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结盟之后,宋辽双方罢兵言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守边界,和平共处,结为兄弟之邦。
河北山西一带,一直是宋辽战争的主战场,“丁壮毙于传输,膏血涂于原野”,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现在终于可以安居乐业,睡一个安稳觉了。
景德二年(1005)正月,真宗以辽人讲和,大赦天下。
接着又下诏裁军,裁减河北戍兵十分之五,沿边戍兵裁减三分之一。放河北诸州强壮回归农业生产,鉴于战乱耕具短缺,牛多瘠死,着令官府组织购耕牛发送河北。
同时采取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民生的措施,下诏天下榷场不得增收额外收入为定额;免除沿边归业农民三年赋役。
真宗赵恒在边境设立了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大“榷场”。萧太后也在今天的河北新城设立了“新城榷场”。
两国百姓在榷场自由买卖,大宋向辽国输出香药、茶叶、漆器、瓷器、丝绸、手工品等商品,辽国向大宋输出马、骆驼、牲畜、皮毛、药材等。
虽说大宋每年向辽国支付岁币三十万两绢银,但是从辽方却能征收专卖税一百五十万贯。这样一来,大宋不但没亏,反而大赚一笔,获利数倍于岁币。“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大宋毫发无损。
◆宋辽交聘
景德二年(1005)二月,为了给萧太后祝寿庆生,真宗命开封府推官、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孙仅,担任辽国***生辰使,出使大辽。
孙仅等使臣一入辽境,就有辽国刺史前来迎接,幕职、县令、乡绅父老在马前捧卮敬酒。辽国百姓以斗焚香相迎。
辽圣宗耶律隆绪每年夏天都到含凉淀(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凉泾山)避暑,闻听宋使到了,立即驱銮驾前往幽州接见。期间,多次设宴款待孙仅等使臣,还给与丰厚的赏赐,礼遇甚厚。
孙仅等人回国之时,辽圣宗赐予金银器物服饰,以及良马五百余匹。又在城外设宴践行,极其恭恪。
十月,真宗又派度支判官、太常博士周渐为辽国主生辰使,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祝寿。职方郎中、直昭文馆韩国华为辽***正旦使;盐铁判官、秘书丞张若谷为辽国主正旦使。大宋对使节携带礼品名目都作了具体规定,茶叶、古玩、字画、珠宝、玉器、丝绸一样都不能少。
根据约定,大宋与辽的岁币也按时送到了,面对如此一笔巨款,辽国举国欢腾,民心振奋。自此,大宋的岁币每年都是这个时候送到,渐成常态。
辽国对宋使礼遇甚厚,十一月,辽派使臣来贺承天节。在对待使臣的礼遇上,大宋与辽国的较量也开始了。
辽使一入宋境,就有常参官、内官各一人,少卿监、诸司使等前来迎接,先进入供帳歇息。随后迎至白沟驿,设宴款待。至贝州,赐使臣茶药各一银盒。至大名府又设宴款待。未至京城,开封府判官早早迎出数十里,又是好酒好肉款待一番。台省的官员、诸司使馆伴等人将辽使安排在班荆馆小憩。接着把使臣安排到国宾馆级酒店都亭驿住下,赏赐辽使黄金花、银灌器、锦缎被褥。
真宗派内臣赶往都亭驿款待来使,接待规格肯定是最高一级的标准:“凡酒一献,从以三肴”,喝一杯酒,换三道菜。
第二天,真宗亲自接见辽使。赏赐辽大使金涂银冠、皂罗氊冠、袍子八件、金诰鞢带、乌皮鞾、银器二百两、彩帛二百匹。
赏赐副使黑纱折上巾、袍子七件、金带、象牙朝笏、乌皮鞾、银器一百两、彩帛二百匹、马鞍马各一匹。
又赏赐随行人等,上节一十八人,中节二十人,下节八十五人,锦袄和衣服、银器、彩帛无数,赐辽使在宋期间吃喝拉撒睡的一应物品,又赐大使羊五十头、副使羊三十头,以及美酒无数。承天节又赏赐使臣每人一套衣服。
真宗又邀请辽节帅到玉津园射箭,赐银饰箭筒和弓、箭,又赐锦缎窄袍五件、金腰带、鞍勒马。
承天节期间,真宗又派近臣在都亭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辽使一应人等。
辽国使团离开之日,真宗亲自在长春殿赐酒五行。赐大使绕球晕锦缎袍窄袍及衣七件、银器三百两、彩帛二百匹;赐副使紫花罗窄袍及衣六件、银器二百两、彩帛一百匹,再加上金腰带、各色罗、锦、绫、绢百匹。从人各加紫色丝绸锦袍和银器、彩帛。
临别之时,又赐给银瓶、合盆、沙罗、注椀等。又令近臣在班荆馆设宴践行,开封府推官在郊外设宴饯行。当初将辽使接入宋境的副使,护送辽国使团一路北归,沿途馆驿又是一番好酒好菜的招待。
此后,宋辽使节彼此往来,两国对使团的礼遇,都是好上加好,不分伯仲,渐渐习以为常。这种相互交好的礼遇较量,两国持续了一百二十余年。
大宋这边,“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辽国这边,承平日久,武备废弛,逐渐成为大宋的附庸。
宋人把辽军从一群老虎慢慢圈养成了一群羊,久而久之,辽国再也不找不到当年的契丹铁骑。
两国一百余年相互交好,天下太平,百姓远离战火,无有恐怖,安居乐业,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都是澶渊之盟带来的福泽和恩惠。
若要问澶渊之盟最大的功臣是谁,那一定非寇凖莫属。
◆清官原是官二代
你眼中的寇凖是什么样的?
双天官寇凖,寇老西,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清官,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喜欢喝醋,腰上总别着一个醋葫芦,操着一口浓浓的山西腔。
生活节俭,非常抠门,不肯花钱。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自己穿补丁衣服不说,他招待贵客的方式也很特别,就是把草帽的边撕下一圈,搓吧搓吧,沏水当茶喝,美其名曰山西特产,名叫“圈茶”。
清正廉明,总有各种奇思妙想。为保忠良,在朝堂上智斗女干臣,怒对皇上,为杨家将申冤昭雪。
在评书演义中,寇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忠君爱民的贤良宰相标杆。历史不是演义,历史上真实的寇凖绝对要超出你的想象,惊掉你的下巴。
史载,“凖少年富贵。”
寇凖可不是穷人,他是官二代出身,少年富贵。父亲寇湘是后晋开运二年状元,才华横溢,盛极一时,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莱国公。
“凖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一次,寇湘在家中宴请,众人听闻寇家公子,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都想开开眼界。就将寇凖请出,以华山为题,让他作诗一首。
少年寇凖,来到厅堂,稍作思考,随即吟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座高朋无不惊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喝出来的酒仙
天上人间,惟有酒仙。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世上本没有酒仙,酒喝多了,就成了仙。
寇凖也跟他的父亲一样,喜欢豪饮,他喝的可不是山西老陈醋,而是美酒。史载,“寇凖性豪侈,喜剧饮。”汉代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寇凖也自封诨号“汴京酒仙”。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寇凖性情豪爽,喜欢排场,生活奢华,花钱大手大脚。每次宴请宾客,都是令人解下客人拉套的骖马,关上大门,尽情畅饮,不醉不归。qs
《宋史》载,寇凖酒量大
得惊人,每次酒宴,不问对方官员品级大小,只问酒量大小,以此来排列座次。只要听说哪位大臣能喝酒,必定请来一同畅饮,拼命地互相灌。
寇凖到底有多能喝?“白酒二斤半,啤酒随便灌,”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叫寇老西了。人家是没有量,一直喝,千杯不醉,犹如酒神附体。撂倒一大群,喝断一连串,倒满必干,朝中官员闻听“请你吃饭”,各个魂飞胆颤,后脊梁骨流汗,汗中带血。
有一官员,官职不大,酒量很大。寇凖连续跟他喝了两次,官员喝得满脸通红,差点没喝死,寇凖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让他喝。
天天这种娱乐至死的日子,官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亲自找上门来喊冤,大闹相爷府。寇凖这才放过这位官员,以后再也不找他喝酒了。
寇凖饮酒,一直喝得很寂寞,因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跟别人喝酒,别人都是喝醉了,而他是喝累了。
宰相豪饮传天下,引得高情鹤氅人。一天,有位道士登门来访,声称自己特能喝,可以对瓶吹,一口喝一缸。
突然有这么一个活宝找上门来,寇凖自然高兴了,马上叫人准备好酒菜,搬来数坛好酒,两人开始对吹。
道士抓起酒坛子,跟牛饮水没啥两样,咕咚咕咚,顷刻间,干了个底朝天。再看寇天官,半坛子还没下去呢。道士又拎起一坛子酒,揭去封盖,没费吃灰之力,又干了。这时,寇凖才把第一坛子酒刚喝完,道士又去开第三坛子的封盖。
寇凖手持酒坛子,心里开始打怵,乖乖隆地咚,看来这回是真的遇上高人了。立即伸手制止道:“打住!打住!无量天尊,道长好酒量!只是在下要务缠身,如果跟你这样喝,真的醉得不省人事,皇上怪罪下来,在下实在担当不起,请道长见谅。”
道人手捻须髯,哈哈大笑,“大人说得极是,那我们今天就不比了,不过,贫道有一言,要说与大人听。”
寇凖道:“道长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道人手捻须髯,正色道:“无量天尊,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经过此事,寇凖再也不强迫别人喝酒了,自己饮酒也有所节制。
◆蜡炬成堆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皇宫的夜晚都是点蜡烛的,唐朝时宫廷内务机构的各部门中,就有专门分管蜡烛的左尚署。蜡烛属于贡品,物以稀为贵,在那个蜡烛如同黄金的时代,除了皇宫和豪族巨富,普通老百姓家里是点不起蜡烛的。
寇凖的家中也是点蜡烛的。“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寇府点灯从来不用油灯,寇凖觉得油灯太刺眼,下令全部使用蜡烛。普通的蜡烛不管用,要点就点大个的,即便厨房厕所这些地方,寇府也要点上大蜡烛,而且一点就是一个通宵达旦。这种待遇,也只有皇上才能拥有。因为点的蜡烛太多,滴的蜡油凝结起来,每天都能清理出一大堆。
在宋代,一根普通的蜡烛起码要卖到二十文钱,大蜡烛的价格要四百文左右。按照当下的换算,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三百元,一根大蜡烛的价值超过一百二十元。
在点灯上,寇府一年的花销惊人,其他方面的花费还能小得下来吗?由此可见,寇凖哪是什么穷困潦倒的寇老西,人家是真正的有钱人,土豪!
也许在老百姓的眼中,清官都应该是那种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花钱上抠抠搜搜,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一双朝靴上面还要露点破洞的形象。
呵呵,真实的寇天官,对不起,你思维跑偏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少人对寇凖的奢侈无度,颇有微词。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
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种胡吃海喝,飞扬跋扈,就算有一座金山也会败光。
后世宰相司马光就曾把寇凖的奢侈生活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近世寇莱公豪奢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知非,子孙习其下风,今多穷困。”
虽然好酒,花钱大手大脚,但不可否认,寇凖绝对是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贤相。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宋太宗赵光义曾言:“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大宋治蜀功臣张咏也曾说过:“寇公奇材,人千言而尽,準一眼而尽,真宰相也。”
自从少年登科,寇凖一生仕途顺达,入相封爵,功勋济世,可谓风光无限,在大宋官场,实在难有匹敌者。
景德二年(1005),十一月十九日,寇凖又加官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位极人臣、荣耀至极、风光之极的双天官寇凖,当堂写下一首极其自负的《蝶恋花》:
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
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
富贵近半个世纪的寇凖,在诗中,把自己夸成天上的神仙,可谓天上独一份,人间无二人。我这位将相天才,你们谁敢跟我比?作为宰相,我又是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嗨!我就是这么牛掰格拉斯!
寇凖这位爱谝能的钻天能豆,以功业大,豪侈冠一时,傲娇得不行不行。
史载,“準性刚自任”,一根筋。又敢说话,“立朝侃侃,直道靡顾”。喜欢与人争论,眼里容不得沙子。
宋朝经过太祖、太宗两代帝王的精心打造,重文抑武之风已根深蒂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古文人相轻,这些酸枣子聚在一起,免不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人性的六大弱点贪婪、自私、虚荣、偏执、猜疑、嫉妒,在大宋朝堂被释放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个既聪明又刚硬,还爱耍个臭脾气的寇老西,必定会让一些大臣心中极为不爽。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不低调,祸从天上掉。
◆寇王之争
澶渊之盟之后,真宗让天雄军钤辖孙全照知军府事,把那位鼓动他迁都金陵的参知政事王钦若,调回京城。
“帝以钦若守籓有劳,特宠异之。”晋升官阶,又赐袭衣、锦带、鞍马。
却说另外一位股肱之臣、国之栋梁,在澶州力抗辽军的三军统帅,大宋朝的国舅爷,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继隆。随真宗从澶州返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
世事无常。就在这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谁会料到,景德二年(1005)二月初五,这位澶渊之战的大功臣,竟在一夕之间突发疾病,匆匆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李继隆出于贵胄,为人谦谨好学,擅长骑射,勇冠三军,且智谋过人。南征百战数十载,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人称“大宋战神”。
真宗宣布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后来,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配享的理由是:“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沈毅有勇,个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宋理宗图画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理所当然成为这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代名将,就此告别江湖,身后划过一道亮丽的彩虹,永久辉映在历史的长空。
王钦若回到朝堂,没高兴几天,就开始犯难了。他知道寇凖讨厌自己,也知道给这么强横的领导当下手,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说不定被抓住小辫子,再被贬出京城。
退一步海阔天空,思来想去,王钦若决定以退为进,伺机翻身。于是主动向皇帝请辞,自己做不了这个参知政事:“皇上,你还是给我个翰林学士干干吧,寇凖这主儿,我伺候不了。”
王钦若这人油嘴滑舌,漂亮话能说一箩筐,深讨真宗欢心。为了安慰他,真宗特意为其设置了“资政殿学士”一职。
史载:“景德二年,王钦若***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他的父亲王仲华,陪着祖父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水暴涨,全家迁往湖北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当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祖父王郁非常疼爱他。
宋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才十八岁,作《平晋赋论》进献到太宗的行营。
王郁任濠州判官,死于任上。将死之时,王郁对家人道:“我做官超过五十年,慎于用刑,使很多人能活命,以后必定有大兴我家的人,大概会出在我的孙儿身上吧!”
宋太宗淳化年间,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不久宋真宗赵恒继位。
王钦若体形矮小,也喜欢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当时毋宾古任度支判官,度支使,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毋宾古在工作中发现了赋税的弊病,与同僚谈论道:“天下百姓因逃亡拖欠赋税,自五代至今,执法官不停地催缴、责罚,百姓已是精疲力竭,早就不能承受了,我将启奏皇上,免除这笔赋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毋宾古的话正好被理欠凭由司王钦若听到,他命相关人员一晚校理出数目,次日一早就以自己的名义上奏给真宗。
真宗大吃一惊:“先帝难道不知道这事吗?”
王钦若眼珠一转,诡辩道:“先帝当然知道这些,他这是有意留给陛下处理,以收揽民心。”
新皇即位总是要给天下子民赏赐点东西,以示皇恩浩荡。此时,真宗正愁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普天同庆。王钦若上奏的这件事,正好替真宗解围,救急。
真宗大喜,当即下诏:蠲免百姓所欠一千多万担赋税,并释放囚犯三千余人。
王钦若献策有功,擢升为翰林学士。通过抢毋宾古之功,王钦若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构。不久又调任西川安抚使。
明明可以靠才华取胜,王钦若偏要“投机”取巧。他挖空心思揣摩上意,讨皇上开心,很快就成为真宗的宠臣。
咸平四年(1001),王钦若被授给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郊祀之恩,又兼任给事中。从中进士,到成为副宰相,这厮只用了九年。
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善耍权术,王钦若这种蝇营狗苟之事嗨了去了。
每次上朝,王钦若怀中都藏有数道奏折,然后根据皇上的意思,见机行事,掏出相应的折子,以博取皇上的欢心。他肚子里的这个小九九,如何逃得了寇凖的法眼。
一次,寇凖实在看不过去了,当着皇上的面,指着王钦若的鼻子道:“我说王大人,你就不要藏着掖着了,何不把你怀中的奏折悉数拿出来,让皇上御览!”
去年,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打到黄河边,朝野皆惊。王钦若不想着如何抵抗,反而鼓动真宗迁都金陵。寇凖得知后,恨不得把王钦若这厮给剁了。
前线吃紧,真宗让文武百官推选镇守大名府的官员,寇凖本来就看不惯王钦若这幅鬼头蛤蟆眼的样子,这回终于让他逮着机会了。
寇大人毫不客气,立即向真宗举荐王钦若。大名府的安危,牵涉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么重要的事情,朝廷不派个副宰相前去,也确实说不过去。王钦若身为参知政事,官职分量大小正合适,真宗当场拍板,
就这么定了。
这里,寇凖难免有借契丹之手,替自己除掉这位鬼头鬼脑的下属之嫌。
这一轮交锋,王钦若完败!但这只是寇王交锋的开始。从此,王钦若对这个寇老西是恨之入骨。
这小子也算是有福之人,在大将孙全照一应将领的拼死力战下,大名府侥幸得保不失。王钦若不但没死,还立了大功。
真宗很高兴,辽军刚一撤兵,他就急着把王钦若调回京师。满打满算,王钦若待在大名府的时间没超过三个月。
王钦若知道自己斗不过寇凖,主动请求降级,辞去副宰相不干了。真宗给他安排了一个资政殿学士。
寇凖也不客气,有意将资政殿学士职务的等级定在翰林学士下面,也就是说,王钦若的级别还不如一个新科状元。这让王钦若感到了莫大的屈辱,寇王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
做了资政殿学士,真宗派王钦若与杨亿等人主修《册府元龟》一书。
在修纂《册府元龟》过程中,每修辑一部分,都要向皇上汇报,请皇上御批。如果得到真宗的褒奖称赞,王钦若就把自己的名字列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如果出了纰漏,要被谴问,王钦若就私底下贿赂书吏,让他说是杨亿等人干的,与王钦若无关,以此推卸责任。
毋宾古、杨亿这些人,都是风骨铮铮之君子。不屑与王钦若这类女干邪小人,争个是非曲直,更不会向皇上揭露王钦若如此为人不齿的行径。
修纂《册府元龟》,要经常向皇上做汇报,王钦若就借着真宗高兴的时候,向皇上诉苦,说自己职低位卑,担不起这么重要的编纂工程。
真宗一听就知道咋回事了,孩子闹了要哄,大臣有情绪也要时常给个蜜枣,这就是当皇帝的乐趣。当即传令,给王钦若的职位前加个“大”字,为资政殿大学士,等级在翰林学士之上。
◆从天堂滑落凡尘
忠臣和女干臣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皇帝的方式。
朝堂之上,忠臣一般都是忠言逆耳,维护和伸张正义,经常会得罪皇帝。女干臣都是圆滑世故,口蜜腹剑,净会捡一些甜言蜜语说出来,把皇上哄得团团转,让皇上开心。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皇帝也是人,概莫例外。
从历史上看,忠臣是永远斗不过女干臣的。为保家卫国,忠臣良将经常被女干臣陷害,小则罢官,大到被千刀万剐的都有。比如明朝铁血将军、抗清英雄、兵部尚书袁崇焕,被判凌迟,整整剐了三千五百四十三刀。
史载,当袁崇焕的肉被割下来,观看的百姓争相购买,老百姓把买回来的肉就着烧酒吃到肚子里,边吃还边骂:“大汉女干!卖国贼!活该千刀万剐!”
看到百姓们对女干臣的痛恨之情,袁崇焕觉得大明还有救,他毫无怨言。将死之时,依然心系辽东,那里有他一生未尽的事业。行刑前,他留下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忠臣都是被女干臣成就的。
澶渊结盟之后,宋辽两国尽释前嫌,友好共处。北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战事的日子,真宗感到无比的轻松。对大功臣寇凖,真宗自然会高看一眼。每次下朝,真宗都是目送寇凖走出殿外。
真宗对寇凖的厚爱,自然会激起王钦若的羡慕嫉妒恨。
一次,王钦若陪真宗下棋。王钦若借题发挥,说起寇凖:“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
真宗点头道:“对啊,寇凖对社稷有大功,大事小情,有宰相在,朕轻松了不少。”
王钦若哼了一声,道:“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认为寇凖有社稷之功,何也?”
帝愕然,道:“什么情况?”
王钦若道:“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
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城下之盟,《春秋》认为这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有几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换取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让人觉得羞耻的!
真宗听后脸色大变,甚为不悦。史载,“帝愀然为之不悦。”
王钦若接着又道:“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会将所有的赌本都押上,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澶渊之战,陛下就是寇凖孤注一掷的赌物。他把皇上您作为赌本押上了,这也是把大宋所有的“本钱”都押上了,丝毫不顾及皇上的安危!”
真宗听完王钦若的一番话,心中十分气愤,觉得自己被寇凖利用了。下棋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挥袖回宫。王钦若起身施礼,恭送真宗离开,心里面却早已乐开了花。
王钦若巧舌如簧,一席话说恼了赵官家。打这之后,真宗开始冷落寇凖。不久(景德三年二月)便撤了寇凖的宰相之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知州。任用左承、参知政事王旦为相,翰林学士赵安仁为参知政事。
王钦若的一句话就把宰相寇凖从天堂打落凡间,踢出京城。自己摇身一变,却成了知枢密院事。这一轮寇王之争,寇凖完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王钦若这厮,因其“女干邪险伪”,被《宋史》定性为女干臣,荣登“宋朝五鬼”之首。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早春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一驾马车,两名随从,穿过开封城欢笑的人群,穿过巍峨雄壮的西城门,踏上了山一程水一程、风一程雨一程的关西大道。有诗为证: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澶渊功勋客,独将衰鬓守函关。
河北山西一带,一直是宋辽战争的主战场,“丁壮毙于传输,膏血涂于原野”,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现在终于可以安居乐业,睡一个安稳觉了。
景德二年(1005)正月,真宗以辽人讲和,大赦天下。
接着又下诏裁军,裁减河北戍兵十分之五,沿边戍兵裁减三分之一。放河北诸州强壮回归农业生产,鉴于战乱耕具短缺,牛多瘠死,着令官府组织购耕牛发送河北。
同时采取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民生的措施,下诏天下榷场不得增收额外收入为定额;免除沿边归业农民三年赋役。
真宗赵恒在边境设立了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大“榷场”。萧太后也在今天的河北新城设立了“新城榷场”。
两国百姓在榷场自由买卖,大宋向辽国输出香药、茶叶、漆器、瓷器、丝绸、手工品等商品,辽国向大宋输出马、骆驼、牲畜、皮毛、药材等。
虽说大宋每年向辽国支付岁币三十万两绢银,但是从辽方却能征收专卖税一百五十万贯。这样一来,大宋不但没亏,反而大赚一笔,获利数倍于岁币。“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大宋毫发无损。
◆宋辽交聘
景德二年(1005)二月,为了给萧太后祝寿庆生,真宗命开封府推官、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孙仅,担任辽国***生辰使,出使大辽。
孙仅等使臣一入辽境,就有辽国刺史前来迎接,幕职、县令、乡绅父老在马前捧卮敬酒。辽国百姓以斗焚香相迎。
辽圣宗耶律隆绪每年夏天都到含凉淀(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凉泾山)避暑,闻听宋使到了,立即驱銮驾前往幽州接见。期间,多次设宴款待孙仅等使臣,还给与丰厚的赏赐,礼遇甚厚。
孙仅等人回国之时,辽圣宗赐予金银器物服饰,以及良马五百余匹。又在城外设宴践行,极其恭恪。
十月,真宗又派度支判官、太常博士周渐为辽国主生辰使,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祝寿。职方郎中、直昭文馆韩国华为辽***正旦使;盐铁判官、秘书丞张若谷为辽国主正旦使。大宋对使节携带礼品名目都作了具体规定,茶叶、古玩、字画、珠宝、玉器、丝绸一样都不能少。
根据约定,大宋与辽的岁币也按时送到了,面对如此一笔巨款,辽国举国欢腾,民心振奋。自此,大宋的岁币每年都是这个时候送到,渐成常态。
辽国对宋使礼遇甚厚,十一月,辽派使臣来贺承天节。在对待使臣的礼遇上,大宋与辽国的较量也开始了。
辽使一入宋境,就有常参官、内官各一人,少卿监、诸司使等前来迎接,先进入供帳歇息。随后迎至白沟驿,设宴款待。至贝州,赐使臣茶药各一银盒。至大名府又设宴款待。未至京城,开封府判官早早迎出数十里,又是好酒好肉款待一番。台省的官员、诸司使馆伴等人将辽使安排在班荆馆小憩。接着把使臣安排到国宾馆级酒店都亭驿住下,赏赐辽使黄金花、银灌器、锦缎被褥。
真宗派内臣赶往都亭驿款待来使,接待规格肯定是最高一级的标准:“凡酒一献,从以三肴”,喝一杯酒,换三道菜。
第二天,真宗亲自接见辽使。赏赐辽大使金涂银冠、皂罗氊冠、袍子八件、金诰鞢带、乌皮鞾、银器二百两、彩帛二百匹。
赏赐副使黑纱折上巾、袍子七件、金带、象牙朝笏、乌皮鞾、银器一百两、彩帛二百匹、马鞍马各一匹。
又赏赐随行人等,上节一十八人,中节二十人,下节八十五人,锦袄和衣服、银器、彩帛无数,赐辽使在宋期间吃喝拉撒睡的一应物品,又赐大使羊五十头、副使羊三十头,以及美酒无数。承天节又赏赐使臣每人一套衣服。
真宗又邀请辽节帅到玉津园射箭,赐银饰箭筒和弓、箭,又赐锦缎窄袍五件、金腰带、鞍勒马。
承天节期间,真宗又派近臣在都亭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辽使一应人等。
辽国使团离开之日,真宗亲自在长春殿赐酒五行。赐大使绕球晕锦缎袍窄袍及衣七件、银器三百两、彩帛二百匹;赐副使紫花罗窄袍及衣六件、银器二百两、彩帛一百匹,再加上金腰带、各色罗、锦、绫、绢百匹。从人各加紫色丝绸锦袍和银器、彩帛。
临别之时,又赐给银瓶、合盆、沙罗、注椀等。又令近臣在班荆馆设宴践行,开封府推官在郊外设宴饯行。当初将辽使接入宋境的副使,护送辽国使团一路北归,沿途馆驿又是一番好酒好菜的招待。
此后,宋辽使节彼此往来,两国对使团的礼遇,都是好上加好,不分伯仲,渐渐习以为常。这种相互交好的礼遇较量,两国持续了一百二十余年。
大宋这边,“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辽国这边,承平日久,武备废弛,逐渐成为大宋的附庸。
宋人把辽军从一群老虎慢慢圈养成了一群羊,久而久之,辽国再也不找不到当年的契丹铁骑。
两国一百余年相互交好,天下太平,百姓远离战火,无有恐怖,安居乐业,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都是澶渊之盟带来的福泽和恩惠。
若要问澶渊之盟最大的功臣是谁,那一定非寇凖莫属。
◆清官原是官二代
你眼中的寇凖是什么样的?
双天官寇凖,寇老西,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清官,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喜欢喝醋,腰上总别着一个醋葫芦,操着一口浓浓的山西腔。
生活节俭,非常抠门,不肯花钱。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自己穿补丁衣服不说,他招待贵客的方式也很特别,就是把草帽的边撕下一圈,搓吧搓吧,沏水当茶喝,美其名曰山西特产,名叫“圈茶”。
清正廉明,总有各种奇思妙想。为保忠良,在朝堂上智斗女干臣,怒对皇上,为杨家将申冤昭雪。
在评书演义中,寇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忠君爱民的贤良宰相标杆。历史不是演义,历史上真实的寇凖绝对要超出你的想象,惊掉你的下巴。
史载,“凖少年富贵。”
寇凖可不是穷人,他是官二代出身,少年富贵。父亲寇湘是后晋开运二年状元,才华横溢,盛极一时,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莱国公。
“凖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一次,寇湘在家中宴请,众人听闻寇家公子,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都想开开眼界。就将寇凖请出,以华山为题,让他作诗一首。
少年寇凖,来到厅堂,稍作思考,随即吟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座高朋无不惊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喝出来的酒仙
天上人间,惟有酒仙。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世上本没有酒仙,酒喝多了,就成了仙。
寇凖也跟他的父亲一样,喜欢豪饮,他喝的可不是山西老陈醋,而是美酒。史载,“寇凖性豪侈,喜剧饮。”汉代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寇凖也自封诨号“汴京酒仙”。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寇凖性情豪爽,喜欢排场,生活奢华,花钱大手大脚。每次宴请宾客,都是令人解下客人拉套的骖马,关上大门,尽情畅饮,不醉不归。qs
《宋史》载,寇凖酒量大
得惊人,每次酒宴,不问对方官员品级大小,只问酒量大小,以此来排列座次。只要听说哪位大臣能喝酒,必定请来一同畅饮,拼命地互相灌。
寇凖到底有多能喝?“白酒二斤半,啤酒随便灌,”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叫寇老西了。人家是没有量,一直喝,千杯不醉,犹如酒神附体。撂倒一大群,喝断一连串,倒满必干,朝中官员闻听“请你吃饭”,各个魂飞胆颤,后脊梁骨流汗,汗中带血。
有一官员,官职不大,酒量很大。寇凖连续跟他喝了两次,官员喝得满脸通红,差点没喝死,寇凖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让他喝。
天天这种娱乐至死的日子,官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亲自找上门来喊冤,大闹相爷府。寇凖这才放过这位官员,以后再也不找他喝酒了。
寇凖饮酒,一直喝得很寂寞,因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跟别人喝酒,别人都是喝醉了,而他是喝累了。
宰相豪饮传天下,引得高情鹤氅人。一天,有位道士登门来访,声称自己特能喝,可以对瓶吹,一口喝一缸。
突然有这么一个活宝找上门来,寇凖自然高兴了,马上叫人准备好酒菜,搬来数坛好酒,两人开始对吹。
道士抓起酒坛子,跟牛饮水没啥两样,咕咚咕咚,顷刻间,干了个底朝天。再看寇天官,半坛子还没下去呢。道士又拎起一坛子酒,揭去封盖,没费吃灰之力,又干了。这时,寇凖才把第一坛子酒刚喝完,道士又去开第三坛子的封盖。
寇凖手持酒坛子,心里开始打怵,乖乖隆地咚,看来这回是真的遇上高人了。立即伸手制止道:“打住!打住!无量天尊,道长好酒量!只是在下要务缠身,如果跟你这样喝,真的醉得不省人事,皇上怪罪下来,在下实在担当不起,请道长见谅。”
道人手捻须髯,哈哈大笑,“大人说得极是,那我们今天就不比了,不过,贫道有一言,要说与大人听。”
寇凖道:“道长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道人手捻须髯,正色道:“无量天尊,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经过此事,寇凖再也不强迫别人喝酒了,自己饮酒也有所节制。
◆蜡炬成堆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皇宫的夜晚都是点蜡烛的,唐朝时宫廷内务机构的各部门中,就有专门分管蜡烛的左尚署。蜡烛属于贡品,物以稀为贵,在那个蜡烛如同黄金的时代,除了皇宫和豪族巨富,普通老百姓家里是点不起蜡烛的。
寇凖的家中也是点蜡烛的。“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寇府点灯从来不用油灯,寇凖觉得油灯太刺眼,下令全部使用蜡烛。普通的蜡烛不管用,要点就点大个的,即便厨房厕所这些地方,寇府也要点上大蜡烛,而且一点就是一个通宵达旦。这种待遇,也只有皇上才能拥有。因为点的蜡烛太多,滴的蜡油凝结起来,每天都能清理出一大堆。
在宋代,一根普通的蜡烛起码要卖到二十文钱,大蜡烛的价格要四百文左右。按照当下的换算,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三百元,一根大蜡烛的价值超过一百二十元。
在点灯上,寇府一年的花销惊人,其他方面的花费还能小得下来吗?由此可见,寇凖哪是什么穷困潦倒的寇老西,人家是真正的有钱人,土豪!
也许在老百姓的眼中,清官都应该是那种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花钱上抠抠搜搜,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一双朝靴上面还要露点破洞的形象。
呵呵,真实的寇天官,对不起,你思维跑偏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少人对寇凖的奢侈无度,颇有微词。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
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种胡吃海喝,飞扬跋扈,就算有一座金山也会败光。
后世宰相司马光就曾把寇凖的奢侈生活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近世寇莱公豪奢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知非,子孙习其下风,今多穷困。”
虽然好酒,花钱大手大脚,但不可否认,寇凖绝对是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贤相。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宋太宗赵光义曾言:“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大宋治蜀功臣张咏也曾说过:“寇公奇材,人千言而尽,準一眼而尽,真宰相也。”
自从少年登科,寇凖一生仕途顺达,入相封爵,功勋济世,可谓风光无限,在大宋官场,实在难有匹敌者。
景德二年(1005),十一月十九日,寇凖又加官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位极人臣、荣耀至极、风光之极的双天官寇凖,当堂写下一首极其自负的《蝶恋花》:
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
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
富贵近半个世纪的寇凖,在诗中,把自己夸成天上的神仙,可谓天上独一份,人间无二人。我这位将相天才,你们谁敢跟我比?作为宰相,我又是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嗨!我就是这么牛掰格拉斯!
寇凖这位爱谝能的钻天能豆,以功业大,豪侈冠一时,傲娇得不行不行。
史载,“準性刚自任”,一根筋。又敢说话,“立朝侃侃,直道靡顾”。喜欢与人争论,眼里容不得沙子。
宋朝经过太祖、太宗两代帝王的精心打造,重文抑武之风已根深蒂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古文人相轻,这些酸枣子聚在一起,免不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人性的六大弱点贪婪、自私、虚荣、偏执、猜疑、嫉妒,在大宋朝堂被释放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个既聪明又刚硬,还爱耍个臭脾气的寇老西,必定会让一些大臣心中极为不爽。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不低调,祸从天上掉。
◆寇王之争
澶渊之盟之后,真宗让天雄军钤辖孙全照知军府事,把那位鼓动他迁都金陵的参知政事王钦若,调回京城。
“帝以钦若守籓有劳,特宠异之。”晋升官阶,又赐袭衣、锦带、鞍马。
却说另外一位股肱之臣、国之栋梁,在澶州力抗辽军的三军统帅,大宋朝的国舅爷,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继隆。随真宗从澶州返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
世事无常。就在这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谁会料到,景德二年(1005)二月初五,这位澶渊之战的大功臣,竟在一夕之间突发疾病,匆匆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李继隆出于贵胄,为人谦谨好学,擅长骑射,勇冠三军,且智谋过人。南征百战数十载,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人称“大宋战神”。
真宗宣布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后来,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配享的理由是:“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沈毅有勇,个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宋理宗图画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理所当然成为这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代名将,就此告别江湖,身后划过一道亮丽的彩虹,永久辉映在历史的长空。
王钦若回到朝堂,没高兴几天,就开始犯难了。他知道寇凖讨厌自己,也知道给这么强横的领导当下手,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说不定被抓住小辫子,再被贬出京城。
退一步海阔天空,思来想去,王钦若决定以退为进,伺机翻身。于是主动向皇帝请辞,自己做不了这个参知政事:“皇上,你还是给我个翰林学士干干吧,寇凖这主儿,我伺候不了。”
王钦若这人油嘴滑舌,漂亮话能说一箩筐,深讨真宗欢心。为了安慰他,真宗特意为其设置了“资政殿学士”一职。
史载:“景德二年,王钦若***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他的父亲王仲华,陪着祖父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水暴涨,全家迁往湖北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当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祖父王郁非常疼爱他。
宋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才十八岁,作《平晋赋论》进献到太宗的行营。
王郁任濠州判官,死于任上。将死之时,王郁对家人道:“我做官超过五十年,慎于用刑,使很多人能活命,以后必定有大兴我家的人,大概会出在我的孙儿身上吧!”
宋太宗淳化年间,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不久宋真宗赵恒继位。
王钦若体形矮小,也喜欢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当时毋宾古任度支判官,度支使,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毋宾古在工作中发现了赋税的弊病,与同僚谈论道:“天下百姓因逃亡拖欠赋税,自五代至今,执法官不停地催缴、责罚,百姓已是精疲力竭,早就不能承受了,我将启奏皇上,免除这笔赋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毋宾古的话正好被理欠凭由司王钦若听到,他命相关人员一晚校理出数目,次日一早就以自己的名义上奏给真宗。
真宗大吃一惊:“先帝难道不知道这事吗?”
王钦若眼珠一转,诡辩道:“先帝当然知道这些,他这是有意留给陛下处理,以收揽民心。”
新皇即位总是要给天下子民赏赐点东西,以示皇恩浩荡。此时,真宗正愁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普天同庆。王钦若上奏的这件事,正好替真宗解围,救急。
真宗大喜,当即下诏:蠲免百姓所欠一千多万担赋税,并释放囚犯三千余人。
王钦若献策有功,擢升为翰林学士。通过抢毋宾古之功,王钦若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构。不久又调任西川安抚使。
明明可以靠才华取胜,王钦若偏要“投机”取巧。他挖空心思揣摩上意,讨皇上开心,很快就成为真宗的宠臣。
咸平四年(1001),王钦若被授给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郊祀之恩,又兼任给事中。从中进士,到成为副宰相,这厮只用了九年。
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善耍权术,王钦若这种蝇营狗苟之事嗨了去了。
每次上朝,王钦若怀中都藏有数道奏折,然后根据皇上的意思,见机行事,掏出相应的折子,以博取皇上的欢心。他肚子里的这个小九九,如何逃得了寇凖的法眼。
一次,寇凖实在看不过去了,当着皇上的面,指着王钦若的鼻子道:“我说王大人,你就不要藏着掖着了,何不把你怀中的奏折悉数拿出来,让皇上御览!”
去年,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打到黄河边,朝野皆惊。王钦若不想着如何抵抗,反而鼓动真宗迁都金陵。寇凖得知后,恨不得把王钦若这厮给剁了。
前线吃紧,真宗让文武百官推选镇守大名府的官员,寇凖本来就看不惯王钦若这幅鬼头蛤蟆眼的样子,这回终于让他逮着机会了。
寇大人毫不客气,立即向真宗举荐王钦若。大名府的安危,牵涉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么重要的事情,朝廷不派个副宰相前去,也确实说不过去。王钦若身为参知政事,官职分量大小正合适,真宗当场拍板,
就这么定了。
这里,寇凖难免有借契丹之手,替自己除掉这位鬼头鬼脑的下属之嫌。
这一轮交锋,王钦若完败!但这只是寇王交锋的开始。从此,王钦若对这个寇老西是恨之入骨。
这小子也算是有福之人,在大将孙全照一应将领的拼死力战下,大名府侥幸得保不失。王钦若不但没死,还立了大功。
真宗很高兴,辽军刚一撤兵,他就急着把王钦若调回京师。满打满算,王钦若待在大名府的时间没超过三个月。
王钦若知道自己斗不过寇凖,主动请求降级,辞去副宰相不干了。真宗给他安排了一个资政殿学士。
寇凖也不客气,有意将资政殿学士职务的等级定在翰林学士下面,也就是说,王钦若的级别还不如一个新科状元。这让王钦若感到了莫大的屈辱,寇王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
做了资政殿学士,真宗派王钦若与杨亿等人主修《册府元龟》一书。
在修纂《册府元龟》过程中,每修辑一部分,都要向皇上汇报,请皇上御批。如果得到真宗的褒奖称赞,王钦若就把自己的名字列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如果出了纰漏,要被谴问,王钦若就私底下贿赂书吏,让他说是杨亿等人干的,与王钦若无关,以此推卸责任。
毋宾古、杨亿这些人,都是风骨铮铮之君子。不屑与王钦若这类女干邪小人,争个是非曲直,更不会向皇上揭露王钦若如此为人不齿的行径。
修纂《册府元龟》,要经常向皇上做汇报,王钦若就借着真宗高兴的时候,向皇上诉苦,说自己职低位卑,担不起这么重要的编纂工程。
真宗一听就知道咋回事了,孩子闹了要哄,大臣有情绪也要时常给个蜜枣,这就是当皇帝的乐趣。当即传令,给王钦若的职位前加个“大”字,为资政殿大学士,等级在翰林学士之上。
◆从天堂滑落凡尘
忠臣和女干臣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皇帝的方式。
朝堂之上,忠臣一般都是忠言逆耳,维护和伸张正义,经常会得罪皇帝。女干臣都是圆滑世故,口蜜腹剑,净会捡一些甜言蜜语说出来,把皇上哄得团团转,让皇上开心。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皇帝也是人,概莫例外。
从历史上看,忠臣是永远斗不过女干臣的。为保家卫国,忠臣良将经常被女干臣陷害,小则罢官,大到被千刀万剐的都有。比如明朝铁血将军、抗清英雄、兵部尚书袁崇焕,被判凌迟,整整剐了三千五百四十三刀。
史载,当袁崇焕的肉被割下来,观看的百姓争相购买,老百姓把买回来的肉就着烧酒吃到肚子里,边吃还边骂:“大汉女干!卖国贼!活该千刀万剐!”
看到百姓们对女干臣的痛恨之情,袁崇焕觉得大明还有救,他毫无怨言。将死之时,依然心系辽东,那里有他一生未尽的事业。行刑前,他留下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忠臣都是被女干臣成就的。
澶渊结盟之后,宋辽两国尽释前嫌,友好共处。北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战事的日子,真宗感到无比的轻松。对大功臣寇凖,真宗自然会高看一眼。每次下朝,真宗都是目送寇凖走出殿外。
真宗对寇凖的厚爱,自然会激起王钦若的羡慕嫉妒恨。
一次,王钦若陪真宗下棋。王钦若借题发挥,说起寇凖:“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
真宗点头道:“对啊,寇凖对社稷有大功,大事小情,有宰相在,朕轻松了不少。”
王钦若哼了一声,道:“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认为寇凖有社稷之功,何也?”
帝愕然,道:“什么情况?”
王钦若道:“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
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城下之盟,《春秋》认为这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有几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换取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让人觉得羞耻的!
真宗听后脸色大变,甚为不悦。史载,“帝愀然为之不悦。”
王钦若接着又道:“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会将所有的赌本都押上,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澶渊之战,陛下就是寇凖孤注一掷的赌物。他把皇上您作为赌本押上了,这也是把大宋所有的“本钱”都押上了,丝毫不顾及皇上的安危!”
真宗听完王钦若的一番话,心中十分气愤,觉得自己被寇凖利用了。下棋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挥袖回宫。王钦若起身施礼,恭送真宗离开,心里面却早已乐开了花。
王钦若巧舌如簧,一席话说恼了赵官家。打这之后,真宗开始冷落寇凖。不久(景德三年二月)便撤了寇凖的宰相之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知州。任用左承、参知政事王旦为相,翰林学士赵安仁为参知政事。
王钦若的一句话就把宰相寇凖从天堂打落凡间,踢出京城。自己摇身一变,却成了知枢密院事。这一轮寇王之争,寇凖完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王钦若这厮,因其“女干邪险伪”,被《宋史》定性为女干臣,荣登“宋朝五鬼”之首。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早春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一驾马车,两名随从,穿过开封城欢笑的人群,穿过巍峨雄壮的西城门,踏上了山一程水一程、风一程雨一程的关西大道。有诗为证: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澶渊功勋客,独将衰鬓守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