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发生了什么,李慢侯不知道,但他确实吓了一大跳,本能的攀住绳索快速往上游,根本没功夫注意他抓的绳索,根本就不是打捞船上的钢索……
虽然说吓了一跳,但是李慢侯并不惊慌,从事这行业好多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要不是过于大意,想不到在汴河里捞块破石头还能发生意外,他甚至都不会被吓一跳。
李慢侯是一家专业的打捞公司的合伙人,他公司经营的项目比较特别,专门打捞沉船,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古物,其实就是一家探宝公司,在国外类似的公司很多,许多做的都很大,在国内倒是不多,因为法律问题国内更多的是文物部门的打捞局在做类似项目。所以李慢侯的公司,极少做国内业务,常做的一般都是在公海上循着古代航路勘探沉船并进行打捞发掘。只有跟国内的政府部门合作的情况下,才偶尔会在近海展开业务。
之所以接这单内河业务,还是因为关系。倒不是说托关系找业务,恰恰相反,是因为关系而推诿不了业务。因为这是他爷爷给他下的死命令,他必须干这一单注定赔钱的买卖。
李慢侯的爷爷是中国中部一座小城市的考古所的退休人员,一辈子清贫,却安贫乐道,还自认为这是良好的品质,给李慢侯起的名字就有“轻公卿,慢王侯”的意思。除了爷爷,李慢侯一家基本上跟文物部门这个清水衙门都有关联,父亲是考古所的古文字专家,母亲是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后来调去了当地博物馆。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李慢侯难免继承了一些家学,他爷爷也下了很大功夫希望将李慢侯朝这个方向培养。从小,李慢侯在寒暑假期间,就常出没在一些考古工地上玩闹,或者被爷爷带着走遍各大博物馆。
如果时间还是如同马车一般缓慢,李慢侯很可能也成为一个安安静静坐在博物馆或者考古所里的安静的人,可惜时代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玩古物行业突然就热起来,形成一股全民收藏的热潮。这股热潮也不可避免的吹进了考古所,考古所的二代,像李慢侯父亲那代人,大多还能子承父业继续留在考古所,可到了第三代,但凡有点能力的,无不选择跳出这个清水衙门,在古玩热中淘金去了。
时代的变迁,导致在李慢侯的教育问题上,也让家庭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爷爷依然坚持让李慢侯继续从事考古工作,但母亲却坚决反对,父亲夹在中间,基本不表达意见。
最后的决定权很幸运的落到李慢侯自己手里,而他对考古真的没什么兴趣。跟他的名字相反,李慢侯缺乏祖辈人身上的静气,根本闲不住,名字叫做慢侯,可同学叫的外号却是快猴儿。他从小就淘气,也没什么特定的兴趣,什么都想尝试,有几年甚至迷上了武术,跟考古所一个老头学了好几年少林拳,就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学习。
幸好他有一个好脑子,在没怎么专心努力的情况下,一路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大学是上了,但未来的前途依然未卜,学校太过普通,完全没什么竞争力,甚至随着社会发展,清贫的考古所都很难进了,母亲对李慢侯的前途充满忧虑。
越是临近大学毕业,母亲的焦虑就越重。最终母亲甚至放下了跟爷爷十几年来的分歧,转而考虑让李慢侯考进考古所,继续留在这个她认为世界上最苦的地方。可这时候,李慢侯却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出国留学。
这个决定让家庭震动不小,但是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所有长辈难得的没有分歧,决定支持李慢侯出国,唯一的担心是李慢侯根本申请不上国外的大学,甚至是自费都不行。
结果出乎意料,大四的李慢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不但让自己的各门必修和专业课成绩变得极为优异,而且雅思考了接近满分的成绩,最后得到了一个公费留学名额。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存在,因为他接受他申请的学校实在是太牛了,英国剑桥大学。他当初申请的国外大学实在太多了,剑桥录取他,他自己都不敢想象。后来才知道,竟然跟他的家事背景也有关系,因为他全家的背景,让剑桥历史系一个教授选择了他。
这个结果在他的小家庭当然是一个喜讯,甚至他家所在的那一小片区域,他都成了一个榜样。他母亲的脸上十多年来的焦虑神色,也终于消散了,接受别人夸赞的时候,脸上始终神采飞扬的传授教育经验。只是母亲一直不知道,李慢侯突然奋发努力的原因,并不是她认为的不想回考古所,而是只想离开这个地方,去一个越远越好的远方。
逃避的原因,母亲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李慢侯永远都不可能说出来。他永远无法接受,当亲眼看到他自认为纯洁的女友,坐上了富裕同学豪车的景象,之后俩人分手虽然是李慢侯先提出来的,但他永远无法释怀,这件事对他人生价值观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这种价值观的剧烈扭转,一直伴随了他整个留学时期,那时候他简直就是一个财迷。他是公费留学,母亲靠帮人修复文物积累的那笔用来供他读书的丰厚的私房钱,他是一分都没花过,但却用这笔钱赚了更多的钱。
很长一段时间,他沉迷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场,淘换了数不清的古玩小件。英国人祖上牛的时候实在是太牛了,打遍世界,也掠夺了世界,因此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渠道流入英国的古物文玩实在是数不胜数,所以李慢侯还真的淘到了一些好东西,大的漏虽然没捡到,可小漏是有不少的,也成了他后来常常拿出来吹牛的资历,但他不会拿出来吹的是,他上的当比捡的漏更多。
英国佬又不是傻子,他们也是会上网的,他们也是知道中国古物的价值的。不能排除八十年代,中国人刚刚走出国门的时候,英国某些普通人将家里发现没用的中国官窑花瓶摆上跳蚤市场贱卖的可能,但当中国人已经在全世界享有土豪名声的时候,英国还有这样的人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只是这种故事流传的太广,导致李慢侯也轻信了。
所以他一开始竟然被一些看似淳朴的旧物店的英国佬坑了不少回,后来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才知道事情复杂着呢,许多英国人就是靠坑不懂行的中国人发财的,他们讲一个祖上当过兵去过中国的故事,拿几件做旧的西贝货很容易让半吊子的土豪掏钱。
李慢侯当然不是半吊子,他更懂行一些,自幼耳濡目染的经验,虽然称不上专家,但也不可能被普通的假货骗过去。那些能让他打眼的假货,其实都做的相当有水准,因此大多数这类假货他最后都脱手了。
李慢侯也坑人,但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专挑那些并不是真心喜爱,只是附庸风雅的,来英国留学镀金的富家子弟下手。这些富家子弟买了水货,大多不是为了收藏,多是拿来在女孩面前炫耀,吹嘘他们的眼力,吹嘘他们在跳蚤市场低价买了宝贝。
这种事虽然能挣钱,但干的多了也挺没意思。主要是李慢侯说服不了自己,因为他总觉得在国外自己人坑自己人实在是一件最下作的事情。因此他很快也就收手了,他的第一桶金也不是坑人得来的,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赚的。
由于发现跳蚤市场水太深,而且捡漏的概率几乎为零,李慢侯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发横财的心思。但英国存留的国外古玩确实非常多,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挖掘的方式很多。李慢侯开始走正规渠道,开始成为各种拍卖会的常客。
他手里的资金,还无法让他交得起最顶级的拍卖会保证金,因此他经常出入中小型拍卖会,而且主要是中国古玩的拍卖会,偶尔会涉猎亚洲其他地区的古物,但其他类别的他一般不碰。主要是上当上出了经验,不熟的东西根本不敢碰。
是的,拍卖会上也会卖假货,即便最顶级的拍卖行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卖的都是极其逼真的假货,是连一流的鉴定师都能骗过的假货。
李慢侯小心翼翼,加上拍卖行毕竟相对正规,因此他基本上没有再上过当。失手也有,不过也是买贵了,而不是买假了。
托国内古玩价格连年上涨的福,多数时候,李慢侯还是有的赚。只是这行竞争激烈,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人跟自己人争。李慢侯甚至出入过许多场全部是中国人组成的英国拍卖会。中国人的积极参与,甚至一度改变了英国拍卖行业的规则。因为多数由中国人参与的拍卖会,中国同行之间会私下串联,竞拍的时候,往往不会出高价,最后英国人甚至开始限制中国古玩拍卖场上的中国人数比例,规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其他国家参与者才会进行拍卖。
由于竞争如此激烈,其实差价就很小了,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太低,李慢侯参加过的大多数拍卖会上,都有国内的收藏家,坐飞机专门来参加拍卖的,有些甚至是很小的拍卖会,都有国内的人前来。因此从英国淘宝,然后转给国内藏家,越来越不容易。
不过多少都有的赚,而且运气好的时候,也会发上一笔横财。李慢侯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这么得来的。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英国一个小地方拍卖行准备拍卖一批物品,其中有一个明代瓷杯吸引了李慢侯。
李慢侯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番,认定那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但拍卖底价定的极低,低到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也不敢相信那种等级的文物会在一个乡下小城拍卖。但他还是参加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一次司法拍卖,物品属于一个破产富豪所有,政府查封之后进行拍卖,用来偿还债务。因此才会出现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同时英国司法部门对文物鉴定出现了失误,才给了一个极低的定价,也没有拿到大城市去拍,而是跟地产、珠宝等其他财产一起,进行普通拍卖。
当天运气不好,大雪漫天,幸好李慢侯提前两天就到了地方,否则根本就来不及参加。当天运气真好,因为当开始拍卖的时候,李慢侯发现,连他一起,竟然只有两个竞拍者,其中一个是本地人。
本地人看中了房产,拍卖开始后,他举了一个底价,李慢侯没有抬价,最后以底价成交。当李慢侯举价瓷杯的时候,本地人投桃报李没有争抢,让李慢侯捡了一个大漏。这场拍卖会,最后基本上让两个人以底价瓜分。
最后那只一千英镑拍下的瓷杯,几日后就有买主主动找上门来,以三百万的巨资从李慢侯手里接走。后来李慢侯才知道,看上这只瓷杯的国人极多,当时至少有不下十人专门从国内飞往英国准备抢这件宝贝,可惜一场大雪成全了李慢侯。
发了这笔横财之后,李慢侯慢慢就退出了古玩行业。一来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无利可图,二来是他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李慢侯学习出现了问题,让教授十分不满,甚至威胁要开除他,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之所以无心学习,除了醉心于发财,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让李慢侯十分不满。他被招来英国,是因为教授希望引入中国人的视角展开他的研究,可笑的是,他研究的是中国历史。李慢侯从中国到英国来读中国历史,尽管对他母亲和整个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件喜事,急于逃离的李慢侯也无所谓,但当认真面对学业的时候,李慢侯在认识中,却总觉得滑稽。仅仅是逻辑上的讽刺感,还不至于让李慢侯产生抵触,因为尽管滑稽和讽刺,但研究中国历史的中心,在国际上公认的就是在英国或者法国。让李慢侯抵触的,是教授自称是站在世界视角上研究中国历史,可李慢侯却强烈的感觉到,教授只是站在西方和白人的视角上看待和解读中国和中国历史。
更让李慢侯感到无法接受的是,教授一次次声称希望引入李慢侯中国人的视角,可一次次根本不接受李慢侯的意见,而且一次次强迫李慢侯接受他所谓的“中国人视角”,这造成了李慢侯和教授之间的深刻矛盾,甚至让他一度打算退学。
几年的沉浮,让李慢侯不再轻狂,也不再执着,权衡之下,他觉得还是要拿到文凭,否则他实在无法想像要如何向母亲交代。他很聪明,几经改动之后,终于拿出了让教授勉强接受的论文,勉强毕业。
毕业之后,李慢侯突然又有些无所适从了。他突然不知道他该干些什么了,去留学的初衷是为了逃避,可几年之后,初衷早都不在介怀,面对新的人生,完全失去了方向。
他学有所成,所学虽是冷门,可从业者也寡,以他的学历,完全可以在一个普通大学里做个普通讲师,发表几篇论文后没准能评上一个职称。但这种人生让他完全提不起兴趣,他学的是历史,在世界一流的大学,跟随世界一流的教授学习的历史,可他的世界观却完全是反历史的,至少是反历史学的。
他学了历史,却缺乏对历史学的敬畏,他一点也不崇敬这门学科。他不认为人类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学到哪怕任何一点经验教训,人类的历史总是周而复始,所有犯过的错误总是一次又一次改头换面后重复出现。
在他看来,历史学,不过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生活的相同的或不同的人所留下的一些残迹罢了,如果历史学有那么一丁点价值的话,也不过是某些人可能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两千年依旧值得被铭记罢了,除此之外,毫无价值。
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李慢侯回国后很是丧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出现某国外打捞公司在南海打捞出了中国古沉船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李慢侯突然生起了一点兴趣,或许是为了给自己丧的人生增加一些趣味,仅仅是一点兴趣,就让他选择砸上全部身家,与人合伙建立了一家国际最高标准的打捞公司。
虽然由于法律和监管的问题,受到管辖和限制很多,但国内类似公司也不多,竞争者非常少,李慢侯雇佣最优秀的人员,租用最顶级的设备,公司发展的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航道上,国际打捞公司最大竞争对手。不过一直很少参与内河业务,主要原因甚至不是司法问题,主要是利润丰厚的海洋打捞都做不过来,根本顾不上开发内河业务,这次在汴河上打捞石头这还是头一遭。
这头一遭就不得不做,不容拒绝。因为是爷爷亲自打电话下的命令,开始李慢侯还很意外,因为这几年跟爷爷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老爷子别说主动给李慢侯打电话,李慢侯打过去的电话老爷子都不肯接。原因是李慢侯的公司将南海地区一艘古船上打捞上来的瓷器,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拍卖掉了,许多藏品落入了外国买家手中。这让老爷子非常不满,老爷子不希望任何一件古物流出去,为此他联系了国内许多博物馆,可惜都给不出让人满意的价格。最后孙子将大多数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了出去,老爷子无法接受这种结果,跟孙子闹起了脾气。
李慢侯也很无奈,跟他爷爷不同,那些打捞上来的古物,对老爷子来说,带有某种神圣性,哪怕一件落入私人手中,在老爷子看来都是亵渎,落入外国人手中,那简直就是卖国,可对李慢侯来说,那些都是商品,是私有产权的商品,他的公司在公海里打捞出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他的公司就有完全的处置权。私人感情上,李慢侯当然也希望又国内的公共机构买下这些古物,但价格一定要公道。最后在价格上没有谈拢,他才选择了公开拍卖,作为心理的弥补以及一些商业手段,他也将一些珍品赠与了国内一些相关博物馆,可这并没有得到爷爷的原谅,同时在舆论上也惹出了不小的风波。
这次爷爷低下头给李慢侯打电话,为的是家乡附近汴河河道中发现的一块石头,一块不应该属于汴河的石头。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石头,否则也不需要打捞。被发现是因为盗采河沙的一艘小船设备被撞坏,然后深入河底发现是一块巨石。警察打击盗采,侦讯到了这个情况,认为有价值,转给了考古所。
考古所经过具体考察,确定巨石是一块南方的太湖石,年代很久远,根据一些附属物,大致可以判断是唐宋时期掉落河底的。更进一步的考察,让考古所联系到了宋代宋徽宗时期修建皇家园林艮岳,从南方大量采挖太湖石,劳民伤财,就是水浒传中所描述的花石纲。
修建艮岳在历史上被作为宋徽宗荒淫无道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被认为是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标志,如果真是艮岳花石纲,那就是很有研究价值,很可能是这座小城市最近几年最大的考古发现。因此考古所十分重视,积极联系打捞,但是考古他们还有些经验,打捞能力就有所欠缺。找专业的打捞公司,考古所经费困难,向上级部门申请,支援力量又一时抽调不过来。毕竟国家打捞局的任务太多,这种小发现他们一时间还顾不上。
此时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而且完全走了样,当地人谣传说发现了了不起的宝贝。甚至已经有些文物贩子在周边出没,他们鼓动周边村民,试图捞取宝物。考古所和当地警局已经跟村民有多次冲突,快要封锁不住现场了。
考古所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想起了李慢侯,找到了李慢侯的爷爷。老爷子这才给孙子下了死命令。
如果是以前,李慢侯肯定不愿意接手这种业务,考古所给不了几个钱,而他动用租赁的世界顶级设备,最优秀的人员来做这种事,肯定是亏本的。但爷爷打了电话,他也希望借此机会跟爷爷和好,同时觉得这也是老爷子给爷俩和好的一个台阶,所以一个屁都没敢放,立刻就答应下来。
本以为就是一个小工程,用不了几天就能完工。一开始也很顺利,托底钢梁安装到位,各种钢索也安装到了各个经过计算的部位,可起重船开动后,却拉不动。
工作人员经过多次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起重船设备功率正常,钢梁、钢索布置位置也合理,没有任何理由拖不动。多次尝试失败后,李慢侯决定亲自下水查看。
就在他穿戴着潜水设备,仔仔细细查看的时候,突然假山一般的巨石摇晃起来。他不由暗骂,他以为这是一次意外,一次低级错误。人员还在现场的时候,起重船怎么能启动呢?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
憋着一口气,打算游上水面后从重处罚操作人员,可当他终于浮出水面的时候,他自己就先愣了,起重船不见了!
虽然说吓了一跳,但是李慢侯并不惊慌,从事这行业好多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要不是过于大意,想不到在汴河里捞块破石头还能发生意外,他甚至都不会被吓一跳。
李慢侯是一家专业的打捞公司的合伙人,他公司经营的项目比较特别,专门打捞沉船,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古物,其实就是一家探宝公司,在国外类似的公司很多,许多做的都很大,在国内倒是不多,因为法律问题国内更多的是文物部门的打捞局在做类似项目。所以李慢侯的公司,极少做国内业务,常做的一般都是在公海上循着古代航路勘探沉船并进行打捞发掘。只有跟国内的政府部门合作的情况下,才偶尔会在近海展开业务。
之所以接这单内河业务,还是因为关系。倒不是说托关系找业务,恰恰相反,是因为关系而推诿不了业务。因为这是他爷爷给他下的死命令,他必须干这一单注定赔钱的买卖。
李慢侯的爷爷是中国中部一座小城市的考古所的退休人员,一辈子清贫,却安贫乐道,还自认为这是良好的品质,给李慢侯起的名字就有“轻公卿,慢王侯”的意思。除了爷爷,李慢侯一家基本上跟文物部门这个清水衙门都有关联,父亲是考古所的古文字专家,母亲是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后来调去了当地博物馆。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李慢侯难免继承了一些家学,他爷爷也下了很大功夫希望将李慢侯朝这个方向培养。从小,李慢侯在寒暑假期间,就常出没在一些考古工地上玩闹,或者被爷爷带着走遍各大博物馆。
如果时间还是如同马车一般缓慢,李慢侯很可能也成为一个安安静静坐在博物馆或者考古所里的安静的人,可惜时代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玩古物行业突然就热起来,形成一股全民收藏的热潮。这股热潮也不可避免的吹进了考古所,考古所的二代,像李慢侯父亲那代人,大多还能子承父业继续留在考古所,可到了第三代,但凡有点能力的,无不选择跳出这个清水衙门,在古玩热中淘金去了。
时代的变迁,导致在李慢侯的教育问题上,也让家庭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爷爷依然坚持让李慢侯继续从事考古工作,但母亲却坚决反对,父亲夹在中间,基本不表达意见。
最后的决定权很幸运的落到李慢侯自己手里,而他对考古真的没什么兴趣。跟他的名字相反,李慢侯缺乏祖辈人身上的静气,根本闲不住,名字叫做慢侯,可同学叫的外号却是快猴儿。他从小就淘气,也没什么特定的兴趣,什么都想尝试,有几年甚至迷上了武术,跟考古所一个老头学了好几年少林拳,就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学习。
幸好他有一个好脑子,在没怎么专心努力的情况下,一路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大学是上了,但未来的前途依然未卜,学校太过普通,完全没什么竞争力,甚至随着社会发展,清贫的考古所都很难进了,母亲对李慢侯的前途充满忧虑。
越是临近大学毕业,母亲的焦虑就越重。最终母亲甚至放下了跟爷爷十几年来的分歧,转而考虑让李慢侯考进考古所,继续留在这个她认为世界上最苦的地方。可这时候,李慢侯却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出国留学。
这个决定让家庭震动不小,但是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所有长辈难得的没有分歧,决定支持李慢侯出国,唯一的担心是李慢侯根本申请不上国外的大学,甚至是自费都不行。
结果出乎意料,大四的李慢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不但让自己的各门必修和专业课成绩变得极为优异,而且雅思考了接近满分的成绩,最后得到了一个公费留学名额。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存在,因为他接受他申请的学校实在是太牛了,英国剑桥大学。他当初申请的国外大学实在太多了,剑桥录取他,他自己都不敢想象。后来才知道,竟然跟他的家事背景也有关系,因为他全家的背景,让剑桥历史系一个教授选择了他。
这个结果在他的小家庭当然是一个喜讯,甚至他家所在的那一小片区域,他都成了一个榜样。他母亲的脸上十多年来的焦虑神色,也终于消散了,接受别人夸赞的时候,脸上始终神采飞扬的传授教育经验。只是母亲一直不知道,李慢侯突然奋发努力的原因,并不是她认为的不想回考古所,而是只想离开这个地方,去一个越远越好的远方。
逃避的原因,母亲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李慢侯永远都不可能说出来。他永远无法接受,当亲眼看到他自认为纯洁的女友,坐上了富裕同学豪车的景象,之后俩人分手虽然是李慢侯先提出来的,但他永远无法释怀,这件事对他人生价值观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这种价值观的剧烈扭转,一直伴随了他整个留学时期,那时候他简直就是一个财迷。他是公费留学,母亲靠帮人修复文物积累的那笔用来供他读书的丰厚的私房钱,他是一分都没花过,但却用这笔钱赚了更多的钱。
很长一段时间,他沉迷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场,淘换了数不清的古玩小件。英国人祖上牛的时候实在是太牛了,打遍世界,也掠夺了世界,因此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渠道流入英国的古物文玩实在是数不胜数,所以李慢侯还真的淘到了一些好东西,大的漏虽然没捡到,可小漏是有不少的,也成了他后来常常拿出来吹牛的资历,但他不会拿出来吹的是,他上的当比捡的漏更多。
英国佬又不是傻子,他们也是会上网的,他们也是知道中国古物的价值的。不能排除八十年代,中国人刚刚走出国门的时候,英国某些普通人将家里发现没用的中国官窑花瓶摆上跳蚤市场贱卖的可能,但当中国人已经在全世界享有土豪名声的时候,英国还有这样的人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只是这种故事流传的太广,导致李慢侯也轻信了。
所以他一开始竟然被一些看似淳朴的旧物店的英国佬坑了不少回,后来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才知道事情复杂着呢,许多英国人就是靠坑不懂行的中国人发财的,他们讲一个祖上当过兵去过中国的故事,拿几件做旧的西贝货很容易让半吊子的土豪掏钱。
李慢侯当然不是半吊子,他更懂行一些,自幼耳濡目染的经验,虽然称不上专家,但也不可能被普通的假货骗过去。那些能让他打眼的假货,其实都做的相当有水准,因此大多数这类假货他最后都脱手了。
李慢侯也坑人,但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专挑那些并不是真心喜爱,只是附庸风雅的,来英国留学镀金的富家子弟下手。这些富家子弟买了水货,大多不是为了收藏,多是拿来在女孩面前炫耀,吹嘘他们的眼力,吹嘘他们在跳蚤市场低价买了宝贝。
这种事虽然能挣钱,但干的多了也挺没意思。主要是李慢侯说服不了自己,因为他总觉得在国外自己人坑自己人实在是一件最下作的事情。因此他很快也就收手了,他的第一桶金也不是坑人得来的,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赚的。
由于发现跳蚤市场水太深,而且捡漏的概率几乎为零,李慢侯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发横财的心思。但英国存留的国外古玩确实非常多,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挖掘的方式很多。李慢侯开始走正规渠道,开始成为各种拍卖会的常客。
他手里的资金,还无法让他交得起最顶级的拍卖会保证金,因此他经常出入中小型拍卖会,而且主要是中国古玩的拍卖会,偶尔会涉猎亚洲其他地区的古物,但其他类别的他一般不碰。主要是上当上出了经验,不熟的东西根本不敢碰。
是的,拍卖会上也会卖假货,即便最顶级的拍卖行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卖的都是极其逼真的假货,是连一流的鉴定师都能骗过的假货。
李慢侯小心翼翼,加上拍卖行毕竟相对正规,因此他基本上没有再上过当。失手也有,不过也是买贵了,而不是买假了。
托国内古玩价格连年上涨的福,多数时候,李慢侯还是有的赚。只是这行竞争激烈,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人跟自己人争。李慢侯甚至出入过许多场全部是中国人组成的英国拍卖会。中国人的积极参与,甚至一度改变了英国拍卖行业的规则。因为多数由中国人参与的拍卖会,中国同行之间会私下串联,竞拍的时候,往往不会出高价,最后英国人甚至开始限制中国古玩拍卖场上的中国人数比例,规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其他国家参与者才会进行拍卖。
由于竞争如此激烈,其实差价就很小了,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太低,李慢侯参加过的大多数拍卖会上,都有国内的收藏家,坐飞机专门来参加拍卖的,有些甚至是很小的拍卖会,都有国内的人前来。因此从英国淘宝,然后转给国内藏家,越来越不容易。
不过多少都有的赚,而且运气好的时候,也会发上一笔横财。李慢侯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这么得来的。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英国一个小地方拍卖行准备拍卖一批物品,其中有一个明代瓷杯吸引了李慢侯。
李慢侯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番,认定那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但拍卖底价定的极低,低到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也不敢相信那种等级的文物会在一个乡下小城拍卖。但他还是参加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一次司法拍卖,物品属于一个破产富豪所有,政府查封之后进行拍卖,用来偿还债务。因此才会出现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同时英国司法部门对文物鉴定出现了失误,才给了一个极低的定价,也没有拿到大城市去拍,而是跟地产、珠宝等其他财产一起,进行普通拍卖。
当天运气不好,大雪漫天,幸好李慢侯提前两天就到了地方,否则根本就来不及参加。当天运气真好,因为当开始拍卖的时候,李慢侯发现,连他一起,竟然只有两个竞拍者,其中一个是本地人。
本地人看中了房产,拍卖开始后,他举了一个底价,李慢侯没有抬价,最后以底价成交。当李慢侯举价瓷杯的时候,本地人投桃报李没有争抢,让李慢侯捡了一个大漏。这场拍卖会,最后基本上让两个人以底价瓜分。
最后那只一千英镑拍下的瓷杯,几日后就有买主主动找上门来,以三百万的巨资从李慢侯手里接走。后来李慢侯才知道,看上这只瓷杯的国人极多,当时至少有不下十人专门从国内飞往英国准备抢这件宝贝,可惜一场大雪成全了李慢侯。
发了这笔横财之后,李慢侯慢慢就退出了古玩行业。一来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无利可图,二来是他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李慢侯学习出现了问题,让教授十分不满,甚至威胁要开除他,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之所以无心学习,除了醉心于发财,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让李慢侯十分不满。他被招来英国,是因为教授希望引入中国人的视角展开他的研究,可笑的是,他研究的是中国历史。李慢侯从中国到英国来读中国历史,尽管对他母亲和整个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件喜事,急于逃离的李慢侯也无所谓,但当认真面对学业的时候,李慢侯在认识中,却总觉得滑稽。仅仅是逻辑上的讽刺感,还不至于让李慢侯产生抵触,因为尽管滑稽和讽刺,但研究中国历史的中心,在国际上公认的就是在英国或者法国。让李慢侯抵触的,是教授自称是站在世界视角上研究中国历史,可李慢侯却强烈的感觉到,教授只是站在西方和白人的视角上看待和解读中国和中国历史。
更让李慢侯感到无法接受的是,教授一次次声称希望引入李慢侯中国人的视角,可一次次根本不接受李慢侯的意见,而且一次次强迫李慢侯接受他所谓的“中国人视角”,这造成了李慢侯和教授之间的深刻矛盾,甚至让他一度打算退学。
几年的沉浮,让李慢侯不再轻狂,也不再执着,权衡之下,他觉得还是要拿到文凭,否则他实在无法想像要如何向母亲交代。他很聪明,几经改动之后,终于拿出了让教授勉强接受的论文,勉强毕业。
毕业之后,李慢侯突然又有些无所适从了。他突然不知道他该干些什么了,去留学的初衷是为了逃避,可几年之后,初衷早都不在介怀,面对新的人生,完全失去了方向。
他学有所成,所学虽是冷门,可从业者也寡,以他的学历,完全可以在一个普通大学里做个普通讲师,发表几篇论文后没准能评上一个职称。但这种人生让他完全提不起兴趣,他学的是历史,在世界一流的大学,跟随世界一流的教授学习的历史,可他的世界观却完全是反历史的,至少是反历史学的。
他学了历史,却缺乏对历史学的敬畏,他一点也不崇敬这门学科。他不认为人类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学到哪怕任何一点经验教训,人类的历史总是周而复始,所有犯过的错误总是一次又一次改头换面后重复出现。
在他看来,历史学,不过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生活的相同的或不同的人所留下的一些残迹罢了,如果历史学有那么一丁点价值的话,也不过是某些人可能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两千年依旧值得被铭记罢了,除此之外,毫无价值。
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李慢侯回国后很是丧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出现某国外打捞公司在南海打捞出了中国古沉船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李慢侯突然生起了一点兴趣,或许是为了给自己丧的人生增加一些趣味,仅仅是一点兴趣,就让他选择砸上全部身家,与人合伙建立了一家国际最高标准的打捞公司。
虽然由于法律和监管的问题,受到管辖和限制很多,但国内类似公司也不多,竞争者非常少,李慢侯雇佣最优秀的人员,租用最顶级的设备,公司发展的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航道上,国际打捞公司最大竞争对手。不过一直很少参与内河业务,主要原因甚至不是司法问题,主要是利润丰厚的海洋打捞都做不过来,根本顾不上开发内河业务,这次在汴河上打捞石头这还是头一遭。
这头一遭就不得不做,不容拒绝。因为是爷爷亲自打电话下的命令,开始李慢侯还很意外,因为这几年跟爷爷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老爷子别说主动给李慢侯打电话,李慢侯打过去的电话老爷子都不肯接。原因是李慢侯的公司将南海地区一艘古船上打捞上来的瓷器,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拍卖掉了,许多藏品落入了外国买家手中。这让老爷子非常不满,老爷子不希望任何一件古物流出去,为此他联系了国内许多博物馆,可惜都给不出让人满意的价格。最后孙子将大多数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了出去,老爷子无法接受这种结果,跟孙子闹起了脾气。
李慢侯也很无奈,跟他爷爷不同,那些打捞上来的古物,对老爷子来说,带有某种神圣性,哪怕一件落入私人手中,在老爷子看来都是亵渎,落入外国人手中,那简直就是卖国,可对李慢侯来说,那些都是商品,是私有产权的商品,他的公司在公海里打捞出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他的公司就有完全的处置权。私人感情上,李慢侯当然也希望又国内的公共机构买下这些古物,但价格一定要公道。最后在价格上没有谈拢,他才选择了公开拍卖,作为心理的弥补以及一些商业手段,他也将一些珍品赠与了国内一些相关博物馆,可这并没有得到爷爷的原谅,同时在舆论上也惹出了不小的风波。
这次爷爷低下头给李慢侯打电话,为的是家乡附近汴河河道中发现的一块石头,一块不应该属于汴河的石头。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石头,否则也不需要打捞。被发现是因为盗采河沙的一艘小船设备被撞坏,然后深入河底发现是一块巨石。警察打击盗采,侦讯到了这个情况,认为有价值,转给了考古所。
考古所经过具体考察,确定巨石是一块南方的太湖石,年代很久远,根据一些附属物,大致可以判断是唐宋时期掉落河底的。更进一步的考察,让考古所联系到了宋代宋徽宗时期修建皇家园林艮岳,从南方大量采挖太湖石,劳民伤财,就是水浒传中所描述的花石纲。
修建艮岳在历史上被作为宋徽宗荒淫无道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被认为是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标志,如果真是艮岳花石纲,那就是很有研究价值,很可能是这座小城市最近几年最大的考古发现。因此考古所十分重视,积极联系打捞,但是考古他们还有些经验,打捞能力就有所欠缺。找专业的打捞公司,考古所经费困难,向上级部门申请,支援力量又一时抽调不过来。毕竟国家打捞局的任务太多,这种小发现他们一时间还顾不上。
此时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而且完全走了样,当地人谣传说发现了了不起的宝贝。甚至已经有些文物贩子在周边出没,他们鼓动周边村民,试图捞取宝物。考古所和当地警局已经跟村民有多次冲突,快要封锁不住现场了。
考古所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想起了李慢侯,找到了李慢侯的爷爷。老爷子这才给孙子下了死命令。
如果是以前,李慢侯肯定不愿意接手这种业务,考古所给不了几个钱,而他动用租赁的世界顶级设备,最优秀的人员来做这种事,肯定是亏本的。但爷爷打了电话,他也希望借此机会跟爷爷和好,同时觉得这也是老爷子给爷俩和好的一个台阶,所以一个屁都没敢放,立刻就答应下来。
本以为就是一个小工程,用不了几天就能完工。一开始也很顺利,托底钢梁安装到位,各种钢索也安装到了各个经过计算的部位,可起重船开动后,却拉不动。
工作人员经过多次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起重船设备功率正常,钢梁、钢索布置位置也合理,没有任何理由拖不动。多次尝试失败后,李慢侯决定亲自下水查看。
就在他穿戴着潜水设备,仔仔细细查看的时候,突然假山一般的巨石摇晃起来。他不由暗骂,他以为这是一次意外,一次低级错误。人员还在现场的时候,起重船怎么能启动呢?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
憋着一口气,打算游上水面后从重处罚操作人员,可当他终于浮出水面的时候,他自己就先愣了,起重船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