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及至此,程颐摇头道:“太后,恕臣不能答应您,臣着实德行不足,能力不足,难以再担任陛下的侍讲了,还请太后开恩,让臣回洛阳去讲学。”

  高太后见程颐油盐不进,心里亦是恼怒,但为了名声着想,还是耐着性子道:“程先生,您总得跟哀家说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哀家也好有个说法。”

  程颐道:“太后,陛下在看苏允所写的书。”

  高太后听到苏允两字,顿时皱了一下眉头,但还是道:“苏允乃是朝廷的翰林学士,也是咱们大宋的经义大家,他所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是很有名的,官家看一下他的书,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吧,程先生为什么这般气愤?”

  程颐闻言冷笑道:“太后,那苏允乃是新法余孽,最近他在太学讲学,您知道他讲什么么?”

  高太后顿时神色肃然起来,道:“讲什么!”

  程颐道:“那苏允在讲汉末三国,以古喻今,不断鼓嚷要变法要维新,须得增加军队实力,不然就要在三国竞争之中落败,被灭国,就如同蜀汉、东吴一般,现在整个太学的师生都将他的话当做圭臬,太后,此人乃是祸乱之源啊!”

  程颐此言一出,高太后顿时感觉到心下都在颤栗,程颐是她与司马光等人故意找来教导孙儿遵守祖宗旧制,做一个太平天子的思想指导人的,现在孙儿竟然喜欢上那些变法思想,这如何了得!

  这让高太后想起当年儿子赵顼在王安石的教导下,变成了后来的样子,想到这里,高太后便心生怨恨起来。

  高太后道:“程先生,此事极为重要,你先等等,哀家命人去请大臣前来,共同商议此事!”

  赵煦此时心中已经有些惊惧,尤其是看到高太后的模样,他知道祖奶奶已经是对小苏学士极为反感了,今日莫不是要害了小苏学士?

  赵煦赶紧跪下与高太后道:“皇奶奶,是孙儿错了,孙儿马上跟程先生道歉。”

  说着赵煦便换了个方向朝程颐跪下,程颐大惊失色,赶紧跪在地上额头贴地,道:“陛下,您是君我是臣,哪有您跪我的道理!”

  高太后见状更是恼怒,厉声道:“赵煦!你这是做什么!”

  赵煦惶然起身,小脸都有些煞白,束手不敢再说话。

  他固然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再聪明,也不过是个小孩子。

  此时大臣们已经匆匆抵达。

  程颐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来的人是宰相吕公著、中书侍郎吕大防、最近加为知枢密院事的范纯仁以及近来被升为翰林学士加侍讲的苏轼。

  这四人与程颐一起执教赵顼,都有侍讲的名头,此时请他们过来评断倒是合适。

  司马光没有来他心里是有数的,最近司马光身体不好,连朝都上的少。

  还有那文彦博也没有来,文彦博年纪大了,想要请辞,但高太后亦是不让,让他镇着朝廷呢。

  不过程颐心里倒还是镇定,虽然苏轼来了,但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都是公正厚道之人,他们是能够站在相对公正的位置上来说话的,而且……苏允再怎么说,都算是新法余孽,这一点就算是苏轼,也是无法视而不见的。

  吕公著率领其余三人与高太后见礼,高太后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怎么看,官家读书的问题关系到国朝的根基,半点也是疏忽不得的,诸位比哀家这个老婆子要有见识得多,须得诸位一起来出出主意才行。”

  苏轼在听的时候便已经皱起了眉头,高太后话一说完,他立马道:“太后,此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居正的《四书章句集注》早就问世多时,其中并无出格之内容,官家这时候正是博览百家之时,就算是看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倒是程侍讲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官家虽然说在你的课堂上看别的书是不太合适,但你也不能做出撕碎官家书这等事情来,官家虽然还小,但毕竟是大宋官家,咱们总得保持着尊重是不是?”

  此话一出,程颐顿时色变,苏轼这是说他没有上下尊卑,不尊重皇帝,这等罪名哪里敢背,赶紧道:“某正是知道陛下身系国朝之未来,因此才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是不尊重陛下,而全然是为了陛下着想,因此虽然有些过激,但某也不会唯唯诺诺。

  苏允此人十分激进,做事不择手段,不顾国家安危,不顾百姓安危,只为了自己的功业,便擅自挑动边衅,这样的人,他的书定然也是充满着冒险、贪婪、自私的阐述,这种有毒的书籍,怎么能够让官家看呢?

  若是官家卑职河中有毒的思想毒害,到时候带着大宋朝也一起这般,岂不是要带着整个国家步入深渊?

  某听说最近那苏允不断在太学鼓嚷,鼓动太学生,讲述诸多有毒的思想,依某看来,须得立即禁止他上蹿下跳,最好是贬谪去地方,不然汴京淳朴的风气也要被他带坏!”苏轼见程颐要将苏允置之死地的做法,顿时心下大怒,此时眉山苏氏一脉相传的基因血脉技能开始爆发。

  苏轼冷笑一声道:“大宋朝何时思想禁锢到现在这种地步了?难道大宋也要因言而获罪了?

  苏允不过是在讲学,他就算是有些思想你不喜欢,但就不能提出来,跟其他的人进行探讨分享么?

  要是照你这么说,当年王介甫相公执政的时候,你的理学与王学格格不入,那时候是不是王相公要派一支禁军,过去洛阳将你枷锁而下,不让你讲学了?

  苏允本是才智高绝之事,因为边事,回归朝廷之后本就已经不接触政事了,身为一个翰林学士,却是连基本的政务都接触不到,现在去太学讲个学,都要被你这样的小人抨击他传播有毒的思想?

  程颐,难道太后以及诸公都看不明白你在想什么做什么么,你无非便是认为苏允的学说已经威胁到你们二程的理学罢了,想要让官家只接受理学,不让官家接受苏学。

  呵呵,程颐啊程颐,你这用心实在是歹毒之至!”

  苏轼嘴皮子上下翻动,快如闪电,一下子将程颐给说蒙了,心里边只觉得有千言万语想要说,但却是一句都说不出来。

  苏轼却还在输出,转头与高太后拱手道:“太后,此事我也是憋了许久了。

  苏允是臣的侄子,臣对他十分了解,他其实个十分淡泊名利之人,当年若不是臣与弟弟苏辙一起劝他,后来还有官家命他一定要入仕,他可能现在还在悠游林下,绝对不可能做官的。

  他之所以做官,实在是因为先帝对其恩重,他去西北,也只是因为当时西北战事糜烂,想要去西北替朝廷出力。

  当时他去西北之时,西北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若非苏允去了,咱们大宋现在估计还是被西夏不断要挟。

  现在虽然西夏仍然在威胁,但西夏已经是外强中干,实际上我们并不畏惧于他,这得益于苏允在米脂一战之中打掉西夏的十几万军队的缘故。

  至于之后的盐战,乃是苏允为了解决西北百姓吃盐的问题,这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西夏粗暴干涉咱们大宋朝的内政,朝廷不谴责西夏人的手伸得太长,反而要责备咱们为民请命的官员,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苏允因为西北之事被调回京,已经是被惩罚不许再接触政事,身为翰林学士,却是至今一封诏命都没有拟过,这样对一个有功的大臣来说,难道是公平的么?

  现在他身为翰林学士,连出去讲学,都要被人扣上一个这么大的帽子,呵呵,若是这般下去,以后还有谁敢下力气做事,还不如就当一个禄虫好了!”

  苏轼越说越气,又冲着程颐输出,他指着程颐道:“此人闭门造车,搞出来一些狗屁不通的道理,半点做事的能力都没有,就敢大放厥词,造谣朝廷有功大臣!”

  程颐想要反驳,苏轼立马道:“你可有为百姓做过一点事情,苏允疏通惠民河,让害民河变成了真正的惠民河,还搞出来菜洞子,让一方百姓致富,更为朝廷每年增加上千万贯的收入!

  你可曾上马治军,为一方百姓谋得太平,苏允去西北一年,击溃西夏大军何止二十万,若非如此,西夏使团今日就敢上金銮殿骂战来!

  如此能文能武的有功大臣,现在却要被你一个闭门造车,就一口歪道理的腐儒如此造谣攻讦,天理何在!”

  程颐被苏轼骂得脸色铁青,束手而立,浑身颤抖。

  高太后与吕公著等人面面相觑。

  范纯仁见苏轼还要继续输出,赶紧劝道:“好了好了,子瞻,咱们就事论事来说这个事情好了,正叔(程颐),你也别在意,子瞻脾性历来如此,大家都心平气和一点来说事就是。”

  苏轼见范纯仁劝阻,这才收了神通。

  然而程颐却依然还是脸色铁青。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