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数日前。
乌孙王城赤谷城,现任乌孙昆弥在自己华美的王宫中迎接了来自汉朝的贵客--郑吉派来的使者一行。(昆弥、昆莫为一人,都是指乌孙最高统治者)
自七十年前那个叫张骞的汉朝人出使西域以来,长期被匈奴兵锋阴云笼罩下的西域像是见到了一丝曙光,随着后来元封年间,汉朝细君公主下嫁和随之带来的汉朝文化与技术冲击,让这个原本的匈奴马仔逐渐起了贰心--这就是草原民族的本性,想要我的忠诚?可以,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但若是有一天你衰败了,不好意思,那就乖乖变成我的部族壮大的养分吧!
君不见,不可一世的匈奴在百年前不也是东胡手下最忠心的狗吗?而现在草原上的新生儿们谁还知道东胡这个名字?
是以,随着匈奴的逐渐衰落,乌孙的异心逐渐膨胀,可就在匈奴龙城被破,哀嚎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生息,失我胭脂(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际,乌孙最伟大的昆弥--猎骄靡溘然长逝,这一下子打掉了整个乌孙的精气神,未敢对匈奴痛打落水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吗?
不过当今乌孙昆弥励精图治,麾下控弦之士十万,牛羊膘肥体壮,准备在汉匈大战之际狠狠从匈奴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而汉朝使节的到来无疑于久旱逢甘霖!(事实上,前70-69年,乌孙曾打败匈奴,斩获颇丰)
“远道而来的贵客,请代我向尊贵的汉皇致以最崇敬的敬仰!塞外蛮夷之人渴慕汉皇的恩赐!”
汉朝使节满面春风地接受了乌孙昆弥的敬意,不过眼中的精光却是一闪而逝:“看来这个昆弥野心不小啊,这种话是谁教给他的?”心中一寒,不过外表看起来确实“我很满意”的样子。
分主宾落座,宴饮、歌舞自然不在话下,能被派出担任使节的郎官又岂是易于之辈?整个王宫中一派其乐融融、宾主尽欢的景象。
一个多时辰后,坐于上首的乌孙昆弥看宴会已进行的差不多了,便挥手让下人收拾一番,并亲送汉朝使节一行至驿站休息。
第二天清晨,便有乌孙王宫侍卫来请,说是昆弥召见。一迈入大殿,汉使便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乌孙相大禄、左右大将以及众侯争论不休,整个大殿如集市般热闹。看到汉使迈入大殿,乌孙昆弥重重地一排面前的案几,“都安静!本昆弥与汉使大人有事相商,其余人等噤声!”
见此情况,汉使也没有鲁莽地说出郑吉派自己来的目的,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俯身表示洗耳恭听。
乌孙昆弥眼中赞许之色一闪而过,开口道:“尊敬的汉使大人,我的斥候发来战报--该死的匈奴日逐王正率领十万匈奴铁骑向我乌孙杀来,他们的前锋刚经过博格多山北边,预计不出十日便能抵达我乌孙边境!”
汉使听完此言倒是没什么反应,这条情报在自己出使之前郑吉大人便向自己说过了,而得益于高大的博格达山,汉朝西域屯田军(他此时不知西域都护府的成立)所在的车师前国虽与车师后国相距不远,一时之间全由骑兵组成的匈奴对山脉南麓的汉军奈何不得。
看见下方的汉使如此冷静,也未曾出言,他只好继续说道:“乌孙与汉室时代通好,如今匈奴人兵寇我乌孙国,还希望尊敬的汉使能向郑大人求助,发兵救我乌孙全族上下!”言毕,竟是起身向汉使行了一个大礼!
阶下的乌孙重臣看到自家昆弥竟然向一个使者如此卑躬屈膝,不由得十分感动,纷纷跪地口呼“昆弥万岁”。
看到眼前此情此景,汉使倒是一点不为所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非此番有求于乌孙,光是刚才那些大臣喊得“万岁”就够这昆弥掉脑袋了!谁还会站在这里看着乌孙君臣演戏?!
不过这一点倒是他冤枉人家了,在击败匈奴之后,汉朝就是这大陆东方最强大的帝国,无人不服,笼罩在匈奴阴影下的乌孙昆弥在今日一听到这个情报的第一想法就是向汉朝求救!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心中纵有千万个念头翻滚,这名汉使也只是淡淡开口:“昆弥稍歇,值此之际,在下也正好将郑大人的的托付带给大人。”
顿了顿,汉使继续道:“昆弥可敢与我家大人饮马近海?”
坐在上首的昆弥看着下方一脸淡然中带着强大的自信的汉使,愣了愣,随后怒声道:“有何不敢?”
***********************************************
焉耆国,王城员渠
郑吉带着麾下七千士卒日夜兼程赶到了员渠城下,每时每刻,日逐王的兵锋都在迫近,他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
“冯校尉,还烦请你前去叩开城门。”郑吉看着眼前简陋的城墙和紧闭的城门,“你们最好识相!”他暗自道。
冯安世领命便带着一名舌人(翻译)前去叫开城门。“城上的人听好了,吾乃大汉西域都护手下扬威校尉冯安世。匈奴日逐王正在向此赶来,我家大人是来救你们的,万万不可自误!”
这名翻译倒也是个气力强健的主,中气十足的对着城垣上早已被大军压阵吓傻的守军喊道。
《汉书》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作为一个靠着游牧和渔猎为生的部落,虽然号称胜兵六千人,也不过是一群强壮点的渔民罢了,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当下便有人去禀报焉耆王了。
这边郑吉等人倒是不紧不慢地观察起了员渠城的地理位置,说是城,也不过是个超大型的聚居点罢了,城墙城门倒是一应俱全,可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战争意义。紧挨近海,水草丰沛,渔获充足,倒是这方圆百里内实力强劲的部族了。
不多时,焉耆王便带领着自己的卫队和一众大臣出城亲迎。见到此等情况,郑吉也并未托大,翻身下马前去一番见礼,然后便随着焉耆王进入了员渠城内。接下来,郑吉要在最短时间内镇服近海附近的三个国家,不容有失!
ps:不知道这本书还有没有人看,本人是历史专业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一为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吧,嗯,多年书虫变作者,陈胜吴广起义;二则算是印证自己所学,与更多的人讨论。从书评和本章说来看,目前大家对匈奴这个民族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当然我自己本身其实懂得也不多,正是如此,我更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一起讨论研究这个有趣的民族。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看、愿意听我讲述并和我讨论,我都尽量坚持下去。
然后对书的设定和一些问题做一个统一的回答:1.这本书有个阅前须知,冠军侯的存在是为了绝了阿提拉以后发展壮大后南下侵华的心思,同时与阿提拉和各位而言心里能够接受;
2.至于为什么不投奔冠军侯,对阿提拉而言毕竟匈奴对他有生育之恩,多年一直在匈奴部族中生活,早已潜移默化;对于冠军侯,一是前文我提到过,不是所有穿越者都是能暴打全世界的,阿提拉对他来说只是个对前世的念想,二则身为汉朝军方第一人,不能接受一个匈奴门客,汉朝可以接纳匈奴降将,号“归义”,做臣子的可不能这般做
3.这一卷结束时冠军侯会最后一次正式出场,而这本书目前的大纲我已经写了5卷了,写完的话上百万字应该是有的,冠军侯就出现两三次,对主角的争霸也没什么影响,不能算是“双穿”吧,如果实在看不过去就把他当成一个强大的本土npc吧hhhhh
以上拜谢
乌孙王城赤谷城,现任乌孙昆弥在自己华美的王宫中迎接了来自汉朝的贵客--郑吉派来的使者一行。(昆弥、昆莫为一人,都是指乌孙最高统治者)
自七十年前那个叫张骞的汉朝人出使西域以来,长期被匈奴兵锋阴云笼罩下的西域像是见到了一丝曙光,随着后来元封年间,汉朝细君公主下嫁和随之带来的汉朝文化与技术冲击,让这个原本的匈奴马仔逐渐起了贰心--这就是草原民族的本性,想要我的忠诚?可以,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但若是有一天你衰败了,不好意思,那就乖乖变成我的部族壮大的养分吧!
君不见,不可一世的匈奴在百年前不也是东胡手下最忠心的狗吗?而现在草原上的新生儿们谁还知道东胡这个名字?
是以,随着匈奴的逐渐衰落,乌孙的异心逐渐膨胀,可就在匈奴龙城被破,哀嚎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生息,失我胭脂(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际,乌孙最伟大的昆弥--猎骄靡溘然长逝,这一下子打掉了整个乌孙的精气神,未敢对匈奴痛打落水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吗?
不过当今乌孙昆弥励精图治,麾下控弦之士十万,牛羊膘肥体壮,准备在汉匈大战之际狠狠从匈奴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而汉朝使节的到来无疑于久旱逢甘霖!(事实上,前70-69年,乌孙曾打败匈奴,斩获颇丰)
“远道而来的贵客,请代我向尊贵的汉皇致以最崇敬的敬仰!塞外蛮夷之人渴慕汉皇的恩赐!”
汉朝使节满面春风地接受了乌孙昆弥的敬意,不过眼中的精光却是一闪而逝:“看来这个昆弥野心不小啊,这种话是谁教给他的?”心中一寒,不过外表看起来确实“我很满意”的样子。
分主宾落座,宴饮、歌舞自然不在话下,能被派出担任使节的郎官又岂是易于之辈?整个王宫中一派其乐融融、宾主尽欢的景象。
一个多时辰后,坐于上首的乌孙昆弥看宴会已进行的差不多了,便挥手让下人收拾一番,并亲送汉朝使节一行至驿站休息。
第二天清晨,便有乌孙王宫侍卫来请,说是昆弥召见。一迈入大殿,汉使便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乌孙相大禄、左右大将以及众侯争论不休,整个大殿如集市般热闹。看到汉使迈入大殿,乌孙昆弥重重地一排面前的案几,“都安静!本昆弥与汉使大人有事相商,其余人等噤声!”
见此情况,汉使也没有鲁莽地说出郑吉派自己来的目的,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俯身表示洗耳恭听。
乌孙昆弥眼中赞许之色一闪而过,开口道:“尊敬的汉使大人,我的斥候发来战报--该死的匈奴日逐王正率领十万匈奴铁骑向我乌孙杀来,他们的前锋刚经过博格多山北边,预计不出十日便能抵达我乌孙边境!”
汉使听完此言倒是没什么反应,这条情报在自己出使之前郑吉大人便向自己说过了,而得益于高大的博格达山,汉朝西域屯田军(他此时不知西域都护府的成立)所在的车师前国虽与车师后国相距不远,一时之间全由骑兵组成的匈奴对山脉南麓的汉军奈何不得。
看见下方的汉使如此冷静,也未曾出言,他只好继续说道:“乌孙与汉室时代通好,如今匈奴人兵寇我乌孙国,还希望尊敬的汉使能向郑大人求助,发兵救我乌孙全族上下!”言毕,竟是起身向汉使行了一个大礼!
阶下的乌孙重臣看到自家昆弥竟然向一个使者如此卑躬屈膝,不由得十分感动,纷纷跪地口呼“昆弥万岁”。
看到眼前此情此景,汉使倒是一点不为所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非此番有求于乌孙,光是刚才那些大臣喊得“万岁”就够这昆弥掉脑袋了!谁还会站在这里看着乌孙君臣演戏?!
不过这一点倒是他冤枉人家了,在击败匈奴之后,汉朝就是这大陆东方最强大的帝国,无人不服,笼罩在匈奴阴影下的乌孙昆弥在今日一听到这个情报的第一想法就是向汉朝求救!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心中纵有千万个念头翻滚,这名汉使也只是淡淡开口:“昆弥稍歇,值此之际,在下也正好将郑大人的的托付带给大人。”
顿了顿,汉使继续道:“昆弥可敢与我家大人饮马近海?”
坐在上首的昆弥看着下方一脸淡然中带着强大的自信的汉使,愣了愣,随后怒声道:“有何不敢?”
***********************************************
焉耆国,王城员渠
郑吉带着麾下七千士卒日夜兼程赶到了员渠城下,每时每刻,日逐王的兵锋都在迫近,他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
“冯校尉,还烦请你前去叩开城门。”郑吉看着眼前简陋的城墙和紧闭的城门,“你们最好识相!”他暗自道。
冯安世领命便带着一名舌人(翻译)前去叫开城门。“城上的人听好了,吾乃大汉西域都护手下扬威校尉冯安世。匈奴日逐王正在向此赶来,我家大人是来救你们的,万万不可自误!”
这名翻译倒也是个气力强健的主,中气十足的对着城垣上早已被大军压阵吓傻的守军喊道。
《汉书》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作为一个靠着游牧和渔猎为生的部落,虽然号称胜兵六千人,也不过是一群强壮点的渔民罢了,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当下便有人去禀报焉耆王了。
这边郑吉等人倒是不紧不慢地观察起了员渠城的地理位置,说是城,也不过是个超大型的聚居点罢了,城墙城门倒是一应俱全,可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战争意义。紧挨近海,水草丰沛,渔获充足,倒是这方圆百里内实力强劲的部族了。
不多时,焉耆王便带领着自己的卫队和一众大臣出城亲迎。见到此等情况,郑吉也并未托大,翻身下马前去一番见礼,然后便随着焉耆王进入了员渠城内。接下来,郑吉要在最短时间内镇服近海附近的三个国家,不容有失!
ps:不知道这本书还有没有人看,本人是历史专业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一为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吧,嗯,多年书虫变作者,陈胜吴广起义;二则算是印证自己所学,与更多的人讨论。从书评和本章说来看,目前大家对匈奴这个民族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当然我自己本身其实懂得也不多,正是如此,我更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一起讨论研究这个有趣的民族。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看、愿意听我讲述并和我讨论,我都尽量坚持下去。
然后对书的设定和一些问题做一个统一的回答:1.这本书有个阅前须知,冠军侯的存在是为了绝了阿提拉以后发展壮大后南下侵华的心思,同时与阿提拉和各位而言心里能够接受;
2.至于为什么不投奔冠军侯,对阿提拉而言毕竟匈奴对他有生育之恩,多年一直在匈奴部族中生活,早已潜移默化;对于冠军侯,一是前文我提到过,不是所有穿越者都是能暴打全世界的,阿提拉对他来说只是个对前世的念想,二则身为汉朝军方第一人,不能接受一个匈奴门客,汉朝可以接纳匈奴降将,号“归义”,做臣子的可不能这般做
3.这一卷结束时冠军侯会最后一次正式出场,而这本书目前的大纲我已经写了5卷了,写完的话上百万字应该是有的,冠军侯就出现两三次,对主角的争霸也没什么影响,不能算是“双穿”吧,如果实在看不过去就把他当成一个强大的本土npc吧hhhhh
以上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