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从我的爱好写起
少年时看过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的书名,总觉得时间对于我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
尽管在写作文的时候,诸如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之间、时光飞逝等类似的词句也常流出笔端,堆积在日记本的字里行间,但对于当年的我根本不会理解其词中的含义。
那时的我觉得最远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本世纪末(2000年)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一个就是来自写于1980年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优美旋律。
不过就是20年的光阴啊!
怎么就转眼间从小田变成了老田呢?
回想起曾经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大略进行了一下规划并且受益匪浅,因此在四十九岁的时候萌生出想要对自己的第一个五十年略作小结的想法,并把这个列入了《规划我的2019》《规划我的2020》《规划我的2021》和《规划我的2022》连续四年的计划中。
之所以列了四年是因为计划是美好的,但每到提笔却总是找不到灵感,每到想写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每每就此搁笔,一叹就是三年多。
支撑我没有放弃的是总想到路遥也曾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也受困于开头。
连这样的大家都如此苦恼,何况我等无名小卒呢。
坚定下心来的我继续找寻灵感!
前几天突发奇想,决定从我的爱好入手。
于是将这些年来的爱好按我的喜好程度排列出来,从第一直到最后(现在是第九,随着写作深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期间自然要加入过往学习的历程及亲朋好友之交往,全当50多年的小结了。
而且把《五十有二》作为我的回忆录上部,意味着也为今后写下部埋下了伏笔,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我的回忆录(下)-一百有四》。
万事开头难。
开了头估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大致算了一下,至少要写10多万字,写嗨了20万字也是有可能的。
记以为序!
为自己加油!
第一卷游戏
国人是比较注重排位的。
几乎无论做什么事儿,只要涉及到两个人以上、两件事儿以上或是两个选择以上等等,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
所以对于我的众多爱好也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
记得有个心灵鸡汤是拷问自己灵魂的,假设已经实现财务与健康自由,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儿?
思来想去,没有之最。
比较下来还是觉得游戏好玩儿,虽然选别的可能使自己更高大上一些,但遵循本心,不得不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这里我说的游戏是广义上的游戏,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游戏机、电脑或手机上的游戏。
我曾在2017年11月时,在《晨读之思~读<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有感》一文中写到,我小的时候没有补习班,几乎没有作业,没有晚自习,所以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课余,我们只有疯玩儿。日常的游戏是在放风筝、弹溜溜、扇piaji(这两个字我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写的)、打尜、抽冰尜、打出溜滑、藏猫猫、抓特务、木头人等小儿科的项目中轮流,有的时候也去女孩子那边玩她们的游戏,踢口袋、跳皮筋、踢毽子(我现在也可以一次连续踢上二十多个)、欻(chua上声)嘎拉哈等等,这些游戏为我没有wifi(第一次写成wife,后经同事指出这个词是妻子的意思才改成正确wifi -我的英语一向不好)的童年带来满是幸福的回忆!
之所以满是幸福,我觉得归功于出生和我的性格。
1、环境之出生
先说出生。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我虽然没有出生在罗马,也没有出生在那些有着飞机场可以直航或转航罗马的都市,甚至也没有出生在一个有着水泥路的城市。
但总归是县城。
县城的主路也都是沙石混上白灰和黄土压实而成的三合土路,路平时很平整,如果雨不大,走在上面也不泥泞。
县城里有书店,有影院,有让我知道应该去罗马甚至怎么去罗马的不错的教育。
比上虽显不足,比下绝对有余。
一个人儿时的经历绝对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于1969年11月18日(后来毕业后参加工作才知道这天出生的人属于天蝎座,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天蝎座的人)出生在海伦。
海伦是满语“水獭”的意思。
这是一个北方小城,位于HLJ省中部,SH市北部,南距HEB市210公里,北距HH市370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1898年建制,1913年改称海伦县,1989年撤县建市。共有23个乡镇、243个行政村、1,291个自然屯,7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样板戏《红灯记》中那个铁路工人李玉和战斗的地方就在这里。
我出生的时候还不是市,而叫海伦县,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1958年为全国6亿人民人均提供一斤粮食,获亲笔签发奖状;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我的父母都是县城的老师,父亲最初是在一中,是学校的高三化学把关教师,后来调到了教师进修学校,再后来筹建并在电大工作站工作。
母亲先在二中后又调到了五中,都是教数学。再后来调到了海伦师范学校。
尽管县城不大,但每天早晨又要引炉子,又要做早餐,然后再骑自行车上班,仍然很是忙乱。而我们那时候只知疯淘,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更多的时候还是添乱。
那个时候两个老师的工资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我是老大,后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弟弟从小得病,他们就没这待遇了),加上离姥家很近,作为聪明伶俐的我每次回姥家都是五个姨三个舅舅疯抢(在我后边出生的孩子们基本上也没这个待遇了),那个时候的决定权在我手里,我要是让谁抱那人绝对会开心半天,今天的我要为当年因为让他们抢而能带给他们快乐说声不用谢,大家可以想象出那种极为受宠的场景。可惜离山东的爷爷奶奶家太远,加上奶奶去世较早,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少了不少来自奶奶的宠爱,只能从父亲的回忆诉说中知道自己曾经一样受宠......
当年的姥家,离北门的食品厂很近。
这是一个很大的大院,一排泥草房在院子正中。
我现在仍然记得房子的左侧是一个类似开放的杂物间的仓房,仓房的后边就是当时住平房的人家都用的室外厕所。
从这个仓房爬上去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带个小门的小窗,进去就是正房的屋顶。
根本记不清是多少次我从小窗爬进去玩耍,如果在里边跑得快了就会让灰从下边的屋顶落下,大人们一回来发现炕上有灰不用问就会知道肯定是我又跑房顶玩儿了。
不知道挨没挨骂。
反正下次接着上。
由此可见,家长还是别打骂孩子,因为无效。
另一个难忘的是房子的四周全是樱桃树。
每到结果季节,满树的樱桃红彤彤一片,站在树下随摘随吃。
我四姨有一次说我小时候太淘气,经常趁大人不注意,掰树杈摘着吃。
这个我绝对承认。
但我记忆深刻的是绝对没掰几次。
因为当年的我不知道不能掰下树杈,挨训后曾问为什么不能,得到大人的回答是掰下树杈后樱桃以后就没法在这个树杈上继续长出来了。
以后就没樱桃可吃了。
知道后的我从那以后再也没这样吃过。
当年的樱桃很甜。
那种甜是刻在灵魂里的,至今令人回味,秒杀如今所有的同类。
前两天去水果店给夫人买了她愿意吃的车离子,她洗好了让我一起吃,我婉拒说这东西好几十块钱一斤,还是你吃吧。
不知道她听了感没感动。
其实是曾经沧海的我实在是看不上这非巫山之云了。
每到樱桃成熟的时节,姥爷就会带着他的杆秤(当然现在这种秤早就淘汰了,只是做为一种老物件在早市上还有卖的,每每让我看到总是想起当年),挎着成筐的樱桃,去钟表社门前去卖。
还记得装在筐子里的樱桃上铺着一些掉落的叶子,红红绿绿的很是引人心动。
由此可见,当年的姥爷对于商品的宣传有着天生的直觉。
那个时候好像什么东西都不贵。
樱桃也就几分钱一斤。
就是这几分钱几分钱的积累加上瘦小的身躯辛勤的劳作养活着一大家子人,加上同样辛劳的舅妈姨舅们,让这样一大家子人得以生存甚至有些孩子还有书可读-四姨告诉我姥爷曾经说家里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只要想读书的读到什么时候供到什么时候。
这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极为难得的。
由于勤劳,所以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家里也有余粮,孩子们也都吃得很饱,从来没有到外边借过钱物,而且每到过年还会给我们这些孩子发些压岁钱。
在几分钱就能买一斤樱桃五分钱可以买一根冰棍一两角钱就能买一本小人书的年代那些两元五元的压岁钱可是很值钱的。
勤劳简朴了一辈子的姥爷原来应该是有工作的,后来发现,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是无论如何也养活不了一大家子时,就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加入了菜社。
在他看来,在菜社至少可以凭着自己的辛苦让一家人吃上饭。
事实证明,他的辛劳也确实让一大家子吃上了饭。
小时候的我几乎没看到姥爷睡过觉,我睡的时候他在忙活,我起床的时候他早就在地里劳动了。
记忆中的他一直就是这样早起晚归在不停地劳作。
这种勤俭是伴随老人一生的。
记得有一次,他来到大庆,我陪他去买菜,有两堆土豆,一边是有磕坏的要1元1堆,一边是好的要2元1堆。
姥爷直接告诉我,坏的土豆怎么咔哧-应该是这两个字-也咔哧(就是削掉)不下去一半,还是1元1堆那个合算,所以我们买了那堆1元的-前几天和夫人去地下买土豆时我还告诉她这个诀窍,可惜她没搭理我。
姥爷小的时候上过私塾,这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极为难得的。
他的知识面很广,也喜欢读书,我曾看过他看的书,是线装的,书名记不得了。
他曾和我说过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我只记得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天子四流官,其他的忘记了-我曾百度多次也没找到姥爷告诉我的这个版本。在其他九流中有个修脚的排在了剃头的前边,当时我曾极为不解,依我的理解剃头的应该比修脚的排名高一点儿啊,毕竟脚臭。姥爷告诉我修脚的是坐着的,所以排名靠前,而剃头的是站着的,所以排名靠后,当时还聊过许多,可惜大多不记得了。
而现在,姥爷姥姥三个舅舅二姨五姨都已经去世多年,愿他们在天堂不再辛勤,不再劳累,幸福快乐。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一个人被世人遗忘时,他就真正在世界上消失了”,愿他们不被我们遗忘。
至少可以活在我的文字中。
至少!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二舅,转眼间他也离开了好多年。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他来家里看我自己在家蒸粘豆包,他进屋的时候焖罐-现在都叫蒸锅了-刚冒热气,我就打开了准备吃,他连忙制止,告诉我生的粘豆包至少得蒸20分钟以上,后来又蒸了半小时左右才吃上,因为他说刚才我已经打开了一次盖子,所以要多蒸一会儿。
有一次看到佳姝-二舅女儿-在朋友圈的思念,静静的呆了半天......
想了很多,想起了他帮我糊的风筝,想起了他骑车驮我溜达,想起了在我离家游走的时候远在哈尔滨把正在火车站出租小人书的我找了回来后领我吃的饺子......
恍如昨日......
和长大后同学朋友忆苦的童年不同,我的童年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是因为我天生乐观。
还源自生活条件。
对于童年,我的记忆中是:
常吃的午餐肉罐头!
从天津捎回来的成旅行袋的饼干!
上海的大白兔奶糖!
软软的长白糕!
切成方块的大米花糖!
甜甜的橘子罐头(前两天还和夫人吃橘子罐头时说起现在的不如我小时候吃的纯砂白糖的好吃)!
我还记得我蹒跚学步时身穿的绿色的儿童呢子大衣!
全县第一个可以用火石发火的冲锋枪(据父亲讲,这把枪是从上海买回来的,当时花了10元钱,他说当时的猪肉价格是0.78元1斤,面0.16元1斤,在那个吃饺子就算过年的年代,这只枪绝对是奢侈品了,每到夜晚,我拿着枪出去,枪身闪闪发着红色电光加上枪管喷着火星,震动满街)!
全街(也许是全县)第一个从上海买到的大的花瓣溜溜(这个溜溜现在还在,当时父母怕我玩丢了,好心的帮我收起来了)!
挂在海伦县照相馆橱窗里的我八个月大时照的放大的彩色大照片!
几百本被邻居争相借阅的小人书!
至于学龄前让小伙伴们羡慕的红蓝铅笔加上转笔刀(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小伙伴们都没见过这两样东西,每个人都用转笔刀削了一回铅笔,结果笔还没用就被十多个孩子削成铅笔头挨了家长一顿揍)、拉过几天的二胡、红面崭新的红双喜乒乓球拍、从上海带回来的袖珍象棋、自己独自拥有的篮球等等这些小东西就不值一提了,加上上百张儿时的相片记录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我有一张挂在海伦县照相馆橱窗里的我八个月大的大照片-我没彩色的,照相馆有,当年的彩色照片都是照相馆的师傅手工一笔一笔的描绘上去的,这个技术还是上海要明显强一些,父亲给我们兄妹三人冲绘的彩色照片这么多年了一直颜色鲜艳,如同当初。那大张照片至少我搬家到大庆来的时候还有,可惜没去要回来或翻拍一张。据父亲说照相馆曾给他打电话,说有个叫胖得生的儿童消化药厂看中了这张照片,要印在产品包装上。来征求意见,当时肯定是没有什么童星网红和产权意识的,父亲自然同意,说也没考虑要不要钱的事儿。我当时就戏说,依父亲喜欢显摆的性格-这个性格也遗传给了我,恐怕让他倒找10块钱他也会同意的。可惜那个年代信息沟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没见过最后的成品。否则以父亲的性格肯定会为我保存下来的。
少年时看过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的书名,总觉得时间对于我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
尽管在写作文的时候,诸如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之间、时光飞逝等类似的词句也常流出笔端,堆积在日记本的字里行间,但对于当年的我根本不会理解其词中的含义。
那时的我觉得最远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本世纪末(2000年)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一个就是来自写于1980年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优美旋律。
不过就是20年的光阴啊!
怎么就转眼间从小田变成了老田呢?
回想起曾经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大略进行了一下规划并且受益匪浅,因此在四十九岁的时候萌生出想要对自己的第一个五十年略作小结的想法,并把这个列入了《规划我的2019》《规划我的2020》《规划我的2021》和《规划我的2022》连续四年的计划中。
之所以列了四年是因为计划是美好的,但每到提笔却总是找不到灵感,每到想写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每每就此搁笔,一叹就是三年多。
支撑我没有放弃的是总想到路遥也曾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也受困于开头。
连这样的大家都如此苦恼,何况我等无名小卒呢。
坚定下心来的我继续找寻灵感!
前几天突发奇想,决定从我的爱好入手。
于是将这些年来的爱好按我的喜好程度排列出来,从第一直到最后(现在是第九,随着写作深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期间自然要加入过往学习的历程及亲朋好友之交往,全当50多年的小结了。
而且把《五十有二》作为我的回忆录上部,意味着也为今后写下部埋下了伏笔,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我的回忆录(下)-一百有四》。
万事开头难。
开了头估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大致算了一下,至少要写10多万字,写嗨了20万字也是有可能的。
记以为序!
为自己加油!
第一卷游戏
国人是比较注重排位的。
几乎无论做什么事儿,只要涉及到两个人以上、两件事儿以上或是两个选择以上等等,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
所以对于我的众多爱好也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
记得有个心灵鸡汤是拷问自己灵魂的,假设已经实现财务与健康自由,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儿?
思来想去,没有之最。
比较下来还是觉得游戏好玩儿,虽然选别的可能使自己更高大上一些,但遵循本心,不得不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这里我说的游戏是广义上的游戏,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游戏机、电脑或手机上的游戏。
我曾在2017年11月时,在《晨读之思~读<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有感》一文中写到,我小的时候没有补习班,几乎没有作业,没有晚自习,所以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课余,我们只有疯玩儿。日常的游戏是在放风筝、弹溜溜、扇piaji(这两个字我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写的)、打尜、抽冰尜、打出溜滑、藏猫猫、抓特务、木头人等小儿科的项目中轮流,有的时候也去女孩子那边玩她们的游戏,踢口袋、跳皮筋、踢毽子(我现在也可以一次连续踢上二十多个)、欻(chua上声)嘎拉哈等等,这些游戏为我没有wifi(第一次写成wife,后经同事指出这个词是妻子的意思才改成正确wifi -我的英语一向不好)的童年带来满是幸福的回忆!
之所以满是幸福,我觉得归功于出生和我的性格。
1、环境之出生
先说出生。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我虽然没有出生在罗马,也没有出生在那些有着飞机场可以直航或转航罗马的都市,甚至也没有出生在一个有着水泥路的城市。
但总归是县城。
县城的主路也都是沙石混上白灰和黄土压实而成的三合土路,路平时很平整,如果雨不大,走在上面也不泥泞。
县城里有书店,有影院,有让我知道应该去罗马甚至怎么去罗马的不错的教育。
比上虽显不足,比下绝对有余。
一个人儿时的经历绝对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于1969年11月18日(后来毕业后参加工作才知道这天出生的人属于天蝎座,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天蝎座的人)出生在海伦。
海伦是满语“水獭”的意思。
这是一个北方小城,位于HLJ省中部,SH市北部,南距HEB市210公里,北距HH市370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1898年建制,1913年改称海伦县,1989年撤县建市。共有23个乡镇、243个行政村、1,291个自然屯,7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样板戏《红灯记》中那个铁路工人李玉和战斗的地方就在这里。
我出生的时候还不是市,而叫海伦县,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1958年为全国6亿人民人均提供一斤粮食,获亲笔签发奖状;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我的父母都是县城的老师,父亲最初是在一中,是学校的高三化学把关教师,后来调到了教师进修学校,再后来筹建并在电大工作站工作。
母亲先在二中后又调到了五中,都是教数学。再后来调到了海伦师范学校。
尽管县城不大,但每天早晨又要引炉子,又要做早餐,然后再骑自行车上班,仍然很是忙乱。而我们那时候只知疯淘,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更多的时候还是添乱。
那个时候两个老师的工资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我是老大,后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弟弟从小得病,他们就没这待遇了),加上离姥家很近,作为聪明伶俐的我每次回姥家都是五个姨三个舅舅疯抢(在我后边出生的孩子们基本上也没这个待遇了),那个时候的决定权在我手里,我要是让谁抱那人绝对会开心半天,今天的我要为当年因为让他们抢而能带给他们快乐说声不用谢,大家可以想象出那种极为受宠的场景。可惜离山东的爷爷奶奶家太远,加上奶奶去世较早,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少了不少来自奶奶的宠爱,只能从父亲的回忆诉说中知道自己曾经一样受宠......
当年的姥家,离北门的食品厂很近。
这是一个很大的大院,一排泥草房在院子正中。
我现在仍然记得房子的左侧是一个类似开放的杂物间的仓房,仓房的后边就是当时住平房的人家都用的室外厕所。
从这个仓房爬上去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带个小门的小窗,进去就是正房的屋顶。
根本记不清是多少次我从小窗爬进去玩耍,如果在里边跑得快了就会让灰从下边的屋顶落下,大人们一回来发现炕上有灰不用问就会知道肯定是我又跑房顶玩儿了。
不知道挨没挨骂。
反正下次接着上。
由此可见,家长还是别打骂孩子,因为无效。
另一个难忘的是房子的四周全是樱桃树。
每到结果季节,满树的樱桃红彤彤一片,站在树下随摘随吃。
我四姨有一次说我小时候太淘气,经常趁大人不注意,掰树杈摘着吃。
这个我绝对承认。
但我记忆深刻的是绝对没掰几次。
因为当年的我不知道不能掰下树杈,挨训后曾问为什么不能,得到大人的回答是掰下树杈后樱桃以后就没法在这个树杈上继续长出来了。
以后就没樱桃可吃了。
知道后的我从那以后再也没这样吃过。
当年的樱桃很甜。
那种甜是刻在灵魂里的,至今令人回味,秒杀如今所有的同类。
前两天去水果店给夫人买了她愿意吃的车离子,她洗好了让我一起吃,我婉拒说这东西好几十块钱一斤,还是你吃吧。
不知道她听了感没感动。
其实是曾经沧海的我实在是看不上这非巫山之云了。
每到樱桃成熟的时节,姥爷就会带着他的杆秤(当然现在这种秤早就淘汰了,只是做为一种老物件在早市上还有卖的,每每让我看到总是想起当年),挎着成筐的樱桃,去钟表社门前去卖。
还记得装在筐子里的樱桃上铺着一些掉落的叶子,红红绿绿的很是引人心动。
由此可见,当年的姥爷对于商品的宣传有着天生的直觉。
那个时候好像什么东西都不贵。
樱桃也就几分钱一斤。
就是这几分钱几分钱的积累加上瘦小的身躯辛勤的劳作养活着一大家子人,加上同样辛劳的舅妈姨舅们,让这样一大家子人得以生存甚至有些孩子还有书可读-四姨告诉我姥爷曾经说家里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只要想读书的读到什么时候供到什么时候。
这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极为难得的。
由于勤劳,所以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家里也有余粮,孩子们也都吃得很饱,从来没有到外边借过钱物,而且每到过年还会给我们这些孩子发些压岁钱。
在几分钱就能买一斤樱桃五分钱可以买一根冰棍一两角钱就能买一本小人书的年代那些两元五元的压岁钱可是很值钱的。
勤劳简朴了一辈子的姥爷原来应该是有工作的,后来发现,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是无论如何也养活不了一大家子时,就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加入了菜社。
在他看来,在菜社至少可以凭着自己的辛苦让一家人吃上饭。
事实证明,他的辛劳也确实让一大家子吃上了饭。
小时候的我几乎没看到姥爷睡过觉,我睡的时候他在忙活,我起床的时候他早就在地里劳动了。
记忆中的他一直就是这样早起晚归在不停地劳作。
这种勤俭是伴随老人一生的。
记得有一次,他来到大庆,我陪他去买菜,有两堆土豆,一边是有磕坏的要1元1堆,一边是好的要2元1堆。
姥爷直接告诉我,坏的土豆怎么咔哧-应该是这两个字-也咔哧(就是削掉)不下去一半,还是1元1堆那个合算,所以我们买了那堆1元的-前几天和夫人去地下买土豆时我还告诉她这个诀窍,可惜她没搭理我。
姥爷小的时候上过私塾,这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极为难得的。
他的知识面很广,也喜欢读书,我曾看过他看的书,是线装的,书名记不得了。
他曾和我说过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我只记得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天子四流官,其他的忘记了-我曾百度多次也没找到姥爷告诉我的这个版本。在其他九流中有个修脚的排在了剃头的前边,当时我曾极为不解,依我的理解剃头的应该比修脚的排名高一点儿啊,毕竟脚臭。姥爷告诉我修脚的是坐着的,所以排名靠前,而剃头的是站着的,所以排名靠后,当时还聊过许多,可惜大多不记得了。
而现在,姥爷姥姥三个舅舅二姨五姨都已经去世多年,愿他们在天堂不再辛勤,不再劳累,幸福快乐。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一个人被世人遗忘时,他就真正在世界上消失了”,愿他们不被我们遗忘。
至少可以活在我的文字中。
至少!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二舅,转眼间他也离开了好多年。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他来家里看我自己在家蒸粘豆包,他进屋的时候焖罐-现在都叫蒸锅了-刚冒热气,我就打开了准备吃,他连忙制止,告诉我生的粘豆包至少得蒸20分钟以上,后来又蒸了半小时左右才吃上,因为他说刚才我已经打开了一次盖子,所以要多蒸一会儿。
有一次看到佳姝-二舅女儿-在朋友圈的思念,静静的呆了半天......
想了很多,想起了他帮我糊的风筝,想起了他骑车驮我溜达,想起了在我离家游走的时候远在哈尔滨把正在火车站出租小人书的我找了回来后领我吃的饺子......
恍如昨日......
和长大后同学朋友忆苦的童年不同,我的童年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是因为我天生乐观。
还源自生活条件。
对于童年,我的记忆中是:
常吃的午餐肉罐头!
从天津捎回来的成旅行袋的饼干!
上海的大白兔奶糖!
软软的长白糕!
切成方块的大米花糖!
甜甜的橘子罐头(前两天还和夫人吃橘子罐头时说起现在的不如我小时候吃的纯砂白糖的好吃)!
我还记得我蹒跚学步时身穿的绿色的儿童呢子大衣!
全县第一个可以用火石发火的冲锋枪(据父亲讲,这把枪是从上海买回来的,当时花了10元钱,他说当时的猪肉价格是0.78元1斤,面0.16元1斤,在那个吃饺子就算过年的年代,这只枪绝对是奢侈品了,每到夜晚,我拿着枪出去,枪身闪闪发着红色电光加上枪管喷着火星,震动满街)!
全街(也许是全县)第一个从上海买到的大的花瓣溜溜(这个溜溜现在还在,当时父母怕我玩丢了,好心的帮我收起来了)!
挂在海伦县照相馆橱窗里的我八个月大时照的放大的彩色大照片!
几百本被邻居争相借阅的小人书!
至于学龄前让小伙伴们羡慕的红蓝铅笔加上转笔刀(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小伙伴们都没见过这两样东西,每个人都用转笔刀削了一回铅笔,结果笔还没用就被十多个孩子削成铅笔头挨了家长一顿揍)、拉过几天的二胡、红面崭新的红双喜乒乓球拍、从上海带回来的袖珍象棋、自己独自拥有的篮球等等这些小东西就不值一提了,加上上百张儿时的相片记录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我有一张挂在海伦县照相馆橱窗里的我八个月大的大照片-我没彩色的,照相馆有,当年的彩色照片都是照相馆的师傅手工一笔一笔的描绘上去的,这个技术还是上海要明显强一些,父亲给我们兄妹三人冲绘的彩色照片这么多年了一直颜色鲜艳,如同当初。那大张照片至少我搬家到大庆来的时候还有,可惜没去要回来或翻拍一张。据父亲说照相馆曾给他打电话,说有个叫胖得生的儿童消化药厂看中了这张照片,要印在产品包装上。来征求意见,当时肯定是没有什么童星网红和产权意识的,父亲自然同意,说也没考虑要不要钱的事儿。我当时就戏说,依父亲喜欢显摆的性格-这个性格也遗传给了我,恐怕让他倒找10块钱他也会同意的。可惜那个年代信息沟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没见过最后的成品。否则以父亲的性格肯定会为我保存下来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最新章节,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最新章节,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