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闹饥荒这年,簪子怀上了。珍儿劝儿媳妇说:年景不好,大人都顾不了,就甭要这娃了。可簪子不肯,回娘家住了大半年。第二年夏天,簪子生下个小子,可是小产,不足月。珍儿常对人说:“哎呀,人家要的那娃就像个猫娃子似的,娃搁在炕上盖一个外褥褥子,都看不出外褥褥子底下有个娃儿。”但有儿还是挺心盛,给孙子取了名字叫吴银海,小名唤海海。
也许是早产的缘故,这海海体质欠缺些,刚过半岁就生病了。先是发烧,接着后脑勺和背上都长出米粒大的红点儿,很快斑点附近就出现了红晕,红晕又转成豌豆大的水泡。簪子抱着孩子一趟一趟往村里保健站跑,又是打针又是开药的,可就是不见好,孩子成天价哭闹个不停。
没法子,簪子想了想,抱起海海就往村外跑。见嫂子这般架势,叶子二话没说,也跟了出去。两人替换抱着海海,一路翻沟越岭来到了南塘的陈家,也就是簪子娘家。簪子妈当过接生婆,特疼爱外孙。见孩子出了水痘,而且还来得这么快,老人家就甭提多着急了。连一口水都没给这姑嫂俩喝,就一道去找梁医生去了。
这梁医生是早年从河南逃荒来的,医术相当不错,在临近几个村小有名气。梁医生看了看孩子的症状说:“哎呀,再迟来一天,娃就保不住了。”簪子吓得腿肚子突突直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就哭。簪子妈泪珠子一下就滚了下来,急忙哀求道:“梁医生,你可得救救额娃。”“就看这药吃下去咋样了。”梁医生一边拿药一边说。
叶子赶紧接过药粒,放到小勺子里,用小擀杖拧拧碎,倒了点温开水,用筷子搅着化化开。簪子妈一下捏住孩子的鼻子,麻利地把一勺药一下子倒进了孩子嘴里。孩子“咕咚”咽下药,“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簪子抱着孩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地哄。过了一会儿,梁医生看看了孩子,摇了下头说:“咋不见效呢?”一听梁医生这话,簪子就禁不住哭着说:“妈,这可咋办呀?”簪子妈恳求道:“你再想个法儿,梁医生。”
思量了片刻,梁医生说:“要不,再打一针。打下去还不行,额可就没法了。”“那就赶紧。”“不过,额可得说清楚,这针有危险。”“咋?”“一般额不打这针,弄不好,会有后遗症。”“噢。”簪子妈倒吸了一口气。“可不打,这娃到不了天黑。”“额苦命的儿呀。”簪子把脸贴到孩子胸前哭道。“那就打吧,有啥事有额哩。”簪子妈果断地说。
说时迟,那时快。梁医生装上针头,吸上药水,朝上推出几滴,拿药棉在娃糓子上擦了擦,“噗”一下扎进去,慢慢推完药水。这时,孩子似乎已经没什么精神了,仍合着眼,只动弹了一下,连一声也没哭。
不过,一会儿功夫,眼见着海海身上的水泡就变了颜色,似乎开始干瘪了。真是谢天谢地,海海终于得救了,大家就甭提多高兴了。叶子赶紧回柳湾报信儿去了。而簪子呢?便和孩子在娘家住了下来,直到把海海的病彻底养好。这海海,属鼠,圆圆的脸儿,大大的眼睛,不吵不闹的,煞是可爱。只是有些个瘦小,看上去不像别的娃儿那样壮壮实实的。
可不知咋的回事,在海海养病期间,珍儿也就是簪子婆一直都没去亲家看孙子。由此,也埋下了婆媳不和的根儿。当然,这是后话了。
日子过得也快,一转眼,叶子都十九了,出落得跟小葱儿似的,从头到脚透着大姑娘的气息,到了待嫁的年龄了。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叶子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端着个针线篮篮儿,跑到女同学家玩去了,当天晚上没有回家。
不知道是姑娘们商量好了的呢,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第二天吃过晚饭,叶子没出家门,而是像只羔羊似的,随妈妈坐在屋檐下摇着扇子纳凉。虽说是大夏天的,但早晚温差大,不闷热,也不潮湿。屋子里在熏艾草,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闲聊。满天繁星,偶有一阵凉风吹过,煞是凉快。
“今儿个就甭出去了,和额把那线儿拐拐。”珍儿对女儿说。“嗯。”叶子本来也没打算出去,就随口应了。娘儿俩一边拐线儿,一边聊天,叶子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说:“妈,额,额想早点结婚。”“哦?”珍儿有些惊讶地看了下女儿。“环儿都改了一年了。”叶子怕妈不同意,又加了一句。“嘿嘿,也是,这姑娘大了,搁在家里难动弹的。”
“妈……”叶子不好意思地拽了一下妈妈衣襟问:“你同意了?”“这有啥同意不同意的,都有婆家了。只是,你要是改了,往后可谁给额搭手呢。”“看你说的那,敢额改了就不来啦。”“那就不一样了。”
“妈,能早就早点给额结婚。”“这也不是你想早就能早了的,还得看人家那头呢。”“额不管,额就要早点结婚。”“这女子。那,那额抽空给你媒人说说去。”“明儿个就去。”叶子催促妈妈道。“这贼女子,说风就是雨。”“妈……”叶子拽了下妈妈的衣襟。“行行行,要改就改吧,也省得额操心。”叶子低下头,一时没有再回嘴。
“你改了,额也算了了一件大事。”珍儿又看了女儿一眼,继续一边拐线儿一边聊天儿。也许是困了想睡觉的缘故,叶子这个晚上的话并不多。此后一连几日,叶子不时催妈妈去见媒人。
这天,珍儿提上篮篮,从村里代销店买了两包点心,走叶子媒人家去了。那媒婆也是个“小脚女人”,缠着裤脚口儿,像是才感冒过似的,额头上还留着淡淡的扣过火罐的印记。珍儿和媒婆先拉了拉家常,只是临了才露了点想给女儿办婚事的意思。那媒婆也是个一点就通的主儿,答应这几天抽空到清平的张家一趟,去说说看。
农历七月初,才立过秋,黎明时分刚下过一场雨,闷热的天有了些凉快,偶尔能听见唧唧的秋虫声。下过雨嘛,田里头也不能干活。于是,一大早,媒婆一边梳着头一边对老头子说,她要去清平一趟,替叶子说说亲去。虽然家里头也有活儿要做,但因为去办好事,老头子倒也没说什么。
媒婆穿了件白色中式上衣、浅灰色中式裤子,缠好裤脚口儿,随手拿了手绢儿,又对着镜子瞧了瞧,便迈开小脚出门了。邻居见媒婆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猜这十有八、九是说媒去,免不了调侃两句,媒婆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搭讪着。
当瞅见墙上斗呀批呀的标语时,媒婆不由得想起那老光棍要批判她的话,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这说媒是积德行善的事,咱又没做过亏心事,才不怕呢。媒婆喜欢叶子这女子,她心想即使挨批,也得把叶子的事儿给办了。这柳湾离清平也就五、六里路,媒婆一路迈着小脚,赶着太阳,瞧着秋景儿,不多时便来到了清平的张家。
要说这清平的张家,按这个时候通常的说法,是个中农成份,小四合院,高门楼,大瓦房,只是一连三代的单传,人丁不旺。先前张家小伙与叶子订婚的时候,张家妈则是私下偷偷请人看了八字的。看字的人说叶子多子多福,再加上叶子本身长得一副美人坯子,且心灵手巧的,这张家自然也十分的满意。
媒婆一到张家,先是说了一通叶子如何的好看、如何的能干、打着灯笼十里八村都难找之类的话。张家妈自然是开心地要感激了一番,然后说儿子已经从部队上复员了,想早一点抱上孙子,要媒婆给亲家母好好说说,趁早把两个孩子的婚事给办了。就这么巧,两头的人可真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这媒婆自有她的道道,人家接过话茬,却又说了一通吴家就叶子一个姑娘、如何舍不得之类的话。一听这话,那张家妈倒是真有些急了,一再地拜托媒婆跟吴家通融通融。而媒婆呢?则只是笑着不答。张家妈好说歹说,那媒婆才答应回头给叶子妈说说看。张家妈自然又是感激,又是送点心的。就这样,媒婆这么一来二去的,便定在种小麦之前给叶子办婚礼。
典礼那天,张家迎亲的抬着彩礼儿,新郎官一身草绿色的确良军装,戴着一朵大红花,推一辆飘着红绸带的自行车,在柳湾一群男男女女、老的少的围观下,大大方方地来到了吴家。
尽管年景不好,庄户人手里拮据,但婚礼是女儿一辈子的大事,吴家还是按庄户人的习惯,请了厨子,摆了十几桌薄酒,把亲戚朋友和本巷子里的邻居包括叶子的好友环儿、娥儿和她们爹妈在内,都一起请来,吃了一餐喜酒儿。
叶子也穿着草绿色的确良军装,戴着一朵大红花,推一辆飘着红绸带的自行车,由娘家送亲的人陪着,跟着新郎官和迎亲的人去了张家。
嫁女儿是小,娶媳妇是大。张家更是尽其所有,甚至借了些饥荒,摆了几十桌宴席,当着众人宣读了结婚证书,向***像三鞠躬。虽然说这年月不许使用鼓乐,但张家还是悄悄弄来一面鼓,让孩子们使劲敲了敲,放了一通鞭炮,热闹了一番,算是办了个像样的婚礼。
洞房花烛夜,邻居都跑来闹洞房。嬉闹中,只见主场人挥舞着尺棒儿(尺棒儿,是乡下女人丈量土布时所用的尺子,通常比市尺要大一点),要新郎新娘合着演一些稀奇古怪的节目。要是新人敷衍了事或者不听指挥,主场人就用尺棒敲打那老要通融通融的新郎官。在柿子湾一带,大凡闹洞房都有两个保留节目,一个是“吃过桥烟”,另一个就是“掏鸽娃儿”。
吃过桥烟,就是让新娘用双唇轻轻地含住一支香烟的中段,但不能湿了香烟的卷纸儿;再让新郎紧靠新娘,贴着新娘脸蛋儿含住香烟的一端;然后一只手搂住新娘的肩和头,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点着的火柴,伸到新娘脸蛋另一侧,用手背护着新娘脸蛋儿以防烫着,最后把新娘含着中段的香烟的另一端给点着了。
至于掏鸽娃嘛,那便是压轴戏了,就是要新郎在洞房里当着大家的面,想方设法撩起新娘的上衣,把新娘那一对儿白嫩、含羞的“鸽娃”都露出来,给大伙儿瞧上一眼。每到演这一出时,大凡遇到有性格的新娘,那两个新人在炕上就像摔跤一样,搬过来挣过去的,新郎官要不使出浑身解数,那是难掏出新娘那对白嫩的“鸽娃”的。只有掏过“鸽娃”,这闹洞房才会在满意的嬉笑声中曲终人散的。
叶子嫁到清平,邻居没有不夸新娘长得好看的。张家爹妈成天价乐得合不拢嘴,盼着早点抱上孙子呢。可眊上这叶子似乎有些个不踏实。
也许是早产的缘故,这海海体质欠缺些,刚过半岁就生病了。先是发烧,接着后脑勺和背上都长出米粒大的红点儿,很快斑点附近就出现了红晕,红晕又转成豌豆大的水泡。簪子抱着孩子一趟一趟往村里保健站跑,又是打针又是开药的,可就是不见好,孩子成天价哭闹个不停。
没法子,簪子想了想,抱起海海就往村外跑。见嫂子这般架势,叶子二话没说,也跟了出去。两人替换抱着海海,一路翻沟越岭来到了南塘的陈家,也就是簪子娘家。簪子妈当过接生婆,特疼爱外孙。见孩子出了水痘,而且还来得这么快,老人家就甭提多着急了。连一口水都没给这姑嫂俩喝,就一道去找梁医生去了。
这梁医生是早年从河南逃荒来的,医术相当不错,在临近几个村小有名气。梁医生看了看孩子的症状说:“哎呀,再迟来一天,娃就保不住了。”簪子吓得腿肚子突突直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就哭。簪子妈泪珠子一下就滚了下来,急忙哀求道:“梁医生,你可得救救额娃。”“就看这药吃下去咋样了。”梁医生一边拿药一边说。
叶子赶紧接过药粒,放到小勺子里,用小擀杖拧拧碎,倒了点温开水,用筷子搅着化化开。簪子妈一下捏住孩子的鼻子,麻利地把一勺药一下子倒进了孩子嘴里。孩子“咕咚”咽下药,“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簪子抱着孩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地哄。过了一会儿,梁医生看看了孩子,摇了下头说:“咋不见效呢?”一听梁医生这话,簪子就禁不住哭着说:“妈,这可咋办呀?”簪子妈恳求道:“你再想个法儿,梁医生。”
思量了片刻,梁医生说:“要不,再打一针。打下去还不行,额可就没法了。”“那就赶紧。”“不过,额可得说清楚,这针有危险。”“咋?”“一般额不打这针,弄不好,会有后遗症。”“噢。”簪子妈倒吸了一口气。“可不打,这娃到不了天黑。”“额苦命的儿呀。”簪子把脸贴到孩子胸前哭道。“那就打吧,有啥事有额哩。”簪子妈果断地说。
说时迟,那时快。梁医生装上针头,吸上药水,朝上推出几滴,拿药棉在娃糓子上擦了擦,“噗”一下扎进去,慢慢推完药水。这时,孩子似乎已经没什么精神了,仍合着眼,只动弹了一下,连一声也没哭。
不过,一会儿功夫,眼见着海海身上的水泡就变了颜色,似乎开始干瘪了。真是谢天谢地,海海终于得救了,大家就甭提多高兴了。叶子赶紧回柳湾报信儿去了。而簪子呢?便和孩子在娘家住了下来,直到把海海的病彻底养好。这海海,属鼠,圆圆的脸儿,大大的眼睛,不吵不闹的,煞是可爱。只是有些个瘦小,看上去不像别的娃儿那样壮壮实实的。
可不知咋的回事,在海海养病期间,珍儿也就是簪子婆一直都没去亲家看孙子。由此,也埋下了婆媳不和的根儿。当然,这是后话了。
日子过得也快,一转眼,叶子都十九了,出落得跟小葱儿似的,从头到脚透着大姑娘的气息,到了待嫁的年龄了。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叶子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端着个针线篮篮儿,跑到女同学家玩去了,当天晚上没有回家。
不知道是姑娘们商量好了的呢,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第二天吃过晚饭,叶子没出家门,而是像只羔羊似的,随妈妈坐在屋檐下摇着扇子纳凉。虽说是大夏天的,但早晚温差大,不闷热,也不潮湿。屋子里在熏艾草,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闲聊。满天繁星,偶有一阵凉风吹过,煞是凉快。
“今儿个就甭出去了,和额把那线儿拐拐。”珍儿对女儿说。“嗯。”叶子本来也没打算出去,就随口应了。娘儿俩一边拐线儿,一边聊天,叶子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说:“妈,额,额想早点结婚。”“哦?”珍儿有些惊讶地看了下女儿。“环儿都改了一年了。”叶子怕妈不同意,又加了一句。“嘿嘿,也是,这姑娘大了,搁在家里难动弹的。”
“妈……”叶子不好意思地拽了一下妈妈衣襟问:“你同意了?”“这有啥同意不同意的,都有婆家了。只是,你要是改了,往后可谁给额搭手呢。”“看你说的那,敢额改了就不来啦。”“那就不一样了。”
“妈,能早就早点给额结婚。”“这也不是你想早就能早了的,还得看人家那头呢。”“额不管,额就要早点结婚。”“这女子。那,那额抽空给你媒人说说去。”“明儿个就去。”叶子催促妈妈道。“这贼女子,说风就是雨。”“妈……”叶子拽了下妈妈的衣襟。“行行行,要改就改吧,也省得额操心。”叶子低下头,一时没有再回嘴。
“你改了,额也算了了一件大事。”珍儿又看了女儿一眼,继续一边拐线儿一边聊天儿。也许是困了想睡觉的缘故,叶子这个晚上的话并不多。此后一连几日,叶子不时催妈妈去见媒人。
这天,珍儿提上篮篮,从村里代销店买了两包点心,走叶子媒人家去了。那媒婆也是个“小脚女人”,缠着裤脚口儿,像是才感冒过似的,额头上还留着淡淡的扣过火罐的印记。珍儿和媒婆先拉了拉家常,只是临了才露了点想给女儿办婚事的意思。那媒婆也是个一点就通的主儿,答应这几天抽空到清平的张家一趟,去说说看。
农历七月初,才立过秋,黎明时分刚下过一场雨,闷热的天有了些凉快,偶尔能听见唧唧的秋虫声。下过雨嘛,田里头也不能干活。于是,一大早,媒婆一边梳着头一边对老头子说,她要去清平一趟,替叶子说说亲去。虽然家里头也有活儿要做,但因为去办好事,老头子倒也没说什么。
媒婆穿了件白色中式上衣、浅灰色中式裤子,缠好裤脚口儿,随手拿了手绢儿,又对着镜子瞧了瞧,便迈开小脚出门了。邻居见媒婆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猜这十有八、九是说媒去,免不了调侃两句,媒婆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搭讪着。
当瞅见墙上斗呀批呀的标语时,媒婆不由得想起那老光棍要批判她的话,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这说媒是积德行善的事,咱又没做过亏心事,才不怕呢。媒婆喜欢叶子这女子,她心想即使挨批,也得把叶子的事儿给办了。这柳湾离清平也就五、六里路,媒婆一路迈着小脚,赶着太阳,瞧着秋景儿,不多时便来到了清平的张家。
要说这清平的张家,按这个时候通常的说法,是个中农成份,小四合院,高门楼,大瓦房,只是一连三代的单传,人丁不旺。先前张家小伙与叶子订婚的时候,张家妈则是私下偷偷请人看了八字的。看字的人说叶子多子多福,再加上叶子本身长得一副美人坯子,且心灵手巧的,这张家自然也十分的满意。
媒婆一到张家,先是说了一通叶子如何的好看、如何的能干、打着灯笼十里八村都难找之类的话。张家妈自然是开心地要感激了一番,然后说儿子已经从部队上复员了,想早一点抱上孙子,要媒婆给亲家母好好说说,趁早把两个孩子的婚事给办了。就这么巧,两头的人可真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这媒婆自有她的道道,人家接过话茬,却又说了一通吴家就叶子一个姑娘、如何舍不得之类的话。一听这话,那张家妈倒是真有些急了,一再地拜托媒婆跟吴家通融通融。而媒婆呢?则只是笑着不答。张家妈好说歹说,那媒婆才答应回头给叶子妈说说看。张家妈自然又是感激,又是送点心的。就这样,媒婆这么一来二去的,便定在种小麦之前给叶子办婚礼。
典礼那天,张家迎亲的抬着彩礼儿,新郎官一身草绿色的确良军装,戴着一朵大红花,推一辆飘着红绸带的自行车,在柳湾一群男男女女、老的少的围观下,大大方方地来到了吴家。
尽管年景不好,庄户人手里拮据,但婚礼是女儿一辈子的大事,吴家还是按庄户人的习惯,请了厨子,摆了十几桌薄酒,把亲戚朋友和本巷子里的邻居包括叶子的好友环儿、娥儿和她们爹妈在内,都一起请来,吃了一餐喜酒儿。
叶子也穿着草绿色的确良军装,戴着一朵大红花,推一辆飘着红绸带的自行车,由娘家送亲的人陪着,跟着新郎官和迎亲的人去了张家。
嫁女儿是小,娶媳妇是大。张家更是尽其所有,甚至借了些饥荒,摆了几十桌宴席,当着众人宣读了结婚证书,向***像三鞠躬。虽然说这年月不许使用鼓乐,但张家还是悄悄弄来一面鼓,让孩子们使劲敲了敲,放了一通鞭炮,热闹了一番,算是办了个像样的婚礼。
洞房花烛夜,邻居都跑来闹洞房。嬉闹中,只见主场人挥舞着尺棒儿(尺棒儿,是乡下女人丈量土布时所用的尺子,通常比市尺要大一点),要新郎新娘合着演一些稀奇古怪的节目。要是新人敷衍了事或者不听指挥,主场人就用尺棒敲打那老要通融通融的新郎官。在柿子湾一带,大凡闹洞房都有两个保留节目,一个是“吃过桥烟”,另一个就是“掏鸽娃儿”。
吃过桥烟,就是让新娘用双唇轻轻地含住一支香烟的中段,但不能湿了香烟的卷纸儿;再让新郎紧靠新娘,贴着新娘脸蛋儿含住香烟的一端;然后一只手搂住新娘的肩和头,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点着的火柴,伸到新娘脸蛋另一侧,用手背护着新娘脸蛋儿以防烫着,最后把新娘含着中段的香烟的另一端给点着了。
至于掏鸽娃嘛,那便是压轴戏了,就是要新郎在洞房里当着大家的面,想方设法撩起新娘的上衣,把新娘那一对儿白嫩、含羞的“鸽娃”都露出来,给大伙儿瞧上一眼。每到演这一出时,大凡遇到有性格的新娘,那两个新人在炕上就像摔跤一样,搬过来挣过去的,新郎官要不使出浑身解数,那是难掏出新娘那对白嫩的“鸽娃”的。只有掏过“鸽娃”,这闹洞房才会在满意的嬉笑声中曲终人散的。
叶子嫁到清平,邻居没有不夸新娘长得好看的。张家爹妈成天价乐得合不拢嘴,盼着早点抱上孙子呢。可眊上这叶子似乎有些个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