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终于回到了北方,我们不能说他在这些年过的有多好,也不能说他过的有多不好,反正是廷搓的。如果当时有张照片留下来,我们应该会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是目光炯炯的一个青年。你也不必嘲笑他,因为赵匡胤应该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只有现在的宋太祖才能叫做赵匡胤。
一位外国的汉学家曾经说过,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儒者,一个佛教徒和一个强盗。当你满足于现状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儒者,当你梦想更大富贵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佛教徒,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强盗。
你也不要避讳什么,中国五千年其实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中国人如果评选一个心目中的英雄,相信梁山上的哥哥们应该是名列前茅。毕竟梁山上的哥哥们还是有情有义的嘛。
赵匡胤在这一年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变成一个强盗,而且相信凭他的本领,在这个没有王法的乱世里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强盗。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应该承认,赵匡胤是历代皇帝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位皇帝,无论是上马厮杀,统兵打仗也好,赵匡胤一定是最强悍的一位。
但是赵匡胤一直坚持这自己的信念,赵匡胤心中的信念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经过了寒冬,当他破土而出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的美丽,因为他经历了风霜雨雪。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就像刘知远,朱温他们永远也成为了不了赵匡胤。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他创立的王朝文化风流,宁温和不酷吏,从赵匡胤最早的坚持就已经注定了。
赵匡胤归心似箭啊,当他不知道,实际上他已经晚了,北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知远病死了,这个沉静的男人,仅仅当了一年的皇帝,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刘承祐。说实话,这已经是刘氏家族最好的选择了,但依旧无法稳定住局势,很快就有人站出来了。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占据长安的赵恩绾发动了叛变,自称秦王,史称三镇之乱。
李守贞原是石敬塘手下的牙将,石敬塘即位,拜客省使,升宣徽使。出帝石重贵时代,拜同平章事,后任兵马都监。契丹入寇中原,他不思抵抗,而与杜重威一同降敌,被任为天平军节度使。刘知远称帝,他举兵归降,但刘知远刚死,他就发动叛乱了,纠合了赵思绾、王景崇在潼关举事,自称秦王。兴节度使赵思绾是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吃人魔王”,与东汉的刘信、后赵石虎的儿子石邃、东晋的孙思、隋末的诸葛昂、朱粲,并称“古往今来六大吃人魔君”。赵思绾喜欢杀妇女、儿童,以他们的肉充当为军粮。他本人特别爱吃人的肝,尤其是美女的肝。他经常把美女绑在木柱上,剖腹取肝然后煮而食之。在他津津有味的享用“美餐”时,还会边吃边欣赏还绑在木柱上已被了肝脏的美女的惨状,以之为乐。
新登基的少帝马上接受考验,但是呢,面对这样重大的考验,年轻的皇帝刘承祐坐在金銮殿上却是哈欠连天,绝对属实,不敢杜撰啊。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一脸懵逼,就连哪位官场老油条冯道先生也是摸不着头脑。最后他们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个,陛下已经是成竹在胸,对反叛的蠢人们啊,不屑一顾,如果是这样的话呢就太好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必每天战战兢兢。第二呢,其实这也能看出来陛下呢是一位举重若轻的明君,如果是这样呢那就更好了,陛下不必有主意对付反叛,就这样的素质就足够了。第三呢,就有些不妙了,一位正当年的陛下,每天哈气连天,这不是沉迷后宫的昏君,是什么。难道少年天子爱风流,已经风流过度了吗。
刘承祐坐在金銮殿上,也只能默默承下面的议论声,没法解释啊。他每天晚上都彻夜失眠,这让他怎么才能在第二天震慑群臣呢。
刘知远在临死之前那,给他留下了五个最宝贵的遗产杨邠、史弘肇、王章、苏冯吉还有郭威。这些人有文有武或管钱的,这些人一个个的老谋深算、久经沙场啊。刘知远相信,只要有这些人辅佐自己的儿子,那后汉的江山一定会稳如泰山。但他也犯了天下父母都会犯得一个错误,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了一切,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需要什么。
刘承祐相信,只要这五个老家伙活着,自己就甭想获得权力。就是这五个老家伙把他给架空了。军、政、财,一个国家不就这么点事么,他什么都摸不到,从来没有一天真正尝过当皇帝的滋味。
刘承祐现在就在想啊,爹诶爹诶,你为什么这么爱我。现在呢,机会来啦,有人造反了。刘承祐可不傻啊,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是个机会,首先,他必须得平叛,那排谁去呢,首发人选,郭威嘛。郭威这个人本来就是掌枢密使,外领征伐,再说这个人久经战阵,威名远扬,派他去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呢,刘承祐就是不派他去。哈哈,这个刘承祐也是有点意思,派谁去呢,刘承祐是这么想的,只要我不派郭威去,哪怕是个无名小卒,只要打了胜仗,就能分掉郭威的军权,然后一步步的就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嫡系来,从而收回权力。
新皇帝在第二年的三月份下令了,郭威回家钓鱼去,排了白文珂、郭从义、常思这三个就出了兵,大勤王师以期胜利啊,可是从三月份一直打到了七月份,从明媚的春天一直打到了闷热的夏天,大家都脱了裤子打仗了,可李守贞和他的伙伴们还在活蹦乱跳,向其他的节度使们展示自己依然活得很好。局势是加倍的动荡了,刘承祐的威信是直线下降,迫不得已,刘承祐只得像三国后主刘禅拜会诸葛亮那样去找郭威了。
究竟郭威肯不肯出兵,赵匡胤又是怎么样见到郭威的,我们下回再说。
一位外国的汉学家曾经说过,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儒者,一个佛教徒和一个强盗。当你满足于现状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儒者,当你梦想更大富贵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佛教徒,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强盗。
你也不要避讳什么,中国五千年其实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中国人如果评选一个心目中的英雄,相信梁山上的哥哥们应该是名列前茅。毕竟梁山上的哥哥们还是有情有义的嘛。
赵匡胤在这一年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变成一个强盗,而且相信凭他的本领,在这个没有王法的乱世里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强盗。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应该承认,赵匡胤是历代皇帝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位皇帝,无论是上马厮杀,统兵打仗也好,赵匡胤一定是最强悍的一位。
但是赵匡胤一直坚持这自己的信念,赵匡胤心中的信念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经过了寒冬,当他破土而出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的美丽,因为他经历了风霜雨雪。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就像刘知远,朱温他们永远也成为了不了赵匡胤。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他创立的王朝文化风流,宁温和不酷吏,从赵匡胤最早的坚持就已经注定了。
赵匡胤归心似箭啊,当他不知道,实际上他已经晚了,北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知远病死了,这个沉静的男人,仅仅当了一年的皇帝,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刘承祐。说实话,这已经是刘氏家族最好的选择了,但依旧无法稳定住局势,很快就有人站出来了。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占据长安的赵恩绾发动了叛变,自称秦王,史称三镇之乱。
李守贞原是石敬塘手下的牙将,石敬塘即位,拜客省使,升宣徽使。出帝石重贵时代,拜同平章事,后任兵马都监。契丹入寇中原,他不思抵抗,而与杜重威一同降敌,被任为天平军节度使。刘知远称帝,他举兵归降,但刘知远刚死,他就发动叛乱了,纠合了赵思绾、王景崇在潼关举事,自称秦王。兴节度使赵思绾是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吃人魔王”,与东汉的刘信、后赵石虎的儿子石邃、东晋的孙思、隋末的诸葛昂、朱粲,并称“古往今来六大吃人魔君”。赵思绾喜欢杀妇女、儿童,以他们的肉充当为军粮。他本人特别爱吃人的肝,尤其是美女的肝。他经常把美女绑在木柱上,剖腹取肝然后煮而食之。在他津津有味的享用“美餐”时,还会边吃边欣赏还绑在木柱上已被了肝脏的美女的惨状,以之为乐。
新登基的少帝马上接受考验,但是呢,面对这样重大的考验,年轻的皇帝刘承祐坐在金銮殿上却是哈欠连天,绝对属实,不敢杜撰啊。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一脸懵逼,就连哪位官场老油条冯道先生也是摸不着头脑。最后他们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个,陛下已经是成竹在胸,对反叛的蠢人们啊,不屑一顾,如果是这样的话呢就太好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必每天战战兢兢。第二呢,其实这也能看出来陛下呢是一位举重若轻的明君,如果是这样呢那就更好了,陛下不必有主意对付反叛,就这样的素质就足够了。第三呢,就有些不妙了,一位正当年的陛下,每天哈气连天,这不是沉迷后宫的昏君,是什么。难道少年天子爱风流,已经风流过度了吗。
刘承祐坐在金銮殿上,也只能默默承下面的议论声,没法解释啊。他每天晚上都彻夜失眠,这让他怎么才能在第二天震慑群臣呢。
刘知远在临死之前那,给他留下了五个最宝贵的遗产杨邠、史弘肇、王章、苏冯吉还有郭威。这些人有文有武或管钱的,这些人一个个的老谋深算、久经沙场啊。刘知远相信,只要有这些人辅佐自己的儿子,那后汉的江山一定会稳如泰山。但他也犯了天下父母都会犯得一个错误,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了一切,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需要什么。
刘承祐相信,只要这五个老家伙活着,自己就甭想获得权力。就是这五个老家伙把他给架空了。军、政、财,一个国家不就这么点事么,他什么都摸不到,从来没有一天真正尝过当皇帝的滋味。
刘承祐现在就在想啊,爹诶爹诶,你为什么这么爱我。现在呢,机会来啦,有人造反了。刘承祐可不傻啊,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是个机会,首先,他必须得平叛,那排谁去呢,首发人选,郭威嘛。郭威这个人本来就是掌枢密使,外领征伐,再说这个人久经战阵,威名远扬,派他去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呢,刘承祐就是不派他去。哈哈,这个刘承祐也是有点意思,派谁去呢,刘承祐是这么想的,只要我不派郭威去,哪怕是个无名小卒,只要打了胜仗,就能分掉郭威的军权,然后一步步的就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嫡系来,从而收回权力。
新皇帝在第二年的三月份下令了,郭威回家钓鱼去,排了白文珂、郭从义、常思这三个就出了兵,大勤王师以期胜利啊,可是从三月份一直打到了七月份,从明媚的春天一直打到了闷热的夏天,大家都脱了裤子打仗了,可李守贞和他的伙伴们还在活蹦乱跳,向其他的节度使们展示自己依然活得很好。局势是加倍的动荡了,刘承祐的威信是直线下降,迫不得已,刘承祐只得像三国后主刘禅拜会诸葛亮那样去找郭威了。
究竟郭威肯不肯出兵,赵匡胤又是怎么样见到郭威的,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