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是在带着静塞军在外作战的时候收到赵顼驾崩的消息的,当天晚上,他一个人上了山头,独自坐了一晚上。

  西北秋月清冷。

  苏允想了很多。

  他想起当年与赵顼的结缘,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想要见一见这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宋官家而已,没想到见面之后,却是直接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赵顼是自己最忠实的书迷,对自己的三国演义爱得深沉,力撑自己所写的《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将自己的著作推进国子监推行天下。

  在自己参加科举的时候,不惜让当时的知府泄露试题给自己,后面更是自己成为三元及第的推手。

  而进入仕途以来,赵顼对自己的恩情不可谓不深厚。

  虽说看似每次都是岳父章惇在为自己说话,但实际上最终一锤定音的还是官家赵顼,自己能够一路高升,可不仅仅是自己能立功,呵呵,能立功的人历史上可不少,但每一个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么?

  而自己能够到鄜延路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是因为这个大宋官家的力撑,这才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而现在这个人却是死了。

  死在了黎明的前夕。

  而自己不仅失去了一个对自己有着殷殷期待的长辈,还失去了一个最为坚实的后盾!

  接下来的事情,难了。

  苏允之所以要用岩盐逼西夏出手,便是要趁着赵顼还能够坚持一年半载的时间,赶紧将西夏的脊梁打断,在宋哲宗成长起来之前,西夏再不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没想到那李昌祚、吕惠卿竟是无能至此,一个打输了明堂川之战,一个甚至失了盐州。

  有人就想要问了,为什么苏允明知道盐州重要,为什么还要假手于人呢?

  呵呵,你这就相当于问诸葛亮,你明知道街亭重要,为什么不自己去守街亭呢?

  不是不愿,实不能也。

  苏允要回去统领鄜延路军,作为主力围剿西夏大军,这其实才是最为艰巨的任务。

  实际上苏允回了鄜延路之后,几乎以一路之力对抗西夏七成的兵力,但凡环庆路军以及河东路军给力一些,事态不至于糜烂至此!

  而赵顼想来也不会因为糜烂的战况而急火攻心,提前了数月离世!

  苏允在山头独坐一夜,第二天又投入到对西夏大军的围剿之中。

  西夏大军似乎已经陷入了最后的疯狂,最近些时日,对鄜延路军的攻击愈加疯狂,苏允带着静塞军不断游离,让西夏军不敢那么肆无忌惮。

  然而随后朝廷的剧变一一传来,新法一党几乎被尽皆赶出朝堂,文彦博、司马光、韩缜、范纯仁等回归朝堂之事一一传了过来。

  而关于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对于西北战事的言论也被传了过来,苏允依然还是那么坚定,每日带着静塞军袭击西夏军,威慑他们,驱赶他们,像是不曾听到这些坏消息一般。

  苏允看着鄜延路禁军每日都在成长,平日教导的那些东西,在战争之中被快速地掌握,不仅静塞军如此,连着鄜延路禁军步兵的进步亦是飞快,尤其是野外战斗这一块上面,他们极为悍勇!

  这些时日以来,他们与西夏军作战,若是鄜延路军人数多,此战必然赢得轻松,若是双方人数差不多,那么鄜延路军必定能胜,而若敌人倍数自己,鄜延路军依然能够英勇作战,等待援军,而不会发生溃逃之事。

  可以说,到了这个地步,鄜延路军已经与大宋其他的军队截然不同了,或者说,鄜延路禁军已经步入了当世最为厉害军队的行列之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苏允靠着万余静塞军以及将近三万的禁军,加上其他战斗力一般的厢军,可以抵挡西夏将近二十万军队的缘故。

  当然这需要依靠鄜延路上密密麻麻的堡垒,但以数万军队抵挡二十万大军,甚至还是在鄜延路军左右翼被威胁的情况下做到的,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苏允私底下也在叹气,这鄜延路禁军这才刚刚成长起来,自己可能就要离开了,以后还能不能维持住,或者说不会被拆散,那就要看天意了。

  苏允对于局势的判断是在正确的,很快朝廷钦差便到了,当即解除苏允经略使的职务,但还是给苏允保留了体面,并没有除去苏允翰林学士的官职,只是让苏允即日回京。至于鄜延路经略使的职位,则是让章楶带领。

  苏允舒了一口气,至少朝中还是有些明白人的,这时候若是连章楶都调走的话,那鄜延路肯定就垮塌了,到时候可真是大麻烦了。

  因为前方战事着紧,所以将领们都没有办法回来跟苏允告别,苏允将事情跟章楶交代了一下,随后将静塞军交予折可适以及王舜臣带领,随后便卸下职务,跟着钦差回汴京。

  苏允感觉自己只要在赶路,就一定是大雪纷飞的天气。

  当年从汴京去黄州,正是冰雪封路之时,后来从汴京来西北,亦是大雪纷飞,而此时从西北赶回汴京,走到路上,元丰七年的第一场大雪便不期而至了。

  此时此景,苏允忽而想起了一首诗,是唐时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苏允咀嚼着诗中之意,待想到后面的两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候,苏允忽而泪流满面。

  这一刻,他想起了赵顼,想起了章楶、王舜臣、徐进、折可适、祁克勇、郑年安、齐英、霍勇……有些人已经离去,有些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见着。

  ……

  元丰八年的春节并不隆重,因为这是宋神宗赵顼驾崩后的第一个新年,因此官方不举办庆新春活动,民间也不允许大操大办,但汴京依然热闹。

  街面上虽然不烧爆竹,也不披红挂彩,但熙熙攘攘的人流却是将苏允关于汴京城的记忆瞬间给激活了。

  汴京的天气亦是寒冷,但置身其中的苏允却觉得很暖和,因为这里太有生活气息了,这里富足、物资丰富、人们的脸上虽有疲倦,但亦有昂扬的自信,

  而此时的西北百姓,是困顿的、是失去亲人子弟的痛苦,是朝不保夕的恐惧,与当下的汴京百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汴京是热闹的,但回来的苏允却是冷清的。

  抵达汴京之后,钦差跟苏允说自归家即是,然后既没有说高太后、官家等有召见苏允的说法,也没有说其他,只是告诉苏允可以先在家歇息一些时日。

  而之后朝廷就像是忘记了苏允这号人一般,既没有召见、没有委任,但也没有追责,没有弹劾,就像是被朝廷忘记了一般。

  这里面的缘由苏允自然是能够想得明白的。

  高太后、司马光等人认为自己乃是章惇、蔡确那一系的人,他们厌恶支持新法、支持战争的人,因此会对自己苛责。

  但还好自己的叔父苏辙与苏轼乃是旧党那边的人,他们或许有要惩治自己的意思,但看在二苏的脸面之上,暂且不惩治自己,但也不可能对自己有所重用。

  因此眼下这种局面便是这般形成的。

  不过苏允对此倒也不失落,他只是有些心灰意冷,这个心灰意冷不是因为朝廷没有对他任用的缘故,而是因为在西北的失利。

  差点、就差那么一点,他就可以打断西夏的脊梁骨,彻底给西夏埋下灭国的祸根,但却就这么功亏一篑了,还害得赵顼早死数月!

  苏允其实早就深刻意识到,在这个大宋朝想要做事是极难的,因此他从一开始便没有想过要入仕途,甚至有些逃避,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个难度。

  他为了最后这一战,已经算是殚尽竭虑,先是以盐战入手,逼迫西夏仓促兴兵,随后带着三千静塞军深入夏境,行大迂回,围点打援,调出盐州守军,然后占据盐州,切断西夏大军与兴庆府的通道。

  然后将盐州交予环庆路军镇守,自己回归鄜延路,以鄜延路一路之力,吸引二十万西夏大军,让河东路军、环庆路军可以从两翼打击西夏大军。

  但凡这两路军靠谱一些,不那么激进,不想着抢功,只需要慢慢地耗,西夏大军终究会崩溃的,他们只能强行撤退,然后三路大军便可以一路追击,至少可以歼灭西夏大军一半的兵马,如此一来,西夏的脊梁骨就算是断了!

  可以说,他已经做足了准备,将饼给煎好端上了桌子,甚至怕吃的人被烫着,还稍微晾凉,但就这样,他们还吃噎着了!

  苏允有些心灰意冷,既然朝廷不搭理他了,他便也心安理得的躺平了。

  现在他的心态颇有一些类似一句话,叫:一时的主动,换来了一生的自闭。

  好在家里还有妻子章若。

  原本章惇去汝州,想要叫上章若一起去,但章若却是不肯,说若是苏允回京孤身一人的话,那得该有多失望啊。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