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既定,朝中必然花费大量精力整顿军力,又于各地贴出皇榜,招兵买马,殷夏进入备战状态。
连日来朝中氛围都比较低沉,朝堂之上议的都是边关战事。殷夏积郁多年,根本比不得东炎,百官一筹莫展。
却说南境那边卫侯一事,苏青珞借用沈绩之计派细作混入叛军中,故意从中挑拨,搅乱军心,除去卫侯左膀右臂,令其不攻自破,再派兵镇压,告知众人,战事将起,当以家国为先,抛弃小我,共同力敌。除领头之人,对叛军一众,皆宽大处理。如此胸怀,令人叹服,收获了不少民心。
此事算是暂且平定了,但很多事情终究没能得到很好的善后。许多王公大臣见卫侯败北虽然有所收敛,但毕竟战事在即,民心涣散,少不得有人动了投敌之心。
这些年来,为平定诸侯内乱,军事虽不曾落下,但也耗去不少气力,和东炎根本没法相比,苏青珞算来算去,举国上下,能用的兵力,总共也只有四十万。
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胜算。他所求也只是能保住父皇的心血,保住殷夏百年基业。
可凭他一己之力,终究太难。
朝中大臣多半是和殷帝一般年纪的老骨头,年轻的有些才学的也挑不出几个。便是有沈绩在又如何,他仍旧赢不了。
这本是局死棋,绝处逢生谈何容易?
苏衍已经多年不临朝,朝中事务都是太子监管,太子虽是太子,可权利已等同天子,只是苏青珞体弱,恐怕自己不能担任大任,故迟迟不肯继位,但在殷夏人眼中,苏青珞已是殷夏的半边天。
这日朝堂之上,苏青珞提出,两国战事已定,时日将近,当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带兵前往逐郡。各地虽已经整顿军力,但战争之事,不容小觑,尤其第一战,尤为重要,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殷夏本来已经民心涣散,若败,士气不振,民心溃败,后面的仗就越来越难打了。
这其中厉害谁都心知肚明,可是也谁都清楚此战几乎没有胜算。
百官面面相觑,都不想蹚这浑水,早听说东炎人好战,个个勇武,就连女子也是骁勇好战,若不幸死在战场上......即便能保全性命,一旦败了,依着这太子的脾性,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因此,谁都不敢说话,朝堂一片寂静。
这时忽然有个少年走出列来,拱手道:“臣愿往。”声音洪亮清脆,十分坚定。
那是个着渥丹朝服的少年,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浓眉大眼,颇为俊秀。
这少年正是当日苏衍寿宴上,承夜说不错的那少年。
少年名柳文戬,不过是个小小的少卿,官职不大,但为人正直,在朝中人缘不错,也算小有名气。父亲是当朝御史柳峥,也是一代忠臣。
众人惊讶,不只因为他年少,还因为不论是他还是他父亲,现如今,都是文官。
老一点的官员脸上有些挂不住,一个小小少年有如此胆识,他们却畏首畏尾,着实不成样子。
可苏青珞道:“不行,阿戬,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我也知你报国心切,可你终究还太年轻,加上你如今是文官,不能服众。”
“我去吧。”另一个人开口。说话的人,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一双剑眉倒竖,英气勃勃。
乃是晟王苏青尧。
众人望去,苏青尧今日着一身暗红色朝服,头发梳的一丝不乱,似乎与平日不大一样。
苏青尧武艺超群,虽然不过及冠,但如今已经是骠骑将军,可谓年轻有为,又是皇族中人,的确,要论身份地位,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苏青珞也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他早已想好,可是他深谋远虑,考虑得更多,此番不过作一场戏给众人看罢了。
一来当着众臣的面,让柳文戬和苏青尧出尽风头,日后才好提拔。二来用柳文戬抛砖引玉,引出苏青尧,表明皇室的决心,稳住民心。
他佯装道:“二弟,你能有此心,孤甚为高兴,可战争之事,并非儿戏,沙场凶险,你年纪尚亲,又缺乏作战经验,稍有差池,你叫孤如何向父皇交代?”
“兄长,我明白你的担忧,可保家卫国本就是男儿的职责,我是皇子,更应该表为人先,榄下这责任。”他跪地,“兄长,我不怕死,只怕不能替兄长分忧!”
苏青珞似乎面有为难,扶他起身,憾恨道,“如非我这身体,此事当我亲往,何劳兄弟代之?”
“朝中事务繁忙,兄长已是力不从心,可惜尧一介莽夫,也帮不上什么人,能替兄长挂旗,是弟之幸!”
众人瞧着这一幕手足情深的情景,多少有些动容
可是晟王虽然勇武,毕竟缺乏经验,于是苏青珞又让罗素和他一同带十万兵马前往边境支援。
自此,殷夏进入,全面备战状态
连日来朝中氛围都比较低沉,朝堂之上议的都是边关战事。殷夏积郁多年,根本比不得东炎,百官一筹莫展。
却说南境那边卫侯一事,苏青珞借用沈绩之计派细作混入叛军中,故意从中挑拨,搅乱军心,除去卫侯左膀右臂,令其不攻自破,再派兵镇压,告知众人,战事将起,当以家国为先,抛弃小我,共同力敌。除领头之人,对叛军一众,皆宽大处理。如此胸怀,令人叹服,收获了不少民心。
此事算是暂且平定了,但很多事情终究没能得到很好的善后。许多王公大臣见卫侯败北虽然有所收敛,但毕竟战事在即,民心涣散,少不得有人动了投敌之心。
这些年来,为平定诸侯内乱,军事虽不曾落下,但也耗去不少气力,和东炎根本没法相比,苏青珞算来算去,举国上下,能用的兵力,总共也只有四十万。
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胜算。他所求也只是能保住父皇的心血,保住殷夏百年基业。
可凭他一己之力,终究太难。
朝中大臣多半是和殷帝一般年纪的老骨头,年轻的有些才学的也挑不出几个。便是有沈绩在又如何,他仍旧赢不了。
这本是局死棋,绝处逢生谈何容易?
苏衍已经多年不临朝,朝中事务都是太子监管,太子虽是太子,可权利已等同天子,只是苏青珞体弱,恐怕自己不能担任大任,故迟迟不肯继位,但在殷夏人眼中,苏青珞已是殷夏的半边天。
这日朝堂之上,苏青珞提出,两国战事已定,时日将近,当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带兵前往逐郡。各地虽已经整顿军力,但战争之事,不容小觑,尤其第一战,尤为重要,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殷夏本来已经民心涣散,若败,士气不振,民心溃败,后面的仗就越来越难打了。
这其中厉害谁都心知肚明,可是也谁都清楚此战几乎没有胜算。
百官面面相觑,都不想蹚这浑水,早听说东炎人好战,个个勇武,就连女子也是骁勇好战,若不幸死在战场上......即便能保全性命,一旦败了,依着这太子的脾性,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因此,谁都不敢说话,朝堂一片寂静。
这时忽然有个少年走出列来,拱手道:“臣愿往。”声音洪亮清脆,十分坚定。
那是个着渥丹朝服的少年,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浓眉大眼,颇为俊秀。
这少年正是当日苏衍寿宴上,承夜说不错的那少年。
少年名柳文戬,不过是个小小的少卿,官职不大,但为人正直,在朝中人缘不错,也算小有名气。父亲是当朝御史柳峥,也是一代忠臣。
众人惊讶,不只因为他年少,还因为不论是他还是他父亲,现如今,都是文官。
老一点的官员脸上有些挂不住,一个小小少年有如此胆识,他们却畏首畏尾,着实不成样子。
可苏青珞道:“不行,阿戬,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我也知你报国心切,可你终究还太年轻,加上你如今是文官,不能服众。”
“我去吧。”另一个人开口。说话的人,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一双剑眉倒竖,英气勃勃。
乃是晟王苏青尧。
众人望去,苏青尧今日着一身暗红色朝服,头发梳的一丝不乱,似乎与平日不大一样。
苏青尧武艺超群,虽然不过及冠,但如今已经是骠骑将军,可谓年轻有为,又是皇族中人,的确,要论身份地位,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苏青珞也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他早已想好,可是他深谋远虑,考虑得更多,此番不过作一场戏给众人看罢了。
一来当着众臣的面,让柳文戬和苏青尧出尽风头,日后才好提拔。二来用柳文戬抛砖引玉,引出苏青尧,表明皇室的决心,稳住民心。
他佯装道:“二弟,你能有此心,孤甚为高兴,可战争之事,并非儿戏,沙场凶险,你年纪尚亲,又缺乏作战经验,稍有差池,你叫孤如何向父皇交代?”
“兄长,我明白你的担忧,可保家卫国本就是男儿的职责,我是皇子,更应该表为人先,榄下这责任。”他跪地,“兄长,我不怕死,只怕不能替兄长分忧!”
苏青珞似乎面有为难,扶他起身,憾恨道,“如非我这身体,此事当我亲往,何劳兄弟代之?”
“朝中事务繁忙,兄长已是力不从心,可惜尧一介莽夫,也帮不上什么人,能替兄长挂旗,是弟之幸!”
众人瞧着这一幕手足情深的情景,多少有些动容
可是晟王虽然勇武,毕竟缺乏经验,于是苏青珞又让罗素和他一同带十万兵马前往边境支援。
自此,殷夏进入,全面备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