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耍花灯
何裕的父母,包括他大哥、大嫂,吃完饭以后,都是一脸的疲倦,还要收拾桌子和厨房。
母亲还要替大哥大嫂准备好明天去岳父家拜年的礼品,一直忙到半夜。
大年初二早起,何裕的大哥一身穿戴得整整齐齐,和打扮得漂漂的大嫂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岳父家拜年。
何裕的父亲,则在母亲的低声数落声中,磨磨蹭蹭的,一起往何裕的外婆家走去。
何裕的妹妹,坚决拒绝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的安排,选择了和二哥一起看家。
其实,在山里的“走人家”,对小孩子来说,诱惑还是蛮大的,是仅仅次于过节的喜事,到亲戚家里打打牙祭,还能得到不少的零食!
但何裕和妹妹,或许受到父亲的影响,不太愿意去外婆家里走动。
因为家境不好,他们兄妹比起那些光鲜的表兄妹来,明显不受待见!何裕的妹妹,甚至有一年过年上外婆家,都没有吃上年饭,就回来了。
何裕现在十余岁了,已经算是大孩子了,在家里热饭,自然不在话下,带着妹妹,吃完母亲准备好的中饭。
何裕本来想安静地修炼一会,但妹妹何元英却是闲不住,吵着要看花灯。
何裕自己也喜欢听三面鼓,就带着妹妹,一起到大伯家看热闹。
耍花灯,是过年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尤其是在大水洞这样蔽塞的地方!
何裕的大伯,长得人高马大,能说会道,在村子里威望很高,属于地方上的头面人物。
何裕的大伯,本身也喜欢热闹,从初一接全家人吃完年饭,他就发起了耍花灯。
耍花灯虽然是图个热闹,尽管还是原班人马,但也是需要彩排的,否则,就会因为生疏而演不好。
初二傍晚,村里那些爱热闹的年轻人,都集聚在何裕大伯家的地坪里,先彩排一些节目。
其中深得孩子们喜爱的演员,就有喜欢扮旦角的朱昊和喜欢扮丑角的柳金嗨。
朱昊身材很好,加上一张白净的爪子脸,有点男身女相,模仿起女人的动作来,略带一点夸张,惟肖惟妙!
他本来的男声是低沉浑厚,富有磁性,但用假声唱起女声来,更是像模像样!
朱昊在脸上稍作化妆,主要是涂上口红,他换上一套鲜艳的女戏装。
活脱脱就是一个俊俏小媳妇,经常引得外村的青皮后生们两眼放光。
反观柳金嗨,身材瘦高,有点虾弓背,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一幅长长的马脸,平常就有点引人发笑的样子!
他见了人就是点头哈腰的,鼻子上涂上一块白,穿上小丑的戏装。
衣服有些不够长,很不搭配的样子,配合他那滑稽的动作和风趣的声音,就让人忍俊不住。
柳金嗨和朱昊是老搭档,他们早早从村里拿来了响器和戏装,在何裕大伯家的地坪里排演,引得全村的小孩,都来围观。
何裕的大伯,做为发起人中最具影响力的,在耍花灯正式开始以后,就决定着花灯队的演出节目和行动路线,他经常会到提前下一家去“打前站”。
他走到下一家的地坪里,就会用他那响亮的声音发话道:“老板屋里发财哟,接你们开门看热闹呢!”
主人家就会把堂屋的门打开,把爆竹、红包、还有擂茶、瓜子等都准备好,在堂屋里放上长凳桌椅,只等花灯队伍进门。
当然,也有的人因为家里穷,或者舍不得给花灯队发红包的,看到有花灯队打前站的人上门,就会吹灯关门,假装已经睡觉了或者家里没有人,花灯队就会绕道而过!
像何裕他们家,今天父母都已经走亲戚,要很晚才回来,家里只有二个小孩子,何裕的大伯,自然也不会把人领过去。
再说,同村的这些人的家底大家都知道,也不会非要上人家家里找不痛快,但那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家里,是一定要去的,就算是不给红包,也要拿出全身本领表演!
花灯队在本村的演出,纯属是为了热闹和热身,对谁家给不给红包也不会在乎,以前花灯队也常来何裕家里。
村里的花灯队伍规模不大,前面举灯笼的只有四个小孩,分别是何裕的堂弟何耀民、何耀荣和堂妹何花英、何花香。
灯笼是用竹篾扎的,形状各异,外面用红绿彩纸纸糊上,里面点上蜡烛,发出柔和的彩色光影。
在灯笼的光影下,举灯笼的孩子们,一张张红润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在队伍的中间,簇拥着唱地花鼓的旦角朱昊和丑角柳金嗨。
他们那化过妆的容颜,与穿戴的颜色鲜艳的戏装,在柔和的花灯照耀下,显得更加神秘与滑稽,时不时引来跟着看热闹孩子们一阵阵好奇的眼光。
特别是朱昊,表演的时候,他用假声唱出来尖高的女音,走在路上讲话,却又是粗嗓子的男人,更是引得孩童们,好生懵懂疑惑!
灯笼队的后面,是打锣鼓、吹喇叭的响器队。再后面,则是一路跟来看花灯的人们。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花灯队打起的灯笼火把,把夜空下朦胧的田野,照出一条彩带,飘忽在乡村的小路上。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何裕本来要带妹妹回家,但她似乎觉得彩排不过瘾,好多即兴节目没有看到,吵着要一起跟着去村老家听花鼓,何裕只能牵着妹妹一起,跟到了村老家。
因为第一个去村老家,是村里的传统,何裕的大伯并没有打前站,直接带着花灯队,耍进了村老的堂屋。
开台锣鼓敲过以后,柳金嗨扯开嗓子、打起高腔,唱了起来:“耍灯耍到你家来,你家的财门大大开,你家财门打开了,灯伴财宝滚进来。”
一路跟来看热闹的人们,都自发地在堂屋里围成圈,村老在众星捧月中,出现在厅堂的东角,在一张太师椅上就坐。
村老在村子里,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那些耍花灯和看热闹的大人们,都恭恭敬敬地上前打招呼问好。
何裕的父母,包括他大哥、大嫂,吃完饭以后,都是一脸的疲倦,还要收拾桌子和厨房。
母亲还要替大哥大嫂准备好明天去岳父家拜年的礼品,一直忙到半夜。
大年初二早起,何裕的大哥一身穿戴得整整齐齐,和打扮得漂漂的大嫂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岳父家拜年。
何裕的父亲,则在母亲的低声数落声中,磨磨蹭蹭的,一起往何裕的外婆家走去。
何裕的妹妹,坚决拒绝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的安排,选择了和二哥一起看家。
其实,在山里的“走人家”,对小孩子来说,诱惑还是蛮大的,是仅仅次于过节的喜事,到亲戚家里打打牙祭,还能得到不少的零食!
但何裕和妹妹,或许受到父亲的影响,不太愿意去外婆家里走动。
因为家境不好,他们兄妹比起那些光鲜的表兄妹来,明显不受待见!何裕的妹妹,甚至有一年过年上外婆家,都没有吃上年饭,就回来了。
何裕现在十余岁了,已经算是大孩子了,在家里热饭,自然不在话下,带着妹妹,吃完母亲准备好的中饭。
何裕本来想安静地修炼一会,但妹妹何元英却是闲不住,吵着要看花灯。
何裕自己也喜欢听三面鼓,就带着妹妹,一起到大伯家看热闹。
耍花灯,是过年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尤其是在大水洞这样蔽塞的地方!
何裕的大伯,长得人高马大,能说会道,在村子里威望很高,属于地方上的头面人物。
何裕的大伯,本身也喜欢热闹,从初一接全家人吃完年饭,他就发起了耍花灯。
耍花灯虽然是图个热闹,尽管还是原班人马,但也是需要彩排的,否则,就会因为生疏而演不好。
初二傍晚,村里那些爱热闹的年轻人,都集聚在何裕大伯家的地坪里,先彩排一些节目。
其中深得孩子们喜爱的演员,就有喜欢扮旦角的朱昊和喜欢扮丑角的柳金嗨。
朱昊身材很好,加上一张白净的爪子脸,有点男身女相,模仿起女人的动作来,略带一点夸张,惟肖惟妙!
他本来的男声是低沉浑厚,富有磁性,但用假声唱起女声来,更是像模像样!
朱昊在脸上稍作化妆,主要是涂上口红,他换上一套鲜艳的女戏装。
活脱脱就是一个俊俏小媳妇,经常引得外村的青皮后生们两眼放光。
反观柳金嗨,身材瘦高,有点虾弓背,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一幅长长的马脸,平常就有点引人发笑的样子!
他见了人就是点头哈腰的,鼻子上涂上一块白,穿上小丑的戏装。
衣服有些不够长,很不搭配的样子,配合他那滑稽的动作和风趣的声音,就让人忍俊不住。
柳金嗨和朱昊是老搭档,他们早早从村里拿来了响器和戏装,在何裕大伯家的地坪里排演,引得全村的小孩,都来围观。
何裕的大伯,做为发起人中最具影响力的,在耍花灯正式开始以后,就决定着花灯队的演出节目和行动路线,他经常会到提前下一家去“打前站”。
他走到下一家的地坪里,就会用他那响亮的声音发话道:“老板屋里发财哟,接你们开门看热闹呢!”
主人家就会把堂屋的门打开,把爆竹、红包、还有擂茶、瓜子等都准备好,在堂屋里放上长凳桌椅,只等花灯队伍进门。
当然,也有的人因为家里穷,或者舍不得给花灯队发红包的,看到有花灯队打前站的人上门,就会吹灯关门,假装已经睡觉了或者家里没有人,花灯队就会绕道而过!
像何裕他们家,今天父母都已经走亲戚,要很晚才回来,家里只有二个小孩子,何裕的大伯,自然也不会把人领过去。
再说,同村的这些人的家底大家都知道,也不会非要上人家家里找不痛快,但那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家里,是一定要去的,就算是不给红包,也要拿出全身本领表演!
花灯队在本村的演出,纯属是为了热闹和热身,对谁家给不给红包也不会在乎,以前花灯队也常来何裕家里。
村里的花灯队伍规模不大,前面举灯笼的只有四个小孩,分别是何裕的堂弟何耀民、何耀荣和堂妹何花英、何花香。
灯笼是用竹篾扎的,形状各异,外面用红绿彩纸纸糊上,里面点上蜡烛,发出柔和的彩色光影。
在灯笼的光影下,举灯笼的孩子们,一张张红润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在队伍的中间,簇拥着唱地花鼓的旦角朱昊和丑角柳金嗨。
他们那化过妆的容颜,与穿戴的颜色鲜艳的戏装,在柔和的花灯照耀下,显得更加神秘与滑稽,时不时引来跟着看热闹孩子们一阵阵好奇的眼光。
特别是朱昊,表演的时候,他用假声唱出来尖高的女音,走在路上讲话,却又是粗嗓子的男人,更是引得孩童们,好生懵懂疑惑!
灯笼队的后面,是打锣鼓、吹喇叭的响器队。再后面,则是一路跟来看花灯的人们。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花灯队打起的灯笼火把,把夜空下朦胧的田野,照出一条彩带,飘忽在乡村的小路上。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何裕本来要带妹妹回家,但她似乎觉得彩排不过瘾,好多即兴节目没有看到,吵着要一起跟着去村老家听花鼓,何裕只能牵着妹妹一起,跟到了村老家。
因为第一个去村老家,是村里的传统,何裕的大伯并没有打前站,直接带着花灯队,耍进了村老的堂屋。
开台锣鼓敲过以后,柳金嗨扯开嗓子、打起高腔,唱了起来:“耍灯耍到你家来,你家的财门大大开,你家财门打开了,灯伴财宝滚进来。”
一路跟来看热闹的人们,都自发地在堂屋里围成圈,村老在众星捧月中,出现在厅堂的东角,在一张太师椅上就坐。
村老在村子里,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那些耍花灯和看热闹的大人们,都恭恭敬敬地上前打招呼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