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
呼喊声在耳边若远若近的传来。王双躺在宽敞、舒适的床榻上半响才醒来。
即便是来到明朝地界好些天,他在潜意识里对“皇爷”这个称呼还是不敏感。或许他在内心里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皇帝吧!
曾几何时,他读明末的历史,会任不住的感叹:大好河山就此沦丧,生灵涂炭,乃至于做奴才而不得。幸好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不用在脑后拖一个金钱鼠尾。
明亡时,这里面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多少次,他都会忍不住掩卷遐思。如果我是崇祯,我会如何做?确实是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历史时刻。
但真正的来了,他却还是有个过渡期,适应期。
王双睁着眼睛,看着帷幕围着的床榻,思绪继续飘浮着。中国人有个特点,古文叫做:既来之,则安之。他现在来都来了,这宴席已开,他还能跑得了?
从现在起,他得不断的告诉自己:我是大明的皇帝,这神州亿兆生民的君父!
…
…
“皇爷…”王承恩的轻声呼喊又在帷幕外响起来。
王双翻身道:“朕听到了。大伴,传朕旨意,朕偶感风寒,罢早朝十日。”
大明的早朝早就沦为仪式。他不管崇祯皇帝之前怎么个章程,他是没有兴趣在凌晨四点多起床,赶在早上5点多去早朝。那纯粹是有病。
想要拯救大明被毁灭的危局,根本就不在早朝上面。最核心的问题是钱!
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明王朝最迫切的要害问题:流贼、东虏。
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得有钱!有钱就能减免税赋,招抚流民,使得天下重新安宁下来。有钱就能足兵足饷,编练新军,屠灭鞑虏。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下奇怪,皇爷自登基以来是非常勤政的。但做奴才的总要以皇爷的想法为先。应了下来,自去外面安排传旨。
王双一觉睡到早上八点多,这才是他正常的生物钟。前两天都硬撑着当木偶。用了早膳,在点了檀香的西暖阁里坐下来,挥手示意。
身边的小太监便走出暖阁,将等候在外面的诸位大珰召见进来。
明朝宫中掌事的大太监可称为“大珰”,算是别称。
“奴婢等叩见皇爷!”五个大太监,俱是穿着绯袍在王双面前恭敬的跪拜。西暖阁里在瞬间安静异常。
明朝的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自明宣宗将太监这个群体引入到政治中,便开始有司礼监、批红等相关的制度和机构。这使得大明王朝的权力变成三角:文官、武勋、太监。
然而,自土木堡之变后,武勋集团日益的衰落。大明朝在中后期的政治角斗场上实际玩家是:文官、太监。
崇祯皇帝不喜欢太监。登基的当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十一月就把魏忠贤弄死了。崇祯元年,接着整阉党。崇祯二年三月十五日,钦定逆案,发布诏书,昭示天下。
同时,崇祯皇帝罢厂卫,将各地矿监召回。
总体而言,崇祯二年时,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厂卫”风头明显不及往年。但权阉就是权阉,在外面一样威风凛凛。更何况崇祯皇帝自己后来还是启用了太监集团。
明史:乃思复用近侍。崇祯四年九月,遣王应朝等监视关、宁,又遣王坤宣府,刘文忠大同,刘允中山西,监视军马.而以彝宪有心计,令钩校户、工二部出入,如涂文辅故事…
此时,这些如狼似虎的大珰们温顺的跪伏在地。没办法啊,一个魏忠贤案,多少人被新帝清洗了?
依次是司礼监太监高启明、方正化、张彝宪,东厂提督王永祚,御马监提督曹化淳。
王双等了半分钟,这才慢慢的道:“都起来吧!大伴,你去内阁传旨,起复孙承宗。”
在搞钱之前,他先得安排一下流贼、东虏的事情。
明史: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
他昨天强硬的表态,提拔洪承畴为三边总督。陕西那边暂时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只要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会有人造反。这他有心理准备。只是说,有个猛人坐镇,至少不会局势大坏。
东虏这边也要安排一下。
根据他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看到的论点,明末时最能挽救辽东败局的军事家、战略家,当属孙承宗。一代名臣袁崇焕无法改变辽东的局势。
王双对这个观点是认可的。第一,崇祯二年十一月京师被螨清兵围困,袁崇焕下狱论罪。满桂战死。局面危急之时,满朝大臣都推举孙承宗来解决局面。
第二,袁崇焕杀毛文龙。这简直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毛文龙镇守东江,可以直抄螨清的后路。这怎么能杀呢?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抗清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个中学生都能懂的道理。
以此事足见袁崇焕的战略水平。
王承恩应声而去。
王双目光在五人身上扫了一声,落在年轻点的方正化身上,道:“方正化,你替朕来办这件事,去辽东宣朕的旨意,召袁崇焕、毛文龙进京陛见。”
明史宦官传: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及城陷,击杀数十人,贼问:“若为谁?”厉声曰:“我总监方公也!”贼攒刀斫杀之,其从奄皆死。
这也是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人物。据说,网传其人是东方不败的原型。
方正化正色道:“奴婢领命。”起身离开。他是司礼监太监,当然懂接下来流程。他要去宣旨,还得走朝廷官僚体系的流程。
安排完东虏的事情,接下来便是捞钱的事宜。
王双扫视着剩下的四名大太监,直白的道:“朕的内帑缺银子。朕决意复各地矿监。征收各地茶园、矿场等税收。在内廷之中专设矿监局。尔等可有人愿意为朕分忧?”
说完,就冷场了。
妈卖批的!王双压着心里的情绪,目光落在这四名太监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高时明身上。
此人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乃是内书房里一路升迁上来的司礼监太监。公认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人选。
这里要扯一句题外话。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因为,明朝的大臣的奏章全部是文言文,而且还会引经据典。文字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奏章。更别说根据阁臣的票拟,给皇帝提供建议写批红。
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人称“内相”。
但正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所以一般皇帝都是以潜邸时的大伴来担任此职。
以明末的生活水平,五十多岁的人已经算是暮年期,高时明有点老态,走出来跪着回话道:“皇爷,若再派矿监,必定朝野沸腾,物议死起。”
能在皇宫里混成大太监的人,谁脑袋不聪明?以皇帝对内臣的做派,只怕银子收上来后,御史们奏章汹汹,皇帝会把内臣直接给推出去杀掉,平息物议。
王双虽然是个宦海失意的小人物,但懂这是什么情况。这叫“信义未立”,就好比商鞅变法,先得立住信用。崇祯皇帝杀得人头滚滚,钦定逆案。罢厂卫,亲信外臣。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来,宫中的大太监们谁心里不犯嘀咕?
王双没理会高启明的回答,说道:“朕意以矿监局掌印太监进司礼监任秉笔。尔等将消息在宫中传下去,将愿为朕分忧的人带到朕面前来。”
他心里发狠。
明王朝的制度,内臣里面以司礼监最贵重,统领内廷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下,便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通常没有固定人数。
刚刚被王双打发出去的方正化,还有此时跪着的张彝宪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太监们都爱财。而想要发财,得有权,有职位!他眼前的这几个大太监都算是“功成名就”,不愿意冒风险。但相信宫中这么多太监,总有愿意为他卖命的!
由此可见,保持流动性很重要啊!
“奴婢遵旨。”
王双冷哼一声,“今日就到这里。老高,司礼监奏章批红,你自己看着办。小事不要来烦朕。大事报朕知道。王永祚,陪朕去京城里走走。”
呼喊声在耳边若远若近的传来。王双躺在宽敞、舒适的床榻上半响才醒来。
即便是来到明朝地界好些天,他在潜意识里对“皇爷”这个称呼还是不敏感。或许他在内心里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皇帝吧!
曾几何时,他读明末的历史,会任不住的感叹:大好河山就此沦丧,生灵涂炭,乃至于做奴才而不得。幸好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不用在脑后拖一个金钱鼠尾。
明亡时,这里面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多少次,他都会忍不住掩卷遐思。如果我是崇祯,我会如何做?确实是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历史时刻。
但真正的来了,他却还是有个过渡期,适应期。
王双睁着眼睛,看着帷幕围着的床榻,思绪继续飘浮着。中国人有个特点,古文叫做:既来之,则安之。他现在来都来了,这宴席已开,他还能跑得了?
从现在起,他得不断的告诉自己:我是大明的皇帝,这神州亿兆生民的君父!
…
…
“皇爷…”王承恩的轻声呼喊又在帷幕外响起来。
王双翻身道:“朕听到了。大伴,传朕旨意,朕偶感风寒,罢早朝十日。”
大明的早朝早就沦为仪式。他不管崇祯皇帝之前怎么个章程,他是没有兴趣在凌晨四点多起床,赶在早上5点多去早朝。那纯粹是有病。
想要拯救大明被毁灭的危局,根本就不在早朝上面。最核心的问题是钱!
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明王朝最迫切的要害问题:流贼、东虏。
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得有钱!有钱就能减免税赋,招抚流民,使得天下重新安宁下来。有钱就能足兵足饷,编练新军,屠灭鞑虏。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下奇怪,皇爷自登基以来是非常勤政的。但做奴才的总要以皇爷的想法为先。应了下来,自去外面安排传旨。
王双一觉睡到早上八点多,这才是他正常的生物钟。前两天都硬撑着当木偶。用了早膳,在点了檀香的西暖阁里坐下来,挥手示意。
身边的小太监便走出暖阁,将等候在外面的诸位大珰召见进来。
明朝宫中掌事的大太监可称为“大珰”,算是别称。
“奴婢等叩见皇爷!”五个大太监,俱是穿着绯袍在王双面前恭敬的跪拜。西暖阁里在瞬间安静异常。
明朝的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自明宣宗将太监这个群体引入到政治中,便开始有司礼监、批红等相关的制度和机构。这使得大明王朝的权力变成三角:文官、武勋、太监。
然而,自土木堡之变后,武勋集团日益的衰落。大明朝在中后期的政治角斗场上实际玩家是:文官、太监。
崇祯皇帝不喜欢太监。登基的当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十一月就把魏忠贤弄死了。崇祯元年,接着整阉党。崇祯二年三月十五日,钦定逆案,发布诏书,昭示天下。
同时,崇祯皇帝罢厂卫,将各地矿监召回。
总体而言,崇祯二年时,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厂卫”风头明显不及往年。但权阉就是权阉,在外面一样威风凛凛。更何况崇祯皇帝自己后来还是启用了太监集团。
明史:乃思复用近侍。崇祯四年九月,遣王应朝等监视关、宁,又遣王坤宣府,刘文忠大同,刘允中山西,监视军马.而以彝宪有心计,令钩校户、工二部出入,如涂文辅故事…
此时,这些如狼似虎的大珰们温顺的跪伏在地。没办法啊,一个魏忠贤案,多少人被新帝清洗了?
依次是司礼监太监高启明、方正化、张彝宪,东厂提督王永祚,御马监提督曹化淳。
王双等了半分钟,这才慢慢的道:“都起来吧!大伴,你去内阁传旨,起复孙承宗。”
在搞钱之前,他先得安排一下流贼、东虏的事情。
明史: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
他昨天强硬的表态,提拔洪承畴为三边总督。陕西那边暂时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只要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会有人造反。这他有心理准备。只是说,有个猛人坐镇,至少不会局势大坏。
东虏这边也要安排一下。
根据他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看到的论点,明末时最能挽救辽东败局的军事家、战略家,当属孙承宗。一代名臣袁崇焕无法改变辽东的局势。
王双对这个观点是认可的。第一,崇祯二年十一月京师被螨清兵围困,袁崇焕下狱论罪。满桂战死。局面危急之时,满朝大臣都推举孙承宗来解决局面。
第二,袁崇焕杀毛文龙。这简直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毛文龙镇守东江,可以直抄螨清的后路。这怎么能杀呢?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抗清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个中学生都能懂的道理。
以此事足见袁崇焕的战略水平。
王承恩应声而去。
王双目光在五人身上扫了一声,落在年轻点的方正化身上,道:“方正化,你替朕来办这件事,去辽东宣朕的旨意,召袁崇焕、毛文龙进京陛见。”
明史宦官传: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及城陷,击杀数十人,贼问:“若为谁?”厉声曰:“我总监方公也!”贼攒刀斫杀之,其从奄皆死。
这也是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人物。据说,网传其人是东方不败的原型。
方正化正色道:“奴婢领命。”起身离开。他是司礼监太监,当然懂接下来流程。他要去宣旨,还得走朝廷官僚体系的流程。
安排完东虏的事情,接下来便是捞钱的事宜。
王双扫视着剩下的四名大太监,直白的道:“朕的内帑缺银子。朕决意复各地矿监。征收各地茶园、矿场等税收。在内廷之中专设矿监局。尔等可有人愿意为朕分忧?”
说完,就冷场了。
妈卖批的!王双压着心里的情绪,目光落在这四名太监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高时明身上。
此人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乃是内书房里一路升迁上来的司礼监太监。公认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人选。
这里要扯一句题外话。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因为,明朝的大臣的奏章全部是文言文,而且还会引经据典。文字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奏章。更别说根据阁臣的票拟,给皇帝提供建议写批红。
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人称“内相”。
但正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所以一般皇帝都是以潜邸时的大伴来担任此职。
以明末的生活水平,五十多岁的人已经算是暮年期,高时明有点老态,走出来跪着回话道:“皇爷,若再派矿监,必定朝野沸腾,物议死起。”
能在皇宫里混成大太监的人,谁脑袋不聪明?以皇帝对内臣的做派,只怕银子收上来后,御史们奏章汹汹,皇帝会把内臣直接给推出去杀掉,平息物议。
王双虽然是个宦海失意的小人物,但懂这是什么情况。这叫“信义未立”,就好比商鞅变法,先得立住信用。崇祯皇帝杀得人头滚滚,钦定逆案。罢厂卫,亲信外臣。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来,宫中的大太监们谁心里不犯嘀咕?
王双没理会高启明的回答,说道:“朕意以矿监局掌印太监进司礼监任秉笔。尔等将消息在宫中传下去,将愿为朕分忧的人带到朕面前来。”
他心里发狠。
明王朝的制度,内臣里面以司礼监最贵重,统领内廷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下,便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通常没有固定人数。
刚刚被王双打发出去的方正化,还有此时跪着的张彝宪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太监们都爱财。而想要发财,得有权,有职位!他眼前的这几个大太监都算是“功成名就”,不愿意冒风险。但相信宫中这么多太监,总有愿意为他卖命的!
由此可见,保持流动性很重要啊!
“奴婢遵旨。”
王双冷哼一声,“今日就到这里。老高,司礼监奏章批红,你自己看着办。小事不要来烦朕。大事报朕知道。王永祚,陪朕去京城里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