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风云突变
听到曹操在洛阳去世的消息,已是春暖时节。三位大臣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机会来了!
曹孟德,这个名字一直如一座大山般压在诸人头上。虽然他有着极明显的缺限,也曾犯过一些颇显幼稚的错误,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让世人为之侧目。但正如瑕不掩瑜一样,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兵法将略,运筹维幄,都在当代树立起一座常人高山仰止的丰碑。
纵然是名动天下的孔明,也曾评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战场上的曹操,思维极为舒展开放,将兵行诡道之旨演绎得无比充分。劫烧乌巢之粮,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援军堪堪抵达前的一刹那,大功克成;破张绣,曹操故意安步当车,以日行三五里的速度诱敌深入,再反戈一击;袭击乌丸,曹操甘冒奇险,先故设迷障,再精兵突进,在谁也没有料到的时刻,谁也没有料到的地点,突然一彪军杀出。战吕布,曹操计谋百出,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让妇女充任疑兵,时而又布置间谍以为内应,终使吕布计穷智竭,在白门楼束手就擒。如逼公孙康斩二袁之头,“抹书间韩遂”,皆显出其灵活应变、计出当场的智慧。甚至,对于曹操的生平,我与诸葛乔曾细细分析,认真体会,每次论及,都觉得与如此人物相抗,实在是危险至极的事情。
而此时,这样厉害的一个人死了,被他压制已久的天下再次动荡起来。而他的一班虎将名臣中,五大谋士已去其四,郭嘉早逝,二荀亡故,程昱病危,只余一个贾诩;而唯一可与孔明相较的司马懿也没还没被重用;武将里大将军夏侯惇病危,张辽病重,李典、乐进俱已去世,夏侯渊死于黄忠、庞德之手,于进降关羽,尚在东吴手中,曹洪等将领皆归洛阳,曹操四子争位,实已无力西顾,正是用兵良机。
正在我与法正三人商议出兵的时候,两道奏折几乎同时来到。
法正拿起其中一道,看了一眼便丢在案上,然后取过另一道,笑道:“魏延果有大将之风,他已提出
出兵陇右、扶风,取雍、凉二州之事。”
孔明却摇头:“魏延其人,言过于实,争强好胜,随汉中王入川时便常与黄忠争功,若非黄忠救助,不知败了多少次。只主公纵容他,方令其守汉中,过此,恐无力担当也。”
我心中早有人选,见他们俱不开口,便从案上取法正丢弃文卷,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那分明是一封血书,讲述的亦是攻取雍凉之事,下面坠着一个醒目的名字:“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泣血拜表”!
“这……”我望着法正,手开始发抖。
法正叹了口气,并没说话,我转向孔明,孔明亦无言,许靖道:“这已是第十二封了。”
第十二封了!
许靖续道:“马超因其满门被害,立意报仇,收复凉州,但主公不允。俱都压制下来。”
父亲!他为何如此压仰马超?我恨不得立即回宫问他,但想到还有大事未议,强自宁定下来,笑道:“既如此,我回宫请示父王便是。”
然后另议取才之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到了后期无人可用,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事,所以我不顾当前军务政务之繁重,一定要提前着手,加强这方面工作,请太傅许靖亲自挂帅,并让荆州来的王甫辅佐他。王甫在关羽手下时,对赵累等人的评价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让他来和许靖学习学习,在许靖去后应该可以担挡选才重任。
许靖年轻时,与其兄曾在汝南城开坛,专评当世人物。每月一次,史称“月旦评”,轰动当时,凡受过他兄弟肯定或赞扬的人,身价陡增百倍,名扬四海。于是,每月初一,来找他们评价的人如过江之鲫,只为他的一句话。甚至已经亡故的曹孟德都来找过他们。当时许靖之兄许勋曾给曹操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以此时许靖之名望,重开月旦,就算不能吸引天下英雄前来,至少也会让蜀中人物动心的。
许靖笑道:“老朽之人,眼花耳聋,难识世事,况于知人乎?”话虽如此,眼光中但却大有跃跃欲试之意。
我说道:“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为太子时,卫绾为太子太傅,他曾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得人。太子又问,北方匈奴气焰嚣张,如何是好。卫绾答,得人。太子再问,晁错七国之乱后,国家仍有内忧,又当如何。卫绾再答,得人。太子复问,民生凋敝,怎求殷实富裕。卫绾还答,得人。于是太子不复问。军师在隆中时,亦与父王言:北让曹操占天时,东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以此可见,人乃国家之本,才为社稷之基,得人者得天下。若兴汉室,唯有得人。
太祖高皇帝(刘邦)为一介市井流徒,然胸怀大志,长于用人,于是统率群雄,逼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将齐王韩信而统一天下,帷幄当中,则有张良、陈平,朝堂之内,伴有萧何、曹参,为大汉开创一代风气。世宗孝武皇(刘彻)帝黜百家,尊儒术,抚南蛮,驱匈奴,缔造数万里大汉王朝,成就四百年帝王榜样。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出身稼穑,志在天下,云台二十八将辅佐左右,戎马生涯,南征北战,扫平奸贼王莽,重兴汉室基业。纵以曹操之奸雄,亦三举召贤令,惟才是举,得而用之,东征西讨,平定中国,虎视天下。我父自斩黄巾而起,纵横天下,威名鼎盛。然向无尺寸之地以立足,及得军师,如鱼得水,定荆州,平益州,乃集群贤。可知得人之要。
今虽有土,然汉室未兴,家国未复,中原陷于贼手,荆州亡于孙权。骏马失群,无以奋进,神龙无雨,亦难飞升。我思群贤,如涸泽之望雨露,婴儿之望父母。还望太傅及诸公重之重之,切勿轻慢。”
说完话,我向眼前三位大臣深施一礼,连连拜托。
三人虽知我重视选材,却没想到我把选才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也自动容。孔明道:“少主之言绝妙,稍加修饰,便可成文。”说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求贤令。
我看了看,比我所说的强之百倍,不由称赞。许靖和法正也自点头。
于是讨论细节,我坚定的认为,不能只延续汉时的察廉举孝,更重要的是任贤用能。所举之人,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无论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甚至无论是汉是夷,是蛮是胡,只要有才能,就可以获得官职;其次是设立太学,奖励学习,以教授儒家和法家为主,以传授治国、理财和强兵之道为主,国中文武,皆须入太学讲学。鼓励蜀中人出蜀游学,对归蜀者按其才能,任用官职;再次是举良工,民间凡有能工巧思者,官府高价征用;第四是举良策,凡能提出治国、富民、理财、治水和强兵良策的,皆有重赏。第五是举……
这样一直商量到过午时分,许靖摸摸肚子道:“世子,我饿了,不知三位如何?”我这才觉得饥肠辘辘,很不好意思得看看三位长者,特别是许靖已然年迈,忘也随着我挨饿。忙让人安排饭食。
饭是早就准备好了,但议事厅有严令,议事期间,任何人不得打入内打搅,违令者斩,所以庖丁也不敢入内,而厅中服持的诸葛乔也听入了神,竟未发现。
饭后继续商议,鉴于东汉末年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效“月旦评”之故法,将评选结果于各县、乡、亭公之于众,谁有不满,可公然提出,评定之后,再行修改,如无异议,再行执行。这样监督的人多了,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舞弊问题。又想到好多能人未必通晓文墨,我请孔明找下王平,这位王将军据说识不了十个字,把文告专门弄了一份可以轻易听懂的。又让他找通译,译成蛮夷各族文字,孔明大笑,蛮夷各族还没有文字。我想了想,让他找人编成儿歌,在民间传唱,只是这样一来,又要累他了。虽然孔明现在刚过四十,年富力正强,但我还是怕累了他。可国事繁重,离开他又不成,我把宫里翻了翻,送了好多补品给这三位大臣。
三人含笑而退。
听到曹操在洛阳去世的消息,已是春暖时节。三位大臣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机会来了!
曹孟德,这个名字一直如一座大山般压在诸人头上。虽然他有着极明显的缺限,也曾犯过一些颇显幼稚的错误,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让世人为之侧目。但正如瑕不掩瑜一样,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兵法将略,运筹维幄,都在当代树立起一座常人高山仰止的丰碑。
纵然是名动天下的孔明,也曾评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战场上的曹操,思维极为舒展开放,将兵行诡道之旨演绎得无比充分。劫烧乌巢之粮,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援军堪堪抵达前的一刹那,大功克成;破张绣,曹操故意安步当车,以日行三五里的速度诱敌深入,再反戈一击;袭击乌丸,曹操甘冒奇险,先故设迷障,再精兵突进,在谁也没有料到的时刻,谁也没有料到的地点,突然一彪军杀出。战吕布,曹操计谋百出,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让妇女充任疑兵,时而又布置间谍以为内应,终使吕布计穷智竭,在白门楼束手就擒。如逼公孙康斩二袁之头,“抹书间韩遂”,皆显出其灵活应变、计出当场的智慧。甚至,对于曹操的生平,我与诸葛乔曾细细分析,认真体会,每次论及,都觉得与如此人物相抗,实在是危险至极的事情。
而此时,这样厉害的一个人死了,被他压制已久的天下再次动荡起来。而他的一班虎将名臣中,五大谋士已去其四,郭嘉早逝,二荀亡故,程昱病危,只余一个贾诩;而唯一可与孔明相较的司马懿也没还没被重用;武将里大将军夏侯惇病危,张辽病重,李典、乐进俱已去世,夏侯渊死于黄忠、庞德之手,于进降关羽,尚在东吴手中,曹洪等将领皆归洛阳,曹操四子争位,实已无力西顾,正是用兵良机。
正在我与法正三人商议出兵的时候,两道奏折几乎同时来到。
法正拿起其中一道,看了一眼便丢在案上,然后取过另一道,笑道:“魏延果有大将之风,他已提出
出兵陇右、扶风,取雍、凉二州之事。”
孔明却摇头:“魏延其人,言过于实,争强好胜,随汉中王入川时便常与黄忠争功,若非黄忠救助,不知败了多少次。只主公纵容他,方令其守汉中,过此,恐无力担当也。”
我心中早有人选,见他们俱不开口,便从案上取法正丢弃文卷,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那分明是一封血书,讲述的亦是攻取雍凉之事,下面坠着一个醒目的名字:“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泣血拜表”!
“这……”我望着法正,手开始发抖。
法正叹了口气,并没说话,我转向孔明,孔明亦无言,许靖道:“这已是第十二封了。”
第十二封了!
许靖续道:“马超因其满门被害,立意报仇,收复凉州,但主公不允。俱都压制下来。”
父亲!他为何如此压仰马超?我恨不得立即回宫问他,但想到还有大事未议,强自宁定下来,笑道:“既如此,我回宫请示父王便是。”
然后另议取才之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到了后期无人可用,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事,所以我不顾当前军务政务之繁重,一定要提前着手,加强这方面工作,请太傅许靖亲自挂帅,并让荆州来的王甫辅佐他。王甫在关羽手下时,对赵累等人的评价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让他来和许靖学习学习,在许靖去后应该可以担挡选才重任。
许靖年轻时,与其兄曾在汝南城开坛,专评当世人物。每月一次,史称“月旦评”,轰动当时,凡受过他兄弟肯定或赞扬的人,身价陡增百倍,名扬四海。于是,每月初一,来找他们评价的人如过江之鲫,只为他的一句话。甚至已经亡故的曹孟德都来找过他们。当时许靖之兄许勋曾给曹操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以此时许靖之名望,重开月旦,就算不能吸引天下英雄前来,至少也会让蜀中人物动心的。
许靖笑道:“老朽之人,眼花耳聋,难识世事,况于知人乎?”话虽如此,眼光中但却大有跃跃欲试之意。
我说道:“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为太子时,卫绾为太子太傅,他曾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得人。太子又问,北方匈奴气焰嚣张,如何是好。卫绾答,得人。太子再问,晁错七国之乱后,国家仍有内忧,又当如何。卫绾再答,得人。太子复问,民生凋敝,怎求殷实富裕。卫绾还答,得人。于是太子不复问。军师在隆中时,亦与父王言:北让曹操占天时,东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以此可见,人乃国家之本,才为社稷之基,得人者得天下。若兴汉室,唯有得人。
太祖高皇帝(刘邦)为一介市井流徒,然胸怀大志,长于用人,于是统率群雄,逼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将齐王韩信而统一天下,帷幄当中,则有张良、陈平,朝堂之内,伴有萧何、曹参,为大汉开创一代风气。世宗孝武皇(刘彻)帝黜百家,尊儒术,抚南蛮,驱匈奴,缔造数万里大汉王朝,成就四百年帝王榜样。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出身稼穑,志在天下,云台二十八将辅佐左右,戎马生涯,南征北战,扫平奸贼王莽,重兴汉室基业。纵以曹操之奸雄,亦三举召贤令,惟才是举,得而用之,东征西讨,平定中国,虎视天下。我父自斩黄巾而起,纵横天下,威名鼎盛。然向无尺寸之地以立足,及得军师,如鱼得水,定荆州,平益州,乃集群贤。可知得人之要。
今虽有土,然汉室未兴,家国未复,中原陷于贼手,荆州亡于孙权。骏马失群,无以奋进,神龙无雨,亦难飞升。我思群贤,如涸泽之望雨露,婴儿之望父母。还望太傅及诸公重之重之,切勿轻慢。”
说完话,我向眼前三位大臣深施一礼,连连拜托。
三人虽知我重视选材,却没想到我把选才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也自动容。孔明道:“少主之言绝妙,稍加修饰,便可成文。”说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求贤令。
我看了看,比我所说的强之百倍,不由称赞。许靖和法正也自点头。
于是讨论细节,我坚定的认为,不能只延续汉时的察廉举孝,更重要的是任贤用能。所举之人,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无论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甚至无论是汉是夷,是蛮是胡,只要有才能,就可以获得官职;其次是设立太学,奖励学习,以教授儒家和法家为主,以传授治国、理财和强兵之道为主,国中文武,皆须入太学讲学。鼓励蜀中人出蜀游学,对归蜀者按其才能,任用官职;再次是举良工,民间凡有能工巧思者,官府高价征用;第四是举良策,凡能提出治国、富民、理财、治水和强兵良策的,皆有重赏。第五是举……
这样一直商量到过午时分,许靖摸摸肚子道:“世子,我饿了,不知三位如何?”我这才觉得饥肠辘辘,很不好意思得看看三位长者,特别是许靖已然年迈,忘也随着我挨饿。忙让人安排饭食。
饭是早就准备好了,但议事厅有严令,议事期间,任何人不得打入内打搅,违令者斩,所以庖丁也不敢入内,而厅中服持的诸葛乔也听入了神,竟未发现。
饭后继续商议,鉴于东汉末年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效“月旦评”之故法,将评选结果于各县、乡、亭公之于众,谁有不满,可公然提出,评定之后,再行修改,如无异议,再行执行。这样监督的人多了,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舞弊问题。又想到好多能人未必通晓文墨,我请孔明找下王平,这位王将军据说识不了十个字,把文告专门弄了一份可以轻易听懂的。又让他找通译,译成蛮夷各族文字,孔明大笑,蛮夷各族还没有文字。我想了想,让他找人编成儿歌,在民间传唱,只是这样一来,又要累他了。虽然孔明现在刚过四十,年富力正强,但我还是怕累了他。可国事繁重,离开他又不成,我把宫里翻了翻,送了好多补品给这三位大臣。
三人含笑而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最新章节,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最新章节,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