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商屯
三月二十六日,庾彬带着十余宾客离开洛阳,南下荆州。
出平昌门后,陆陆续续有车辆汇集而来。
庾彬遣手下宾客去与他们交涉,自己没出面,只骑着一匹黄骠马,边走边看。
连年战争,靡费甚大。天子曾经打算在洛阳内城之外建罗城,即形成外城、内城、宫城三层城墙体系,如今看来,也因为用度不足而进展缓慢。
不过这都是小事了。将来天下一统,有的是时间来修。
行路之时,庾彬也在观察那些商徒带过来的人,真的不少!
小一点的商徒带了几十家,大一点的带了一二百家,一问都是自家奴婢再问哪来的奴婢,人家用清澈的目光看向你。
其他不谈,那连续三年暴水的日子忘了吗?
暴水忘了,大疫也忘了?疫病也是可以让一个家庭陷入万劫不复深渊的这时候收拢些奴婢很难吗?奴婢生的孩子也还是奴婢,只要养得起,数量总体会越来越多。地方豪强、巨商就是这么来的,而今四处度田,很多人保不住这些奴婢和田产了,只能另寻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请托而来的人未必就全是商人了,其实小土豪也很多。
他们其实也挺难的,更有些可悲。
世世代代为僮仆奴婢,跟随主家生活,服从主家命令,几乎已经成本能。即便是大灾之年收拢的新人,他们其实也接受这么一套秩序,本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或许也怪不了他们。
从汉末到现在,真不怎么太平。即便是三国稳定下来那会,地方上也是盗贼多如牛毛,坞堡、土围子、庄园更大的作用不是防朝廷,大部分时候是在防贼匪。
很多人嘲笑太康盛世,但那十年真的是汉末以来最稳定、贼匪最少、发展最快的十年了,只可惜随着关中齐万年之乱,一切归于泡影,世道再度变乱。
能怪他们吗?不。
给庄园主当奴婢庄客,好岁还能活下去,甚至能配个妻子,能传宗接代要真正打破这个怪圈,只能出个雄才伟略之人,一统天下,重新奠定秩序。
有了真正安定的秩序,人们才会发现自耕农比当庄客强,否则就是反过来的。
想到这里,庾彬也有些自嘲,他真是发神经了,自家也是士族,且在往顶级豪门的路上发展,想这些作甚?遂安心看风景。
二十八日的时候,他们这支庞大的队伍停在了伊阙口内。
他们遇到了又一批班师的杂胡兵马,大概三千多人的样子。
胡人看起来喜忧参半。
那些没有带马出征的人得了赏赐,还活了下来,喜笑颜开。
带马出征,且同样带马回来的人,同样很高兴,但如果马死了,就没那么开心了。
另外还有死了亲朋好友的人,则默不作声,似乎蕴藏着不快。
总之很复杂,但这就是战争。
有些胡人甚至瞄准了在路边搭帐篷休息的土豪僮仆,不过这些僮仆手里有武器,并非一触即溃之辈,早就防着他们了。
伊阙同时也是右骁骑卫一个军府所在,他们出动了上千骑兵,人均长枪大,仔细盯着这帮杂胡,防备他们闹事。
最终有惊无险。
杂胡不懂事,首领是懂事的。你有几个脑袋够砍啊,居然敢在洛阳附近闹事?
庾彬看着杂胡远去的背影,叹道:「这是哪里的杂胡?弄不好回去后要作乱。」
「应是北地郡匈奴一部。」有宾客答道。
「失敬,原来不是杂胡,而是正胡。」庾彬笑道。
宾客亦笑,道:「北地匈奴原本不少,后来被靳准兄弟分走一批,去了西边。能剩下三五千帐都算多的了。金正也老使唤他们,这次又南征,我看没多少人了。如果发动叛乱,结局可能惨不忍睹。金正可不是什么仁慈之辈啊,这些年死在他手里的胡人可不少。」
庾彬笑而不语。
金正固然残暴,但这么一个残暴之人,却稳坐镇西将军宝座、开府长安多年,不觉得奇怪么?那是天子信任啊,非常信任。
雍州世丘本二止骑,拨给田地,主要分布在长安、天水附近。
有天水豪族、酋师不满田地被侵占,金正直接杀奔过去,大肆打杀一通。人家告到天子面前,有用吗?一点用没有。
到了最后,还是刺史温娇忍着牙痛四处奔走,居中调和,才勉强压了下去。
有人从中看到了金正的「跋扈」,庾彬只看到「圣眷」。
况且金正是真的很能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调集兵马攻杨难敌,再败之。
难敌请降,金正不许,姚弋仲也不许,两人卯足了劲要干他,实在被这厮恶心坏了。
到了这个月,听闻金、姚二人复集兵三万余人攻杨难敌。仇池羌诸酋豪皆怨声载道,有杀杨难敌请降的意思了,难敌走投无路,眼见看就要覆亡。
若除此贼,金正圣眷更隆矣。
******
在伊阙休息一晚后,这支人数高达六千的队伍赶着大车小车,再度南下,一路经梁县、襄城、南阳,于四月上旬抵达襄阳。
彼时邵勋正要率众离开,班师回朝,听闻庾彬抵达后,便在蔡洲见了一面。
「道协,若非你成婚甚早,朕都想让你尚公主了。」春日暖阳之下,邵勋开玩笑道:「你所出方略,甚合朕意,此事准了。新来之六千人,可至华容、竟陵二县商屯。所售之粮米,有多少要多少,朝廷以布帛采买,如何?」
「他们怕是求之不得。」庾彬回道。
屯垦之事,古来有之。
移民实边的叫民屯,军士种地的叫军屯,商屯这个词却是第一回听到,
庾彬觉得很新鲜,也很贴切。
邵勋又看向在蔡洲岛对岸生火做饭的那帮人,问道:「「所携粮食,可够吃?」
「应撑不到秋收。况来得也有些晚了,还要清理田地、开辟污莱,今年只能种些杂粮,多半要买粮。」庾彬说道。
「这却不好买。」邵勋摇头道:「也罢。第一批商屯民户,朕总要给些好处。童千斤!」
「末将在。」童千斤大声应道。
「蔡洲还有多少粮?」
「还有三万九千余斛。」
「装船运至杨口,送给商屯百姓。」
「遵命。」童千斤立刻前去传令。
邵勋看向庾彬,道:,「道协,你须得向他们讲清楚。这三万九千余斛粟麦可以相送,但有一条,若有贼人至杨口或华容,可避入城塞之内,但不能跑。若能坚守到援军抵达,朕另有赏赐。」
庾彬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这粮可不好拿啊。不过,你都来搞商屯了,这点风险总该预判到吧?
「《风土病》一书,甚为紧要,可令诸屯屯主过来抄录一份。」邵勋又道:「按照书上所教之法做下去,未必不会死人,但一定少死很多人。」
「臣遵命。」庾彬应道。
邵勋背看手走来走去,似乎十分高兴,乐于见到商屯之事蓬勃发展。
他之前曾打算忽悠一批商人去建庄园,如今看来,商屯更好。
生意就是生意,盈亏自负,比强迫别人去开发荒地强多了。
当然,就庾彬带过来的这批人来看,土豪们应该也没想在粮食买卖上赚什么钱吧?
这种地方开荒,三年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三年以后才能有余粮出售,才能开始赚钱,这还没算中间死人的损失呢一一肯定会有人死于开荒,无非多少罢了。
这些商屯屯主们起码要在江夏、南郡坚持七八年以上,才有可能回本。
这个买卖风险相当不小,若无回赐土地、评定门第等配套措施,怕是无人愿来。
另外,北方度田的大背景不能忽视。
正因为要度田,这些没什么背景的土豪们保不住自己趁乱得来的土地和人口,才想着要来搏一搏。
没有北方那头的强烈挤压,也不会有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南下,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邵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商屯大业。
他愿意支付对价,不仅仅是用三倍市价购买粮食,还可支付土地、官职以及屯主家族未来当官的可能性。
这些不是「钱」,但在屯主眼里,这恐怕才是真正的「钱」。
「蔡洲苑这边,你看着经营吧。」邵勋指了指蔡洲岛,说道:「蔡氏大宅定期洒扫,你可选取部分屋宇改做衙署、粮仓、武库。」
「是。」
「不要饮生水。死水塘尽量填平。」邵勋拍了拍庾彬的肩膀,说道:「朕在岛上住了一阵子,河面上风不小,夏天或没那么湿热,你一一好生保重自己。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向你姑姑交代?」
庾彬闻言心下一热。这就是被当做自己人的感觉,他分外享受。
蔡洲苑他会好生经营,商屯那边他也会主动关注,并想办法动用庾家的力量,为屯主们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帮助。
姑夫的大业,不能出岔子。
邵勋没注意小伙子心里怎么想的,他只看到童千斤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陛下,巴东那边打起来了。」
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成的胃口还真是不小,选取的时机也非常恰当,李雄是有点本事的。
「给魏兴郡传令,选取精干兵卒,伺机袭扰成国。」邵勋下令道。
三月二十六日,庾彬带着十余宾客离开洛阳,南下荆州。
出平昌门后,陆陆续续有车辆汇集而来。
庾彬遣手下宾客去与他们交涉,自己没出面,只骑着一匹黄骠马,边走边看。
连年战争,靡费甚大。天子曾经打算在洛阳内城之外建罗城,即形成外城、内城、宫城三层城墙体系,如今看来,也因为用度不足而进展缓慢。
不过这都是小事了。将来天下一统,有的是时间来修。
行路之时,庾彬也在观察那些商徒带过来的人,真的不少!
小一点的商徒带了几十家,大一点的带了一二百家,一问都是自家奴婢再问哪来的奴婢,人家用清澈的目光看向你。
其他不谈,那连续三年暴水的日子忘了吗?
暴水忘了,大疫也忘了?疫病也是可以让一个家庭陷入万劫不复深渊的这时候收拢些奴婢很难吗?奴婢生的孩子也还是奴婢,只要养得起,数量总体会越来越多。地方豪强、巨商就是这么来的,而今四处度田,很多人保不住这些奴婢和田产了,只能另寻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请托而来的人未必就全是商人了,其实小土豪也很多。
他们其实也挺难的,更有些可悲。
世世代代为僮仆奴婢,跟随主家生活,服从主家命令,几乎已经成本能。即便是大灾之年收拢的新人,他们其实也接受这么一套秩序,本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或许也怪不了他们。
从汉末到现在,真不怎么太平。即便是三国稳定下来那会,地方上也是盗贼多如牛毛,坞堡、土围子、庄园更大的作用不是防朝廷,大部分时候是在防贼匪。
很多人嘲笑太康盛世,但那十年真的是汉末以来最稳定、贼匪最少、发展最快的十年了,只可惜随着关中齐万年之乱,一切归于泡影,世道再度变乱。
能怪他们吗?不。
给庄园主当奴婢庄客,好岁还能活下去,甚至能配个妻子,能传宗接代要真正打破这个怪圈,只能出个雄才伟略之人,一统天下,重新奠定秩序。
有了真正安定的秩序,人们才会发现自耕农比当庄客强,否则就是反过来的。
想到这里,庾彬也有些自嘲,他真是发神经了,自家也是士族,且在往顶级豪门的路上发展,想这些作甚?遂安心看风景。
二十八日的时候,他们这支庞大的队伍停在了伊阙口内。
他们遇到了又一批班师的杂胡兵马,大概三千多人的样子。
胡人看起来喜忧参半。
那些没有带马出征的人得了赏赐,还活了下来,喜笑颜开。
带马出征,且同样带马回来的人,同样很高兴,但如果马死了,就没那么开心了。
另外还有死了亲朋好友的人,则默不作声,似乎蕴藏着不快。
总之很复杂,但这就是战争。
有些胡人甚至瞄准了在路边搭帐篷休息的土豪僮仆,不过这些僮仆手里有武器,并非一触即溃之辈,早就防着他们了。
伊阙同时也是右骁骑卫一个军府所在,他们出动了上千骑兵,人均长枪大,仔细盯着这帮杂胡,防备他们闹事。
最终有惊无险。
杂胡不懂事,首领是懂事的。你有几个脑袋够砍啊,居然敢在洛阳附近闹事?
庾彬看着杂胡远去的背影,叹道:「这是哪里的杂胡?弄不好回去后要作乱。」
「应是北地郡匈奴一部。」有宾客答道。
「失敬,原来不是杂胡,而是正胡。」庾彬笑道。
宾客亦笑,道:「北地匈奴原本不少,后来被靳准兄弟分走一批,去了西边。能剩下三五千帐都算多的了。金正也老使唤他们,这次又南征,我看没多少人了。如果发动叛乱,结局可能惨不忍睹。金正可不是什么仁慈之辈啊,这些年死在他手里的胡人可不少。」
庾彬笑而不语。
金正固然残暴,但这么一个残暴之人,却稳坐镇西将军宝座、开府长安多年,不觉得奇怪么?那是天子信任啊,非常信任。
雍州世丘本二止骑,拨给田地,主要分布在长安、天水附近。
有天水豪族、酋师不满田地被侵占,金正直接杀奔过去,大肆打杀一通。人家告到天子面前,有用吗?一点用没有。
到了最后,还是刺史温娇忍着牙痛四处奔走,居中调和,才勉强压了下去。
有人从中看到了金正的「跋扈」,庾彬只看到「圣眷」。
况且金正是真的很能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调集兵马攻杨难敌,再败之。
难敌请降,金正不许,姚弋仲也不许,两人卯足了劲要干他,实在被这厮恶心坏了。
到了这个月,听闻金、姚二人复集兵三万余人攻杨难敌。仇池羌诸酋豪皆怨声载道,有杀杨难敌请降的意思了,难敌走投无路,眼见看就要覆亡。
若除此贼,金正圣眷更隆矣。
******
在伊阙休息一晚后,这支人数高达六千的队伍赶着大车小车,再度南下,一路经梁县、襄城、南阳,于四月上旬抵达襄阳。
彼时邵勋正要率众离开,班师回朝,听闻庾彬抵达后,便在蔡洲见了一面。
「道协,若非你成婚甚早,朕都想让你尚公主了。」春日暖阳之下,邵勋开玩笑道:「你所出方略,甚合朕意,此事准了。新来之六千人,可至华容、竟陵二县商屯。所售之粮米,有多少要多少,朝廷以布帛采买,如何?」
「他们怕是求之不得。」庾彬回道。
屯垦之事,古来有之。
移民实边的叫民屯,军士种地的叫军屯,商屯这个词却是第一回听到,
庾彬觉得很新鲜,也很贴切。
邵勋又看向在蔡洲岛对岸生火做饭的那帮人,问道:「「所携粮食,可够吃?」
「应撑不到秋收。况来得也有些晚了,还要清理田地、开辟污莱,今年只能种些杂粮,多半要买粮。」庾彬说道。
「这却不好买。」邵勋摇头道:「也罢。第一批商屯民户,朕总要给些好处。童千斤!」
「末将在。」童千斤大声应道。
「蔡洲还有多少粮?」
「还有三万九千余斛。」
「装船运至杨口,送给商屯百姓。」
「遵命。」童千斤立刻前去传令。
邵勋看向庾彬,道:,「道协,你须得向他们讲清楚。这三万九千余斛粟麦可以相送,但有一条,若有贼人至杨口或华容,可避入城塞之内,但不能跑。若能坚守到援军抵达,朕另有赏赐。」
庾彬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这粮可不好拿啊。不过,你都来搞商屯了,这点风险总该预判到吧?
「《风土病》一书,甚为紧要,可令诸屯屯主过来抄录一份。」邵勋又道:「按照书上所教之法做下去,未必不会死人,但一定少死很多人。」
「臣遵命。」庾彬应道。
邵勋背看手走来走去,似乎十分高兴,乐于见到商屯之事蓬勃发展。
他之前曾打算忽悠一批商人去建庄园,如今看来,商屯更好。
生意就是生意,盈亏自负,比强迫别人去开发荒地强多了。
当然,就庾彬带过来的这批人来看,土豪们应该也没想在粮食买卖上赚什么钱吧?
这种地方开荒,三年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三年以后才能有余粮出售,才能开始赚钱,这还没算中间死人的损失呢一一肯定会有人死于开荒,无非多少罢了。
这些商屯屯主们起码要在江夏、南郡坚持七八年以上,才有可能回本。
这个买卖风险相当不小,若无回赐土地、评定门第等配套措施,怕是无人愿来。
另外,北方度田的大背景不能忽视。
正因为要度田,这些没什么背景的土豪们保不住自己趁乱得来的土地和人口,才想着要来搏一搏。
没有北方那头的强烈挤压,也不会有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南下,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邵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商屯大业。
他愿意支付对价,不仅仅是用三倍市价购买粮食,还可支付土地、官职以及屯主家族未来当官的可能性。
这些不是「钱」,但在屯主眼里,这恐怕才是真正的「钱」。
「蔡洲苑这边,你看着经营吧。」邵勋指了指蔡洲岛,说道:「蔡氏大宅定期洒扫,你可选取部分屋宇改做衙署、粮仓、武库。」
「是。」
「不要饮生水。死水塘尽量填平。」邵勋拍了拍庾彬的肩膀,说道:「朕在岛上住了一阵子,河面上风不小,夏天或没那么湿热,你一一好生保重自己。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向你姑姑交代?」
庾彬闻言心下一热。这就是被当做自己人的感觉,他分外享受。
蔡洲苑他会好生经营,商屯那边他也会主动关注,并想办法动用庾家的力量,为屯主们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帮助。
姑夫的大业,不能出岔子。
邵勋没注意小伙子心里怎么想的,他只看到童千斤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陛下,巴东那边打起来了。」
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成的胃口还真是不小,选取的时机也非常恰当,李雄是有点本事的。
「给魏兴郡传令,选取精干兵卒,伺机袭扰成国。」邵勋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