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东八州动刀兵起,兄妹逃难躲祸殃。
才离险境又遇险,乍出狼窝还见狼。
这边山河战乱起,那里汗宫歌舞狂。
谁人巨手安天下,管教离散复安康?
且说托钵僧托着那钵,一路化缘,回到本乡,自然认得自家的门,当然,本村人等,见了他也都大吃一惊,就有刘玉米的二叔上前向他说道:“玉米,你怎么出家了呢?”
刘玉米见了自己的亲叔,心头自然生悲,就向他二叔道:“二叔,我这也是无奈呀。”
他二叔作为一个上了年纪之人,自然晓得人世之艰难,命运之无常,当时就叹了一口气,对刘玉米说道:
“玉米啊,半个月前,有人从平安州李家镇来,说起有个人在大雪之夜被赶出宾栈,我和你媳妇儿一打听,都觉得那人像你——
你这么长时间没个信儿来,你媳妇带上小棒儿前去平安州寻访你去了!还有我家你弟二发,他也一同去了——谁能想到你却是出家了呢?”
刘玉米听了,垂泪道:“二叔,我能死里逃生,保住性命,全赖诸佛保佑!”
他二叔听了这个话,也是眼中含泪,说道:“玉米,你出家了,你媳妇与小棒儿娘儿俩怎么办哪?你呀你!”
刘玉米含泪道:“二叔,我这里有十两银子,”说话之间,刘玉米掏出化缘化得来的银子,其中一个整块的银锭子,有六两,另有一块,有二两,还有二两是散碎银子——此时刘玉米是一股脑儿地掏了出来,都交给他二叔,这才说道:
“二叔,这十两银子,八两给秀芸,让她带着小棒儿过日子,我们小户人家,一年有四五两银子也够用度的了;那二两银子,就当侄儿孝敬您和二婶了——以后秀芸她娘儿两个还得靠二叔多帮衬呢!”
说到这里,刘玉米下跪,给他二叔叩头。
他二叔赶紧拉起刘玉米,说道:“玉米呀,这银子我不能要,都留着给她娘儿俩罢。看来你出家化缘,也还能弄到点儿银子哎,依我说啊,你化个几年缘,多攒点银子,就回家来,不要做和尚了——
平时呢,把点银子回来给你媳妇儿和小棒儿,她娘儿俩能过得下去,不也挺好吗?玉米啊,咱们小户人家,吃苦受罪是常事,你可千万不能再像出家这样想不开啊!”
刘玉米道:“二叔,既然二弟和小棒儿娘儿俩都往平安州去寻找我,我就再去平安州,找他们三个去。”
他二叔听了,就说道:“玉米,你要去,也等吃了饭再走。你等等,我去地里喊你二婶来家给你做点儿吃的。”
刘玉米道:“二叔,算了吧,喊二婶回家来,看了我这个样子,二婶她也会心里难受,我走了哈!”
刘玉米说到这里,眼中含泪,转身就走。他二叔也是眼泪丝丝地,看着自己的亲侄子托钵而去。
托钵僧这一番来平安州,竟是没有遇到自己的二叔家的小弟二发以及妻子秀芸和儿子小棒儿。
回头再说平安州这边,秀芸母子两个,在刘玉米亲二叔家那二发弟的帮衬下,三人一路寻到李家镇悦来宾栈,询问之下,确知年前那被悦来宾栈在大雪里撵走的人,果然是刘玉米!
众人都道是:那样的天气,早就冻死啦!
秀芸承受不住这个打击,当时就瘫倒了,小棒儿声声哭喊叫“阿妈”;那二叔家的二弟,没奈何,只好觅取一辆车儿,带着嫂子与侄子往回走。恰恰因为坐了车子,就与托钵僧路上错过,没能相见。
等到三天后,那秀芸总算好了些,又顾念着家中贫穷,没有钱来浪费给车夫,于是,叔嫂侄儿三个就辞掉了车,徒步往回走。
——此时托钵僧刘玉米一路再返平安州,也是没寻见自家妻子儿子和二叔家的弟弟,不免心又灰了几分,托着破钵,早已不知走到哪里去了。
所谓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停留,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一日,在这李家大山之下,李家镇外之南小李村外,有两骑快马奔来。马上二少年,长相相仿,年岁相差无几。
二少年,正是李诗剑与其弟弟李诗君。
二人都在本国大都之内儒宗修习,师从京都大儒厉文山。一日家信到,说是老父李运晚奄奄一息,要二位公子尽早赶回,若是迟了,只怕难见最后一面!
于是兄弟二人,报告师父,厉文山自然不阻拦,只是告诫他兄弟两个道:
“你二人今番回家,不免要路过东八州,那东八州之倒马州、大名州等地大灾,颇有流民造反,很不安全,你兄弟二人在路上要小心了!”
兄弟二人当即向师父道了谢,感谢师父提醒,又叩头告别,这才骑上银角马,火速赶回来了。
路过东八州之倒马州、大名州时,果是大有流民造反,只是他兄弟二人马既快,骑术又精,更不惧有人拦路打劫,一路上倒也没什么险阻,平安归来了。
进入家门之后,这兄弟俩还不曾来到床前,那李运晚就已经停了呼吸。
于是李家举哀发丧。
丧事完毕后,兄弟二人还想再去北海大都,但有不少消息传来,说道是那东八州流民,有几大股颇为横行,只怕前去上京,道路不通呢。
于是两位妈妈苦劝二子,于是这兄弟二人就在家中呆下来了。
这兄弟二人虽然呆在家中,却每天都习文弄武,读书完毕,就驰马射箭,舞刀弄枪。说起来他兄弟两个,都是非凡,论武功是力能扛鼎,论文采是才气过人——文武双修。
却说有这么一天,李家大山之李家族长,召集李家镇大小各李家村的头头脑脑,村中长老们商量道:
“诸位,听说东八州,特别是我们平安州东面的安顺州,已经被贼人占了,贼兵随时可能打到我们平安州来啊!我们李家人在这李家大山,也是大族,我想,集合众人之力,我们李家编练私兵,保护我们李家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有一人道:“老族长,我们编练私兵,这事情被官府知道了的话,可是死罪啊!”
又有一人道:“当今我们大同汗国,汗皇昏庸是出了名的,朝堂上尽是朽木为官,禽兽食禄!
东八州出现灾荒,官府不赈灾民,逼得灾民造反,东八州才刚刚一乱,这天下就乱象迭出,渐行渐衰,只怕要改朝换代喽!”
李族长看时,只见说话之人,名叫李运航,乃是北大李村的小族族长,只是此人比起其他人颇有些学问见识。
李族长正要跟李运航这种有见识的人说话,就见又有一人站起身来说道:
“这种世道,我赞同老族长的看法,我们编练私兵,官府又岂奈我何?何况我们这是自保,不同于那些流民盗贼要造反哪!”
此时李运航又说道:“老族长,我们李家子弟,足可以招募到三五千人,兵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将材难得,哪里找会领兵的人呀!没有能人领兵,我们等于是一块肥肉,反而容易招灾致祸哟!”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族长发现,同意编练李家私兵的人居多数,但大家都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没有合适的将领人选。
于是李族长道:“自古改朝换代之际,大族大姓人家,编练私兵自保,都是官家认可的。我们可以上报州府衙门备案,就请州府给我们派几个能带兵练兵的将领来嘛。”
李运航说道:“老族长,我认为,上报州府衙门备案是当然的事情,但是请州府衙门派人来帮助我们带兵练兵却不好,那样的话,我们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反为不美!到那时,官府说要调我们的兵就调走了,反而保不了我们家族呢。”
老族长道:“家族不能不保,但是要说领兵,我们自己家族没有能人呀!运航,依我看,你见事明理,颇有主张,你能为我们李家领兵不?”
突然有个坐在角落里的人站了起来说道:“回老族长,我们南小李村就有两个合适人选。”
李家族长一看这人,原来就是叫做李运胜的,这人是南小李村小族族长。
——说起来,李家大山这一带几乎全是李姓,光李家镇就有好几个,怎么区分?
那就是南北东西地区别着叫。那大李村小李村也是重名的多,也同样以南北东西来区别。这南小李村,不过是百十户人家而已,所以这小族族长在座位安排上都常在角落里。
李家族长听了下面小族族长说他们南小李村有合适人选,就问道:“运胜,你们村上谁可以啊?”
李运胜道:“回老族长,本村李运晚死后,他两个儿子都赶回来奔丧,我看他那两个儿子,都是文武全材。”
“李运晚的两个儿子?他们好像年纪都还小吧?”老族长听了,有些疑惑地说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两个今年都十六岁了,按咱们编户人家的规矩,都算是成丁了。”
“他们兄弟俩怎么没按编户规矩去做营兵呢?”不知一个什么人,提出质疑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俩,据说是京都大儒厉文山的弟子,有身份,是可以免做营兵的。更何况,那李运晚一辈子没少挣大钱,他家有银子花,哪里用得着送儿子去做营兵呢!”
李族长本也没有重视李运胜所推荐的人选,但听说这兄弟两个乃是京都大儒厉文山的弟子,就转变了态度,说道:
“好吧,既然他兄弟俩是名人弟子,明天我就去你们村,见见这兄弟俩。”
到了第二天,这李族长将本族之内挑选丁壮的事情交给族中其他村人长老,自己却是骑了蹇驴,往南小李村来。
翻过李家大山时,这李族长驻驴山顶,远远就望见东方一道烟尘,有数人骤马奔驰,追赶着前面一位年轻女子。
那年轻女子却是骑着一匹毛驴,跑得倒也不慢,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骑马的比速度。不多时,看看那年轻女子将要被赶上了,
突然,又有一骑自西往东驰来。
这一骑马上,骑手身穿白衣,腰悬长剑,背负弓箭,手执长枪。
李族长不由得感叹道:“世道大变,想不到我这把老骨头居然人到晚年,还要经历战乱呀!那数人看他的装打扮,就是传说中的流民盗贼了!哎哟,看来流民盗乱已经到了我们平安州了啦!办正事要紧,我还是抓紧去那南小李村吧。”
不说这李族长匆匆驱驰蹇驴,翻过李家大山,往南小李村赶来,且说那数骑强徒,正是流窜盗贼——此时平安州大半已经属于流民中的一支队伍了。这支队伍,名叫顺义军,其首领名叫陈志元。
这数骑强徒,正是陈志元手下兵丁。
——有兄妹二人路过,见了顺义军人马攻城,当时就赶紧逃离。这兄妹二人,哥哥史强生,会使几路拳脚,妹妹史翠翠,小名翠姑。
说起来,这兄妹二人本是东八州之倒马州人氏。只是此州流民造反,推一个名叫陆九公的人做首领,扯起大旗,杀官夺府,就地称王起来了。
史家本是当地富户,自然成为陆九公部下吃大户的目标,史老翁与夫人商量,家产性命,只怕都将难保。于是史老翁将一双儿女叫道面前,说道:
“强生,早年为父我结交一位朋友,此人姓李,名叫李运晚,他家大儿子,本是我给你妹妹订的娃娃亲,你收拾收拾,带上你妹妹,投亲去吧,那边现在没有盗乱呢。”
不料,这史老翁还没来得及跟一双儿女交待清楚,家门早被陆九公人马打破!
于是史强生赶紧带着妹妹从后门溜走,仓促之间,只带了有限的行李银子,骑了一头毛驴。
这兄妹二人紧赶慢赶,这一日,来到平安州城,正要进城,就听喊杀声大起:原来是陈志元的人马,从平安州城南门攻打进来了。
这兄妹两个,赶紧再往西跑路,不料,有一支人马,转过平安州城东门,往北门杀过来了。
也是他史家兄妹两个该着遭难,当时,那一支人马,其头目远远地望见一对年轻男女在逃跑。
偏偏是那头目眼力好,一眼就看出那逃亡的女子是个绝色,于是命令手下数个亲卫道:
“你们几个,不用参加攻城了,你们看到没有?那远处逃跑的一男一女,估计他们是夫妻,你们去把那男的杀了,把那女的给老子抓了来!”
众兵丁一看,果然远处有一男一女二人在往西逃,女的骑在毛驴上,男的在地下跟着跑,竟然不比毛驴慢!
八九个亲卫兵当时嗷嗷叫着,就追赶过来了!
其实史强生与史翠翠兄妹两个,前文说过,那史强生也是有些拳脚的,只是,眼见着数骑兵丁追赶自己兄妹,史强生料想兄妹二人一起逃脱是不可能的了。
史强生只怕妹妹落入群盗之手,就说道:“妹妹,你骑驴快跑,往西去那个李家大山的地方,有个李家村吧,找那个叫李晚运的,他是你的公公。他儿子叫李诗剑,就是阿爸给你订的娃娃亲的那一位。”
史翠翠道:“哥,你呢?”
“我?”史强生道:“妹妹,你只管跑你的,不必管我,我挡住他们几个!”
史翠翠听了,含泪策驴而走,史强生则是停下来,要挡住那数骑。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史强生一个,自然不是那数骑对手,打了半天,终究是被这数骑强徒抓住了。
其中一个道:“抓他有甚用?头领说过,叫我等一刀杀了这小子呢。”
另有一个,大约比较善良些,说道:“我看这人武艺不差,不如留着他,若是头领看他顺眼,那就是他命大;若是头领看他不顺眼,那是这小子该死。”
众强人都道:“既是这样,张大有,你押送他去见头领吧。我们去抓那个小娘们儿!”
东八州动刀兵起,兄妹逃难躲祸殃。
才离险境又遇险,乍出狼窝还见狼。
这边山河战乱起,那里汗宫歌舞狂。
谁人巨手安天下,管教离散复安康?
且说托钵僧托着那钵,一路化缘,回到本乡,自然认得自家的门,当然,本村人等,见了他也都大吃一惊,就有刘玉米的二叔上前向他说道:“玉米,你怎么出家了呢?”
刘玉米见了自己的亲叔,心头自然生悲,就向他二叔道:“二叔,我这也是无奈呀。”
他二叔作为一个上了年纪之人,自然晓得人世之艰难,命运之无常,当时就叹了一口气,对刘玉米说道:
“玉米啊,半个月前,有人从平安州李家镇来,说起有个人在大雪之夜被赶出宾栈,我和你媳妇儿一打听,都觉得那人像你——
你这么长时间没个信儿来,你媳妇带上小棒儿前去平安州寻访你去了!还有我家你弟二发,他也一同去了——谁能想到你却是出家了呢?”
刘玉米听了,垂泪道:“二叔,我能死里逃生,保住性命,全赖诸佛保佑!”
他二叔听了这个话,也是眼中含泪,说道:“玉米,你出家了,你媳妇与小棒儿娘儿俩怎么办哪?你呀你!”
刘玉米含泪道:“二叔,我这里有十两银子,”说话之间,刘玉米掏出化缘化得来的银子,其中一个整块的银锭子,有六两,另有一块,有二两,还有二两是散碎银子——此时刘玉米是一股脑儿地掏了出来,都交给他二叔,这才说道:
“二叔,这十两银子,八两给秀芸,让她带着小棒儿过日子,我们小户人家,一年有四五两银子也够用度的了;那二两银子,就当侄儿孝敬您和二婶了——以后秀芸她娘儿两个还得靠二叔多帮衬呢!”
说到这里,刘玉米下跪,给他二叔叩头。
他二叔赶紧拉起刘玉米,说道:“玉米呀,这银子我不能要,都留着给她娘儿俩罢。看来你出家化缘,也还能弄到点儿银子哎,依我说啊,你化个几年缘,多攒点银子,就回家来,不要做和尚了——
平时呢,把点银子回来给你媳妇儿和小棒儿,她娘儿俩能过得下去,不也挺好吗?玉米啊,咱们小户人家,吃苦受罪是常事,你可千万不能再像出家这样想不开啊!”
刘玉米道:“二叔,既然二弟和小棒儿娘儿俩都往平安州去寻找我,我就再去平安州,找他们三个去。”
他二叔听了,就说道:“玉米,你要去,也等吃了饭再走。你等等,我去地里喊你二婶来家给你做点儿吃的。”
刘玉米道:“二叔,算了吧,喊二婶回家来,看了我这个样子,二婶她也会心里难受,我走了哈!”
刘玉米说到这里,眼中含泪,转身就走。他二叔也是眼泪丝丝地,看着自己的亲侄子托钵而去。
托钵僧这一番来平安州,竟是没有遇到自己的二叔家的小弟二发以及妻子秀芸和儿子小棒儿。
回头再说平安州这边,秀芸母子两个,在刘玉米亲二叔家那二发弟的帮衬下,三人一路寻到李家镇悦来宾栈,询问之下,确知年前那被悦来宾栈在大雪里撵走的人,果然是刘玉米!
众人都道是:那样的天气,早就冻死啦!
秀芸承受不住这个打击,当时就瘫倒了,小棒儿声声哭喊叫“阿妈”;那二叔家的二弟,没奈何,只好觅取一辆车儿,带着嫂子与侄子往回走。恰恰因为坐了车子,就与托钵僧路上错过,没能相见。
等到三天后,那秀芸总算好了些,又顾念着家中贫穷,没有钱来浪费给车夫,于是,叔嫂侄儿三个就辞掉了车,徒步往回走。
——此时托钵僧刘玉米一路再返平安州,也是没寻见自家妻子儿子和二叔家的弟弟,不免心又灰了几分,托着破钵,早已不知走到哪里去了。
所谓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停留,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一日,在这李家大山之下,李家镇外之南小李村外,有两骑快马奔来。马上二少年,长相相仿,年岁相差无几。
二少年,正是李诗剑与其弟弟李诗君。
二人都在本国大都之内儒宗修习,师从京都大儒厉文山。一日家信到,说是老父李运晚奄奄一息,要二位公子尽早赶回,若是迟了,只怕难见最后一面!
于是兄弟二人,报告师父,厉文山自然不阻拦,只是告诫他兄弟两个道:
“你二人今番回家,不免要路过东八州,那东八州之倒马州、大名州等地大灾,颇有流民造反,很不安全,你兄弟二人在路上要小心了!”
兄弟二人当即向师父道了谢,感谢师父提醒,又叩头告别,这才骑上银角马,火速赶回来了。
路过东八州之倒马州、大名州时,果是大有流民造反,只是他兄弟二人马既快,骑术又精,更不惧有人拦路打劫,一路上倒也没什么险阻,平安归来了。
进入家门之后,这兄弟俩还不曾来到床前,那李运晚就已经停了呼吸。
于是李家举哀发丧。
丧事完毕后,兄弟二人还想再去北海大都,但有不少消息传来,说道是那东八州流民,有几大股颇为横行,只怕前去上京,道路不通呢。
于是两位妈妈苦劝二子,于是这兄弟二人就在家中呆下来了。
这兄弟二人虽然呆在家中,却每天都习文弄武,读书完毕,就驰马射箭,舞刀弄枪。说起来他兄弟两个,都是非凡,论武功是力能扛鼎,论文采是才气过人——文武双修。
却说有这么一天,李家大山之李家族长,召集李家镇大小各李家村的头头脑脑,村中长老们商量道:
“诸位,听说东八州,特别是我们平安州东面的安顺州,已经被贼人占了,贼兵随时可能打到我们平安州来啊!我们李家人在这李家大山,也是大族,我想,集合众人之力,我们李家编练私兵,保护我们李家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有一人道:“老族长,我们编练私兵,这事情被官府知道了的话,可是死罪啊!”
又有一人道:“当今我们大同汗国,汗皇昏庸是出了名的,朝堂上尽是朽木为官,禽兽食禄!
东八州出现灾荒,官府不赈灾民,逼得灾民造反,东八州才刚刚一乱,这天下就乱象迭出,渐行渐衰,只怕要改朝换代喽!”
李族长看时,只见说话之人,名叫李运航,乃是北大李村的小族族长,只是此人比起其他人颇有些学问见识。
李族长正要跟李运航这种有见识的人说话,就见又有一人站起身来说道:
“这种世道,我赞同老族长的看法,我们编练私兵,官府又岂奈我何?何况我们这是自保,不同于那些流民盗贼要造反哪!”
此时李运航又说道:“老族长,我们李家子弟,足可以招募到三五千人,兵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将材难得,哪里找会领兵的人呀!没有能人领兵,我们等于是一块肥肉,反而容易招灾致祸哟!”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族长发现,同意编练李家私兵的人居多数,但大家都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没有合适的将领人选。
于是李族长道:“自古改朝换代之际,大族大姓人家,编练私兵自保,都是官家认可的。我们可以上报州府衙门备案,就请州府给我们派几个能带兵练兵的将领来嘛。”
李运航说道:“老族长,我认为,上报州府衙门备案是当然的事情,但是请州府衙门派人来帮助我们带兵练兵却不好,那样的话,我们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反为不美!到那时,官府说要调我们的兵就调走了,反而保不了我们家族呢。”
老族长道:“家族不能不保,但是要说领兵,我们自己家族没有能人呀!运航,依我看,你见事明理,颇有主张,你能为我们李家领兵不?”
突然有个坐在角落里的人站了起来说道:“回老族长,我们南小李村就有两个合适人选。”
李家族长一看这人,原来就是叫做李运胜的,这人是南小李村小族族长。
——说起来,李家大山这一带几乎全是李姓,光李家镇就有好几个,怎么区分?
那就是南北东西地区别着叫。那大李村小李村也是重名的多,也同样以南北东西来区别。这南小李村,不过是百十户人家而已,所以这小族族长在座位安排上都常在角落里。
李家族长听了下面小族族长说他们南小李村有合适人选,就问道:“运胜,你们村上谁可以啊?”
李运胜道:“回老族长,本村李运晚死后,他两个儿子都赶回来奔丧,我看他那两个儿子,都是文武全材。”
“李运晚的两个儿子?他们好像年纪都还小吧?”老族长听了,有些疑惑地说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两个今年都十六岁了,按咱们编户人家的规矩,都算是成丁了。”
“他们兄弟俩怎么没按编户规矩去做营兵呢?”不知一个什么人,提出质疑道。
李运胜道:“他兄弟俩,据说是京都大儒厉文山的弟子,有身份,是可以免做营兵的。更何况,那李运晚一辈子没少挣大钱,他家有银子花,哪里用得着送儿子去做营兵呢!”
李族长本也没有重视李运胜所推荐的人选,但听说这兄弟两个乃是京都大儒厉文山的弟子,就转变了态度,说道:
“好吧,既然他兄弟俩是名人弟子,明天我就去你们村,见见这兄弟俩。”
到了第二天,这李族长将本族之内挑选丁壮的事情交给族中其他村人长老,自己却是骑了蹇驴,往南小李村来。
翻过李家大山时,这李族长驻驴山顶,远远就望见东方一道烟尘,有数人骤马奔驰,追赶着前面一位年轻女子。
那年轻女子却是骑着一匹毛驴,跑得倒也不慢,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骑马的比速度。不多时,看看那年轻女子将要被赶上了,
突然,又有一骑自西往东驰来。
这一骑马上,骑手身穿白衣,腰悬长剑,背负弓箭,手执长枪。
李族长不由得感叹道:“世道大变,想不到我这把老骨头居然人到晚年,还要经历战乱呀!那数人看他的装打扮,就是传说中的流民盗贼了!哎哟,看来流民盗乱已经到了我们平安州了啦!办正事要紧,我还是抓紧去那南小李村吧。”
不说这李族长匆匆驱驰蹇驴,翻过李家大山,往南小李村赶来,且说那数骑强徒,正是流窜盗贼——此时平安州大半已经属于流民中的一支队伍了。这支队伍,名叫顺义军,其首领名叫陈志元。
这数骑强徒,正是陈志元手下兵丁。
——有兄妹二人路过,见了顺义军人马攻城,当时就赶紧逃离。这兄妹二人,哥哥史强生,会使几路拳脚,妹妹史翠翠,小名翠姑。
说起来,这兄妹二人本是东八州之倒马州人氏。只是此州流民造反,推一个名叫陆九公的人做首领,扯起大旗,杀官夺府,就地称王起来了。
史家本是当地富户,自然成为陆九公部下吃大户的目标,史老翁与夫人商量,家产性命,只怕都将难保。于是史老翁将一双儿女叫道面前,说道:
“强生,早年为父我结交一位朋友,此人姓李,名叫李运晚,他家大儿子,本是我给你妹妹订的娃娃亲,你收拾收拾,带上你妹妹,投亲去吧,那边现在没有盗乱呢。”
不料,这史老翁还没来得及跟一双儿女交待清楚,家门早被陆九公人马打破!
于是史强生赶紧带着妹妹从后门溜走,仓促之间,只带了有限的行李银子,骑了一头毛驴。
这兄妹二人紧赶慢赶,这一日,来到平安州城,正要进城,就听喊杀声大起:原来是陈志元的人马,从平安州城南门攻打进来了。
这兄妹两个,赶紧再往西跑路,不料,有一支人马,转过平安州城东门,往北门杀过来了。
也是他史家兄妹两个该着遭难,当时,那一支人马,其头目远远地望见一对年轻男女在逃跑。
偏偏是那头目眼力好,一眼就看出那逃亡的女子是个绝色,于是命令手下数个亲卫道:
“你们几个,不用参加攻城了,你们看到没有?那远处逃跑的一男一女,估计他们是夫妻,你们去把那男的杀了,把那女的给老子抓了来!”
众兵丁一看,果然远处有一男一女二人在往西逃,女的骑在毛驴上,男的在地下跟着跑,竟然不比毛驴慢!
八九个亲卫兵当时嗷嗷叫着,就追赶过来了!
其实史强生与史翠翠兄妹两个,前文说过,那史强生也是有些拳脚的,只是,眼见着数骑兵丁追赶自己兄妹,史强生料想兄妹二人一起逃脱是不可能的了。
史强生只怕妹妹落入群盗之手,就说道:“妹妹,你骑驴快跑,往西去那个李家大山的地方,有个李家村吧,找那个叫李晚运的,他是你的公公。他儿子叫李诗剑,就是阿爸给你订的娃娃亲的那一位。”
史翠翠道:“哥,你呢?”
“我?”史强生道:“妹妹,你只管跑你的,不必管我,我挡住他们几个!”
史翠翠听了,含泪策驴而走,史强生则是停下来,要挡住那数骑。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史强生一个,自然不是那数骑对手,打了半天,终究是被这数骑强徒抓住了。
其中一个道:“抓他有甚用?头领说过,叫我等一刀杀了这小子呢。”
另有一个,大约比较善良些,说道:“我看这人武艺不差,不如留着他,若是头领看他顺眼,那就是他命大;若是头领看他不顺眼,那是这小子该死。”
众强人都道:“既是这样,张大有,你押送他去见头领吧。我们去抓那个小娘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