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人生际遇数理内,父子相逢道路边。
两地隔绝思渺渺,一时见面泪潸潸。
可怜还数长离散,堪喜最是永团圆。
人意天心俱如是,几多愁苦几多欢!
话说陆九公七万人马,号称十万,攻打平安州,先锋部队在于得水率领下,猛攻东门,不久,陆九公大军齐至,四面攻城,然而,攻守之间,向来是攻城一方仰攻吃亏。守军居高临下,胜在地利,攻方兵力七万,却是人多。一时间,城上城下,叫杀连天,溅血纷纷,白刃闪闪飞寒光,羽箭嗖嗖夺人心。
陆九公部人马重点攻击东城门,陈志元自是亲往东门来。
陆九公本意是偷袭,料不到对方却有防备。其实呢,平安州中的防备,本是为着防备李诗剑的,不想却对上了陆九公的偷袭,使他此计基本落空。
陈志元分兵守城,用了四万人马,手头还有一万兵作为预备队。听说东城攻得急,率领史强生等将领,带三千人马支援东门。
到了城门楼上,看到对方攻城正紧,一将纵马来去,指挥攻城,陈志元就叫过史强生,说道:
“史将军,看到对方对那个将领了不?用你的神射之术,给本天王灭了他!”
史强生本想要趁乱逃出平安州城,去寻找自己的妹妹,然而一看敌人是四面包围,攻城甚急,自己是逃不出去的,当即换了想法:也罢,我姑且在这陈志元手下,助他打退敌兵再想法寻找我妹妹。
此时史强生听到陈志元要自己射杀敌将,当即道一声“得令,请天王看末将手段!”
说罢,史强生就张弓搭箭,瞄准那将,“嗖嗖嗖”一连三箭!
这三箭,竟是一箭也没落空!陈志元看得分明:对面敌将是身中三箭,当时就摔下马去,一动不动,果然是灭了!
东城门城楼上及城墙上,登时发出欢呼!而城下攻城之兵,却是失了指挥,变得大乱。原来被史强生箭射身亡的,正是陆九公手下先锋大将于得水!
陆九公正在远处高地上观看于得水指挥攻城,乍见他落马身亡,大吃一惊。于是陆九公立即率领手下上前,往前来指挥人马继续攻城。
东城门门楼上,陈志元远远望见了,就对史强生道:
“史将军,看到那身穿黄袍,坐在天王伞下的人了没有?此人就是陆九公!他本是占据了倒马州作根基的,不想却被那张友三夺了倒马州,只好西进安顺州。然而本天王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妄想夺我平安州!”
史强生一听说那人叫陆九公,就想起自己家破,便是破在此人部下手中,心中便生出拿此人报仇之意来。
于是史强生向陈志元请战道:“天王,趁现在敌军一时混乱,请天王派先锋常将军出城反击,末将协助,就藏在一边,伺机射杀那陆九公!”
陈志元听了,点头赞同:“史将军之计很好!来人,传令常将军与史将军领兵五千,出城反击!”
当时常胜领兵出阵城,史强生隐藏在旗门之下。那常胜虽然对上李诗剑时不够看的,但是,此时对上陆九公的部下,大刀常胜就威风了。
城中出城反击,实出陆九公意外!
当时常胜骤马舞刀,直冲中军,要来捉拿陆九公。陆九公部下数将齐出,然而,挡不住兮奈他何!
陆九公见了,也是吃惊:“此人必是陈志元手下大刀常胜!”
也是陆九公命不该绝,一见是常胜冲向自己,陆九公喝令诸将一齐往前迎战,自己却是喝令亲卫保护自己,反向后撤。
史强生在旗门里,眼看陆九公后撤,于是转过头来,张弓搭剑,来射与常胜对战诸将。那也几乎是一箭一个,数箭射过,数将落马,惊得其余将领,个个落荒而走!
众将败亡,兵卒自然也就跟着败逃,于是东门围攻便被打破!
大刀常胜见了敌军败逃,把大刀一挥,喝一声“追!”于是领得胜之兵追去!
史强生此时也骤马前冲,随常胜追赶陆九公,同时发箭射去。只是双方相距足有三百步,射不中,陆九公逃了开去。
而此时东城门鸣锣,常胜与史强生领兵而回——自此一战,常胜可是对史强生亲热多了。
常胜道:“史将军神箭,常某佩服得紧啊!”
史强生道:“常将军大刀神威,令那陆九公望风而逃,末将更是佩服呢!”
一时间这二人是哈哈大笑,同来参见陈志元。
这个时候,东城门陆九公兵败逃走,另三门自然解围退去了。消息传来,陈志元部下都很高兴。
常胜参见陈志元,就问道:“天王,末将正要擒拿那陆九公,不知城上为何鸣锣,令常某收兵?”
陈志元道:“常将军,史将军,那陆九公手下有个能人,叫做常思琛,我以前与他认识,此人颇有谋略;我只怕他败逃之际,或许有诈,陷害了我陈志元的两员爱将呀!”
常胜与史强生听了,都感谢天王爱护。然而常胜心中总觉得还有所不足。
陈志元则招集众将,安排反攻陆九公所占的安顺州。
却说陆九公往回逃,到了两州交界处白云岭才停下来,清点人马,就地防守;见七万大军折了近二万人马,心中十分不快。
陆九公就与常思琛商量道:“常先生,我军偷袭不成,反遭挫败,又折了大将于得水,如今帐下更无人是那大刀常胜对手,怎么办?”
常思琛道:“那陈志元,小人本也认识,以他心性,必然不会有提防,只是我大军偷袭,平安州却是预有防备,或许,这是有高人指点他陈志元;也说不定是碰巧了,他平安州加强防守了吧。至于那常胜,依小人看来,有一人,足可以临阵斩他!”
陆九公道:“什么人如此勇猛?”
常思琛道:“小人昔日结识一人,法号明尘,此人极有勇武,能倒拽九牛,空手打虎,使一把厚背单刀,重一百零八斤!若得此人,胜那大刀常胜根本就如壮汉捉婴儿一般。”
陆九公听了,说道:“原来你说的是那托钵僧,这人行踪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常先生有他的消息吗?”
常思琛道:“前日听说他到了安顺州城北大时寺,正在那边停留,不如我与天王前去拜访,就请他加入我军,如何?”
陆九公道:“他行踪不定,可得赶紧去!”
常思琛道:“请天王备好礼物!”
陆九公道:“这个是自然的事。”
于是陆九公与常思琛两个,带了数人护卫,一行匆匆往安顺州城北大时寺来。
托钵僧果然在。
常思琛先行入寺中游说托钵僧道:“明尘大师请了!”
托钵僧见了,就笑道:“原来是常施主!常施主是来进香的吗?这大时寺可是离施主家乡远得很哪!”
常思琛道:“大师!小可不是来进香,而是来拜见大师的。”
托钵僧道:“说了半天讲了半年,原来施主却是专程为老衲而来的!”
常思琛笑道:“大师虽年近五十,但小可却深知大师勇武过人,宝刀不老,岂能说一个‘老’字?小可有一场富贵机缘,送与大师,大师愿意要不?”
托钵僧听了,心中暗思,我今年已是四十九岁了,当年我师说过,一二十年之间,我还有一场富贵呢,只是,我如今早已抛妻弃子,还要那富贵做什么?
想到这里,托钵僧哈哈笑道:“常施主,老衲皈依佛门久矣,富贵于老衲如浮云耳。”
常思琛见托钵僧不为富贵所动,料想他既然是个禅宗,必也不以富贵为意,当即实话实说道:
“不瞒大师,小可如今追随陆九公攻打平安州,九公兵败,折了大将于得水,目前那陈志元所部反要来夺我安顺州,九公帐下众将,无人是那大刀常胜敌手,小可此来,实为请大师助一臂力,斩了那常胜。”
托钵僧听了,笑道:“常施主,你们与那陈志元,依老衲看来,应当是联手对抗朝廷围剿才是,所谓‘唇亡齿寒’,怎么反而自相残杀起来了呢?何况老衲既已出家,岂可上阵杀戮?”
常思琛听了,心中暗道,大师说得有理!只是我为臣下,真正作主的,还是陆九公啊。(常思琛自此暗暗生了一分寻求明主之心。)
目前顺义军四大势力,正相互抢夺地盘,九公他被人抢了倒马州,失了立足之地,这才来占了安顺州,又来争夺平安州,谁想陈志元竟有高人指点,九公他折了大将于得水呢?!
想到这里,常思琛道:“大师说得极有道理,只是目前其他各部都在抢夺地盘,九公他孤掌难鸣,不得不跟风从俗随大流啊。眼下请大师战那常胜,实是请大师救常某性命。”
原来,这常思琛昔日曾经救过托钵僧一命。他如今这么说,等于是挟恩求报,托钵僧可就不好拒绝了。
于是托钵僧道:“施主,既然是这样,老衲便答应你阵前会会那常胜!只是此后,不可能留在你那边。依老衲看来,你顺义军四股势力,为首者都无远见,难成气候,希望施主你也明白这一点,趁早抽身哪!”
常思琛道:“谢大师金玉良言!小可谨记于心!陆天王正在寺外,等候大师赐见,还请大师允准。”
当时托钵僧就道:“施主请回,老衲略作收拾,自然会赶赴军前。那陆九公,到了阵前之日,自会相见,不必非要在今天相见。”
常思琛听了,就唯唯说道:“大师,我与九公目前驻扎在白云岭下,大师既然不愿意与小可一同前往,那小可就先行一步,专候大师法驾!”
常思琛出了大时寺,陆九公道:“常先生,怎么样?”
常思琛道:“回天王,那明尘法师不愿加入我军。”
陆九公听了,就道:“我与先生一起前去拜访他。”
常思琛道:“小人刚才说过天王要见他,他说是到了军前之日,自会相见。”
陆九公道:“先生刚刚说他不愿加入我军,又怎么说军前相见呢?”
常思琛道:“他虽不愿加入我军,但小人曾有恩于他,故而挟恩求报,他迫不得已,答应为我军斩杀常胜了呢。”
“原来如此。”陆九公道。
常思琛道:“他既然答应了我,那么我们回营之后,若是常胜挑战,便当坚守不出,专候托钵僧到来斩他。”
再说托钵僧,本也无甚收拾的。他此来大时寺,本是为着心中疑惑,前来向寺中方丈请教。
这十六年下来,托钵僧除去一次渡河,因为不会泅水而遇险,再无其他。只是,十六年的托钵,让他身体越来越强健,早已成为一个高手了。
近半年来,托钵僧屡屡觉得,自己身边如有人在,却是根本看不到人。托钵僧以为是幻觉,又想自己现在是身强体健的,岂能是幻觉?又一想,莫非是修持不足?于是就来这大时寺向方丈大师请教,毕竟人家乃是大德高僧。
此时托钵僧既答应了那常思琛,当即就便辞别大时寺方丈,前往白云岭来。
就在半道上,路过一处黑松林时,托钵僧听得林中异动声响,抬眼看时,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跟瘦猴儿似的,与乞丐不差什么,手中却拿着一把又厚又大的单刀,冲了出来!
托钵僧一看,心说这把单刀,只怕比我的刀重一倍也不止,难为他如此精瘦精瘦乞丐一样的一个人,却使得动这么重的一把刀!这真是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啊!
托钵僧当时后退一步,抬手取下自己的单刀,只待相斗!哪知那人出了松林,见了自己,并不上前来战,却是大喝道:
“刘小棒儿在此!你是谁?”
人生际遇数理内,父子相逢道路边。
两地隔绝思渺渺,一时见面泪潸潸。
可怜还数长离散,堪喜最是永团圆。
人意天心俱如是,几多愁苦几多欢!
话说陆九公七万人马,号称十万,攻打平安州,先锋部队在于得水率领下,猛攻东门,不久,陆九公大军齐至,四面攻城,然而,攻守之间,向来是攻城一方仰攻吃亏。守军居高临下,胜在地利,攻方兵力七万,却是人多。一时间,城上城下,叫杀连天,溅血纷纷,白刃闪闪飞寒光,羽箭嗖嗖夺人心。
陆九公部人马重点攻击东城门,陈志元自是亲往东门来。
陆九公本意是偷袭,料不到对方却有防备。其实呢,平安州中的防备,本是为着防备李诗剑的,不想却对上了陆九公的偷袭,使他此计基本落空。
陈志元分兵守城,用了四万人马,手头还有一万兵作为预备队。听说东城攻得急,率领史强生等将领,带三千人马支援东门。
到了城门楼上,看到对方攻城正紧,一将纵马来去,指挥攻城,陈志元就叫过史强生,说道:
“史将军,看到对方对那个将领了不?用你的神射之术,给本天王灭了他!”
史强生本想要趁乱逃出平安州城,去寻找自己的妹妹,然而一看敌人是四面包围,攻城甚急,自己是逃不出去的,当即换了想法:也罢,我姑且在这陈志元手下,助他打退敌兵再想法寻找我妹妹。
此时史强生听到陈志元要自己射杀敌将,当即道一声“得令,请天王看末将手段!”
说罢,史强生就张弓搭箭,瞄准那将,“嗖嗖嗖”一连三箭!
这三箭,竟是一箭也没落空!陈志元看得分明:对面敌将是身中三箭,当时就摔下马去,一动不动,果然是灭了!
东城门城楼上及城墙上,登时发出欢呼!而城下攻城之兵,却是失了指挥,变得大乱。原来被史强生箭射身亡的,正是陆九公手下先锋大将于得水!
陆九公正在远处高地上观看于得水指挥攻城,乍见他落马身亡,大吃一惊。于是陆九公立即率领手下上前,往前来指挥人马继续攻城。
东城门门楼上,陈志元远远望见了,就对史强生道:
“史将军,看到那身穿黄袍,坐在天王伞下的人了没有?此人就是陆九公!他本是占据了倒马州作根基的,不想却被那张友三夺了倒马州,只好西进安顺州。然而本天王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妄想夺我平安州!”
史强生一听说那人叫陆九公,就想起自己家破,便是破在此人部下手中,心中便生出拿此人报仇之意来。
于是史强生向陈志元请战道:“天王,趁现在敌军一时混乱,请天王派先锋常将军出城反击,末将协助,就藏在一边,伺机射杀那陆九公!”
陈志元听了,点头赞同:“史将军之计很好!来人,传令常将军与史将军领兵五千,出城反击!”
当时常胜领兵出阵城,史强生隐藏在旗门之下。那常胜虽然对上李诗剑时不够看的,但是,此时对上陆九公的部下,大刀常胜就威风了。
城中出城反击,实出陆九公意外!
当时常胜骤马舞刀,直冲中军,要来捉拿陆九公。陆九公部下数将齐出,然而,挡不住兮奈他何!
陆九公见了,也是吃惊:“此人必是陈志元手下大刀常胜!”
也是陆九公命不该绝,一见是常胜冲向自己,陆九公喝令诸将一齐往前迎战,自己却是喝令亲卫保护自己,反向后撤。
史强生在旗门里,眼看陆九公后撤,于是转过头来,张弓搭剑,来射与常胜对战诸将。那也几乎是一箭一个,数箭射过,数将落马,惊得其余将领,个个落荒而走!
众将败亡,兵卒自然也就跟着败逃,于是东门围攻便被打破!
大刀常胜见了敌军败逃,把大刀一挥,喝一声“追!”于是领得胜之兵追去!
史强生此时也骤马前冲,随常胜追赶陆九公,同时发箭射去。只是双方相距足有三百步,射不中,陆九公逃了开去。
而此时东城门鸣锣,常胜与史强生领兵而回——自此一战,常胜可是对史强生亲热多了。
常胜道:“史将军神箭,常某佩服得紧啊!”
史强生道:“常将军大刀神威,令那陆九公望风而逃,末将更是佩服呢!”
一时间这二人是哈哈大笑,同来参见陈志元。
这个时候,东城门陆九公兵败逃走,另三门自然解围退去了。消息传来,陈志元部下都很高兴。
常胜参见陈志元,就问道:“天王,末将正要擒拿那陆九公,不知城上为何鸣锣,令常某收兵?”
陈志元道:“常将军,史将军,那陆九公手下有个能人,叫做常思琛,我以前与他认识,此人颇有谋略;我只怕他败逃之际,或许有诈,陷害了我陈志元的两员爱将呀!”
常胜与史强生听了,都感谢天王爱护。然而常胜心中总觉得还有所不足。
陈志元则招集众将,安排反攻陆九公所占的安顺州。
却说陆九公往回逃,到了两州交界处白云岭才停下来,清点人马,就地防守;见七万大军折了近二万人马,心中十分不快。
陆九公就与常思琛商量道:“常先生,我军偷袭不成,反遭挫败,又折了大将于得水,如今帐下更无人是那大刀常胜对手,怎么办?”
常思琛道:“那陈志元,小人本也认识,以他心性,必然不会有提防,只是我大军偷袭,平安州却是预有防备,或许,这是有高人指点他陈志元;也说不定是碰巧了,他平安州加强防守了吧。至于那常胜,依小人看来,有一人,足可以临阵斩他!”
陆九公道:“什么人如此勇猛?”
常思琛道:“小人昔日结识一人,法号明尘,此人极有勇武,能倒拽九牛,空手打虎,使一把厚背单刀,重一百零八斤!若得此人,胜那大刀常胜根本就如壮汉捉婴儿一般。”
陆九公听了,说道:“原来你说的是那托钵僧,这人行踪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常先生有他的消息吗?”
常思琛道:“前日听说他到了安顺州城北大时寺,正在那边停留,不如我与天王前去拜访,就请他加入我军,如何?”
陆九公道:“他行踪不定,可得赶紧去!”
常思琛道:“请天王备好礼物!”
陆九公道:“这个是自然的事。”
于是陆九公与常思琛两个,带了数人护卫,一行匆匆往安顺州城北大时寺来。
托钵僧果然在。
常思琛先行入寺中游说托钵僧道:“明尘大师请了!”
托钵僧见了,就笑道:“原来是常施主!常施主是来进香的吗?这大时寺可是离施主家乡远得很哪!”
常思琛道:“大师!小可不是来进香,而是来拜见大师的。”
托钵僧道:“说了半天讲了半年,原来施主却是专程为老衲而来的!”
常思琛笑道:“大师虽年近五十,但小可却深知大师勇武过人,宝刀不老,岂能说一个‘老’字?小可有一场富贵机缘,送与大师,大师愿意要不?”
托钵僧听了,心中暗思,我今年已是四十九岁了,当年我师说过,一二十年之间,我还有一场富贵呢,只是,我如今早已抛妻弃子,还要那富贵做什么?
想到这里,托钵僧哈哈笑道:“常施主,老衲皈依佛门久矣,富贵于老衲如浮云耳。”
常思琛见托钵僧不为富贵所动,料想他既然是个禅宗,必也不以富贵为意,当即实话实说道:
“不瞒大师,小可如今追随陆九公攻打平安州,九公兵败,折了大将于得水,目前那陈志元所部反要来夺我安顺州,九公帐下众将,无人是那大刀常胜敌手,小可此来,实为请大师助一臂力,斩了那常胜。”
托钵僧听了,笑道:“常施主,你们与那陈志元,依老衲看来,应当是联手对抗朝廷围剿才是,所谓‘唇亡齿寒’,怎么反而自相残杀起来了呢?何况老衲既已出家,岂可上阵杀戮?”
常思琛听了,心中暗道,大师说得有理!只是我为臣下,真正作主的,还是陆九公啊。(常思琛自此暗暗生了一分寻求明主之心。)
目前顺义军四大势力,正相互抢夺地盘,九公他被人抢了倒马州,失了立足之地,这才来占了安顺州,又来争夺平安州,谁想陈志元竟有高人指点,九公他折了大将于得水呢?!
想到这里,常思琛道:“大师说得极有道理,只是目前其他各部都在抢夺地盘,九公他孤掌难鸣,不得不跟风从俗随大流啊。眼下请大师战那常胜,实是请大师救常某性命。”
原来,这常思琛昔日曾经救过托钵僧一命。他如今这么说,等于是挟恩求报,托钵僧可就不好拒绝了。
于是托钵僧道:“施主,既然是这样,老衲便答应你阵前会会那常胜!只是此后,不可能留在你那边。依老衲看来,你顺义军四股势力,为首者都无远见,难成气候,希望施主你也明白这一点,趁早抽身哪!”
常思琛道:“谢大师金玉良言!小可谨记于心!陆天王正在寺外,等候大师赐见,还请大师允准。”
当时托钵僧就道:“施主请回,老衲略作收拾,自然会赶赴军前。那陆九公,到了阵前之日,自会相见,不必非要在今天相见。”
常思琛听了,就唯唯说道:“大师,我与九公目前驻扎在白云岭下,大师既然不愿意与小可一同前往,那小可就先行一步,专候大师法驾!”
常思琛出了大时寺,陆九公道:“常先生,怎么样?”
常思琛道:“回天王,那明尘法师不愿加入我军。”
陆九公听了,就道:“我与先生一起前去拜访他。”
常思琛道:“小人刚才说过天王要见他,他说是到了军前之日,自会相见。”
陆九公道:“先生刚刚说他不愿加入我军,又怎么说军前相见呢?”
常思琛道:“他虽不愿加入我军,但小人曾有恩于他,故而挟恩求报,他迫不得已,答应为我军斩杀常胜了呢。”
“原来如此。”陆九公道。
常思琛道:“他既然答应了我,那么我们回营之后,若是常胜挑战,便当坚守不出,专候托钵僧到来斩他。”
再说托钵僧,本也无甚收拾的。他此来大时寺,本是为着心中疑惑,前来向寺中方丈请教。
这十六年下来,托钵僧除去一次渡河,因为不会泅水而遇险,再无其他。只是,十六年的托钵,让他身体越来越强健,早已成为一个高手了。
近半年来,托钵僧屡屡觉得,自己身边如有人在,却是根本看不到人。托钵僧以为是幻觉,又想自己现在是身强体健的,岂能是幻觉?又一想,莫非是修持不足?于是就来这大时寺向方丈大师请教,毕竟人家乃是大德高僧。
此时托钵僧既答应了那常思琛,当即就便辞别大时寺方丈,前往白云岭来。
就在半道上,路过一处黑松林时,托钵僧听得林中异动声响,抬眼看时,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跟瘦猴儿似的,与乞丐不差什么,手中却拿着一把又厚又大的单刀,冲了出来!
托钵僧一看,心说这把单刀,只怕比我的刀重一倍也不止,难为他如此精瘦精瘦乞丐一样的一个人,却使得动这么重的一把刀!这真是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啊!
托钵僧当时后退一步,抬手取下自己的单刀,只待相斗!哪知那人出了松林,见了自己,并不上前来战,却是大喝道:
“刘小棒儿在此!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