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知道,一时之间李守贞绝对看不出此间真意。
毕竟正如刚才赵普分析那些主将、冯道诸人时说的逻辑,李守贞既是“帅才”又是“老朽”,和承远那种机巧思维完全对不上“电波”。
李守贞看了许久之后,又叫了刚刚药局那个郎中,其人端详这画没几眼,就一拍大腿道:“没错!当年师尊所说的花大略如此。”
李守贞这才让身旁的卫兵去传令,让吧张球叫过来。
赵普松了口气,“吊睛郎”终于上钩了……
李守贞怕郭威见到一张没有任何配文的图画心生疑虑,出于谨慎又让军中文书起草一份描述郭荣症状的说明,迫承远誊抄了后也让张球带上了。既然内文是河中方面起草的,当然也就没有“军机字检”的问题。而且郭荣是被张球带过来的,因此李守贞还让他回禁军那边取药,这样不容易引起郭威的怀疑。
赵普算了算日子:张球快马到河中大概一天半,郭威出发前的准备半天,这样再花两天多赶到潼关应该来得及,甚至还能富裕点时间布防。就看这张画的意涵能否被禁军参谋们推敲出来了……
王继勋的大营今晚忙于准备第二天的出征,所有人都在忙里忙外的张罗。
但是整个大营里过得最累的人,反倒是成为了阶下囚的郭荣。要知道装病可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注1)……
特别是这种喘病,需要极高的演技,李守贞药局的那位郎中过不了一会儿就要来为郭荣把把脉,然后给他服一些自认为略有效果的汤药、蜜糊丸剂之类。他声称者这些虽不能救回他的命,但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拖延危险的作用。
每一服药后郭荣便装作气息顺畅舒服了一些(其实也是让自己停止演戏好好歇会儿……)。
郎中一边为他把脉一边问:
“郭将军觉得哪种药服后感到更舒服些?”
“嗯……似乎那药服后更佳!”
那郎中满脸喜色,显然对自己调配的制剂能缓解郭荣这疑难之病症感到欣慰。
承远在一旁强忍着笑。郭荣不是傻瓜,蜜糊的丸剂当然比苦口煎汤更好喝,反正现在没病谁愿意喝苦的那种?郭荣所谓的“服后更佳”只怕是口感更佳。
承远又见刚刚郭荣装作不适时军医先生把着他的脉搏紧皱着眉头,而郭荣结束装蒜时又摸着他的脉一脸欣慰,忍不住干脆背过脸偷笑起来。然而,他却绝不敢否认中医药了,毕竟郭荣喝了双寒草的药剂后才真的好了。
当承远将之前发生诸般之事详细汇报郭荣后,郭荣也觉得这个传递消息之计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
第二天快到晌午前,李守贞最精锐的两万六千牙兵终于整装完毕准备开拔了。河中军架起的五丈高台上,李守贞身着明光铠,头戴十二梁宝冠,身后还挎着一把厚重的宝雕神弓,瞧来真是威风凛凛。
承远知道这是李守贞最关键的一次战前动员。
“诸位将士!我李守贞少时落魄,邻人乡里皆无人看好,这才只得在河阳镇将之下作典客,以接待他人为生。吾地位如此卑微,为何当年能得前朝晋高祖青睐,一夜之间一飞中天坐拥滑州之地为节将?总伦神师有言:那是因为苍天眷顾,无人可及!”
将士们大声的欢呼起来,承远知道士兵们最爱的主帅,那就是穷苦出身而登高位,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兵,人们就有一种“我以后也能以卑贱之躯拔地而起”的感觉,这种观念是在军队底层中最能产生共鸣的精神洗脑。
“唐末以来,滑州连连黄泛决口,时而数年一决,时而一年而多决,然我执掌其军政时,却从未遭过,这又是为何?依然是苍天护佑。总伦神师又曰:此大日如来宝命矣!”
全军的呼声更加热烈了。要知道服务于那些所谓有神鬼眷顾的主帅,也是士兵的一种心理宽慰,既然冥冥中天有护佑,那么自己在战争中的生存率自然就高了许多,神神鬼鬼的主将有时反而让这些并无文化的基层军人们感到安心……
“如今朝廷中奸佞当道!李业、苏逢吉起刻毒为不义,郭威、史弘肇以背德而伐人,当初杜重威犯了什么罪,竟使他们必除之而后快?老百姓犯了什么罪,要忍受那一斛二斗的加耗?当年契丹入寇,若无我李守贞及杜重威二人勉力周旋,汴梁城中百姓安有今日?前日郭威贼军入寇进至河阳,孟蜀救兵不发,是以全军皆沮丧,说事不可为矣,然而总伦师父又有言曰:本王之天命非人能去也!此时星命虽弱,但磨难即去必成大宝,果然郭威大意,中我金蝉脱壳之计!蜀兵不至,然定难军(西北党项人集团,西夏国前身。)得我之号令,必为接应!还有万千宝刹,诸多寺僧于民间鼓动,到时四民揭竿而起,我必成大业!(注2)”
说到“于契丹手下勉力周旋”时,承远和郭荣听得心中一阵恶心,照他这么一说,李守贞和杜重威在耶律德光卵翼下的开封任事,居然还干出功劳来了?即便冯道也不可能如此的没皮没脸……
下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得承远、郭荣耳膜生疼,郭荣听说定难军——也就是夏州的党项人领袖李彝兴也要响应李守贞,他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
只有承远知道李彝兴虽然答应出兵接应三藩,但接下来的反应究竟如何那要看河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对于现在这个穿越以后被改变的世界来说,那当然就是潼关究竟会不会从郭威手中失去,假设李守贞抢关失败那么夏兵自然退去……
李守贞忽然将身挎的宝弓摘下,而高台下的远处。一座画着猛虎舐掌图的屏风被总伦手下几个僧人抬出。
“诸军且看,我李守贞若能百步而中虎掌,则此次潼关之役,战必成!”
众人都远望着百步开外的屏风,忽然李守贞搭箭大吼一声,将那宝弓拉满。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那箭“嗖的一声”发弦而出。
翎箭飞出的瞬间忽然鼓声大作,李守贞双手握着宝弓哈哈大笑道:“中了!”
两个僧人将屏风搬到附近,果然翎箭已经射中了老虎的掌心。
整个牙军算上充数的乡兵镇将,外加河中养的不到两千“江湖豪侠”,数万河中军欢声雷动,这一来他们更加坚信此战必胜。
承远心中只能呵呵了,这个“守贞射屏虎”的故事《五代史》是有记载的,不过亲历此事的他发现刚刚翎箭射出的瞬间,本来大家都会集中精力让视线跟着翎箭抛物线看过去。但是忽然一响起战鼓,加上李守贞摆了个华丽丽的姿势大吼一声,那么众人的视线当然又条件反射似的被吸引回来了。等再往回找的时候箭已经插在虎掌上了,然而那支箭真的是李守贞射出的吗?天知道……
至于翎箭是如何事后让总伦整到屏风上的,那承远就不知道了,魔术师的花头怎么可能被观众猜出来呢?当然即使有少数千百个人没有被鼓声和李守贞吸引,看到了玄虚,但是此时大战在即,他们可能在“大王神射,此战必胜”的“政治正确”氛围下突破寒蝉效应,说出事情真相吗?
承远甚至觉得这个事情模仿的原型《三国志吕布传》的“辕门射戟”也有问题,吕奉先是在一百五十步——即八十米左右去射长杆戟上的小枝,而且是自信满满一射而中,联系到这事的赌注是某支大军是否愿意撤军,其实相当于自认为百分之百命中。他凭啥能自认为百分之百成功?
你说为什么呢?
吕奉先变个戏法?或者袁术吕布两家谈判成功后为了给三军将士一个解释,因此纪灵事后编个蹩脚的故事,谁知道呢?
于是五万大军在高昂的士气中发急行军出动了,承远心中暗赞吊睛郎的战前动员手段果然是非同小可……
………………………………………………………………………………
再说说河中郭威这边,王继勋大营在临潼开拔这天傍晚,郭威本来还在慢慢的和李承训洽谈投降后的具体事宜,然而“城中的李守贞”却遣人宣称自己忙于清点河中的财政和转运物资以备交接,因此“窝在河中府城中”一直没有出现。这个事郭枢相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人人知道李守贞当初被杜重威之死吓怕了,从来不愿真正相信中央。
这时候张球带着那位未来的赵韩王之丹青妙笔,终于也来到了河中。这一路连着十多个时辰马不停蹄,中间只饮些皮囊中之水,张球几乎要虚脱了。
听到郭荣病危的消息郭枢相简直有点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他当初绝对会听承远的劝告,不让儿子前去受降了。
郭威想起了自己逝去的亡妻柴氏。那位患难中的挚爱,正是受喘病之苦而去世的。郭荣也曾经发作过一次,多年以前了,当时是服了王祚的某种药草他才被救过来,却不知是否这种叫做双寒草的小花。当看到赵普画的图时,郭威一眼即认了出来!他又回忆起当初救出郭荣时的感叹:“若是她当初也得此物,兴许不会死了。”
然而此刻的郭荣,也像柴氏般危在旦夕。郭威决心:决不让悲剧二度再现。这回一定要救回他!他连忙命令营中典客尽快安排张球休息,然后召集药局所有医官,搜寻各军药房,务必找得此药。
结果却令人失望……
但是郭枢相到底把住了最基本的原则:军国大事还是要优先考虑,现在不是担心儿子的时候,郭威必须尽快换个将领再去王继勋大营,否则那边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亲兵外加成奎远,怎么可能完成受降?
“来人!”郭威看着那幅画长长吐了口气冷静一下,“把张球,还有奉国军都指挥使韩通都叫过来。”
帐内的侍者刚要领命而去,郭威忽然又叫:“停!”
又沉默了一下,他继续说道:
“还是不要叫韩通了,你和我一起,去找冯太师。”
刚才忧急之下情绪略有焦躁,郭威现在冷静下来,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注1:
对不起啊陛下,为写本书把您耍了个溜够……╮(╯_╰)╭
注2:
这里李守贞的话以及总伦的妖言都是我编的,但正史中所说甚至还没我编的可信。写上来给大家展览展览:总伦说“然分野方灾,俟杀人垂尽,则王事济。”然后李守贞很欣慰的从其言。我觉得我并不是不信李守贞有这么残暴,而是不信他有这么无聊,不过俺觉得编修这段时的欧阳修还真就有这么无聊……╮(╯_╰)╭
毕竟正如刚才赵普分析那些主将、冯道诸人时说的逻辑,李守贞既是“帅才”又是“老朽”,和承远那种机巧思维完全对不上“电波”。
李守贞看了许久之后,又叫了刚刚药局那个郎中,其人端详这画没几眼,就一拍大腿道:“没错!当年师尊所说的花大略如此。”
李守贞这才让身旁的卫兵去传令,让吧张球叫过来。
赵普松了口气,“吊睛郎”终于上钩了……
李守贞怕郭威见到一张没有任何配文的图画心生疑虑,出于谨慎又让军中文书起草一份描述郭荣症状的说明,迫承远誊抄了后也让张球带上了。既然内文是河中方面起草的,当然也就没有“军机字检”的问题。而且郭荣是被张球带过来的,因此李守贞还让他回禁军那边取药,这样不容易引起郭威的怀疑。
赵普算了算日子:张球快马到河中大概一天半,郭威出发前的准备半天,这样再花两天多赶到潼关应该来得及,甚至还能富裕点时间布防。就看这张画的意涵能否被禁军参谋们推敲出来了……
王继勋的大营今晚忙于准备第二天的出征,所有人都在忙里忙外的张罗。
但是整个大营里过得最累的人,反倒是成为了阶下囚的郭荣。要知道装病可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注1)……
特别是这种喘病,需要极高的演技,李守贞药局的那位郎中过不了一会儿就要来为郭荣把把脉,然后给他服一些自认为略有效果的汤药、蜜糊丸剂之类。他声称者这些虽不能救回他的命,但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拖延危险的作用。
每一服药后郭荣便装作气息顺畅舒服了一些(其实也是让自己停止演戏好好歇会儿……)。
郎中一边为他把脉一边问:
“郭将军觉得哪种药服后感到更舒服些?”
“嗯……似乎那药服后更佳!”
那郎中满脸喜色,显然对自己调配的制剂能缓解郭荣这疑难之病症感到欣慰。
承远在一旁强忍着笑。郭荣不是傻瓜,蜜糊的丸剂当然比苦口煎汤更好喝,反正现在没病谁愿意喝苦的那种?郭荣所谓的“服后更佳”只怕是口感更佳。
承远又见刚刚郭荣装作不适时军医先生把着他的脉搏紧皱着眉头,而郭荣结束装蒜时又摸着他的脉一脸欣慰,忍不住干脆背过脸偷笑起来。然而,他却绝不敢否认中医药了,毕竟郭荣喝了双寒草的药剂后才真的好了。
当承远将之前发生诸般之事详细汇报郭荣后,郭荣也觉得这个传递消息之计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
第二天快到晌午前,李守贞最精锐的两万六千牙兵终于整装完毕准备开拔了。河中军架起的五丈高台上,李守贞身着明光铠,头戴十二梁宝冠,身后还挎着一把厚重的宝雕神弓,瞧来真是威风凛凛。
承远知道这是李守贞最关键的一次战前动员。
“诸位将士!我李守贞少时落魄,邻人乡里皆无人看好,这才只得在河阳镇将之下作典客,以接待他人为生。吾地位如此卑微,为何当年能得前朝晋高祖青睐,一夜之间一飞中天坐拥滑州之地为节将?总伦神师有言:那是因为苍天眷顾,无人可及!”
将士们大声的欢呼起来,承远知道士兵们最爱的主帅,那就是穷苦出身而登高位,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兵,人们就有一种“我以后也能以卑贱之躯拔地而起”的感觉,这种观念是在军队底层中最能产生共鸣的精神洗脑。
“唐末以来,滑州连连黄泛决口,时而数年一决,时而一年而多决,然我执掌其军政时,却从未遭过,这又是为何?依然是苍天护佑。总伦神师又曰:此大日如来宝命矣!”
全军的呼声更加热烈了。要知道服务于那些所谓有神鬼眷顾的主帅,也是士兵的一种心理宽慰,既然冥冥中天有护佑,那么自己在战争中的生存率自然就高了许多,神神鬼鬼的主将有时反而让这些并无文化的基层军人们感到安心……
“如今朝廷中奸佞当道!李业、苏逢吉起刻毒为不义,郭威、史弘肇以背德而伐人,当初杜重威犯了什么罪,竟使他们必除之而后快?老百姓犯了什么罪,要忍受那一斛二斗的加耗?当年契丹入寇,若无我李守贞及杜重威二人勉力周旋,汴梁城中百姓安有今日?前日郭威贼军入寇进至河阳,孟蜀救兵不发,是以全军皆沮丧,说事不可为矣,然而总伦师父又有言曰:本王之天命非人能去也!此时星命虽弱,但磨难即去必成大宝,果然郭威大意,中我金蝉脱壳之计!蜀兵不至,然定难军(西北党项人集团,西夏国前身。)得我之号令,必为接应!还有万千宝刹,诸多寺僧于民间鼓动,到时四民揭竿而起,我必成大业!(注2)”
说到“于契丹手下勉力周旋”时,承远和郭荣听得心中一阵恶心,照他这么一说,李守贞和杜重威在耶律德光卵翼下的开封任事,居然还干出功劳来了?即便冯道也不可能如此的没皮没脸……
下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得承远、郭荣耳膜生疼,郭荣听说定难军——也就是夏州的党项人领袖李彝兴也要响应李守贞,他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
只有承远知道李彝兴虽然答应出兵接应三藩,但接下来的反应究竟如何那要看河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对于现在这个穿越以后被改变的世界来说,那当然就是潼关究竟会不会从郭威手中失去,假设李守贞抢关失败那么夏兵自然退去……
李守贞忽然将身挎的宝弓摘下,而高台下的远处。一座画着猛虎舐掌图的屏风被总伦手下几个僧人抬出。
“诸军且看,我李守贞若能百步而中虎掌,则此次潼关之役,战必成!”
众人都远望着百步开外的屏风,忽然李守贞搭箭大吼一声,将那宝弓拉满。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那箭“嗖的一声”发弦而出。
翎箭飞出的瞬间忽然鼓声大作,李守贞双手握着宝弓哈哈大笑道:“中了!”
两个僧人将屏风搬到附近,果然翎箭已经射中了老虎的掌心。
整个牙军算上充数的乡兵镇将,外加河中养的不到两千“江湖豪侠”,数万河中军欢声雷动,这一来他们更加坚信此战必胜。
承远心中只能呵呵了,这个“守贞射屏虎”的故事《五代史》是有记载的,不过亲历此事的他发现刚刚翎箭射出的瞬间,本来大家都会集中精力让视线跟着翎箭抛物线看过去。但是忽然一响起战鼓,加上李守贞摆了个华丽丽的姿势大吼一声,那么众人的视线当然又条件反射似的被吸引回来了。等再往回找的时候箭已经插在虎掌上了,然而那支箭真的是李守贞射出的吗?天知道……
至于翎箭是如何事后让总伦整到屏风上的,那承远就不知道了,魔术师的花头怎么可能被观众猜出来呢?当然即使有少数千百个人没有被鼓声和李守贞吸引,看到了玄虚,但是此时大战在即,他们可能在“大王神射,此战必胜”的“政治正确”氛围下突破寒蝉效应,说出事情真相吗?
承远甚至觉得这个事情模仿的原型《三国志吕布传》的“辕门射戟”也有问题,吕奉先是在一百五十步——即八十米左右去射长杆戟上的小枝,而且是自信满满一射而中,联系到这事的赌注是某支大军是否愿意撤军,其实相当于自认为百分之百命中。他凭啥能自认为百分之百成功?
你说为什么呢?
吕奉先变个戏法?或者袁术吕布两家谈判成功后为了给三军将士一个解释,因此纪灵事后编个蹩脚的故事,谁知道呢?
于是五万大军在高昂的士气中发急行军出动了,承远心中暗赞吊睛郎的战前动员手段果然是非同小可……
………………………………………………………………………………
再说说河中郭威这边,王继勋大营在临潼开拔这天傍晚,郭威本来还在慢慢的和李承训洽谈投降后的具体事宜,然而“城中的李守贞”却遣人宣称自己忙于清点河中的财政和转运物资以备交接,因此“窝在河中府城中”一直没有出现。这个事郭枢相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人人知道李守贞当初被杜重威之死吓怕了,从来不愿真正相信中央。
这时候张球带着那位未来的赵韩王之丹青妙笔,终于也来到了河中。这一路连着十多个时辰马不停蹄,中间只饮些皮囊中之水,张球几乎要虚脱了。
听到郭荣病危的消息郭枢相简直有点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他当初绝对会听承远的劝告,不让儿子前去受降了。
郭威想起了自己逝去的亡妻柴氏。那位患难中的挚爱,正是受喘病之苦而去世的。郭荣也曾经发作过一次,多年以前了,当时是服了王祚的某种药草他才被救过来,却不知是否这种叫做双寒草的小花。当看到赵普画的图时,郭威一眼即认了出来!他又回忆起当初救出郭荣时的感叹:“若是她当初也得此物,兴许不会死了。”
然而此刻的郭荣,也像柴氏般危在旦夕。郭威决心:决不让悲剧二度再现。这回一定要救回他!他连忙命令营中典客尽快安排张球休息,然后召集药局所有医官,搜寻各军药房,务必找得此药。
结果却令人失望……
但是郭枢相到底把住了最基本的原则:军国大事还是要优先考虑,现在不是担心儿子的时候,郭威必须尽快换个将领再去王继勋大营,否则那边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亲兵外加成奎远,怎么可能完成受降?
“来人!”郭威看着那幅画长长吐了口气冷静一下,“把张球,还有奉国军都指挥使韩通都叫过来。”
帐内的侍者刚要领命而去,郭威忽然又叫:“停!”
又沉默了一下,他继续说道:
“还是不要叫韩通了,你和我一起,去找冯太师。”
刚才忧急之下情绪略有焦躁,郭威现在冷静下来,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注1:
对不起啊陛下,为写本书把您耍了个溜够……╮(╯_╰)╭
注2:
这里李守贞的话以及总伦的妖言都是我编的,但正史中所说甚至还没我编的可信。写上来给大家展览展览:总伦说“然分野方灾,俟杀人垂尽,则王事济。”然后李守贞很欣慰的从其言。我觉得我并不是不信李守贞有这么残暴,而是不信他有这么无聊,不过俺觉得编修这段时的欧阳修还真就有这么无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