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之战已经结束了一周。但所有新郑人依旧没过那股兴奋劲。五天前声势浩大的献首仪式让新郑这座都城完全沸腾了。
韩国百姓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俘虏队伍,是衣甲破烂却神采飞扬的国兵。破损的衣甲无言地讲述着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
曾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敌人如今屈服在韩军的脚下。当芒卯、贾偃跪着交出手中的印信,当韩王与太子然一并举起敌人主帅的佩剑,整个献俘仪式达到了**。那一刻,每个人深信此刻的韩国是战无不胜的。
之后是告祭太庙、犒赏三军,忙碌了两整天才消停下来。太子然在庆功仪式结束后就被召集入宫,紧急磋商战后事宜。
虽然此次韩国大胜,但太子然却清楚的知道大胜后的危机。
赵国两万大军的损失未伤其国力分毫,魏国虽然元气大伤,但不出一年,兵力必恢复如初。韩国的整体国力依旧在六国当中(忽略燕国吧,阿门)处于垫底的状态,大胜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
贤如丞相张平,客卿陈筮者都知道,一股漩涡在韩国大胜之时已开始酝酿,稍有不慎,韩国有可能步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正如太子然所言,三晋联盟是目前最好的自保手段。华阳之战达到了提高韩国地位的目的,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赴邯郸、大梁,商讨结盟事宜。尤其是赵国一方,乃是联盟成败关键之所在。
事关重大,最后决定派遣以丞相张平为首的使团赶往邯郸,以客卿陈筮为首的使团出使大梁。此役战死的所有赵、魏士卒,所有俘虏均被好生安置。
在原本的历史中,秦国乘胜追击,迫近魏都大梁,魏国不得不割让南阳以求和。而燕、赵两国又发兵来救,秦国怕逼迫太甚导致山东六国结盟抗秦,这才接受魏国的求和。
如今魏国主力损失殆尽,元气大伤。依照秦国的狼子野心,难保不趁机浑水摸鱼一把。
三晋联盟能否成功还是两说,因此太子然又建议韩国上下开始整备军事,防范秦、赵两国的入侵。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这是太子然的信条。
华阳大战之际,韩王担心战局不利,假戏真做,向秦国求援。但和原本历史中一样,秦王弗救。
现如今,华阳之战的消息怕是传到了咸阳宫。只是不知道秦王会做如何打算呢?太子然好奇的想。
九百里外的咸阳宫。
昭襄王稳坐在大殿最高处,一副沉思。好像在隔着门窗看外面纷飞的鹅毛大雪。台下魏冉、白起一干重臣皆是肃穆不语。
久居上位让昭王也有了威严之象。即使现在秦国的军政大权很大一部分被以魏冉为首的“四贵”所把持,但谁也不能否认昭王的权威。
在昭王亲政后,一场关乎权力的战争就在昭王与魏冉之间爆发。
期间,魏冉三次被罢相,三次复起。到如今,魏冉相位稳定。可谁都知道,两个权力欲极强的人的战争,永不会结束,除非有一个人彻底倒下。
对秦国来说,好消息是秦国离不开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所以,一切相安无事。
&相”,秦昭王玩味地扫视了下台下的众臣,似乎很满意众臣的态度。
&阳之战的详情打听到了吗?”
&大王,据新郑方面密探所传的消息。韩国此战出兵四万,领军者为暴鸢,太子然。日行不过一二十里,是夜假扮我大秦军队,趁雾夜袭。乃大破赵魏联军,赵军全灭,俘虏魏国丞相芒卯,赵军主将贾偃以下八万人。”魏冉恭敬地回答道。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一直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从秦穆公时代就开始构建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到昭王时,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六国上下,自都城至边疆要塞,自六国朝堂到市井之地,无不有秦国密探的存在。他们组成了一张大网,天下一有风吹草动,秦国总是第一时间知晓。这也是六国数次合纵失败的一个原因。
更加可怕的是直接掌控于秦王的黑冰台的组织,传言这个组织无孔不入,它才是秦王真正的耳目。
如果秦王愿意,就连手下大臣吃了什么饭,六国君王一天做了什么事,秦王都会一清二楚。它监视着全天下,任何不利于秦王,不利于秦国统一天下的人与事,都是它摧毁的目标。
没有人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单线联系。这里面很多人默默潜伏于六国的各处角落。
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接到一件具体的任务,但一旦有,那肯定是雷霆一击---在恰当的时刻,除掉背叛或阻碍秦国统一大业的人物。
在华阳之战结束的第四天,秦王就得到了整场战役的所有详情,这就是黑冰台的可怕之处。如今,召集大臣们前来议事无非是集思广益,看看秦国能否从中捞取足够的利益。
环视了殿下一圈,秦王将大臣或惊讶或沉思的表情收入心中,威严地问道“诸位爱卿如何看待华阳之战?”
底下的大臣纷纷低声言语,交换看法。此时魏冉作为丞相,当仁不让地发表起自己的观点,“以臣来看,自商鞅变法后,我大秦国力大增,对外征战少有败绩。六国恐我大秦久矣。以韩国区区四万弱兵,假冒我大秦援军,即令赵、魏大军惶恐。但十五万大军一夜而没,可知赵、魏两军,较弱韩也强之有限。大王不妨兵发大梁,攻城略地,破诸国之胆。”
联想到这两年魏国被大秦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样子,朝堂上文武大臣发出会意的嗤笑。
&相所言甚是。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国以军械扬名天下,夜袭却考校近战,非韩国之所强。但韩以四万之兵攻打赵、魏大营,真乃置之死地而后生。由此可知赵、魏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矣。”华阳君辛戎紧接着附言。
华阳君话音刚落,又一个声音在大殿响起。众人看时,却是昭王的弟弟,隐太子--公子市。“臣弟也是如此认为,山东六国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否则以韩国之弱小,若不冒充我大秦之兵,即使是偷袭,胜率也不足两成。”
秦武王死后,公子市原本马上就要以继承人身份登上王位的,奈何赵武灵王横插一脚,失了王位。为了安抚公子市,秦国实际掌权人宣太后(注:死后的谥号,现在还不能称呼)让公子市享受太子的待遇,一旦秦王驾崩,由公子市继位。
&极是极。臣弟请大王出兵,扬大秦军威于山东六国。”昭王的另一个弟弟公子悝也是不甘寂寞地建议。
秦国上下谁人不知魏冉、华阳君、公子悝、公子市是秦国“四贵”,他们的背后是宣太后,身为宣太后的弟弟或者儿子,他们把持着秦国的朝政,与昭王分庭抗礼。
话音一落,之前还安静的大堂顿时议论不断。有为昭王歌功颂德者、阿谀奉承者,有激情昂扬说秦趁势一举灭国统一天下者。几十年来,秦国对外战无不胜的战绩让每个秦国人信心满满,不将六国放在眼中。
昭王一一将众臣反映铭记于心,却是不予回应。
如今“四贵”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秦国上下但知宣太后、魏冉,不知有秦王,甚至把秦王当成一个过渡人物。毕竟宣太后曾说秦王死后由公子市继承王位。
看到朝堂沆瀣一气,昭王心下愤恨,更坚定了去除“四贵”的决心。
但深知帝王谋术的昭王也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自己虽然羽翼渐丰,但还是无法夺回至关重要的兵权。如今秦国兵权被魏冉、白起掌控,尤其是他们和公子市还来往密切,不得不妨。这些年来随着公子市越来越年长,加之自己一直没什么错,太后越来越倾向将王位传给自己正直壮年的长子柱。但也只是倾向而已,太后至今主意未定,自己还需要耐心等等。
&安君,你来说一下你的看法。”等到大堂安静了下来,昭王没有理会众臣的态度,望向一言不发的“杀神”白起。
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的战绩铸就了他杀神的美誉。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十三年后的长平之战,白起会坑杀四十五万赵国俘虏,这会使他成为整个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曰“人屠”。
白起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恼。
身为秦国的大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效忠昭王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秦国上下皆知下一任秦王是公子市的,自己又是被与公子市交好的穰侯魏冉提拔于行伍之间,无论如何,自己的身上跑不了公子市一系的烙印。
哪怕太后害怕秦国内乱,警告自己和魏冉远离公子市,自己也随之尽量保持中立。但白起还是知道,自己职位再高也永远无法成为秦王的心腹。这也正是白起一直以来小心翼翼,不发表除军事以外任何意见的原因。
功高可让穰侯更在意自己,获得提拔,但也会让秦王更加猜忌。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白起是深知的。好在秦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自己小心一点,应该不至于落得凄惨的下场。
抛开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杂念,白起中气十足的话音响彻朝堂:“正如众大臣所言,大秦声威如今已是遍传天下。弱韩侥幸胜的赵、魏联军,无非狐假虎威也。然暴鸷兵出奇招,倒出乎臣的意料。此次魏国元气大伤,大秦又失一强敌,实乃可喜可贺。臣料想,以赵王之性,难免不伐韩以雪耻。三晋已势同水火,大王或隔岸观火,或扶韩抗赵、魏,均在大王一念之间。即便赵、魏摄于我国之威,不敢伐韩,臣也有一计可为大王谋利。即联合韩、魏攻楚,一者继续削弱楚国,同时迫使魏国向我大秦臣服,造成赵、魏不和;二者疲弱韩>
听到这,昭王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暗想白起真是不亡一国不甘心啊!脸色却是不变,出声言道:“将军三次伐楚,以弱胜强,水灌鄢都,火烧夷陵,寡人是不会忘记的。但楚国幅员辽阔,道路不便,一旦陷入苦战,寡人心中不安啊!”
听到这里,作为昭王心腹的司马错出声了。
伐蜀之战证明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也正是伐蜀让秦国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同时为后续的伐楚占得了先机。如今年逾古稀的司马错身体已大不如前,但还是被昭王提前请上了大殿。
&王,晋国一直以来是大秦的心腹之患。赵、韩、魏三家分晋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机遇。历代先王均以占领中原为目标。楚国虽然富庶,但沼泽甚多,不利于大秦铁骑发挥长处。臣以为攻楚尚未到最好时机。”
&观韩、魏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臣以为可徐徐图之,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值此魏国大败之际,我大秦可待机而动。若赵、魏继续攻韩,如武安君所言,扶韩抗赵、魏乃上策,坐观三虎相争乃中策,联合赵、魏灭韩乃下策。若赵国就此偃旗息鼓,不如扶韩攻魏。如此一来,韩、魏更加交恶,韩国更加不得不仰附我国。至于赵国,当为秦国大敌。只是如今决战之机未到,当小心周旋。”
昭王思索了片刻,心下有了定论。
攻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劣势也一样明显。更关键的是若要灭楚非五十万以上精锐不可,且三年五载,未尝可知。自己试探了几次白起,白起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样的情形下,昭王是绝对不会把大军长时间交给白起的。楚地道路不便,万一白起与魏冉合谋,自己岂不危矣。
司马错的意见是自己所倾向的。韩国疲弱已久,魏国新丧精锐,赵国乃是当今秦国大敌。只要三晋不和,秦国大可联合魏国或是韩国,孤立赵国。
但韩国是秦国东进策略的绊脚石,地处秦国咽喉之所在。按照司马错的建议,即使联合韩国攻占的魏地,也会孤悬秦国本土,不利于防守。但如今,秦、韩交好,趁势打压魏国,逼迫魏国与赵国决裂,倒也不失一个好策略。
看到台下议论纷纷,不时出声赞同武安君和司马错的众臣。事已至此,秦王也只得收下自己的心思,准备派白起领兵出征。
刚要宣布命令时,秦王瞥见司马错与白起两人。联想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白起的部将,昭王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许,是时候给别人一些立功的机会了。”昭王盘算着,随之神色一变,言道:“寡人心意已决,以右庶长胡阳为帅,王龁为副将,发兵十万,五日内出发,赶赴伊阙,静待本王命令。”
说完不等众臣的反应,秦王径自离开大殿。
韩国百姓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俘虏队伍,是衣甲破烂却神采飞扬的国兵。破损的衣甲无言地讲述着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
曾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敌人如今屈服在韩军的脚下。当芒卯、贾偃跪着交出手中的印信,当韩王与太子然一并举起敌人主帅的佩剑,整个献俘仪式达到了**。那一刻,每个人深信此刻的韩国是战无不胜的。
之后是告祭太庙、犒赏三军,忙碌了两整天才消停下来。太子然在庆功仪式结束后就被召集入宫,紧急磋商战后事宜。
虽然此次韩国大胜,但太子然却清楚的知道大胜后的危机。
赵国两万大军的损失未伤其国力分毫,魏国虽然元气大伤,但不出一年,兵力必恢复如初。韩国的整体国力依旧在六国当中(忽略燕国吧,阿门)处于垫底的状态,大胜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
贤如丞相张平,客卿陈筮者都知道,一股漩涡在韩国大胜之时已开始酝酿,稍有不慎,韩国有可能步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正如太子然所言,三晋联盟是目前最好的自保手段。华阳之战达到了提高韩国地位的目的,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赴邯郸、大梁,商讨结盟事宜。尤其是赵国一方,乃是联盟成败关键之所在。
事关重大,最后决定派遣以丞相张平为首的使团赶往邯郸,以客卿陈筮为首的使团出使大梁。此役战死的所有赵、魏士卒,所有俘虏均被好生安置。
在原本的历史中,秦国乘胜追击,迫近魏都大梁,魏国不得不割让南阳以求和。而燕、赵两国又发兵来救,秦国怕逼迫太甚导致山东六国结盟抗秦,这才接受魏国的求和。
如今魏国主力损失殆尽,元气大伤。依照秦国的狼子野心,难保不趁机浑水摸鱼一把。
三晋联盟能否成功还是两说,因此太子然又建议韩国上下开始整备军事,防范秦、赵两国的入侵。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这是太子然的信条。
华阳大战之际,韩王担心战局不利,假戏真做,向秦国求援。但和原本历史中一样,秦王弗救。
现如今,华阳之战的消息怕是传到了咸阳宫。只是不知道秦王会做如何打算呢?太子然好奇的想。
九百里外的咸阳宫。
昭襄王稳坐在大殿最高处,一副沉思。好像在隔着门窗看外面纷飞的鹅毛大雪。台下魏冉、白起一干重臣皆是肃穆不语。
久居上位让昭王也有了威严之象。即使现在秦国的军政大权很大一部分被以魏冉为首的“四贵”所把持,但谁也不能否认昭王的权威。
在昭王亲政后,一场关乎权力的战争就在昭王与魏冉之间爆发。
期间,魏冉三次被罢相,三次复起。到如今,魏冉相位稳定。可谁都知道,两个权力欲极强的人的战争,永不会结束,除非有一个人彻底倒下。
对秦国来说,好消息是秦国离不开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所以,一切相安无事。
&相”,秦昭王玩味地扫视了下台下的众臣,似乎很满意众臣的态度。
&阳之战的详情打听到了吗?”
&大王,据新郑方面密探所传的消息。韩国此战出兵四万,领军者为暴鸢,太子然。日行不过一二十里,是夜假扮我大秦军队,趁雾夜袭。乃大破赵魏联军,赵军全灭,俘虏魏国丞相芒卯,赵军主将贾偃以下八万人。”魏冉恭敬地回答道。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一直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从秦穆公时代就开始构建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到昭王时,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六国上下,自都城至边疆要塞,自六国朝堂到市井之地,无不有秦国密探的存在。他们组成了一张大网,天下一有风吹草动,秦国总是第一时间知晓。这也是六国数次合纵失败的一个原因。
更加可怕的是直接掌控于秦王的黑冰台的组织,传言这个组织无孔不入,它才是秦王真正的耳目。
如果秦王愿意,就连手下大臣吃了什么饭,六国君王一天做了什么事,秦王都会一清二楚。它监视着全天下,任何不利于秦王,不利于秦国统一天下的人与事,都是它摧毁的目标。
没有人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单线联系。这里面很多人默默潜伏于六国的各处角落。
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接到一件具体的任务,但一旦有,那肯定是雷霆一击---在恰当的时刻,除掉背叛或阻碍秦国统一大业的人物。
在华阳之战结束的第四天,秦王就得到了整场战役的所有详情,这就是黑冰台的可怕之处。如今,召集大臣们前来议事无非是集思广益,看看秦国能否从中捞取足够的利益。
环视了殿下一圈,秦王将大臣或惊讶或沉思的表情收入心中,威严地问道“诸位爱卿如何看待华阳之战?”
底下的大臣纷纷低声言语,交换看法。此时魏冉作为丞相,当仁不让地发表起自己的观点,“以臣来看,自商鞅变法后,我大秦国力大增,对外征战少有败绩。六国恐我大秦久矣。以韩国区区四万弱兵,假冒我大秦援军,即令赵、魏大军惶恐。但十五万大军一夜而没,可知赵、魏两军,较弱韩也强之有限。大王不妨兵发大梁,攻城略地,破诸国之胆。”
联想到这两年魏国被大秦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样子,朝堂上文武大臣发出会意的嗤笑。
&相所言甚是。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国以军械扬名天下,夜袭却考校近战,非韩国之所强。但韩以四万之兵攻打赵、魏大营,真乃置之死地而后生。由此可知赵、魏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矣。”华阳君辛戎紧接着附言。
华阳君话音刚落,又一个声音在大殿响起。众人看时,却是昭王的弟弟,隐太子--公子市。“臣弟也是如此认为,山东六国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否则以韩国之弱小,若不冒充我大秦之兵,即使是偷袭,胜率也不足两成。”
秦武王死后,公子市原本马上就要以继承人身份登上王位的,奈何赵武灵王横插一脚,失了王位。为了安抚公子市,秦国实际掌权人宣太后(注:死后的谥号,现在还不能称呼)让公子市享受太子的待遇,一旦秦王驾崩,由公子市继位。
&极是极。臣弟请大王出兵,扬大秦军威于山东六国。”昭王的另一个弟弟公子悝也是不甘寂寞地建议。
秦国上下谁人不知魏冉、华阳君、公子悝、公子市是秦国“四贵”,他们的背后是宣太后,身为宣太后的弟弟或者儿子,他们把持着秦国的朝政,与昭王分庭抗礼。
话音一落,之前还安静的大堂顿时议论不断。有为昭王歌功颂德者、阿谀奉承者,有激情昂扬说秦趁势一举灭国统一天下者。几十年来,秦国对外战无不胜的战绩让每个秦国人信心满满,不将六国放在眼中。
昭王一一将众臣反映铭记于心,却是不予回应。
如今“四贵”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秦国上下但知宣太后、魏冉,不知有秦王,甚至把秦王当成一个过渡人物。毕竟宣太后曾说秦王死后由公子市继承王位。
看到朝堂沆瀣一气,昭王心下愤恨,更坚定了去除“四贵”的决心。
但深知帝王谋术的昭王也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自己虽然羽翼渐丰,但还是无法夺回至关重要的兵权。如今秦国兵权被魏冉、白起掌控,尤其是他们和公子市还来往密切,不得不妨。这些年来随着公子市越来越年长,加之自己一直没什么错,太后越来越倾向将王位传给自己正直壮年的长子柱。但也只是倾向而已,太后至今主意未定,自己还需要耐心等等。
&安君,你来说一下你的看法。”等到大堂安静了下来,昭王没有理会众臣的态度,望向一言不发的“杀神”白起。
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的战绩铸就了他杀神的美誉。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十三年后的长平之战,白起会坑杀四十五万赵国俘虏,这会使他成为整个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曰“人屠”。
白起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恼。
身为秦国的大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效忠昭王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秦国上下皆知下一任秦王是公子市的,自己又是被与公子市交好的穰侯魏冉提拔于行伍之间,无论如何,自己的身上跑不了公子市一系的烙印。
哪怕太后害怕秦国内乱,警告自己和魏冉远离公子市,自己也随之尽量保持中立。但白起还是知道,自己职位再高也永远无法成为秦王的心腹。这也正是白起一直以来小心翼翼,不发表除军事以外任何意见的原因。
功高可让穰侯更在意自己,获得提拔,但也会让秦王更加猜忌。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白起是深知的。好在秦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自己小心一点,应该不至于落得凄惨的下场。
抛开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杂念,白起中气十足的话音响彻朝堂:“正如众大臣所言,大秦声威如今已是遍传天下。弱韩侥幸胜的赵、魏联军,无非狐假虎威也。然暴鸷兵出奇招,倒出乎臣的意料。此次魏国元气大伤,大秦又失一强敌,实乃可喜可贺。臣料想,以赵王之性,难免不伐韩以雪耻。三晋已势同水火,大王或隔岸观火,或扶韩抗赵、魏,均在大王一念之间。即便赵、魏摄于我国之威,不敢伐韩,臣也有一计可为大王谋利。即联合韩、魏攻楚,一者继续削弱楚国,同时迫使魏国向我大秦臣服,造成赵、魏不和;二者疲弱韩>
听到这,昭王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暗想白起真是不亡一国不甘心啊!脸色却是不变,出声言道:“将军三次伐楚,以弱胜强,水灌鄢都,火烧夷陵,寡人是不会忘记的。但楚国幅员辽阔,道路不便,一旦陷入苦战,寡人心中不安啊!”
听到这里,作为昭王心腹的司马错出声了。
伐蜀之战证明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也正是伐蜀让秦国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同时为后续的伐楚占得了先机。如今年逾古稀的司马错身体已大不如前,但还是被昭王提前请上了大殿。
&王,晋国一直以来是大秦的心腹之患。赵、韩、魏三家分晋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机遇。历代先王均以占领中原为目标。楚国虽然富庶,但沼泽甚多,不利于大秦铁骑发挥长处。臣以为攻楚尚未到最好时机。”
&观韩、魏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臣以为可徐徐图之,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值此魏国大败之际,我大秦可待机而动。若赵、魏继续攻韩,如武安君所言,扶韩抗赵、魏乃上策,坐观三虎相争乃中策,联合赵、魏灭韩乃下策。若赵国就此偃旗息鼓,不如扶韩攻魏。如此一来,韩、魏更加交恶,韩国更加不得不仰附我国。至于赵国,当为秦国大敌。只是如今决战之机未到,当小心周旋。”
昭王思索了片刻,心下有了定论。
攻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劣势也一样明显。更关键的是若要灭楚非五十万以上精锐不可,且三年五载,未尝可知。自己试探了几次白起,白起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样的情形下,昭王是绝对不会把大军长时间交给白起的。楚地道路不便,万一白起与魏冉合谋,自己岂不危矣。
司马错的意见是自己所倾向的。韩国疲弱已久,魏国新丧精锐,赵国乃是当今秦国大敌。只要三晋不和,秦国大可联合魏国或是韩国,孤立赵国。
但韩国是秦国东进策略的绊脚石,地处秦国咽喉之所在。按照司马错的建议,即使联合韩国攻占的魏地,也会孤悬秦国本土,不利于防守。但如今,秦、韩交好,趁势打压魏国,逼迫魏国与赵国决裂,倒也不失一个好策略。
看到台下议论纷纷,不时出声赞同武安君和司马错的众臣。事已至此,秦王也只得收下自己的心思,准备派白起领兵出征。
刚要宣布命令时,秦王瞥见司马错与白起两人。联想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白起的部将,昭王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许,是时候给别人一些立功的机会了。”昭王盘算着,随之神色一变,言道:“寡人心意已决,以右庶长胡阳为帅,王龁为副将,发兵十万,五日内出发,赶赴伊阙,静待本王命令。”
说完不等众臣的反应,秦王径自离开大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