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允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莫名的笑容,说道:“土地兼并啊。”

  “再探,再报。”

  “是。”刘洪躬身应是,转身下去了。

  赵明允抬头看向了张家村的方向,眺望了许久。

  历朝历代,土地兼并都是正常的。

  只要有家庭在,有血脉在。人都是自私的。会把眼前能看到的东西都吃下去,传给儿孙。

  虽然都是一个宗族的,但强者肯定会吞并弱者。

  就像他们家的这么多良田,也是几代人慢慢积累下来的。

  不需要巧取豪夺,有人卖田,他们家就买。公平买卖,价格公道。

  家业就变大了。

  赵明允想要破冰。

  他的格局可要高太多了。

  如果大齐国不出个中兴之主,那么现在就是个王朝末年,乱世马上要来了。

  乱世无论做什么,都得有势力。

  机会是给有准备,有实力的人的。

  他的棠溪、沈门二村已经固若金汤了。继续深耕的二村,培植赵氏族人的同时。

  何不向外扩张?

  核心是家庭。

  再扩大是宗族。

  再扩大就是同县同乡。

  张家村与棠溪、沈门二村,是隔壁邻居。关系搞的这么糟糕,其实非常可惜。

  也怪农民们没有格局,为了争夺水源,杀伤人命,仇恨越积越多。

  张氏、赵氏是世仇。

  冰层很厚。

  想要破冰,需要勇气。也需要抛弃仇恨。

  赵明允是个穿越者,根本没有对张家村的仇恨,他可以首先给张家村递出橄榄枝。

  我们和好吧,化干戈为玉帛。

  三座村庄,三根筷子联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了,能更加抗风波了。

  破冰。

  至于兼并土地,赵明允没有兴趣。

  .............

  赵明允没有兴趣的事情,有兴趣的大有人在。

  水稻完了。

  虽然能抢种一些经济作物,但也是杯水车薪的。有的穷人,一定会卖田、卖儿女。

  不卖扛不下去。

  有个潜规则,卖田必须卖给本村的。尤其是张家村的族人,只能卖给张姓。

  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卖儿卖女,就要往外卖,不能卖在村里边。

  儿女到底是骨肉,除非天性凉薄。一般情况下,还是先卖田的多。

  张家村。

  张宣家。

  张宣是大名,小名叫狗儿。张宣有兄弟两人,他是老三。

  今年二十二岁。

  因为家中人丁多,父母死的时候,田亩平分了。家业这么一分割。

  这中农就变成了小农。

  他两个哥哥还凑合。他家有点不同,媳妇体弱多病,经常吃药,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

  岳父家也帮不上忙。

  穷。

  原本要是风调雨顺,日子也还凑合。但今年的干旱,着实是把人打懵了。

  现在媳妇生病,家中钱粮已经不多,除了卖田,好像也没有办法了。

  药味浓重的卧房内。

  张宣的媳妇躺在床上,满脸病容,时不时咳嗽一声。

  张宣坐在板凳上,抽着焊烟。

  夫妻二人都是愁容。

  张宣叹了一口气,灭了焊烟,说道:“还是卖田吧。我舍不得把女儿卖了。”

  无论是什么人家,都是先卖女儿的。

  一.儿子是男丁。

  是劳力。

  二.女儿值钱,尤其是五官端正的女儿更值钱。

  张宣的闺女就长的不错,但他舍不得卖了。

  张宣的媳妇没有说话,但是眼睛红了,不住的流眼泪。许久后,她哽咽道:“当家的,都是我拖累了你。”

  “说什么呢。我们是夫妻。”

  张宣虽目不识丁,却有担当,瞪了一眼媳妇,然后又安慰了媳妇几句,他便让长子来照顾媳妇,自己拿着烟杆子出门去找人了。

  张家的田,必须卖给姓张的。

  这是规矩。

  而张家村现在能买的起田的人,也没有几户。张安民家是其中之一。

  但现在张安民在县城中“养病”。

  张宣找的是张敏学家。

  是个秀才,四十二岁,是族中的强者。

  张宣来到张敏学家之后,却发现有好些人聚在张敏学家的门口。

  张敏学家的管家,正在赔笑脸。

  “怎么回事。”张宣走上前去,问了问同宗的兄弟张财道。

  “你也是来卖田的吧?”张财看了看张宣,都是同宗同族,知根知底,一语道破。

  “嗯。不卖田,恐怕连冬天都熬不过去。”张宣点了点头。

  “一亩水田,五两银子。你卖吗?”张财问道。

  “怎么才五两银子?去年还十两的。”张宣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田能安身立命,而且是能传家的本钱。

  十两银子卖了,张宣都是心痛如刀。更何况是五两银子?

  张宣的气息一下子急促了起来,脸色涨红,双拳紧握,瞪了一眼张敏学家的管家,然后低声问道:“都是同宗,他怎么敢这么压价?”

  张财叹了一口气,说道:“倒不是他刻意压价。而是现在田价就值五两银子。”

  “买卖,买卖。有卖才有买。今年干旱严重,卖田的人太多了。”

  “再说。现在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要是流民暴起,山贼横行。田就没用了。银子与粮食才有用。”

  说到这里,张财长叹了一声,抱着脑袋坐下,满脸痛苦,不再说话。

  这就是资本雄厚啊。

  地主家可以抗过山一样高的海啸。

  小农民一个小浪打过来,就完蛋了。

  卖?还是不卖?

  张宣也呆住了,跟着张财一起坐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额头上的皱纹暴增。

  看着仿佛三十岁了。

  张敏学家。

  张敏学派遣管家出来赔笑脸,给村民们道歉。

  不是我压价啊。

  这是行价。

  我没有对不起乡亲,对不起族人。

  但在家中,张敏学很得意。

  书房内。秀才相公张敏学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喝着茶。

  长子张承宗站在他的面前,毕恭毕敬。

  张敏学说道:“儿子啊。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虽然干旱也使我们损失很多。”

  “但我们扛得住,外边那些人扛不住。”

  “我们五两银子吃了他们的田,明年只要丰收太平。田价就能回到十两银子。”

  “卖,我们赚一倍。”

  “不卖。就留着自己种,年年有出产。”

  “无论干旱不干旱,我们都不吃亏。”

  “是。”张承宗看着父亲,脸上露出笑容,弯腰行礼道。

  就在这时。

  一个家奴从外闯了进来,神色惊恐,气喘吁吁道:“老爷,少爷。赵明允来了。”

  张敏学的眉头一挑,脸上露出惊疑不定之色。

  两家可是世仇。

  他来干什么?莫非打过来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坐拥江南,本少爷做个暴君又如何,坐拥江南,本少爷做个暴君又如何最新章节,坐拥江南,本少爷做个暴君又如何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