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堤处位于黄河中上游潼关折向东流百公里处三门峡附近,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关中三地交界处,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
此处一决堤,直接影响到东都洛阳的安危。
东都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五水绕洛城”,是乃是五河汇聚之地,五河又分无数支流,大小河道纵横交错。这黄河决堤,河水不只是冲田毁屋,还会造成地方水位上升。
本来大雨不绝,各地河水纷纷上涨,如今又受到黄河决堤的影响,水位更是上涨的厉害,不加以控制,五水齐涝,洛阳危险。
洛阳在这个时候对于李唐的存在价值如同一千五百年后的上海,上海若毁,会带来如何可怕的伤害,不言而喻。
为了应对这次洪灾,大唐派出去了所有的加急,每个时辰都会传来六七次情况。
得知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抗洪救灾总指挥的李承乾脊背不住的冒着冷汗,若依照他们原来的处理方式,只干事后工作,灾难中却无所作为,任由地方组织抗洪抢修堤坝,指不定洛阳都有被毁的危险。
不仅是李承乾,便是魏征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这灾情波及面积实在太广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若非秦风提出兵分数路多管齐下,且动用了军队,那么,作为陪都的洛阳将会成为一片汪洋。
看着跟着一起来救灾的几位大将,李承乾想了想,高声道:“水火无情,我们多停留一刻,百姓就少一分生的希望。照我们这样的行军速度,等赶到决口时,恐怕黄河水早就灌入洛阳城了,因此我认为将所有马匹聚集起来,交给左武卫。一人双骑,以换马不换人的方式疾行,其余多出来的马匹用来驮运麻袋,以左武卫为先部,抢先赶往最前线,抢修堤坝。”
“太子殿下此计可行。”心忧百姓的魏征第一个赞成着,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
秦风道:“太子殿下,臣愿率领左武卫前往。”
如果毫无作为导致水患严重,照成五水淹洛阳的情况,使得大唐损失惨重。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洛阳被淹,是整个大唐的损失。他对于目下的紧急情况也十分了解,此刻也毫不犹豫的出班请命。
“准了。”李承乾意属的人也是秦风,因为那日献计的表现出色,展现出了超凡的抗洪能力,偶尔想到什么,说上两句也能得到李承乾、魏征等人的重视。见他第一个出列,李承乾应了下来,看了秦风一眼道:“冠军大将军是鬼才、天才,是国之栋梁,一切以自身安危为重。”
“多谢殿下关心,殿下就等着本将凯旋归来的消息吧。诸位,在下告辞了。”
“万事小心。”便是魏征也难得的关心了起来。
秦风走后。
“魏大人!”
李承乾道:“最累最危险的活让冠军大将军领了,我也相信他像以往一样逢战必胜,有他前往,我十分放心。解救受困于水患里的百姓、开仓放粮、维持治安、发放药材等善后之事就由我们去做了,以上几项,同样刻不容缓,咱们也准备行动吧。”
“臣,遵命!”
**********
秦风集合了三卫将士,从三军领来战马,分发给军中擅骑之人,马不停蹄的赶往三门峡。
在古代想要出动大军救灾,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日行千里的机动性,大军千辛万苦的赶到受灾地,灾情基本上就结束了。平白耗损人力粮食,得不偿失,所以史上也不存在朝廷特别调派大军救灾的例子。
不过大唐的情况恰好特殊,大唐主要战力聚集关中,受灾地三门峡与关中只是隔了一个潼关以骑兵急行两三日可到。军队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秦风的提议就显得因时制宜,恰到好处了。
秦风只知道决堤口在三门峡,但具体在三门峡何处却是不知,出了潼关之后一路上只能沿着黄河南岸,自西往东急行,费时穿过了一百余公里的黄土峡谷,终于赶到了决口之处。
眼前的情形让秦风大感震撼:黄河本就以大气磅礴著称,尤其是中游过了黄土高原之后地带地段,更是以湍急著称。浩瀚的黄河水席卷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涌向大海。
因大雨连绵,黄河总体水位上升,奔腾咆哮的景象更加雄壮十倍。澎湃的河水顺着堤坝缺口宣泄而出,涌向内地,那威势无以言表。
秦风曾面对十万突厥大军,那漫天卷起的沙尘,十万余战马飞驰的威势都未成让他有过任何的震撼,胆怯,可面前的景象却让他由衷的觉得头皮发麻,一种恐惧的感觉由心而生。
面对这大自然的力量,便是秦风也涌出一股难以抗衡的感觉。再如何勇悍的人,面对大自然,站在大自然里面的面前都会变得那么的渺小无力。
咬了咬牙,秦风厉声高吼,“快,都发什么愣了。面对着大水,一个个都他妈吓怂了嘛!快,都给我去三里外给我挖泥土,装沙袋去。”面对面前施虐的洪水,秦风自己都险些怂了,更别说是他人。
也不过于苛求,高声鼓舞着士气,让将士们行动起来。
得了号令,一个个兵卒重新上马,调头采集泥沙去了。
左武卫中郎将牛进达策马上来,顶着风雷雨高声道:“大将军,这附近就有山,何必舍近求远。”
秦风也大声回答道:“洪水这种天灾,以人力对抗的可能不大,充其量也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真正跟预防跟天灾对抗的只有自然,也就是这山这草这木。这里水流湍急本来就是水灾的多发地段,再挖山取泥沙,少了自然的庇护,不易于自取灭亡,很可能引发来年更大的洪水。这种缺德的事情,可不能干,听我的便是。”
对于后世形容天灾的时候往往都会加上一句人祸,苍天无情,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地震等气象灾害,但是影响这种灾害发生的却是人,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虽说人类需要发展,破坏植被破坏自然,这是莫可奈何之事,但明知原因如何,为了眼前的利益便利而挖山取沙,破坏黄河沿岸的生态,给后世造成更大危害的这种事情秦风干不出来。
牛进达似懂非懂,不过也不去计较。他对秦风最佩服的除了武艺之外,还有那突如其来,异想天开,没有任何依据道理的结论。最后事实都证明那些看似荒谬的结论都是无比正确的,不存在任何的错误,跟着领命去了。
秦风瞧着这被冲垮的近乎二十米长的溃堤,还有那从黄河出涌入的堤坝的激流,徒生一股无力之感,开始的自信心几乎完全垮塌了。
恍然发现,他太小看这天灾了,大自然的力量不是简单就能应对的。治水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门外汉面对如此凶猛的洪灾,纵然大军在手,短时间如何想的出有效合理的方案出来?
“难道要用死法子,依靠人力,强行将这堤坝缺口堵上?”秦风低头沉吟,突地一拍脑袋,暗骂自己愚蠢:“自己不懂就找懂的人嘛……”在他的印象中历朝历代都会安排官员治水:其中出名的莫过于大禹、公孙豹、李冰这类人。
他不记得唐朝有哪些治水名人,但身在其位,不管能力如何就算只有半调子,也要比他这半点调子都没有的强一些。
把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本来就是上位者干的事情。
想到这点,心中也豁然开朗。
俗话都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人有专攻,莫名其妙的让一个外行去干内行的事情,能干得好就出鬼了。
换做李靖来,也未必行啊!在军事上李靖是行业标杆,治水都没接触过,未必就比他秦风强。
这也是李承乾使用秦风的关键,可他万万想不到能说的头头是道,出了很多高明注意的秦风,压根不是因为他懂,而是记着一些后世抗洪的细节,所以能够出点主意提几个建议。
这一阵阵到了水灾现场,就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了。
秦风与赵括一样并不笨,若给他一些小灾小闹弄点经验,在遇到这种严峻的形势,还能应对一下。可让毫无经验的他直接面对这特大水患,不易于让第一次上战场的赵括跟白起这类史上少有的名将对决一样。
秦风平素还是比较爱面子的,不过面对这种情形,厚着脸皮装懂是小,万一出了岔子,害了百姓,那就是大过了。
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派人寻找堰官。
可是,离此最近的弘农往来也需要一夜的路程,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水汹涌而入吧。
“等不及了。”秦风一咬牙,大声下令道:“来人,在这一侧给我打桩子。一来防止决口扩张,二来,为接下来的架设浮桥做准备。”
“喏!”秦风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信,他这一声令下,将士们立刻贯彻了下来,不到一刻的时间,十几个大桩子像梅花桩一样牢牢的钉在了这一侧的河堤上。
此处一决堤,直接影响到东都洛阳的安危。
东都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五水绕洛城”,是乃是五河汇聚之地,五河又分无数支流,大小河道纵横交错。这黄河决堤,河水不只是冲田毁屋,还会造成地方水位上升。
本来大雨不绝,各地河水纷纷上涨,如今又受到黄河决堤的影响,水位更是上涨的厉害,不加以控制,五水齐涝,洛阳危险。
洛阳在这个时候对于李唐的存在价值如同一千五百年后的上海,上海若毁,会带来如何可怕的伤害,不言而喻。
为了应对这次洪灾,大唐派出去了所有的加急,每个时辰都会传来六七次情况。
得知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抗洪救灾总指挥的李承乾脊背不住的冒着冷汗,若依照他们原来的处理方式,只干事后工作,灾难中却无所作为,任由地方组织抗洪抢修堤坝,指不定洛阳都有被毁的危险。
不仅是李承乾,便是魏征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这灾情波及面积实在太广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若非秦风提出兵分数路多管齐下,且动用了军队,那么,作为陪都的洛阳将会成为一片汪洋。
看着跟着一起来救灾的几位大将,李承乾想了想,高声道:“水火无情,我们多停留一刻,百姓就少一分生的希望。照我们这样的行军速度,等赶到决口时,恐怕黄河水早就灌入洛阳城了,因此我认为将所有马匹聚集起来,交给左武卫。一人双骑,以换马不换人的方式疾行,其余多出来的马匹用来驮运麻袋,以左武卫为先部,抢先赶往最前线,抢修堤坝。”
“太子殿下此计可行。”心忧百姓的魏征第一个赞成着,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
秦风道:“太子殿下,臣愿率领左武卫前往。”
如果毫无作为导致水患严重,照成五水淹洛阳的情况,使得大唐损失惨重。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洛阳被淹,是整个大唐的损失。他对于目下的紧急情况也十分了解,此刻也毫不犹豫的出班请命。
“准了。”李承乾意属的人也是秦风,因为那日献计的表现出色,展现出了超凡的抗洪能力,偶尔想到什么,说上两句也能得到李承乾、魏征等人的重视。见他第一个出列,李承乾应了下来,看了秦风一眼道:“冠军大将军是鬼才、天才,是国之栋梁,一切以自身安危为重。”
“多谢殿下关心,殿下就等着本将凯旋归来的消息吧。诸位,在下告辞了。”
“万事小心。”便是魏征也难得的关心了起来。
秦风走后。
“魏大人!”
李承乾道:“最累最危险的活让冠军大将军领了,我也相信他像以往一样逢战必胜,有他前往,我十分放心。解救受困于水患里的百姓、开仓放粮、维持治安、发放药材等善后之事就由我们去做了,以上几项,同样刻不容缓,咱们也准备行动吧。”
“臣,遵命!”
**********
秦风集合了三卫将士,从三军领来战马,分发给军中擅骑之人,马不停蹄的赶往三门峡。
在古代想要出动大军救灾,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日行千里的机动性,大军千辛万苦的赶到受灾地,灾情基本上就结束了。平白耗损人力粮食,得不偿失,所以史上也不存在朝廷特别调派大军救灾的例子。
不过大唐的情况恰好特殊,大唐主要战力聚集关中,受灾地三门峡与关中只是隔了一个潼关以骑兵急行两三日可到。军队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秦风的提议就显得因时制宜,恰到好处了。
秦风只知道决堤口在三门峡,但具体在三门峡何处却是不知,出了潼关之后一路上只能沿着黄河南岸,自西往东急行,费时穿过了一百余公里的黄土峡谷,终于赶到了决口之处。
眼前的情形让秦风大感震撼:黄河本就以大气磅礴著称,尤其是中游过了黄土高原之后地带地段,更是以湍急著称。浩瀚的黄河水席卷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涌向大海。
因大雨连绵,黄河总体水位上升,奔腾咆哮的景象更加雄壮十倍。澎湃的河水顺着堤坝缺口宣泄而出,涌向内地,那威势无以言表。
秦风曾面对十万突厥大军,那漫天卷起的沙尘,十万余战马飞驰的威势都未成让他有过任何的震撼,胆怯,可面前的景象却让他由衷的觉得头皮发麻,一种恐惧的感觉由心而生。
面对这大自然的力量,便是秦风也涌出一股难以抗衡的感觉。再如何勇悍的人,面对大自然,站在大自然里面的面前都会变得那么的渺小无力。
咬了咬牙,秦风厉声高吼,“快,都发什么愣了。面对着大水,一个个都他妈吓怂了嘛!快,都给我去三里外给我挖泥土,装沙袋去。”面对面前施虐的洪水,秦风自己都险些怂了,更别说是他人。
也不过于苛求,高声鼓舞着士气,让将士们行动起来。
得了号令,一个个兵卒重新上马,调头采集泥沙去了。
左武卫中郎将牛进达策马上来,顶着风雷雨高声道:“大将军,这附近就有山,何必舍近求远。”
秦风也大声回答道:“洪水这种天灾,以人力对抗的可能不大,充其量也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真正跟预防跟天灾对抗的只有自然,也就是这山这草这木。这里水流湍急本来就是水灾的多发地段,再挖山取泥沙,少了自然的庇护,不易于自取灭亡,很可能引发来年更大的洪水。这种缺德的事情,可不能干,听我的便是。”
对于后世形容天灾的时候往往都会加上一句人祸,苍天无情,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地震等气象灾害,但是影响这种灾害发生的却是人,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虽说人类需要发展,破坏植被破坏自然,这是莫可奈何之事,但明知原因如何,为了眼前的利益便利而挖山取沙,破坏黄河沿岸的生态,给后世造成更大危害的这种事情秦风干不出来。
牛进达似懂非懂,不过也不去计较。他对秦风最佩服的除了武艺之外,还有那突如其来,异想天开,没有任何依据道理的结论。最后事实都证明那些看似荒谬的结论都是无比正确的,不存在任何的错误,跟着领命去了。
秦风瞧着这被冲垮的近乎二十米长的溃堤,还有那从黄河出涌入的堤坝的激流,徒生一股无力之感,开始的自信心几乎完全垮塌了。
恍然发现,他太小看这天灾了,大自然的力量不是简单就能应对的。治水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门外汉面对如此凶猛的洪灾,纵然大军在手,短时间如何想的出有效合理的方案出来?
“难道要用死法子,依靠人力,强行将这堤坝缺口堵上?”秦风低头沉吟,突地一拍脑袋,暗骂自己愚蠢:“自己不懂就找懂的人嘛……”在他的印象中历朝历代都会安排官员治水:其中出名的莫过于大禹、公孙豹、李冰这类人。
他不记得唐朝有哪些治水名人,但身在其位,不管能力如何就算只有半调子,也要比他这半点调子都没有的强一些。
把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本来就是上位者干的事情。
想到这点,心中也豁然开朗。
俗话都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人有专攻,莫名其妙的让一个外行去干内行的事情,能干得好就出鬼了。
换做李靖来,也未必行啊!在军事上李靖是行业标杆,治水都没接触过,未必就比他秦风强。
这也是李承乾使用秦风的关键,可他万万想不到能说的头头是道,出了很多高明注意的秦风,压根不是因为他懂,而是记着一些后世抗洪的细节,所以能够出点主意提几个建议。
这一阵阵到了水灾现场,就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了。
秦风与赵括一样并不笨,若给他一些小灾小闹弄点经验,在遇到这种严峻的形势,还能应对一下。可让毫无经验的他直接面对这特大水患,不易于让第一次上战场的赵括跟白起这类史上少有的名将对决一样。
秦风平素还是比较爱面子的,不过面对这种情形,厚着脸皮装懂是小,万一出了岔子,害了百姓,那就是大过了。
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派人寻找堰官。
可是,离此最近的弘农往来也需要一夜的路程,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水汹涌而入吧。
“等不及了。”秦风一咬牙,大声下令道:“来人,在这一侧给我打桩子。一来防止决口扩张,二来,为接下来的架设浮桥做准备。”
“喏!”秦风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信,他这一声令下,将士们立刻贯彻了下来,不到一刻的时间,十几个大桩子像梅花桩一样牢牢的钉在了这一侧的河堤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壮哉大唐少年郎,壮哉大唐少年郎最新章节,壮哉大唐少年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壮哉大唐少年郎,壮哉大唐少年郎最新章节,壮哉大唐少年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