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章若便留在汴京等候苏允,果然等到了。
章若对于苏允的遭遇很是理解,因此苏允回来了,章若是百般讨好苏允,希望用她的温柔抚平苏允的心中创伤。
章若的温柔的确是让苏允得到了很大的抚慰,夫妻两个相拥而眠,每天晚上都是述说着一年来的事情。
但是章若还是察觉到苏允的不同之处,白天的苏允总是有些坐立不安,然后时时刻刻都要找点事情做,或是拿着扫把去庭中扫落叶,或是抢了厨娘的工作,自己钻进厨房里面做饭。
在扫地仆人以及厨娘找章若哭诉之后,苏允就拿了钓具,跑去汴河钓鱼去了,只是这会儿寒冬腊月的,以苏允的空军本事,自然是钓不到的,反而还每天冻得够呛。
到了晚上,章若也是察觉到苏允的不同,苏允要么根本睡不着觉,就算是辗转反侧到了下半夜睡着之后,也是会忽然在梦中下达作战指令,或者直接起身怒目圆睁怒吼高呼杀杀杀等话语。
章若自然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后世叫创伤后应激障碍,但章若很是心疼丈夫,每次在苏允发完疯之后,赶紧叫醒,然后抱着苏允而眠,有时候还要哄着苏允来上一发,让苏允疲倦不堪入睡。
如此持续了半月之后,苏允这才渐渐晚上能够睡得安稳,然而之后苏允却是变得懒散起来,又回到了章若刚见到苏允的样子,整个人显得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模样。
章若这才心里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知道,这才是丈夫该有的样子。
不过章若还是心有余悸,经过这半月时间,又或者是一年的担惊受怕,让章若忽而想通了许多东西,于是在苏允恢复正常之后,章若正是找苏允谈话。
苏允被章若拉到了书房,并且让所有下人都远离之后,章若这才正色与苏允道:“阿允,咱们辞官吧。”
苏允闻言吃惊道:“怎么忽然有这种想法,你以前不是挺想让我当官的么,怎么现在反而要让我辞官了?
我现在虽然被刻意冷遇,但怎么说还是朝廷的翰林学士呢,你是不是觉得我每天在家挺烦的?
那我明日去上朝吧,反正我是翰林学士,就算朝廷不待见我,我要真去了,也没有人能说什么的。”
章若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道:“阿允,你误会我了,我只是不忍心让你这般辛苦,你看你去了西北一年,差点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精神上都不甚正常不说,整个人哪里还有昔日大宋人样子的风采?
你看你刚回来的时候,黑得跟昆仑奴似的,皮肤粗糙、都有黑色眼袋了,整个人的精神变得这般萎靡,连着一股精气神都没有了。
咱们为大宋出生入死的,立下那么多的大功,现在却是被冷待至此,我想想都为你不值。
现在朝堂上都是些什么人,都是旧党一派的,他们个个都恨不得新法派的人死得一个都不剩,你跟我爹的关系如此,肯定也会被他们仇视的,何必再去这大染缸中泡着?
所以,妾身想了想,咱们干脆辞了官,反正咱们也不愁吃不愁穿的,咱们就去游山玩水吧,你以前的梦想不就是游遍大好河山么,妾身陪你去!”
苏允看着柔情似水的妻子,忽而有一股十分强烈的感动涌上心头,随即苏允抱住了章若柔软的身体,在章若的耳边道:“嗯,我听你的。”
章若闻言心中欣喜,亦是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小夫君。
她脑中忽而出现一句诗: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一年时间,她苦苦等候苏允归来,每一次听到苏允立大功,斩杀那么多的党项人,她心里就多一层惧怕:那些可是凶残无比的党项人啊!夫君若是受伤了,甚至阵亡了,那自己可怎么办啊!
而且,苏允战斗的那个地方是叫什么,无定河附近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章若每次想起这首诗,她便会惧怕得浑身颤抖。
现在好了,小夫君不仅回来了,还愿意辞掉官身,以后夫妻两个便到处游山玩水,生儿育女……多好!
便在章若胡思乱想之时,她忽而感觉身上有两只大手游动,随即腰带掉地,顿时诶诶叫了起来,道:“夫君,你这是做什么,这是书房,而且大白天的……”
却听得苏允笑道:“这里是书房,而且刚刚下人已经全都被指使开了,他们不敢进来的,嘿嘿,这里好啊,更有情趣……”
章若本想挣扎,但想起夫君的不易,便软了身子骨,任由小夫君侍弄……
……
十岁的赵煦端坐御座之上,目光微微低垂,并不看向对面的是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因为他一抬头,便只能看见司马光、文彦博、韩缜许多大臣们的背部以及臀部。
平日里大多都是这般情况,大臣们除了一开始进来的时候他们会朝自己问候,到了汇报政务的时候,全都朝着高太后那边汇报,没有人会再来问自己的意见。
这些时间以来,赵煦看着司马光等人将父亲赵顼呕心沥血十几年的新法一一废除。
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将新法遂渐废除。
元丰七年十月,首先废罢保甲团教,十一月,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相继被废。
元丰八年正月,司马光随即提出废除免役法,下诏五日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
二月,罢青苗法。
然后也是在赵煦看着众大臣的背部臀部时候,看着他们将执政蔡确、章惇先后被罢为地方官,一众新法大臣以每天少几位的速度在减少,然后替换成他并不认识的生面孔。
嗯,其实也是朝廷的老臣,好像是什么吕公著、范纯仁、人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范祖禹等等。
这些新来的大臣一个个围绕着太后奶奶,没有人会来问一下他的看法。
其实这倒是罢了,但是随后高太后又给他指定了好几位侍读,分别是吕公著、范纯仁、范祖禹以及程颐等人。
吕公著、范纯仁等人倒也罢了,他们虽然满口都是仁义道德,但终究不会对他管束太多,但那个程颐,却是着实过分。
上次那程颐上课,不仅不断灌输灌输旧党的保守主张,还拿王安石、蔡确、章惇来批评,虽然没有提起先帝,但言里言外都是让自己不要跟父亲学习,这很让赵煦觉得反感,但他并不多说什么。
然而下课之后,赵煦心中郁闷,在外面折了一根柳枝挥舞着发泄怒气,被这程颐看到,这老贼竟然连这都要管,直接斥责自己: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
而在上课的时候,每次都严词厉色,这让赵煦极为不舒服。
不过,当下的情况,他只能忍。
赵煦微微垂着目光,心下暗暗叹了一口气,便在他出神的时候,忽而有一个名字蹦入他的耳中:苏允!
赵煦赶紧竖起了耳朵。
“……翰林学士苏允上书请辞官之事,诸大臣怎么看……”赵煦一听,顿时浑身如遭电击。
父皇说过最值得信任的大臣苏允,竟然要辞官?
他若是辞了官,那朕怎么办?
当下朝堂已经是无人可以信任,连那苏允也要走么?
赵煦赶紧听大臣们的讨论。
只听得御史中丞刘挚道:“……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在西北擅自挑动边衅,还打输了战,给朝廷增添了多大的损失,现在不过是让他闭门反思一下,他就这般威逼朝廷?
呵呵,身为朝廷大臣,不思为朝廷尽忠,却是这般轻浮跋扈,依老臣看,他年纪还是太轻了,少年得志,升得太快,终究是不妥,不如就遂了他的意思,让其辞官算了,让他好好反省一下,以后等他自己醒悟过来,自然会找门路回来。”
赵煦心下登时大急。
此时又听得一人说道,赵煦顿时精神一振,因为此人乃是他所重点关注的人,乃是苏允的族叔苏辙,当然为什么关注,自然是因为苏辙是苏允的族叔。
“……臣认为不妥,苏允人才难得,此次着实是受了些挫折,但错不在他,他在西北所做的事情,原本就没有什么错处。
西北缺盐,百姓不得不吃西夏价格高昂的青白盐,苏允乃是鄜延路经略使,想要为百姓谋福利,因此采用新方法提炼岩盐,让百姓吃上又好又便宜的盐,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西夏却是蛮不讲理,发动大军来干涉我们大宋的内政,苏允作为鄜延路经略使,守土安民,难道也有问题么?
至于打了败战之事,乃是李昌祚以及吕惠卿打了败仗,鄜延路军可没有大败仗,不仅如此,还打了大大小小的诸多的胜仗,到得苏允离开西北之时,鄜延路军以一路数万军队,力敌西夏大军将近二十万的军队不落下风,这怎么就是打了败仗了?
太后,依臣看来,国朝与西夏一百二十年来,从没有谁能够在与西夏交战时候取得这么多的胜利的,这么一个名帅,若是因为这个理由便任由其辞官,以后西夏再次攻打大宋,到时候让谁去阻挡?”
此话一出,赵煦看到了高太后脸上的犹豫之色。
随后又听得司马光说话了,司马光一说话,赵煦顿时恨得牙痒痒的,因为司马光道:“自庆历和议以来,宋夏两国便如同宋辽一般,虽然边境偶有摩擦,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只要为君者为民生故,不要总是想着建功立业,自然是不会招惹大的祸事的。
而苏允这样的人,心中功利心太切,若是有这样人在,战事恐怕是停歇不了的。
所以,依老臣看来,苏允愿意辞官也好,如此宋夏两国又可以恢复邦交,两国百姓可得安宁,既然不打仗了,那么自然也不需要擅打仗的人了。
至于人才难得这个问题,难道不做官就不能为朝廷做贡献了么?
老臣前半生在洛阳修书数十载,先帝赐名资治通鉴,也是对文治有好处的。
苏允乃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弱冠之年,便写出《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两本巨著,若是他以后能够将心思放在这上面,何尝不能够写出更多的煌煌巨著?
因此,他想要辞官,便任他去吧,等到他成熟了,到时候再召回来便是。”
赵煦顿时心中大急,辞官当然容易,但若是想要再召回来,那可就难了,若是自己亲政倒也罢了,但是现在自己连自己都要受到太后奶奶跟这些旧党的监视,如何能够召回苏允!
此时又听得苏辙道:“司马公此言差矣。
苏允乃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又是驰名天下的经义大家,在西北时候又为朝廷立过不知道多少的功劳,这样的人物,朝廷若是任由他辞官,以后传到后世,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判?”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微微色变,尤其是高太后,本来已经是有所意动的她神色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别的大臣或许不在乎,因为罪名未必会落到他们身上,但自己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却是一定会承受这个罪名的。
到时候后世人会如何评论自己?
苏允此人她的确是不太喜欢,这种不喜欢是因为她不喜欢儿子赵顼变法以及在边境大动干戈的缘故,之所以会迁怒苏允,是因为苏允在边境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以至于让儿子赵顼认为打仗是正确的,只是之前用人不当而已。
此次因为盐战因此的交战,更是令她不喜!
若是可能的话,她的确是想把苏允给赶得远远的,但现在苏辙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此。
苏允跟蔡确章惇等人不同,苏允从没有参与过新法之事,他仅仅是去了西北打仗,一开始本来就是在打仗,但苏允打赢了,给大宋争取了许多回旋的余地。
之前苏允去西北的时候,西北是什么状况?
永乐城大败之后,大宋已经是有些风雨飘扬之势,但苏允去了西北,立马将西夏打得风声鹤唳,西北顿时稳固。
如此大功劳,可不是后面这一次能够削减的。
毕竟这一次的失利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李昌祚与吕惠卿两人问题,而苏允带领的鄜延路军,战绩极为亮眼,非要说此战是他的错误,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而苏允自身亦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有传世巨著的经义大家,哦,还是极为出名的诗词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以后百年千年后,此人的的名声只会越来越大,而她们这些人,可能会成为站在苏允对立面的人!
呵呵,所以,就算自己这个太后垂帘听政做得怎么样,到了后世人眼中,那就是一个迫害苏允的反派罢了!
对于高太后这样心中有抱负的人来说,怎么能够容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想及至此,高太后顿时变得坚定起来,在苏辙说完之后,缓缓道:“苏卿所言甚是,那苏允这辞官便不允,老身想问问大家,现在这苏允可有什么差遣在身?”
苏辙赶紧道:“苏允其余差遣尽皆已经撤除,只有一个翰林学士的官职。”
高太后点点头道:“既是翰林学士,那便去翰林院就职便是。”
她倒是不担心苏允能够翻出什么水来,因为翰林学士的地位虽然高,但其权力主要集中在草拟诏令和备顾问献策方面。
翰林学士草拟诏令的具体过程包括皇帝召对、学士入院草制、中书宣读和文书锁学士院等等等。
但总体来看,翰林学士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草拟诏令和提供顾问建议方面,但其具体权力的大小和影响力会受到皇帝重视程度的影响。
现在皇帝年幼,权力乃是集中在自己手上,所以,只要自己当此人不存在,那他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权力了。
那就由他去吧。
高太后的打算,众大臣都是人精,哪有看不明白的,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于是这事便这么落实了下来。
呵呵,毕竟大家也是想明白了,这会儿谁非要将苏允赶出朝堂,那么以后那恶名自然是少不了的。
谁也不愿意当这个恶人。
赵煦心下暗喜,虽然现在还不能联系苏允,但只要苏允留下来,那就是好事一桩!
然而第二天的时候,一个重磅消息传开了。
——苏允直接挂印而去!
有人在城门看到苏允驾着牛车南下去了!
高太后闻言大急,赶紧召来苏辙问情况,苏辙听完亦是吃惊,赶紧跑去苏府看了一下,从下人口中果然听说苏允回眉山去了。
苏辙赶紧去跟高太后汇报,高太后闻言人都麻了。
尼玛,你走倒是轻松了,但哀家可要承受心胸狭隘的名声了,那以后再累死累活,也难以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因为以后的人一说话起来自己,可能是说:这高太后什么都好,就是当年逼得苏允挂冠而去一事,着实是令人意难平……
彼其娘之!
(本章完)
章若对于苏允的遭遇很是理解,因此苏允回来了,章若是百般讨好苏允,希望用她的温柔抚平苏允的心中创伤。
章若的温柔的确是让苏允得到了很大的抚慰,夫妻两个相拥而眠,每天晚上都是述说着一年来的事情。
但是章若还是察觉到苏允的不同之处,白天的苏允总是有些坐立不安,然后时时刻刻都要找点事情做,或是拿着扫把去庭中扫落叶,或是抢了厨娘的工作,自己钻进厨房里面做饭。
在扫地仆人以及厨娘找章若哭诉之后,苏允就拿了钓具,跑去汴河钓鱼去了,只是这会儿寒冬腊月的,以苏允的空军本事,自然是钓不到的,反而还每天冻得够呛。
到了晚上,章若也是察觉到苏允的不同,苏允要么根本睡不着觉,就算是辗转反侧到了下半夜睡着之后,也是会忽然在梦中下达作战指令,或者直接起身怒目圆睁怒吼高呼杀杀杀等话语。
章若自然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后世叫创伤后应激障碍,但章若很是心疼丈夫,每次在苏允发完疯之后,赶紧叫醒,然后抱着苏允而眠,有时候还要哄着苏允来上一发,让苏允疲倦不堪入睡。
如此持续了半月之后,苏允这才渐渐晚上能够睡得安稳,然而之后苏允却是变得懒散起来,又回到了章若刚见到苏允的样子,整个人显得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模样。
章若这才心里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知道,这才是丈夫该有的样子。
不过章若还是心有余悸,经过这半月时间,又或者是一年的担惊受怕,让章若忽而想通了许多东西,于是在苏允恢复正常之后,章若正是找苏允谈话。
苏允被章若拉到了书房,并且让所有下人都远离之后,章若这才正色与苏允道:“阿允,咱们辞官吧。”
苏允闻言吃惊道:“怎么忽然有这种想法,你以前不是挺想让我当官的么,怎么现在反而要让我辞官了?
我现在虽然被刻意冷遇,但怎么说还是朝廷的翰林学士呢,你是不是觉得我每天在家挺烦的?
那我明日去上朝吧,反正我是翰林学士,就算朝廷不待见我,我要真去了,也没有人能说什么的。”
章若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道:“阿允,你误会我了,我只是不忍心让你这般辛苦,你看你去了西北一年,差点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精神上都不甚正常不说,整个人哪里还有昔日大宋人样子的风采?
你看你刚回来的时候,黑得跟昆仑奴似的,皮肤粗糙、都有黑色眼袋了,整个人的精神变得这般萎靡,连着一股精气神都没有了。
咱们为大宋出生入死的,立下那么多的大功,现在却是被冷待至此,我想想都为你不值。
现在朝堂上都是些什么人,都是旧党一派的,他们个个都恨不得新法派的人死得一个都不剩,你跟我爹的关系如此,肯定也会被他们仇视的,何必再去这大染缸中泡着?
所以,妾身想了想,咱们干脆辞了官,反正咱们也不愁吃不愁穿的,咱们就去游山玩水吧,你以前的梦想不就是游遍大好河山么,妾身陪你去!”
苏允看着柔情似水的妻子,忽而有一股十分强烈的感动涌上心头,随即苏允抱住了章若柔软的身体,在章若的耳边道:“嗯,我听你的。”
章若闻言心中欣喜,亦是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小夫君。
她脑中忽而出现一句诗: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一年时间,她苦苦等候苏允归来,每一次听到苏允立大功,斩杀那么多的党项人,她心里就多一层惧怕:那些可是凶残无比的党项人啊!夫君若是受伤了,甚至阵亡了,那自己可怎么办啊!
而且,苏允战斗的那个地方是叫什么,无定河附近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章若每次想起这首诗,她便会惧怕得浑身颤抖。
现在好了,小夫君不仅回来了,还愿意辞掉官身,以后夫妻两个便到处游山玩水,生儿育女……多好!
便在章若胡思乱想之时,她忽而感觉身上有两只大手游动,随即腰带掉地,顿时诶诶叫了起来,道:“夫君,你这是做什么,这是书房,而且大白天的……”
却听得苏允笑道:“这里是书房,而且刚刚下人已经全都被指使开了,他们不敢进来的,嘿嘿,这里好啊,更有情趣……”
章若本想挣扎,但想起夫君的不易,便软了身子骨,任由小夫君侍弄……
……
十岁的赵煦端坐御座之上,目光微微低垂,并不看向对面的是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因为他一抬头,便只能看见司马光、文彦博、韩缜许多大臣们的背部以及臀部。
平日里大多都是这般情况,大臣们除了一开始进来的时候他们会朝自己问候,到了汇报政务的时候,全都朝着高太后那边汇报,没有人会再来问自己的意见。
这些时间以来,赵煦看着司马光等人将父亲赵顼呕心沥血十几年的新法一一废除。
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将新法遂渐废除。
元丰七年十月,首先废罢保甲团教,十一月,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相继被废。
元丰八年正月,司马光随即提出废除免役法,下诏五日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
二月,罢青苗法。
然后也是在赵煦看着众大臣的背部臀部时候,看着他们将执政蔡确、章惇先后被罢为地方官,一众新法大臣以每天少几位的速度在减少,然后替换成他并不认识的生面孔。
嗯,其实也是朝廷的老臣,好像是什么吕公著、范纯仁、人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范祖禹等等。
这些新来的大臣一个个围绕着太后奶奶,没有人会来问一下他的看法。
其实这倒是罢了,但是随后高太后又给他指定了好几位侍读,分别是吕公著、范纯仁、范祖禹以及程颐等人。
吕公著、范纯仁等人倒也罢了,他们虽然满口都是仁义道德,但终究不会对他管束太多,但那个程颐,却是着实过分。
上次那程颐上课,不仅不断灌输灌输旧党的保守主张,还拿王安石、蔡确、章惇来批评,虽然没有提起先帝,但言里言外都是让自己不要跟父亲学习,这很让赵煦觉得反感,但他并不多说什么。
然而下课之后,赵煦心中郁闷,在外面折了一根柳枝挥舞着发泄怒气,被这程颐看到,这老贼竟然连这都要管,直接斥责自己: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
而在上课的时候,每次都严词厉色,这让赵煦极为不舒服。
不过,当下的情况,他只能忍。
赵煦微微垂着目光,心下暗暗叹了一口气,便在他出神的时候,忽而有一个名字蹦入他的耳中:苏允!
赵煦赶紧竖起了耳朵。
“……翰林学士苏允上书请辞官之事,诸大臣怎么看……”赵煦一听,顿时浑身如遭电击。
父皇说过最值得信任的大臣苏允,竟然要辞官?
他若是辞了官,那朕怎么办?
当下朝堂已经是无人可以信任,连那苏允也要走么?
赵煦赶紧听大臣们的讨论。
只听得御史中丞刘挚道:“……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在西北擅自挑动边衅,还打输了战,给朝廷增添了多大的损失,现在不过是让他闭门反思一下,他就这般威逼朝廷?
呵呵,身为朝廷大臣,不思为朝廷尽忠,却是这般轻浮跋扈,依老臣看,他年纪还是太轻了,少年得志,升得太快,终究是不妥,不如就遂了他的意思,让其辞官算了,让他好好反省一下,以后等他自己醒悟过来,自然会找门路回来。”
赵煦心下登时大急。
此时又听得一人说道,赵煦顿时精神一振,因为此人乃是他所重点关注的人,乃是苏允的族叔苏辙,当然为什么关注,自然是因为苏辙是苏允的族叔。
“……臣认为不妥,苏允人才难得,此次着实是受了些挫折,但错不在他,他在西北所做的事情,原本就没有什么错处。
西北缺盐,百姓不得不吃西夏价格高昂的青白盐,苏允乃是鄜延路经略使,想要为百姓谋福利,因此采用新方法提炼岩盐,让百姓吃上又好又便宜的盐,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西夏却是蛮不讲理,发动大军来干涉我们大宋的内政,苏允作为鄜延路经略使,守土安民,难道也有问题么?
至于打了败战之事,乃是李昌祚以及吕惠卿打了败仗,鄜延路军可没有大败仗,不仅如此,还打了大大小小的诸多的胜仗,到得苏允离开西北之时,鄜延路军以一路数万军队,力敌西夏大军将近二十万的军队不落下风,这怎么就是打了败仗了?
太后,依臣看来,国朝与西夏一百二十年来,从没有谁能够在与西夏交战时候取得这么多的胜利的,这么一个名帅,若是因为这个理由便任由其辞官,以后西夏再次攻打大宋,到时候让谁去阻挡?”
此话一出,赵煦看到了高太后脸上的犹豫之色。
随后又听得司马光说话了,司马光一说话,赵煦顿时恨得牙痒痒的,因为司马光道:“自庆历和议以来,宋夏两国便如同宋辽一般,虽然边境偶有摩擦,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只要为君者为民生故,不要总是想着建功立业,自然是不会招惹大的祸事的。
而苏允这样的人,心中功利心太切,若是有这样人在,战事恐怕是停歇不了的。
所以,依老臣看来,苏允愿意辞官也好,如此宋夏两国又可以恢复邦交,两国百姓可得安宁,既然不打仗了,那么自然也不需要擅打仗的人了。
至于人才难得这个问题,难道不做官就不能为朝廷做贡献了么?
老臣前半生在洛阳修书数十载,先帝赐名资治通鉴,也是对文治有好处的。
苏允乃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弱冠之年,便写出《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两本巨著,若是他以后能够将心思放在这上面,何尝不能够写出更多的煌煌巨著?
因此,他想要辞官,便任他去吧,等到他成熟了,到时候再召回来便是。”
赵煦顿时心中大急,辞官当然容易,但若是想要再召回来,那可就难了,若是自己亲政倒也罢了,但是现在自己连自己都要受到太后奶奶跟这些旧党的监视,如何能够召回苏允!
此时又听得苏辙道:“司马公此言差矣。
苏允乃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又是驰名天下的经义大家,在西北时候又为朝廷立过不知道多少的功劳,这样的人物,朝廷若是任由他辞官,以后传到后世,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判?”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微微色变,尤其是高太后,本来已经是有所意动的她神色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别的大臣或许不在乎,因为罪名未必会落到他们身上,但自己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却是一定会承受这个罪名的。
到时候后世人会如何评论自己?
苏允此人她的确是不太喜欢,这种不喜欢是因为她不喜欢儿子赵顼变法以及在边境大动干戈的缘故,之所以会迁怒苏允,是因为苏允在边境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以至于让儿子赵顼认为打仗是正确的,只是之前用人不当而已。
此次因为盐战因此的交战,更是令她不喜!
若是可能的话,她的确是想把苏允给赶得远远的,但现在苏辙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此。
苏允跟蔡确章惇等人不同,苏允从没有参与过新法之事,他仅仅是去了西北打仗,一开始本来就是在打仗,但苏允打赢了,给大宋争取了许多回旋的余地。
之前苏允去西北的时候,西北是什么状况?
永乐城大败之后,大宋已经是有些风雨飘扬之势,但苏允去了西北,立马将西夏打得风声鹤唳,西北顿时稳固。
如此大功劳,可不是后面这一次能够削减的。
毕竟这一次的失利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李昌祚与吕惠卿两人问题,而苏允带领的鄜延路军,战绩极为亮眼,非要说此战是他的错误,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而苏允自身亦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有传世巨著的经义大家,哦,还是极为出名的诗词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以后百年千年后,此人的的名声只会越来越大,而她们这些人,可能会成为站在苏允对立面的人!
呵呵,所以,就算自己这个太后垂帘听政做得怎么样,到了后世人眼中,那就是一个迫害苏允的反派罢了!
对于高太后这样心中有抱负的人来说,怎么能够容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想及至此,高太后顿时变得坚定起来,在苏辙说完之后,缓缓道:“苏卿所言甚是,那苏允这辞官便不允,老身想问问大家,现在这苏允可有什么差遣在身?”
苏辙赶紧道:“苏允其余差遣尽皆已经撤除,只有一个翰林学士的官职。”
高太后点点头道:“既是翰林学士,那便去翰林院就职便是。”
她倒是不担心苏允能够翻出什么水来,因为翰林学士的地位虽然高,但其权力主要集中在草拟诏令和备顾问献策方面。
翰林学士草拟诏令的具体过程包括皇帝召对、学士入院草制、中书宣读和文书锁学士院等等等。
但总体来看,翰林学士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草拟诏令和提供顾问建议方面,但其具体权力的大小和影响力会受到皇帝重视程度的影响。
现在皇帝年幼,权力乃是集中在自己手上,所以,只要自己当此人不存在,那他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权力了。
那就由他去吧。
高太后的打算,众大臣都是人精,哪有看不明白的,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于是这事便这么落实了下来。
呵呵,毕竟大家也是想明白了,这会儿谁非要将苏允赶出朝堂,那么以后那恶名自然是少不了的。
谁也不愿意当这个恶人。
赵煦心下暗喜,虽然现在还不能联系苏允,但只要苏允留下来,那就是好事一桩!
然而第二天的时候,一个重磅消息传开了。
——苏允直接挂印而去!
有人在城门看到苏允驾着牛车南下去了!
高太后闻言大急,赶紧召来苏辙问情况,苏辙听完亦是吃惊,赶紧跑去苏府看了一下,从下人口中果然听说苏允回眉山去了。
苏辙赶紧去跟高太后汇报,高太后闻言人都麻了。
尼玛,你走倒是轻松了,但哀家可要承受心胸狭隘的名声了,那以后再累死累活,也难以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因为以后的人一说话起来自己,可能是说:这高太后什么都好,就是当年逼得苏允挂冠而去一事,着实是令人意难平……
彼其娘之!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眉山苏氏,苏允最贤,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