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把这口塘视作亲儿子一般照看。农闲的时候,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整理这口塘上。莲藕越发越多,鱼苗越长越大。因为夏季塘里长满了莲藕,所以村里人都习惯称它为“藕塘”。每到春夏之交的时候,二叔最怕顽皮的孩子下塘洗澡,把新生的藕茎藕叶给折断了,所以经常在午后顶着烈日去查看。有一年,水田里刚插满秧苗没多久,杨静、杨中学和村子里几个玩伴去藕塘洗澡,几个人玩的兴起,把水塘里的几个枯树杈扔来扔去,二叔杨玉尧正好从家里出来看塘,在沟渠那边老远就看到几个孩子在藕塘里戏水打闹,顿时气坏了:兔崽子我非把你们的皮给剥掉!
也不知道是哪个眼尖,看到了东边沟渠埂上急冲冲走过来的杨玉尧,于是一声咋呼,几个少年就像被赶的群鸭一样,扑腾腾连游带跑,冲上岸捡起衣服就跑开了。
他们顺着藕塘西边的田埂一直往湾里跑去。水田埂曲曲折折,都糊着新犁起来的泥巴,几个人都把凉拖鞋提在手里,噼里啪啦往西边跑去。杨玉尧跟在后面,大声叫着不要跑,还嘲笑似地喊着我看你们能跑到哪里,你们跑到哪我就跟到哪!
不过他们几个哪里还听得见呀!顽皮的男孩子们还当这是游戏,挺好玩呢!越跑还越带劲,也不嫌累,很快就到了小河边。当时小河刚在雨季发过一场大水,不过水已经退的差不多了。河岸上的草木都附了一层河水冲下来的黄泥沙,河水缓缓流淌,浑浊重涩。男孩们踩着脚下的黄泥巴,都呆住了。杨静回头看了看,二叔杨玉尧也已经到了离他们不远处的坡埂上,来不及多想,便催促大家快过河,快过河!
河水刚没过杨静的胸口,杨静吸了几口冷气,举着拖鞋快速地趟过河去。看着几个孩子都跳下了河,杨玉尧也不再追赶,慢慢走到河岸边,这时候几个孩子已经像兔子似的蹦跳着爬到了河对岸高高的坝埂上。
杨静清晰地记得,看着二叔无奈地站在岸边,大家稍微犹豫了一下,不过马上还是一致决定,继续跑啊!河对岸地势较高,水田里才放上水,不少村民在田里忙活着插秧,看着几个孩子在田埂上这么赤脚狂奔,都直起腰来笑呵呵地看。
直到跑过了两个村庄,孩子们才觉得安全了。他们在秧田旁的小水沟里把脚洗了,穿上凉拖鞋。清空万里,天上飘着几团白云,南边不远处就矗立着连绵的小山,其中有一座最高的,当地人都称之为老青山。远远地看去,老青山的山顶秃秃的,岩石片片裸露着,山上盛产石英沙,那山头已经开采了很多年了。二哥杨中学说,我们不如就去山上吧!
几个孩子走走停停,翻过山腰,到了山那边的柏油公路上,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蒸腾着热气,几个孩子全然不顾,有时还故意把拖鞋脱了,赤脚走在路面上。
傍晚的时候,他们回到了村子里。走到村口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在路边乘凉的杨玉良,杨玉良笑着说,回家等着挨打吧!
杨静和二哥走进院子的时候,父亲杨玉德正在菜园子里晃悠,老远地就大声嚷了句:你们跑哪去了?去山里了。两个人随口答道,跑了半天,口渴极了,两个人进屋里就切西瓜吃。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二叔似乎已经把这事情忘了。一直等到晚上吃完饭,才看到二叔踱着步进了院子,没有一点生气样子,像是已经忘了中午发生的事情似的,看到杨静兄弟两个坐在板凳上疲倦的样子,嘻嘻笑着问,你们到山上去了?嗯!杨中学轻松地回答,他觉得二叔的气已经消了。不过父亲杨玉德是免不了要骂两句的:成天就知道玩,把你二叔新种的莲藕弄坏了,你们自己赔!
二叔依然没有提下午的事情,又和杨玉德随便聊了几句,便走了。
在杨静的记忆中,二叔是让家族里的孩子们又爱又怕的。他喜欢和孩子们说话开玩笑,喜欢教他们一些“技能”,比如编捕鱼的竹笼,比如养鸽子。但是二叔不喜欢孩子们糟蹋他的菜园子和藕塘,不喜欢孩子们在他的院子里或者屋子里打搅他的清净。谁要是触犯了这些,那二叔瞪着眼睛生起气来,拿起挂在门头的小鞭子一甩,发出放炮仗似的一声脆响,也是能把孩子们吓得魂飞魄散的。在村子里,二叔可是干农活的能手,勤劳,还有经营头脑,很早就购置了打井的工具,在村子附近做打井的活。那时候,奶奶还活着,因为没有娶媳妇,二叔挣了钱都交给奶奶保管。父亲杨玉德虽说是个村干部,但是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每到缺钱的时候,就跑到后面来奶奶借,惹得住在后面的几个兄弟都对他不满。
能干的二叔勤勤恳恳地经营着这个家,可是命却不好,竟然被人打死。如果不是这口池塘,不是那弄丢的骨灰盒,他们这些晚辈似乎早已经把他遗忘了。杨静看着铺满藕叶的池塘,想起以前的一幕幕,想起二叔的骸骨至今还未下葬,眼眶竟有些湿润了。
杨静忽然想到了死亡。在死亡面前,人总是无力的,人死不能复生,现在再想要见见二叔,跟他说说话,那是再无可能了!死亡正是这样一种力量,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许昨天还和你说话聊天闹矛盾,而从今天开始,竟再也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了。
杨静又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死亡,思绪仿佛陷入死后永恒沉寂世界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他使劲摇了下头,叫了声“二叔”,才又回到杨家湾这个现实中来。藕塘埂上树影幢幢,月光洒在宽大的荷叶上,远处秧田里青蛙呱呱的叫着,杨静叹了一口气,转身往家里走去。
家里的人都已经睡下了,走进屋子,杨静听见父亲杨玉德打呼噜的声音,他妈沈秀花睡的精,听到儿子进来的脚步声,细着嗓子问小三你跑哪去了?杨静也不吱声,到洗脸架前拿了毛巾跑到井沿上压水洗了把脸,又把脚冲了一下,就卷了席子到他大哥家的平房顶上去睡觉。
也不知道是哪个眼尖,看到了东边沟渠埂上急冲冲走过来的杨玉尧,于是一声咋呼,几个少年就像被赶的群鸭一样,扑腾腾连游带跑,冲上岸捡起衣服就跑开了。
他们顺着藕塘西边的田埂一直往湾里跑去。水田埂曲曲折折,都糊着新犁起来的泥巴,几个人都把凉拖鞋提在手里,噼里啪啦往西边跑去。杨玉尧跟在后面,大声叫着不要跑,还嘲笑似地喊着我看你们能跑到哪里,你们跑到哪我就跟到哪!
不过他们几个哪里还听得见呀!顽皮的男孩子们还当这是游戏,挺好玩呢!越跑还越带劲,也不嫌累,很快就到了小河边。当时小河刚在雨季发过一场大水,不过水已经退的差不多了。河岸上的草木都附了一层河水冲下来的黄泥沙,河水缓缓流淌,浑浊重涩。男孩们踩着脚下的黄泥巴,都呆住了。杨静回头看了看,二叔杨玉尧也已经到了离他们不远处的坡埂上,来不及多想,便催促大家快过河,快过河!
河水刚没过杨静的胸口,杨静吸了几口冷气,举着拖鞋快速地趟过河去。看着几个孩子都跳下了河,杨玉尧也不再追赶,慢慢走到河岸边,这时候几个孩子已经像兔子似的蹦跳着爬到了河对岸高高的坝埂上。
杨静清晰地记得,看着二叔无奈地站在岸边,大家稍微犹豫了一下,不过马上还是一致决定,继续跑啊!河对岸地势较高,水田里才放上水,不少村民在田里忙活着插秧,看着几个孩子在田埂上这么赤脚狂奔,都直起腰来笑呵呵地看。
直到跑过了两个村庄,孩子们才觉得安全了。他们在秧田旁的小水沟里把脚洗了,穿上凉拖鞋。清空万里,天上飘着几团白云,南边不远处就矗立着连绵的小山,其中有一座最高的,当地人都称之为老青山。远远地看去,老青山的山顶秃秃的,岩石片片裸露着,山上盛产石英沙,那山头已经开采了很多年了。二哥杨中学说,我们不如就去山上吧!
几个孩子走走停停,翻过山腰,到了山那边的柏油公路上,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蒸腾着热气,几个孩子全然不顾,有时还故意把拖鞋脱了,赤脚走在路面上。
傍晚的时候,他们回到了村子里。走到村口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在路边乘凉的杨玉良,杨玉良笑着说,回家等着挨打吧!
杨静和二哥走进院子的时候,父亲杨玉德正在菜园子里晃悠,老远地就大声嚷了句:你们跑哪去了?去山里了。两个人随口答道,跑了半天,口渴极了,两个人进屋里就切西瓜吃。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二叔似乎已经把这事情忘了。一直等到晚上吃完饭,才看到二叔踱着步进了院子,没有一点生气样子,像是已经忘了中午发生的事情似的,看到杨静兄弟两个坐在板凳上疲倦的样子,嘻嘻笑着问,你们到山上去了?嗯!杨中学轻松地回答,他觉得二叔的气已经消了。不过父亲杨玉德是免不了要骂两句的:成天就知道玩,把你二叔新种的莲藕弄坏了,你们自己赔!
二叔依然没有提下午的事情,又和杨玉德随便聊了几句,便走了。
在杨静的记忆中,二叔是让家族里的孩子们又爱又怕的。他喜欢和孩子们说话开玩笑,喜欢教他们一些“技能”,比如编捕鱼的竹笼,比如养鸽子。但是二叔不喜欢孩子们糟蹋他的菜园子和藕塘,不喜欢孩子们在他的院子里或者屋子里打搅他的清净。谁要是触犯了这些,那二叔瞪着眼睛生起气来,拿起挂在门头的小鞭子一甩,发出放炮仗似的一声脆响,也是能把孩子们吓得魂飞魄散的。在村子里,二叔可是干农活的能手,勤劳,还有经营头脑,很早就购置了打井的工具,在村子附近做打井的活。那时候,奶奶还活着,因为没有娶媳妇,二叔挣了钱都交给奶奶保管。父亲杨玉德虽说是个村干部,但是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每到缺钱的时候,就跑到后面来奶奶借,惹得住在后面的几个兄弟都对他不满。
能干的二叔勤勤恳恳地经营着这个家,可是命却不好,竟然被人打死。如果不是这口池塘,不是那弄丢的骨灰盒,他们这些晚辈似乎早已经把他遗忘了。杨静看着铺满藕叶的池塘,想起以前的一幕幕,想起二叔的骸骨至今还未下葬,眼眶竟有些湿润了。
杨静忽然想到了死亡。在死亡面前,人总是无力的,人死不能复生,现在再想要见见二叔,跟他说说话,那是再无可能了!死亡正是这样一种力量,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许昨天还和你说话聊天闹矛盾,而从今天开始,竟再也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了。
杨静又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死亡,思绪仿佛陷入死后永恒沉寂世界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他使劲摇了下头,叫了声“二叔”,才又回到杨家湾这个现实中来。藕塘埂上树影幢幢,月光洒在宽大的荷叶上,远处秧田里青蛙呱呱的叫着,杨静叹了一口气,转身往家里走去。
家里的人都已经睡下了,走进屋子,杨静听见父亲杨玉德打呼噜的声音,他妈沈秀花睡的精,听到儿子进来的脚步声,细着嗓子问小三你跑哪去了?杨静也不吱声,到洗脸架前拿了毛巾跑到井沿上压水洗了把脸,又把脚冲了一下,就卷了席子到他大哥家的平房顶上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