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口袋战术,蒙古军队与欧洲军队完全截然不同,他们是以主帅当诱饵的方式,让敌军被围困形成这样的形式,以便围起来猎杀。最最典型的战例就是几乎全歼匈牙利十字军的佩斯决战。蒙古人的拜答儿军团佯装退却,这样便吸引了匈牙利骑兵追击,然后蒙古军队将他们引入一个包围圈,最后又故意留出一个缺口,引诱匈牙利骑士放弃阵型崩溃而逃,然后则是由昔班军团沿着事先计划好的狭窄路线沿途追杀崩溃的匈牙利人。”
“那按照你们的说法可以说是蒙古人在出征以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了,有着必胜的信心了?”庞哥问道。
“你猜猜看?”格日勒狡黠的一笑。
“难道不是吗?”
“坦白的说,实际上,蒙古军队在第二次西征军的指挥官速不台在做战之前,是相当焦虑不安的。根据《元史》记载,速不台在战前曾经彻夜向蒙古人的长生天祈祷——这种相同的情况只在成吉思汗生前的野狐岭决战出现,那时的成吉思汗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以少胜多打败金朝军队。所以速不台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是也没有足够的打赢他们的把握!”
“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他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去打仗,所以必然有着必胜的信念!”
“准备有,信念却不是百分之百,即便如此,当时的蒙古军队,竟然能够反复使用这种诈败诱敌的战术,显示出成吉思汗对这支游牧军队根本性的改造——蒙古人的纪律已经达到可以在条顿骑士团和匈牙利骑兵大军的追击下有条不紊地组织反击和包围的程度……,众所周知,一旦军队开始在敌方追击下撤退,指挥官就很难再重新组织他们停下脚步反击,这就是“兵败如山倒”。
蒙古军队不光会采用这种战术,更有意思的是因为蒙古人的恐怖名声由来已久,巴格达百万大屠城几乎使得整个***世界精神崩溃,镇巢大屠杀使得蒙古人在之后的征服南宋战争中再没有遇到胆敢欺诈伏击蒙古人(实际上是来自高加索的奥赛梯人祖先阿兰人的军团)的中国抵抗者。
大规模的屠杀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蒙古人加速敌方投降或逃跑的有力武器,这是最早的心理战。依托坚固要塞抵抗蒙古人是可能成功的,但是绝大部分城市对蒙古人望风而降。最有名的就是在攻打花剌子模的时候,蒙古快速部队先行攻打周边小城时,己经将风声传遍整个花剌子模其它边城,那就是“不抵抗投降者则免于屠城,反之,则杀到一个都不剩”,这种作法也收到一定的效果,是一种很大的心理惊吓,在攻打蒙古花剌子模城堡时,也有不战而降的城堡。
每当蒙古军队在作战之前都会派出大量的间谍,骑兵等,先去打探清楚情况后,然后再对战略战术重新做部署,所以在这一点上蒙古军队可以说是用得相当的好,先了解敌军的情况才有正确战术产生,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
而且,成吉思汗在每次战争以后后,都会吸取他国有利的武器作为改善,他很容易去分析他国有利的地方,来改进蒙古军队缺失的地方,比如说他当时在攻打西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蒙古铁骑很难上得了敌人坚如磐石的城墙,所以不能用大量的骑兵系的攻法去打城堡,当然攻打敌人的城堡也不一定要硬打。但是他攻下西夏之后,他才知道中原有大量这样的城堡,蒙古铁骑攻不上去,所以就必须要采取别的方法攻城,所以他打造了攻城梯、投石车、火药等攻打方式来配合骑兵的攻法,这恰恰也是成吉思汗最聪明的地方。”
格日勒来到大炮的跟前,手指着大炮对着庞哥和张魁说道:“虽然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他们是攻不上去的,成吉思汗在攻下西夏之后,便用了这种攻城利器,那就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着这个攻城利器,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当时蒙古人的投石机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阳城仅护城河就宽150米,这点让蒙古人十分头痛不已,于是蒙古人从波斯请来几个工匠,对投石机进行了一番改造,改进后的投石机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称此炮为“襄阳炮”和“回回炮”。不过在当时的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你这小子,对这方面了解的很多嘛!”张魁说道。
“哈哈,好歹我也是考古学硕士,所以对正史还是野史我都还算是略知一二。成吉思汗,是一位战术天才,他综合了骑兵应有的优点,又善用其优点避开其缺点的战术。大家想一想,在13世纪那支骑兵军队又可以远距攻击同时也有近距离攻击能力的,我想应该只有蒙古军队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蒙古军队相信唯有进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因为攻打人家就不用守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元朝军队——中国只有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才是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国家……。”
这种蒙古战术,或者称之为“成吉思汗的战术“,在13世纪这支所向无敌的蒙古军队,带给欧亚大陆是一种无法想像的战争创意,这种创意来源于经验和个人发挥的战争艺术毫无疑问不可能完完整整世代相传,最后导致了蒙古征服的结束。
“其实按照蒙古军队的这种战略战术,足可以称霸世界,可是为什么元朝仅仅成立了九十多年就被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呢?”
“那按照你们的说法可以说是蒙古人在出征以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了,有着必胜的信心了?”庞哥问道。
“你猜猜看?”格日勒狡黠的一笑。
“难道不是吗?”
“坦白的说,实际上,蒙古军队在第二次西征军的指挥官速不台在做战之前,是相当焦虑不安的。根据《元史》记载,速不台在战前曾经彻夜向蒙古人的长生天祈祷——这种相同的情况只在成吉思汗生前的野狐岭决战出现,那时的成吉思汗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以少胜多打败金朝军队。所以速不台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是也没有足够的打赢他们的把握!”
“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他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去打仗,所以必然有着必胜的信念!”
“准备有,信念却不是百分之百,即便如此,当时的蒙古军队,竟然能够反复使用这种诈败诱敌的战术,显示出成吉思汗对这支游牧军队根本性的改造——蒙古人的纪律已经达到可以在条顿骑士团和匈牙利骑兵大军的追击下有条不紊地组织反击和包围的程度……,众所周知,一旦军队开始在敌方追击下撤退,指挥官就很难再重新组织他们停下脚步反击,这就是“兵败如山倒”。
蒙古军队不光会采用这种战术,更有意思的是因为蒙古人的恐怖名声由来已久,巴格达百万大屠城几乎使得整个***世界精神崩溃,镇巢大屠杀使得蒙古人在之后的征服南宋战争中再没有遇到胆敢欺诈伏击蒙古人(实际上是来自高加索的奥赛梯人祖先阿兰人的军团)的中国抵抗者。
大规模的屠杀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蒙古人加速敌方投降或逃跑的有力武器,这是最早的心理战。依托坚固要塞抵抗蒙古人是可能成功的,但是绝大部分城市对蒙古人望风而降。最有名的就是在攻打花剌子模的时候,蒙古快速部队先行攻打周边小城时,己经将风声传遍整个花剌子模其它边城,那就是“不抵抗投降者则免于屠城,反之,则杀到一个都不剩”,这种作法也收到一定的效果,是一种很大的心理惊吓,在攻打蒙古花剌子模城堡时,也有不战而降的城堡。
每当蒙古军队在作战之前都会派出大量的间谍,骑兵等,先去打探清楚情况后,然后再对战略战术重新做部署,所以在这一点上蒙古军队可以说是用得相当的好,先了解敌军的情况才有正确战术产生,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
而且,成吉思汗在每次战争以后后,都会吸取他国有利的武器作为改善,他很容易去分析他国有利的地方,来改进蒙古军队缺失的地方,比如说他当时在攻打西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蒙古铁骑很难上得了敌人坚如磐石的城墙,所以不能用大量的骑兵系的攻法去打城堡,当然攻打敌人的城堡也不一定要硬打。但是他攻下西夏之后,他才知道中原有大量这样的城堡,蒙古铁骑攻不上去,所以就必须要采取别的方法攻城,所以他打造了攻城梯、投石车、火药等攻打方式来配合骑兵的攻法,这恰恰也是成吉思汗最聪明的地方。”
格日勒来到大炮的跟前,手指着大炮对着庞哥和张魁说道:“虽然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他们是攻不上去的,成吉思汗在攻下西夏之后,便用了这种攻城利器,那就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着这个攻城利器,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当时蒙古人的投石机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阳城仅护城河就宽150米,这点让蒙古人十分头痛不已,于是蒙古人从波斯请来几个工匠,对投石机进行了一番改造,改进后的投石机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称此炮为“襄阳炮”和“回回炮”。不过在当时的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你这小子,对这方面了解的很多嘛!”张魁说道。
“哈哈,好歹我也是考古学硕士,所以对正史还是野史我都还算是略知一二。成吉思汗,是一位战术天才,他综合了骑兵应有的优点,又善用其优点避开其缺点的战术。大家想一想,在13世纪那支骑兵军队又可以远距攻击同时也有近距离攻击能力的,我想应该只有蒙古军队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蒙古军队相信唯有进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因为攻打人家就不用守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元朝军队——中国只有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才是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国家……。”
这种蒙古战术,或者称之为“成吉思汗的战术“,在13世纪这支所向无敌的蒙古军队,带给欧亚大陆是一种无法想像的战争创意,这种创意来源于经验和个人发挥的战争艺术毫无疑问不可能完完整整世代相传,最后导致了蒙古征服的结束。
“其实按照蒙古军队的这种战略战术,足可以称霸世界,可是为什么元朝仅仅成立了九十多年就被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