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老大人这次真是豁出去了,他在连夜草拟的恢复科考方案中,提议在院试、乡试、会试乃至殿试阶段,都要考查数理知识,差点没把新民帝周进下了一大跳。

  “这个王首辅,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怕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

  扪心自问,就算是新民帝周进自己,他纵使有改革科考之意,但也没有胆魄采用这么激烈的措施,一下子把数理知识推到和八股制艺并驾齐驱的高度。

  这要是传出去了,那些一辈子皓首穷经、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还不气得要跳脚?

  纵使周进也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读书人的反对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天下初定,还是尽量应当稳妥一些才行啊。

  “传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周进下令道。

  但宫里的女官贾探春,却在这个关键时候,向周进撒起娇来了。

  “哎哟,这几天我到处奔走,连歇一会儿的功夫都没有,你好歹让我歇一歇。”贾探春娇笑道。

  宫里不设太监,像这些向外传令之类的事情,便由女官们充当。在这些女官们当中,贾探春表现得最为积极,但不知为何,今天她竟然一反常态,开始学会推搪了。

  这还了得?

  周进抱住贾探春的柔美身子,本想将她就地正法,欺负她一回,但奈何体力不济,很快输得一败涂地。

  贾探春虽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但终归捞到了一些甜头,宫里头貌美妇人众多,摊到各人侍寝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她能获得一次意外偷腥的机会,已经算是撞上大运了。

  像海兰珠、王熙凤那些人,因为年纪大了,早就没有了侍寝机会了。

  “要是能再怀上一个孩子就好了。”贾探春一边整理衣裳,一边想着心事。

  周进对她的宠爱,像是给贾探春打了一记强心针一般,她很快精神抖数,眉开眼笑地外出传令了。

  次日上午,王允老大人身着一袭黑色朝服,迈着沉稳的步伐,神色凝重地踏入宫门。他身形虽略显佝偻,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威严与从容。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那是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所练就的沉稳。

  沿着熟悉的路径前行,王允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宫墙,墙上的砖石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斑驳陈旧,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他心中感慨万千,这宫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无数的回忆,见证了他从意气风发的议政院院长,到转岗为内阁首辅后的艰辛历程。

  “王大人,陛下已在御书房等候多时了。”一个女官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打断了王允的思绪。他微微点头,加快了脚步。

  来到御书房前,王允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然后上前叩门。“陛下,老臣王允求见。”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几分恭敬。

  “王首辅,快请进!”屋内传来周进亲切的声音。

  王允推开门,步入御书房内。只见周进早已从龙椅上起身,快步迎了过来。“王首辅,今日劳你前来,实在是有要事相商。”周进满脸笑意,眼神中充满了敬重。

  王允连忙跪地行礼:“陛下折煞老臣了,为陛下分忧,是老臣分内之事。”

  周进急忙伸手扶起王允,说道:“王首辅,你乃百官之首,为我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你年事已高,还不辞辛劳地为朕出谋划策,朕感激不尽。以后在朕面前,不必行此大礼。”

  说罢,周进亲自为王允搬来一把椅子,示意他坐下。王允受宠若惊,推辞再三,才在椅子上坐下。

  周进回到龙椅旁,坐定后,目光殷切地看着王允,说道:“王首辅,那份恢复科考的草案,我已经看过了。你在科举考试所有阶段,都加入数理知识的考查,就不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痛骂你一顿吗?”

  王允心中暗自苦笑,他已然年迈,这内阁首辅的位置确实也坐不了多久了。等到张安世从蜀地归来,这首辅之位恐怕就得拱手相让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现在读书人骂得越凶,皇上心中对自己的歉疚便会越深。这份亏欠,若能荫庇到儿子王成学身上,那儿子未来几十年的官场之路,便能顺遂无忧了。

  于是,王允挺直了脊梁,神色坚定,朗声道:“陛下,臣深知此举或有争议,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时代不同往昔,数理知识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科举乃选拔人才之途,若不与时俱进,国家如何强盛?臣愿为革新之举承担一切后果。”

  周进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微微点头,道:“王首辅忠心可鉴。既如此,朕同意将你的恢复科考草案,交由内阁成员集体审议。若内阁会议通过,再递交议政院表决也不迟。”

  消息传出,内阁之中顿时炸开了锅。当那份恢复科考的草案摆在内阁大臣们的案前时,争议声便此起彼伏。

  赞同者认为,时代在变,国家需要新型人才,数理知识的加入是顺应潮流;而反对者则大多是守旧派,他们觉得科举传承多年,怎能轻易更改,这数理知识掺杂其中,简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守旧派的几位大臣,私下里频繁聚会,商议着如何阻止这份草案通过。他们深知,直接在内阁会议上反对,未必能成功,毕竟皇上似乎对这草案也有几分支持。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计策,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国子监祭酒张应华站了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诸位大人,朝廷重大事项,关乎天下万民。科举之事,更是与无数读书人息息相关。如此重要的草案,不应仅由我们十几位内阁大臣决定,理应向民众公布,征询广大读书人的意见。”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王允即便身为内阁首辅,此时也难以反驳。他心中明白,这是守旧派的一招棋,但众意难违,他也只能无奈同意。

  很快,这份草案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各大报刊如获至宝,连篇累牍地对此进行报道。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报刊上收集刊发了大量读书人的反对声音,那些言辞激烈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仿佛要将这份草案彻底淹没。

  江南士林,向来是文风昌盛之地,在读书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江南士林的精神领袖钱敬文,更是在此时站了出来,公然表态。

  他在一场文人聚会上,痛心疾首地说道:“诸位同仁,若这份草案获得通过,江南文脉将就此断绝!科举,乃我华夏数千年之传统,是选拔贤才、传承文化的根本。数理知识,不过是奇技淫巧,怎能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一旦将其纳入科举,日后学子们皆沉迷于那些算学、几何之术,谁还会潜心钻研经典,传承我华夏文化之精髓?江南数百年的文风鼎盛,也将毁于一旦啊!”

  钱敬文的这番言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读书人中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各地的书院纷纷响应,学生们罢课抗议,要求取消草案中的数理知识考查。一些地方乡绅也加入其中,他们联名上书,送到金陵,表达对草案的不满。

  王允老大人看着如雪片般飞来的抗议信件,内心尚能把持得住。但他也深知,此次改革阻力巨大,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改革会失败,自己和儿子的未来也将陷入困境。

  就在这时,他的儿子王成学来到了书房。王成学看着父亲满脸的愁容,心中不忍,轻声说道:“父亲,如今反对声如此之大,要不我们……”

  王允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坚定地说:“成学,为父既然做了,就不会轻易退缩。这改革虽艰难,但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坚持。那些反对的声音,不过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看不到国家长远的发展。为父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他心中则如是想,现在他受到的压力和抨击越多,对儿子王成学的将来发展便越有好处,他打算明天在内阁会议上当众放出狠话:谁若不服,就带人对我围而攻之,看我怕不怕?

  王成学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容,心中满是敬佩。他点了点头,道:“父亲,孩儿明白了。孩儿愿与父亲一同面对,哪怕丢官去职也在所不惜。”

  王允对此很是满意,能经历这番风雨,以后王成学在仕途上,便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顺遂了。

  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这首辅的位置怕是不保了,但儿子王成学,却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过了两天,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的官邸前,已如风暴中心一般,被一些群情绪激动的读书人围得水泄不通。

  为首的正是钱敬文、钱若宰、韩厉以及张应华等人,他们的脸上带着愤懑与不满,口中高呼着让王允给出一个说法。

  “王允!你这数典忘祖之辈,竟敢妄图更改科举,简直是斯文扫地!”钱敬文站在人群前列,声音激昂,眼中满是怒火。他在江南士林威望极高,此番振臂一呼,引得周围的读书人们纷纷附和,各种指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就是!科举乃我朝选拔人才的根本,你却要加入那些旁门左道的数理知识,这不是毁了我们读书人的前程吗?”韩厉也大声叫嚷着,挥舞着手中的折扇,仿佛要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怒。

  面对如此阵仗,官邸大门缓缓打开,王允身着朝服,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他的眼神沉稳,丝毫没有被眼前的阵仗吓到。

  “诸位!”王允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瞬间压下了周围的嘈杂声,“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如今时代不同往昔,数理知识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怎能说是旁门左道?”

  “哼,强词夺理!”钱若宰冷哼一声,“圣人之道才是治国之本,数理不过是些奇技淫巧,你这是要让天下读书人都背离正道!”

  王允并不动怒,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若官员只懂圣人之言,却连最基本的账目都算不清楚,如何处理繁杂的政务?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又谈何发展?”他条理清晰,字字句句直击要害,一时间竟让众人一时语塞。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只见外务部大臣兼理藩院院长傅检匆匆赶来,他神色凝重,一下马便快步走到众人中间。“诸位,都消消气!”傅检高声说道,“此事尚有商榷的余地。”

  他先转向钱敬文等人,和声说道:“钱先生,数理知识其实也并非毫无用处,在处理公务时,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若官员连算账都不会,那确实有些不切实际。”

  接着,他又看向王允,“首辅大人,您的草案固然是为了国家着想,但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难免引起大家的担忧。我看不如这样,院试可以考一些数理知识,乡试及以上考试,就先不必考了,您看如何?”

  “若是这样也行。王允老大人乃北方士林之首,也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国子监祭酒张应华连忙附和道。他表面上是钱敬文等人的同伴,实则是周进安插在其中的眼线,自然是要顺着傅检的话,推动事情朝着有利于改革的方向发展。

  钱敬文、钱若宰、韩厉等人听了,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犹豫了半晌,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觉得此事似乎有了一丝转机,最终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

  然而,王允却紧接着说道:“若修订后的恢复科考方案,不包括数理知识,我就绝不辞职。”他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反过来说,只要我认可的恢复科考方案获得通过,即便让我辞去内阁首辅之位也在所不惜。”

  钱若宰和韩厉听闻此言,心中暗暗叫苦。他们在议政院做了好几年议政大臣,一直盼着王允退下去,自己能有上位的机会。如今王允如此坚持,他们明白若不做出妥协,恐怕这个机会又要遥遥无期了。

  最终,在各方的权衡之下,议政院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恢复科考方案。

  方案规定,在院试中必定考查数理知识,乡试、会试、殿试则分为文理两科,文科不用考数理知识,但理科须得考查。

  这场因科举改革引发的风波,在历经波折之后,终于暂时落下了帷幕,而以数理知识为重心的新式教育,也将从此全面铺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于红楼末年,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重生于红楼末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