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踏雪寻梅
仁寿四年的冬天,隋帝杨广的提议尘埃落定,十万以上的壮丁被征召到黄河两边,开始了跨年的劳役。
在热火朝天的修河挖沟斗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朝廷又下达了营建东都的诏令,――“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十八里处,新建洛阳城。”――这条诏令虽然表现了杨广同志喜新厌旧的一面,但他旗帜鲜明的保护文物的决心,还是让后来的人们看到了成效。
“宫室的规制,要以方便使用为出发点,尽量要做到节俭。”这是第二条诏令,表面上看起来也很让人对下诏者肃然起起敬。可是人民不可不知的是,有些朝廷的诏令还是很令人玩味的,政治家们暗地里做了小姐的时候,必定不会忘记立下贞洁牌坊的;所以他们的同僚或是下属很理所当然地把这些诏令调转了一百八十度后去坚决执行。
杨素、扬达以及宇文恺在隋帝的重要精神指示下,领导了此次营建东京的任务,他们本着美观大方的原则,在严肃活泼的氛围里发动了上百万的民夫投入到了建设有杨广特色的伟大东都的战斗中,直到第一场大雪悄然落下,直到第二场大雪如期而至。
而苏游,则在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发表入隋以来的第一次创造――手套,――这同时也标志着苏游开始有了穿越者的觉悟。尽管,他很快发现手套并不如同他的初衷一般普及到在风雪里劳动的人民手中却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风尚后,他还是继续发明了火炉。
发明火炉是苏游从本身出发的,他倒没想过这东西能改变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或是让自己成名。事实上,大户人家冬日会在屋中至一大铜鼎,然后往鼎中不断添炭,西晋出土的墓葬就已经有了精致的小火炉和炭熨斗。可是由于少了屋中散热的那一段铁管,直接烧炭很浪费不说,还不是太保暖,除非,豪奢人家不计成本的烧,可那也是烧钱啊。
苏游的火炉很快在中产家庭流行了起来,失误的是,他忽略了煤气的危害,于是因此丧生者在短短的年末里已经达到了两位数。而高门大阀以及权贵们当然不在乎几个下人的生命,但他们更不在乎的是买炭的那几个钱,于是富贵人家的火炉里更多的还是愿意把炭放进去,很有咖啡就大蒜的感觉,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也是苏游无法料及的了。
更让苏游无法料及的大概还是朝廷的动向。
杨谅之反后,杨昭有大功,但奖赏一直没有下来,反倒是杨二因举荐了李子雄而晋封为齐王了,而他在京城也在官方的名义上有了汤沐邑,因为杨广对于佣兵自重的杨谅心有余悸,所以也并不催着次子去就藩。
齐王府不比东宫,苏游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访自己的东家,于是无所事事之下只好三天两头往齐王府跑。
第二场雪下来的时候,苏游竟意外地邂逅了来齐王府玩耍的杨素颜,不过她的脸色并不很好,尽管十三四岁的小萝莉脸形几近完美。
“展师故去了。”杨素颜幽幽地解释了心情不好的缘故,这使得齐王与苏游都唏嘘不已。
“老先生就这么走了?他还欠我一幅画呢。”苏游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可是,确实也找不出什么语言可以安慰小萝莉的,对于待人接物之类的人情世故,苏游实在也懒得去敷衍,何况对方只是与自己初次见面呢?
“看你二人心情都不如何,不如本王带你们去散散心如何?”杨二此刻心情不错,看着他们一个两个的在那郁闷,心里也不是滋味。
“去哪里呢?”苏游用眼神询问了一下,却是杨素颜问出了声。
“净念禅院的红梅,也算是都中一景,更难得的是踏雪寻梅啊。”杨二云淡风轻地说道。
苏游听说“净念禅院”四字,心中竟是一震,难道自己真的来到了世界?还是黄大师为了写一部阅古迹,连一寺院之名也有出处。
听着似乎是要去赏梅,苏游的心倒一下子平静了。前世曾经有过好几次去京城的大观园中看梅,但每次不是来晚便是去早,结果也每每乘兴而来怅然而返,说到底,自己活了近三十年,还没真正意义上看过梅花盛开之景呢。
“去赏梅,倒要悄悄地去才好,咱们白龙鱼服?”杨素颜向兄长提议,显然苏游并没在她的算计之中,因为苏游只是一个仆人,又怎敢代入到“龙”字中去?不过苏游还是为她的提议点了点头,微服私访无疑是出游的最佳方式。
然后,踏雪寻梅之旅便在马蹄之下开始了……
净念禅院在长安城的北门之外的龙首原上,虽然出城还有四五里地,却因为官道上的积雪早被扫尽,所以路途也并不让人感到遥远。
三人分乘了两辆马车,前面一辆是杨二与苏游,后面一辆则是杨素颜与贴身侍女;当然,少不了开路和护卫的兵丁,王子和公主出行,再是白龙鱼服,也不能像小虾米一般默默无闻的。
一路向北,雪花扑面而来。
这倒勾起了杨二诗兴,却也是出口成诗。一字字吟来,虽不十分出彩,却胜在铿锵有力,引得苏游连连叫好。
杨二犹不知足,非得让苏游也来几句,这倒让后者为难了,前世的他是做过即景诗的,虽然说不上七步成诗,但稍一思考,也能吟来,无奈此时的他却在做诗方面落入了王静安所谓读书三重境界的第二境,虽然作出的诗更为四平八稳,却因为太在意平仄对仗而毫不出彩,比之以前的不知平仄,倒缺了天然。
“江山大一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杨二再三相劝,倒像是在劝酒,苏游无法,只得随口吟了一首盗版的打油诗,心中却想,“听到这样的诗,你可不能再叫我做诗了吧?”
“哈哈,妙,妙哉!”杨二一听苏游吟完,不由大笑起来,诗歌虽是即景,却不伦不类。但杨二重其新意,发现做诗还能如此做法,自是疯狂大笑,笑得连眼泪都快出来了。
苏游却是满脸抱歉的表情,显然他也知道自己做这诗不算出彩。
杨二笑完之后,马车离开官道转而向东,便有一山阻住了去路;几人无奈下了车,侍卫们也都栓好了马,不远不近地跟着。
更向前走,山势微陡,一边是迷蒙烟雾里的长安城,一边却是四野无人的树丛,唯有一两只迷途的雀鸟时而细语相询。一条弯曲的石板路,遥遥地通向山坡,更远处,几丛灌木早被白雪包裹,如琉璃世界一般。
雾气渺渺处,大概是传说中的净念禅院了,苏游心旷神怡,暗想这处倒大有“曲径通幽”之境。可偏偏,几人才走上坡没几步,便见三五个执了长戟的兵士走了过来,远远便问:“前面几位朋友,意欲何往?”
“齐王殿下与月容公主殿下前来拜山,尔等不得无礼。”随行的侍卫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腰牌,这才打消了巡逻士兵的盘问,但苏游的心中却多了个疑问:“这净念禅院是什么去处?还有卫兵驻守。”
有了心事,苏游便少了看风景的心,此时的石板小道,哪里还有什么意境?
倒是才转了几个弯,苏游便远远闻到了一股淡雅清香,自然是梅花盛开了。再往前走,入眼的却是一面院墙,却见一支红梅越过了院墙,一支独秀,数朵争艳,清风徐来,竟像是许多胭脂摇曳,这又使得他想到了“一直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了。
“横波大概又有诗了。”杨二用一“又”字,倒让杨素颜也充满了期待,仿佛苏游原本就很能做诗似的。
苏游点点头,却半天不语,写梅花的诗真心不少,最有名的大概属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诗一出,后来的人都不敢写梅花诗了,可惜苏游也就记住了这两句,不过,在林和靖之后还有个王安石,“墙角数支梅”一首,苏游倒是能背下来,可显然也并不满意,倒是陆放翁的《扑算子》不错,还有老毛也写过这么一首,经常临池学书的,应该对这两首都不陌生。
可是苏游思来想去,还是用了自己毕业前那年冬天写的一首:“梅瓶花开时,满室香扑鼻。东风蓦地来,落红洒满地。衰荣若梦幻,生死弹指间。吾心感其情,默默花边立。”
“好是好,只是哀沉了些。”这是杨素颜的评价。
“多亏了横波的提醒,你竟去折两支回去插在瓶中,每日观赏,岂不美哉?”杨二却欣喜道,就像折梅这种败兴之事是他听到苏游的诗后临时起意似的。
杨二的意义,苏游自然无法拒绝。
三个人中,这种苦力活自然该由苏游来做,至于想假手于其他侍卫的想法,想想也就算了,这毕竟是雅事,让两兵丁去唐突了里边的佳人……
佳人?苏游想到此却有些痴了,但他很快又暗骂自己,怎么还相信了那些?这一破庙中又怎会有个师妃暄?
但,满园的梅花,应该有个雅人在此居住才是。
仁寿四年的冬天,隋帝杨广的提议尘埃落定,十万以上的壮丁被征召到黄河两边,开始了跨年的劳役。
在热火朝天的修河挖沟斗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朝廷又下达了营建东都的诏令,――“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十八里处,新建洛阳城。”――这条诏令虽然表现了杨广同志喜新厌旧的一面,但他旗帜鲜明的保护文物的决心,还是让后来的人们看到了成效。
“宫室的规制,要以方便使用为出发点,尽量要做到节俭。”这是第二条诏令,表面上看起来也很让人对下诏者肃然起起敬。可是人民不可不知的是,有些朝廷的诏令还是很令人玩味的,政治家们暗地里做了小姐的时候,必定不会忘记立下贞洁牌坊的;所以他们的同僚或是下属很理所当然地把这些诏令调转了一百八十度后去坚决执行。
杨素、扬达以及宇文恺在隋帝的重要精神指示下,领导了此次营建东京的任务,他们本着美观大方的原则,在严肃活泼的氛围里发动了上百万的民夫投入到了建设有杨广特色的伟大东都的战斗中,直到第一场大雪悄然落下,直到第二场大雪如期而至。
而苏游,则在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发表入隋以来的第一次创造――手套,――这同时也标志着苏游开始有了穿越者的觉悟。尽管,他很快发现手套并不如同他的初衷一般普及到在风雪里劳动的人民手中却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风尚后,他还是继续发明了火炉。
发明火炉是苏游从本身出发的,他倒没想过这东西能改变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或是让自己成名。事实上,大户人家冬日会在屋中至一大铜鼎,然后往鼎中不断添炭,西晋出土的墓葬就已经有了精致的小火炉和炭熨斗。可是由于少了屋中散热的那一段铁管,直接烧炭很浪费不说,还不是太保暖,除非,豪奢人家不计成本的烧,可那也是烧钱啊。
苏游的火炉很快在中产家庭流行了起来,失误的是,他忽略了煤气的危害,于是因此丧生者在短短的年末里已经达到了两位数。而高门大阀以及权贵们当然不在乎几个下人的生命,但他们更不在乎的是买炭的那几个钱,于是富贵人家的火炉里更多的还是愿意把炭放进去,很有咖啡就大蒜的感觉,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也是苏游无法料及的了。
更让苏游无法料及的大概还是朝廷的动向。
杨谅之反后,杨昭有大功,但奖赏一直没有下来,反倒是杨二因举荐了李子雄而晋封为齐王了,而他在京城也在官方的名义上有了汤沐邑,因为杨广对于佣兵自重的杨谅心有余悸,所以也并不催着次子去就藩。
齐王府不比东宫,苏游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访自己的东家,于是无所事事之下只好三天两头往齐王府跑。
第二场雪下来的时候,苏游竟意外地邂逅了来齐王府玩耍的杨素颜,不过她的脸色并不很好,尽管十三四岁的小萝莉脸形几近完美。
“展师故去了。”杨素颜幽幽地解释了心情不好的缘故,这使得齐王与苏游都唏嘘不已。
“老先生就这么走了?他还欠我一幅画呢。”苏游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可是,确实也找不出什么语言可以安慰小萝莉的,对于待人接物之类的人情世故,苏游实在也懒得去敷衍,何况对方只是与自己初次见面呢?
“看你二人心情都不如何,不如本王带你们去散散心如何?”杨二此刻心情不错,看着他们一个两个的在那郁闷,心里也不是滋味。
“去哪里呢?”苏游用眼神询问了一下,却是杨素颜问出了声。
“净念禅院的红梅,也算是都中一景,更难得的是踏雪寻梅啊。”杨二云淡风轻地说道。
苏游听说“净念禅院”四字,心中竟是一震,难道自己真的来到了世界?还是黄大师为了写一部阅古迹,连一寺院之名也有出处。
听着似乎是要去赏梅,苏游的心倒一下子平静了。前世曾经有过好几次去京城的大观园中看梅,但每次不是来晚便是去早,结果也每每乘兴而来怅然而返,说到底,自己活了近三十年,还没真正意义上看过梅花盛开之景呢。
“去赏梅,倒要悄悄地去才好,咱们白龙鱼服?”杨素颜向兄长提议,显然苏游并没在她的算计之中,因为苏游只是一个仆人,又怎敢代入到“龙”字中去?不过苏游还是为她的提议点了点头,微服私访无疑是出游的最佳方式。
然后,踏雪寻梅之旅便在马蹄之下开始了……
净念禅院在长安城的北门之外的龙首原上,虽然出城还有四五里地,却因为官道上的积雪早被扫尽,所以路途也并不让人感到遥远。
三人分乘了两辆马车,前面一辆是杨二与苏游,后面一辆则是杨素颜与贴身侍女;当然,少不了开路和护卫的兵丁,王子和公主出行,再是白龙鱼服,也不能像小虾米一般默默无闻的。
一路向北,雪花扑面而来。
这倒勾起了杨二诗兴,却也是出口成诗。一字字吟来,虽不十分出彩,却胜在铿锵有力,引得苏游连连叫好。
杨二犹不知足,非得让苏游也来几句,这倒让后者为难了,前世的他是做过即景诗的,虽然说不上七步成诗,但稍一思考,也能吟来,无奈此时的他却在做诗方面落入了王静安所谓读书三重境界的第二境,虽然作出的诗更为四平八稳,却因为太在意平仄对仗而毫不出彩,比之以前的不知平仄,倒缺了天然。
“江山大一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杨二再三相劝,倒像是在劝酒,苏游无法,只得随口吟了一首盗版的打油诗,心中却想,“听到这样的诗,你可不能再叫我做诗了吧?”
“哈哈,妙,妙哉!”杨二一听苏游吟完,不由大笑起来,诗歌虽是即景,却不伦不类。但杨二重其新意,发现做诗还能如此做法,自是疯狂大笑,笑得连眼泪都快出来了。
苏游却是满脸抱歉的表情,显然他也知道自己做这诗不算出彩。
杨二笑完之后,马车离开官道转而向东,便有一山阻住了去路;几人无奈下了车,侍卫们也都栓好了马,不远不近地跟着。
更向前走,山势微陡,一边是迷蒙烟雾里的长安城,一边却是四野无人的树丛,唯有一两只迷途的雀鸟时而细语相询。一条弯曲的石板路,遥遥地通向山坡,更远处,几丛灌木早被白雪包裹,如琉璃世界一般。
雾气渺渺处,大概是传说中的净念禅院了,苏游心旷神怡,暗想这处倒大有“曲径通幽”之境。可偏偏,几人才走上坡没几步,便见三五个执了长戟的兵士走了过来,远远便问:“前面几位朋友,意欲何往?”
“齐王殿下与月容公主殿下前来拜山,尔等不得无礼。”随行的侍卫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腰牌,这才打消了巡逻士兵的盘问,但苏游的心中却多了个疑问:“这净念禅院是什么去处?还有卫兵驻守。”
有了心事,苏游便少了看风景的心,此时的石板小道,哪里还有什么意境?
倒是才转了几个弯,苏游便远远闻到了一股淡雅清香,自然是梅花盛开了。再往前走,入眼的却是一面院墙,却见一支红梅越过了院墙,一支独秀,数朵争艳,清风徐来,竟像是许多胭脂摇曳,这又使得他想到了“一直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了。
“横波大概又有诗了。”杨二用一“又”字,倒让杨素颜也充满了期待,仿佛苏游原本就很能做诗似的。
苏游点点头,却半天不语,写梅花的诗真心不少,最有名的大概属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诗一出,后来的人都不敢写梅花诗了,可惜苏游也就记住了这两句,不过,在林和靖之后还有个王安石,“墙角数支梅”一首,苏游倒是能背下来,可显然也并不满意,倒是陆放翁的《扑算子》不错,还有老毛也写过这么一首,经常临池学书的,应该对这两首都不陌生。
可是苏游思来想去,还是用了自己毕业前那年冬天写的一首:“梅瓶花开时,满室香扑鼻。东风蓦地来,落红洒满地。衰荣若梦幻,生死弹指间。吾心感其情,默默花边立。”
“好是好,只是哀沉了些。”这是杨素颜的评价。
“多亏了横波的提醒,你竟去折两支回去插在瓶中,每日观赏,岂不美哉?”杨二却欣喜道,就像折梅这种败兴之事是他听到苏游的诗后临时起意似的。
杨二的意义,苏游自然无法拒绝。
三个人中,这种苦力活自然该由苏游来做,至于想假手于其他侍卫的想法,想想也就算了,这毕竟是雅事,让两兵丁去唐突了里边的佳人……
佳人?苏游想到此却有些痴了,但他很快又暗骂自己,怎么还相信了那些?这一破庙中又怎会有个师妃暄?
但,满园的梅花,应该有个雅人在此居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