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二百四十章 最擅长的事

小说:大汉有活爹 作者:长夜天高 更新时间:2025-01-30 00:33:3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萧广:“实际上,铜价值绝对不会是以前的一半,你们别忘了研究院传递出来的消息,不久之后大汉要开始使用电力,而电线只能是铜线。”

  “未来,铜的价格会暴涨,比现在高的多得多。”

  “这才是大司农让货币不要和金属挂钩的原因,就是为了解放铜。”

  “我们此时如果开始屯铜,几年后,依旧可以以现在四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一亏一赚,实际上翻了一倍。”

  但此时,大家都沉默着。

  大汉发展最快的时间里,把所有资产兑换成五年固定升值一倍的铜,赚吗?

  如果是普通人百分之一万可以做啊。

  但是自己手握大资本,什么不能赚钱?随便去研究院买几个专利,请几个研究院吃吃饭拉拢感情拉拢他们一起合作,多开几家公司,不知道能多赚多少钱。

  但,如果眼瞎放弃了,那未来大汉经济不再高速发展的时候,朝廷随时可以用纸币收割自己。

  这太难受了。

  堵也不是,放也不是。

  曹襄看出了他们的纠结:“获得什么,就一定要付出什么,我们不可能把好处都占了,就算是陛下自己,也放弃了很多。”

  “大司农,放弃的更多。”

  “你们说说看。”

  有人询问:“平阳侯,你知道为什么霍海要在这个时候推出纸币吗?”

  曹襄深吸一口气:“因为……同关煤矿附近,所有地表煤矿浅层煤矿,八年过去后,全部挖完了。”

  “如今,通关煤矿必须把技术和力量全部拆分,下放到各个地方去。”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地方上发展将会非常恐怖,所以需要钱。”

  大家顿时明白了什么。

  不是霍海选了这个时候,而是其实霍海没做好准备,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煤比挖完了,必须要推出纸币了,否则市场要崩溃!

  “倘若市场崩了……”萧广:“似乎我们的钱也就成了废铁了,所以大司农根本不怕我们搞事情,因为我们不会自杀的。”

  曹襄叹了一口气:“我老婆也是这么说的。”

  曹襄懂什么经济啊,但是现在曹襄也结婚了,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强强联合之下,曹家发展势头更猛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居然又被闷了一头,想使劲儿没地方用力。

  “大司农每次都这样吗!?”

  “等一等,如果同关煤矿要把煤矿的开采权扩散下去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地方上复刻当初霍氏的成功啊?”

  “这才是新战场!”

  很快,这群人就打定了主意。

  当初霍海如何在商业上崛起,带领长安崛起,那是有迹可循的。

  只要学习霍海,在其他地方以同样的部署,难道成功不了?

  再说了,没人有想法复刻长安那种巨大的成功,他们只想要有一丁点长安那种势头,就够他们赚麻了。

  这群人中,就算有些人不服气,但也很快认可了这一点。

  这就是商人最大的问题,短视。

  他们还谈不上资本,还没有那种布局三代的魄力,而刘彻这种人就有布局百代的魄力,甚至这还是因为秦始皇布局万代的活儿干的太完蛋了,才给刘彻整的只要了百代。

  如果是在明末,那群官僚,资本,明面上的官员暗地里的走私商贩掌握全球海运,拨动白银这根琴弦的那些江南官僚,恐怕绝不会妥协,而是一定会抗争到底。

  但是没用,江南官僚虽然厉害,但是他们北方的同行把他们给卖了。

  什么东西都可以卖,才是资本的特征,缺的只是价格。

  对资本来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卖,包括阶级立场。

  ……

  此时,霍海刚刚从皇宫出来。

  坐在车上,还没准备走。

  霍海只有在车里这片刻,才完全和皇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才多坐了一会儿。

  蒋不疑询问:“大人,为什么这个纸币的消息透露出来后,居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抵抗呢?”

  在蒋不疑看来,以他的阅历看来,这个消息应该遭到全民抵制才对。

  整个大汉,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奴隶,所有人都应该会反对纸币才对。

  但事实上是,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奴隶,几乎没人反对。

  除了想要靠这个事情出名的人之外,几乎没什么人在这件事儿上发言。

  这不奇了怪了吗。

  霍海:“不疑,你要记住,辩论不是靠事实。”

  蒋不疑:“我知道,是靠雄辩,只要声音大,就能压过事实带给人的感官。”

  霍海摆了摆头:“那是我忽悠别人的,如果这就是真相,这么多年来,怎么没有人能赢过我?难道我每次做事都大声嚷嚷了?”

  为什么这一次纸币的消息要提前透露出来?是因为刘彻有顾虑。

  现在大汉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条路上,几乎肉眼可见的拥有了一统全球的实力。

  现在刘彻只有两个打算,在大汉境内,修建四条铁路,一条往东通千乘。

  一条往南通成都。

  一条往北串联起在漠南和北方雪原中发现的那些能源。

  一条往西,直通葱岭山口。

  只要四条铁路修好,大汉在现在这个局势下,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反叛了。

  而这一切不是空谈。

  项绪上任安洛铁路总经理后,一直在累积各种经验,无论是工程经验,还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经验,还是搭建隧道门桥的经验,还是管理调度铁路火车的经验。

  各方面的经验都已经积累了进五年了。

  如今往北的铁路已经都探明线路了,马上就要开始修建。

  而沉井法这种上千年前就有的技术,在工业时代,当然又复现了出来。

  围堰法也没什么难度。

  长安城很多老宅子人家里本身是没有地窖的,但是现在富裕了,要挖地窖来存以前只有贵族能用的冰块。

  所以,围箱法发展很迅猛。

  围箱法发展久了,那围堰法设备,就给整成标准化了。

  那么多建筑工人里,很多新技术被搞了出来,成为了大工程技术。

  目前,只要舍得人力,就能在黄河上架桥!

  当然了,目前举国之力最多能腾出人手架两条这么大的桥,所以,至今为止还不能动洛阳往北的桥,只能先在九原怀朔之间修个桥。

  别看这儿黄河不宽,但是桥计划的是八百多米长!

  这条桥,要把北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抽调过去。

  如果是五年前,大汉根本没资格修这条桥,没资格去规划往北的铁路。

  但是如今可以了。

  在安洛铁路后,大汉已经休整了四年没有任何大工程了。

  在安洛铁路之前,实际上基建类工人多达四百万,但安洛铁路时期,也减少到了五十万。

  不为别的,就是休养民力。

  这和起来,就是修养了五年。

  如果换成是别人,绝没有可能在这种大发展的时刻,抗住诱惑修养民力。

  也不可能顶得住各方威逼利诱。

  但是霍海可以,刘彻也可以。

  而实质上当时霍海在南国,也是避开了很多麻烦。

  刘彻关于大工程问题,回答就一句‘霍海不在,这么大的工程恐怕不好做。’

  大家都知道霍海在这些大事件里面出了大力气,但是究竟出了多少力气,大家还是搞不清楚。

  这个理由,也挡住了所有人。

  而霍海回来后,上任大司农,提出了警察计划,这一年半又没有什么工程。

  如今,是时候了。

  这个时候要修建往北的路,需要的是稳定的环境,不能有人带节奏,否则数十万彪悍的黄河中游的人聚集在一起,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就是刘彻的顾虑。

  但这不是霍海的顾虑。

  就如同蒋不疑的疑惑一样,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没有人跳出来对着干。

  他们都不明白。

  其实,纸币的事情,适合突然有一天直接宣布,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以警察体系的强大压迫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让一切尘埃落定。

  这是最佳方案。

  为什么霍海故意放出了消息?无非就是实验,实验给所有人看,不会有人反对的。

  霍海成功了。

  成功归成功,别人不知道为什么,蒋不疑想知道。

  而答案也简单,霍海:“争论,最大的要点,不是事实,也不是雄辩。”

  “而是,在争论之初,就把绝大部分人划到自己这边来。”

  蒋不疑:“啊?”

  只要学会这一招,在网上起个账号,轻而易举。

  蒋不疑不明白。

  霍海:“倘若,我们今天出门,在街上,按照交规走,却撞到了一个拉货的人力车夫。”

  蒋不疑:“我们按照交规走,不可能撞到人,撞到了,说明他不按照交规走,那是他的错啊。交警就算不看您是顶头上司,也会判他的责任吧。”

  霍海:“可如果有人写文章,说《大官架豪车闹市超快速度,撞飞苦命车夫,穷人的命是不是命》呢?”

  蒋不疑一脸‘这也行?’的表情:“!”

  霍海:“你明白了吧,世上还是穷人多。”

  “按道理来说,世上绝大部分人都是遵守规则的,不遵守规则的才是少部分。所以有人看到这样的事情,是会帮遵守规则的一方说话的。”

  “但是倘若有人用贫富的方式来划分舆论阵营,你就算再有道理,你也辩不过。”

  霍海:“几乎你能想到的每一件事情,只要有争论的空间,一定都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方法,把绝大部分人划到任何论点的一边,谁划成功了,谁从争论一开始就成功了,后续的过程,只不过是电流串联成功那眨眼间的过程而已。”

  蒋不疑:“我想下!”

  “如果是这样,我要禁止任何人离开自己的居住地,不允许出去找工作。”

  这在逻辑上是绝对做不到的。

  因为,一旦去找工作,那就是一个月几千大钱的收入。

  绝大部分人怎么会站在自己这一遍?

  霍海喝了一口茶,淡然:“找几个人发几篇兼并土地的文章,然后写文章剖析地主如何骗取土地的手段,然后等发酵。”

  “最后,宣布任何人禁止离开自己的居住地,避免有地主逼人流落成氓流,来获取土地。”

  蒋不疑认真了起来。

  还真行是吗?

  这一听就很有说服力,仿佛以前朝廷很多公文都和这个差不多,以前没觉得奇怪,现在一想,有些东西,其实不是为了本身描述的那点事儿啊!

  霍海:“只要在争论之初,就能把绝大部分人都划到自己这一边来,那任何的争论,都没有输掉的可能。”

  蒋不疑终于明白这事儿是怎么回事了。

  从一开始,纸币的争论,就不是纸币改革到底会不会伤害现在手握铜钱的人的权益的问题。

  而是,谁能说服百姓相信自己的问题。

  一开始,传出来的消息就是,纸币可能会损害那些大商人大贵族的利益。

  从一开始,就让百姓明白了一个消息,我等屁民,朝廷没工夫来骗咱们的钱。

  根本不需要争论,这就是默认条件。

  这个时候,韩说出来点明了真相。

  他发现了这件事情对大贵族大商人的伤害,但是他却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发言,而是写文章说纸币是抢劫普通人。

  他说的的确是真的。

  纸币的确抢劫‘普通人’。

  但问题是,这不是全部真相。

  纸币只抢劫普通人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

  而对富人,是对半砍。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没有纸币,没人抢,那富人越来越富,才是最可怕的。

  而霍海也根本不提这一茬,只说了另外一件事情。

  货币超发不见得是危害,货币超发可以刺激商业,可以让商业更迅猛的发展。

  做个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自己的钱贬值了百分之十,但是市场繁荣度暴涨百分之三十,自己的资产也暴涨百分之三十。

  一来一去计算两次,实际上自己赚了百分之二十不是吗?

  所以,霍海从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根本没准备讲逻辑,没准备用逻辑说服普通人。

  而是直截了当告诉普通人,超发不是坏事,超发对普通人是好事,咱们是一头的。

  实际上超发对普通人是好事吗?

  不一定。

  谁说都有点道理,但看谁更正确。

  事实上,没人关心真相,大家只关心利益。

  谁能说服自己是多数利益,大家就信。

  蒋不疑:“好,就算是这样,普通人相信他们是占了好处的,那为什么大贵族大商人们没有站出来呢?”

  霍海放下茶杯,淡然:“因为大贵族大官僚们也觉得不反对是好事。”

  蒋不疑听明白了。

  是觉得不反对是好事,而不是觉得不反对是对的。

  这是两码事。

  蒋不疑突然明白了:“是贪婪。”

  “贪婪让他们没办法团结,所以他们只想着吃下眼前看得见的利益,而您把一大块利益丢给了他们。”

  霍海:“我丢的是诱饵,没有丢什么利益。”

  丢诱饵的目的是分蛋糕吗?

  不,丢诱饵的目的是钓鱼!

  这还是个连环计?

  蒋不疑迅速开始分析起最近的事情,看看有什么事情利益关系比纸币还大!

  这几乎不用想,蒋不疑马上发现了问题所在:“是煤矿!”

  ————

  回老家接老人到城里过年,几百公里,年前大家懂的,堵车堵死了,来回要个三天时间,这三四天只能四千字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汉有活爹,大汉有活爹最新章节,大汉有活爹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