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

  大佛堂内,喜气洋洋。

  内阁首辅大臣高拱、内阁次辅大臣胡宗宪、内阁辅弼大臣李春芳、海瑞、朱衡,也不由得露出了笑。

  拉杰普塔纳邦大捷,在军事上,使莫卧儿帝国过去积攒几十年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孔雀军团和王庭护卫军全军覆没。

  莫卧儿帝国皇帝库斯洛就此失去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恒河以北完全被王崇古率军解决,以南大部也为王崇古军所控制,恒河附近只剩一个重要王城德里在库斯洛控制下,但王崇古下一步就是直逼德里,剜心。

  就整个南亚次大陆战局而言,拉杰普塔纳邦战役后,莫卧儿帝国的精锐损失殆尽,其他抵抗力量也在不断削弱,库斯洛收拢残兵败将而新组建的“梵天军团”,早已精气神俱失,军心涣散、士气低下、实力很弱,这对王崇古军构不成任何威胁,甚至连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都十分困难。

  而且,在军事上的失败,引发了莫卧儿帝国政局的动荡,上下君臣,人心浮动,惶恐不安。

  而皇权的连续更迭,前后三代莫卧儿帝国,阿克巴、贾汗吉尔、库斯洛三代皇帝派系间的权利争斗,也随着库斯洛御驾亲征的惨烈失败,逐渐趋于白热化。

  阿克巴等一干莫卧儿帝国老臣利用拉杰普塔纳邦极为不利的形势,当即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并随即得到贾汗吉尔等派系老臣的支持。

  在此形势下,库斯洛迫不得已,同意了两位先皇旧党的主张,提出与明军和平谈判。

  割地、赔款……无论是什么,只要明军愿意撤军,就能商量。

  然而,从大明朝反攻开始,要和要战的主动权就不在莫卧儿帝国手中。

  不论是装备优势,还是高涨士气,明军都大优于莫卧儿帝国残余的战斗力量,现在,王崇古要做的,也是在做的,就是让莫卧儿帝国统治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如今,大明朝军队,就像一把刀子一样,插进了莫卧儿帝国的“心脏”,等打下德里,南亚次大陆就相当于被分成了两半。

  北面,信德邦、旁遮普邦、克什米尔邦,南面,比哈尔邦、比拉尔邦、海德拉巴邦、奥里萨邦、孟加拉邦、迈索尔邦。

  这些邦,全是大明朝案板上的肉,想怎么切,怎么吃,都由大明朝说的算。

  唯一的麻烦,恐怕是南亚次大陆的信仰,婆罗门教。

  “圣上,婆罗门教大祭司瓦尔那派出使者去见了王崇古阁老,同样提出了‘和平方案’,婆罗门教愿意配合我朝,和平解决南亚次大陆上的一切战争,让莫卧儿帝国放弃执政,令库斯洛交出皇权,使所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放下武器,喜迎王师,但希望我朝在纳南亚次大陆进入版图后,继续给予婆罗门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允许婆罗门教进入我朝传教。”高拱说到口干舌燥,但兴致依然昂扬。

  睁眼看世界的大明朝,对附近的帝国、王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最了解的,便是上面的资源,特别是金、银。

  其次,便是土地,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使得大明朝每增加一分土地,就会派遣专业官吏前去研究,在那上面适合干什么。

  但之前增加的五省,却让朝廷略感失望。

  北原省的草原,这不必多说,是天然的牧场。

  高丽省,除了适合种植高丽参外,其他作物并不适合生长,甚而在养殖上,都只适合养牛。

  琉球省,更是贫瘠,除了发现一种豇豆、马齿苋适合种植外,其他没什么适合种或养的。

  也就岭南省、马六甲省稍稍安慰了内阁的心,虽然也不太适合种植粮食,但产出的水果、浆果、海鱼却是不少。

  总之,大明朝新加的五省,都不是特别适合种植粮食的省份。

  而南亚次大陆,据王崇古传回的消息,那里旱雨分明。

  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非常适合种植粮食。

  而冬季则受东北季风影响,气候干燥,是个不错的游玩之地。

  因此,内阁对纳南亚次大陆进入大明版图比着北原五省,有着更高昂的兴致。

  在那块次大陆上,教权隐隐高过皇权,婆罗门教的诚服,让内阁很兴奋。

  对婆罗门教的要求,内阁多数是认可的。

  听出高拱的兴奋,朱厚熜没有什么反应,望着五人问道:“婆罗门的要求,你们,有谁赞同,有谁反对?”

  高拱、李春芳立刻答道:“回圣上,臣等赞同。”

  海瑞随后答道:“回圣上,臣反对。”

  胡宗宪、朱衡默不作声。

  显然,不赞同,也不反对。

  “高拱。”

  “臣在。”

  “说说理由。”

  “回圣上,我朝与南亚次大陆间,相隔庞大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想要统治,并不困难,有宝船舰队在,世界无人能对抗我朝的统治,但要是下场治理、或是沿袭北原五省旧法,迁徙民众,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正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隔着喜马拉雅山脉,让国朝官吏翻山越岭,或是飘洋过海去治理南亚次大陆,其实是很困难的。

  而像获得草原、半岛那样,去迁徙南亚次大陆上的百姓到他处,降低治理难度,高拱没说痴人说梦就已经很保守了。

  那可是一亿多人,世界自打有历史以来,都没有关于如此人数的迁徙或移动。

  这要是去做,耗费的人力、武力,都是不可计算的,以大明朝之富,也要伤筋动骨。

  再就是,高拱对蛮夷之民素无好感,他只看上了那块地,却没看上那块地上的人。

  “故臣以为,依国情,南亚次大陆,仍该交由南亚次大陆的人去治理,应设立特别行省,我朝只需派遣部分官吏、军队去负责人事、财政、驻防等事务即可。”高拱道出了心中的真实想法。

  在南亚次大陆设立特别行省统治,这个构想,不止能应用于南亚次大陆,高拱的想法,是在大明朝以外的领土,都设立特别行省治理。

  以人事、驻防维护统治,取走特别行省的钱、资源,剩下的事和问题,交出特别行省的人自己解决。

  一个行省有一个行省的省情,大明朝廷不想,也不愿意多加干预。

  以婆罗门教为例,甭管婆罗门教多么恶毒,但在婆罗门教辅助下,大明朝能更好维护统治,摄取钱财、资源。

  至于婆罗门教如何欺压南亚次大陆百姓,这都和大明朝没有关系,哪怕爆发了剧烈矛盾,也是婆罗门教和南亚次大陆百姓的矛盾,大明朝完全可以站在干岸上,充当着裁决胜负的存在。

  此制,简直完美。

  而婆罗门教提出进入大明朝内传播教义,高拱连提及都没有提及,完全不当回事。

  别看今日的道门、佛门“双手”“双腿”都残了,但想打婆罗门教仍然跟玩一样。

  自秦以降,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杀死了婆罗门教在中原推行的一切可能。

  “臣附议元辅所言。”李春芳说道。

  朱厚熜没有同意,也没有否认,望着海瑞,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回圣上,臣以为不妥。”

  海瑞上前一步,躬身道:“我泱泱华夏,自古以礼仪立邦、以德化服人,元辅构想,未免太过薄凉,摄万国之富盈朝,臣怯为我朝所不取也……”

  闻言。

  高拱、李春芳脸色一黑。

  这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们,偷走万国的财富、资源,而不为万国百姓做丁点实事,无耻之徒。

  高拱下意识地就想反驳,国与国交流中,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和欧罗巴大陆西班牙、葡萄牙在阿非利加洲、亚美利加洲搞的三角贸易,大明朝在南亚次大陆搞特别行省,不杀戮、奴役土著,不设殖民地,允许部分自治,已经是这世界最有德行操守的王朝了。

  礼仪立邦、德化服人,这腐儒幻想,全然罔顾现实,岂止是天真!

  怒斥的话刚到嘴边,就感受到了圣上制止的目光,只得把话吞了回去,听海瑞继续说下去,道:“礼仪、德化,为一国之本,我朝虽弃,却为他国从未有之,犹如天启预言,今朝南北,儒者无数,终日高谈阔论,却止于唇齿之间,臣以为,当请万儒入南亚,尽施本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海瑞说着,大佛堂中的众人,神色就逐渐发生了变化,等海瑞说到最后,高拱、李春芳流露出忌惮之色,而胡宗宪、朱衡既震惊又佩服。

  本以为海瑞是保守开国派,但没想到这份保守,是认为高拱、李春芳这样的激进开国派太保守的保守派。

  礼仪、德化,这全是儒家正统思想,经过几千年传承,早已腐朽不堪,但对于南亚次大陆,对于婆罗门教下的信徒而言,腐朽的儒家思想,依然是无上的存在。

  之前圣上、朝廷种种新政,几乎将儒家在中原生存的土壤彻底摧毁,高拱内阁的几位,被无数儒者谩骂。

  海瑞自诩心胸并不开阔,但却有几分“以德报怨”的胸怀,为这些儒者找了个好去处。

  那就是南亚次大陆。

  从科举停止再改制,儒者就抱怨朝廷不给予他们一个施展才华,心中抱负的机会。

  现在,给了。

  去到南亚次大陆推行礼仪、德化。

  要知道,能活到如今的儒者,基本都是最古板、最苛刻的儒者,言行举止,连朝廷都很难挑出毛病的那种。

  但这种人,本身就有毛病,什么实事都做不了,只会卖弄“之乎者也”。

  让这群腐儒去南亚次大陆,改变那里百姓的思想,高、胡、李、朱四位阁臣认为,和婆罗门教教义,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如此,大明朝解决了内部腐儒的问题,又对南亚次大陆的“思想启蒙”有了杰出贡献,合情合理的收取“报酬”,即,南亚次大陆上的钱财、资源。

  海瑞不是反对高拱的特别行省构想,而是认为构想不够完美。

  教育权,也不能留给南亚次大陆土著。

  万儒入南亚,也算是为儒学燃起一盏明灯,是海瑞科举改制后,为儒家在历史、在世界留的最后一点东西。

  以德报怨,不外如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朱厚熜念了念这源自北宋理学名家张载为儒家,或者为儒家理学定义的最终理想,哂然一笑,这世间,哪有一种学问能贯穿古今,又哪有一种学问能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证明,海瑞不是食古不化的腐儒,在南亚次大陆推行儒学,也能加强南亚次大陆土著的文化认同,连欧罗巴大陆那些帝国、王国都知道在殖民地上建教堂,建学堂,从信仰、文化、语言等全方位干预,大明朝更是不会忘记,儒家真是太适合了。

  朱厚熜颔首道:“此事由礼部负责组织,朕会让锦衣卫、东厂予以配合,名山大川中那些儒者,务必不能有遗漏,待南亚次大陆诸事落定,立时奔赴南洋,建立‘孔子学院’,为万国开化、启智。”

  那些腐儒,就和屋里的脏东西似的,既然要打扫,就要彻彻底底的打扫干净,别再在国内碍眼。

  “臣等遵旨!”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海瑞、朱衡躬身受旨。

  “卿等可还有事启奏?”

  “回圣上,今皇贵妃娘娘诞子,国本暂固,可否准予福王殿下离京就藩?”海瑞再道。

  朱厚熜愣了愣,这才又想起了被遗忘的大孙子,一眨眼,朱翊钧就快四岁了,时间当真匆匆。

  其父朱载垕千错万错,与他倒是无关,留京四载,已是不易。

  朱厚熜默然道:“年关将近,就再多待些时日吧,上元节后,内阁拟奏进宫,高拱。”

  “臣在。”

  “为朕的孙儿挑个好点的封地。”

  “臣遵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最新章节,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