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饮的酒劲甚大,季明迷迷糊糊的往桃花仙的草庵遁去,快到地方的时候一头栽下,好在及时用兜宝护住,不然这下面的万载桃心宝瘴有够他受的。
兜宝所化云彩卷在季明身上,于这百亩瘴气中浮沉。
一场大醉,季明生生睡了七天,大醉酣睡之中,身中龙虎交媾自然运转,每每交媾循环一次,元神中的阴质便被点化一分。
这变化反应在肉身中,便是血液沉金,浓厚粘稠,好似汞金一般。
常被称为龙虎高功的筑基三境后期,其中换血大成的标志便是血如汞金,而换血圆满的标志则是髓如玉凝。
髓为生发之始,造血之本,同时肾精藏于髓,所以若要换血圆满,必是要洗髓如玉,此功一成,玉髓生发金血,形神具满。
山上诸真总说积累,这玉髓金血就是积累的体现。
厚积者,肉身如龙似虎,气血固锁身中如一炭炉,血肉内更有灵机沉淀,在龙虎交媾中玉髓金血不过自然而成,无需刻意成就。
罗姬如此,幽融子如此,修行肉身成圣之法的张霄元更是如此。
季明修行精进过猛,难有积累沉淀,若非在这东海洞天太乙青木山内几番仙缘,他又如何同山门中的几大天骄比肩,在岭中放异彩。
几颗盘中仙果,一壶春阳饮,只两日功夫,换血已是大成。
大成后,季明的肉身沉重如铅块一般,肤上一直有泛金彩,许久之后才恢复如常,此时兜云卷托此身似乎都略显费劲了一点。
后五日,全身三百七十三根骨节进入洗髓如玉的阶段。
上古道书有言,人体肉身中一共三百六十五根骨节,待肉身成圣之后,只需摇动三百六十五根骨节,便可使得肉身显圣真形,攻防一体。
在季明的双掌上多长了两指,那他身上自是有三百七十三根骨节。
这些骨节内髓季明原先要想一一洗成,若无锻体之功法,壮身之灵丹,及其一笔难以估量的灵机,如何能在三五年内完成。
然而当季明这大醉七日后醒来,肉身内的三百七十三根骨节玉髓已成,心中暗呼此番他的运道确实不错,没白白的厚下脸皮,骗了这一顿水酒果品。
那两个修行数千载的神人也是有意思,尤其是那一位神人荼,一直有接住他的话头,陪着他演完这一场戏。
在大醉中修成玉髓金血,季明心中有感虚浮,故而默默运功沉淀一番,顺便缓解大醉后的余劲。
在身下的百亩桃粉瘴气如幻海云烟似的,隐隐见到草庵一角,季明扶了扶自己的鱼尾金冠,眉头微微一皱,在兜云上忐忑的唤道:“仙子可在庵中?”
庵中无人回应,季明心中更加忐忑,恐冲撞了庵中仙子,道:“小道因有公差,得入仙山之中,偶然路过仙子道庵,若有打扰,还请仙子恕罪!”
话刚说完就后悔,这话说得和路人甲一样,实在有失风采。
“你是谁?”
那草庵中传来一道陌生的声音,软糯的女性声音,季明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显然此女能在庵中,必是与桃花仙交情匪浅。
“小道灵虚子,不知仙姑是”
“你来找我师傅,连我都不认得,该不会是哪里来的妖道吧!”
庵中女子道。
“非也!”
听到女子暗示自己的身份,季明笑着道:“我乃是太平门人,上次曾来仙山之中,得桃花仙子赏了几杯仙酿,这次有幸再入仙山,特来道谢。”
“哼哼!
空手而来,也是个不晓事的。”
听到庵中女子言语,季明面上一黑,托掌一摇,掌上的舍利瓶被摇出百滴甘霖仙水,接着洒下草庵。
“龙宫甘霖,这是给师傅送来酿酒的仙水吗?!”庵中女子惊讶了一声,而后吐槽的道:“有心倒是有心,不过这量也太少了吧!”
说罢,女子手中挥舞一幡,分开庵外的花瘴,现出真容来。
季明定神细看,那庵外有一位坤道,头戴翡玉金冠,身穿八卦綉絳衣,脚边侧卧仙鹿,背负宝剑,臂弯处靠着拂尘,恍然有神仙之状。
”不知仙姑道号名讳?”
季明降下兜云,踩实于庵前小径上,执礼问道。
庵前的坤道将拂尘一甩,近前而来,审视着季明,笑道:“你这小道姿容倒是不错,身中元阳常守,在太平山中定是个有道之士,来日或可同列仙山,倒可一交。”
“前辈谬赞。”
季明说道。
仙姑微恼道:“我金妙娘娘向来是有一说一,小道士不必作此姿态,自然一点,这样才合本如,将来四五境中才不落下乘。”
“金妙娘娘?!”
季明眼神一动,口中喃喃的道。
金妙娘娘对于小道士的反应没有意外,她虽避世多年,但是在人世间还有许多传说,于是对季明问道:“小道士可是在阳间听过我的名讳。”
“是。”
季明表情很是古怪,点了点头。
他确实知晓这前辈高真的名讳,说起来他和这金妙娘娘之间还有一些“缘分”。
在征岭南时,江浦畔前大营斗法中,那被他所伏的木叉山四将乃是南海吉鹄山玉碟洞内宫主家将,而这金妙娘娘就是那位宫主的师傅。
这一重关系,还是事后玄坛真人提点他的,让他日后在外行走小心回避玉碟洞。
“听说娘娘早年间在南海吉鹄山掌教,本朝开国年间已是修成四境,业已两三百年未曾出世,原来是在东海洞天内苦修。”
季明一副惊讶模样说道。
“不过避世两百年而已。”
金妙娘娘一副往事不值一提的神情,引季明入庵说道:“自桃花道脉传与我那徒弟之后,我便被师傅接引来此,专心于大道,并在山中日日采炼还丹,以期功行圆满。”
“恭喜娘娘,仙道可期。”
季明礼赞道。
金妙娘娘一摇拂尘,语气微沉的说道:“甚仙道,不过是能成个地仙,虽是有些逍遥,但是仍得留形住世,不得脱质为上仙。”
季明心道:“到底是仙人弟子,遁世高人,这心气志向非是常人可比。”
“小道士,可瞧见没有,师傅不在庵中,已往北海访客,你要不在庵中留宿几晚,说不定心诚有灵,能让师傅有所感应。”
金妙娘娘说道。
季明心中遗憾,本来还想找桃花仙打听一下昴日星官的事情,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金妙娘娘。
这一位虽然也是高人,但身上总有股恣意纵性之情,这让他心底有种不安,觉得这金妙娘娘非是善类,远没有桃花仙身上那股清净高远的神仙意。
想到这里,他吐出一口真炁,挥掌运起这一口真炁,挥手写就半句诗,送入庵外的百亩花瘴之内,而后便同金妙娘娘告辞。
金妙娘娘见小道士远去之后,视线看向花瘴,拂尘一扫,半句诗飘至身前,念道:“莫道人间多变迁,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着半句诗,金妙娘娘有些惊异,看这诗中似有劝解消愁之意,那小道士怎知师傅桃花仙子被贬仙山,心中苦愁难解之事。
“奇也怪哉!”
兜宝所化云彩卷在季明身上,于这百亩瘴气中浮沉。
一场大醉,季明生生睡了七天,大醉酣睡之中,身中龙虎交媾自然运转,每每交媾循环一次,元神中的阴质便被点化一分。
这变化反应在肉身中,便是血液沉金,浓厚粘稠,好似汞金一般。
常被称为龙虎高功的筑基三境后期,其中换血大成的标志便是血如汞金,而换血圆满的标志则是髓如玉凝。
髓为生发之始,造血之本,同时肾精藏于髓,所以若要换血圆满,必是要洗髓如玉,此功一成,玉髓生发金血,形神具满。
山上诸真总说积累,这玉髓金血就是积累的体现。
厚积者,肉身如龙似虎,气血固锁身中如一炭炉,血肉内更有灵机沉淀,在龙虎交媾中玉髓金血不过自然而成,无需刻意成就。
罗姬如此,幽融子如此,修行肉身成圣之法的张霄元更是如此。
季明修行精进过猛,难有积累沉淀,若非在这东海洞天太乙青木山内几番仙缘,他又如何同山门中的几大天骄比肩,在岭中放异彩。
几颗盘中仙果,一壶春阳饮,只两日功夫,换血已是大成。
大成后,季明的肉身沉重如铅块一般,肤上一直有泛金彩,许久之后才恢复如常,此时兜云卷托此身似乎都略显费劲了一点。
后五日,全身三百七十三根骨节进入洗髓如玉的阶段。
上古道书有言,人体肉身中一共三百六十五根骨节,待肉身成圣之后,只需摇动三百六十五根骨节,便可使得肉身显圣真形,攻防一体。
在季明的双掌上多长了两指,那他身上自是有三百七十三根骨节。
这些骨节内髓季明原先要想一一洗成,若无锻体之功法,壮身之灵丹,及其一笔难以估量的灵机,如何能在三五年内完成。
然而当季明这大醉七日后醒来,肉身内的三百七十三根骨节玉髓已成,心中暗呼此番他的运道确实不错,没白白的厚下脸皮,骗了这一顿水酒果品。
那两个修行数千载的神人也是有意思,尤其是那一位神人荼,一直有接住他的话头,陪着他演完这一场戏。
在大醉中修成玉髓金血,季明心中有感虚浮,故而默默运功沉淀一番,顺便缓解大醉后的余劲。
在身下的百亩桃粉瘴气如幻海云烟似的,隐隐见到草庵一角,季明扶了扶自己的鱼尾金冠,眉头微微一皱,在兜云上忐忑的唤道:“仙子可在庵中?”
庵中无人回应,季明心中更加忐忑,恐冲撞了庵中仙子,道:“小道因有公差,得入仙山之中,偶然路过仙子道庵,若有打扰,还请仙子恕罪!”
话刚说完就后悔,这话说得和路人甲一样,实在有失风采。
“你是谁?”
那草庵中传来一道陌生的声音,软糯的女性声音,季明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显然此女能在庵中,必是与桃花仙交情匪浅。
“小道灵虚子,不知仙姑是”
“你来找我师傅,连我都不认得,该不会是哪里来的妖道吧!”
庵中女子道。
“非也!”
听到女子暗示自己的身份,季明笑着道:“我乃是太平门人,上次曾来仙山之中,得桃花仙子赏了几杯仙酿,这次有幸再入仙山,特来道谢。”
“哼哼!
空手而来,也是个不晓事的。”
听到庵中女子言语,季明面上一黑,托掌一摇,掌上的舍利瓶被摇出百滴甘霖仙水,接着洒下草庵。
“龙宫甘霖,这是给师傅送来酿酒的仙水吗?!”庵中女子惊讶了一声,而后吐槽的道:“有心倒是有心,不过这量也太少了吧!”
说罢,女子手中挥舞一幡,分开庵外的花瘴,现出真容来。
季明定神细看,那庵外有一位坤道,头戴翡玉金冠,身穿八卦綉絳衣,脚边侧卧仙鹿,背负宝剑,臂弯处靠着拂尘,恍然有神仙之状。
”不知仙姑道号名讳?”
季明降下兜云,踩实于庵前小径上,执礼问道。
庵前的坤道将拂尘一甩,近前而来,审视着季明,笑道:“你这小道姿容倒是不错,身中元阳常守,在太平山中定是个有道之士,来日或可同列仙山,倒可一交。”
“前辈谬赞。”
季明说道。
仙姑微恼道:“我金妙娘娘向来是有一说一,小道士不必作此姿态,自然一点,这样才合本如,将来四五境中才不落下乘。”
“金妙娘娘?!”
季明眼神一动,口中喃喃的道。
金妙娘娘对于小道士的反应没有意外,她虽避世多年,但是在人世间还有许多传说,于是对季明问道:“小道士可是在阳间听过我的名讳。”
“是。”
季明表情很是古怪,点了点头。
他确实知晓这前辈高真的名讳,说起来他和这金妙娘娘之间还有一些“缘分”。
在征岭南时,江浦畔前大营斗法中,那被他所伏的木叉山四将乃是南海吉鹄山玉碟洞内宫主家将,而这金妙娘娘就是那位宫主的师傅。
这一重关系,还是事后玄坛真人提点他的,让他日后在外行走小心回避玉碟洞。
“听说娘娘早年间在南海吉鹄山掌教,本朝开国年间已是修成四境,业已两三百年未曾出世,原来是在东海洞天内苦修。”
季明一副惊讶模样说道。
“不过避世两百年而已。”
金妙娘娘一副往事不值一提的神情,引季明入庵说道:“自桃花道脉传与我那徒弟之后,我便被师傅接引来此,专心于大道,并在山中日日采炼还丹,以期功行圆满。”
“恭喜娘娘,仙道可期。”
季明礼赞道。
金妙娘娘一摇拂尘,语气微沉的说道:“甚仙道,不过是能成个地仙,虽是有些逍遥,但是仍得留形住世,不得脱质为上仙。”
季明心道:“到底是仙人弟子,遁世高人,这心气志向非是常人可比。”
“小道士,可瞧见没有,师傅不在庵中,已往北海访客,你要不在庵中留宿几晚,说不定心诚有灵,能让师傅有所感应。”
金妙娘娘说道。
季明心中遗憾,本来还想找桃花仙打听一下昴日星官的事情,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金妙娘娘。
这一位虽然也是高人,但身上总有股恣意纵性之情,这让他心底有种不安,觉得这金妙娘娘非是善类,远没有桃花仙身上那股清净高远的神仙意。
想到这里,他吐出一口真炁,挥掌运起这一口真炁,挥手写就半句诗,送入庵外的百亩花瘴之内,而后便同金妙娘娘告辞。
金妙娘娘见小道士远去之后,视线看向花瘴,拂尘一扫,半句诗飘至身前,念道:“莫道人间多变迁,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着半句诗,金妙娘娘有些惊异,看这诗中似有劝解消愁之意,那小道士怎知师傅桃花仙子被贬仙山,心中苦愁难解之事。
“奇也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