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军事力量的发展向来极为重视,再加上开设军事学院传授火器使用和新式战法。
有助于提升军队实力、巩固大明江山,自然能获得朝廷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经费与管理方面的难题,却如两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开设军事学院,需要巨额的经费支持。
建设宏伟的学院设施,从教学场地到学员宿舍,每一处都得精心规划。
购置先进的火器设备,不仅要保证数量,而且更要注重质量。
支付教师丰厚的薪酬,以吸引那些优秀的人材投身教育。
每一项开支都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如今大明财政在不同时期,均面临着各种压力。
与北元残余势力的边疆战事,耗费的钱粮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每次出兵,粮草辎重的筹备都让户部官员们愁眉苦脸。
灾荒救济所需的粮草,也如那填不满的沟壑。
各地灾情不断,朝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物资进行赈济。
尤其是在应天府城墙和铁甲舰队两项浩大工程相继展开之后,国库愈发空虚。
仿佛一个被掏空的皮囊,摇摇欲坠。
能否持续为洪武军事学院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始终是悬在众人心中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此当得知远道而来的那空膺王子,竟然表示愿意用大明宝钞支付那些贵族子弟的学费时,朱棡和朱标两兄弟不由得喜出望外。
朱棡在王府中来回踱步,一脸兴奋的对幕僚说道:“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解了军事学院的燃眉之急。
孤王推行的这项举措或许能因此顺利推进,在大哥面前也能更显功劳。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明军事力量,应对内忧外患,我离心中的宏伟目标又近了一步。”
朱标在东宫得知此事后,心中亦是大喜。
他对身边的谋士说道:“这不仅能解决学院经费问题,提升明军实力,而且为本宫将来登基后的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军事革新,稳固大明江山。
三弟在这件事上的努力,也让本宫看到了其对太子一脉的坚定支持。”
此时朱标心中那如阴霾般的隐忧,也随之减轻了几分。
那名谋士见状连忙提醒道:“太子殿下,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如今在大明属于军事机密。
将这些技术集中在军事学院进行教学,可能面临技术泄露的风险。
如果相关技术被敌对势力获取,必将会对我大明的军事安全构成威胁。”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关键在于素攀武里乃是暹罗非常重要的割据势力,如果大明拒绝对方的提议,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况且如果能在与海外藩属国的贸易中推行宝钞,对于大明钱庄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至于你说的技术泄密问题,的确需要制定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本宫明天就找三弟商议一下,总之要尽快给出回复,绝不能寒了那空膺王子以及素攀武里贵族子弟的心!”
此时朱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谢钰儿和徐妙云则站在旁边,随时准备帮忙做一些端茶送水的琐事。
“钰儿,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抓紧回去休息吧。
要不然等济熺睡醒之后,发现你不在身边,恐怕少不了要找人闹腾。”
谢钰儿摇头说道:“济熺这孩子马上就满四岁了,是时候要开始学习独立生活了。
毕竟他将来还要继承晋王这个位置,如果一味依赖父母的话,很容易养成怯懦的性格。”
徐妙云点头说道:“夫君,钰儿姐姐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
身为夫君的嫡长子,做人、做事都要讲究‘分寸’二字。
如今皇后娘娘病重,内廷风云变幻莫测。
再加上云南战事胜负未明,咱们晋王府同样面临着诸多考验。
济熺虽然现在比较年幼,但依然需要分担一些责任,至少要表现出有担当的一面。”
朱棡心里明白,徐妙云始终在为自己一直没有子嗣,从而耿耿于怀。
他也需要在这方面给魏国公府一个交代,至少不能让徐达误会自己在有意冷落徐妙云。
“两位夫人言之有理,这件事情是我考虑不周。
从明天开始,我会安排厨房少做一些油炸食品和糖分高的食物,同时每天给妙云的膳食里面增加一杯黑豆浆。
至于济熺这个孩子那边,我会帮他安排一个启蒙老师,日常生活的照顾也会交给淑秀负责。
不知为夫这样安排,妙云是否满意?”
听到自己的心事被朱棡一语道破,徐妙云不由得两颊微红。
实际上她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母亲谢氏最近几年频繁,询问关于两人子嗣方面的事情。
父亲徐达也时常在茶余饭后,表现出想见外孙子的期盼。
徐妙云之前在心里说服自己,朱棡是担心孩子年幼无法适应将来的海上生活,这才推迟了两人生育子嗣的计划。
可当她看到谢钰儿的儿子朱济熺逐渐长大,与自己一起嫁进王府的方淑秀也怀上了身孕,内心便不由自主地开始泛酸。
当然徐妙云绝非是一个善妒的女人,否则也无法在历史上成为朱棣的贤内助。
她只是希望朱棡可以在子嗣方面做到一碗水端平,至少让自己对心中满怀期盼的父母有个交代。
况且前往海外就蕃的事情始终都悬而未决,如果此事十年都没有一个结果,两人总不可能一直都不要子嗣吧?
其实朱棡之所以不想生第三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朱济熿自幼狠毒暴戾,多次唆使人罗织其兄朱济熺的罪名。
被立为晋王之后,朱济熿更加残暴。
他甚至毒杀了其嫡母谢钰儿,还罔顾亲情虐待朱济熺父子。
后来朱济熿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和汉王朱高煦结盟密谋反叛,最终落得个“被废为庶人,囚于凤阳”的悲惨结局。
只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朱棡即便是说出来,也无法让任何人相信自己。
当然如果想要避免朱济熿诬陷朱济熺的事情发生,保全大哥朱标这个太子,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毕竟历史上朱济熺之所以被朱棣安排去守陵园,主要还是因为这位明成祖得位不正,才会利用朱济熿的举报打压朱济熺。
有助于提升军队实力、巩固大明江山,自然能获得朝廷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经费与管理方面的难题,却如两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开设军事学院,需要巨额的经费支持。
建设宏伟的学院设施,从教学场地到学员宿舍,每一处都得精心规划。
购置先进的火器设备,不仅要保证数量,而且更要注重质量。
支付教师丰厚的薪酬,以吸引那些优秀的人材投身教育。
每一项开支都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如今大明财政在不同时期,均面临着各种压力。
与北元残余势力的边疆战事,耗费的钱粮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每次出兵,粮草辎重的筹备都让户部官员们愁眉苦脸。
灾荒救济所需的粮草,也如那填不满的沟壑。
各地灾情不断,朝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物资进行赈济。
尤其是在应天府城墙和铁甲舰队两项浩大工程相继展开之后,国库愈发空虚。
仿佛一个被掏空的皮囊,摇摇欲坠。
能否持续为洪武军事学院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始终是悬在众人心中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此当得知远道而来的那空膺王子,竟然表示愿意用大明宝钞支付那些贵族子弟的学费时,朱棡和朱标两兄弟不由得喜出望外。
朱棡在王府中来回踱步,一脸兴奋的对幕僚说道:“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解了军事学院的燃眉之急。
孤王推行的这项举措或许能因此顺利推进,在大哥面前也能更显功劳。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明军事力量,应对内忧外患,我离心中的宏伟目标又近了一步。”
朱标在东宫得知此事后,心中亦是大喜。
他对身边的谋士说道:“这不仅能解决学院经费问题,提升明军实力,而且为本宫将来登基后的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军事革新,稳固大明江山。
三弟在这件事上的努力,也让本宫看到了其对太子一脉的坚定支持。”
此时朱标心中那如阴霾般的隐忧,也随之减轻了几分。
那名谋士见状连忙提醒道:“太子殿下,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如今在大明属于军事机密。
将这些技术集中在军事学院进行教学,可能面临技术泄露的风险。
如果相关技术被敌对势力获取,必将会对我大明的军事安全构成威胁。”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关键在于素攀武里乃是暹罗非常重要的割据势力,如果大明拒绝对方的提议,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况且如果能在与海外藩属国的贸易中推行宝钞,对于大明钱庄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至于你说的技术泄密问题,的确需要制定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本宫明天就找三弟商议一下,总之要尽快给出回复,绝不能寒了那空膺王子以及素攀武里贵族子弟的心!”
此时朱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谢钰儿和徐妙云则站在旁边,随时准备帮忙做一些端茶送水的琐事。
“钰儿,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抓紧回去休息吧。
要不然等济熺睡醒之后,发现你不在身边,恐怕少不了要找人闹腾。”
谢钰儿摇头说道:“济熺这孩子马上就满四岁了,是时候要开始学习独立生活了。
毕竟他将来还要继承晋王这个位置,如果一味依赖父母的话,很容易养成怯懦的性格。”
徐妙云点头说道:“夫君,钰儿姐姐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
身为夫君的嫡长子,做人、做事都要讲究‘分寸’二字。
如今皇后娘娘病重,内廷风云变幻莫测。
再加上云南战事胜负未明,咱们晋王府同样面临着诸多考验。
济熺虽然现在比较年幼,但依然需要分担一些责任,至少要表现出有担当的一面。”
朱棡心里明白,徐妙云始终在为自己一直没有子嗣,从而耿耿于怀。
他也需要在这方面给魏国公府一个交代,至少不能让徐达误会自己在有意冷落徐妙云。
“两位夫人言之有理,这件事情是我考虑不周。
从明天开始,我会安排厨房少做一些油炸食品和糖分高的食物,同时每天给妙云的膳食里面增加一杯黑豆浆。
至于济熺这个孩子那边,我会帮他安排一个启蒙老师,日常生活的照顾也会交给淑秀负责。
不知为夫这样安排,妙云是否满意?”
听到自己的心事被朱棡一语道破,徐妙云不由得两颊微红。
实际上她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母亲谢氏最近几年频繁,询问关于两人子嗣方面的事情。
父亲徐达也时常在茶余饭后,表现出想见外孙子的期盼。
徐妙云之前在心里说服自己,朱棡是担心孩子年幼无法适应将来的海上生活,这才推迟了两人生育子嗣的计划。
可当她看到谢钰儿的儿子朱济熺逐渐长大,与自己一起嫁进王府的方淑秀也怀上了身孕,内心便不由自主地开始泛酸。
当然徐妙云绝非是一个善妒的女人,否则也无法在历史上成为朱棣的贤内助。
她只是希望朱棡可以在子嗣方面做到一碗水端平,至少让自己对心中满怀期盼的父母有个交代。
况且前往海外就蕃的事情始终都悬而未决,如果此事十年都没有一个结果,两人总不可能一直都不要子嗣吧?
其实朱棡之所以不想生第三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朱济熿自幼狠毒暴戾,多次唆使人罗织其兄朱济熺的罪名。
被立为晋王之后,朱济熿更加残暴。
他甚至毒杀了其嫡母谢钰儿,还罔顾亲情虐待朱济熺父子。
后来朱济熿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和汉王朱高煦结盟密谋反叛,最终落得个“被废为庶人,囚于凤阳”的悲惨结局。
只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朱棡即便是说出来,也无法让任何人相信自己。
当然如果想要避免朱济熿诬陷朱济熺的事情发生,保全大哥朱标这个太子,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毕竟历史上朱济熺之所以被朱棣安排去守陵园,主要还是因为这位明成祖得位不正,才会利用朱济熿的举报打压朱济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最新章节,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最新章节,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