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事情中,唯一能比纸币事件影响还大的,只有同关煤矿浅层煤矿挖光了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影响太大了。
简单的来说,以前的同关煤矿,那就是满地黄金,随便谁去挖,挖出来就是黑色黄金。
几万瘦骨嶙峋的灾民还有吃不饱饭的匈奴人,平均身高一米六,直接比这时代平均身高矮十厘米这么一波人,居然能毫不费力,让这个煤矿达到霍海前世现代时期这个区域的产能。
这是有多容易挖?
但是,现在挖完了。
接下来同关煤矿要挖煤,就需要挖矿洞,需要下矿洞,在暗无天日的地方,点燃的是什么?是明火灯,是用网隔离,不会点燃煤炭,但遇到瓦斯有可能爆炸的明火灯!
而且,在非露天环境下,挖矿的煤灰会到处都是,不只是以前那样粘在手上衣服上那么简单,而是会充斥一个人的口鼻。
而几乎所有人都很清楚,煤矿是有毒的。
也就是说,去矿洞下挖矿,会短命。
如果戴口罩挖,效率就会爆降。
反正,这个地方从捡钱,一瞬间变成了整个大长安范围内,最辛苦的工作。
从人人都抢着去的工作,变成了似乎只有最穷的人,才会选择去改变命运的工作。
这可能是最近最大的变局了。
蒋不疑反应了过来:“因为要到各地做生意,需要方便运输的钱,而如果钱一直在霍氏手里,他们就没法完成更好的资本流转,构建不了地方上的资金链。”
“所以,他们想要用纸币来搭建资金链。”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后反应了过来:“他们不会觉得在地方上开矿,能够赚同关煤矿那么多钱吧?”
霍海:“为什么不呢?例子摆在面前,有同关煤矿的成功案例在,他们有什么不敢想的。”
别人不知道,蒋不疑跟了霍海这么多年还不清楚吗?
同关煤矿,实际上根本不能赚那么多钱。
长安的煤矿,都是霍海和刘彻,给强行定的价格,而不是按照市场自己形成的价格。
包括同关煤矿的工人的薪水,其实也是霍海强行定的价格,而不是该有的薪水。
简单来说,煤卖多少钱,要看市场上的人愿意花多少钱买。
而煤矿工人工资有多少,和他挖多少煤没关系,而是要看市场上的人愿意只拿多少钱来干这个工作。
长安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循环,只要人到了长安,就不愁找工作,所以,工人不缺工资三千的工作,只是工作在长安,不在自己的郡县。
倘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在自己的郡县,工资少点,他们也能接受。
但不可能少太多。
而煤炭卖多少钱,是要看市场愿意用多少钱买煤炭。
同关煤矿是要从一个聚合的大型公司,变成很多个分散的煤矿公司了,在整体上竞争不过同关煤矿,却可以在地方上和同关煤矿竞争。
但问题是,你不愿意接受长安的低价订单,有的是煤矿愿意接受。
所以,煤炭的价格即将开始暴跌了。
当初,霍海故意给工人高工资,其实当时不给工人工资他们也能干,能吃一口饭,他们干的比谁都起劲。
而当初煤炭其实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只是当时霍海觉得这个价格有利于发展,就定了这个价格。
现在,煤矿价格即将爆降,工人工资却不会怎么降低。
以前的同关煤矿,利润和薪资比例,几乎百分之十!
同关煤矿花了海量的金钱研究各种科技,提高工人待遇,进行厂区建设。
在这之后,利润依旧超高。
而现在,他们去开矿,第一需要批文件,第二需要和各地本来就已经有了的小煤矿再竞争,第三需要买地,第四需要给工人持续开高工资。
第五,产煤的地方越多,煤价格越低。
但,他又不是没利润,他有得赚。
到时候,煤矿对比其他行业,那叫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不过,这并不影响煤矿在现在的大汉工业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为地位高的是煤矿行业,不是某个煤矿。
所以,这是一场钓鱼执法。
霍海要把大贵族们有钱投资的大商人们,整去学习长安的循环。
但是,长安已经形成了超级恐怖的虹吸效应,注定了其他地方完不成大循环。
而有资格完成大循环的五都加三港加陇西、怀朔,已经被提前布局过了。
大商人们的精力,头脑,野心,贪婪,才是下一阶段大汉的驱动力。
接下来,开展的商业,利润会很微薄。
为了扩大利益,大商人们只能在地方上继续扩大生产,以量取胜。
扩大生产,就需要工人。
工人需要居住。
居住就需要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就是大汉的内驱动力,往外扩张,就是大汉的外驱动力。
霍海有信心如果一切都走上了高速线路,霍海可以用目前不到两亿的人口,发展出前世华夏七亿人口时期爆发出的超强大动力。
最关键的是,这个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业地变成商用地的过程。
而过去这一年半,经过霍海和刘彻的不懈努力,两人已经对大汉重要区域的土地,完成了并购。
明知道土地兼并是必然发生的事情,霍海选择了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接下来城市化过程中,绝大部分修建给工人住的房子,全都是霍海和刘彻的地。
换句话说,全大汉所有大贵族大商人们费尽力气为了微薄的利益疯狂的发动城市化的过程,在各地开展商改学习长安的过程。
其实是帮霍海和刘彻,培养房地产客户。
和前世不一样的是,霍海有意的降低了房产的价格,并没有让房地产爆炸高。
是因为霍海不需要用房地产作为内驱动力。
现在是第一轮城市化,房地产价格还比较低。
这一轮结束时,长安通往帝国四境的四条铁路就已经搭建成功了。
搭建成功的主框架,加上黄河长江两条航运,加上已经固定的南方航运和通往北美的航运。
构建出一个大骨架。
到了那个时候,大基建时代就来了!
大基建时代刚好赶上目前爆发的两亿人口的青年期。
大汉会有七千万以上的成年男性工人,还有五千万以上的轻工业女工。
这个阶段,大基建将会完成大汉的路网升级,与此同时,电力时代开启。
这个阶段结束时,大汉会对整个世界形成恐怖的难以逾越或者说后人根本不可能再走通的差距。
也就是现代化,对原始部落的优势。
而两亿人口吃大基建红利,GDP至少是现在的千倍以上。
大基建时代一结束,这些吃红利的工人,将会再度催生出一个人口高峰期。
这个人口数量将会控制在五亿到七亿之间。
这个时代要把学历提升到人均高中毕业甚至是百分之十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水平。
完成电力时代的迅猛发展,依靠大基建建设出的各种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开始疯狂发展各种工业。
到时候再具备完备工业的同时,完成第二次房地产开发。
届时爆发出真正的恐怖动力。
这种向心力,会直接把世界捆绑在大汉身上。
从此以后,每个人都要依附大汉的工业而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全世界所有人,将会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大汉的矿工,大汉的农夫,大汉的装卸工,大汉的搬运工。
与此同时,完成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全球扩散。
在全球搭建一个以十年为期限的收割潮。
具体一点就是,每个地方上税给大汉,其中百分之一提供给这个封地的贵族使用,百分之二用作大汉派遣到这里的官员和大使和军队等使用。
百分之二十用作本地建设使用。
剩下的部分,全部留在那里,等待大汉提款。
一旦大汉为期十年的通货紧缩到来,就从全球提出这些钱,把他们扩散出去,把各地普通人积累了十年的产物,变成供给大汉心跳的血液。
大汉心脏强力跳动的末尾时候,一股股血液输送到心脏,引发下一次的跳动。
这就是霍海对于世界的规划。
而这个规划,头一阶段花了八年,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的城市化进程,霍海预计需要十年。
再然后的大基建时代,霍海预计是三十年。
再然后的房地产内需时代,霍海预计是五十年。
一共一百年时间,完成大汉对于大汉自己以及全球的改造。
蒋不疑看向霍海:“您……如果第一阶段,需要烧掉的是旧规则,第二阶段需要烧掉的是大贵族们的权益,第三阶段,烧掉的是什么?”
霍海:“是全球人的命运,用他们均等的可以称王可以称霸可以成为巨富可以成为地主的权利。换一个稳定的世界。”
蒋不疑:“武侯大人……我认为,这个计划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霍海看向蒋不疑。
蒋不疑:“这个计划完成时,您,还有陛下,甚至太子,还有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死了。”
“到时候大汉的皇帝,还能执行这项计划吗?”
霍海想到了王莽。
就算没有王莽,也会有李莽张莽。
一百年后……似乎正是王莽可能上台的日子。
霍海看向远方。
难道把王贺宰了?
霍海看向远处:“其实,有人闹一闹也好,以那时候的的军力武力,闹一闹也不会有地球毁灭的可能。”
蒋不疑:!
地球……毁灭?!
人类可以做到这种事情吗?
霍海不知道历史可不可以改正,可不可以改变,走向能不能改变。
但霍海要尝试。
实际上如果这个三步走战略完成,只要是没有脑子出问题,思潮真的会走到这一步吗?
但是……明日果今日因,现在自己为了大汉的发展,搞出来一套道德体系。
未来没见过血腥的人,是否会在这个体系上走向圣母的方向?
如果走了,那就必然会有动荡。
但是,那个时候,全球其他地区的人,就算开足马力几十年也追不上大汉,几十年难道还不够反正的?
只可惜,如果道德真的走到了圣母方向而走向毁灭,那接下来可能就要走向恶魔的方向了。
霍海:“我又不是神仙,我只是在规划大汉未来一百年的未来,不是一万年的未来。”
“我就只懂这一百年的未来了,一百年之后,世界会怎样,我也不清楚了。”
霍海要用一百年,把工业时代三百年的历程全部跨过去。
一年当三年用。
目前,似乎是超进度的。
想到这里,霍海:“走吧,回家了。”
“本来是说辩论的,怎么会说到了这里?”
蒋不疑拉动马车绳索:“老实说,如果您这一套传出去,那大汉所有人都会站在您的背后。”
“因为没有人想过苦日子。”
“如果全球人能代替大汉人过苦日子,那哪个大汉人能拒绝呢?”
霍海:“你在说什么胡话,那是带领全球人过上他们从没过上过的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什么叫苦日子?”
蒋不疑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每次那种看起来必将引起滔天巨浪的改革被霍海丢出来后都丝滑到毫无阻碍了。
其实全靠一张嘴的诡辩,和超越时代的思维。
蒋不疑摆了摆头,自己没这种本事,只能学如何干实事儿,以求做的更多,干的更多。
只要做的事情够多,成功的事情就会够多,成功就足够大了。
霍海看向了远天。
头八年结束,要献祭掉的是大贵族的资产,完成信用货币的搭建。
接下来十年结束,要献祭掉的是皇帝的权利。
因为只有皇帝,才能够有权利把大基建做下去。
但,刘彻不会做的。
因为刘彻要的东西,在十年后,和霍海要分道扬镳了。
刘彻要的是功盖三皇五帝,碾压始皇,后无来者的帝业。
他不在乎普通人,普通人在他那儿这是个数字。
而霍海要干的事情,和刘彻干的事情是一件事情,但是霍海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让普通人有一个保底。给大汉普通人存一份永远可以取利息,永远花不完的厚实本金。
而这份本金存在的第一要求就是存定期,第一要求就是钱的主人,自己不能随便取钱。
刘彻,做不到。
所以,十年后如何转向到自己预定的路线上,而不是变成军工复合体,是霍海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但霍海不想说,也不会说出来。
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要造反?
那大汉就会撕裂。
不能造反,如何做到这一点?
扶持刘据快速上位,让刘彻做太上皇。
刘据的智力达不到这个要求。
刘墨?十年后,刘墨才十五岁。
还有谁?
卫长公主。
霍海依稀记得,曾经学历史时学过,英格兰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对夫妻执政官,威廉三世玛莉二世夫妇。
玛莉二世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霍海觉得,自己应该没记错。
……
透过迷雾,刘彻一眼就看到了最重要的事情。
霍海跟举国人说要打开他们的钱包从里面拿钱。
他们居然接受了。
“太子再哪儿?”
“回陛下,太子在研究变速箱。”
刘彻:“哎。”
这个事情影响太大了。
简单的来说,以前的同关煤矿,那就是满地黄金,随便谁去挖,挖出来就是黑色黄金。
几万瘦骨嶙峋的灾民还有吃不饱饭的匈奴人,平均身高一米六,直接比这时代平均身高矮十厘米这么一波人,居然能毫不费力,让这个煤矿达到霍海前世现代时期这个区域的产能。
这是有多容易挖?
但是,现在挖完了。
接下来同关煤矿要挖煤,就需要挖矿洞,需要下矿洞,在暗无天日的地方,点燃的是什么?是明火灯,是用网隔离,不会点燃煤炭,但遇到瓦斯有可能爆炸的明火灯!
而且,在非露天环境下,挖矿的煤灰会到处都是,不只是以前那样粘在手上衣服上那么简单,而是会充斥一个人的口鼻。
而几乎所有人都很清楚,煤矿是有毒的。
也就是说,去矿洞下挖矿,会短命。
如果戴口罩挖,效率就会爆降。
反正,这个地方从捡钱,一瞬间变成了整个大长安范围内,最辛苦的工作。
从人人都抢着去的工作,变成了似乎只有最穷的人,才会选择去改变命运的工作。
这可能是最近最大的变局了。
蒋不疑反应了过来:“因为要到各地做生意,需要方便运输的钱,而如果钱一直在霍氏手里,他们就没法完成更好的资本流转,构建不了地方上的资金链。”
“所以,他们想要用纸币来搭建资金链。”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后反应了过来:“他们不会觉得在地方上开矿,能够赚同关煤矿那么多钱吧?”
霍海:“为什么不呢?例子摆在面前,有同关煤矿的成功案例在,他们有什么不敢想的。”
别人不知道,蒋不疑跟了霍海这么多年还不清楚吗?
同关煤矿,实际上根本不能赚那么多钱。
长安的煤矿,都是霍海和刘彻,给强行定的价格,而不是按照市场自己形成的价格。
包括同关煤矿的工人的薪水,其实也是霍海强行定的价格,而不是该有的薪水。
简单来说,煤卖多少钱,要看市场上的人愿意花多少钱买。
而煤矿工人工资有多少,和他挖多少煤没关系,而是要看市场上的人愿意只拿多少钱来干这个工作。
长安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循环,只要人到了长安,就不愁找工作,所以,工人不缺工资三千的工作,只是工作在长安,不在自己的郡县。
倘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在自己的郡县,工资少点,他们也能接受。
但不可能少太多。
而煤炭卖多少钱,是要看市场愿意用多少钱买煤炭。
同关煤矿是要从一个聚合的大型公司,变成很多个分散的煤矿公司了,在整体上竞争不过同关煤矿,却可以在地方上和同关煤矿竞争。
但问题是,你不愿意接受长安的低价订单,有的是煤矿愿意接受。
所以,煤炭的价格即将开始暴跌了。
当初,霍海故意给工人高工资,其实当时不给工人工资他们也能干,能吃一口饭,他们干的比谁都起劲。
而当初煤炭其实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只是当时霍海觉得这个价格有利于发展,就定了这个价格。
现在,煤矿价格即将爆降,工人工资却不会怎么降低。
以前的同关煤矿,利润和薪资比例,几乎百分之十!
同关煤矿花了海量的金钱研究各种科技,提高工人待遇,进行厂区建设。
在这之后,利润依旧超高。
而现在,他们去开矿,第一需要批文件,第二需要和各地本来就已经有了的小煤矿再竞争,第三需要买地,第四需要给工人持续开高工资。
第五,产煤的地方越多,煤价格越低。
但,他又不是没利润,他有得赚。
到时候,煤矿对比其他行业,那叫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不过,这并不影响煤矿在现在的大汉工业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为地位高的是煤矿行业,不是某个煤矿。
所以,这是一场钓鱼执法。
霍海要把大贵族们有钱投资的大商人们,整去学习长安的循环。
但是,长安已经形成了超级恐怖的虹吸效应,注定了其他地方完不成大循环。
而有资格完成大循环的五都加三港加陇西、怀朔,已经被提前布局过了。
大商人们的精力,头脑,野心,贪婪,才是下一阶段大汉的驱动力。
接下来,开展的商业,利润会很微薄。
为了扩大利益,大商人们只能在地方上继续扩大生产,以量取胜。
扩大生产,就需要工人。
工人需要居住。
居住就需要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就是大汉的内驱动力,往外扩张,就是大汉的外驱动力。
霍海有信心如果一切都走上了高速线路,霍海可以用目前不到两亿的人口,发展出前世华夏七亿人口时期爆发出的超强大动力。
最关键的是,这个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业地变成商用地的过程。
而过去这一年半,经过霍海和刘彻的不懈努力,两人已经对大汉重要区域的土地,完成了并购。
明知道土地兼并是必然发生的事情,霍海选择了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接下来城市化过程中,绝大部分修建给工人住的房子,全都是霍海和刘彻的地。
换句话说,全大汉所有大贵族大商人们费尽力气为了微薄的利益疯狂的发动城市化的过程,在各地开展商改学习长安的过程。
其实是帮霍海和刘彻,培养房地产客户。
和前世不一样的是,霍海有意的降低了房产的价格,并没有让房地产爆炸高。
是因为霍海不需要用房地产作为内驱动力。
现在是第一轮城市化,房地产价格还比较低。
这一轮结束时,长安通往帝国四境的四条铁路就已经搭建成功了。
搭建成功的主框架,加上黄河长江两条航运,加上已经固定的南方航运和通往北美的航运。
构建出一个大骨架。
到了那个时候,大基建时代就来了!
大基建时代刚好赶上目前爆发的两亿人口的青年期。
大汉会有七千万以上的成年男性工人,还有五千万以上的轻工业女工。
这个阶段,大基建将会完成大汉的路网升级,与此同时,电力时代开启。
这个阶段结束时,大汉会对整个世界形成恐怖的难以逾越或者说后人根本不可能再走通的差距。
也就是现代化,对原始部落的优势。
而两亿人口吃大基建红利,GDP至少是现在的千倍以上。
大基建时代一结束,这些吃红利的工人,将会再度催生出一个人口高峰期。
这个人口数量将会控制在五亿到七亿之间。
这个时代要把学历提升到人均高中毕业甚至是百分之十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水平。
完成电力时代的迅猛发展,依靠大基建建设出的各种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开始疯狂发展各种工业。
到时候再具备完备工业的同时,完成第二次房地产开发。
届时爆发出真正的恐怖动力。
这种向心力,会直接把世界捆绑在大汉身上。
从此以后,每个人都要依附大汉的工业而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全世界所有人,将会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大汉的矿工,大汉的农夫,大汉的装卸工,大汉的搬运工。
与此同时,完成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全球扩散。
在全球搭建一个以十年为期限的收割潮。
具体一点就是,每个地方上税给大汉,其中百分之一提供给这个封地的贵族使用,百分之二用作大汉派遣到这里的官员和大使和军队等使用。
百分之二十用作本地建设使用。
剩下的部分,全部留在那里,等待大汉提款。
一旦大汉为期十年的通货紧缩到来,就从全球提出这些钱,把他们扩散出去,把各地普通人积累了十年的产物,变成供给大汉心跳的血液。
大汉心脏强力跳动的末尾时候,一股股血液输送到心脏,引发下一次的跳动。
这就是霍海对于世界的规划。
而这个规划,头一阶段花了八年,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的城市化进程,霍海预计需要十年。
再然后的大基建时代,霍海预计是三十年。
再然后的房地产内需时代,霍海预计是五十年。
一共一百年时间,完成大汉对于大汉自己以及全球的改造。
蒋不疑看向霍海:“您……如果第一阶段,需要烧掉的是旧规则,第二阶段需要烧掉的是大贵族们的权益,第三阶段,烧掉的是什么?”
霍海:“是全球人的命运,用他们均等的可以称王可以称霸可以成为巨富可以成为地主的权利。换一个稳定的世界。”
蒋不疑:“武侯大人……我认为,这个计划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霍海看向蒋不疑。
蒋不疑:“这个计划完成时,您,还有陛下,甚至太子,还有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死了。”
“到时候大汉的皇帝,还能执行这项计划吗?”
霍海想到了王莽。
就算没有王莽,也会有李莽张莽。
一百年后……似乎正是王莽可能上台的日子。
霍海看向远方。
难道把王贺宰了?
霍海看向远处:“其实,有人闹一闹也好,以那时候的的军力武力,闹一闹也不会有地球毁灭的可能。”
蒋不疑:!
地球……毁灭?!
人类可以做到这种事情吗?
霍海不知道历史可不可以改正,可不可以改变,走向能不能改变。
但霍海要尝试。
实际上如果这个三步走战略完成,只要是没有脑子出问题,思潮真的会走到这一步吗?
但是……明日果今日因,现在自己为了大汉的发展,搞出来一套道德体系。
未来没见过血腥的人,是否会在这个体系上走向圣母的方向?
如果走了,那就必然会有动荡。
但是,那个时候,全球其他地区的人,就算开足马力几十年也追不上大汉,几十年难道还不够反正的?
只可惜,如果道德真的走到了圣母方向而走向毁灭,那接下来可能就要走向恶魔的方向了。
霍海:“我又不是神仙,我只是在规划大汉未来一百年的未来,不是一万年的未来。”
“我就只懂这一百年的未来了,一百年之后,世界会怎样,我也不清楚了。”
霍海要用一百年,把工业时代三百年的历程全部跨过去。
一年当三年用。
目前,似乎是超进度的。
想到这里,霍海:“走吧,回家了。”
“本来是说辩论的,怎么会说到了这里?”
蒋不疑拉动马车绳索:“老实说,如果您这一套传出去,那大汉所有人都会站在您的背后。”
“因为没有人想过苦日子。”
“如果全球人能代替大汉人过苦日子,那哪个大汉人能拒绝呢?”
霍海:“你在说什么胡话,那是带领全球人过上他们从没过上过的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什么叫苦日子?”
蒋不疑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每次那种看起来必将引起滔天巨浪的改革被霍海丢出来后都丝滑到毫无阻碍了。
其实全靠一张嘴的诡辩,和超越时代的思维。
蒋不疑摆了摆头,自己没这种本事,只能学如何干实事儿,以求做的更多,干的更多。
只要做的事情够多,成功的事情就会够多,成功就足够大了。
霍海看向了远天。
头八年结束,要献祭掉的是大贵族的资产,完成信用货币的搭建。
接下来十年结束,要献祭掉的是皇帝的权利。
因为只有皇帝,才能够有权利把大基建做下去。
但,刘彻不会做的。
因为刘彻要的东西,在十年后,和霍海要分道扬镳了。
刘彻要的是功盖三皇五帝,碾压始皇,后无来者的帝业。
他不在乎普通人,普通人在他那儿这是个数字。
而霍海要干的事情,和刘彻干的事情是一件事情,但是霍海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让普通人有一个保底。给大汉普通人存一份永远可以取利息,永远花不完的厚实本金。
而这份本金存在的第一要求就是存定期,第一要求就是钱的主人,自己不能随便取钱。
刘彻,做不到。
所以,十年后如何转向到自己预定的路线上,而不是变成军工复合体,是霍海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但霍海不想说,也不会说出来。
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要造反?
那大汉就会撕裂。
不能造反,如何做到这一点?
扶持刘据快速上位,让刘彻做太上皇。
刘据的智力达不到这个要求。
刘墨?十年后,刘墨才十五岁。
还有谁?
卫长公主。
霍海依稀记得,曾经学历史时学过,英格兰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对夫妻执政官,威廉三世玛莉二世夫妇。
玛莉二世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霍海觉得,自己应该没记错。
……
透过迷雾,刘彻一眼就看到了最重要的事情。
霍海跟举国人说要打开他们的钱包从里面拿钱。
他们居然接受了。
“太子再哪儿?”
“回陛下,太子在研究变速箱。”
刘彻:“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