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困顿,焦虑,空虚,迷茫,此刻的张友有些不知所措,视为倚柱的兄长,生死不知,同舟共济的乡人,薄情寡义,在这偌大的水城,张友已是无处可去。
在大街上晃着晃着,张友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官衙门口,想着从小长大的兄长还等着他营救,终于打起了精神。
虽说在铁牛面前说得豪情万丈,但他从小是个没主意的人,平日里最喜欢的,便是跟着长辈间交口称赞的兄长后头。
兄长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后来逃楚离璟,他想也没想便走了,在他心目中,兄长定是没错的。
如今兄长被拘,该是他一展身手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做起,只得用了嘴笨的法子,坐在官衙对面巷子里等。
这一等就是五天,起初饿了不过忍忍就行,后来饿的不行,就去附近的一家食肆后面,乞些剩菜剩饭用以果腹。
这店家看他可怜,给了个劈柴的活,没有工钱,但是可以管一顿饱,张友自是千恩万谢。
以后每日里,劈好柴火便是去巷子口蹲着,期盼着哪天,自家兄长能从那门里走出来。
如此又是等了十天,渴饮河水,困栖桥洞,轮值的守卫也已认得这个胖子,甚至劝他早日放弃,只是守卫对张策被拘一事也是缄口不言。
张友不以为意,想着自己虽没什么能耐,但恒心还是有的,要是兄长出来寻不到自己,可如何是好。
何况兄长从小本事就大,不然连逃两国的壮举,如何做的出来!
直到一日,张友吃饭时将此事告知了店家,店家告诉他,应该赚些银钱好去官衙打点,也提醒他,去寻带他们来商国的贵人。
张友这才想起此结,拜谢店家不止。
只是他也只从兄长口中知道,那个少年名叫陆青山,至于去何处寻他,也是一头雾水,所以他只好用了一个笨办法,便是到处奔走,说自己名叫张策,找陆青山寻求帮助。
从那以后,张友在店家做更多的工,担水劈柴,擦桌洗碗,重活累活都包圆了,每日里管两顿饭,还有三个大钱。
得空时,便去那人多的酒楼茶肆,妓院码头,逢人便说那一套说辞。
期间还捧着那十几个大钱,打算孝敬守卫,只为见兄长一面,也被守卫哭笑不得的给赶走了。
许是嫌钱不够,那我过几日再来,张友如是想着。
与此同时,有些听闻了张友说辞的唱诗人、小摊贩、妓女、苦工纷纷将此事记录于纸条上,放入竹筒,投在了平日里掩藏起来的管道里。
管道有铁有木,或隐于砖下,或藏于米缸中,或本身便是一根装饰,难以察觉。
无数竹筒顺着幽暗狭小的管道,向下方滑去。
其中一个滑了有二十息,足有二十丈距离,才从管道中滑出,划着弧线落在一个竹框中。
“咵哒”
竹筒落框之声传将出去,隐有回响,此刻正在一个地下洞窟之中。
过不一会儿,有脚步声传来,愈来愈近,直至框前停下。
来人弯腰点了竹筒个数,确认后,拿出笔墨书册,又拿手抓住管口挂着的木牌,瞧了一眼,随后打开书册,写下“五月三日,四七六,筒三。”
写罢合上书册,收起笔墨,将三个竹筒捞起,装进随身的布袋中,转身而去。
来到洞口,豁然开朗,入眼是一个宽阔有如广场的圆坑。
圆坑中正有一个巨大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周边无数的大小不一的齿轮也在随之转动。
透过齿轮间的缝隙,向下望去,无数的机括、轴承、绳索、齿轮,相互间咬合联动,深不见底,唯独奇怪的是,听不见一丝一毫的声音。
收回视线,圆坑的周围一圈走廊上,皆由半人高的木栏围住,木栏后方的墙壁上则是凿了一圈灯孔。
此刻灯孔和穹顶上巨大的灯盏,皆是燃着不知名的灯烛,明亮异常,将偌大的洞穴照有如白昼。
“咵哒”
“咵哒”
布袋内的竹筒随着步伐,发出相互碰撞之声。
脚步经过数个洞口,又分别从其中取了竹筒出来,布袋中的碰撞声越发大了。
最后布袋被提着来到一处巨大的漏斗状器物前,扯开袋口,将竹筒倾倒而下。
随后扳动一旁的扳手,器物底下则出现一个儿臂粗的洞口,竹筒便一个个滑了下去。
经过短暂直落,竹筒落入了一个旋转的圆盘中。
圆盘正中有一根轴承,通过连杆,正和巨坑中的机括联动。
三三两两的竹筒落将下来,装有张友讯息的竹筒滚动了两下被一把抓住,拧开了筒盖。
取出纸条,阅览完毕后,抓筒之人站起身子,疾步走向外间,走过一圈木栏,进了一处洞窟,随后洞窟中传来说话之声。
“一三四,此讯息已连续十日在各讯点出现,还请定夺。”
“将等级由‘趣闻’提升至‘要事’,送去总站。”
“喏。”
抓筒之人出了洞窟原路返回圆盘处,将纸条放入一个红色竹筒,塞入头顶一个红色管道内,合上管道的盖子,一拉扳手。
“呲”
一阵汽鸣之声,竹筒被一阵大力击发,沿着管道向上飞去。
不知飞了多久,待升力将近时,光明骤现,已是来到了地面之上。
竹筒被凌空接住,接着被塞入一个由繁复机括制成的机关鸟腹中。
机关鸟全身画着各式符篆,组成了鸟羽、鸟首、鸟喙,栩栩如生,只是鸟首上并无眼珠,显得有些怪异。
接筒之人,从暗格中取出特制的法笔、法墨,在鸟首的眼眶中轻点一下,画出眼睛。
瞬间机关鸟有如真鸟般,镂空的躯干间,能够看到无数细小齿轮在飞快地转动,带动连杆,挥动翅膀,腾空而去。
然后在下方之人注视下,突然隐去了身形,不知飞去了何处。
一日后,桃夭镇路边的茶肆里,两个肩有褡裢的唱诗人正相对而坐。
“二五六,水城机关鸟传讯。”
接过红色竹筒,麻利地拧开盖子,取出纸条一观,二五六喃喃自语道:
“张策陆青山?”
在大街上晃着晃着,张友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官衙门口,想着从小长大的兄长还等着他营救,终于打起了精神。
虽说在铁牛面前说得豪情万丈,但他从小是个没主意的人,平日里最喜欢的,便是跟着长辈间交口称赞的兄长后头。
兄长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后来逃楚离璟,他想也没想便走了,在他心目中,兄长定是没错的。
如今兄长被拘,该是他一展身手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做起,只得用了嘴笨的法子,坐在官衙对面巷子里等。
这一等就是五天,起初饿了不过忍忍就行,后来饿的不行,就去附近的一家食肆后面,乞些剩菜剩饭用以果腹。
这店家看他可怜,给了个劈柴的活,没有工钱,但是可以管一顿饱,张友自是千恩万谢。
以后每日里,劈好柴火便是去巷子口蹲着,期盼着哪天,自家兄长能从那门里走出来。
如此又是等了十天,渴饮河水,困栖桥洞,轮值的守卫也已认得这个胖子,甚至劝他早日放弃,只是守卫对张策被拘一事也是缄口不言。
张友不以为意,想着自己虽没什么能耐,但恒心还是有的,要是兄长出来寻不到自己,可如何是好。
何况兄长从小本事就大,不然连逃两国的壮举,如何做的出来!
直到一日,张友吃饭时将此事告知了店家,店家告诉他,应该赚些银钱好去官衙打点,也提醒他,去寻带他们来商国的贵人。
张友这才想起此结,拜谢店家不止。
只是他也只从兄长口中知道,那个少年名叫陆青山,至于去何处寻他,也是一头雾水,所以他只好用了一个笨办法,便是到处奔走,说自己名叫张策,找陆青山寻求帮助。
从那以后,张友在店家做更多的工,担水劈柴,擦桌洗碗,重活累活都包圆了,每日里管两顿饭,还有三个大钱。
得空时,便去那人多的酒楼茶肆,妓院码头,逢人便说那一套说辞。
期间还捧着那十几个大钱,打算孝敬守卫,只为见兄长一面,也被守卫哭笑不得的给赶走了。
许是嫌钱不够,那我过几日再来,张友如是想着。
与此同时,有些听闻了张友说辞的唱诗人、小摊贩、妓女、苦工纷纷将此事记录于纸条上,放入竹筒,投在了平日里掩藏起来的管道里。
管道有铁有木,或隐于砖下,或藏于米缸中,或本身便是一根装饰,难以察觉。
无数竹筒顺着幽暗狭小的管道,向下方滑去。
其中一个滑了有二十息,足有二十丈距离,才从管道中滑出,划着弧线落在一个竹框中。
“咵哒”
竹筒落框之声传将出去,隐有回响,此刻正在一个地下洞窟之中。
过不一会儿,有脚步声传来,愈来愈近,直至框前停下。
来人弯腰点了竹筒个数,确认后,拿出笔墨书册,又拿手抓住管口挂着的木牌,瞧了一眼,随后打开书册,写下“五月三日,四七六,筒三。”
写罢合上书册,收起笔墨,将三个竹筒捞起,装进随身的布袋中,转身而去。
来到洞口,豁然开朗,入眼是一个宽阔有如广场的圆坑。
圆坑中正有一个巨大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周边无数的大小不一的齿轮也在随之转动。
透过齿轮间的缝隙,向下望去,无数的机括、轴承、绳索、齿轮,相互间咬合联动,深不见底,唯独奇怪的是,听不见一丝一毫的声音。
收回视线,圆坑的周围一圈走廊上,皆由半人高的木栏围住,木栏后方的墙壁上则是凿了一圈灯孔。
此刻灯孔和穹顶上巨大的灯盏,皆是燃着不知名的灯烛,明亮异常,将偌大的洞穴照有如白昼。
“咵哒”
“咵哒”
布袋内的竹筒随着步伐,发出相互碰撞之声。
脚步经过数个洞口,又分别从其中取了竹筒出来,布袋中的碰撞声越发大了。
最后布袋被提着来到一处巨大的漏斗状器物前,扯开袋口,将竹筒倾倒而下。
随后扳动一旁的扳手,器物底下则出现一个儿臂粗的洞口,竹筒便一个个滑了下去。
经过短暂直落,竹筒落入了一个旋转的圆盘中。
圆盘正中有一根轴承,通过连杆,正和巨坑中的机括联动。
三三两两的竹筒落将下来,装有张友讯息的竹筒滚动了两下被一把抓住,拧开了筒盖。
取出纸条,阅览完毕后,抓筒之人站起身子,疾步走向外间,走过一圈木栏,进了一处洞窟,随后洞窟中传来说话之声。
“一三四,此讯息已连续十日在各讯点出现,还请定夺。”
“将等级由‘趣闻’提升至‘要事’,送去总站。”
“喏。”
抓筒之人出了洞窟原路返回圆盘处,将纸条放入一个红色竹筒,塞入头顶一个红色管道内,合上管道的盖子,一拉扳手。
“呲”
一阵汽鸣之声,竹筒被一阵大力击发,沿着管道向上飞去。
不知飞了多久,待升力将近时,光明骤现,已是来到了地面之上。
竹筒被凌空接住,接着被塞入一个由繁复机括制成的机关鸟腹中。
机关鸟全身画着各式符篆,组成了鸟羽、鸟首、鸟喙,栩栩如生,只是鸟首上并无眼珠,显得有些怪异。
接筒之人,从暗格中取出特制的法笔、法墨,在鸟首的眼眶中轻点一下,画出眼睛。
瞬间机关鸟有如真鸟般,镂空的躯干间,能够看到无数细小齿轮在飞快地转动,带动连杆,挥动翅膀,腾空而去。
然后在下方之人注视下,突然隐去了身形,不知飞去了何处。
一日后,桃夭镇路边的茶肆里,两个肩有褡裢的唱诗人正相对而坐。
“二五六,水城机关鸟传讯。”
接过红色竹筒,麻利地拧开盖子,取出纸条一观,二五六喃喃自语道:
“张策陆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