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舞,北风萧瑟。
陈鱼裹着皮袄,踩着棉鞋,在柴扉小院四周走来走去,四处观察。
虽然熟门熟路自己走回了家,但对周遭的环境还是很陌生。
趁着空闲,多点了解,也算是逐步熟悉大唐生活。
家里人初时觉得奇怪,后来得知陈鱼后脑受伤,记忆模糊后,也便释然了。
当然了,母亲陈氏难免有些担心,为此特意请了医者前来诊治。
脑科这等尖端医学,单纯望闻问切根本瞧不出所以然。
医者把了半天脉,勉强道出一句——许是离魂之症。
失忆的古代说法吗?
紧接着又摇头晃脑道:“小郎君既然生龙活虎,似并无大碍,老朽开几剂活血化瘀,安神醒脑的汤药,许有益处。”
汤药很苦,陈鱼被母亲逼着喝了十几碗,毫无用处。
不过从悉心观察和家人言辞中,倒是收集到不少信息。
两日下来,陈鱼对“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临近潏河,村落名为居安里,取安居乐业之意。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大都以种地为生。
潏河边有一大片农田,种植粮食和蔬菜。
长安城人口众多,对蔬菜需求相当之大,郊县农户纷纷种菜营生。
陈、许两家共有二十亩地,以往主要是许二叔耕种,陈鱼年岁渐长之后,开始帮衬着一起播种,收割。
闲暇时节,许二叔和陈鱼进山打猎,卖野味和皮毛还钱;母亲陈氏和哑巴婶娘则带着蓉娘在家纺织刺绣,贴补家用。
按理说收入应该不错,但日子依旧过的清贫。
陈、许两家共有一个院子,三间正房,还有几间堆积农具杂物和茅舍。
房子看起来也有年头了,木椽已经有腐朽趋势,青瓦也有破损,墙壁上透风的裂缝清晰可见。
房间里的陈设也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接近家徒四壁。
不过想起秦岭山间的鬼村,以及归途中虽民夫们安歇的村落茅屋,相比之下,居安里应该算好了。
大唐百姓的日子,着实算不上好。
盛世,远未到来。
另一件让陈鱼惊讶的事,自己的生理年龄竟然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后世刚刚上初中的年纪,却长大的高大壮实。
个头和力气比十五六岁的少年更大,否则也不敢独自进山射猎。
意外!
天赋异禀?还是祖上遗传?
没见过父亲的陈鱼无法推断,唯一能确定的相貌虽母亲,是个俊朗少年。
意外之余却也惊喜。
在这个缺医少药,医疗条件落后,得个感冒都可能要人命的年代,健壮的身体就是最大的本钱。
明明年龄只相差一岁,蓉娘明显面黄肌瘦,全然一个瘦弱单薄的小丫头。
当小丫头在厨下忙活,将饭食端到自己面前时,陈鱼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尤其自己面前是好几块面饼加稠粥,小丫头碗里只有清汤寡水和小半块饼时,陈鱼更加过意不去了。
再仔细一瞧,全家人的饭食数量和质量,呈阶梯状递减趋势。
许二叔比自己少一些,母亲陈氏次之,蓉娘母女的饭食最少。
总体而言,自己一个人的食量似是三位女士的总和。
以前的陈鱼这么能吃吗?
陈鱼不禁生出一种感觉,也许家境贫寒都是被小鱼儿吃穷的。
更奇怪的是,如此不公平的分配方式,一家人似乎习以为常,理所应当。
陈鱼不明所以,当即拿起几块面饼放到了母亲,哑巴婶娘和蓉娘面前。
“小鱼儿…”
“阿兄…”
家人的眼神都很古怪,充满诧异。
“大家一起吃饭,岂能厚此薄彼?”
陈鱼知道,在饥荒年代,粮食都要紧着家里的男丁劳力。
但这差别也忒大了,于心何忍?
“可是你在长身体,食量自然要大些,她们在家里不大出门,无妨的。”
出乎意料,许二叔竟丝毫不顾念妻女,反倒紧着陈鱼。
“蓉娘也在长身体,瞧瞧,瘦成啥样了,该多吃点才是。”陈鱼态度坚决,直言不讳。
“二叔,小鱼儿所言有理。”
母亲陈氏见状,轻轻点头,颇有赞许之意。
以前性格沉闷木讷的儿子,竟然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无疑让人欣慰。
见伯母同意,父亲默许,蓉娘这才拿起面饼,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吃的格外香甜。
瞧那满足的神情,就知道她其实早有渴望,一直“忍饥挨饿”。
过去,委实亏待小丫头了。
“阿兄,这些天你在山里都吃啥啊?你就带了那么点干粮,肯定不够吃。”
一张面饼下肚,蓉娘好奇问了起来。
“山里啊!”
陈鱼笑道:“渴了就喝泉水,饿了就摘松子,运气好了射两只小野物,或者抓上两条鱼……”
不知道为什么,说出“抓鱼“两个字后,陈鱼顿时心中一悸。
好像哪里不太对。
再一瞧,全家人的脸色都变了。
许二叔眉头一紧,哑巴婶娘神色略显慌张。
蓉娘捂着小嘴巴,惊诧地看着陈鱼,好似听到了什么震惊非常的消息,然后颤巍巍转头看向伯母陈氏,满眼畏惧。
陈鱼顺着目光瞧过去,见母亲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峻无比。
“去神龛前跪下。”
“娘…”
陈鱼有些懵逼,看得出来母亲非常生气。
“大嫂…伯母……”
许二叔和蓉娘都想求情劝解,但陈氏全然不为所动。
“娘,怎么了?”
陈鱼依旧不明所以。
“伯母,阿兄伤了后脑,肯定不记得了,你就原谅他吧!”
“总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吧?跪下,好好反省。”
刚才还和颜悦色,满眼爱怜的母亲,瞬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脸色阴沉,疾言厉色,压根不像对待亲生儿子的态度。
冤枉啦!
陈鱼很无奈,还别说,当时真不记得原主人叫什么。
还是回到樊川才知道同名同姓,也叫陈鱼。
甚至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因为抓鱼吃?
因为姓名有个“鱼”字,是禁忌?
难怪当初在山溪里抓鱼时,会下意识生出阻止情绪。
尽管陈鱼觉得很荒诞,很莫名。
但瞧见母亲陈氏郑重无比的神情,陈鱼也不敢多问或是辩解。
在严厉目光的逼迫下,只得乖乖在厅堂的神龛前跪下,反思莫名其妙的过错……
陈鱼裹着皮袄,踩着棉鞋,在柴扉小院四周走来走去,四处观察。
虽然熟门熟路自己走回了家,但对周遭的环境还是很陌生。
趁着空闲,多点了解,也算是逐步熟悉大唐生活。
家里人初时觉得奇怪,后来得知陈鱼后脑受伤,记忆模糊后,也便释然了。
当然了,母亲陈氏难免有些担心,为此特意请了医者前来诊治。
脑科这等尖端医学,单纯望闻问切根本瞧不出所以然。
医者把了半天脉,勉强道出一句——许是离魂之症。
失忆的古代说法吗?
紧接着又摇头晃脑道:“小郎君既然生龙活虎,似并无大碍,老朽开几剂活血化瘀,安神醒脑的汤药,许有益处。”
汤药很苦,陈鱼被母亲逼着喝了十几碗,毫无用处。
不过从悉心观察和家人言辞中,倒是收集到不少信息。
两日下来,陈鱼对“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临近潏河,村落名为居安里,取安居乐业之意。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大都以种地为生。
潏河边有一大片农田,种植粮食和蔬菜。
长安城人口众多,对蔬菜需求相当之大,郊县农户纷纷种菜营生。
陈、许两家共有二十亩地,以往主要是许二叔耕种,陈鱼年岁渐长之后,开始帮衬着一起播种,收割。
闲暇时节,许二叔和陈鱼进山打猎,卖野味和皮毛还钱;母亲陈氏和哑巴婶娘则带着蓉娘在家纺织刺绣,贴补家用。
按理说收入应该不错,但日子依旧过的清贫。
陈、许两家共有一个院子,三间正房,还有几间堆积农具杂物和茅舍。
房子看起来也有年头了,木椽已经有腐朽趋势,青瓦也有破损,墙壁上透风的裂缝清晰可见。
房间里的陈设也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接近家徒四壁。
不过想起秦岭山间的鬼村,以及归途中虽民夫们安歇的村落茅屋,相比之下,居安里应该算好了。
大唐百姓的日子,着实算不上好。
盛世,远未到来。
另一件让陈鱼惊讶的事,自己的生理年龄竟然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后世刚刚上初中的年纪,却长大的高大壮实。
个头和力气比十五六岁的少年更大,否则也不敢独自进山射猎。
意外!
天赋异禀?还是祖上遗传?
没见过父亲的陈鱼无法推断,唯一能确定的相貌虽母亲,是个俊朗少年。
意外之余却也惊喜。
在这个缺医少药,医疗条件落后,得个感冒都可能要人命的年代,健壮的身体就是最大的本钱。
明明年龄只相差一岁,蓉娘明显面黄肌瘦,全然一个瘦弱单薄的小丫头。
当小丫头在厨下忙活,将饭食端到自己面前时,陈鱼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尤其自己面前是好几块面饼加稠粥,小丫头碗里只有清汤寡水和小半块饼时,陈鱼更加过意不去了。
再仔细一瞧,全家人的饭食数量和质量,呈阶梯状递减趋势。
许二叔比自己少一些,母亲陈氏次之,蓉娘母女的饭食最少。
总体而言,自己一个人的食量似是三位女士的总和。
以前的陈鱼这么能吃吗?
陈鱼不禁生出一种感觉,也许家境贫寒都是被小鱼儿吃穷的。
更奇怪的是,如此不公平的分配方式,一家人似乎习以为常,理所应当。
陈鱼不明所以,当即拿起几块面饼放到了母亲,哑巴婶娘和蓉娘面前。
“小鱼儿…”
“阿兄…”
家人的眼神都很古怪,充满诧异。
“大家一起吃饭,岂能厚此薄彼?”
陈鱼知道,在饥荒年代,粮食都要紧着家里的男丁劳力。
但这差别也忒大了,于心何忍?
“可是你在长身体,食量自然要大些,她们在家里不大出门,无妨的。”
出乎意料,许二叔竟丝毫不顾念妻女,反倒紧着陈鱼。
“蓉娘也在长身体,瞧瞧,瘦成啥样了,该多吃点才是。”陈鱼态度坚决,直言不讳。
“二叔,小鱼儿所言有理。”
母亲陈氏见状,轻轻点头,颇有赞许之意。
以前性格沉闷木讷的儿子,竟然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无疑让人欣慰。
见伯母同意,父亲默许,蓉娘这才拿起面饼,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吃的格外香甜。
瞧那满足的神情,就知道她其实早有渴望,一直“忍饥挨饿”。
过去,委实亏待小丫头了。
“阿兄,这些天你在山里都吃啥啊?你就带了那么点干粮,肯定不够吃。”
一张面饼下肚,蓉娘好奇问了起来。
“山里啊!”
陈鱼笑道:“渴了就喝泉水,饿了就摘松子,运气好了射两只小野物,或者抓上两条鱼……”
不知道为什么,说出“抓鱼“两个字后,陈鱼顿时心中一悸。
好像哪里不太对。
再一瞧,全家人的脸色都变了。
许二叔眉头一紧,哑巴婶娘神色略显慌张。
蓉娘捂着小嘴巴,惊诧地看着陈鱼,好似听到了什么震惊非常的消息,然后颤巍巍转头看向伯母陈氏,满眼畏惧。
陈鱼顺着目光瞧过去,见母亲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峻无比。
“去神龛前跪下。”
“娘…”
陈鱼有些懵逼,看得出来母亲非常生气。
“大嫂…伯母……”
许二叔和蓉娘都想求情劝解,但陈氏全然不为所动。
“娘,怎么了?”
陈鱼依旧不明所以。
“伯母,阿兄伤了后脑,肯定不记得了,你就原谅他吧!”
“总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吧?跪下,好好反省。”
刚才还和颜悦色,满眼爱怜的母亲,瞬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脸色阴沉,疾言厉色,压根不像对待亲生儿子的态度。
冤枉啦!
陈鱼很无奈,还别说,当时真不记得原主人叫什么。
还是回到樊川才知道同名同姓,也叫陈鱼。
甚至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因为抓鱼吃?
因为姓名有个“鱼”字,是禁忌?
难怪当初在山溪里抓鱼时,会下意识生出阻止情绪。
尽管陈鱼觉得很荒诞,很莫名。
但瞧见母亲陈氏郑重无比的神情,陈鱼也不敢多问或是辩解。
在严厉目光的逼迫下,只得乖乖在厅堂的神龛前跪下,反思莫名其妙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