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存狂人们来说,挑战各种极限环境是他们的最爱。并非常人口中所说的简单的“作死”,而是平常的琐碎已经很难对他们造成威胁,只要极限的环境才能给他们提供历练。
布凡当然也是如此,探洞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曾经普鲁士留学的时候,他就没少跟人一起探访什么天坑之类的极限地形,比起那些至少数百米深的天坑,眼前的地下空腔显然完全没有可比性。
导链器咔咔哒哒的连续响动,锁链速降,快速而不乏稳定的降到坚实的有一层岩石地表,站稳脚跟,布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应急灯快速扫视周围的环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各个方向的反光,布凡对这个并没有感到奇怪——这里很明显属于石灰岩溶蚀地形,这种地形的特征除了各种石灰岩溶解又凝固形成的石锥、石笋、石乳之外,就是大量伴生形成的各种晶体,比如最常见的半透效果的方解石和石英,以及氟化物萤石、绿柱石之类,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各种金属矿石结晶,见的多了,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空腔内很是幽静,偶有一丝很遥远的风声和滴水的滴答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动静,而这里的空气,甚至比上方的原人防工程内部还要清新,没有那么浓重的朽烂味儿,反而多了一些淡淡的硫磺味。
这里有通风的孔洞,而且更关键的是绝不会有蛇类,得出了这两个结论,布凡凝滞戒备的身形终于放松了下来,开始借助应急灯光扫视周围的一切细节。
这地下空腔并不是很大,整体呈现为一个稍有些扁的不规则橄榄型,“橄榄”的长径大概有四五十米,短径也有二三十米,从随处石莲石笋的地面到稍显圆滑的穹顶,绝不会超过二十米,而穹顶的最高点,恰巧就是被布凡凿了一个洞的人防工程地面塌陷处,很显然,这种构造只要没有强大的外力,绝不会有塌方的危险!
布凡心中之前对塌陷的担心消失无踪,转而是对这种地方的探索兴趣大增。
很明显,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石灰岩洞窟。
不同于水量充沛的南方,北方的洞窟大多很干燥,地面上不会有苔藓之类的真菌,也很少会有蝙蝠之类的野生物种,而没有了这些,洞窟地面就不会形成腐殖层构成的土壤,从而也就不会形成南方洞窟那样的生态系统。
比起那种潮湿、多半有着难闻气味和各种虫子的南方洞窟,布凡显然更喜欢自己家乡的这种,这个意外发现的地下空间,未来的用途可说是不可限量——他可半点没有把这种地方作为公共旅游空间的念头。
旁顾四周,随处可见的是各种石灰岩伴生晶簇,应急灯光的照耀下,发射着炫丽的光芒。
布凡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很轻易就辨明了那是最常见的方解石,而不是什么瑰丽的宝石之类,再四处走走,发现除了他之前凿落的石块造成的几处晶体破碎之外,并没有哪里的晶簇有额外的破损,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处还没有被人类光顾的地方。
“橄榄”空腔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几个不同的方位,可以看到通往不同方向的通路,这些通路有的足有布凡弯腰通过,有的却仅有一个足球大小。
布凡逐次在各个能进入的通路口静听了一番,却并没有随意去试探——胆大有时候是无知的外衣,谨慎才是行走四方的最佳拐杖。
已经是后半夜了,白天还有事,他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准备并不充足。
不过,就这么下来一遭就空手回去,布凡心中总觉得有些不甘。
目光扫过随处可见的晶体反光,他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带点晶簇回去,送给家里老爹当作桌面摆设也不错,毕竟又是快要腊月了,春节并不久远。
因为常年锻炼身体,布凡的精力可谓充沛得很,心中念头一起,也不在意什么时间之类,径直在这还算开阔的溶洞里四处游走起来。
地面上簇生的方解石晶体不少,不过多半并不是很长,能有七八厘米长的,已经算是不错。这很平常,降水稀少的北方,地下水同样不够丰富,而地下水的稀少则直接影响了晶体成型的质量。
布凡想找一些特别点的,方解石的片层结构太容易破损了。
一米半高的石笋,没意思;直径两米的石莲,没法挖;三五个簇生的…哦,又是方解石,太平常了,而且很容易挖碎;淡黄色的细晶体,嗯,这个应该是水晶,不过太小了,不适合做桌面摆件……
转来转去,在一处地势稍高一点的石莲里面,布凡看到了一片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处石莲并不大,顶多半米直径,算是这个地底空腔里面比较小的。
在应急灯有些偏冷的光线下,石莲和周围的地面呈现着有些惨淡的灰白色,灰白色很均匀,可以证明石莲的成份是石灰岩居多,按照常理,石莲中间如果出现晶体,多半就是半透效果的方解石,顶多会有些透明石英。
但是,布凡看到的却是不同,里面是一圈规则簇生的晶体,晶体中央是一个多面棱晶体,这个形状并不稀奇,关键的是,簇生的晶体有些泛紫色,中央的多面棱晶却是很晶莹的金黄色,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显得中间的黄色棱晶如同小太阳一般让人眩目。
泛紫色,紫水晶?金黄色,黄铁矿晶?
手边没有仪器,布凡并不能准确判定,但以他曾经行走世界的眼光,可以断定,这个晶体组合是个很好的天然艺术品,至少送给喜欢矿石收藏的老爹做礼物绝对合适。
于是,他心中的念头只剩下一个,把这东西完整的挖下来带回去!
把这个晶体组合单独凿下来,是不现实的,多半晶体都经受不住利器或者钝器的力量,眼前这个“太阳”晶簇也是同样。
不过好在一点,这组晶簇的下面有个石莲包裹着,或许可以把整个石莲连同晶簇一起凿下来,而且完整的石莲岂不是恰巧可以作为摆件的底托?
唯一省力的电动工具风钻是用来暴力挖掘的,想要完整的把石莲弄下来,显然是不适合的。
布凡摘了手套,伸手摸了摸石莲与底下石台的连接处,那里有一条并不是很明显的凹陷带,他从腰后取下刨根和小号丁字镐,哦,还有一把别在工具带上的短凿子,叮叮当当的敲了起来。
刨根是一种类似斧子的凿锤,不过不同于斧子的刃口,刨根的刃口是横向的,这种工具的刃口并不锋利,在土工作业中,尤为适合挖掘层层沉积岩中可能存在的化石,对于破凿坚硬的石灰岩并不适合;丁字镐也称十字镐,顾名思义整体呈十字布局,它的刃口有两个,一头尖一头扁,适合抡起来破拆坚硬的泥土或者有些酥化的岩石……显然这东西也不适合在石莲与岩石地面掀开一条裂缝。
于是,想要达成愿望,短时间只能有一个法子——刨根的锤头配合坚硬的凿子,慢工细活一点点手工操作,这需要的不是力量,而是耐心与技巧。
好在无论哪一样,布凡都不缺少。
半蹲下身体,叮叮当当的转圈开凿,约莫半个多小时,石莲下面开始出现了一道裂缝,布凡的力气还在,但体力消耗产生的汗水却难以控制了。
反正慢工细活,不会有多少石屑,他便把头上的安全头盔摘了下来……
石莲与下面的石头层还是有缝隙的原本并不是一体,还是有些缝隙的……在一切都感觉有条不紊的时候,在布凡觉得再凿几下达成所愿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太阳”晶簇莫名其妙的跳了起来。
“嘭”的一下,正中布凡的额头。
“靠!”一个人闷头做事的布凡随口一声便骂了出来,然后倒在了地上,须臾之后,他的感觉就不对了,不是那种被砸了一下的昏沉,而是有什么见鬼的东西在拼命往他的额头里面钻!
撕心裂肺的疼痛或许都不及这种感觉,布凡心中只剩下了这么一个认识,连喊叫声都发不出来。
至于他的行动,根本不再受约束,剧痛难忍的他开始四处翻滚,周围丛生的晶簇仿若荆棘又好像根根短剑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但是,在这种深入地下近三十米的密闭空间,谁人能够发现他的不妥?
辗转翻滚中,布凡无意中抓住了先前被他扔到一旁的丁字镐,意识犹存的他想要打破自己的脑袋都做不到,只能紧紧地攥住镐把,沉沉地咒骂了一句“该死的!”随即便晕了过去。
除了尚存的灯光,地下没有时间概念,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金色与紫色交错的闪光之后,晕倒在地的布凡突兀地没了影踪。
布凡当然也是如此,探洞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曾经普鲁士留学的时候,他就没少跟人一起探访什么天坑之类的极限地形,比起那些至少数百米深的天坑,眼前的地下空腔显然完全没有可比性。
导链器咔咔哒哒的连续响动,锁链速降,快速而不乏稳定的降到坚实的有一层岩石地表,站稳脚跟,布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应急灯快速扫视周围的环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各个方向的反光,布凡对这个并没有感到奇怪——这里很明显属于石灰岩溶蚀地形,这种地形的特征除了各种石灰岩溶解又凝固形成的石锥、石笋、石乳之外,就是大量伴生形成的各种晶体,比如最常见的半透效果的方解石和石英,以及氟化物萤石、绿柱石之类,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各种金属矿石结晶,见的多了,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空腔内很是幽静,偶有一丝很遥远的风声和滴水的滴答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动静,而这里的空气,甚至比上方的原人防工程内部还要清新,没有那么浓重的朽烂味儿,反而多了一些淡淡的硫磺味。
这里有通风的孔洞,而且更关键的是绝不会有蛇类,得出了这两个结论,布凡凝滞戒备的身形终于放松了下来,开始借助应急灯光扫视周围的一切细节。
这地下空腔并不是很大,整体呈现为一个稍有些扁的不规则橄榄型,“橄榄”的长径大概有四五十米,短径也有二三十米,从随处石莲石笋的地面到稍显圆滑的穹顶,绝不会超过二十米,而穹顶的最高点,恰巧就是被布凡凿了一个洞的人防工程地面塌陷处,很显然,这种构造只要没有强大的外力,绝不会有塌方的危险!
布凡心中之前对塌陷的担心消失无踪,转而是对这种地方的探索兴趣大增。
很明显,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石灰岩洞窟。
不同于水量充沛的南方,北方的洞窟大多很干燥,地面上不会有苔藓之类的真菌,也很少会有蝙蝠之类的野生物种,而没有了这些,洞窟地面就不会形成腐殖层构成的土壤,从而也就不会形成南方洞窟那样的生态系统。
比起那种潮湿、多半有着难闻气味和各种虫子的南方洞窟,布凡显然更喜欢自己家乡的这种,这个意外发现的地下空间,未来的用途可说是不可限量——他可半点没有把这种地方作为公共旅游空间的念头。
旁顾四周,随处可见的是各种石灰岩伴生晶簇,应急灯光的照耀下,发射着炫丽的光芒。
布凡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很轻易就辨明了那是最常见的方解石,而不是什么瑰丽的宝石之类,再四处走走,发现除了他之前凿落的石块造成的几处晶体破碎之外,并没有哪里的晶簇有额外的破损,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处还没有被人类光顾的地方。
“橄榄”空腔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几个不同的方位,可以看到通往不同方向的通路,这些通路有的足有布凡弯腰通过,有的却仅有一个足球大小。
布凡逐次在各个能进入的通路口静听了一番,却并没有随意去试探——胆大有时候是无知的外衣,谨慎才是行走四方的最佳拐杖。
已经是后半夜了,白天还有事,他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准备并不充足。
不过,就这么下来一遭就空手回去,布凡心中总觉得有些不甘。
目光扫过随处可见的晶体反光,他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带点晶簇回去,送给家里老爹当作桌面摆设也不错,毕竟又是快要腊月了,春节并不久远。
因为常年锻炼身体,布凡的精力可谓充沛得很,心中念头一起,也不在意什么时间之类,径直在这还算开阔的溶洞里四处游走起来。
地面上簇生的方解石晶体不少,不过多半并不是很长,能有七八厘米长的,已经算是不错。这很平常,降水稀少的北方,地下水同样不够丰富,而地下水的稀少则直接影响了晶体成型的质量。
布凡想找一些特别点的,方解石的片层结构太容易破损了。
一米半高的石笋,没意思;直径两米的石莲,没法挖;三五个簇生的…哦,又是方解石,太平常了,而且很容易挖碎;淡黄色的细晶体,嗯,这个应该是水晶,不过太小了,不适合做桌面摆件……
转来转去,在一处地势稍高一点的石莲里面,布凡看到了一片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处石莲并不大,顶多半米直径,算是这个地底空腔里面比较小的。
在应急灯有些偏冷的光线下,石莲和周围的地面呈现着有些惨淡的灰白色,灰白色很均匀,可以证明石莲的成份是石灰岩居多,按照常理,石莲中间如果出现晶体,多半就是半透效果的方解石,顶多会有些透明石英。
但是,布凡看到的却是不同,里面是一圈规则簇生的晶体,晶体中央是一个多面棱晶体,这个形状并不稀奇,关键的是,簇生的晶体有些泛紫色,中央的多面棱晶却是很晶莹的金黄色,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显得中间的黄色棱晶如同小太阳一般让人眩目。
泛紫色,紫水晶?金黄色,黄铁矿晶?
手边没有仪器,布凡并不能准确判定,但以他曾经行走世界的眼光,可以断定,这个晶体组合是个很好的天然艺术品,至少送给喜欢矿石收藏的老爹做礼物绝对合适。
于是,他心中的念头只剩下一个,把这东西完整的挖下来带回去!
把这个晶体组合单独凿下来,是不现实的,多半晶体都经受不住利器或者钝器的力量,眼前这个“太阳”晶簇也是同样。
不过好在一点,这组晶簇的下面有个石莲包裹着,或许可以把整个石莲连同晶簇一起凿下来,而且完整的石莲岂不是恰巧可以作为摆件的底托?
唯一省力的电动工具风钻是用来暴力挖掘的,想要完整的把石莲弄下来,显然是不适合的。
布凡摘了手套,伸手摸了摸石莲与底下石台的连接处,那里有一条并不是很明显的凹陷带,他从腰后取下刨根和小号丁字镐,哦,还有一把别在工具带上的短凿子,叮叮当当的敲了起来。
刨根是一种类似斧子的凿锤,不过不同于斧子的刃口,刨根的刃口是横向的,这种工具的刃口并不锋利,在土工作业中,尤为适合挖掘层层沉积岩中可能存在的化石,对于破凿坚硬的石灰岩并不适合;丁字镐也称十字镐,顾名思义整体呈十字布局,它的刃口有两个,一头尖一头扁,适合抡起来破拆坚硬的泥土或者有些酥化的岩石……显然这东西也不适合在石莲与岩石地面掀开一条裂缝。
于是,想要达成愿望,短时间只能有一个法子——刨根的锤头配合坚硬的凿子,慢工细活一点点手工操作,这需要的不是力量,而是耐心与技巧。
好在无论哪一样,布凡都不缺少。
半蹲下身体,叮叮当当的转圈开凿,约莫半个多小时,石莲下面开始出现了一道裂缝,布凡的力气还在,但体力消耗产生的汗水却难以控制了。
反正慢工细活,不会有多少石屑,他便把头上的安全头盔摘了下来……
石莲与下面的石头层还是有缝隙的原本并不是一体,还是有些缝隙的……在一切都感觉有条不紊的时候,在布凡觉得再凿几下达成所愿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太阳”晶簇莫名其妙的跳了起来。
“嘭”的一下,正中布凡的额头。
“靠!”一个人闷头做事的布凡随口一声便骂了出来,然后倒在了地上,须臾之后,他的感觉就不对了,不是那种被砸了一下的昏沉,而是有什么见鬼的东西在拼命往他的额头里面钻!
撕心裂肺的疼痛或许都不及这种感觉,布凡心中只剩下了这么一个认识,连喊叫声都发不出来。
至于他的行动,根本不再受约束,剧痛难忍的他开始四处翻滚,周围丛生的晶簇仿若荆棘又好像根根短剑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但是,在这种深入地下近三十米的密闭空间,谁人能够发现他的不妥?
辗转翻滚中,布凡无意中抓住了先前被他扔到一旁的丁字镐,意识犹存的他想要打破自己的脑袋都做不到,只能紧紧地攥住镐把,沉沉地咒骂了一句“该死的!”随即便晕了过去。
除了尚存的灯光,地下没有时间概念,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金色与紫色交错的闪光之后,晕倒在地的布凡突兀地没了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