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第十四章 唐铁牛和马兰花(2)

小说:唐三彩 作者:千古絶唱 更新时间:2024-09-27 17:14:0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马兰花对唐铁牛说:

  “她爹,明儿个你去把羊毛都卖了吧?金彩和银彩就要开学了,下来钱,好给她俩买笔和本儿啥的,连交学杂费。”

  唐铁牛说:

  “行!明儿个我就去赶集,就手儿把家里缺的东西都买回来。”

  第二天,唐铁牛起了个大早。吃罢饭,天刚见亮儿,他就用扁担挑着两大口袋绵羊毛,翻山越岭地到王家集去卖。

  那王家集位于梢瓜沟以南向西二十余里处。梢瓜沟的人要想到王家集去,沿途得经过磨盘沟、霍屯、石湖、白杨木沟、西岭(也叫东岭)和黑鱼沟这些个自然屯。因为路途远,要赶集的人得起大早出发……

  老唐临出发的时候儿,金彩说:

  “爹,别忘了给我和银彩买笔、买本儿和小刀儿。”

  老唐说:

  “啊。”

  银彩说:

  “爹,别忘了给我买个小皮球儿。”

  老唐说:

  “啊。”

  玉彩说:

  “爹,别忘了给我买塔糖。”

  老唐说:

  “啊。”

  马兰花说:

  “她爹,路上多加小心!”

  老唐说:

  “啊。”

  马兰花又说:

  “她爹,早去早回!”

  老唐说:

  “啊。”

  唐铁牛走后,马兰花拎着个小筐,到当院西边园子里,间小白菜。

  她间了一池子小白菜,回到外屋地,把筐里的小白菜倒进一个白铝盆里,从水缸里舀出一瓢水,把菜洗干净了,装到浅子里控水。

  然后,她到碗架那儿拿了一个碟子和一把羹匙,到当院的酱缸前,去叨酱。

  她先把那用篾片编成的圆锥形的酱缸盖头(起防雨作用)揭下来,放到一边,再把系在缸口上的白布蒙子(起防尘挡蝇作用)打开,就看见了里面装着的半缸金黄喷香的大酱。

  那是马兰花亲手做的。

  每年一到冬天,马兰花就会到刘宗旺家买来十五斤黄豆,用大锅烀熟后,趁热把豆子装到水筲里,用扁担挑着到碾子那儿去轧……

  等她抱着碾杆用力推动碾砣一圈儿、一圈儿地把那黄乎乎的豆子全部轧成泥后,再收起来挑回家,把豆泥在饭桌子上摔打成六块或八块长方体(不能出单儿,必须是双数)——这些长方体就是做大酱的坯胎,名叫酱块子。

  每个酱块子的大小基本相同,大概有成年人的脑袋那么大。

  因此,谁的脑袋若是长得不合格,梆头梆脑的,有人就会说他带个“酱块子”脑袋。

  那是贬义词。

  假如,谁要是说你“带个酱块子脑袋”,尽管不咋好听,你听了也千万别生气。因为既然人家指出了你的脑形不咋地,你就是生气也白生,“酱块子脑袋”还是“酱块子脑袋”,丝毫也不会因为你的生气而有所好转……这是闲话,且不多说。

  咱还是接着说做酱的事。

  马兰花把酱块子摔打成形以后,把它们一并排摆在炕梢炕上——不直接挨到炕席,酱块子底下须得垫着十几根秫秸秆儿——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上面盖上旧报纸,让酱块子自行发酵。

  等过完了年,到清明那天,是下酱的日子。

  大早起来,马兰花一 一把那些发酵好了的酱块子的表面洗刷干净,然后,再一 一把那些酱块子弄成碎块儿,统统都下到当院的那口缸里。

  那口缸里,已经有了半缸盐水,是提前两天溶化好的:咸盐里的泥垢已经沉淀干净了。

  马兰花把弄碎的酱块子全部放到有盐水的缸里之后,一天一天的,那些酱块儿就会被泡化,和盐水融为一体……

  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变成了黄乎乎、香喷喷的大酱。

  在那渐变的过程中,每天早晨,马兰花都要用木制的酱耙儿在缸里一上一下地打动,把那稀溜溜的酱汤搅得翻腾起来,以此加速大酱成熟的周期。

  马兰花每做一回大酱,能够全家人吃上一年。然后,再接着做下一年的大酱。

  当下马兰花叨了一碟子酱,把酱缸又用布蒙上,端着酱碟子进屋,见金彩、银彩和玉彩还在睡觉,她就大声招呼道:

  “闺女们,起来吧,起来吧,吃饭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三彩,唐三彩最新章节,唐三彩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