕竟写作不过是他的兴趣,道士这个身份才是他的主业。再说了,他只是网络作家们口中的“扑街写手”,没办法与那些需要拼命催稿的畅销作家相提并论,想来以后也与推荐榜缘铿一面。从开始写作以来,林致远便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往后应该也不会出先什么大的变化。
“啪嗒”,手上握着的铅笔笔尖因用力过度而断了一小截,林致远抽出一张废弃的稿纸,轻轻地将笔尖扫落在稿纸中央,然后将稿纸四四方方的折了起来,并在折痕处用力的压了压。林致远做事一直都要求规规整整,因此他原来的同学们都喜欢以此来嘲笑他,说他不知道扔垃圾,反而将垃圾收藏起来。
一阵微风吹来,让林致远的身上起了一点鸡皮疙瘩,他站了起来,向窗户走去,打算将窗子关起。外面叫的欢腾的知了们,似乎被林致远的身影吓着了,纷纷停止了各自的鸣叫。
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敲击的非常的有节奏的锣鼓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的有劲,足以让昏昏欲睡之人提振精神。这是在夏夜里特有的事物,为了提醒夜里的人们小心失火。
“今晚村子里好像是有庆典啊”,林致远想了起来,自己写着稿子,竟然一不小心错过了村子里一年一度的盛会。
双手撑在窗框上,听着不远处的锣声,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小镇里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小的时候,他总是认为,在黑夜之中必定隐藏的什么天大的秘密,只要跟在夜行之人的背后,必定可以解开什么不为人知的谜团,然后可以向好好地自己的友人炫耀一番。
不过,岁月变迁,林知秋早已过了那爱幻想的年岁,他怎么说,也是一个三十多的大男孩了(他自认的),不会再去探索什么黑夜下的秘密了。不过现在依然看得到几个孩子偷偷的跟在敲锣大叔的背后,追寻着他们心中向往的秘密。悠扬的锣声让孩子们坚信,深夜里漆黑的树林里一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物存在。
夜色渐渐地沉了下来,村子便也隐身于这黑夜之中。街上路灯那微弱的灯光,无法驱散那来自四面八方的黑暗,反而是这奄奄一息的灯光,让整个村子的气氛更为阴沉。抬头望去,天上的星空,比山村的夜晚更为明亮。
死亡的气息包裹着这个村子。
周围的原野,包围着这个小镇。这里的人们,依旧信奉这“入土为安”这句古话,火葬在大家看来,就代表着这个人的灵魂将被熊熊的烈火所吞噬,那对于老人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而相信这个的成年人也不在少数。而林场这块地方,则下葬了将近半个镇子的人。
小时候,父母常常会和不听话的小孩子说:“再不听话,怨灵就要来把你们抓走了。”用妖魔鬼怪来吓孩子,倒是古今中外对付孩子的通用手法。
心有不甘,以及仍然对这个世界怀有眷念的的死者,往往会在夜晚从坟墓之中爬出,给村子带来巨大的祸患,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怨灵”。
然而,这种“复活”是有代价的,他们的这种行为由于违反了天道,因此在他们复活之时,他们将失去自己的灵魂,永远的丧失轮回的机会。凡是被他们触碰过的生物,必将死去,没有救治的方法,而周围的人群和家畜也会集体暴毙,农作物减产乃至枯萎,影响范围极广。
带来死亡、散播不幸的怨灵们,从自己那块小小的坟墓中觉醒,沿着昏暗的山脊,如洪水一般冲下村子,造访每一个在睡梦中的村民。
望着远方的原野,村子里的黑暗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原野上的黑暗,是诅咒,更是真正的污秽。
林致远右手的手肘抵着窗沿,左手搭在窗上,食指慢慢地敲击着。
故事的中心线没有清晰的体现出来,就会对自己所写的故事内容产生怀疑,毕竟,仅仅是故事片段的堆砌容易让文意变得难以辨别。
就在林致远准备伸手将窗户关起来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了一抹亮光。
将整个小镇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黑暗深处,一束忽明忽亮的光束映入了眼帘。林致远很快便做出了判断,那灯光应是来自那连接镇里唯一的那条大道沿着溪流建成的小路。灯光缓缓的向前移动着,想来灯光便是来自车前的大灯。
林致远低头看了看手表,然后双眉便深深的皱了起来。还差几分钟就到凌晨两点了,村里等灯光依旧是那般有气无力的亮着,远方的锣声也早已沉寂下去,估计庆典也是差不多这时候结束吧,估计剩下的人们能看见那几辆车。
道路上的车子在山脚下转了个弯,缓缓的驶进了村子,林致远数了数,一共是三辆货柜车,后面隐隐约约还有其它的事物。他之所以对这几辆车如此关注,是因为他在道观里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看过有人在这种时间里将车子开进来。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脑子里不自觉的浮现出这八个字,林致远赶忙摇了摇头,赶走这不吉利的念头。
窗户慢慢地关上了,透过玻璃,隐隐约约的看见那几道灯光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