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来说这比大秦原先的政策赏赐更多了,并且相对增强积极性和土地市场灵活性,但是多收取的田赋又限制了肆意的扩张。

  对于新拿下的城池土地,以及新投效的贵族官员,已经拥有的土地,是不会收回的,哪怕超过了自己的身份,田赋也不会增加。但是在爵位升级之前,土地也不许增加,同样传给后代爵位降等后,也要按照上述秦法执行。

  这些是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帝国太大,具体实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例如偏僻地区,苦寒地区,为了当地发展,以及吸引移民,增强积极性等,会给予政策扶持,例如提高平民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降低赋税等。

  这一套土地政策连招下来,整体还是优点大于缺点。

  优点是利于政治管理,打散大家族为小家庭,减少地方宗族势力,便于国家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对于经济发展,激发生产积极性,按户分田并配套奖惩机制,且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给予扶持,能激发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从土地分配、买卖及赋税多方面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土地权益,维持社会稳定。

  并且促进市场流通,允许部分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在社会稳定方面保障民生,给平民分田分宅,保障基本生活,对老人的赋税徭役减免政策,鼓励赡养老人,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保障弱势群体。

  同时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对贵族以爵位赐地,且传代递减时给予优待,既激励民众通过战功等获取爵位,又限制贵族土地无限扩张。

  至于缺点,对于平民来说主要是分家导致压力较大,按土地总量收田赋,不论土地产出,遇灾年或土地贫瘠,平民赋税压力大,易致贫困。但是这个可以通过政策补贴,以及政策性阶段性时间性等不同政策减免。

  没办法,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已经是最优解了。

  统治者是最需要做出取舍的人,隐性的显性的短期的长远的,一切都要算清楚,有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拿出方法!一个人等得了,全天下那么多人可等不了。

  相比较没有办法,再不是办法的办法也是办法。

  相比较没有制度,再差的制度也是制度。

  遗憾的是制度一旦形成,必然造就相关既得利益群体,哪怕以后不合时宜,亦或有了更好的,也很难废除和更改了。毕竟,坏人富贵和害人性命也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在现在,这制度并不差。恰恰相反,在这个时代,以及之前残酷的现行制度下,这反而是更大的优待了。

  对于官员,现在大秦已经逐渐把贵族和官员分开来,贵族当官当然更容易,但是已经不是只有贵族才能当官,而如果非贵族而当官,如何给与官员优待,嬴政日后会进行官员定级,现在暂且新增了一个散阶制度。

  同样为一十八等,对应一十八等爵位,享有对应的优待和土地政策,纯粹的官员和贵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唯独官员的优待是无法长久传承后代的。

  为了避免官员过于胡搞,官员的土地是可以传给儿子的,同样也是和贵族一样,降等继承,但是儿子不能再传给孙子。

  对此嬴政也给了最大的优待,那就是官员的所有土地都是可以买卖的,传给子女也可以买卖,而且户籍也不会在子女辈直接滑落,官员为户主,即便死去,儿子做不了官,直到孙子死去,到了孙子才会转为民籍。

  即便子女不肖,也不用担心家族瞬间阶级滑落,起码可以卖了土地做个富家翁,免得官员为了后辈着想狗急跳墙,大贪特贪毫无忌惮。

  现在的情况,无论如何只要当了官,即便后代阶级滑落也需要时间,而现在无爵而有官之人,出身也多是卑微,这也可以顺利推行。

  关于籍贯政策,贵族可以当官,官员也可以立功得爵做贵族,两者的待遇可以叠加,但是土地继承政策优先按照贵族来。

  现在的贵族和以前的贵族也是不一样了,属于新型贵族,压根没有行政权力,只有加上官职才行。

  贵族也是很多的,有爵位就算贵族,再小也算。嬴政刻意对贵族群体进行了扩大化,这一招让他们再也团结不起来了,大小贵族之间的差异甚至比贵族平民的差异还要大。

  而想要做官,是要考试的,现在想要靠举荐,那是越来越难了。

  新进入官场的底层贫寒士子,不遗余力的捍卫只有考试才能做官的规矩,嬴政自然更是乐的实施。

  对于爵位,也不是只有军功才能得爵,只要有功都可以得爵,这也是嬴政吊着所有官员的萝卜。

  只是当官,富贵没得太快。还是只有做贵族才长久,只有贵族才是真富贵,才是真荣耀。

  现在贵族是贵族一个圈,官员是官员一个圈。既是贵族又是官员的,那又是一个圈。

  对于嬴政来说,最重要的统治基本盘当然是平民,但是帮助统治的工具,最重要自然还是贵族群体,这些帝国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是嬴政最坚定地支持者。

  贵族,这个共同坚决捍卫嬴政权力的团体。

  既要靠他们捍卫政权,可又要让他们不失控不成为负担,还要做好净化功能,这个团体大部分必须是绝对的精英,全养成废物是坐不了江山的。

  富贵温柔乡里养不出豪杰。

  虽然拥有着绝佳的条件可以培养出有一定才能的人,但是很多东西是只有磨难才可以赐予的,而关键时候,只有那些东西才能一锤定音。

  就像勇气,敢于拼命,敢于失去一切的勇气。

  顽强的意志,无论遇见什么事都不屈不挠的意志。

  人都有惰性,父母宠爱子女也是天性。但是有些东西真的是只能逼出来的,顶住了光明无限,顶不住烟消云散。

  天底下不缺有些才能的人,但是真正的顶梁柱从不可能在温和的环境下成长出来。

  只有经历过狂风暴雨,岁月的沉淀,苦难的磨炼还能傲然挺立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自古以来还没有谁家后花园种的树可以成为顶梁柱。

  贵族也必须有压力,没本事做官,没本事立功,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富贵越来越少,直至消散。

  只要想荣华富贵,所有人都必须卷起来。没有条件,嬴政也会创造条件。

  土地政策以后不会大变,但是对于贵族和官员的制度,帝国一统后还是要大改一番,现在也够用了。

  还有继承政策,平民没什么好说的,主要还是贵族。

  嬴政并没有用推恩令,他们又没有封地,暂时不需要,推恩令以后另有他用。

  目前的土地政策已经足够使用,阶级流动也不是问题,当太多人都是特权,那反而要讲公平了。

  先说等级,目前不算侯爵大秦是一十八等爵位,传承每次降三等,官员散阶也是一十八等,和贵族等级对应。

  勋贵和官吏户籍不需要孩子成年就分家,是户主死去后分家。

  贵族之间的继承依旧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加了一个‘贰子制’。

  何为‘贰子制’?

  就是家产不必全部传给嫡长子,可以对爵位进行分割,那就是降三等可以选择降四等,但是可以多三个儿子继承,可以不分嫡庶。

  所有土地财产,嫡长子分到的最低不低于五成,其余任由家主做主。

  但是所有贵族的土地哪怕分了以后不够自己爵位相当,亦或家主全卖了,也不会给补齐,分家后只会给和平民相同的基础田亩。

  如果不愿意分割,那除了继承爵位的嫡长子,其他人没有蒙荫的情况下,分家后其他儿子也都转为平民,按照平民待遇对待。如果有官职,则转为官吏籍。

  官员的散阶不能分,只允许传给嫡长子,嫡长子为新户主,若是嫡长子做不了官,那到嫡长子死去,到了孙子辈就转成平民了。

  自从这政策出了以后,中高层贵族家里可热闹了,反正再也团结不起来了。

  只要底下人不团结,那才能睡得踏实。

  现在对嬴政来说是最好的时代。

  任何政策都需要看实际实施,离不开严格的律法,严酷的处罚,严格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而这需要健全的基层管理,需要健康的社会阶级变动环境。

  现在贵族阶级逐渐落寞,新地主阶级还未掌握政权,大秦自变法以来,遵从法律的观念深入人心。

  严刑峻法原本已经逼迫各个阶级所有人都即将到达了极限,嬴政逐渐刹车,安定民心。再加上,嬴政本就是大方的人,对于得爵之人多加财货赏赐以缓解变法阵痛,即便施行如今之政依旧算得上仁政,阻力较低。

  加上军功爵制,以及知识的普及,大量平民出身的人进入朝堂。而帝国的快速发展,巨量增益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一切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嬴政真正贯彻自己的意志,如果不在现在定下根基,那等既得利益群体立稳脚跟,即便是嬴政也不好改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